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玉佩花卉

玉佩花卉

发布时间: 2022-02-20 10:58:40

㈠ 玉佩最初出于哪个朝代

原始社会就有了....
古玉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遗物之一,而且是体现中华民族美德和精神的文化载体。2005年出版的《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科学出版社),全方位展示了中国近百年来出土的近4000件珍贵玉器,可以说,每一件玉器都是一段历史,都蕴涵着特有的文化。有学者云,没有对玉的知晓,就不可能有对中华文明的真正了解。那么,古玉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历史,专家们从中华文明和文化的角度对此做了不同解读。

青铜器出现之前,玉器成为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社会发展进程的核心物质载体。1992年深秋,在兴隆洼遗址的发掘现场,首次发现位于墓主人耳部的玉玦,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耳饰。无疑,8000年前的兴隆洼先民在使玉器进入人们生活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记者: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玉器开创了中国史前雕琢和使用玉器之先河,以此为基点探寻中国是否存在近万年的用玉史成为当前学术界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也由此引发了对于中国文明起源总体格局的深度思考。那么,玉器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和了解中国史前社会发展进程具有怎样的作用?

刘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史前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对那段遥远过去的了解将主要依靠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和遗迹资料。青铜器出现之前,玉器在中国史前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成为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社会发展进程的核心物质载体。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玉器的发现举世瞩目,成为中国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玉器。在玉料的选择、造型特征和雕琢工艺等方面均开创中国玉文化之先河,在东亚地区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据先导地位。在选材方面,8000年前的兴隆洼先民已经具有了鉴别玉材的能力,能够将玉材从石材中分辨出来,并因材质的大小、优劣雕琢成不同形态的玉器,无疑在使玉器进入人们生活的进程中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尽管当时人的择玉观念与我们今天从材质科学鉴定的角度所确认的玉器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异,但兴隆洼先民在鉴识玉材方面为后世玉文化的发展所起到的奠基作用确是毋庸质疑的,由此印证中华民族崇尚美玉的传统文化观念始于史前时期,一直延续、影响至今。兴隆洼文化玉器以装饰功能为主,充分体现出当时人对人体外在装饰美的追求;部分玉器具有礼器或神器的功能,特别是以玉玦示目习俗的出现,是中国迄今所知对玉器赋予人文观念的最早例证。1992年深秋,在兴隆洼遗址的发掘现场,首次发现位于墓主人耳部的玉玦;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东亚古代玉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兴隆洼的玉玦确定为世界最古老的玉耳饰。特定的审美理念是玉文化起源的重要条件,兴隆洼文化之后,红山文化的玉雕业迅猛发展,大型玉龙、勾云形器和箍形器等新器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东北地区玉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阶段,西辽河流域由此成为中国史前时期雕琢和使用玉器的核心地区之一,在中国文明起源进程中发挥出十分突出的作用,对夏商周三代文明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通过对玉器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明起源进程及早期社会发展进程。

考古专家郭大顺先生认为,“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遗址群和玉器群的发现,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辽西地区曾先走一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总根系中直根系的一部分,并可能与五帝前期的代表人物有关。”尽管对于红山文化是否进入文明时代,直至今天学术界仍未达成较高层次的共识,但我们相信对玉文化起源的探索无疑有助于对中华文明起源总体特征的认识。

古人理想中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最佳的和谐状态,而玉器则是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载体。“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比喻,都是古人将玉人格化,并赋予它美和德两重性格的结果。

记者:我们的祖先不但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制造和使用玉器,而且很早就有对玉本身内涵的一些理性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不断赋予玉器以新的解释和含义。那么,古人在玉的自然属性之外如何增添观念形态方面的属性,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充满着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的玉文化。

古方(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总主编):古往今来,“玉”字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美好而高尚的字眼。人们用玉字组成不计其数的词,来表达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例如玉貌、玉体、玉女、玉容……等等,并把为正义而死形容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崇玉之风炽盛,可见一斑。古人辨玉,首德而次符。德是质量,符是颜色,即质量是首要的,颜色是次要的,至今这仍是评价软玉的两个基本标志。

玉的外观颜色一望便可知,但其内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古人有很多评价标准,如《礼记》为十一德,《管子》为九德,《荀子》为七德。汉代许慎将先秦对玉自然属性的观察和演绎加以概括和充实,提出玉有五德之说。这五德是“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可见五德不仅包括了玉的质、色、声、雕等内涵,而且把它们同人的品质结合起来。“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比喻,都是古人将玉人格化,并赋予它美和德两重性格的结果。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个学派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对玉器的功能价值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反对掠夺战争,主张节约,把是否有利于解决人们的温饱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因而对玉器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他认为:“和氏之璧”等天下公认的宝物,既不能使国家富裕,也不能使人丁兴旺,对社会安定起不了作用,所以不是什么宝物,只是少数统治者的奢侈品而已。

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建立君主集权制,提倡以法治天下。他对玉器的态度表现出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认为玉器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如果一件装饰华丽的玉器不能使用,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他以玉卮和陶器为例来阐述他对两者价值的认识,认为陶器虽贱但可实用,玉卮虽值千金却无用,因此陶器比玉卮强。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对玉器采取较为实际的态度,对它的内质、外观及价值不轻加否定。孔子认为玉材的价值并不大,玉器的价值在于它的制成品。例如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我这里有块美丽的玉材,是藏在柜里呢,还是把它卖给识货的商人?”孔子回答得很干脆:“把它卖掉吧!”可见孔子对玉材的态度是很随便的。但是孔子对一些用玉制成的器物却很重视,《论语》描述了孔子执玉圭时,弯着腰,十分谨慎,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用玉制度形成的时代,孔子非常重视礼制,对于玉制礼器也极为推崇。不仅如此,孔子认为玉帛等器物还不足以表现礼的全部内容,玉器的内在美也是很重要的,他强调玉器的表现形式要与内容相统一。由于儒家思想被后世封建统治者奉为主导思想,因此孔子论玉对后世玉器体系的理念化影响也最大。

在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儒家思想的介入,玉器从主要为原始宗教活动的“法器”、祭祀鬼神的原始礼器,发展为贵族阶层用以表示身份、地位的佩饰,这在玉器发展史上是很大的进步。贵族阶层佩带成组玉饰的习俗在西周时期就已盛行,儒家学派将这种佩玉习俗在理论上给予肯定,提倡以玉比德,使佩玉制度化;因而玉从主要为“神”服务转变为主要为“人”服务。这个转变过程,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以及“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含有唯物论因素的中庸思想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思想,指处理事务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态度,是古人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也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古人将玉视为中庸思想的化身,它刚柔并济,表里如一,温润雅致。古人理想中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最佳的和谐状态,即所谓“天下大同“,而玉器则是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载体。玉器本身是天然矿物,而为君子所用,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完美而有序的用玉制度又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学派选择“玉”作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载体,大大加强了玉的文化含量,使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礼”字的本义就是用玉奉神,古人最初是把通过祭祀的形式来向神灵献玉的行为称作礼,所谓“古者行礼以玉”。所以,用以祭神的玉器便称之为礼器,而用以通神或降神的玉器则称之为神器。

记者:中华古玉的礼仪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用于神器,二是用于礼器。怎样理解玉与中华礼制文明的关系?

田广林(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其特有的礼制传统,而最早的礼仪活动和最初的社会管理活动的出现,又都源于以玉为中介的宗教祭祀活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礼源于祭祀的道理。

人们所以祭神是因为有求于神,祭神的实质在于贿神,即向神送礼。送礼的目的在于用礼物来与神灵的魔力交换,求得神的保护。在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渔猎时代,最好的礼物一是玉器,二是肉食。在上古文字中,“礼”字的本义就是用玉奉神。《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这就是说,古人最初是把通过祭祀的形式来向神灵献玉的行为称作礼,所谓“古者行礼以玉”。所以,用以祭神的玉器便称之为礼器,而用以通神或降神的玉器则称之为神器。

据考,考古发现的史前玉玦和玉环,都是蛇的象征。兴隆洼文化常见的用于耳饰的玉玦应称玉珥,珥玉的象征意义在于珥蛇,即两耳之际环绕龙蛇。墓葬中发现的少数佩戴玉珥的墓主,生前就是那些被认为具有通天降神本领、并以珥蛇为显著标识的巫觋,这种人在当时即是宗教领袖,同时也是部族首领。据古书记载,夏朝的开国之君夏启,就是一个耳上有蛇、手上操蛇的神秘人物。所以,以往一直被认为是日常生活装饰品的兴隆洼文化玉玦,事实上却是一种神圣庄严的神器和礼器。

此外,数量仅次于玉玦的玉匕形器,其原型明显是金属刀具出现之前的渔猎社会用于宰割动物的骨匕。在远古渔猎时代,氏族或部落组织在分配猎物时,通常是由族群的首领掌刀肢解所获猎物,并按族群成员的长幼贵贱来实行分配。这样的分配原则也通行于祭祀礼仪之中。上古时代,每当族人祭祖结束,便举行最后一个仪式,即分食礼。首先由主祭者掌刀把祭祖的牺牲分解成若干块,保证每一个参加祭祀的成员都可以分得一块,然后按尊卑贵贱的次序依次分食,最尊贵者首先吃到一块最好部位的肉,位居末尾者也能相应地吃到一块最差的肉。这种古老的习俗直到汉代还在延续,《史记》中说西汉的开国功臣陈平当年在一次社祭活动中担任主持仪式的宰,由于他分肉分得公平合理,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心存大志的陈平当即发感慨说,如果让他来管理天下,也一定能像分肉一样做得得心应手!从此中国便有了“宰割天下”这个成语。

在远古时代,当人们用玉来礼神的时候,就把自己同时降到了神的附庸地位,人与神的根本分界是“礼”,这就是“礼尚等级”的由来。最初的礼神,纯属个人行为,人人皆可通过送礼来与神对话。后来由于传说中颛顼时代的宗教改革,才“绝地天通”,中国的早期宗教信仰始由个人宗教阶段进步到部族宗教阶段。部族宗教的本质在于宗教神权的垄断,在上者通过垄断神权来垄断现实社会的行政管理权。这时人们的礼神,是公益性的、集体主义式的,是在族长也同时是最高社群管理者率领下的统一而有序的行为,这就是古代中国以崇玉、尚德、祀天、祭祖与尊王为主线的传统礼制文明模式的由来。

因此可以说,玉器的产生,就等于礼的出现,是文明之光的显现。中华古玉在中国礼制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第一,从生产技术发展的角度上看,如果说,青铜的冶铸集中代表了夏商周三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话,玉器的碾琢则集中体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科技和生产发展的总体指标;第二,从民族文化传统的角度上看,如果说,青铜礼器是三代礼乐文明社会的物化标志的话,中华史前古玉则是新石器时代中华古礼发生、积聚和扩展、承传的基本载体;第三,夏商周三代以来,玉器成为历代统治者用来辨别等级身份的标志和行使军政权力的信物,《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佩玉依等级,视玉而知礼,成为通行不变的礼仪规则。所以说,玉器的出现和发展,与中华礼制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相互表里,共同始终。

乾隆进士毕沅开启了翠玉琢朝珠的先风,一时间缅甸翡翠成为京城上层人士的珍玩,一度超过和阗玉器。“痕都斯坦玉”的输入影响了乾隆的玉器审美观。

记者:中国玉器的持续发展也得益于与周邻地区进行的玉文化交流,两千年的中外宝玉交流史如何丰富了中国玉文化宝库?

殷志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玉器是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先是华夏诸族之间的交融。至公元前121年以后,随着汉朝打通通往西域的连接欧亚大陆的大通道,张骞出使西域,尤其是“丝绸之路”繁荣起来后,和阗玉获得大量采掘,出现了中国玉器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外交流,中原玉器不断输往塞外,中亚、西亚的宝玉、琉璃以及黄金工艺不断输入中原,丰富了中国的玉文化。

中国古代不仅贵玉贱石,而且还贵玉贱宝,这一点与世界上其他爱好宝石的国家有所不同。比如,按古代礼制规定,凡是礼仪、祭祀用玉,必须用真玉,而不能用美石替代,否则被视为对神的亵渎;王一级可以佩服全玉,而王以下的贵族,即使非常富有,也不能用全玉,必须间以美石;明代万历皇帝大量使用进口宝石,但大多宝石没有被单独做成饰品,而是作为新疆和阗白玉的装饰品,将色泽斑斓的宝石镶嵌在玉的表面,主体还是中国玉。距今600年前,外来珠宝开始入席中国玉。1520年成书的《西洋朝贡典录》多处论及“宝石”,说明明代从西洋带回的宝石数量是很多的。江西、湖北、南京、北京等地帝王、贵族墓中均出土外来宝石,并与中国玉和谐共处。

考古出土证实,翡翠在明末首先使用于云南西部地区,至清初,翡翠经云南、两广地区传入江南地区。至清代中晚期,由于江南地方官吏、富商将上等缅甸翡翠器进贡,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如乾隆时期的进士毕沅,曾在陕西、湖广地区身居要职,熟悉古物奇器之道,大量收藏古玉,并对缅甸翠玉情有独钟,将上等翠玉琢磨成朝珠,与夫人共同享用,开启了翠玉琢朝珠的先风。要知道,当时朝廷还没有使用翠玉朝珠。在毕沅等人的影响下,朝中人士开始使用翠玉,并蔚然成风。缅甸翡翠成为京城上层人士的珍玩,一度供不应求,顶级缅甸翡翠源源不断输入中国,成为重要的玉器,一度超过和阗玉器,丰富了中国玉宝库。

距今250-200年前,中国玉器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乾隆雕”的形成,另一件是“痕都斯坦玉”的输入。中国玉器艺术经过四、五千年的发展,至清初已是过于成熟,缺乏创新,无法突破,走入死胡同。乾隆对此十分不满,革古鼎新,从造型、工艺以及玉器主题上力求突破,在形态上从商周青铜器、汉代玉器中汲取艺术营养,丰富造型;在琢磨工艺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主题表现上以再现中华远古文化神韵为时尚。同时千方百计表现和阗玉的材质之美,铸成了流芳千古的“乾隆雕”。

“乾隆雕”不惜耗材,作品过于敦厚、精细,缺乏玉的灵巧,而“痕都斯坦玉”(主要是伊斯兰式玉器,产于印度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却以灵巧见长,强调一器一色,不用杂色、巧色;器具形态取于自然法则,果、花、叶、茎,纷纷入玉;器壁外面或装饰花卉纹,或镶嵌玻璃珠、金属丝。乾隆对此推崇备至,将其应用到清代玉器生产中去,出现了仿制的“西藩作”。

中国玉文化蕴涵丰富,博大精深,可以折射出古代社会物质生产、意识形态与文化交流的许多信息,在很多方面可以体现出中国人的认知与理智。玉是民族文化,也是科技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玉文化一直连绵不断,贯穿始终,而且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其生命力越来越旺盛。(来源:中华读书报)

㈡ 怎么鉴定玉佩的好坏啊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软玉称真玉,如白玉、青玉、清白玉、碧玉和墨玉等,它们均具有蜡状光泽,纯洁乳白,从历代玉器看,我国用玉以软玉为主,古软玉在我国被称为传统玉石。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或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黄色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色者有人称之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初玩玉的人由于不懂玉,最怕遇到赝品。目前市场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识,恐怕是赝品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常见的是被称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圆环、小鸡心、玉牌片等。这种玻璃制品因为是浇模而成,合范时高温的玻璃液在器物的边沿多少会溢出一点,冷却后成为隐隐凸起的范线。用手摸、眼看都会有所发现。如果拿放大镜映光观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

如果不请专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鉴定玉的真假,可从三方面观察:

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

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能确认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如此等等,还有好多种假玉。但它们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

新玉和旧玉的鉴定不同。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品种、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而旧玉的鉴定相对复杂,除了对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识别玉器的制作及其历史价值。

古玉器鉴定

对玉制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质地、时代、名称、功能、等级、真伪等进行的考辨、识别和判定。
玉器质地的鉴定 依凭视觉观察,并借助矿物学、宝石学的检测手段,确定各种玉的矿物种属以及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坏原件的前提下,可进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测定。如古玉原有伤残,允许少量近似无损的取样分析,可借助红外光谱,X光粉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观察被鉴定的玉材光学性质与结构,并测量其晶系。按国际上宝石学及矿物学通用概念,玉仅只包括碱性单斜辉石的硬玉及钙角闪石的软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通称真玉。不属于上述范围,即为假玉或半玉。中国古代的真玉是软玉。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共出土8件玉器,经测定全是真玉;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遗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泽遗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杂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余杭反山、瑶山遗址所出玉器,几乎全是真玉。对玉器质地的鉴定,还要研究其产地,探索古代玉器来源,研究各个地区的交往和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与交流。
玉器时代的鉴定 除考古发掘品,运用地质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以及参照有纪年的器物年代,确定出土玉器的年代序列,认识其演化过程外,凡是失去了出土地点,无法辨认伴出的器物和原生环境,以及传世的古玉器都需要鉴定和断代。
中国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于几经辗转流传,已经和传世品等同了,近年学者依据考古新发现的资料,选择出土地点和时代明确的标准器为尺度,找出一些传世古玉器与上述标准器在形制、花纹上的相似性,从而归纳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确的时空地点,这种鉴定断代方法已为研究者所采用。各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对玉器藏品都要进行断代、辨伪、建档和定级。考古学界、文博部门鉴别真伪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以下途径:

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
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周身满蟠虺纹,与同出的荐鬲器身上的纹饰几乎没有差别。汉代游丝刻在同时期线刻画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处。唐代玉器被人们称之为形神兼备,雕塑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绘画、雕塑影响所致。这时期玉器造形、纹饰与同时期的金银器也有密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
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从葬,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
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
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

㈢ 蓝田玉好不好

蓝田玉俗称“菜玉”,质地坚硬,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纹理细密。以翡翠绿,羊脂白,天青,玄黄、赭红为五色。其矿石中绿松石、辉绿石、水镁石、透闪石等所含的镁、铝、硅、镍、铬、石墨等化学元素,不仅使蓝田玉晶莹透亮,击声清脆,色泽艳丽,而且构成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各种自然图案景观。磨成的玉器翠色晶莹,神韵横生,有的如苍松翠柏,流水行云;有的似百鱼戏游,老梅吐蕊;有的状如牡丹、莲菊怒放、翠竹挺拔;有的如熊噬竹、猛虎啸谷、丹鹤飞翔、百鸟朝凤;有的重墨泼洒;有的乳白如脂;有的绿如翡翠;有的淡黄似金,这些虚实相兼,神态各异的玉料,加工成玉雕产品,使蓝田玉的自然美中又增添了无限情趣。蓝田玉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对蓝田玉已开发利用,有打磨的玉壁、玉戈等。殷商时期,蓝田玉被进一步开发,制作为玉刀、玉磺、玉圭等玉礼器。秦献公6年(前379)秦在蓝田设县,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县出美玉,故名蓝田。此间葬玉风俗盛行,蓝田玉被进一步制作为玉丧器。据太平御览引玉玺谱记载,秦始皇时,得蓝田水苍玉,命李斯篆文,制为伟国玉玺,八面正方螭纽,以鱼虫鹤蟮蛟龙皆水族物刻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或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从此蓝田玉备受青睐,以后蓝田逐渐成为玉器加工之乡。据《汉书.地理志》载:美玉产自京(长安)北蓝田山。汉茂陵出土汉武帝时大玉铺首为蓝田玉所制。汉乐府《羽林郎》中记:胡姬“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等诗句,都表示蓝田县为玉石产地,蓝田玉器汉代已进入宫庭和民间生活中。唐代以后由于达官显贵对玉的奢求,蓝田玉开发达到鼎盛时期,玉石是蓝田向朝廷贡奉的主要贡品之一。所谓玉山蓝溪即唐代采玉之处。唐时玉器主要有:玉礼器、玉丧器及生活玉器几类,有:圭、璧、璜、琮、瑁、睿、琥、散、敦、珩、戚、玳、璋、玉律管、蹬、押及钗、环、镯、玉带等。其中用途最多的是玉带饰和玉步摇。唐代规定了明确而严格的用玉带制度,玉带列在金银铜铁带之上,可见唐人对玉的重视和崇拜。玉步摇则由金银铜金属嵌蓝玉而成,玉片极薄,雕有精致的花鸟纹饰。诗人李商隐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诗人钱起《白石枕》中“琢眠胜水碧,一片新冰清”,都从不同角度,把蓝田玉那彩翠映呈,玲珑剔透,光泽温润,千姿百态反映得惟妙惟肖。但唐朝以后,由于长年累月大规模的开采,蓝溪玉源渐竭,蓝田玉逐渐泯灭。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中竟载:“蓝田无玉,所谓蓝田玉,即葱岭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此后蓝田无玉之说达数百年。清代,蓝田玉被重新发现,在玉川、红门寺又发现蓝玉另一产地。从此以后蓝田玉重放异彩,造福人间。80年代,蓝田玉的开发生产,从品种造型、雕琢工艺和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其种类有建材类和玉雕类。玉雕类产品其系列类型有:玉雕屏风,文物仿制,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玉佩装饰,生活用品等。数年来在市场享誉的艺术珍品有:玉雕屏风类:唐宫乐舞、喜鹊闹春、八仙过海、八音演奏、丝绸之路、花中四君(菊竹兰梅)、秦王破阵、飞天等。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类:菩萨捧珠、鲲鹏展翅、犀牛梅鹿、三猫戏水、狮虎象牛、玉皇大帝、麻姑献寿、太真出浴、十八罗汉、弥勒大佛、寿星献瑞、嫦娥奔月、绿嘴鹦鹉、玉兰海棠、牡丹荷花。古物仿制类:秦宫玉玺、九龟端砚、花熏楼,仿古鼎炉、彝、花觚、花插(有鸣凤在竹,鹿鹤同春、松竹梅岁寒三友)鼎炉等文玩类:玉砚、书镇、墨床、笔架笔插,玉洗、砚滴、棋子,笔、筒水盂等。玉佩装饰类:鸡心佩、镂雕蟠螭、佩环、凤鸟、十二生肖、玉锁、玉香囊、通灵宝玉、虎符、英雄符等。器皿用具类:玉壶、玉碗、玉杯、健身球、玉钗、玉环、玉镯、杵臼玉梳、箸、笛、萧、冠架、玉簪、玉圭、玉璧、玉如意、香炉等。

㈣ 御龙在天双线9区1统天下的鲜花玉佩从哪里得

媳妇丶天塌下来有我
|分类御龙在天
谁给我1个双线区1统天下的号玩玩、御龙在天。法杖最好等级已开封现升级来不及了、谢谢、
回答

小嘟嘟¤金...

㈤ 圣诞节要到了哦,因为和女朋友不在同一个城市,所以想送分礼物给女朋友哦,不知道改送什么呢,送鲜花可以

哈哈 送你个点子 你爱摄影吗? 可以拍下属于你那个城市或者是有关于你的点点滴滴拍成集 送给她呢 亲自做的礼物会很有意思呢 再或者附上一份礼物 上哈哈礼品去看看吧 shophaha(从前括号到后括号这段可以无视 就是网址啦 谢谢).com

㈥ 中国传统花纹有哪些

1、新石器时期,劳动者创造了彩陶艺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独特,实用美观,艺术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纹样有: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花卉纹、网纹、水纹、海贝纹、编织纹、火焰纹及历象日月星纹等。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到各种器皿器物上,形成了庄重大方、自然谐调的装饰花纹,开创了一代风格。

2、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有的还直接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考古学者称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3、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金银花,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人物图案中出现了“飞天”仙人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对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艺美术的门类也空前发展。绝妙的唐三彩、宋瓷、丝绸、金银制品等等上的装饰图案也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唐代纹样丰盛饱满,富丽豪华。宋代纹样秀丽,灵巧。常用的纹样有:卷草纹、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相结合的图案,采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构成方法)、海石榴、花鸟纹、华盖纹、联珠纹、绶带纹、人物纹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还有茱萸(中药)纹、柿蒂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有写实的、夸张变形的,并采用了花中套花,叶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构成巧妙、气韵生动,敷彩绚丽,唐、宋是我国传统图案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6、元、明、清封建社会末期图案,保留了民族特点,吸取了外国工艺之长,花色品种,装饰风格产生了变革。景泰蓝就是当时的新工艺,瓷器、织锦、砖雕、木雕等也较前有了很大进步,装饰题材增加了很多。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孔雀、蝙蝠、鹿、鹭鸶、羊、鹤、鹰、锦鸡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实题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竹子、松树、灵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结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为广泛多变。如禽鸟与花卉组合,昆虫与花卉组合等,强化了装饰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构成的图案也甚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钟、鼎、杯、盘、壶、碗、瓶、书画等,具有典雅之风,称为“博古纹”。还有用八种佛教用供器组成的“八吉祥”(也称佛八宝),用道教持物组成的“道八宝”等等。这个时期的图案多为吉祥图案,应用范围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日用品、服饰、建筑、商品上处处可见。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㈦ 古代绣法图案名称

用针引线在绣料上穿刺出一定图案和色彩花纹的装饰织物。原始社会时人们用纹身、纹面、纹缋服装等方式美化生活,以后人们用线将花纹刺在衣服上,就成为刺绣。夏、商、周时刺绣得到发展。1974年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伯墓发现辫子股针法的刺绣残痕(图1),是用黄色丝线在染过色的丝绸上绣出花纹线条轮廓,再以毛笔蘸色在花纹部位涂绘大块颜色制成, 色用红、黄、褐、棕,其中红黄两色系天然朱砂(硫化汞)和石黄 (三硫化二砷和硫化砷 )加粘着剂涂染,色相鲜明。底绸用植物染料施染。 1958年湖南长沙烈士公园33号战国楚墓发现墓棺内壁四面各裱贴一幅刺绣,裱于东南两壁者出土时尚完整,东壁的绣龙凤蔓草纹,龙凤头部写实,身子与蔓草连接为弓形图案;南壁的绣花草枝蔓、变体鹤与鹿。这种纹样与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砖厂 1号战国楚墓出土的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衾的纹样相似。江陵马山砖厂 1号战国楚墓出土的还有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凤鸟花卉纹绣、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龙凤合体相蟠纹绣等代表性文物,都是完全用辫绣法全部施绣,不加画缋填彩。这标志着刺绣工艺的成熟(图2)。苏联南西伯利亚巴泽雷克第5号古墓,也曾出土中国丝绸的刺绣鞍褥面,纹样风格和刺绣针法与长沙及江陵出土的战国刺绣相似,说明战国时期中国的刺绣品已向国外流传。
汉代刺绣已有很高的水平。湖南长沙马王堆 1号西汉墓、北京大葆台西汉墓、河北怀安东汉五鹿充墓、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墓、新疆民丰北大沙漠东汉墓、蒙古人民共和国诺音乌拉古代匈奴王族墓群等均有刺绣发现。马王堆 1 号西汉墓出土的遣策中记有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等名称,纹样题材以变体云纹为主,也有由龙头、凤头与变体云纹连成一体的云中龙、凤,还有变体植物纹、茱萸纹、几何方棋纹等。纹样繁密,色彩鲜艳。河北怀安东汉五鹿充墓出土的刺绣以云山人物鸟兽为题材。新疆民丰出土的东汉刺绣除云纹、茱萸纹外,还有独具地方色彩的变体花鸟纹。蒙古人民共和国诺音乌拉出土的刺绣,题材有龙纹、斗兽纹、鱼鸟纹、玉佩纹等。汉代刺绣属生活用品,针法以辫子股绣为主,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绣品中,还有极少的直针绣法。
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刺绣佛像。196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125与126窟前崖壁裂缝中发现一件北魏广阳王元嘉献于太和十一年 (487)的刺绣佛像残片。其正中绣一坐佛,佛右侧为一菩萨,下方正中是发愿文,其左右绣供养人。现仅存四男一女,均穿胡服,身旁各绣名款。边饰忍冬龟背纹花边,用二晕配色法配色。除花边外,均满地施绣,是现存最早的一件满地施绣的装饰性绣画。
唐代所绣佛像很多,武则天(623~705)晚年曾命绣工绣制净土变相图 400幅。日本关卫教授认为,日本持统帝六年 (692)陈于药师寺讲堂中高6米、长6.5余米的阿弥陀净土变大绣帐,可能是当时仿照中国的净土变相图绣成的。此帐上面绣有阿弥陀佛、胁侍菩萨等像百余尊。敦煌莫高窟石室曾发现有一幅 3米多长的唐代辫绣佛像,气派庄严。另有一件高44厘米,宽22厘米,满绣穿枝牡丹及鸳鸯的囊袋,牡丹花叶已用平绣法绣成。还有绣帐灵鹫山释迦说法图,释迦牟尼立于莲座上,旁侍二佛二僧,头顶飞天二人,下坐供养人像,也全是平绣法所绣。唐代刺绣针法,已运用戗针、擞和针、扎针、蹙金、平金、盘金、钉金箔等针法,能使绣品绣出晕染的效果,为宋代绣画艺术创造了条件。(图3) 宋代继承了绣制佛画的技艺传统,转而绣制名人书画,以追摹宋代院体工笔画的笔墨线条、晕色浓淡及画中风采气韵为能事。宋徽宗于崇宁年间(202~206)在皇家画院设绣画专科,一时间著名绣工如思白、墨林、启美等辈出,融书画于绣画。他们的绣品精致细腻,有“闺阁绣”之称。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绣素底白鹰轴,羽毛用刻鳞针,在羽片外缘先垫一根轮廓线,然后根据羽毛生长规律施绣,使羽毛呈现高下厚薄的真实感,系鹰的蓝索打结处,用粗股丝线盘结,然后钉线固定,流苏也以粗线排列钉固,使之显现不同的纹理质感,使刺绣技法推进到艺术的高峰。
元代刺绣稍衰,明清复振,苏绣、鲁绣、湘绣、粤绣、蜀绣最著名。苏绣始于上海露香园顾氏,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鲁绣为衣线绣,作风雄劲,设色浓艳,湘绣浑厚,粤绣明快,蜀绣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各具特色。

㈧ 金代玉佩有什么特点

金人常服玉带为上,庶人禁用玉。金代女真族佩带玉较为普遍,其时称作“列”,多作腰佩。金代佩饰玉以花鸟纹为主。金代花鸟形玉佩,多作绶带鸟衔花卉纹。因“绶”与“寿”字谐音,故寿带鸟是福寿的象征,绶带鸟衔花卉纹,寓意春光长寿,勃勃生机。而龟巢荷叶也是金代另一重要玉佩,是寿意类。

金代玉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艺术不是孤零零地表现一个物体或一件动物;而是花与鸟、龟与荷叶、鱼与水草相辅相成,动静结合,表现出周围的环境特点,富有生活气息。

㈨ 中年男人生日送什么花

送男人一般选择单色单样花束,在花束的制作中需求留心的是尽量选用大花型的花材,切忌琐碎的感觉。包装方面要尽量避免粉色等比较女性化的颜色
中年男人过生日了,一般会举办传统的庆祝活动,也应该要有比较特别以及更有意义的祝愿办法,订花送花就是很不错的办法。中年男人生日订花送花送什么花适合?网上订花送花给中年男人,一定要稳重,毕竟许多中年男人的特性都比较保存。那么,中年男人生日送花送什么花适合?*好避免整束花都是白色或黄色的花,不然或许开罪到某些中年男人的忌讳。一般来说,网上订花鲜花预订百合康乃馨、红掌、向日葵等都适合送给中年男人。
百合鲜花,标志家庭幸福、健康长寿、工作顺利等夸姣祝愿。
康乃馨鲜花,送中年男人涵义健康和敬重之情。
红掌鲜花涵义“热心”、“热心”、“关心”。
向日葵鲜花是神往亮光之花,涵义健康、高兴、生机,生动的人生

材料:7朵向日葵,大量游枷利叶丰满
包装:绿色欧亚纸扇形包
卡片参考:男人真是不容易,每天奔波为家庭,心里压力还真大,祝男人节快乐!一生快乐!

了解完中年男士朋友生日送什么花合适,第一买花网温馨花店有齐全的花材,优质的配送服务,是送花不二的选择。生日鲜花,开业花篮,表白示爱玫瑰花,只有你想要的没有我们都有。

热点内容
各类花卉养殖技术 发布:2025-09-11 04:55:51 浏览:101
玫瑰园便当 发布:2025-09-11 04:55:49 浏览:709
东方式插花高式 发布:2025-09-11 04:55:49 浏览:449
兰花春雪 发布:2025-09-11 04:46:05 浏览:818
轮胎盆栽大全图片欣赏 发布:2025-09-11 04:44:31 浏览:31
猫咪喜欢绿植里的水 发布:2025-09-11 04:34:50 浏览:570
黑牡丹52 发布:2025-09-11 04:19:51 浏览:480
浪花一朵朵吉他教学视频 发布:2025-09-11 04:19:07 浏览:738
玫瑰花的美甲 发布:2025-09-11 03:55:17 浏览:329
附石盆景9 发布:2025-09-11 03:48:08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