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花卉
『壹』 花在古代的名称是什么
曼莎珠华 曼陀罗 紫苑 紫菀 鸢尾(爱丽斯) 鸢萝 风信子 无忧花 露薇花 月光花 彼岸花 醉蝶花 素馨 含笑 虞美人 风铃草 天堂鸟 薄雪草 溪苏 月苋草 雪见草 菡萏(荷花)
『贰』 古代各种花代表的意思
1、莲花
出污泥而不染,为花之君子,是高雅纯洁的象征,
在某些诗词中还是爱情的象征,因“莲”与“怜”同音,是情的意思。
2、梅花
不畏严冬酷寒,环境艰难,暗香浮动,即零落亦清香如故,是高洁的志士,也是报春的使。
3、菊花:凌寒傲霜,是高洁的志士,也象征孤高的隐者。
4、牡丹:花开热烈灿烂,一片繁华景象,一派富贵气象,是豪华富贵的象征。
5、杨花:随风飞扬,轻而易变,是轻薄和不坚贞的象征。
6、兰花:有“空谷幽兰”的雅称,是典雅高贵不染尘埃的象征。
7、桃花:象征美人。
8、丁香花:象征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9、桂花:象征团圆。
10、枫叶
象征鸿运 ,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许多图画中,画着一个猴子栖在树上,树上有一个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11、杏花:象征幸福美满。“杏”“幸”谐音。
12、水仙花:象征来年走运 “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走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
13、郁金香: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14、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15、桑梓:象征故乡 《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叁』 中国十大传统花卉名称,排列顺序,美誉
指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十种名花
兰花—花中君子
王者之香——兰花
中国兰在古代称为“蕙”
,
“蕙”指中国兰花的中心“蕙心”
,常
与伞科类白芷合名为“蕙芷”
,称芷兰为“王者之香”
、
“众领群芳”
、
“天下第一香”等。
中国兰蕙兰是兰蕙同心的代表,中国兰花:春
兰、建兰、寒兰、墨兰同称为兰蕙。
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
“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
修道立德,
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还说过:
“与善人居,
如入芷兰之
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
《琴操·猗兰操》中记载:
“孔子
自卫返鲁,
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
芝兰当为王者香,
今独
与众草为伍”
,称之为“王者之香”
。
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
梅花—花中魁首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被誉为“花中之魁”
。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
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
愈精神,愈秀丽。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它那凌
霜傲雪,
迎寒飘香,
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
代中国人不畏艰险,
奋勇开拓,
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有人认为,
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
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
“文学艺术史上,梅诗、
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
梅花高风亮节。
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
冰枝嫩绿,
疏影清雅,
花美色丽,
幽香宜人花期独早,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
被誉为花魁。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
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
斗雪吐艳,
凌寒留香,
冰心玉骨,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
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牡丹—花中之王
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
色天香”
、
“花中之王”的美称。有两个传统名种——姚黄、魏紫。
。
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
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
“佳名唤作百花王”
。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
“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
,名句流传至名。刘禹锡也曾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
京城”
的赞叹。
“春来谁做韶华主,
总领群芳是牡丹。
”
——明冯琦
《牡
丹》
“百花之王”
、
“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
菊花—高风亮世
凌霜绽妍——菊花
寒秋之魂—菊花
菊花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
紫、绿、橙、粉、
棕、雪青、
淡绿等。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
高雅傲霜的象征,
代表着名士的斯文
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
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的名句。
月季—花中皇后
月月常开——月季
月季不但是我国传统名花,而且是我国的特产、世界著名花卉,
世界各国广为栽培。
被莱州市定为市花。
月季按花朵大小、
形态性状,
可分为
:
现代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和微型月季四类。月季顾名
思义,它是月月有花、
四季盛开。现代月季由中国月月红小花月季与
欧洲大花蔷薇杂交而成,
花期以
5
月和
9
月开花最盛。
月季花热情如
火,姿容优美。象征此花无日不春风的长期奉献的品格。
繁花似锦——杜鹃
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半常绿灌木,世界著名观赏花
卉。杜鹃花可入药,尤其是我国东北华北野生的映山红,
疗效十分显
著。
繁花似锦,美丽可人。
杜鹃—花中西施
杜鹃花十分美丽。有深红、淡红、玫瑰、紫、白等多种色彩
。当春
季杜鹃花开放时
,
满山鲜艳,
像彩霞绕林,
被人们誉为
“花中西施”
。
五彩缤纷的杜鹃花,
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
它也象征着
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荷花—水中芙蓉
清丽脱俗——荷花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是我国著名水生花卉,栽培历史悠久。
荷花
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茎肥大、有节,俗称“莲藕”
,花
色有桃红、黄色、白色,亦有复色品种。荷花花大色艳,清香远溢,
凌波翠盖,
是布置水景园的重要水生花卉,
它与睡莲、水葱、蒲草配
植,使水景园格外秀丽壮观。清新脱俗,出尘离染。象征清白纯洁。
山茶—花中珍品
花中娇客——茶花
茶花是“花中娇客”
,四季常青,冬春之际开红、粉、白花,花朵宛
如牡丹。花姿绰约,花色鲜艳,郭沫若同志盛赞曰:
"
茶花一树早桃
红,百朵彤云啸傲中。
"
对云南山茶郭老也曾赋诗赞美:
"
艳说茶花是
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
茶花可以人工控制花期,一般情况下,在
25
℃温度条件下,
40
天就
能开花,若需延期开花,可将苗盆放于
2
℃~
3
℃冷室。花中娇客,
竞相怒放。象征雪里看花到春晓的富丽堂皇的景象。
桂花—秋风送爽
十里飘香——桂花
金秋娇子—桂花
桂花在国庆节前后开花,
“金风送爽,十里飘香”是吉祥如意的
象征。桂花为木犀科常绿小乔木,南方地区多用于庭院绿化
;
北方均
室内盆栽。
桂花品种较多,
常见栽培有
4
种
:
金桂
(
花金黄色
)
、
银桂
(
花
黄白色
)
、丹桂
(
橙红色
)
和四季桂
(
花乳白色
)
。桂花经济价值很高,花
可以提取香料,也可熏制花茶。十里飘香,金风送爽。象征吉祥如意
和幽香十里,芳誉千乡的光荣之感。
桂花以其清雅高洁,香飘四溢,被称为“仙友”
;桂花又被称为“仙
树”
,
“花中月老”
。桂花通常生长在岩岭上,也叫“岩
桂”
;桂花开
花时浓香致远,其香气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清可荡涤,浓可致远,
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称;黄花细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
又称为“仙客”
;花开于秋,旧说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称“西香”
或“秋香”
;桂花的花朵很小,但香气浓郁,被人称为“金秋骄子”
水仙—凌波仙子
水仙素有“凌波仙子”的雅称,是我国传统名花。福建漳州水仙
最负盛名。
水仙是冬季观赏花卉,可以用水泡养,亦能盆栽。常见栽
培品种有“金盏银台”
(
单瓣花
)
和“玉玲珑”
(
重瓣花
)
。
水仙茎叶清秀,
花香宜人可用于装点书房、
客厅,
格外生机盎然。
水仙茎叶多汁有小毒。
凌波玉立,馥郁芳香。象征翠袖黄冠白玉英的
身材之美。
寒冬仙女—水仙
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
"
凌波仙
子
"
的雅号。水仙是草本花卉,又名金盏银台、玉玲珑、雅蒜等,原
产于我国浙江福建一带,现已遍及全国和世界各地。水仙花朵秀丽,
叶片青翠,花香扑鼻,
清秀典雅,已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冬季室内陈设
的花卉之一
『肆』 中国古代著名的花卉著作有哪些
欧阳修的复《洛阳牡制丹记》、周师厚《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记》、刘攽的《芍药谱》、王观的《扬州芍药谱》、刘蒙《菊谱》、史正志的《菊谱》、范成大的《范村菊谱》、史铸的《百菊集谱》、赵时庚的《金漳兰谱》、陈思的《海棠谱》、范成大的《范村梅谱》、陈景沂的《全芳备祖》等。其它如明代的王象晋的《群芳谱》、清代陈淏子的《花镜》等。这类著作,以赏花为宗旨,所以花的品种和品第成为这类著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叙述了花卉的栽培方法。如《花镜》卷二的“课花十八法”可说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分别为:辨花性情、种植位置、接换神奇、分栽有时、扦插易生、移花转垛、过贴巧合、下种及期、收种贮子、浇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诸虫蠹、枯树活树、变花催花、种盆取景、养花插瓶,整顿删科及花香耐久等法。
『伍』 在中国古代哪些城市的花卉比较有名
唐朝的 洛阳 牡丹 富贵花
『陆』 中国古代四大花卉分别有何特点
杜鹃花有一种名为“西施花”的品种,花最大径约6厘米,花冠白色至淡红色,有花中专花的俏丽,因此被称为“属西施花”,有时也称为“西施杜鹃”。
十一月的代表花是山茶花,关于山茶花的花神说法众多。有人说是杨贵妃,有人说是白居易,也有人说是明朝的汤显祖、晋朝的大富翁石崇,还有人说是王昭君。山茶耐寒,在天寒地冻之时,还能吐露芬芳。据说,王昭君远嫁匈奴时除了琵琶外,她还带了枝红色的茶花:以琵琶叙述哀怨的心曲,以山茶的不畏霜雪来表明自己坚贞的节操。因此,后世把王昭君敬为山茶花花神。
据说,二月杏花花神就是杨玉环。杨贵妃虽然身系唐玄宗的三千宠爱于一身,但是马嵬坡兵变让唐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平乱之后,唐玄宗派人取回尸骨移葬时,只见马嵬坡一片雪白的杏花迎风而舞,后人因此把杨贵妃尊为二月杏花花神。
貂蝉貌似明月,倾国倾城。据说,早在貂蝉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树、杏树就不开花了,至今桃树、杏树依然难以成活。
不知道是不是你看下吧
『柒』 花卉发展历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花卉最早的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在这美丽土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素有“植物王国”之称。我国人民勤劳智慧、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对花卉的栽培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培育了许多优良的花卉品种。其中一些名贵的品种,早就驰名中外。在我国,花卉究竟在何时开始由人工栽培,一时还难于;考证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远在文字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植物的种植。而花卉植物从野生逐渐变为人工培植,最早大概是出于食用和医疗的需要。因此,历史上早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历代医书中记载的药用植物,有不少就是现在裁培的花卉。
把花卉作为观赏植物,我国也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殷商时代,就已开始了;“林木之留”的营造。到了以后各朝代,更是大规模地修建王苑、园林,收集奇花异草,扩充自然景色,从而在客观上,把园林建筑及花卉栽培的艺术不断推向新的高潮。在我国古老的《诗经》、《山海经》、《尚书》等名著中,对花卉就已有了生动的描述。据《西京杂记》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梅花品种就有几十种之多。到了唐代,诗文中就有了“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的描写。说明当时就已经有了花市,有了以花谋生的人。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和人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宋朝苏东坡有过这样的名句:“花落花开不间断,春去秋来不相关”;明时郑板桥也写道:“春兰去了夏兰开,几回拔去几回栽”。说明当时人们栽花已很普遍。同时,种花谋生的人也越来越多。据清朝诗人屈大钧《广东新语》中记载,当时仅广东一带,就已有相当数量的花农。即所谓“珠浦之人,以珠为饭;花田之人,以花作衣”。在道光年间,黄子高在一首诗中写道:“悔不庄头村内住,一生衣食素馨花”。说明当时一个花农的收入,竟高于其他的农户。
在唐宋期间,花卉栽培技术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已经有了栽培花的专著,对花卉植物的生态、习性、土壤等,都作了详细的研究。我国宋朝的著作中曾有“近时都下菊花至多,人皆以他草接成”的记载。可见,在近一千年以i前,我国人民就已掌握了植物的生育规律,并用人工嫁接的方法来促进花卉的形态变异。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自豪。自古以来,人们和花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它在人们的精神文化及物质生活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浏览那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宝库,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名画,以花为题者不计其数。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写花、画画、咏花、种花,花成为文人笔下最广泛的题材。人们给花寄以最深刻的寓意,用花来描绘人间的悲欢离合,以花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我国著名女诗人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名句曾赢得了不少后世人的同情泪;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莫开无主。冷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也刻画了穷生潦倒、怀才不遇的形象,发泄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愤滋。
陶潜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不畏权贵、不入俗流的高尚情操。我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更是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迈诗句,表现了对腐朽封建王朝的蔑视,并激发广大群众推翻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热情。这种种比喻,生动而贴切、自然而形象、深刻而含蓄,使人既怜惜花,又同情人,而如果用其他任何形式的东西来比喻,恐怕都难以达到如此感人的艺术效果。
历史上不少有骨气的画家,也曾借花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相传宋朝画家郑思肖,擅长画兰,也很有名气。后来南宋灭亡了,元朝统治者慕其名气,要他画兰,被他断然拒绝。后来,他所画的兰花都是露出兰根的。原先别人不解其意,以后才领会到他的用心,这是对亡国的愤慨。国土尚无,兰根岂能着地?!画家用花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受到后人的敬仰。
以鲜花叙情,也常常是现代人们用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在丙辰年的清明节,人们用鲜花来悼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那诗海、花山、泪雨、人流的广场,其中有一束鲜花下,曾写着这样的一段诗句:“花儿虽小自家栽,清明时节含泪来;一束鲜花全家心,总理在人民心中活万代。”鲜花一束,廖廖几语,道出了人民发自内心的深切怀念。可见,长期以来,花卉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其作用远远超越药用和欣赏的范围。它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而且也是祖先留给我们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捌』 古代人是怎么养花的
在古代,特别会种花的人,称之为“花师”,相当于职业园艺师,往往是全职的,带有家族继承性质,特别类似于,今天流行的“匠人”概念。
古代的花卉栽培技术相当先进,很多在今天仍需要,依靠现代设备和大量数据控制,才能实现的技术,在古代以臻成熟。比如,催花技术,让植物反季节开花,在特殊的时间里,群体开放以到观赏效果。五代沈汾著《续仙传》中记载,有一个叫殷七七的道士,就有调节花期的技术,“能开非时花”,当时,为花木建温室,或是将花卉放在浴堂里养已不鲜见,李白在《春葺新居》中写道:“看惯温室树,饱识浴堂花”。
《酉阳杂俎》中记载“常有不时之花,然皆藏于土窖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这跟我们在春节看到的年宵花,所使用的种植技术没有本质区别,如蝴蝶兰、红掌等,大部分都是进行过催花技术的处理。到了明清时代,小规模的温室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有了更加规模化的做法,即,将大批的花卉自运河搬运至南方,利用温差条件催花,待销售时运回北方,可见花卉种植,已经成为相当NB的大宗交易。
既说到今天的话题,便绕不开一个牛人,此人名曰宋单父,字仲儒,洛阳人,唐代最著名的牡丹栽培专家,柳宗元在《龙城录》中说他,“善吟诗,亦能种艺术,凡牡丹变色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上皇(玄宗)招至骊山,花树万本,色更不同,赐金千余两”。
古人说话有水平,短短几句,把成功之道说个明白,首先,柳宗元赞的不是养花手艺,而是“善吟诗”,其次才是“种艺术”,足见混(媒体)圈子的重要性,直至于皇上都竖了大拇指,那自然日进千金,所以此宋,绝不是个只会种花的蠢萌。其次,必须“人不能知其术”方显得技术金贵,贵到什么程度呢,差不多同时期,一个叫柳浑善的人,写了首打油诗:“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校几多”贵到叫人说葡萄酸,相当于,“住别墅也没啥好,大的简直心慌”的那种心情。
古人对于鲜花、花卉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现代人,光看前面两位小主头上,那绝不是三五朵能解决问题的,而是管窥一个时代完整庞大的产业链,况且,除了广大妇女同胞的衣饰需求,古人生活细致讲究,而花卉,是再好不过的调味。
日常宴饮,杯盏碗碟之外,以四面鲜花瓶插,家中日常,芭蕉、桃、杏、松、竹、梅,缺一不可。《元氏掖庭记》写道:饮宴不常,名色亦异,碧桃盛开,举杯相赏名曰“爱娇之宴”。红梅初发,携尊对酌,名曰“浇红之宴”。海棠谓之“暖妆”,瑞香谓之“拨寒”,牡丹谓之“惜香”至于落花之饮,名为“恋春”,催花之设,名为“夺秀”,其或缯楼幔阁,清暑回阳,佩兰采莲,则随其所事而名之也。
桃花开了来一发,梅花开了来一发,海棠、瑞香、牡丹来了各来一发,连花谢了,没花可看了也要来一发,以鲜花为主题的趴体,名目繁多,何其香艳。从平民到士大夫再到皇家宫苑,全民热衷花卉事业,反倒衬得现代人过得粗糙,不年不节买盆花,老婆/老公总得翻个白眼儿,更别说“惜香”“恋春”啥的。
『玖』 中国古代花草的寓意(愈多愈好)
莲花:出污来泥而不染,为花之源君子,是高雅纯洁的象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在某些诗词中还是爱情的象征,因“莲”与“怜”同音,是情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州曲》)。
梅花:不畏严冬酷寒,环境艰难,暗香浮动,即零落亦清香如故,是高洁的志士,也是报春的使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菊花:凌寒傲霜,是高洁的志士,也象征孤高的隐者(如陶渊明的《饮酒》)。
牡丹:花开热烈灿烂,一片繁华景象,一派富贵气象,是豪华富贵的象征。 离骚》中不同的草代表高洁或猥琐的道德。
后面的诗词作品中,萋萋的草多代指凄凄离别之情。
鲁迅的《野草》代指野火烧不尽的小强精神。。
韩寒的《草》用来自嘲被官方称为“毒草”的自由作家。
现在的草,多用以规避摆渡河蟹,意指“操”。
杨花:随风飞扬,轻而易变,是轻薄和不坚贞的象征。
兰花:有“空谷幽兰”的雅称,是典雅高贵不染尘埃的象征
『拾』 中国古代著名的花卉著作有哪些
欧阳修的《
洛阳牡丹
记》、周师厚《
洛阳牡丹
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记》、刘攽专的《
芍药
谱》、王观的属《扬州
芍药
谱》、刘蒙《菊谱》、史正志的《菊谱》、范成大的《范村菊谱》、史铸的《百菊集谱》、赵时庚的《金漳兰谱》、陈思的《海棠谱》、范成大的《范村梅谱》、陈景沂的《全芳备祖》等。其它如明代的王象晋的《群芳谱》、清代陈淏子的《花镜》等。这类著作,以赏花为宗旨,所以花的品种和品第成为这类著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叙述了花卉的
栽培方法
。如《花镜》卷二的“课花十八法”可说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分别为:辨花性情、种植位置、接换神奇、分栽有时、扦插易生、移花转垛、过贴巧合、下种及期、收种贮子、浇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诸虫蠹、枯树活树、变花催花、种盆取景、养花插瓶,整顿删科及花香耐久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