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插花器
① 紫砂器的紫砂器与茶文化
作为大宗的紫砂茶具,它的生产和发展,同我国上千年的饮茶习俗有关。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很早就开始了茶的种植和利用。西汉王褒《僮约》,东汉末年华佗《食论》,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陆羽《茶经》,白居易《琵琶行》,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卖茶、饮茶的许多史料和论述。人们认识到茶有止渴、提神之功;商人或肩挑担子、或乘船到几百里以外去买茶叶;市面上有人设铺卖茶,提瓶卖茶,顾客可投钱取饮;饮茶的方式有"烹茶"、"煎茶"、"点茶";饮茶的普及程度是"比屋饮"、"穷日尽夜"、"俗遍天下"。与饮茶有关的器皿,有茶盏、汤盏、茶筅、茶碾、茶瓶、茶瓶、汲水瓶和花瓶等等。至于茗壶,民间传说苏轼设计过"东坡壶",是一咱大型提梁壶。到了明代,在汉族地区,散茶、芽茶取代了膏茶、饼茶,方式改为泡茶,茗壶成为主要茶具。茗壶在明初仍然较大,以后逐渐变小。福建、广东一带饮用乌龙茶之"功夫茶",茗壶更是小得出奇。《阳羡名陶录》卷下引周澍《台阳百咏注》,说台湾人品茶"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鼻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
饮茶之风在上层社会的盛行,影响尤其巨大。从《三国志》卷六十五、魏张揖《广雅》,唐杨华《膳夫经手录》、冯贽《云仙杂记》、宋《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可见吴主孙皓、宋徽宗赵佶、宋代文人苏轼、陆游等,都好饮茶。早在唐代,讲究饮茶已经形成理论,以后持续不断,当然关涉到茶具。宋人喜"斗茶",对茶具的制法和色泽有特殊的要求。明人认为"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至于体验到"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以及"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云云,这就是"茶道"的真谛了。品茶理论的发展,必然影响和促进茶具的生产。而茶具之中,紫砂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清朝宫廷中,紫砂茶具成为皇家贡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康熙年"年款的画珐琅四时花卉紫砂壶,造型有方有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二十日"持出宜兴壶大小六把"。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五日的档案,记录苏州织造送到"宜兴壶四件"。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带"乾隆年制"底款的紫砂壶和乾隆帝处出时携带的状在藤编提盒里的成组饮茶用具,包括本集所收镌刻乾隆帝御制诗的紫砂壶和茶叶罐等。
紫砂茶具之作,还与国外市场的需求有关。
明末,葡萄牙东印度公司大量贩运中国茶叶到西欧的同时,紫砂器传到了荷兰,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时称"红色瓷器"、"朱泥器"或"朱砂?quot;。大约在1680年,荷兰匠师米尔德(Ary de Milde)曾加以仿造。
1690年,英国匠师埃勒尔(Elers)弟兄用红色粘土仿制紫砂器,适应了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饮茶的风尚,满足了他们对茶具的需要。美国纽约莫塔赫德(Mottahedeh)藏有郑宁侯制透雕树枝、梅花方壶和双流壶。后者为一件提梁壶,壶内分隔为两小室,可分装两种茶;两个壶嘴镶银,边上分别刻上英文"Green"(绿茶)"Bohea"(武夷)。在日本,江户时代末期传入紫砂茶具,镌有"惠孟臣"和"陈鸣远"名款的茗壶特别为人所宝爱。十九世纪中叶,在医生平野忠司倡导下,陶工们在常滑试烧紫砂器。明治年间,常滑陶工鲤江高须,聘请苏州籍紫砂艺人金士恒去日本传授技艺。中国紫砂茶具有专供外销的产品,存?quot;贡局"砂壶,是专为泰国烧制的,有"天启贡局"、"顺治贡局"等铭款。这种出口茗壶,直到十九世纪还在继续烧制。清光绪年间,紫砂器大量销往日本、墨西哥和南美各国。
基于紫砂器特有的性质,它在历史上多作茶具。紫砂茶具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紫砂器发展史的基本部分。
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分为壶。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行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
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开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 ,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过的特点,似难以定为真品。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② 宜兴窑的紫砂器
紫砂是一种炻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宜与紫砂器胎质具有这种特性,而且,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紫砂器以器型,泥色和儒雅风采取胜。
在汉唐时期产品有青瓷罐、盘口壶、碗、体、洗、盘、灯盏、瓶、盆等。宋代产品有盆、壶、罐、 钵、缸和陶瓶等生活用品。明代是以紫砂陶器而闻名中外,产品有壶、杯、瓶、罐等,主要有各式的紫砂壶蜚声世界,出现了供寿、时大彬、陈鸣远等一批制壶名家。到了清代更是名家辈出,品种繁多:有紫泥、红泥、黄泥、白泥、黑泥和花泥等,其著名匠师有杨怀仁、陈汉文、葛子厚、潘大和、吴月亭等。另外有葛明祥、葛源祥兄弟所制的宜均釉器也闻名于世。
③ 紫砂壶的器型种类
紫砂壶按工艺可分五大类:光身壶、花果型、方壶、筋纹型、陶艺装饰壶。光壶是以圆为主,它的造型是在圆型的基础上加以演变,用线条、描绘、铭刻等多种手法来制作。满足于不同藏家的爱好。花壶是以瓜、果、树、竹等自然界的物种来作题材,加以艺术创作,使其充分表现出自然美和反朴归真的原理。
方壶是以点、线、面相结合的造型。来源于器皿和建筑等题材,以书画,铭刻,印板,绘塑等当作装饰手段。壶体壮重稳健,刚柔相间,更能体现人体美学。筋纹菱花壶俗称“筋瓤壶”,是以壶顶中心向外围射有规则线条之壶,竖直线条叫筋,横线称纹,故也称“筋纹器”。
陶艺壶是一种是圆非圆,是方非方,是花非花,是筋非筋的一种较抽象形体的壶,可采用油画,国画之图案和色彩来装饰,有传统又非传统的陶瓷艺术。
紫砂壶按行业可分为三大类:
花货:即自然形,采用雕塑技法或浮雕、半圆雕装饰技法捏制茶壶,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以艺术手法设计成茶壶造型,诸如松树段壶、竹节壶、梅干壶、西瓜壶等,富有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明代供春树瘩壶是已知最早的花货紫砂壶。
光货:即几何形,特点是壶身为几何体,表面光素。光货又分为圈货、方货两大类。圈货,即茶壶的横剖面是圆形或椭圆形,如:圆壶、提梁壶、仿鼓壶、掇球壶等;
方货:即茶壶的横剖面是四方、六方、八方等,如:僧帽壶、传炉壶、瓢梭壶等。筋货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干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这类壶艺要求口、盖、嘴、底、把都必须作成筋纹形,使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这也使得该工艺手法达到了无比严密的程度。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丰菊壶等。
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紫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
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紫泥粉碎的细度,以过60目筛为宜。
④ 乾隆插花紫砂瓶二十四厘米高,瓶砂感觉粗,瓶上刻有二只喜鹊在梅花树
乾隆插花紫砂瓶,时代特征比较显著;真品收藏价值十分高的;真品有一定市场潜力的。
⑤ 紫砂壶什么器型好
摘要 亲这边给您查到
⑥ 哪里有卖紫砂壶专业制作工具的 紫砂壶成型工具哪里有卖的
中国紫砂壶的成型工具有很多,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用工具,制壶必备的工具:一类是制作 某种造型的中国紫砂壶专用器具。
明针:明针是用牛角片制成的,专门用于壶坯表面的精加工,根据 不同的目标规定不同的尺寸,有身筒明针、嘴把明针等。
泥仟尺:起泥条和打泥片时要用泥仟尺。一般泥仟尺都长40-45厘米,由较长的竹片制作 而成,从柄到头肤浅而狭窄,背平口齐,一面切成刀口状,握柄处为竹节。
复只 、勒只:复只。勒只配套应用,以竹或牛角制作 而成。常常用于泥片间脂泥相接,交合线转折,使中国紫砂壶更加光润坚挺。
铜管:铜管的直径要根据 需要 选用不同的钢丝,用铅皮或是铜皮卷成直径一半的圆筒,在两头加工成刀刃口。这是在中国紫砂壶上用来钻洞眼的
独个:用来圆壶嘴、圆眼的工具,用竹子、牛角象牙等制作 而成。
顶柱:顶柱一般用木头制作 而成,也有用石头紫砂泥做的。它是中国紫砂壶成型后加盖底印的专用工具。
元盖石:元盖石一般用紫砂泥烧制而成,也有用塑料片加工做成的,用于处理 中国紫砂壶坯底和壶盖内项的圆弧的专用工具。
木转轮:俗名转盘,是手工制作 圆形紫砂器皿打身筒时的专用工具,有大中小三种形制,一般直径在16厘米左右,以檀木制的最好。
⑦ 紫砂壶光货、花货、筋纹器和方器四大类区别
光货一般指传统的规则形状,花货通常是模仿动植物造型,有点类似南瓜造型,方货就是方形
⑧ 想买几个花盆,请问紫砂花盆与红陶花盆怎么区分呢
1、性质不同:红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紫砂花盆是烧制大约17个小时的花盆。
2、特点不同:紫砂花盆有着理想的吸湿透气排水性能,宜于花木生长,盆花相配。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
3、颜色不同:紫砂花盆的外形是紫色的。红陶花盆的外形是红色的。
(8)紫砂插花器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使用新瓦盆前应退火、去碱燥性,对花卉生长不利,宜在栽花前用清水浸泡一昼夜,刷洗,晾干后再用。使用旧盆时也应先杀菌、消毒。旧盆往往带有病菌、虫卵,容易传播病虫害。旧盆换下后应放在阳光下暴晒,必要时还应喷洒药剂。
2、最适合在植物休眠期、生长初期进行,这两个阶段换盆,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
3、最不适宜在植物生长旺盛期、花蕾期、开花盛期、结果期进行,这个时期换盆,轻则影响生长,让其错过生长期或者让本该开花的植物错过花期等,造成的后果很严重。
4、凡用新盆换盆或养花前,都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昼夜,刷洗、晾干后再使用,以除却燥性和碱性,如使用旧盆,一定要先消毒、杀菌,以防止带有病菌、虫卵,方法是先将旧盆放在阳光下曝晒4~5小时后,喷洒1%的福尔马林溶液密闭1~2小时,敞晾5~6小时再用清水洗净,洗时用刷子内外刷洗干净,清除可能存在的虫卵等。
⑨ 紫砂壶有哪些器型每种器型的代表作是哪些
紫砂壶是我国独有用陶土制作手工艺品,创立于明朝正德年间,是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发起。
这个紫砂壶必须要使用紫砂泥,如果使用其他泥土就没有这个灵魂。而紫砂壶是一个很讲究制作工艺手艺工艺品。
而一个好紫砂壶需要考虑选择泥土质量,壶型,一个壶容量,出手是不是大师制作。
还有一种就是奇特壶型,就是会依据树叶,印章,水果,花卉等外形,改动后制作类似形状出来。
这个壶型是在后来现在社会里开始流行,在古代社会里还是圆形和方形壶身比较受喜爱。
圆形壶里最有代表性就是寿星壶,龙蛋壶,牛盖羊桶壶,奇特壶型里有合菊壶,葵花壶,狮球壶,方形壶里就是双竹提梁壶,四方壶,汉方壶。
每个壶型都有不同代表作品,而每一个紫砂壶都是匠人精心制作,不论是不是出自名师手里,都是匠人费心费力制作,只要壶是好壶,什么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