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写意花卉小品

写意花卉小品

发布时间: 2022-04-11 02:51:35

㈠ 古代著名画荷名家有哪些

黄居寀 933-993 五代
郭索图
黄居寀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黄筌季子。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尝合作殿廷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记。入宋仍任翰林待诏,尤得太宗看重,授光禄丞,委以搜访名画,鉴定品目,一时侪辈莫不敛袵。居寀与其父画格均富丽浓艳,适合宫廷需要,故黄氏在画院居于主持地位,其他画家要入画院,一时俱以黄氏画风为优劣取舍标准。淳化四年(993)出使成都府,时年六十一,在圣兴寺画有《龙水》《天台山》《水石》等壁画。《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有《春山图》《春岸飞花图》《桃花山鹧图》等332件。传世作品有《竹石锦鸠图》册页,《山鹧棘雀图》轴,绢本,设色,纵99厘米,横53.6厘米,上方有宋赵佶题“黄居寀山鹧棘雀图”8字,横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兄居实、居宝都有画名,但英年早逝,名声不及居寀大。

南宋

无款,绢本设色 纵23.8厘米,横25.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亲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画面无款印,传为吴炳作。《虚齐名画录》著录。》

李安忠 12世纪 南宋沙鸟图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宋徽宗宣和(1119-1125)时为画院祗候,历官成忠郎。南渡后绍兴(1131-1162)间复职画院,赐金带。工画花鸟、走兽,尤长于“捉勒”(鹰鹘之类),《画继补遗》谓其“工画捉勒,得其鸷攫及畏避之状”。亦间作山水。马臻题其《雪岸寒鸦图》诗云:“北风万里吹石裂,古树槎桠摧朽铁,群乌哑哑如苦饥,倦飞还向空林歇。孤村荒寒得食远,日暮沙边啄残雪,回情诉意各有态,羡杀画师心更切。我尝记得天随诗,至今读之心激越,妇女衣襟便佞态,始得金笼日提挈。老乌,老乌,尔身毛羽黑离离,况复人间厌尔啼,何不飞鸣丈人屋,丈人屋头春柳绿。”画迹有《牧羊图》,著录于《书画记》;《宜春苑训狮图》著录于《绘事备考》。传世作品有《晴春蝶戏图》,现藏故宫博物院《野菊秋鹑图》册页,绢本,设色,纵24.1厘米,横40.5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鹑图》团扇相传为其所绘,藏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

沈周 1427-1509 明

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重要作品有《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沧州趣图》卷、《卒夷图》、《墨菜图》(这两幅原为册页,后合装成卷)、《卧游图》等。

陈淳 1483-1544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秋江清光图,立轴,设色,纸本,纵157.8厘米,横4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此图紧扣“秋江”二字,撷取枯荷、芙蓉、芦苇等具有季节特征的折枝花草为主要题材,辅以翠鸟、家鸭,写出一派秋天的气象。荷叶用藤黄带墨点拓,表现枯的质感;芙蓉用花青点叶,淡墨写枝,花用淡墨双钩填以淡红;鸭子用破笔皴擦,毛羽蓬松。笔法秀劲,色调清淡,构图疏朗,深得秋天的神韵。

徐渭 1521—1593


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徐文长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这大概是文人惯用的诡计,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视的艺术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实,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格刚健而风韵妩媚,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和韵律感,极为人们所珍视。其书法则长于行草,徐文长虽自列为第一,但成就似乎逊于绘画。

陈栝 明代

字子正,号沱江,江苏苏州人。陈淳的儿子。善画花卉,笔似其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作《海棠图》,二十八年作《湖山明丽图》,三十二年(1553年)作《墨笔花鸟图卷》,由此可知其生活年代。作品有《为肯山作山水图轴》,《花石图轴》。

陈洪绶 1598—1652
绶莲石图册页
字章侯,号老莲,别号老迟。他少年是便有奇才,能诗善书,尤爱绘画。4岁时就曾作过八九尺长的《关壮(关羽)像》壁画。陈洪绶12岁是便在街市卖画。但是陈洪绶虽少负奇才,却屡试不中。陈洪绶对明末政治腐败深怀不满,明亡后他心情十分沉痛,常常纵酒狂呼。因心怀有亡国之痛,改号“悔迟”。当清军攻入浙江时,曾逼他作画,把刀搁在他的头上,他仍坚决不动笔。《荷花鸳鸯图》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画中,几茎荷叶,或侧或正;几夺荷花,或怒放或含苞。一块形状奇古的太湖石,立在荷花叶丛中。叶的姿态多姿,花的娇艳欲滴,与石的瘦硬层叠构成鲜明对比,而有结合得十分自然。两只彩蝶,一只正从画的左上方向被莲叶遮挡了一半的一朵荷花飞去,而另一只,早已停留在花心。一动一静,互为呼应。水面上的两只鸳鸯,没有画成通常并排而卧的样子,而是左右相向。一只在石与叶的中间休息,另一只则在戏水,但是它的头侧向爱侣,眼中更像有脉脉的情意。正幅画的构图十分完美,用色也非常协调。

八大山人 1626-1705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石涛 1630一1724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为广西全州人。其生年有明崇祯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1641、1642年)诸说,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约五十七年(1705、1710、约1718年)诸说。明亡后,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

㈡ 案例评析宋老师写意花鸟一课,教学导入

摘要 一、课题:写意花鸟画

㈢ 文人画的尾声与近代国画大师又会撞击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活跃于清朝中期的“扬州八怪”或许应该作为中国文人画发展的尾声而被叙述。自清代嘉庆(1796—1820年在位)、道光(1821—1850年在位)时期至20世纪初,传彩菱图统社会逐步没落,因近代历史的来临和社会的转型,古代文人所依存的文化环境随之变迁,西方文明东渐,比一千多年前传播的佛教文化强大、迅猛得多,绘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成为新兴的绘画中心,出现了融合西方技法的海派和岭南画派。

“扬州八怪”或“扬州画派”,指18世纪中叶云集于扬州的一批文人画家,包括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罗聘、华嵒、高峰翰、闵贞、边寿民等人。“扬州八怪”被认为富于个性,他们对待传统的态度与略早的“四王吴恽”不同,很少将精力花在董其昌所谓“南宗”绘画的追摹上,而是承接石涛的影响,将徐渭、八大山人作为知音。“扬州八怪”大多不擅长山水,画花鸟、梅竹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画梅、兰、竹、菊“四君子”比拟自己的品格,画石也说要表现内心的“坚贞”。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扬州是繁华的消费城市,商业气氛浓厚,这些文人雅士中不乏以出售字画为生的人。比之章法严谨的山水画,大写意花鸟画更适合展示笔墨的纵横恣肆,也便于像书法那样一挥而就。

“扬州八怪”中最具文人气质的是金农(1687—1764年,号冬心先生)和郑燮(1693—1765年,号板桥)。金农一度生活贫困,愤世嫉俗,但性好游历,曾饱览名山大川。据说他50岁后才开始习画,从学习宋代的文同、元代的王冕人手,形成其特有的简朴风格,人称“金农体”。常以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所作梅花,枝干横斜,花蕊繁密,气韵静逸。偶画山水、道释人物,造型稚拙,情趣别致,并长于题咏。郑板桥曾做小吏,他因为灾荒时为民众申请赈济而得罪官方,愤而辞职,流落至扬州,从此以卖画为生。像八大、石涛那样,郑板桥借书画宣泄心中的愤懑,彰现自己的清高和理智。他也是一位只以墨色作画的画家,最以兰竹著名,其画笔意纵横挺劲,清新秀逸,情绪外露,极富视觉张力,以传统文人眼光看,内秀稍显不足。

“海派”是活跃于对外通商口岸城市上海的画家的统称,其中一些人的绘画活动已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范畴。最能体现该流派特征的画家是赵之谦(1829—1884年)、任伯年(1840—1896年)、吴友如(约1840—1893年)和吴昌硕(1844—1927年)。在这个时代,文人不再享有从前通常拥有的殷实家境和高尚的社会身份,而几乎与他们曾经蔑视的“画工”为伍。以卖画勉强维持生计的赵之谦,不可能像早年的董其昌那样,悠闲地鉴赏、把玩价值连城的古代字画,他的写意花鸟画必须兼顾顾客所要求的华丽和文人坚持的高雅两方面。与明代和清初前辈的画作比较,赵的画笔墨规整,色彩富丽,布局造型令人愉快,可谓雅俗共赏。任伯年扇庄学徒出身,文化修养未达到文人的标准,却是一位灵巧、全面、早熟的画家,他尤其擅长肖像和花鸟。任伯年用文人的淡雅笔法作画,而在描绘的准确、细致和生动上,却超过“扬州八怪”等人的影响。吴昌硕在书法上的造诣给了他最大的帮助,他善于用松软的羊毛制成的毛笔书写不同的字体,从中总结出不同的笔法,画不同的对象,如用苍劲稳健、富有弹性的篆书、隶书用笔写紫藤枝干,用飞动、奔放的行书或草书用笔写菊花、葡萄。他的赋彩,比赵之谦更推进了一步,据说吸收了民间绘画和西画的技巧,常将红、黄、绿诸色调入赭墨,在冲突中取得谐调。

“海派”以至其他晚清绘画留下的启示是,从社会和文化环境发生的转变看,文人的时代已经结束,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传统文人不再有“仕途”可期,理论上只能终生为“布衣”,通过文人画抒发其向往“出世”和“隐逸”的高古情怀,已显得既荒谬又不着边际。尽管如此,千古流传的文人画所追寻的美学境界,已经积淀在这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中,人们并不因为社会的变革而放弃那种向往,因文人画而形成的以笔墨宣纸为媒介的图式也是如此。它与中国人感受自然、感受世界的方式和情感联系在一起,人们因此相信这种民族绘画形式仍将是富有生命力的。在油画等“西洋画”大量涌入之后,中国人认为有必要提出“中国画”的概念,以保全这一体系的基本特性。当一名中国人与一位西方读者看到“中国画”这个术语时,所想到的内容通常会有所差异,后者也许会用它泛指中国所有的绘画;前者则明确知道它仅仅指延续古代绘画的那部分,以从前所谓文人画的形式所完成的绘画。

20世纪仍沿用传统形式创作的画家,以“国画大师”的名声而为我们耳熟能详。在这个时期,画家所面临的环境远比他们的前辈更复杂,尽管在学术领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呼声不乏响应者,“中国画家”却需要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不断侵蚀、传统文化越来越不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出于对自清代“四王”以来泥古守旧之风的厌恶,一部分画月落呜啼霜满天家试图从文人画以外的其他美术遗产,如敦煌壁画、宫廷的工笔重彩和民间艺术中汲取灵感,创立新风,但是所有这些尝试均无法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文人画的理念和形式,事实上已成为决定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国学”——即孔孟老庄之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戴上“国画”这顶桂冠,它也随着国学的兴衰而几经沉浮。20世纪上半纪,中国经历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亡、军阀混战、民国的建立、抗日战争、内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尽管这半个世纪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却诞生了一大批国画大师。这些画家的作品虽然和现代思潮、现代审美理想保持着不同程度的距离,但他们表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识,也不同程度地渗透了现代人的情感心理。身处这样的时代,他们不约而同以完成传统绘画的创造性转化为己任,融会古今,同时正视一切外来和现时价值观的挑战,付出了更强的毅力和更大的决心,而真正做到了自成一家,不致被扔进无限风光图废纸堆。

来自湖南的齐白石(1863—1957年)使我们想到元代的王冕和“扬州八怪”的金农,他们确实是齐白石欣赏的文人画家,他崇拜的前人还包括徐渭、石涛、朱耷、“扬州八怪”中的李觯以及“海派”的吴昌硕,但更关键的是他在乡下曾经作为木匠的经历,这种经历赋予他其他人很难具备的民间艺术家的灵性。齐白石作画极为勤奋,是一位长寿的画家。有评论家指出,他年近70岁时,才完成其天赋的乡村诗人式灵感与文人画风格的完美结合。他的画既属于文人画体系,又不完全是文人画,尤其来自乡间池塘原野的生命气息,取代了通常文人画那种陈腐的“书卷气”。齐白石晚年的大写意,与其说是狂放的,不如说是质朴的,早年“齐木匠”的天真率意仍蕴含其中,举凡乡间所见所闻,蛙声蝉鸣、农作物、仔鸡蚱蜢以至生活日用品,皆成为他的绘画素材,如《玉米蜻蜓》、《蛙声十里》,都是典型的齐白石式文人画佳作。在画风上,一般文人多追求清淡秀逸,齐白石却是红花墨叶,视觉感受淋漓而明快。

黄宾虹(1865—1955年)同是一位“早学晚熟”的大师,尽管他与齐白石属于完全不同类型的画家。黄宾虹具有高深学养,秉持近似于“四王”那样的治学精神,他几乎将整个青、壮年时期用于对古画的研究和临写,契而不舍;同时恢复了宋、元时期的画家对自然的探索态度,他壮游山河,终于在年近八旬时完成了笔墨上的“变法”,创造了浑润华滋、古朴苍劲、厚重沉郁的“宾虹山水”,成为难以企及的绘画泰斗。

还有两位天才型的大师潘天寿(1897—1971年)和傅抱石(1904—1965年)。对于潘天寿的画,王伯敏评论说:“论评艺术品,民国期间,常有人以‘厚、重、大’为品评标准。若以此而论,潘天寿的画,正可谓‘厚、重、大’,尤其是‘大’,时人无有出其右者。即使他画小品,也有评者以为‘小中见大’,这个‘大’,还不在于画幅的大小,而在于他的‘强其骨’,在于他的毫端有‘力’、有‘气’和有‘势’。“强其骨,虚其心”是老子的思想,意思是既要有健全强悍的骨骼或坚韧的“骨气”,又要虚怀若谷,追求空灵的心境。

潘天寿的气质中有农民的朴厚,他的学养却完全是文人的。他融南北宗于一,突破明清以来花鸟画清丽柔美的风范,创造了奇险雄劲的风格,其画以花鸟、竹石为母题,其强悍的架构足与硬材质雕塑相匹敌,却往往展现出清新旷达、仿佛包裹着晨雾的境界。傅抱石是石涛的热烈崇拜者,以至将原名“瑞麟”改为“抱石”。他平时嗜酒,酒后舞笔挥墨,是一位极具诗人气质和浪漫性情的艺术家。他曾赴日本学习西画,善于用色彩和调性控制画面气氛,所作山水潇洒奔放,酣畅淋漓;人物画竟越过自宋代以降萎靡不振的风度,直追远古画圣顾恺之,用几乎失传的“高古游丝描”法,绘《九歌》、《丽人行》,极为洒脱,古雅而高贵。

潘天寿、傅抱石的绘画,主旨上虽然仍体现文人画的理念,却为“现代中国画”开辟了道路。现代“中国画”

㈣ 从隋唐到清所有花鸟画的作者和作品名称

唐代的薛稷,名臣魏徵外孙。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人称“薛少保”。以书法名世,为书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时称一绝,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诗颂其画鹤。绘画作品已无存。

宋代崔白的《寒雀图》、李篙的《花篮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
崔白的《寒雀图》描写隆冬时节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情态各异,充满活力,画出了麻雀好动的特性。同时,画家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19.2X26.1厘米).但以极其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花篮中的茶花、蜀葵、营草等一组花卉,不仅形似,而且极富生命力。
佚名的《出水芙蓉图》,画幅也很小(23.8X25.1厘米),但画得十分精致生动,而且是用没骨画法(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整个画面似全用色彩画成,不见墨线的痕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时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姿,正值花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杂花图卷》是这种画风的代表作。全画由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和梅、竹、水仙等十一个部分组成。它在气势上是全画一气呵成,在对物象的描绘上则是表现得丝丝入扣。在水墨的浓淡变化之中,给人以苍劲雄健、墨气淋漓之感。
朱聋是清初著名画家,他是明代皇室的后裔,明亡后,他为了逃避迫害和表示对清代统治者的仇视,出家当了和尚,别号“八大山人”。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的特点。他的《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郑燮号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擅画兰、竹。他的《丛竹图》写一丛墨竹,老干新纂,浓淡相间,重叠错落,疏密有致,劲拔挺秀,老嫩分明。又自作长题于竹枝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㈤ 当代有影响力画写意花鸟画的画家有哪些

张立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39— )江苏沛县人,号渔人,斋号渔人草庐、紫苑。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从学于潘天寿、吴弗之、陆维钊等名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李可染基金会学术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郭怡琮:山东潍坊人。郭味蕖指教学习绘画,后专攻中国花鸟画,为中国美术协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作品淳朴含蓄,富有生机。曾获文化部优秀美术作品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美国、加拿大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霍春阳:1946年4月14日出生于河北清苑县,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系主任、教授,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院外画师,天津青年美协顾问,《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聘画家,新华社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特聘画家,硕士研究生导师。

刘曦林:1942年7月生,山东临邑人。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之后赴新疆任(喀什日报》美术编辑。1978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研究生班,在王琦先生和系主任金维诺先生的指导下修习美术理论和中国现代美术史。 1981年起,于中国美术馆从事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美术博物馆学研究,兼及美术评论。历任研究保管部研究组副组长、部副主任。研究部主任,中田美术馆收藏委员会委员、艺术委员会委员。 现为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研究部主任,艺术委员会及其收藏评鉴委员会委员、展览资格评审小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编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张大林:中国花鸟画家,1963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州市,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北京知秋苑书画院教授,中国教育电视台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国当代张大林写意田园画派代表人物、中国花鸟画研究协会理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等职。在中央美术学院期间曾得到张立辰、田黎明、陈平、毕建勋等老师的指导。其自幼酷爱绘画,8岁习画,从事中国画研究20余年,擅长写意花鸟、山水、人物,尤长四君子、葡萄和大鸡,其画风自成一格,既有传统笔墨功底,又有质朴生活感情,富有哲思灵气,充满力量与生命。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参加多项大展并获奖。作品被多家权威单位和知名人士所收藏。中国外交部做国礼赠送外国友人。并入选《中国当代书画选集》、《世界书画家大辞典选集》、《中国青年书画家艺术辞典选集》、《中国书画家简明辞典选集》、《国际篆刻大观选集》等十余部辞书。1997年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世界书画家艺术协会联合等十余家权威单位联合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名人”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个人著有《张大林花鸟画画集》、《张大林花鸟画小品集》《当代书画研究——中国花鸟画大家》等书籍。中国书画报、大众日报、人民日报、艺术中国报等多家报刊曾多次发表。 中央电视台、《荣宝斋》《中国美术》、《收藏界》《传统与现代》《中国艺术名人》等近50家媒体都做过报道。 作品多次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2006年6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课堂艺海星光》栏目邀请写意花鸟画家张大林先生为花鸟画讲座教授。

这些都是网络搜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㈥ 崔英的画值多少钱

尊敬的玩家:
您好:

崔英的画值多少钱?

价值50万

崔 英 1949年出生,字子磊,天津人,生于书画世家。系著名国画家姜毅然的人室弟子。学习工笔写意条鸟、青绿山水、学艺35年,并向著名国画家张德育学习人物书画。擅长书法工笔、写意花鸟,戏剧人物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赛展,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博物馆及个人收藏。其花鸟画笔墨功力扎实、深厚、有较深的意境。
工笔花卉代表作
有《念奴须》、《夜静思》,写意花卉代表作有《墨牡丹》、《报春》、《梅》,戏剧人物画则以写实为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源于戏剧,高于戏剧,作品拯富神韵。其在海内外有一定的影响,是天津戏剧人物画代表书画家。代表作有《乌企梦》、《钟馗嫁妹》、《贵妃醉酒》、《春秋配》等。作品不断在海内外各类报刊发表,《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介多次对其个人和艺术成就做专题介绍和报道,作品传略入编《天津书画作品选》、《中国21世纪专家传记大网络辞典》、《世界名人录》等20多部典籍。获国际美联等20多家联合颁发的《20世纪国际艺术名家教授成就大奖》、世界书画艺术名人、国际书画名人等10多项殊荣。著有《崔英画戏》、《崔英画戏(之二)》和《崔英水墨京剧人物选》。
社会地位
本人系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炎黄书画院画师、中国语言逻辑大学教授、中原书画院教授、高级研究员、四川书画院教授、天津职工书画院教授、天津津南书画苑研究会顾问。
编辑本段京剧老生
崔英,男,京剧老生。汉族。
简介
1970年开始对京剧演唱产生兴趣,并经常参加业余京剧活动。曾师从名票庞连元学余派老生,后又学习谭派《战太平》、《定军山》,马派《三娘教子》、《黄金台》等剧目。在首届国际京剧票友电视大奖赛中获“银龙奖”,并受到京剧名家厉慧良的亲自指点,在第二、四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中,均获“优秀票友”荣誉称号。 后下海参加重庆市京剧团。
活动年表
2003年1月31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 节目单 1. 《天上人间贺新春》(王艳、姜亦珊、吕扬等) 2. 经典唱段荟萃 京剧《上天台》(于魁智) 京剧《坐寨》(孟广禄) 京剧《嫦娥奔月》(张火丁) 京剧《杨门女将·巡营》(袁慧琴) 黄梅戏《天女散花》(韩再芬) 3. 《巾帼风采花木兰》 京剧《从军》(邓敏) 豫剧《路遇》(王红丽) 龙江剧《操练》(白淑贤) 河北梆子《奇袭》(彭蕙蘅) 京剧《歼敌》(邓敏) 4. 妙曲行云(马谭奚杨) 京剧《甘露寺》(朱强、谭孝曾、张建国、张克) 5. 三方戏迷打擂 6. 戏曲小品《东西南北丑》(金不换、刘异龙、孙存蝶、徐孟珂、石山雄太、刘红雁) 7. 姹紫嫣红(梅尚程荀) 《洛神赋》(董圆圆) 《昆仑剑侠传》(孙明珠) 《梅妃》(李海燕) 《春草闯堂》(耿巧云) 8. 须眉雄风 《锤震金蝉子》(常东) 《挑滑车》(叶金援) 《金钱豹》(泰占宝) 《长坂坡》(赵永伟) 《收大鹏》(黄齐锋) 9. 《情系西厢》(王蓉蓉、张萍、赵秀君) 10. 春苗青青 豫剧《朝阳沟》(刘道阳) 京剧《红娘》(李佩青) 11. 新编京剧《打面缸》(北京大学京昆社) 12. 百花争艳 评剧《刘巧儿》(罗慧琴) 川剧《凤仪亭》(沈铁梅) 粤剧《牡丹亭》(丁凡) 评剧《花为媒》(高闯) 歌仔戏《沼江海》 越剧《何文秀》(萧雅) 昆曲《单刀会》(侯少奎) 13. 小提琴芭蕾舞越剧《梁祝》 14. 海外剧场 京剧《横槊赋诗》(殷秋瑞) 京剧《西施》(李尤婉云) 京剧《洗浮山》(刘子蔚) 京剧《武则天》(吴汝俊、李崇善) 15. 抢接下旬 16. 获金奖票友 《武家坡》(杨树材、江汁) 《坐宫》(阮宝利、崔英、李军、赵群) 17. 新编剧荟萃 评剧《胡风汉月》(刘秀荣) 京剧《桃花扇》(杨春霞) 京剧《康吏于成龙》(尚长荣) 京剧《金田风雷》(叶少兰) 京剧《草原母亲》(于兰) 京剧《蝶恋花》(刁丽) 18. 戏歌《吉祥满人间》(李佩红) 19. 名家名段 京剧《九江口》(杨赤、李宏图) 京剧《碧玉簪》(刘桂娟) 京剧《八珍汤》(赵葆秀) 京剧《贵妃醉酒》(李维康) 京剧《姚期》(李长春) 京剧《宇宙锋》(李慧芳) 京剧《三家店》(马长礼) 京剧《太真外传》(梅葆玖、卢燕) 京剧《天霸拜山》(谭元寿、景荣庆) 20. 《今夜让我们祝福》(李胜素、戴玉强)

网络知道专家,《梦幻西游干将》团队团长为你服务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请继续提问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知道”一定能成为充满温馨和智慧的知识社区

㈦ 中国古代花鸟画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宋代崔白的《寒雀图》、李篙的《花篮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
崔白的《寒雀图》描写隆冬时节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情态各异,充满活力,画出了麻雀好动的特性。同时,画家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19.2X26.1厘米).但以极其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花篮中的茶花、蜀葵、营草等一组花卉,不仅形似,而且极富生命力。
佚名的《出水芙蓉图》,画幅也很小(23.8X25.1厘米),但画得十分精致生动,而且是用没骨画法(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整个画面似全用色彩画成,不见墨线的痕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时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姿,正值花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杂花图卷》是这种画风的代表作。全画由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和梅、竹、水仙等十一个部分组成。它在气势上是全画一气呵成,在对物象的描绘上则是表现得丝丝入扣。在水墨的浓淡变化之中,给人以苍劲雄健、墨气淋漓之感。
朱聋是清初著名画家,他是明代皇室的后裔,明亡后,他为了逃避迫害和表示对清代统治者的仇视,出家当了和尚,别号“八大山人”。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的特点。他的《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郑燮号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擅画兰、竹。他的《丛竹图》写一丛墨竹,老干新纂,浓淡相间,重叠错落,疏密有致,劲拔挺秀,老嫩分明。又自作长题于竹枝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㈧ 名家牡丹国画有哪些

名家牡丹国画有:

1.清马逸《国色天香图》《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

以石绿、石青略染。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

2.《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清余稺《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

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此图册绘兰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3.清郎世宁《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在表现技法上。

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

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4.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

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如肖像般使我们能直观地欣赏这娇嫩柔美的荷花。细腻的笔调把荷花的清纯高洁。

5.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如肖像般使我们能直观地欣赏这娇嫩柔美的荷花。细腻的笔调把荷花的清纯高洁。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现得入木三分。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近现代陈之佛《牡丹富贵图》花鸟画立轴陈之佛的工笔花鸟可谓别具一格。他的创作,殚精竭虑,汇古创今,开拓了前无古人的新意境。

傅抱石给陈之佛的《寒梅小鸟》题过这样的两句诗:“雪个已矣瓯香死,三百年来或在斯”。意思是说自从八大山人朱耷及恽南田死了以後,这三百年来花鸟工笔画的创作大概就算得上陈之佛了。陈之佛在花鸟写画的创作上强调构图。

色彩等方面的形式美,并把丰富的图案技法融汇於绘画创作中,从而强化了花鸟画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清新典雅,富有浓郁装饰特色的绘画风格。他的渊深的文学修养更使他笔下的花鸟画有诗一般的神韵,他创作的画面永远给人丰厚隽永的美的享受。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艺术,融汇了中西绘画之长,既表现出富有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既严谨工细,一丝不苟,又生动多样,清新隽逸,他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北宋佚名《牡丹图页》花鸟画小品图绘牡丹花后魏紫。

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此图页精工富丽,美不胜收,构图丰满。

设色艳而不俗。近现代于非闇《牡丹蜂雀图》花鸟画立轴画花木禽鱼,从宋人钩勒入手,雕青嵌绿,富丽绚烂。白描兰、竹、水仙,尤为清逸。兼擅治印。解放后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副会长。

于艺术事业,致力甚多。著非闇漫墨、都门钓鱼记、艺兰记、豢鸽记(有英译本)、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卒年七十二。清钱维城《国色天香图》牡丹花鸟画立轴钱维城的《牡丹图》是乾隆皇帝旧藏。

后赐与大臣英和,其意义可与《石渠宝笈》等同。“此图用笔秀丽,艳丽的色彩渲染却十分素雅,体现了钱维城的审美趣味。所绘之花朵枝叶刻画极为精细,枝叶舒展婀娜。虽说钱维城的山水画很有名,但花卉亦也毫不逊色,而且留世花卉画作较少,此幅《牡丹图》更是色泽润藉,笔法俊逸,—派明丽清新。”据了解。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内收录钱维城书画作品共一百六十件,数量之多足以说明清宫对其艺术造诣的赏识。此外,《清史稿》卷504更赞扬钱维城的花卉画作“花卉传色尤有神采”。清汪承霈《三春韶牡丹图》花鸟画横轴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

自古就有种牡丹、赏牡丹之风。牡丹,花大色美、雍容华贵、芳香浓郁,自古就是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家居字画装饰中悬挂一副国画牡丹图不但能够美化居室、陶冶情操。还能给居室带来吉祥之气。

因此牡丹装饰画成为家居装饰字画的首选。

㈨ 王雪涛最擅长画什么

王雪涛最擅长画花鸟。

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继承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取长补短。所作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

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


(9)写意花卉小品扩展阅读:

代表作品

1961 年——参加全国美协西南写生团,创作《铁线莲花》、《云南山麓》、《漓江山花》等作品 20 余幅。

1962 年——与李苦禅等应邀赴青岛写生,作《鸢尾双鹤》、《雉鸡斑鸠》、《鹦鹉》等十数幅。 又作《四季花鸟》、《鱼》、《白香山句牡丹芳》等作品 30 余幅。 为崔子范、颜地作册页 40 幅。

1963 年——作《雪景喜鹊》、《白鹇杜鹃》、《玉簪》等水墨册页 30 余幅。 作《花鸟》册页 12 开。 作《瓦壶斋雨后》等大批水墨画,为笔墨纯青之代表作。

1964 年——作《池塘双鸭》、《红梅绶带》、《古松苍鹰》等禽鸟花卉八条幅,为其艺术成熟之代表作。

1965 年——作《山茶寒鹊》、《藤萝群鸡》、《绿天蕉雨》等。 作《舒笑》(获“八十年代”画展作品一等奖)、《斗鸡》等巨幅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王雪涛

热点内容
广州花卉市场在哪里 发布:2025-09-26 09:49:34 浏览:941
百合汽车 发布:2025-09-26 09:36:47 浏览:737
插花画板 发布:2025-09-26 09:36:46 浏览:81
樱花日语活动 发布:2025-09-26 09:27:29 浏览:182
樱花水管笔 发布:2025-09-26 09:27:28 浏览:406
经期能喝红糖玫瑰花吗 发布:2025-09-26 09:22:08 浏览:552
花卉的扦插方法 发布:2025-09-26 09:10:57 浏览:208
整条荷花 发布:2025-09-26 08:30:23 浏览:794
二八兰花 发布:2025-09-26 08:29:45 浏览:997
荷花清且雅 发布:2025-09-26 08:29:45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