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袖花卉
A. 形容花卉的四字词语,如繁花似锦
形容花之盛放"
百花绽放
争妍斗丽
花团锦簇
百卉含英 英 = 花
百卉千葩 葩 = 苞
璀璨如锦 聊斋回志异˙卷答十一˙香玉:牡丹高丈余,花时璀璨如锦.
灼灼其华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多指桃花)
灼灼芬华 《种桃歌诗》白居易(多指桃花)
恣意盛放
含苞欲放
"形容凋零之美"
落英缤纷 落英即是落花
落花冉冉
香消玉殒
玉碎香残
风住尘香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绿肥红瘦 《如梦令》李清照 草木茂密繁盛而花朵枯萎凋谢.
"形容眼前一亮"
绚烂夺目
绚丽多姿
艳丽耀眼
灿烂夺目
奇花异卉 珍奇罕见的花草
艳美绝俗 容貌艳丽,超凡绝俗.
艳美脱俗
奇葩逸丽
纷葩烂漫 珍贵稀少的花卉.语出司马相如
妖娆艳态
娇艳动人
美不胜收
"形容花香"
暗香盈袖 指香气浓郁,久久不散.
兰薰桂馥 指香气浓郁,久久不散.
花香扑鼻
月满花香 明月正圆,百花飘香.指良辰美景.
"形容颜色不单调"
七彩缤纷
五色缤纷
斑驳陆离 形容色彩无限
姹紫嫣红 形容花开得鲜艳娇美
B. 花卉园艺取名大全
C. 花卉在实际中的运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国花卉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专,我国发展花卉业的优势属表现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优势、花文化优势等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产业中心:以云南、广东为主的鲜切花生产中心,两省的鲜切花供给量占全国鲜切花供给量的一半以上;以广东、江苏、四川、上海为主的盆花生产中心;以上海、江苏、浙江、四川、云南为主的花卉种苗生产中心。
中国种植花卉的优势表现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优势、花文化优势等几个方面。
种植面积5万公顷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四省,2万公顷以上的有河北、山东、湖南、甘肃等省。中国花卉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D. 形容花草的唯美的诗句
形容花草的句子
1、可爱宝贝,天使青睐,老天垂涎,像美丽精灵,花草惊叹,旁人艳羡!祝福他的生命里拥有单纯的盼望,享受人生安定而缓慢的成长。每天都能快乐健康。恭祝喜得贵子,祝小宝贝健康、可爱!
2、浮花浪蕊:指寻常的花草。比喻轻浮的人。
3、来过湘湖的人都有一种共同感觉,那就是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和遐想。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花草丛中漫溢,随着山泉的淅沥声,流淌在树林亭廊之间;不见桂花的山林深处飘逸出浓浓芳香,沁溢在湖畔林间小道上;盛夏季节躺在树林下的草坪上,清风徐徐,凉气习习,意味着少带了行装……
4、风雨未到春来先,花草树木竞开颜,欣喜幽馥落新宅,雨燕筑巢把泥添,情酿美酒烟雨间,品茗赏花心呢喃。让被记忆搁浅的往事,悄悄地盛开在你的指缝间!
5、让我们来保护花草树木吧!看,花草树木在向你挥出希望的手。
6、别了,可爱的母校;别了,花草的芬芳;别了,明亮的教室;别了,亲爱的同学;别了,尊敬的老师;别了,母校的那么多那么多……感恩母校,我爱您,母校。
7、随着时间的推移,雾渐渐淡了,像一层乳白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周围的事物也魔术般地出现,街道两旁的楼房又恢复了往日的雄姿,路旁的花草树木又重现了昔日的风采。
8、我的心里一直在念叨,"太阳,太阳"快升起来呀!好让我一睹你的风采呀!随后,太阳从东面一点一点的露了出来,我真恨不得立马就能看见太阳的全景。一会儿,太阳露出了它的眼睛。太阳的这双眼睛非同小可,它是一双神奇的眼睛,大地上的花草,树木,楼房,云朵,凡是被太阳注视过的东西,都成了深红色。
E. 与“花草”有关的诗句
花
1待到重阳日,还抄来就菊花。(孟浩然 过故人庄)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焕溪沙)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 春夜喜雨)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草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春望)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滁州西涧)
5种豆南山下,草胜豆苗稀。(陶渊明 归园田居)
6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 归园田居)
F. 描写各种花卉的古诗词
1、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临江山》
2、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3、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4、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唐韩愈《榴花》
5、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王安石《临江仙》
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7、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苏轼<红梅
8、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9、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唐王维《临湖亭》
10、竹色溪不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至剡中》
11、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
12、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
13、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
14、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15、雪似梅花,梅似花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16、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宋叶梦得《临江仙》
17、雪后蔬梅,时见两三花。宋辛弃疾《江神子》
18、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未《寒夜》
19、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 唐李欣《送陈章甫》
20、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21、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
22、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2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G. 写花草的诗句和写山水的诗句。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夹岸桃花蘸水开。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H. 求有关“李清照与花”的文章或论文,并李词笔下的每种花卉所蕴含的词人的品格或思想。
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
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即在这“浓睡不消残酒”的背后,便有着对人生价值的现状的思考,或者对未来命运摇落的隐忧。这正与海棠花在“风疏雨骤”之后“绿肥红瘦”的那种生命状态的沟通,怜花自怜,花的生命状态成为人的命运状态的象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情、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花之意象的情调也由前期的蕴含着快乐而转为浸透着悲苦。如她早年笔下的海棠,无论是经风雨后,变得“绿肥红瘦”,还是海棠开后的“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仅有菊花为例。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清芬酝藉”,在《多丽》词中对白菊的赏爱成为易安与屈、陶相合的契合点。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
做为具有东方式大家闺秀典雅风范的李清照,却因其先天秉赋异俗,才华志向超群,以及传统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响,自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所具有的柔弱、逆来顺受的人格规范,她不仅具有热烈、浪漫、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而且强烈地、自觉的追求着超尘绝俗、高洁自负、孤芳自赏的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于是,那些风韵气质压倒群芳的花,才在这种生命之气的酝酿中,显得格外夺人心目。
她特别崇尚梅的风韵气质,她欣赏“柳眼梅腮”(《蝶恋花》),“玉瘦香浓,檀深雪散”(《殢人娇》)的形象里蕴涵的诗情,更能体味出“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的神韵。她的《满庭芳》一词,是一首托物寓志之作。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己,词中写的是梅花的寂寞环境、潇洒风韵,及其遭遇和所表现的孤标傲世的精神。词的上片,通过“藏”、“锁”、“闲”、“深幽”几个词,表达着“寂寞”度日的人生滋味的体验。然而,一株“江梅”却吸引了她此时此境的全神贯注,寄托了她在人生逆境中的精神追求。下片以“韵胜”二字表现梅韵与自己人格精神的同一境界。她虽香消玉殒而情志永存的人格,使生命的价值就不在于身居要津,荣华富贵,而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这是历来命运不佳而志趣高远的骚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李清照对桂花的欣赏更是出手不凡:“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里的桂花“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是,它有奇“香”留在人间,所以“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正体现了李清照对内在美、人格美的崇尚。她把桂花视作“花中第一流”,自然也是把人的内在美、人格美视作最高的人生境界,具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也才是“第一流”的人。
李清照十八岁时和赵明诚结婚,从此开始了充满学术气氛的爱情生活,情趣十分高雅。她在爱情上是幸运的。她所得到的共同生活的伴侣,竟是一位志同道和、才华卓绝的太学士。他们的爱情生活既美满又充实,可谓伉俪相得。她的“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得到丈夫的爱慕和敬重,志趣相投,两心相印。明诚“每遇苏黄诗文,虽半简数字必录藏。”清照则“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无论踏雪寻诗,还是射典斗茶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这样的良缘,对清照和明诚都如鱼得水,对他们自各事业上的成就,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此,李清照前期词对爱情的描写,主要是精神生活的抒写。她倾心于菊,并以菊之意象象征纯洁的爱情与高尚的人格,艺术品位较高。比如她的代表作《醉花阴》一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重阳节思念丈夫赵明诚远行的词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深闺寂寞,时届重九,“每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上片以“薄雾”、“浓云”起兴,勾画出暗淡阴沉天气,烘托出女词人郁闷心境和愁思。“永昼”:即长日。“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指刻着兽形的铜香炉。重阳佳节,女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度日如年。独守闺房,眼看着香炉里燃的瑞脑香慢慢地消融了,而女词人愁情更浓,象袅袅青烟,不绝如缕。这里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雾迷蒙的环境,以衬托她孤寂无聊的心情。情景交融。“愁永昼”一语,耐人寻味,言愁之多,愁之久。上句写外景,下句写内景,内外衬托女词人之愁。物态人情,两相映衬,使愁越发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此二句比温庭筠的“玉炉香,红腊泪,遍照画堂秋思”更为深沉凝炼。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佳节又重阳”,只能增添女词人的离愁别苦。深秋之夜,秋凉更使人难寝。往昔的玉枕、纱厨是和丈夫与共的,如今却孤零零地独对着。触景生情,寓意相思之苦。“凉”字,一是“秋凉”,更是“心凉”,指女词人孤单凄凉。这两句通过女词人对“玉枕纱厨”和“凉初透”的切身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她对丈夫思念之深切。
下片利用重阳黄昏把酒赏菊的特写镜头,更加细致入微地表达怀人之情。前两句是说,傍晚时,在菊圃赏菊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古代人们在重阳日,或头插茱萸,登高望远:“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或饮酒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重阳赏菊自陶渊明后,已成为文人的雅事,然而李清照一怀愁绪,本无心赏菊,更何况是在“黄昏后”呢?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东篱把酒”,是为了借酒排遣,但睹物伤情,难以自禁,反而勾起更深远的离愁。此二句深含着无限辛酸的滋味。“此情无计可消除”,于是想避开菊花,回到屋中。此时女词人感情高度升华,于是产生出流传千古之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切不要说莫为离别伤神啊。“帘卷西风”一语奇妙,妙在巧用词语倒置的手法,倍增其动态美感。“人比黄花瘦”一语为警句,乃千古绝唱。“瘦”字为“词眼”,它是词人感情、精神的集结处。在这里,瑟瑟西风中憔悴柔弱的瘦菊与女词人清瘦的形象叠印在一起。比秦观的“人与绿杨俱瘦”更高一筹。
煞拍两句,形象地刻画出女词人消魂后的情态,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玉肌消瘦,花貌憔悴,比帘外清瘦的菊花,更是弱不禁风了。菊花是高洁雅士的象征,用以喻人,其人高雅不凡。把酒赏菊,是以陶渊明高远清淡的人格来喻己。菊花又具清丽俊秀的风姿,用以状物,以拟人之瘦,其人之神态更活灵可见了。此乃女词人独创之语,用于这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时,尤为深刻逼真。
这首词不明写相思情,以深婉含蓄之笔出之,而情却愈深。词的首句点出一个“愁”字,末句以“瘦”字作结,与首句“愁”字相呼应。因离愁伤情,使腰肢瘦损,衣带渐宽,“为依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了。
宋代咏菊词作颇多,如东坡、山谷等人词中所用菊之意象为数亦可观。这里仅以小山的《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少游的《满庭芳》(碧水惊秋)词中菊之意象与李清照之《醉花阴》比较,从中可见李词以女性特有的细柔轻灵之深婉清瘦的独到之处,赢得更高的赞誉。
晏、秦、李三人都是婉约大家,三首词都是睹菊怀人,把菊作为引起离愁的媒介,借菊来表达内心思念、愁怨等复杂情感,体物感情敏锐深挚,菊之意象便成了词人种种感情的载体。然而三首词中菊之意象又各有异。晏词中之菊,表达执着不移的“痴情”,颇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而秦词中之菊,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奇想”与凄伤。“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正可谓“泪眼问花花不语”。晏、秦以写男妇相思的艳情为其主要内容,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他们虽以擅写柔情而著名,但与女词人易安特有的深婉细柔相比终逊一筹。词贵阴柔之美,易安身为多情善感的女性,“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她更钟情于花,其词不乏香韵。《醉花阴》中的菊之意象,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不再是触起怀人之愁思的中介物,也不再是因痴情而发生的幻化物。在李清照凝神观照后的菊之意象,变成了其情趣的反照。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最大的任务在使人在外物界寻回自我。”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比晏、秦等男性词人婉曲、轻灵、细柔,使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潜入到灵魂最深处,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菊我同一的艺术境界,于是产生了与菊比瘦的奇幻神思遐想,以清瘦淡雅的黄花,喻已因相思之苦而使人消瘦的情态,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李清照伉俪之情的真挚。“人比黄花瘦”之句,可谓女词人独出心裁之佳品。这一菊之意象,既喻相思之苦之深情,又喻女词人品格之高洁。全词幽细清丽,声情并茂,实为晏、秦所不及矣。难怪当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给他的《醉花阴》词时,在叹赏之余,自愧不如,又“务俗胜之”,便一切谢客,废餐忘寝三日夜,写出五十阙词,竟没有一首比得上其妻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务欲胜之”,并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而是作为丈夫的憨态可掬的纯情和对妻子赏识的一片爱心。是的,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在后世文坛上被传为诗趣佳话。而南渡之后在她的《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句,则表现了一种生命枯竭意识。这里,女词人把自己的形象又移入了菊花。
I. 合肥市盈袖花卉租赁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合肥市盈袖花卉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03月06日,主要经营范围为苗木、花专卉批发、零售、属租赁及技术服务等。
法定代表人:孙延秀
成立时间:2015-03-06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4010000120175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61号5幢601室
J. 夸赞鲜花的词语
这个~太多了吧!下面试举一二,先形后性。哪朵花有意见,我们再探讨。
一月迎春: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唐·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赢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韩琦《中书东厅迎春》
二月杏花: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暎村坞,烂熳开山城。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南北朝·庾信《杏花诗》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宋·王安石《北陂杏花》
三月桃花: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唐·元稹《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城南庄》
四月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唐·皮日休《牡 丹》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 唐·罗隐《牡丹花》
五月石榴:猩血谁教染绛囊,绿云堆里润生香。
游蜂错为枝头火,忙驾薰风过短墙。
---元·张弘范《榴花》
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
若教移在香闺畔,定与佳人艳态同。
---唐·子兰《千叶石榴花》
六月荷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唐·陆龟蒙《白莲》
七月海棠: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唐·郑谷《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苏轼《海棠》
八月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宋·李清照《鹧鸪天》
弹压西风擅众芳, 十分秋色为谁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 人与花心各自香。
---宋·朱淑贞《秋夜牵情》
九月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唐·元稹《菊花》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十月芙蓉: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
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
---宋·王安石《木芙蓉》
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拚作西风客。
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
绿窗梳洗晚,笑把琉璃盏。
斜日上妆台,酒红和困来。
--- 宋·范成大《菩萨蛮》
冬月水仙:宫样鹅黄绿带垂,中州未省见仙姿。
只疑湘水绡机女,来伴清秋宋玉悲。
---宋·张耒《水仙花》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
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
---宋·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
腊月梅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宋· 林逋 《山园小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难免遗珠,欢迎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