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荆芥花花语

荆芥花花语

发布时间: 2022-03-08 07:48:00

『壹』 荆芥,一种调味菜,

植物学名: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药材学名: Herba Schizonepetae。
中文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猫薄荷假苏、鼠蓂(《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
处方名:荆芥 荆芥穗 炒荆芥 荆芥穗。

【科属分类】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唇形目 Lamiales
科:唇形科 Lamiaceae
属:荆荠 Schizonepeta
本药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 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 状】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7mm。

『贰』 荆芥是什么

荆芥的介绍:

荆芥(Nepeta cataria L.),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产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模式标本采自欧洲。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叁』 荆芥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荆芥,株高0.3~1米,被灰色疏短柔毛,有强烈香气。茎方形,基部通常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叶对生,常为指状3裂,偶有多裂;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2厘米,宽1.5~4毫米,中间裂片较大,两侧裂片较小,两面均被白色柔毛,下面具凹陷腺点。轮伞花序密生于枝顶而形成间断的假穗状花序,长2~13厘米;苞片叶状,线形;花萼狭钟状,长约3毫米,直径1.2毫米,具15脉,萼齿5,三角状披针形;花冠唇形,青紫色或淡红色,上唇先端2浅裂,下唇3裂,中间裂片最大;雄蕊4,二强;子房4纵裂,花柱基生,柱头2。小坚果4枚,长圆状三棱形,长约1.5毫米,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1月。

荆芥1.花侧面观2.花萼纵剖内面观3.花冠纵剖示雄蕊4.雌蕊5.花序上部苞片6.花序下部苞片

『肆』 荆芥应该怎么采收

春播的荆芥于当年8~9月,夏播者,当年10月,秋播的于翌年5~6月采收。当花开到顶,花序下部有2/3已结籽,果实变黄褐色时,选晴天从地面割取或连根拔取全株,于晒场上晒干,但因荆芥含挥发油,不宜在烈日下曝晒,更不宜火烤,可用低温(40℃以下)烘干。如遇阴天可用40℃以下文火烘干。通常连根拔起晒干者习称全荆芥;将花穗剪下晾干的称芥穗;去穗的秸秆称荆芥。干品荆芥打捆包装,每捆25千克或50千克。一般667米产200~300千克。

『伍』 荆芥和紫荆花

荆芥 荆芥汉语拼音:Jingjie
【名 称】
植物学名: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药材学名: Herba Schizonepetae。
中文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猫薄荷假苏、鼠蓂(《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
处方名:荆芥 荆芥穗 炒荆芥 荆芥穗。
【荆芥】 荆芥——桑一又
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
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小儿发热抽搐。妇女崩漏。产后血晕及腮鳈肿胀。止血通常取芥穗炒黑碾末面和黄酒外涂。
补肚子止泻,如遇惊吓,受凉。久治不愈,取鲜荆芥嫩草一棵,两颗薄荷,三颗车前。炖鸡蛋黄两个。连汤喝下。即日康复。
突然肚子疼,用双手按部齐眼。女的正转六圈, 再反转六圈, 来回六次。男的反转九圈, 再正转九圈, 来回九次。很快会缓解。如遇小孩肚子疼不能站立直腰。马上灌食用豆油花生油植物油一小盅。
【科属分类】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唇形目 Lamiales
科:唇形科 Lamiaceae
属:荆荠 Schizonepeta
本药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 的干燥地上部分。

紫荆花 ※有两种常见花卉都可称为“紫荆花

一:豆科紫荆花
【学名】Cercis chinensis Bunee
【特征】花小而密,先开花后长叶,初春开花,多分布在北方。
二:苏木科紫荆花
【学名】Bauhinia blakeana Dunn
【特征】花大而艳,常绿乔木花叶同在,深秋开花,多分布在南方特别是岭南。
[编辑本段]苏木科紫荆花(洋紫荆)
【花卉名称】紫荆花苏木科紫荆花(洋紫荆)
【英文名称】Hong Kong Orchid Tree
【中文别称】红花羊蹄甲、洋紫荆、红花紫荆、艳紫荆、香港樱花、香港紫荆花
【拉丁学名】Bauhinia blakeana Dunn
【科属分类】苏木科(另一分类为豆科苏木亚科),羊蹄甲属
【产地分布】首先发现于我国香港地区,现分布于滇、桂、粤、闽、海南等南部省区,台湾省也有栽培。印度、越南也有分布。
【简介】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座落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海边,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
紫荆花又叫红花羊蹄甲,为苏木科常绿中等乔木,叶片有圆形、宽卵形或肾形,但顶端都裂为两半,似羊的蹄甲,故此得名。 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紫荆花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达10m。单叶互生,革质,阔心形,长9~13cm,宽9~14cm。先端2裂深约为全叶的1/3左右、似羊蹄状。花为总状花序,花大,盛开的花直径几乎与叶相等,花瓣5枚鲜紫红色,间以白色脉状彩纹,中间花瓣较大,其余4瓣两侧对成排列,花极清香。
洋紫荆这种花朵貌似兰花的植物形态优美,而且容易培植。这种西方人最初把洋紫荆喻为“穷人的兰花”。洋紫荆树一般高约七米,一般可生长四十年。这种植物很易扎根生长,并不需要特别环境,只要周围空间广阔,阳光充沛,常有和风吹拂,便可茁壮成长。
羊蹄甲属植物品种繁多,乔木、灌木、攀缘植物凡数百种。所有品种的叶端均分裂为二,叶脉生于叶底。洋紫荆和宫粉羊蹄甲都是苏木科羊蹄甲属植物。洋紫荆的叶和花都跟宫粉羊蹄甲极相似,但开花时便很易识别。深紫色的洋紫荆每年十一月至三月开花。粉红、白或黄色的宫粉羊蹄甲则在二月至五月开花。
【生长习性】
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不耐寒。喜酸性肥沃的土壤。成活容易,生长较快。

【繁殖方式】
洋紫荆不易结籽,宜用无性繁殖,方法如下:春到夏季,利用洋紫荆落叶后发芽前,此时枝条萌芽能力强,采集一年生充分成熟壮健枝条,进行快繁。采用硬枝段快繁法,—般取长10—15cm的枝段,上端截成平面,剪口应在芽眼上1cm处,下端削成斜面,靠近茎节部,这样有利于生根,也好识别上、下端,不致于极性倒置。用300—500PPM浓度的生根粉剂液,加沾土混匀搅成糊状,把剪好的枝段1/2浸泡到糊状泥中,沾上糊泥浆后快繁于智能苗床.1个月后洋紫荆的离体材料下切口处有白色小点,这就是根尖,约再过半个月须很长出。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
紫荆花又名红花紫荆,花瓣长达五至七厘米,四季开花,花期长,花朵艳丽,开花后即无法结果,因此紫荆花以播种、扦插、分株、压条等方式繁殖。
扦插以一二年生健壮枝条作插穗,长度为10厘米左右,下口要斜剪切,上口要平整,如果用生根剂浸泡后生根效果更好,于春夏之交时节进行,将枝条上的小花去除,插于河沙或蛭石中生根快,注意保温保湿,最好用塑料薄膜覆盖,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初次要浇透水,以后要根据基质的干湿度合理浇水。温度偏高时要通风降温,湿度低时要喷水,当然扦插环境要以半阴为宜,不能全阳或全阴,否则不利于生根
【园林用途】
洋紫荆树冠雅致花大而艳丽,叶形如牛、羊之蹄甲,极为奇特,是热带、亚热带观赏树种之佳品。宜作行道树、庭荫风景树。该花单朵花4~5天,整株花期长达近半年,洋紫荆花以行道树在香港地区广为栽培,该花具有花期长,花朵大,花形美,花色鲜花香浓五大特点。现在紫荆花已成为香港的象征 。
【植物历史】
洋紫荆首先在1880年左右于香港岛薄扶林的钢线湾被一名法国外方传教会的神父发现,并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带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当时的植物及林务部总监邓恩(S.T. Dune)判定洋紫荆为新物种,香港的象征紫荆花并于《植物学报》(英国及外国)第46卷,324至326页(Journal of Botany)发表有关资料。洋紫荆的拉丁文学名的种加词被命名为“Blakeana”,以纪念热爱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总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俪。现存于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植物标本室编号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标本相信是最初发现的原树标本。
1965年,洋紫荆正式被定为香港市花。此特有种在1967年引入台湾,并在1984年成为嘉义市的市花及市树。
2004年,香港大学的Carol P. Y. Lau, Lawrence Ramsden 及 Richard M. K. Saunders于美国植物学会的植物学术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中发表研究文章,从洋紫荆的外部、花朵及种子的形态,以及其繁殖能力及基因序列与羊蹄甲和宫粉羊蹄甲作对比及分析,证实洋紫荆并非独立品种,而只是前述两个品种杂交而成的混种。提出更正洋紫荆的学名为“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 (cultivarietas) 指栽种变种 ,nov. (nova)表示这个是新的名称)。由于混种植物不能自行繁殖,这亦即是表示,现时香港所有的洋紫荆都是该棵于1880年首次于野外发现(亦是唯一一次于野外发现)的洋紫荆的复制品。因此,洋紫荆的基因池受到局限,这解释了洋紫荆对病菌的抗抵力较弱的原因。

湛江市的市花

紫荆花也是广东省湛江市的市花.
[编辑本段]豆科紫荆花
【花卉名称】紫荆花
【中文别称】紫荆、紫珠、满条红
【拉丁学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科属分类】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亚科:苏木亚科 Caesalpinioideae
属: 紫荆属 Cercideae
亚属: 紫荆亚属Cercis
【性状】
豆科紫荆属.单叶互生,全缘,叶脉掌状,有叶柄,托叶小,早落。花于老干上簇生或成总状花序,先于叶或和叶同时开放;花萼阔钟状; 5齿裂,弯齿顶端钝或圆形;花两侧对称,上面3片花瓣较小;雄蕊10,分离;子房有柄。荚果扁平,狭长椭圆形,沿腹缝线处有狭翅;种子扁,数颗。紫荆为落叶乔木,经栽培后常成灌木状。叶互生,近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心形,长6—14厘米,宽5—14厘米,两面无毛。花先于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阔卵形;花玫瑰红色,长1.5—1.3厘米,小花梗纲柔,长0.6—1.5厘米。荚果狭披针形,扁平,长5—14厘米,宽1.3—1.5厘米,沿腹缝线有狭翅不开裂;种子2—8颗,扁圆形,近黑色。花期4—5月。
【用途】
紫荆先花后叶,花色艳丽可爱,常常被种种于庭院、建筑物前及草坪边缘丛植观赏。其树皮花梗还可入药,有解毒消肿之功效;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之功效。具有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闭经、蛇虫咬伤、血气不和、狂犬等病症。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可供家具、建筑等用。
【观赏特性】
早春叶前开放,无论枝、干布满紫色花朵,艳丽可爱。叶片心形,圆整而有光泽,光影相互掩映,颇为动人。宜丛植庭院、建筑物前及草坪边缘。因开花时叶尚未发出,故宜与常绿松柏配植为前景或植于浅色的物体前面,如白粉墙之前或岩石旁
【产地习性】
紫荆原产于中国,在湖北西部、辽宁南部、河北、陕西、河南、甘肃、广东、云南、四川等省都有分布。性喜欢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蘖性强,耐修剪。

【繁殖方式】
播种、分株、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主要以播种为主。

【常见的病害】
紫荆常见的病害主要是角斑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扩展后,互相融合成大斑。感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防治方法:①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来年浸染源。②发病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药用价值】

气味:(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1、痈疽发背,肿毒流注。用紫荆皮(炒)三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共研为末,用葱汤调热敷涂患处,疮不甚热煮,用酒调敷;痛得厉害或筋不能伸,药中再加乳香。
2、鹤膝风。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3、痔疮肿痛。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4、产后诸淋。用紫荆皮五钱,半酒半水煎,温服。

『陆』 我们种植的荆芥为什么开的是白花

荆芥的种植技术与方法
方法/步骤
【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气候,幼苗能耐0℃左右低温,-2℃以下则会出现冻害。喜阳光充足,怕干旱,忌积水。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油砂土、夹砂土栽培为宜。忌连作。

【栽培技术】荆芥可撒播和条播,以条播为主,春播、夏播都可。按行距20厘米开0.5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或畦面,覆一层薄细土,一周左右即发芽。
种子繁殖。在田间选株壮、枝繁,穗多而密,又无病虫的单株或田块留作种用,种子需充分成熟、饱满、呈深褐色或棕褐色明采收。直播或育苗移栽法。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适期:秋播于9-10月;穴播,行株距各17-500px。每1hm2用种量3.75-4.50kg。条播,行距500px,深125px。每1hm2用种量7.50kg。撒播,每1hm2用种量7.50-11.25kg。育苗移栽法,春播,每1hm2用种量11.25-15kg。5-6月苗高约375px时移栽。
【病虫害防治】:立枯病注意排水或选用高畦栽种,发病时用灭菌剂401的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墨斑病,可拔除病株烧毁,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还有荆芥茎枯病为害。虫害有银纹夜蛾等为害。
4
【田间管理】: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苗5厘米高时间苗,株距以不拥挤为宜,苗期注意除草。病虫害防治:立枯病,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水工作,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防治。
生长期间注意间苗、补苗。中耕除草1-2次,幼苗期浅锄,以免损伤幼苗。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施用磷钾肥。一般追肥3次。幼苗期遇旱及时浇水;遇涝及时排除积水。

5
【采收加工】:春播的药用芥穗,在半籽半花时采收;夏播的药用全荆芥,秋天割下,晒干后捆成把为全荆芥。

『柒』 荆芥是什么

荆芥(Nepeta cataria L.),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叶卵状至三角状心脏形,长2.5-7厘米,宽2.1-4.7厘米,先端钝至锐尖,基部心形至截形,边缘具粗圆齿或牙齿,草质,上面黄绿色,被极短硬毛,下面略发白,被短柔毛但在脉上较密,侧脉3-4对,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叶柄长0.7-3厘米,细弱。
花序为聚伞状,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组成连续或间断的、较疏松或极密集的顶生分枝圆锥花序,聚伞花序呈二歧状分枝;苞叶叶状,或上部的变小而呈披针状,苞片、小苞片钻形,细小。花萼花时管状,长约6毫米,径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内面仅萼齿被疏硬毛,齿锥形,长1.5-2毫米,后齿较长,花后花萼增大戍瓮状,纵肋十分清晰。花冠白色,下唇有紫点,外被白色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长约7.5毫米,冠筒极细,径约0.3毫米,自萼筒内骤然扩展成宽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长约2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具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4毫米,基部心形,边缘具粗牙齿,侧裂片圆裂片状。雄蕊内藏,花丝扁平,无毛。花柱线形,先端2等裂。花盘杯状,裂片明显。
子房无毛。小坚果卵形,几三棱状,灰褐色,长约1.7毫米,径约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捌』 荆芥土话叫什么名

荆芥,别名:假荆芥、樟脑草、猫薄荷。
荆芥草,是唇形科荆芥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茎基部木质化,多分枝。芽滦形至三角状心形。花序为聚伞状,下部的腋生,上部顶生分枝圆锥花序,聚伞花序成二歧状分枝;苞片披针形。花冠白色,下唇具紫点,外被白色柔毛,2唇形;上唇短,先端具浅裂;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雄蕊4,内藏。小坚果。花期7至9月,果期9至10月。
荆芥株高25至60cm,株幅15cm.株冠扇形,分枝力强,茎淡绿色。叶椭圆形对生叶片绿色,叶缘波状,披针形。花为紫色或白色,种籽黑色,千粒重3g。
生长环境
耐热,耐高温,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喜阳光足或部分遮阴,排水良好的土壤。
药材形状
为干燥的带有花穗的茎枝,叶片多已脱落,全长60至90厘米。枝茎方柱形,表皮黄紫色或紫棕色,被白色短柔毛。体轻,质脆,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顶生穗状轮伞花序,长3至8厘米,花冠多脱落不全,花萼呈绿色,钟形,质脆易碎。花萼内有小坚果。气微弱,搓碎后则有薄荷样香气,味微涩而辛凉。
主要价值
荆芥是夏季绿叶香辛蔬菜最佳的调味品,含有特殊的异香味,荆芥生调、凉拌、作汤用不仅味道鲜美,并具有防暑、增进食欲、开胃健脾、消食下气、祛风、解表、除湿等功效。
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清香气浓。

『玖』 荆芥怎么种

荆芥栽培技术

(一)概述

别名香荆芥、线芥、四棱杆蒿、假苏。

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全草和花(果)穗(荆芥穗)。有发表,散风,透疹,炒炭止血作用。主治感冒、头痛、麻疹不出,皮肤搔痒;炒炭治便血,崩漏。主产江苏、浙江、山西、河北、湖北、湖南等省,现多为栽培种。

(二)植物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有强烈香气。茎直立,基部稍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全株被短柔毛。叶对生,近无柄;叶片3-5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披针形,长1.5~2厘米,宽0.2~0.4厘米,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下面有凹陷腺点。6-8月开花,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枝端,形成长穗状,长3~8厘米;具无柄条形苞叶;花小,花萼钟形,被毛,先端5齿裂;花冠二唇形,上下唇近等长,稍超出花萼,淡红白色。雄蕊4个,二强。小坚果4枚。卵形或椭圆形.棕色,有光泽。

(三)生长特性

生于路边、沟塘边、草丛中与山地阴坡。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阳光充足,排灌条件好,疏松肥沃的土地种植。早耕地、深耕,前茬作物收获后,每1/15公顷施农家肥3000千克,磷肥15千克,尿素10千克,巴丹2千克以减少地下害虫。深耕25厘米,整平,第二年结冻后再耕一次,耙平做畦。畦宽120厘米,长短根据地形和种子而定。荆芥处子很小,所以地一定要精细整平,有利于出苗。

2.选留良种

选株形大、枝繁叶茂、穗大、香气浓的植株作种用。10月份,荆芥呈红色,种子呈深褐色或棕色时,把果穗剪下,放在场地里晒,晒干后将荆芥抖动或打,使大量种脱落。收起种,除去杂质,或者把果穗扎成小把,晒干脱粒。装在布袋里,放在通风干燥处。

3.播种

荆芥撒播和条播,以条播为好,宜通风透光,不易得病害。第一次播种3月份,长到150~200厘米时收获,产量高,质量好。第二次播种6月份,等油菜、麦子收后即可播种,秋季能长120厘米左右,产量、质量比春播差。比较干旱的地区采取早播或播前深灌再播。播法:按行距20厘米开0.5厘米深的浅沟,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或畦面,覆一层薄细土,一周左右即发芽,每公顷播量7.5~15千克。撒播要求播浅,播匀,播后用扫帚轻轻的拍一下地面,使种和土能沾到一起,每公顷播种量15~22.5千克。

4.田间管理

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注意不让叶沾上土,否则小苗死亡。苗长5厘米高时,结合间苗,要补苗,保证全苗。株距5~10厘米,苗期经常松上除草,封垄后停止。幼苗生长很弱的话,追施尿素,每公顷75千克。

5.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7-8月真菌由于高温多雨发生,感染后地上部迅速萎蔫,根及根茎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播前每公顷用70%敌克松15千克,处理土壤。发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根际。

(2)立枯病

多发生在5~6月,低温多雨、土壤很湿易得,发病初期苗的茎部发生褐色水渍状小黑点,小黑点扩大,呈褐色,茎基部变细,倒伏枯死。

防治方法:选良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水工作。遇到低温多雨,要打波尔多液1:1:100倍,10天打1次,连打2~3次。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防治。

(五)采收加工

荆芥刚开花时,来收质量最好。一般为果穗2/3成熟,种1/3饱满,香气浓,在生产上要比正常采收时间提前5~7天采收,此时花盛开或开过花,穗绿色,将要结籽,此时采收的药材质量较好。选择晴天早晨露水刚过时,用镰刀割下,边割边运,不能在烈日下晒,在阴凉处阴干,干后捆成把为全荆芥,割下的穗为荆芥穗,余下的秆为荆芥梗,作种用的荆芥种子收后,秆也可药用,但质量差一些。春播公顷产6000~7500千克,夏播公顷产4500千克。

『拾』 荆芥有哪些特征

(周裕书、李隆云、罗登庸)

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别名香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四川、湖北等省。以全草入药。含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左旋胡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柠檬烯等。药理试验能使汗腺分泌旺盛,皮肤血循环增强,有微弱的解热作用,并有解痉作用。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味辛,性温。有发表、散风、透疹的功能;炒炭有止血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咽痛、麻疹不出、荨麻疹、皮肤瘙痒;炒炭治便血、崩漏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株高0.7—1m,有强烈香气。茎直立,四棱形,被有下倾白柔毛,基部带紫红色,上部多分枝。叶对生,基部叶有柄或近于无柄,羽状深裂为5片;中部及上部叶片无柄,羽状深裂为3—5片;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下面具下凹小腺点,叶脉不明显。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枝端,形成穗状,每花序具无柄线形苞叶,有小花数朵,淡红紫色,花冠二唇形;雄蕊4枚,二强。小坚果4枚,卵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棕色(图16—25)。

图16—25 荆芥形态图

1.花侧面观 2.花萼纵剖内面观 3.花冠纵剖示雄蕊 4.雌蕊 5.花序上部苞片 6.花序下部苞片

同属植物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multifida(L.)Briq〕又名大叶荆芥。形态很似前种,区别是:茎上部分枝不多;叶宽卵形,3—5深裂,裂片较宽而钝;花蓝紫色,花冠比花萼大一倍。

二、生物学特性

荆芥种子细小,播后最怕土壤干旱和大雨,常造成严重缺株。种子寿命仅一年,陈年种子不能发芽。荆芥生长期在四川省因播种期不同而有长短,秋播的生长期约200天,春播的约150天,夏播的仅120天。秋播者,当年幼苗生长缓慢,一般株高不超过33cm,开春后生长发育加快,一般在5月开始抽花序,6月盛花期,7月为果期。

荆芥对气候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我国南北各地均可栽培,一般喜温和气候。种子在19—25℃时,6—7天就会发芽;当土温降到16—18℃时,则需10—15天才能出苗。冬季气温低,幼苗生长缓慢。幼苗能耐0℃左右的低温,-2℃以下则会出现冻害。

荆芥对水分的要求,以湿润的气候环境为宜,但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要求有差异。种子出苗期要求土壤湿润,切忌干旱和积水。幼苗期喜稍湿润环境,又怕雨水过多和积水。成苗喜较干燥的环境,雨水多则生长不良。

土壤以较肥沃湿润、排水良好、质地为轻壤至中壤的土壤为好,如砂壤土、油砂土、潮砂泥、夹砂泥等。粘重的土壤和易干燥的粗砂土、冷砂土等,均生长不良。

地势以日照充足的向阳平坦、排水良好或排灌方便的地方为好。低洼积水,荫蔽的地方不宜种植。四川省一般栽培于海拔700m以下的平坝或丘陵地区,在高寒山区栽培,生长不良。忌连作,前作以玉米、花生、棉花、甘薯等为好,麦类作物亦可。

三、栽培技术

(一)采种

以种子繁殖。收获前,应在田间选择株壮、枝繁、穗多而密,又无病虫害的单株或田块留作采种。采种须较大田晚收获15—20天,当种子充分成熟、籽粒饱满、呈深褐色或棕褐色时采收,晾干脱粒,清除茎叶杂质,将种子装入布袋,悬挂通风干燥处贮存。

(二)整地

荆芥种子细小,整地必须细致,才利于出苗。因播种较密,后期施肥不便,所以整地前宜多施基肥,每亩可用堆肥、厩肥、熏土等1500—2000kg,撒布地面。耕地深25cm左右,反复细耙,务使土块细碎,土面平整,然后作成宽1.3m,高约10cm的畦。

(三)播种

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二者各有利弊,在采用时要因地制宜。

1.直播

北方春播,南方春秋两季都可播种。春播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在9一10月,秋播产量较高,但占地时间较长。尚有在5—6月,待小春作物收后,实行夏播的。播种方法,点播、条播、撒播均可。以条播较好管理。因种子细小,播前每亩须用细熏土或细堆肥粉200—300kg,人畜粪水约50kg,与种子充分拌匀,拌成种子灰,才能播匀。

点播,窝行距17—20cm,窝深5cm左右,窝内浇人畜粪水,每亩约1000kg。种子灰匀撒窝内,每亩用种量250—300g。播后不覆土也不镇压。

条播,在畦上开横沟,沟心距约20cm,深5cm左右,先施人畜粪水于沟内,后均匀撒入种子灰,播后不覆土,只用脚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亩用种量500g左右。

撒播,先泼施人畜粪水于畦面,然后均匀地播上种子灰,并用木板稍加镇压。亩用种量500—750g。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要注意浅播及播种后经常保持土面湿润,就能很快出苗。

2.育苗移栽

只宜春播。播种应比直播早,不宜迟。采用撒播,亩用种量750—1000g。也用种子灰撒于畦面,稍加镇压,并用稻草覆盖畦面。发芽后揭去盖草。苗期要经常除草和浇水,苗高6—7cm时间苗,拔除弱苗和过密苗,保持株距5cm左右。并追施稀薄人畜粪水一次。每亩1500—2000kg。5—6月苗高约15cm时,便可取苗移栽。

(四)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

直播的,应及时间苗,以免幼苗生长过密,发育纤细柔弱。于苗高6—7cm和10—13cm时,各间苗一次。第二次定苗,点播的,每窝留苗4—5株;条播的每隔7—10cm交错留苗;撒播的,保持株距10—13cm。如有缺苗,以间出的苗补齐。移栽的不必间苗,只将缺苗补齐。

2.中耕除草

点播和条播的,在两次间苗时结合进行中耕除草。第一次只浅锄表土,避免压倒幼苗;第二次可以稍深。以后视土壤是否板结和杂草多少,再中耕除草1—2次,并稍培土于基部,保肥固苗。撒播的只需除草,不能中耕。育苗移栽的,可中耕除草1—2次。

3.施追肥

荆芥需要氮肥较多,为了使秆壮穗多,应适当施用磷钾肥。一般追肥3次。第一次在苗高7—10cm时,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kg。第二次在苗高约20cm时,亩施人畜粪水1500—2000kg。第三次在苗高33cm左右时,每亩用腐熟菜饼50kg和熏土300—400kg混匀后撒施株间。

4.灌溉排水

幼苗期间需要水分较多,土壤干燥时须及时浇水。成株后抗旱力增强,最忌水涝,如雨水过多,须及时排除积水,以免引起病害。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Ktthn及Pythium sp.)

茎基部发生褐色斑点,收缩,腐烂,最后倒伏枯死。可选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作高畦种植;发病时用抗菌剂401 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病区。

2.黑斑病

〔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

叶片上产生不规则褐色小斑点,最后呈黑褐色,枯死。可拔除病株烧毁,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3.荆芥茎枯病

由三种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Corda)Sacc.,F.solani(Mart.)App.et Wollenw、F.graminearum Schw.〕复合侵染,为害茎、叶、叶柄和花穗,以为害茎秆损失最重。茎秆受害后先呈水浸状病斑,扩大环绕茎秆,出现一段褐色枯茎,病茎以上枝叶萎蔫而枯死。病叶呈水烫状,病穗枯黄色,可能开花而干枯。苗期受害而致大片倒伏死亡。病菌在残株上越冬为翌年初次侵染源。防治方法:(1)清园,处理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2)忌连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选地势高燥地种植,雨季注意排水;(4)适时早播,施足基肥,早施苗肥,促进苗壮以抗病;(5)每亩用150—200kg堆制的5406菌肥耙入3—4cm土层。

其它还有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ndinger)等。

四、采收与加工

采收 秋播荆芥,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春播荆芥,当年8—9月收获。夏播荆芥,当年10月才能收获。当穗上部分种子变褐色,顶端的花尚未落尽时,于晴天露水干后,用镰刀从基部割下全株。运回。摊于晒场上,晒至7—8成干时,收集于通风处,茎基着地,相互搭架,继续阴干即可。如遇阴雨可用无烟火烘烤,温度宜控制在40℃以下。

热点内容
山茶花比美 发布:2025-09-16 07:33:41 浏览:752
绿豆樱花树 发布:2025-09-16 07:27:59 浏览:426
什么盆栽喜阳 发布:2025-09-16 07:15:04 浏览:767
兰花喜钙 发布:2025-09-16 07:13:47 浏览:590
闽南七夕拜拜的东西 发布:2025-09-16 07:03:20 浏览:873
花卉啥意思 发布:2025-09-16 07:02:04 浏览:513
东莞花卉租摆 发布:2025-09-16 06:53:55 浏览:385
百合花瓶花 发布:2025-09-16 06:43:43 浏览:667
茶花花瓣开裂 发布:2025-09-16 06:31:50 浏览:866
开展母亲节插花活动 发布:2025-09-16 06:20:24 浏览: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