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扶苏花花语

扶苏花花语

发布时间: 2022-03-13 09:20:40

『壹』 《诗经》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中的“扶苏”是指什么

诗经——《山有扶苏》

本诗表面看似写一个女子找不到如意对象而发牢骚,实际上写女子会见情人,对情人打情骂俏。

[编辑本段]

正文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注释:

扶苏:枝叶繁茂的大树。

隰:音席,低洼的湿地。

荷华:荷花

子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此处指恋人。

狂:狂愚的人。且:一说为拙钝。一说为猕猴,此处代指恶少。一说为虚词。

桥松:“桥”通“乔”,即高。桥松,高大的松树。

游龙:枝叶舒展的水荭。龙:茏的假借字,即水荭。

子充:古代的美男子,此处指恋人。

狡童:狡猾多诈的小子。

[编辑本段]

翻译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

池里有美艳的荷花。

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

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

池里有丛生的水荭。

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

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编辑本段]

赏析

宋代老夫子朱熹何以惹来后世的谩骂,我看跟他对《诗经》的评价有极大的关系。他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其实他哪里听到“郑卫之乐”了?他所看到的不过是三千年前的诗句文字,而且此人很不地道,先是赞成《诗序》,继而又反《诗序》,为何变化如此之大耶?无他,只不过要把《诗经》的“经”的地位降下来,而把自己所编的“四书”抬上去。

《诗经》变成文学作品,进而变成民歌,就是从他这里来的。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这人世间的事就是这么阴差阳错。不过倒也因了这些阴差阳错,给尘世间增添了一些乐趣。

正如《郑风》中的这首《山有扶苏》,本来是诗人用来讽刺郑国的公子忽,“所美非美”,结果却成了一首非常俏皮的情诗。诗中的女子本来是在等待她的帅哥,结果却等到了一个狂夫;本来这个名叫子都的帅哥,只是诗人随意虚构出来的一个名字,结果却使“子都”的美男子之名传遍天下。

我也不反对现代人把这首诗看成是女子与情人约会之时,和他打情骂俏。

娇爱和戏谑,是女人男人两情相悦、激情碰撞之余的火花,更是性爱之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有了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满目都是情,满脸都是春。正如五代时一位号为“曲文相公”的诗人和凝写他自身的经历:“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尽放娇。”把自己和心爱的女子尽情欢谑的场景写得那么令人艳羡,连他自己也不尽得意地说:“今夜仙郎自姓和。”

《山有扶苏》中显然也是这样一个女子,自己约会等待的情人明明是个美男子(即便不美,在她眼里也是美的),却偏偏要说他是“狂夫”、“狡童”,正如我们现代人,爱把自己的爱人称呼为“死鬼”、“冤家”一样,其实在这些言词的背后掩不住心中的骄傲与欢喜。

人性使然,古今同理。

诗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起兴,对应的正是自己心中的恋人,高山上长扶苏,湿地里开荷花,各得其所,各称其美。自己心中的恋人其实也和子都、子充一样的美。至于子都、子充是什么人,谁也不知,只有姑娘心自知。《孟子》说:“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不过,诗中的子都还真有其人。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大名叫作公孙阏,子都乃是其字。子都是当时的一个有名的偶像派人物,不仅相貌生的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然而,子都虽美,却是个小心眼。《左传》隐公十一年里便记载了他因争车未遂而在阵前射杀己方大将颍考叔的事情。

而子都的盛名,仅靠这一件事还炒作不起来,若不是因为这首《山有扶苏》的诗,子都不过就是无数美男子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得不到那么多的“粉丝”。仅凭这一首诗,子都入选中华美男榜,便是实至名归的了。

孟子何尝又看见过子都?孟子所看到的“子都”,还不就是诗中女子心里的子都。其实这“子都”,就好比今天追星族眼里的“刘德华”、“李连杰”一样,只可远观而不可近得的偶像。在这首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或者也可以说,子都乃是众多郑国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和假想的约会对象。

后人说,郑国是情歌的沃土,我信。至少这一首诗便足以证明郑国的男男女女都颇解风情。这可能得益于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当时郑国的国势吧。

《毛诗正义》中说,郑国“右洛左济,前华后河,食溱洧焉”,可见其地理位置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有山有水。这样的地方即便不产美女,也容易生产多情人。

另:据说秦始皇之妻郑妃常唱此曲,便给郑妃生下的大公子取名扶苏,希望他能像扶苏一样繁茂。

『贰』 扶苏花什么样子的

据注释扶苏即为桑树,那就是这货啦

『叁』 扶苏名字的寓意有哪些

扶苏名字的由来是因其母郑袭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秦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诗经中《山有扶苏》的意思如下: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

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

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山有扶苏

【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3)扶苏花花语扩展阅读:

《山有扶苏》赏析

全诗共二章,均借草木以起兴。“山有扶苏, 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描写的尽是山中的树,低谷的花,并未见一人。

其实这并不是情侣约会的地点和景色的描写,因为在《诗经》中,“山有…...,隰有......”

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

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起兴,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即这里的兴只从语势或韵脚上引出下文,使诗篇的开头委婉含蓄,与后文的故事并不相关。“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两句是赋,为女子的调笑之辞。

『肆』 释义:扶苏,扶疏,扶桑,流苏,流萤,流年.

fú sū

扶苏(扶苏)

--------------------------------------------------------------------------------

ZDIC.NET 汉 典 网

亦作“ 扶胥 ”。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说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橹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傥或似,七元乃扶胥。”

---------------------
fú shū

扶疏

--------------------------------------------------------------------------------

《ZDIC.NET 汉 典 网》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 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 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冱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

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盘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绿鬓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
fú sānɡ

扶桑

--------------------------------------------------------------------------------

=

◎ 扶桑 fúsāng

(1) [red hibiscus]∶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a kind of tree]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mystic island,usually indicating Japan]∶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

liúsū

流苏(流苏)

--------------------------------------------------------------------------------
=

1.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文选·张衡<东京赋>》:“驸承华之蒲捎,飞流苏之骚杀。” 李善 注:“流苏,五采毛杂之以为马饰而垂之。”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再到房里看时,红木大牀,流苏熟罗帐子,妆奁器具,应有尽有。” 丁玲 《韦护》第三章一:“一盏吊在房中央,是 中国 宫庭里用的八角的有流苏的纱灯。”

2.借指饰有流苏的帷帐。 前蜀 韦庄 《天仙子》词:“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 清 陈维崧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同邹程邨彭金粟王阮亭童文友赋》词:“流苏小揭人初起,博山烟袅屏风里。”

----------------
流萤(流萤)

---------------------------------------------------------------------

飞行无定的萤。 南朝 齐 谢朓 《玉阶怨》诗:“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唐 杜牧 《秋夕》诗:“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碧野 《金鸡菊》:“特别有趣的是,黑夜,有一点点流萤在草丛中穿飞。”

=======================
liú nián

流年

---------------------------------------------------------------------

1.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南朝 宋 鲍照 《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 唐 黄滔 《寓言》诗:“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 元 张可久 《殿前欢·离思》曲:“花落流年度,春去佳期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一章:“后此扫叶焚香,送我流年,亦复何憾!”

2.旧时算命看相的人称人一年的运气。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东亭》:“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没福消受,以至如此。”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五:“ 小二黑 从小就聪明,像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

『伍』 花木扶苏什么意思

花草树木茂盛
“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于诗经,香草佳木之意。

『陆』 扶苏的含义

“扶苏”即“桑树”。

郑风·山有扶苏


《诗经·国风》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白话译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歌。全诗二章,每章四句。全诗充满了调侃、戏谑的意味,笑骂中蕴含着深厚的爱,清新活泼。又因为全诗出自少女之口,不失其天真、善良。


全诗共二章,均借草木以起兴。“山有扶苏, 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描写的尽是山中的树,低谷的花,并未见一人。其实这并不是情侣约会的地点和景色的描写,因为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起兴,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即这里的兴只从语势或韵脚上引出下文,使诗篇的开头委婉含蓄,与后文的故事并不相关。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两句是赋,为女子的调笑之辞。“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孟子·告子上》)。“子都”,似为传说中古代美男子名,这里泛指俊美的男子。有论者认为“都“姝”古本双声,都”为“姝”的假借。《说文解字》云:“姝,美也”,故子都就是子美。女子称所爱为“狂且”,与美男子“子都”对举,明明是双方相约而来,偏说对方非己所爱,心爱叫冤家,可见其性格的爽朗善谑。


第二章是叠章,开头两句仍以草木起兴引起下文。“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反复调侃,加强语势,感情也层层递进。“子充”泛指美男子。论者认为“充”,古韵在东部,姝”,古韵在区部,区东可以对转,“充”即“姝”的对转,故子充与子都实为同指。始为“子都”,此为“子充”,重章叠句,整饬中有变化,更显得错落有致。


少女对心上人主动发起调笑戏谑,可以想象,被调侃的男子绝不会甘拜下风,当有回敬。妙语如珠,往来应答,场面应十分热烈,气氛也极为活跃,少男少女率真爽朗的性格及欢快健康的戏剧性场面,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柒』 扶苏是什么

在现代汉语中,扶苏有多达九个义项,除了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外,主要有以下三个义项。
①是人名。
扶苏(?~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扶苏,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

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
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后,遗诏扶苏治丧即位。
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拥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矫诏逼令扶苏自尽,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
②扶苏,亦作“扶胥”,是一个汉语词汇。可作为花木名、武器名、动词,人名。有时指古代兵车上的藩盾。
《诗·郑风·山有扶苏》有记载“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毛 传解释说“扶苏,扶胥,小木也。
③药品名。学名为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适应症为用于治疗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等。

『捌』 扶苏,姬玄是什么意思

—— 扶蘇【释义】1. ( ?—前210年 ),赢姓,名扶蘇,秦始皇长子。2. 扶蘇( 亦作扶胥 ),可作为花木名,武器名,动词,人名。< 诗.郑风 >: [ 山有扶蘇,隰有荷华。] —— 姬玄,玄幻小说< 大主宰 >角色之一。

『玖』 扶苏是什么植物

山有扶苏,额有荷花,不见子都来见狂,且山有乔松,路有游龙不见,自从来见交通这里扶苏指的是桑叶桑树别名加330桑指的是扶桑花,别名佛经,猪警服三大红花日记,花生花吊兰多,他们不是一种植物。所以说佛说并不是一种什么植物,它是一种在本草纲里面记载的一种药材。

『拾』 扶苏是什么意思

扶苏,亦作“扶胥”。可作为花木名、武器名、动词,人名(见本词条2、3\5义项)、药名(见本词条第4义项)

热点内容
西游记兰花 发布:2025-09-18 07:14:00 浏览:528
青岛婚礼宴会花艺 发布:2025-09-18 07:14:00 浏览:77
磁悬浮盆景制作方法 发布:2025-09-18 07:08:25 浏览:387
花草盆景图 发布:2025-09-18 07:07:32 浏览:796
樱花干花制作方法 发布:2025-09-18 07:06:12 浏览:454
中药绿植 发布:2025-09-18 06:53:55 浏览:86
樱花雨图 发布:2025-09-18 06:53:54 浏览:598
海棠非双 发布:2025-09-18 06:53:22 浏览:708
插花比赛海报 发布:2025-09-18 06:38:24 浏览:132
德国种荷花 发布:2025-09-18 06:37:38 浏览: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