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色花卉
❶ 球根花卉如何配土
很多人喜欢球根植物,但自己种植的却总没有那些名园图片中的漂亮。花都是一样的花,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1、春天想要美丽,秋冬需做准备
球根植物种植的最佳季节是初冬季节。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品种的花芽分化都需要低温春化的过程,通长2-3个月。否则它们是不会开花的。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因此请注意:
A. 如果来年想要好效果,一定要在秋季根据需求做好详细的品种、高矮、色彩及花期的匹配设计,才能实现超震撼的效果。这点对于这一两年很火的花海项目很重要。否则春天才想起来球根植物的美丽,晚了!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B. 对于冬季不够冷的南方地区,购买种球的时候请选购5度球(已提前进行低温春化处理的种球),否则种出来的只有叶子,不会开花的。北方可以选购自然球。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C. 如果秋天忘了购买,春天又非常想种,那就只能找一些生产企业的盆栽苗了,即栽即看,非常方便。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2、种植细节需注意
球根植物普遍喜欢排水性好的沙壤土,否则容易霉变。不容品种种植深度不同,一般5-20厘米。因为多数种球表面会有霉斑,因此种植前最好用杀菌剂浸泡处理,然后放置阴凉通风处晾干再种。大面积种植,可以通过种植时在土壤中混入少量杀菌剂,减少霉变。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3、搭配要点
A. 高低搭配
早春常见的球根植物中,番红花、葡萄风信子、风信子是最为低矮(低于20cm)的,适合在最外侧种植。郁金香、洋水仙、朱顶红是中等高度(20-50cm左右),是使用最广泛的类别。贝母、大花葱是较为高大的,可以作为背景层次或点景植物使用。在上述3个大的梯队层次中,具体到不同的品种也有高矮的不同,根据品种特征熟悉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B. 色彩搭配
球根植物的色彩搭配方式有:混色种植法、同色调搭配法、互补色搭配法。这3种方法用好了就会避免混乱,甚至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中混色种植法更适合小面积庭院花池或中小尺度的花境使用。大型花海项目或公共绿化项目,更适用大片的色带或色块搭配种植法。好的色彩搭配能给球根种植的效果带来质的提升,和随便种一片是截然不同的。当然搭配的前提是花期要基本一致,否则是没有大面积色块效果的。
混色种植的效果是缤纷绚丽的,庭院花池或中小尺度的花境使用最为合适。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同色调种植:以冷色或暖色为主要基调进行搭配,整体感更好,视觉效果整齐震撼。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互补色搭配法:非常符合色彩学的原理,艺术感较强,但注意颜色不宜过多,也应有主有次。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C. 花期搭配
不同的葡萄风信子品种花期能相差近1个月,因此根据品种的特性做好搭配,就能有效地延长球根植物的观赏期。这点对于花海和公共绿地项目的运营非常重要。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D. 与其他植物的搭配
将球根植物与其他植物巧妙搭配,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效果。比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花葱与墨西哥羽毛草搭配的图,微风拂过时那么梦幻。植物是有不同质感的,通过不同质感的搭配有时就会有绝妙的效果。这就需要每一个种植设计者的长期积累和功力了。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E. 与高大植物和小品的搭配
球根植物突出的是色彩,但它们毕竟高度较为低矮且非常一致。如果仅仅大片单一种植,多少有些单调。因此结合大树和一些灌木种植,会让整个空间的层次变得更为立体。在画面的视觉焦点处点缀恰当的景观小品,会增加风情和趣味。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F. 尝试搭配漂亮的盆器
球根花卉不是只有大片地栽才美丽,对于小尺寸的居家空间或者庭院,或是一些精致的角落,不同球根种类在盆器中的精致搭配,效果也会极为惊艳,毫不逊色。组合盆栽仍然可参考以上的搭配要点。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做个好的花园设计师不容易,尤其是能做好软景的设计师更难,不仅要懂空间、材料、工艺的知识,还要熟悉和了解植物的习性、品种特性。其实种植设计是四维的,这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积累。球根花卉的种植就是如此。如果不了解它们,随意种一大片没有思考的搭配,那么就只是普通的种植,就很难有让人难忘的效果与艺术感,这大概就是这类问题的核心所在。所以唯有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才能做出最精彩的景观。
球根花卉种植搭配攻略,你get到了吗?
很多人觉得养石斛植物不了解习性会很难
但在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后
❷ 花朵颜色搭配
花朵颜色搭配
不同色彩植物种在一起,搭配不好的话,会很难看的,花卉色彩搭配是门学问。植物花卉色彩如何搭配?这5种搭配方法一定要了解哦。
植物花卉5种色彩搭配方法:
1、类似色
使用同色系的深浅度不同花材进行搭配。比如,白色·粉红·红色搭配、白色·奶黄色·橘红色搭配、白色·淡蓝色·紫色这样的搭配形成一个色彩层次,给人带来柔和的印象。
2、互补色
比如黄色和紫色、红色和绿色、橘黄和蓝色、黄绿色和红紫色的组合表现的是一种非常鲜艳的华丽印象。但是在使用花材时要注意其中的一种色彩要少一些,巧妙地保持2个色彩的平衡以达到一种立体感。
3、类似色调
各种浅色的同色系花材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优美·优雅的印象。比如浅粉红色系、奶油色系、橙红系的同色系使用。但是,为了防止色彩的模糊而消弱视觉点,加一些大型花材或绿叶来增强效果。另外还要注意造型·材质的对比不可强烈。
4、近似补色
将黄色·橘黄色·红色等类似色与相反色的蓝色组合、红色·紫色·蓝色与绿色组合,众多色彩充满个性,同时也给人一种华丽、华贵的感觉。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相反色花材的用量一定要控制。
5、原色
红色、黄色、蓝色三原色的组合。色环120度内的配色。艳丽、华贵的印象。因为所有色彩都很强烈,亮度最高的黄色要尽量控制。
❸ 插花色彩的设计和配置从哪几个方面考虑分别有哪些配色方案
插花色彩设计时掌握的问题
来源:农业政务网 日期:2011年5月24日
确立调子后,色彩设计中还应掌握那几个方面的问题?
色彩时插花造型的主要要素之一,确立调子后,设计中遵循形式美要素的组合原则时,还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色彩布局平衡。
布局上色彩的平衡是插花构图的重要原则之一。为求得色彩平衡,插花作品的布局上应“虚设”一条中轴线,花材色域的重量就在轴线两边起作用。如果只考虑轴线两边花枝数量、花朵大小均极其相近,还不能肯定中轴线两侧是否布局平衡,因为尚未将色彩平衡考虑在内。因此,插花时应当把轻、重两色系的花朵交错排列,“等量”的分置于两侧,才可造或色彩布局的平衡。同样,若把重色系的花枝插在构图的上部,轻色系的花枝插在接近下部,便会产生头重脚轻不稳的感觉。所以,上下稳定,左右均衡,是插花色彩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准则。
(2)色彩和谐。
在插花中,花卉色彩的配置往往是作品效果的关键。因为花卉色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所以运用色彩,科学地对色彩进行设计,是插花创作中发挥感情作用的重要依据,也是插花装饰达到理想效果的具体措施。
确立一个主色调,是插花色彩设计的关键所在,使其他色彩都围绕着主色调起陪衬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主次分明。此在西方大堆头式插花中尤为重要,因为此种插花,颜色是越多越好,在这么多花色里,若不确立基调,显然是难以球的色彩的和谐。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虽不讲究色彩丰富,通常二三种即可,但同样存在着谁主谁次的问题。
色彩的和谐,实际上还关系到每个人的审美观点。通俗讲,各种色彩相互搭配时不应是有明显冲突。在色彩组合中,单色配置显然易获得调合的效果。若将调和色配置在同一件插花作品中,无论出现几种色相,均会表现出统一协调、优美柔和的艺术效果。
(3)色彩对比。
在色彩组合中,如果调和色以柔美统一见长,那么,对比色则以矛盾对立为特点了。在插花的色彩设计中,假如善于利用各种花朵在色相、明度、冷暖等方面的强烈对比,则可借对比色的鲜明对照,浓郁的气氛、强烈的刺激而获得独特的效果。
对比色的组合效果,在补色组合方面得到的效果尤为突出。在插花作品的创作中,作者都十分重视绿叶的配置,因为它是带有原色的补色,对比最强烈。但对比色应用关键也是要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一是主次分明;二是色彩疏密相同,忌平均分配。如面积大小相似的补色组合,效果极差,显得十分俗气、乏味;三是利用黑、白、灰、金属色等来调和对比色,避免产生色彩失调和刺目,如满天星或情人草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总之,在运用对比色,尤其是互补的花色进行插花构图时,定要运用得当,注意使互补的色彩主次分明。同时,利用不同色彩局部之间的相互穿插,做到对比之中有呼应,便可获得即统一、和谐,有生动、鲜明的理想效果。
(4)色彩配置应切合作品主题和背景。
作者通过苦心构思,进行色彩设计,使之与背景协调,与主体内容一致,并能加深意境。它虽然以自然色彩的某些特征为基础,却不以自然色彩的美为满足,会更高于自然色彩的群体美、综合美和意境美。
艺术插花的色彩设计
艺术插花既要有优美的造型,又要有明艳色彩,两者均是构成优美形象的主要因素。然而,在一般的审美中往往会偏重于色彩,或者说,色彩的美最易彼人们所接受。马克思任《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色彩的基本要素
色彩是一种物理现象。在日光的照射下,各种物体把不能吸收的日光反射出来。由于各种物体吸收口光的程度不同,形成了各种不问的色彩。尤其是奇花异卉,更是浓郁鲜艳、五彩缤纷。太阳光一般可分成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相。
在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的作用下,我们肉眼可以分辨出物体所呈现的色彩。例如见到白色物体.说明色光全部被反射.见到黑色的物体,说明色光全部被吸收.若是对每种色光都有部分吸收与反射,就是灰色的物体。当我们来到花园里的时候,红花、绿叶十分美丽。红花的固有色是红色.是因为大阳光中的橙、黄、绿、青、紫等五种色光基本被红花所吸收.而把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绿叶亦是如此,反射出绿光,是吸收了其它五种色光的结果。
花的红与叶的绿,以及白和黑都足相对而言的,是色彩总的倾向,自然界中绝对的纯色是没有的。若对红花作一观察,不难发现,花除了反射红色光外、对其它色光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射,只是红色光的成分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已。又如绿叶,由于生长的环境和位置的不同,所反射出来的绿的色度、色性和纯度也会有许多微妙的变化,有冷暖、明暗和纯度的差别,就是一片叶子的正面与背面,所表现出的绿色深浅差异也很大。光的反射就一般而言.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吸收得多,反射得少。反之,质地光滑、颜色淡的物体对色光吸收得少,反射得多。由此可见,色彩一方面借光而呈现,另一方面,又依附于物体而存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不可。无论物体的质地如何,都能表现具体的色彩,而离开了具体的物体,就没有具体的色彩可言了。光与物所形成的种种色彩,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
色相,是各种具体色彩的名称,或者说是色彩的相貌。例如,太阳光中的红、橙、黄、绿、青、紫等.每个名称都表示一种颜色的色相。色相主要是用来区分各种不同的颜色,增强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客观世界色彩丰富,变化万千,肉眼所能识别的十分有限。因此,在观察色相时要善于比较,培养识别能力,便于在插花时正确认识和利用色彩。
纯度,指的是颜色纯净程度和饱和程度。在可见光中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纯度越高.颜色越鲜明。当纯净的颜色掺入黑、白、灰等其它色彩时,其颜色的纯度就产生变化,掺入得越多,纯度降得越低。物体色彩的纯度与饱和度有关,与物体表面结构也有关。物体表面结构粗糙,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物体的表面结构光滑,色彩的纯度就比较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包含两种意思:其一是同一色相受光后由于物体受光的强弱不一,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其二是指颜色的本身明度,如红、橙、黄、绿、青、紫六种标 准色互相比较的深浅度。同一绿色,受光的强弱、角度和亮部不同,会产生明绿、绿、暗绿等不同的明度。不同的颜色中.黄色的明度较高,仅次于白色;紫色的明度较低.接近丁黑色。插花时,不问明度的色彩相配.能使画面富有变化,增强层次感。不问明度的同一色彩配合在一起,也能使插花的整体感增强。
色彩的视觉效果
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受,主要来源于色的原色和色的混合形式。
色彩的三原色是其中任何—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的.而其它色可以由这三色按一定比例配合出来。自然界的景物在光线照射下显示出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由这三种原色光组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将色光混合会变亮,谓之加色法混合。在绘画中称红、黄、蓝三种颜色为三原色,若将三色混合会变深.称作减色法混合。花卉虽然没有那么标准的三原色,但可以接近某一种颜色而论。
除原色之外.还有中间色和复色在创造缤纷的世界。所谓中间色,是两种原色份量相等或不等相混合的色彩。复色.就是两个中间色相混合或者三原色相混合所得的色彩。补色,则为三原色相对应的色光。黄对着蓝,黄为蓝的补色;品红对着绿,品红为绿的补色,青对着红,青为红的补色。补色也叫互补色,就是两个相对的色互补。因此,黄与蓝、品红与绿、青与红都互为补色。并列在一起,色彩的对比非常鲜明。
两种原色并列在一起,能给人一种鲜艳明快的感觉;两种中间色并列在一起,色彩比教灰暗。原色与中间色并列在一起效果较佳,是类似色。色彩的变化是逐渐过渡,显得柔和、谐调;若是互补色,容易取得鲜明对比的效果。
互补的两色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色彩呈现跳跃、鲜明的效果。因此,补色关系运用得好,将使插花色彩明亮,生气勃勃,生动地托出主体。相反补色关系如不注意色彩的谐调和花体色块大小的安排,也会产生生硬、火气的弊病。
色彩具有冷暖的视觉效应。在人的生理反映上,色彩的深浅有收缩与扩张的感觉。如红、黄有热烈、兴奋的感觉,所以我们把红和黄以及倾向红、黄的颜色称为暖色调;蓝色看上去安静、寒冷,故而把蓝色和倾向于蓝色的称为冷色调。红与蓝处于冷暖色的两个极端。绿与紫居中,是中性色,偏红的均为暖色。偏蓝的均为冷色。金、银、黑、白、灰五色在色彩感觉上也属于中性色,可以与任何颜色调和,起到缓冲、协调作用。这对挑选花器的色彩很有帮助。
艺术插花的配色
1.花卉色彩的形成和作用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植物叶子的细胞里,都含有绿色的色素。我们知道当日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成六种可见颜色的光谱。如果让六色光再通过叶绿素溶液而透射到白色的银幕上,此时从银幕上的光谱里可以发现:在红色光靠近橙色光及蓝色光的部分,有一条很宽的黑色带,而绿色部分仍是绿色。这说明叶绿素吸收光线是有选样的。
绿色能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这是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的结果。同时,植物为了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受到本身质体、色素的抑制,形成了各种不同颜色的枝叶花果。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体中,所含叶绿素的比例不同,其颜色的深浅就有差异。有一些植物体内。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能使植物呈红色或橙色,它们主要存在于花瓣或果实中。有些植物的叶子在秋季落时前变黄,就是因为失去了叶绿素,只剩下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结果。
植物体内还存在着一种花青素,较多地存在于花瓣、果实之中。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一些红色和蓝色等,往往是花青索起的作用。花青素的颜色随着植物细胞液的酸碱性不同而有变化。细胞液为酸性时,花呈红色;细胞液为碱性时,花呈蓝或紫色。用八仙花作酸碱度变化试验,效果十分明显。
花冠居花萼的内方,色彩非常鲜艳.为植物中最为显著的部位,也是最富有变化的部位。花冠颜色主要是细胞中花青素和杂色体起的作用.花的红色、蓝色、紫色来源于花青素;花的黄色、橙黄色来源于杂色体;不具色素的部分为白色。由于花中存在着多种色素。各种花的色素组合情况各有所异,色素存在的多少也有变化,所以花朵开放时会出现天光十色、斑谰多彩的景象。
花卉随着四季更替和生理活动的需要,进行着新陈代谢,色彩也随之变化。花从蓓蕾初绽到枯萎凋零,叶片从新芽叶翠到枯黄落地,颜色都是在不断的变化。—般说来,初放的花色浓郁鲜艳,随后颜色逐渐变淡,最后失去原有美丽的色泽。初放的叶呈嫩绿色并带有鹅黄色.逐渐呈现出墨绿色.到生长末期转黄。果实也是如此,从子房膨大到果实成熟,色彩有一个变化过程。花卉的这种生理特征,为我们插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限制了花材的采摘时间。
2.插花器皿的色彩
插花器皿的种类很多,各种花器都有自身的色彩特点,再加上人为的着色变化.色彩更是繁杂多变。插花器皿质地有粗细之分、软硬之别、对光的吸收与反射程度有很大的区别,颜色差异也很大。凡是质地细洁、光滑的物质,如金属、玻璃、瓷器,对光的反射较强;质地粗糙的物质,如粗陶、木器等,对光的反射较弱。由此可见.器皿质地对插花色彩影响很大。
用陶、瓷制成的花器是我们插花常用的器皿,其本身也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有许多奇特的色调,如青瓷、唐三彩、祭红、三阳开泰等等。
花器色彩的丰富多变,对插花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如花器色彩选择不妥,也会造成整个作品的失败。例如,用粉彩花卉画、人物图案作画面的花瓶,就其本身色彩配置来说,也许是十分精美的,但与花卉相配,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所以,我们在花器色彩的选择上,耍立足于简洁、统—.每—件花器只要求存在—、二种颜色.或是几个简单色块组合的花器,不能使用或少使用那些描金附凤的花器。
随着现代工艺材料的发现,插花器皿有了很大的发展。如玻璃、塑料制品,色彩鲜艳夺白,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但要注意与花卉的合理配置,不然易造成庸俗之态。用本色的自然材料制成的花器,如竹编、草编、藤编和木器等,古朴雅致,色彩简洁、大方,十分迎合人们的审美需要。若在这些花器上加以着色,也能让人感到精巧华美。
3.插花色彩的设计和配置
插花的用色,不仅是对自然的写实,而且是对自然景色的夸张,可以随着插花造型的需要进行变化。插花使用的色彩.首先耍服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趣.或鲜艳华美.或清淡素雅。其次.插花色彩要经得起看.远看时进入视觉的是插花的总体色调。总体色调不突出.画面效果就弱,作品容易出现杂乱感,而且缺乏特色。近看插花时,要求色彩所表现出的内容个性突出,主次分明。
插花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这三方面的关系若能正确掌握.插花配色就能得心应手了。
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可以用多种颜色来搭配,也可以用单种颜色,要求配合在一起的颜色能够协调。如用腊梅花与象牙红两种花材合插,一个满枝金黄,另一个鲜红如血,色彩协调,辉映成趣,更重要的还在于以红花为主,黄花为捕.远远望去红花如火如荼,黄花星光,点点通过花枝向外辐射。
插花中青枝绿叶起着很重要的辅佐作用。枝叶有各种形态,又有各种色彩,如运用得体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如选用展着绿叶的水杉枝,勾勒出插花造型的轮廓,再插入几支粉红色的菖兰或深红色的月季。可想而知,鲜花在绿枝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再如将几支珊瑚树枝和几朵白色的马蹄莲花合插在一起.颜色并不华丽,却显得素雅大方。
花卉间的合理配置,还应注意色彩的重量感和体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者显得轻,明度低者显得重。正确运用色彩的重量感,可使色彩关系平衡和稳定。例如在插花的上部用轻色,下部用重色,或者是体积小的花体用重色,体积大的花体用轻色。
色彩的体重感与明度和色相有关。明度越高,膨胀感越强 ;明度越低,收缩感越强。暖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则有收缩感。在插花色彩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一性质,在造型过大的留部分适当采用收缩色,过小的部分适当采用膨胀色。
花卉与容器的色彩要求协调,但并不要求一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合:一是采用对比色组合.另一是调和色组介。对比配色有明度对比,即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黑白对比。如在黑色的花器之中,插入白色的马蹄莲花,一暗一明造成对比,就能起到色彩鲜明的效果。
花卉与器皿有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有强弱之分,主要有对比色相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比较鲜艳、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相对比是相应的色彩对比,也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花与青绿色花器.黄花与青紫色花器等。中国传统配色中有“红间绿,花簇簇”,“红配绿,看小足”的说法。
冷暖对比也是花卉与器皿配色的主要方法。采用冷暖对比的色彩,效果会显得生动起米。如用湖蓝色水盆,插粉红色的荷花,这样冷色的盆与暖色的花形成了冷暖对比,更进一步烘托出花的妩媚。在一般情况下,插花器皿的颜色是深色的,花可插浅色的;器皿色彩是淡色的,花可插深色的,以便形成对比。
运用调和色来处理花与器皿的关系,能使人产生轻松、舒适感。方法是采用色相相同而深浅不同的颜色处理花与器的色彩关系,也可采用同类色和近似色处理。同类色如橘红与大红、绿与青绿色等。近似色有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等。近似色的色距范围较大,有一定的对比性.容易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和形成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插花还可以利用中性色进行调和,如黑、白、金、银、灰等中性色的花器,对花卉有调和作用。也可用金银丝装饰在花中,使花卉与器皿的对比色中有个性色为媒介而调和。插花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如过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把屋内外装饰点缀成一片节日的气氛,寄托美好的理想,振奋人们的精神。插花的色彩要根据环境的包彩来配置。如在白底蓝纹的花瓶里.插入粉红色的二乔玉兰花,摆设在传统形式的红木家具上,古色古香.民族气氛浓郁。在环境色较深的情况下,插花色彩以选择淡雅为宜:环境色简洁明亮的.插花色彩可以用得浓郁鲜艳一些。
插花色彩还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运用。春天里百花盛开,众芳争艳,到处是万紫干红的景色。此时插花时选择色彩鲜艳的材料,给人以轻松活泼、生机盎然的感受。夏天,插花的色彩要求清逸素淡、明净轻快。适当地选用一些冷色调的花,给人以清凉之感。到了秋天,满目红朴朴的果实,遍野金灿灿的稻谷。此时插花可选用红、黄等明艳的花作主景,与黄金季节相吻合,给人留下兴旺的遐想。冬天的来临,伴随着寒风与冰霜。这时插花应该以暖色调为主,插上色彩浓郁的花卉,给人以迎风破雪的勃勃生机。
色彩的感情效果
色彩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民族和传统习惯,不同的文化修养、性别、年龄等,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效果。
色彩本身是没有任何感性内容的,只有当人的思想意识与其联系起来的时候,才会出现色彩的感受与联想。有许多国家和民族对某些颜色有忌讳。如巴西人以棕黄色为的凶丧之色.理解是人死好比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所以忌讳。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不吉利的事都穿蓝色的服装。埃塞俄比亚人穿谈黄色的服装.是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欧洲许多国家都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十耳其人布置客厅、礼堂、房间时,喜用素色,禁用花色。在我国,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大致是这样的:
红色:具有艳丽、热烈、富贵、兴奋之情。人们习惯用红花束表示喜庆、吉祥。
橙色:是丰收之色,表示明朗、甜美、成熟和丰收。
黄色:有一种富丽堂皇的富贵气.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我国帝皇殿宇装饰的琉璃瓦是黄色的.以示至高无上。在丧仪上、黄色的花使用十分普遍。
绿色:富有生机,富有春天气息,又具有健康、安详、宁静的象征意义
蓝色:有安静、深远和清新的感觉.往住和碧蓝的大海联系在一起,使人心胸豁达。但从消极方面来看,也有阴郁、贫寒和冷淡之感。
紫色:有华丽高贵的感觉。淡紫色还能使人觉得柔和、娴静。
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具有一种朴素、高雅的本质。但是白色显得单调,在我国民族习惯中.还有悲哀的含意。
黑色:具有坚实、含蓄、庄严、肃穆的感觉.同时黑色又易与黑暗联系在一起。
色彩的象征和联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反应,受到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在插花时只能作为色彩运用的参考,而应按题材内容和观赏对象进行色彩设计。
我其实不懂这些的,都是网络找的,对你有木有用,我也不知道,你看看吧,如果没用就算了
❹ 微距摄影,怎样拍好唯美的花卉照
色彩斑斓的花朵,品种多样、形态各异,是最受广大摄影人欢迎的题材之一。尽管使用卡片式数码相机或手机也能拍摄出不错的花卉照片,但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成像品质上讲,数码单反相机都要技高一筹。当然,在镜头选择、背景安排和光线选择上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
花卉微距摄影的镜头选择
即使是AF 18-105MM f/3.5-5.6G
VR这样的套机镜头,也能用于拍摄花卉,把焦距调至50mm以上,把光圈稍稍开大,然后尽量靠近拍摄,就能获得不错的效果。不过,对于追求高品质效果的摄影人来说,还是推荐使用大光圈定焦镜头,如AF-S
35mm f/1.8G 、AF-S 50mm f/1.8G
等。不过,使用普通定焦镜头无法进一步靠近拍摄花朵,因为当距离近于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时无法对焦和拍摄。因此,花卉摄影最理想的镜头是微距镜头。微距镜头不但可以在极近的距离拍摄到1:1放大的花朵,而且具有极高的成像品质。
(为鲜花安排色彩不同的背景,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此外,花卉摄影构图时,还应讲究拍摄角度。俯视、平视和仰视的选择,应根据摄影人想表达的效果来决定。俯视符合我们平常观看花朵的效果,较难拍出新意,但一般能完整展现花朵的细节,平视拍摄时最好能配合花朵正面的枝叶,这样能表现出花卉欣欣向荣的感觉,仰拍一般较少使用,但如果运用得当,能让花朵产生一种崇高、正面、积极向上的特殊氛围。
❺ 花卉色彩配置艺术的配置
(一)粉色
纯粉色是由最基本的红色和白色调合而成的。人们通常所指的粉色,其色调的范围非常之大,有蓝粉色、黄粉色、亮鲑肉色等冷暖两极的多种粉色形式。在花卉中用冷暖两端的粉色如用蓝粉色和黄粉色相邻搭配的效果通常不佳,而当它们各自处在冷色调-----白色、净蓝色和灰绿色的环卉之中,则有恰到好处之感,
通常认为粉色与黄色的组合有悖常规,但鲑肉色与黄色的搭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淡粉色在人的眼里是柔和的,在庭园中能产生宁静与和谐的气氛。粉色花卉的设计相对比较容易,在整齐的常绿树篱背景的烘托下,粉色显得非常美丽。橙色和粉色搭配令人赏心悦目。
粉色与玲珑剔透的白花和银叶搭配极具浪漫色彩。蓝粉色与浅紫色和蓝色的完美组合表现出轻柔而优雅的组合。
粉色花卉较适合布置在浅色建筑墙面前的绿地上,营建一种淡雅宁静的气氛。
在粉色花系中适用于做花卉的材料有:杜鹃、粉色八仙花、毛地黄、秋水仙、月季、福禄考等。
(二)橙色
橙色包括淡色类如桃色、杏黄色和琥珀色以及纯桔红色和浓色类。有些橙色植物鲜艳夺目,万寿菊为典型的橙色。在秋季柔和的光照下,各种深浅不同的橙色,无论是叶、浆果或花的色彩都显得那么鲜艳,如果再搭配蓝色花和紫色花,则色彩更加浓艳。夏季由于光照强烈而效果不佳。
橙色一般以绿色作陪衬。夏季如果要避免眼花缭乱,最好是大量配置阔叶植物。天蓝色和灰绿色也有同样的效果。青铜色和紫绿色叶是纯橙色的很好互补色,紫黑色叶对比太强烈。蓝灰色或蓝绿色叶可与橙色很好地配置。
在以橙色为主调的色彩设计中,点缀鲜红色和金色,会给人一种干旱与炎热的感觉。在有装饰物、雕塑的环卉中,赤褐色表现得很好,这时宜用砖红色作背景。在富有现代气息的设计中,用浅橙色和暗橙色与紫蓝色和蓝灰色叶搭配,突出深紫色和蓝色花。
常用的橙色花卉材料有:金盏菊、万寿菊、旱金莲、百合、大丽花等。
(三)绿色
绿色是庭园中最普通的颜色,正因为如此,也最容易被忽视。植物的叶子变化多端,五彩缤纷。浓绿色是大多数花色,尤其是红色调花色的完美陪衬色。绿叶可略带橙色、粉色、红色或紫色,也可能呈明显的淡灰蓝色或蓝色。如果绿叶上开着白花,被有蜡质、微毛或绒毛时,颜色会生变化。叶片总体上所呈现的色调从灰色渐渐过渡到银色,最后几乎呈白色。在有些绿色叶片上有白斑或黄斑,这属于叶色变异的另一大范围。实际上将叶色、叶形和叶片的质地变化一并考虑时,无需用花就很容易地设计出一色彩鲜艳、极富情趣的花卉。
当鲜花盛开期已过,花儿不再娇艳时,绿叶尤显得重要。灰绿色、全黄色和具黄斑叶的草本植物和落叶灌木能产生光斑的效果。如增加一些白花植物,使景观显得淡雅而素朴。
用于花卉的绿色植物有:金边虎尾兰、金叶侧柏、玉簪、马蹄莲等。
(四)红色
在自然界,红色是警告的信号,预示着危险。亮红色花非常引人注目,尤其在绿色的陪下,更为醒目和热烈。因而,在安闲恬静的休息区,不宜全用红色。亮净红色与浓绿色搭配仿佛使人置身于热带雨林之中。蓝----红色类与其它冷色调如深蓝、紫色、银色、白色或淡柠檬----黄色的搭配表现出十分传统的色彩。相反,暖色调的橙红色与纯蓝色、金黄色、净橙色、白色和灰绿色搭配产生新鲜、充满活力的现代设计效果。在深紫色叶和深紫色花的陪衬下,配置各种深浅不同的红色效果都非常好。唯一可能有问题的是橙红色与净粉色或蓝粉色的搭配。另一方面,鲜红色与樱桃粉色的组合令人精神振奋。
常用的红色花卉材料有:石竹、萱草、一串红、大丽花、郁金香等。
(五)白色
白色属冷色调。在鲜花丛中点缀数朵白色,花卉显得清新而富有生气,平衡并不受影响。在设计宁静的环卉时,要注意在完全光照下,白花由于自身的光亮而会令人迷离。在荫蔽处白色有着无可比拟的魅力,它使阴暗的花卉变得明亮起来,其作用妙不可言。在庭园设计中,用白色布置晚间活动场所或作路边引导配置以预告路界。在一又长又狭的庭园一端配置白色,会产生长度缩短的视觉效果,正如淡蓝色、紫色和灰色有给人远离、空间扩大的感觉一样。因此,要想让花园显得更长些,只能在房屋附近栽植具白色花和叶的植物。白色寓意着纯洁无瑕,但纯白色却很不见。白色常微泛苹果绿、米黄或粉红的光泽。如果仅有白色而别无它色,庭园则毫无生机,不免使人产生悲凉之感,可适量地搭配其它色调,以增加温暖和深厚的感觉。在阳光充足的花卉,白色花在银色、灰叶和蓝色叶的陪衬下更为娇妍夺目。在荫蔽处以浓绿、奶黄色或灰色为背景。
在园林造景的植物中,开白花的大约占1/3左右。如雪花莲、蜘蛛百合、瓜叶菊、腊菊等。
(六)黄色
黄色既有冷色调又有暖色调的黄色。黄色可以和白色调配出各种米色,而这些柔和的颜色能减轻紫色和深蓝色的沉重感觉。黄色使人联想到日光,因此在庭园的阴暗处配置黄色,可活跃气氛,使人感到愉快。在黄色中点缀白色、灰绿色和鲜橙色,可谓是一组漂亮的组合。黄色和橙色的柑桔属植物和地中海植物搭配种植,使花卉显得热烈而欢快。用蓝色调的棚架作背景或在花丛中放置数盆浓亮蓝色的花,可达到意想不到的观赏效果。
全黄花卉的设比较容易,因为一年中开黄花的植物很多,加之还很多黄色叶的植物。但是与大多数的颜色一样,黄色也有不足这处,在完全光照下,全黄花卉色彩太浓、给人以超重的感觉。可以用深蓝紫色花和鲜红色花及浓绿色叶和淡灰蓝色叶作补色,使色彩协调,给人清晰自然的感觉,或用红色、橙以和青铜色作补色,给人以热情和温暖。
可作花卉材料开黄花的植物有:小苍兰、毛蕊毛、春黄菊、连翘等。
(七)蓝色
在世界庭园植物中,纯蓝色极为少见。而带紫色的比纯蓝色或天蓝色更为多见。蓝色和红色或白色一样是极为醒目的颜色。种植柔和的紫蓝色和烟灰色植物,使人想起那被蒙上薄雾的远山。如果在远离房屋处使用这些颜色,可以产生使空间增大、庭园扩展的视觉效果。作全蓝色种植设计比较困难,因为开蓝花的植物相对较少,花卉不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保持蓝色。此外全蓝设计显得平淡无味,如果拓宽选择范围,增加柴油色花,突出白色、粉色、深红色、鲜红色和紫色,这样色彩更浓,又能让人感到凉爽和清静,效果更好。混植白斑、银色、灰色和紫叶植物,可引起人们的观叶情趣。纯蓝色与秋季的黄色、金色和红色相配令人惊奇,而一年中正是秋季有很多合适的植物可供挑选。在夏季可用1年生植物作亮蓝色和橙色或柠檬黄色的配置设计。
常用的蓝色花卉植物有:蓝花翠雀、蓝雪花、风铃草、蜜草等。
(八)紫色
紫色有暖色调的紫红色和冷色调的蓝紫色。这些不同的颜色容易调和,与绿紫色或青铜色叶搭配是恰到好处。深紫色花和深紫色叶与其它浓艳的颜色如鲜红色、深红色和深蓝色组合产生郁闷和激昂的动感情绪,极富戏剧性,在光斑下效果尤为显著。如果再增加银色和少量米黄色或白色,可以让色彩明亮起来,显得轻松,浪漫。
用各种黑紫色花如郁金香、鸢尾、大丽花和堇菜与白色、银色、亮灰绿色的花和叶配置,给观赏者以惊奇感。深亮紫色与净橙色花,柠檬黄和金黄色对比鲜明。
淡紫色与银叶和灰叶植物配置产生安闲恬静感,如再点缀些色更浓的紫红色,则显得生机蓬勃。在以黄色为主调的花卉,淡紫色花、绿色或青铜色叶植物可起到很好的陪衬作用。
紫色的浆果、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在秋季进入旺盛生长期,而这时金色叶和橙色叶植物可以起奇迹般的背景作用。春季和夏季用金色叶或黄斑叶灌木及多年生草本配置可产生简洁明了的效果。
常用的紫色叶和紫色花植物有:葱、紫鼠尾草、古铜茴香和熏衣草等。
总之,花卉的色彩主要由植物花色来体现,植物的叶色,尤其是少量观叶植物的叶色也是不可忽视的。
宿根花卉是色彩丰富的一类植物,加上适当选用些球根及一、二年生花卉,使得色彩更加丰富。在花卉的色彩设计中可以利用不同花色来创造空间或景观效果。如果把冷色占优势的植物群放在花卉后部,在视沉上有加大花卉深度,增加宽度之感。在狭小的环卉中用冷色调组成花卉,有空间扩大感。在平面花色设计上,如有冷暖两色的两丛花,具相同的株形、质地及花序时,由于冷色有收缩感,若使这两丛的面积或体积相当,则应适当扩大冷色花的种植面积。
❻ 求色彩的 同类色 类似色 邻近色 对比色 互补色的 强弱对比图
图案的色彩总结起来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用色有一定的限量。这不仅因为装饰本身需要高度的归纳与提炼,要用有限的色彩表现丰富的物象,更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图案设计要与不同的生产工艺相结台,受成本与工艺因素的限制,用色也不宜太多。第二,设色有较高的自由度。这是指图案的色彩可以根据装饰需要任意设定,完全不必考虑真实的自然色彩,红花绿叶可以画成紫花蓝叶,碧水蓝天可以绘成玄水橙天。夸张的色彩对比变化和迷人的色调处理,是图案色彩的魅力所在。
基于图案色彩的这两个特点,我们首先应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再结合实践训练掌握图案色彩的配色规律。
一)色彩的基本特性
自然界中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色彩的变化主要由色彩的三个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及心理要素——色性来决定。
1、色相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是一个颜色区别于其他颜色的特征。色相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无彩色即黑、灰、白系列,是没有纯度的颜色。
一般来说,有彩色12色相环中的各色都有较明确的色相,它们由红、黄、蓝三原色产生间色橙、绿、紫,再由原色、间色产生复色。12色相环继而可产生24、48等色相环,它们均有很鲜明的色彩倾向,可称它们为纯色。纯色产生的明度和纯度的变化,构成了丰富的色彩变化。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或深浅。纯色本身就有明度变化,从12色相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其他颜色则依次形成明度的过渡转化。此外,在无彩色系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黑与白之间有明度渐变的灰色系列。要提高一个颜色的明度,可适量加入白色;要降低一个颜色的明度,可适量加入黑色,但在加白或加黑的同时,颜色的纯度也会降低。
明度色标是我们认识和区别色彩明度的重要工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明度低于3度的颜色叫暗色,明度高于7度的颜色叫明色,3度和7度之间的色叫中明色。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度或饱和度,也叫彩度。从理论上讲,三原色纯度最高,间色次之,复色、再复色则纯度逐渐降低。但无论怎样,色相环上的颜色仍有较高的纯度。当一个纯色加入黑、白、灰或补色(色相环上相对180。的两个颜色)时,其纯度就会降低,纯度降低到一定程度,颜色就会失去其明确的色相。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物象我们很难说清它的色相,只好说它们偏红或偏绿等。所以说,纯度越高.颜色的色相倾向越明确,纯度越低颜色的色相倾向越弱,当颜色纯度降至为零时,就成为无彩色灰色
在这个纯度色谱中,接近纯色的色叫高纯度色,接近灰色的色叫低纯度色,处于中间状态的叫中纯度色。
4、色性
色性是指色彩的冷暖倾向、冷暖感觉。色性是由人对现实生活中不同事物颜色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感官经验联想,如:由红黄色联想到火焰、血液而产生温暖感,由蓝紫色联想到冰雪、大海而产生寒冷感等。所以说色性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要素。
色彩的冷暖也是相对而言的,在两极之间冷暖色的过渡渐变显示了不同色相的冷暖关系。任何一个颜色的冷暧感觉是由周围色彩的对比决定的,如绿色与黄色相比偏冷,与红色相比更冷,而与蓝色相比它又偏暧。在同类色相中,如黄色,柠檬黄要比中黄冷,橙黄则比中黄暖。一个度较低的颜色,与暖色相比它可能偏玲,与冷色相比它可能偏暖。所以说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一个颜色会随周围色彩环境的变化而转变自身的冷暧性质。此外.一个颜色加白后会变冷,加黑后会偏暖。
总之,色彩需要比较.要获得一个颜色理想的明度、纯度和色性,只有把颜色摆在一起进行比较和调整,才能达到我们所设想的效果。
二)图案色彩的配置
图案的色彩强调归纳性、统一性和夸张性,尤其注重对整体色调的设定。如何搭配好整幅图案的颜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寻规律并进行练习。
1、图案基本色调的设定
图案的色调是指一幅画面总的色彩倾向。色调可以是亮色调或暗色调,鲜艳色调或含灰色调,也可以是冷色调或暖色调,或是有某一色相倾向的色调,如:红色调、绿色高、黄色调等。每一种色调中的颜色均可以有色相、明度、纯度及色性的变化,使色彩更加丰富。在调配一幅图案的颜色之前,首先要对图案的色调有一个总体的构想,确定大的色彩基调,具体的颜色搭配都应与基调的构想相符与呼应。颜色的面积比例关系对色调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调和色的配置
调和色包括同类色和邻近色,这类色彩的色相差别小,对比弱.比较容易达到和谐的习果。
我们把色相接近的那些色(色相环中相距30度左右的色)称为同类色;色相差别适中的那些色(色相环中相距50度左右的色)称为邻近色。
(1) 同类色
一般指单一色相系列的颜色,如:黄色系,蓝绿色系等。同类色因色相纯,效果一般极为协调、柔和,但也容易使画面显得平淡、单调。同类色在运用时应注意追求对比和变化,可加大颜色明度和纯度的对比.使画面丰富起来。
以24色相环来划分。色相环中相距45度角,或者彼此相隔二三个数位的两色,为同类色关系,属于弱对比效果的色组。同类色色相主调十分明确,是极为协调、单纯的色调。它能起到色调调和、统一,又有微妙变化的作用。
蓝绿色系
(2) 邻近色
指色相环上90~以内的颜色,如:黄色与绿色,蓝色与紫色等。邻近色因相相距较近.也容易达到调和.而且色彩的变化要比同类色丰富。邻近色在运用时,同样应注意加强色彩明度和纯度的对比,使临近色的变化范围更宽更广。
色相环中相距90度角,为邻近色关系,属于对比效果的色组,色相间色彩的倾向近似,色调统一和谐、感情特性一致。类似色较同类色显得安定、稳重的同时又不失活力,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配色类型。
对比: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
3、对比色的配置
对比色是指色相环上的120'’以外的颜色.其中处于180'相对应的两色叫补色,对比最为强烈。对比色的效果活泼、刺激,变化丰富,在应用时要注意色彩的调和与统一。配置对色可以采用以下的手法使画面协调。
色相环中相距135度角,或者彼此相隔‘八九个数位的两色,为对比色关系,属于强对比效果的色组,色相感鲜明,各色相互排斥,既活泼又旺盛。配色时,可以通过处理主色与次色的关系达到调和。 在24色色相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位数或者相距180度角的两个色相,为互补色关系。互补色组合的色组是对比最强的色组,使人的视觉产生刺激性、不安定性的感觉。配色时通过主色相与次色相的面积大小, 或者分散形态的方法来缓和过于激烈的对比。
(1) 降低纯度
对比色在颜色纯度较高时对比比较强烈,如果将对比色一方或几方纯度降低,比如加人灰色或将对比色彼此少量互调,可使色彩变得含蓄、温和,达到既变化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效果。
(2) 面积的调整
对比色在面积较大而均等时往往对比最为强烈,如果将一种对比色作主色,大面积使用,其他对比色为辅色,少面积点缀,可以使对比减弱,达到统一。也可以将对比色分割成较细小的面积并置使用,类似空混的手法,使色彩远看能混合成一体,从而达到统一
(3) 无彩色的调和
在对比色配置中运用黑、白、灰、金、银等光彩色,将对比色间隔开,是使对比色达到协调统一的极有效的手法。
(4) 色彩系列化过渡
按照色相环的顺序,选择两个对比色之间的系列色相与对比色同时使用,如在使用橙色与蓝色的同时,使用黄橙、黄、黄绿、绿、蓝绿等色,并将它们秩序化排列,使对比色产生一种渐变的效果,达到和谐统一。
4、其他艺术作品色彩的提取配置
图案的色彩也可以借鉴绘画、摄影、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品等其他类型的艺术作品的颜色搭配。因为这些艺术作品本身已有比较完整的构思和比较理想的色彩效果,特别是现代风格的绘画作品及民间工艺品的色彩更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装饰性。可以直接仿照,但应往意造型上要有较大区别,以避免画面效果过于相似。
借鉴摄影及写实绘画作品的色彩要注意归纳、提炼,因为这类作品往往颜色变化较多,过于细腻、微妙,不符台图案的色彩要求。在借鉴及运用其他类艺术作品的色彩时,同样要注意局部颜色与整体色调的比例关系,颜色的穿插及位置的安排均要仔细推敲,方能恰到好处。
5、自然色彩的提取配置
大自然中|年多事物本身就有很好的色彩搭配,如:花卉昆虫、飞禽走兽、石头草木及海洋生物等,它们美妙的颜色配置是我们主观无法设想出来的,为图案的颜色设计提供了很直观的参照。我们在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经常到大自然中去收集各种类型的色彩组合素材,将它们记录下来。
许多自然物的颜色配置是可以直接提取使用的,在运用中,除了要保持颜色的色相、明度及纯度关系相对准确之外,尤其要注意各颜色的面积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这是保持自然色彩原有整体感觉无大偏差的重要因素,如果忽视这一因素,将颜色的比例关系搞错,如将某种颜色面积使用过大或过小,或将某种特有的颜色位置关系打乱,就会改变色彩原有的色调,无法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色彩效果。
三)图案颜料的调配方法
绘制图案的颜料工具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介绍一下最常用的并适合于课堂练习使用的工具颜料。
1、常用的图案颜料及其特性
常用的图案颜料主要有水粉颜料和水彩颜料,其中以水粉颜料使用最多。
(1) 水粉颜料
也叫水粉色、广告色,有铅袋装和瓶装两种.瓶装广告色又有普通型和浓缩型(也叫图案色)。一般浓缩型的广告色更加细腻、纯净,比较好用。水粉颜料调配方便,覆盖力强,可薄可厚,可干可湿,既能大面积平涂,又可以进行细致描绘,修改容易,所以是图案绘制最基本、最普遍使用的颜料。
(2) 水彩颜料
水彩是一种透明的水溶性颜料,主要依靠水分来控制颜色的薄厚、浓淡,调配方便,但覆盖力差。水彩可以大面积渲染,也可以做细部刻画,但不宜反复修改。水彩的效果明快、淡雅、韵味独特。
2、图案颜料的调配方法
(1) 水粉颜料
一般都要加水溶解,将颜料中的胶调开。水粉颜料保持适当的干湿度很重要,颜色太稀不容易涂匀,覆盖力及饱和度都较差;太干又会使毛笔滞住,不容易画得平整、工细。
买来的水粉颜色是有限的,要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就要把颜色进行混台调配。邻近色相调可产生丰富的色相变化,如黄色与绿色相调,可产生许多不同倾向的黄绿色;对比色相调在色相变化的同时,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纯度变化,如绿色中调入红色,会呈现出橄榄绿色,再加入红色,就会变成棕绿色直至棕色,纯度逐渐降低。颜料中加人白色可使明度提高.但会使颜色有偏冷倾向,纯度也有所降低;加入黑色可使颜色明度、纯度降低,色相则偏暖(但不绝对,如黄色加黑后会偏绿而变冷)。
此外,买来的水粉颜色都较鲜艳,直接使用往往效果生硬,不易协凋,使用时可加人一些沉着色调配一下,如:土黄、褚石、土红、钴蓝、橄榄绿、熟褐等,使颜色变得“熟”一些。相混的颜色越多,色彩的纯度就会越低。
(2) 水彩颜料
水彩颜料是通过颜料中的水分来调整颜色的深浅及纯度。水彩除了可以像水粉色那样相互混合调出各种颜色之外,主要是运用叠色的方法来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
因水彩具有透明性,后画的颜色覆盖先画的颜色时,可以透出先画颜色的色相。同色相叠加台使颜色变浓、变深·不同色相叠加会产生新的色相,如黄色与蓝色叠加产生绿色。若是对比色叠加,则会使颜色纯度降低变脏。用水彩色画图案要从浅到深,不宜画得遍数太多,否则会失去水彩颜料明快淡雅的特点。
总之,图案颜料的调配经验要靠大量的实践训练来获取,只有不断反复的调试,相互比较,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色彩。
二、图案色彩设计的基本步骤
步骤(1)设计草图:可用铅笔在一般的草稿纸上将构思画出,并逐渐确定下来。用透明拷贝纸将草图拷贝下来。
步骤(2)先着底色再拷印:如图形有底色,先将底色平涂好,待干。如没有底色可直接上色,将拷贝纸上的图形用硬铅笔(如 3H型铅笔)把图形拷印到已打好的干底色上。用力大小视印痕清晰度来定。
步骤(3)着色:将调好的色彩用所需技法描绘到拷贝好的底色上。
三、几种色调的变化练习
图案色彩的色调大体分为冷、暖、灰等三种基本色调,但我们在训练时,可进行更为细致的色调训练。如以下七种色调是最为必要的练习。
1.同类色色调:即将一个单色调入白色或黑色,使画面色彩出现深浅变化的色调,既谐调又统一,色彩虽单纯但很素雅。调此色调时要注意明度的深浅变化,面积比例安排得当。切不可出现深浅失衡的效果,否则色调会过亮或过暗。
2.类似色色调:即色轮表中同在60°-90°的相接近的色彩,如红、橙、黄及蓝、绿、紫都分别属于类似色的范围。与同类色相比,色彩选择稍多变化(参看色轮表)。这种调子的变化因色距较近,虽有变化但很容易协调,因它们中都含有相同色素。很多图案的调子中,类似色的调子被普遍采用。
3.对比色色调:指色轮表当中与120°-180°相对应的色彩,我们都称为对比色,其中我们熟悉的红——绿色、黄——紫色、青——橙色都是属于对比色。其中红—一绿色对比在图案中最为常用,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称,色彩对比强烈,衬托性较强,两色在并置时如作些面积、强弱、中间色间隔等手段,效果更佳。
4.高明度色调:整个画面的色彩均使用明度较高的色彩,每个色彩均加有不同程度的白色或浅色(如淡黄、浅绿等),力求色调明亮、淡雅的效果。
5.中明度色调:此类调子均保持深色和浅色的均匀配制,并使色相保持中等明度的效果。色彩的纯度上变化不大,可配入部分较浅或较暗的色彩,但主体色块仍以中明度色彩为主,如我们常用的土黄、朱红、赭石、湖蓝、草绿等色,基本属于中明度色相。
6.低明度色调:要求所采用的色彩为明度较低、较灰,色彩纯度偏弱,此类调子一般多选用较深色彩,如黑色、深蓝、深红、深褐及深绿等色来调取。在低明度色调里也应增加少量的中、高明度的色块,以加强低明度色调中的层次,以免出现暗色一块的沉闷效果。低明度色调的特点是色泽深沉、稳重、谐调。
7.高纯度色调:运用纯度较高的色彩进行设计,尽量保持每套色的鲜明度,使画面具有对比强烈、色彩明快的效果。
8.低纯度的色调:根据低纯度色彩的特点,多调用较趋灰性的色彩来着色,保持画面始终呈现一种色调典雅、协调的整体效果。
〔小结〕
1、色彩的变化主要由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及色性决定的。
2、图案的色彩强调归纳性、统一性和夸张性,注重对整体色调的设定。
3、常用的图案颜料主要有水粉颜料和水彩颜料,其中以水粉颜料最为常用。
〔作业练习〕
1、图案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调和色?什么是对比色?
3、如何协调对比色的配置?
4、色调变化练习:同类色色调、类似色色调、对比色色调、高明度色调、中明度色调、低明度色调、高纯度色调、低纯度色调的各一幅。
❼ 插花色彩搭配方面的资料,先给5分,好的给高分.
如何做好插花中的色彩搭配
花色搭配非常重要,也较难处理。因为花色最引人注目,最具感染力。所以插花作品中,花色搭配的好坏,常常成为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作者艺术造谐高低的体现。花色搭配涉及到许多有关色彩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如能了解与掌握,便能很好地领会花色搭配的要点。
(1)首先应当懂得色彩的性质和特点。
A.色相的种类。
原色。指能混合成其他色彩的颜色。有红、黄、蓝三原色。
间色。用三原色中的任意两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如橙色由红色与黄色混合而成;绿色由黄色和蓝色混合而成;紫色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
复色。指由两间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具有缓冲调和作用。如橙绿色由橙色与绿色混合而成;紫绿色由紫色与绿色混合而成;橙紫色由橙色与紫色混合而成。
补色。一原色同另外两原色的间色之间为互补色,每对互补色都为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如经和绿、黄和紫、蓝和橙。
每一色相都有不同的明度(明暗、深浅变化)和不同的纯度(饱和度)。一般原色的明度和纯度最高,间色次之,复色最低。明度、纯度愈高,则颜色愈明亮、鲜艳,反之则愈灰暗。
B.色彩的感觉。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反映和感受,如色彩的冷暖、远近和轻重等,这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的结果。
人闪对色彩的感觉分为三类:
冷色系。白、紫、蓝色容易使人联想到水、冰和雪,从而产生冷凉之意。
暖色系。红、橙、黄色容易使人联想到太阳与火、从而产生温暖、热烈之意。
温和色系。介于冷暖色系之间的颜色,如绿、灰、金、银、黑等色,它们常起缓冲调和作用。
(2)花色搭配的要点。
花色搭配实质上是处理不同花色之间的协调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的关系问题,因此首先应当遵照上述两条法则的要求进行搭配。
在这个问题上,应特别强调必须引起注意的是:
A.每件作品中,花色相配不宜过多,否则容易产生眼花缭乱之弊,一般以1-3种花色相配为宜。
B.多色相配应有主次。如果礼仪用花要求喜庆气氛浓烈,选用多色花材搭配时,一定要有主次之分,确定一主色调,切忌各色平均使用。
C.除特殊需要外,一般花色搭配不宜用对比强烈的颜色相配。如红、黄、蓝三腺色,各自的明度、纯度都很最高,相配在一起,虽很鲜艳、明亮、但容易刺眼,应当在它们之间穿插一些复色的花材或绿叶,以起缓冲作用。
D、不同花色相邻之间应互有穿与呼应,以免显得孤立和生硬。
花色搭配最重要的一点是以色彩相和为佳,和则生动、神气。具体搭配应根据插花的使用目的、环境的要求以及花材容器条件酌情组合。
(3)常见的花色组合。
A.单色组合。选用一种花色构图,可用同一明度的单色相配,也可用不同明度(浓、淡)的单色相配。如现代西方婚礼用花喜用白色新娘捧花和白色婚纱,极富纯洁高雅之趣。
B.类似色组合。类似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就是色环上相邻色彩的组合(即色环上任何90°夹角内三角组合)。由于它们在色相、相度、纯度上都比较接近,互有过渡和联系,因此组合一起容易协调,显得柔和典雅,适宜在书房、卧室、病房等安静环境内摆放。
C.对比色组合。也就是色环上两对应之色彩的组合,即互补色之组合。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都是具强烈刺激性的互补色,它们相配容易产生明快、活泼、热烈的效果。此种对比色组合,西方古典插花中最为常用,礼仪插花也常使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呵呵~
❽ 颜色有哪些
颜色有红色,绿色,黄色,蓝色,橙色,青色,紫色,灰色,粉色,黑色,白色,棕色。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我们所知道的红、黄、蓝在色彩配色中占有相当主要的地位,它们活跃在各种配色中,最大限度地改变对方的明度、亮度与色相,产生出多层次、多品种的优美色彩,因此它们是决不可忽视的无彩色。
(8)互补色花卉扩展阅读:
由于红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许多警告标记都用红色的文字或图像来表示。例如在红绿灯中红色表示停止。
黄色对比色是紫色,互补色是蓝色,黄色是绿色和红色的结合色。中国古代黄色是高贵的颜色,后来变作贬义是受本文影响。黄色有色情之义。
蓝色的对比色是橙色;蓝色的互补色是黄色;蓝色的情侣色是红色;蓝色的邻近色是青色、品红。
蓝色是大海的象征。代表着沉稳与女性气质。喜欢蓝色的人性格上都很沉着稳重,而且诚实,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能够关照周围的人,与人交往彬彬有礼。蓝色代表博大胸怀,永不言弃的精神,和谐世界。
❾ 如何协调好花艺的色彩搭配
❿ 花卉色彩配置艺术的设计配置
插花的用色,不仅是对自然的写实,而且是对自然景色的夸张,可以随着插花造型的需要进行变化。插花使用的色彩,首先要服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趣,或鲜艳华美,或清淡素雅。其次,插花色彩要经得起看,远看时进入视觉的是插花的总体色调。总体色调不突出,画面效果就弱,作品容易出现杂乱感,而且缺乏特色。近看插花时,要求色彩所表现出的内容个性突出,主次分明。
插花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这三方面的关系若能正确掌握,插花配色就能得心应手了。
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可以用多种颜色来搭配,也可以用单种颜色,要求配合在一起的颜色能够协调。如果蜡梅花与象牙红两种花材合插,一个满枝金黄,另一个鲜红如血,色彩协调,辉映成趣,更重要的还在于以红花为主,黄花为辅,远远望去红花如火如荼,黄花星光点点,通过花枝向外辐射。
插花中青枝绿叶起着很重要的辅佐作用。枝叶有各种形态,又有各种色彩,如运用得体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选用展着绿叶的水杉枝,勾勒出插花造型的轮廓,再插入几支粉红色的菖兰或深红色的月季。可想而知,鲜花在绿枝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再如将几支珊瑚树枝和几朵白色的马蹄莲花合插在一起,颜色并不华丽却显得素雅大方。
花卉间的合理配置,还应注意色彩的重量感和体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者显得轻,明度低者显得重。正确运用色彩的重量感,可使色彩关系平衡和稳定。例如在插花的上部用轻色,下部用重色,或者是体积小的花体用重色,体积大的花体用轻色。
色彩的体量感与明度和色相有关。明度越高,膨胀感越强;明度越低,收缩感越强。暖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则有收缩感。在插花色彩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一性质,在造型过大的留部分适当采用收缩色,过小的部分适当采用膨胀色。
花卉与容器的色彩要求协调,但并不要求一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合:一是采用对比色组合,另一是调和色组合。对比配色有明度对比,即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黑白对比。如在黑色的花器之中,插入白色的马蹄莲花,一暗一明造成对比,就能起到色彩鲜明的效果。
花卉与器皿有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有强弱之分,主要有对比色相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比较鲜艳、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相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花与青绿色花器,黄花与青紫色花器等。
冷暖对比也是花卉与器皿配色的主要方法。采用冷暖对比的色彩,效果会显得生动起来。如用湖蓝色水盆,插粉红色的荷花,这样冷色的盆与暖色的花形成了冷暖对比,更进一步烘托出花的妩媚。在一般情况下,插花器皿的颜色是深色的,花可插浅色的;器皿色彩是淡色的,花可插深色的,以便形成对比。
运用调和色来处理花与器皿的关系,能使人产生轻松、舒适感。方法是采用色相相同而深浅不同的颜色处理花与器的色彩关系,也可采用同类色和近似色处理。同类色如橘红与大红、绿与青绿色等。近似色有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等。近似色的色距范围较大,有一定的对比性,容易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和形成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插花还可以利用中性色进行调和,如黑、白、金、银、灰等中性色的花器,对花卉有调和作用。也可用金银丝装饰在花中,使花卉与器皿的对比色中有个性色为媒介而调和。插花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如过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把屋内外装饰点缀成一片节日的气氛,寄托美好的理想,振奋人们的精神。插花的色彩要根据环境的色彩来配置,如在白底蓝纹的花瓶里,插入粉红色的二乔玉兰花,摆设在传统形式的红木家具上,古色古香,民族气氛浓郁。在环境色较深的情况下,插花色彩以选择淡雅为宜;环境色简洁明亮的,插花色彩可以用得浓郁鲜艳一些。插花色彩还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运用。春天里百花盛开,众芳争艳,到处是万紫千红的景色,此时插花时选择色彩鲜艳的材料,给人以轻松活泼、生机盎然的感受。夏天,插花的色彩要求清逸素淡、明净轻快,适当地选用一些冷色调的花,给人以清凉之感。到了秋天,满目红彤彤的果实,遍野金灿灿的稻谷,此时插花可选用红、黄等明艳的花作主景,与黄金季节相吻合,给人留下兴旺的遐想。冬天的来临,伴随着寒风与冰霜,这时插花应该以暖色调为主,插上色彩浓郁的花卉,给人以迎风破雪的勃勃生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