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卉线稿
⑴ 工笔花鸟中喜鹊的画法
喜鹊是工笔花鸟画中常见的题材,有关喜鹊的工笔画法应该注意的问题解释如下:
一、工笔花鸟画综述:
鸟是花鸟画中主要的描绘对象之一。学习工笔花鸟画的设色方法,不但要学工笔花卉的设色方法,还必须要学工笔鸟的设色方法。要学习鸟的画法,应先了解鸟的结构、习性、常见形态及鸟体各部位的名称等基本知识,再学习画法。鸟体各部位的名称,按照科学的称谓,比较详细但很繁琐,非专业人士较难分清和记住。今把相关部位的称谓合并,略简单点,便于学习。从嘴开始,眼、头、背(含上背、下背、腰、尾)、尾羽、翅的前端(含小复羽、中复羽)、翅的硬羽(含大复羽、小翼羽、三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初级飞羽)喉(含颔)、胸、腹、腿、脚(含趾)尾下。
工笔鸟的设色,先要根据鸟各部位的设色安排,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勾画出鸟的轮廓和形态,再进行设色。勾画白描工笔鸟的顺序一般是:先画嘴,接画眼,后画头,再画背、翅、尾羽;喉、胸、腹、腿、尾下、脚。给工笔鸟设色的方法、习惯、喜好尽管各不相同,但大都以鸟的本色为参照,进行提炼和艺术加工,把鸟描绘的更生动,更美丽。我给工笔鸟设色常用“梳染”或“开片”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按照“打底、分染、罩染”三步进行。“梳染法”适合体型中小的鸟。如:白头翁、蓝山鹊、喜鹊等。“开片法”适合体型较大的禽鸟:如:鸳鸯、鸽子、鹦鹉、丹顶鹤等。“梳染法”又分为(1)先染后梳再罩(表面效果较明显),(2)先梳后染再罩(较和顺,见厚重)。只染不梳是可以的,只梳不染基本上是不可以的。所谓“开片”画法,就是在翅的前端和背部画出像鱼鳞样呈半圆形的羽片(也有在胸、腹部位都画的)。“开片法”又分为“硬开”和“软开”两类。“硬开”就是在“开片”的轮廓线后端,随其弧形留水路后着色,用清水笔往前拉淡或全部平涂。“软开”就是在开片的轮廓线前端着色,用清水笔往后拉淡。
二、详解工笔喜鹊的画法:
在花鸟画中描绘喜鹊的题材较多,如:《喜上眉梢》,喜报平安》,《喜迎新春》等。
喜鹊,体长约520毫米,肩羽、两肋及腹部均白,腰部混以灰色和白色,其余体羽大都黑色。翅的硬羽和尾羽皆黑,并有金属蓝绿色光泽。眼暗褐,嘴和脚黑色。栖息于庭院,原野及山区,性凶猛,食物主要是昆虫和谷物、果实。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
1、喜鹊的白描
两只喜鹊,形态不同,眼光一致,在注视着什么。因喜鹊通体以黑色为主,勾画到熟宣纸上时墨色可略深一点。勾画嘴、眼眶(暂时不画眼珠),翅外轮廓、翅的硬羽和尾羽及脚时,可用实线;勾画头、背、喉、胸、腹、尾下时要用虚线。
2、喜鹊的打底
用破笔蘸墨,在喜鹊的头、背部位按丝缕、呈弧状、由淡到深、多次梳毛,做出明暗,要有体积感。一次梳好后,需待干透再梳后一次。在梳毛过程中要自然穿插,不要出现清晰的环状。翅的硬羽和尾羽用墨打底,每片要留水路。方法和“蓝鸟”相同。喉、胸、腹可用淡墨打底。在下嘴和喉连接处及喉与胸连接处着淡墨,用清水笔往后拉淡、留白。嘴和腿用淡墨打底,注意体积感,脚用墨画出一节一节来。
3、喜鹊的分染
用稍深一点的墨分染喜鹊的“头和背”部位。头的前端和头与背相连接处墨色稍浓,成放射状往后拉淡。喉、胸部用淡一点的墨分染,面积大于“打底”,要做出鸟体感来。翅的硬羽和尾羽上,用勾线笔一根一根地画出羽片中的细毛,按其生长规律画并与每片的外轮廓线相连。脚用墨勾勒一下,腿用墨分染,强化圆柱体。
4、喜鹊的罩染
头、背、翅的硬羽、尾羽和脚、喉等部位可用墨青色罩染,色着在暗部,要从强化鸟的整体感来考虑着色面积的的大小,吃掉水路。嘴用淡墨青色罩染;喉的后部、翅的硬羽外侧一片及肋部、胸、腹部用白色倒拖,用清水笔拉淡,让黑白连接处和顺过渡。腿用墨强化体积感。眼眶内、前用汁绿,后用藤黄接染,干透后“点睛”。最后用曙红色补上“舌”,喜鹊的设色就完成了。
⑵ 工笔国画的绘画步骤和方法
1、工笔画的方法:白描、皴擦、点、撞水撞粉、褪色法、分染、罩染、统染、碰染、接染、平涂、烘染、皴染、擦、反衬、水注色法、点蕊
2、工笔国画的绘画步骤如下:
(一)起稿和勾线
工笔重彩落墨之后很难改动,所以起稿时一定严肃认真,要求精细准确,笔笔肯定。墨线的深浅根据对象本身的色调来决定。譬如:白色或淡色浅色画墨线要浅,重色画与质地坚硬的物象墨色要深。如枝叶还应视远近层次及光暗变化使用墨色(焦 浓 淡 重 清)
勾线除墨色深浅外,重要在用笔。用笔有强 轻 重 疾 徐等变化。线条有粗细,长短,曲直之粉要根据物质质感用笔。一张好的白描也是一张好画。
最后,题款 盖章,一幅画才算完成。
(2)工笔花卉线稿扩展阅读
白描: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皴擦:绘画里常遇到土、石、树桩等物类,用笔中常以皴增强质地和厚重感,亦是线的补充,较讲究用笔。一般要求自然而顺势,不故作姿态。擦,更加隐笔。一般只是丰富皴的技法,有时亦起修改皴的败笔的作用。
染法:有许多种,一般有平涂、分染、罩染等,平涂多在做色底及画面局部平涂颜色时用,不宜见笔痕,分染是分出物体结构的染法,有高染与低染两种,染在物中间凸起部位并造成一点立体意味的是高染,罩染是在已分染过色墨的部分罩上某种颜色,这样能产生厚重而沉着的色彩变化,烘托一般是在物之外烘染出一部分色墨,以便加强主物的塑造,实际上有染扩大的意味,月云雪边多用。
点:在绘画中点的用途极广,视所打处可为花草野卉、可为苔点、也可不计何物仅为画面的装饰用。点是小点,是扩大了的点,斯法在画作中常用。用点时一般求用笔的一致统一。
撞水撞粉:些画法灵活多变,有色粉相撞法,亦有色粉水撞法,也有互用者。一般是以含水量大的笔画出对象的形结构再以色墨粉相撞生趣,因水化不溶而发生变化,活泼生动。
褪色法:以层层积色方式,一层层上色时退出一部分,设色越多层次越多,画花鸟及草类杂物中常用。
分染:除单独使用,还常用于为罩染打底色,为平涂开醒。方法是用两支笔,一支蘸色,一支蘸清水,先用色笔从最深部位开始染起,接着用水笔轻刷使颜色逐步向外晕开,使其越越淡,不留痕迹。
罩染:罩染时,不能急于求成,要薄薄地罩,一遍不足,可以再罩,笔上含色要饱,用笔直要轻,不可来回涂抹,以免把底色搅起。
统染:笔上含色要饱,用笔要轻,防止把分染的效果破坏掉。
碰染:有两种不同颜色,从叶子或是花瓣的两端同时染色,然后在叶或花瓣中间碰到一起,使其自然衔接,形成统一整体的方法。
接染:用一种颜色趁湿接着染另一种颜色,使颜色相互渗接在一起的方法。这种方法合适在同一体面中包括几种不同颜色的情况,其特点是既省力,效果也活,有一种流动感。
平涂:涂时颜色要薄、水分要适度,要一笔接一笔顺涂,不要来回涂抹。平涂的方法,除单独使用外,还用于打底色,衬托、罩染等方面。
烘染:为了突出某些主题或表现一些特定的环境,气氛而在物象周围进行大面积的渲染的方法。
皴染、擦染:就是见笔的一种染法。多用来染石头、树干。
反衬:在渲染过程中用颜色从纸或绢的背后衬上颜色,使正面的颜色更加深厚明艳。
水注色法:多用于石头和树干。先用墨染出石头或树干的轮廓(墨色要有浓淡变化),可以把水分用得足足的,要水墨汪汪,趁墨迹未干时,注入清水或重墨,把平板的颜色冲开,产生丰富的变化。
点蕊:点花蕊在画花中是很重要的。点蕊时用尖笔蘸上饱满的颜色,在尖上一滴滴点下去,点成一个圆珠,干后,要圆、凸、大小均匀,中间陷下一个小坑为最好。
⑶ 求 花卉工笔线稿,最好附带上色说明
⑷ 何水法的专家评价
刘海粟
观看何水法先生牡丹作品后作诗为赠:“疮痍满目小楼寒,静极无聊酒瓶干,忽见山东菏泽本,敢遣春色上毫端。”并说:“何水法这个小青年将来有两个可能:“一是昙花—现,二是大器晚成。”“浙江的何水法是个小青年,有一年他从山东写生回来,毛遂自荐地让我看他在菏泽画的牡丹墨线稿,我看了很高兴,当场把他的画稿留下来,仔细地看他怎样写生,实际上也汲取了于我有益的东西。”“我觉得他(何水法)写生的态度较严肃,取材的角度也不错。很少去画牡丹,因此也信手地临了几张。”(何水法)“因为他画得很用功,而且有点灵气。”“我相信(何水法)这是个用功的而且有出息的年轻人。”(刘海粟《存天阁谈艺录》)。为何先生作品题词:“精极笔法,豁然心胸,略无凝滞。” 谢稚柳
为《何水法花鸟画集》写的序言:“所作白描牡丹气韵生动,章法各异,笔势圆润,骨体苍劲,确非一般常入可比,意趣横生,深得写生三昧。”“观其画,无论是一花一草,皆植根于生活,取法于自然,使之幡然升华,别开生面……无论是彩毫细写,或者点色泼墨,他都不是对一花一草只作如实描写,而是观其神态,取其神韵,挖其意境,寻其诗情。因此所作之画,无不尽态极妍,生面别开,逸远疏澹,萧然物外,画中诗意流溢而出,又意在笔先,气势磅礴。”“何水法对传统书画均作研究,书法功夫极为精深,而他习画,初学工笔,远宗徐(熙)黄(筌),上追宋元,熟驾明清,对陈老莲之用笔,徐青藤之泼墨皆细心研究思悟,使之从没骨点染到兼工带写,近年又致力于泼墨点彩,然追青藤、白阳、八大、石涛,所作大写意气旺神畅,笔墨华滋,浑然天成。墨沈淋漓,潇洒清新,厚实灵动,相映成趣,堪称一家。”
陆俨少(中国美院教授)
为何水法先生白描作品题:“水法年方壮,刻镂谨微,精进不已,因此而放笔直扫拓为意笔,可医近世无根少蒂之病。”为何先生的《水墨芭蕉图》题:“水法此作气旺神畅,得青藤、八大法,大笔如椽,千夫辟易。”
关山月(岭南画派巨擘)
观看了何先生在广州美院举办的花鸟画展后,面对何先生融合西洋画技法的作品说:“外国人有的,你也有;你有的,外国人却没有,”又针对他的工笔画说:“你有了工笔的底,再画大写意,好比黑夜行路有明灯,怎么走也不会迷路。”
唐云(上海中国画院前名誉院长)
题:“水法贤友画此笔墨奔放,有青藤、白阳之妙,然气势更盛,可谓后来居上,佩服,佩服。”
程十发(上海画院院长)
盛赞水法“六法翻新”;“水法画师寓虎林,以传统而言当为浙派画家。今日察之不尽相同,地区愈远,渊源愈近。水法之画有溯自两宋院体,有类近代白石山翁放笔,以古今中外为法,不铭一家,自为水法耶”;“何水法能工能写(意),工(笔)的极工、写(意)的极放,而且工、写都很好,这样的画家全国很少见。”程十发为何先生的水墨芭蕉题词:“青藤梦里画芭蕉,落笔苍茫气自豪。”
为牡丹手卷题:“春光第一”。
为四季花卉手卷题:“万法生无法,无法生有法”。
为花卉册页题:“笔墨神、奇、趣,江南第一枝”。
陈大羽(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何水法的作品我见过很多,画得很好,在传统上有所突破,有所超越,总的一句话是:‘出蓝’。”
陆抑非(浙江美院终身教授)
书赠何水法:“水法仁弟法眼存念。工笔野逸兼通,飞腾气盛,前程远大。”为何水法题词:“休言泼彩是新路,水法通时八法通,水法仁弟近有泼彩创新法,可嘉也。”为水法白描作品题:“水法此帧颇得经营位置之法,可作白描借鉴。”“水法写生以钢笔对花写之,能取舍自如,颇非易易。””水法钢笔线描对花写照用笔已能得虚实断续之趣,在章法上精心经营堪称写生上品。”
张桂铭(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长)
“何水法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谦虚,很真实,他怎么看,怎么想就怎么说,无论是现代芝术还是传统艺术都有他的看法,他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来发展自己的艺术道路,我个人认为很值得学习。”
喻继高(江苏画院副院长)
“水法同志这个画展到江苏来,给我们大饱眼福,这样的大写意多年不见,我们的一代大师相继都走了,现在看起来大写意后继有人了。通过这个画展,感觉到有一种力,这种力表现在他的章法、线条、气度,感觉到比较有气派。看出来他在认真地继承了老一辈的传统,沿着中国画发展的规律在继承发扬。” 沙孟海
为何水法牡丹作品题词:“锦窠仙髻”“水法同志春风妙笔,为牡丹写照,象征盛世文明,读后率墨志佩。”沙孟海书赠何水法对联:“下笔开生面,搴帷览物华,水法同志方当妙年,画名籍甚,集唐人语奉贻以曹将军(即唐代大画家曹霸)期之。” 邓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突破原有画风,向泼墨、泼彩展其胆力,纵横驰骋,苍茫错落,挟风雨雷霆之势,具惊心动魄之奇,独辟蹊径,力求创新。”“何水法的泼墨作品,正在于善用水和笔力,故墨色华滋,光彩焕发,深得墨法三昧。至于泼彩画法如《紫藤》比泼墨更引人入胜,画面布满青藤,色墨交融,浑然—体,笔走龙蛇,用狂草笔势写藤,用朦胧彩色写花叶,交织成诗一般的神奇境界,无法之法,不似而似,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 陈绶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文艺报》发表的《花鸟精神》中写道:“何水法是当代中国画坛上极为引入注目的花鸟画家,他底蕴丰厚,气度爽朗,既有极正统的学养功夫,又有极广博的人生阅历,还有更可贵的秉赋胸襟,加之他勤勉善思,坚持从时代生活中发掘灵感悟性,终于在他研究生毕业之后不到二十午的努力中,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风貌,以雄强的画风一扫花鸟画画坛自古多轻柔的旧貌,独树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画特有的花鸟精神,反映出这个时代所铸就的一代新风。”“在古住今来的画家中,像他这种在两端(工笔画和大写意)极度的法则中游刃有余,双善兼美的画家也是不多见的。”
卢辅圣(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
“何水法是我的学长,经过十几年以后,突然见到那么大规模,那么全面的展览,强烈印象真让我刮目相看,因为整个风格有很大的改变。他尽管也使用笔墨,尽管也强调笔墨视觉效应,但更多地强调即性的、感性的,笔墨以及笔墨视觉效应相互配搭以后形成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样式,这种绘画式样在某种意义上跟古代传统是有距离的,也正是现代入孜孜以求的创新成分所在,所以在这点上来说,比以前是进步很大的,他的面貌和气息有了很大的飞跃。总的来说,一个是丰富性,另一个是视觉冲击力比以前大大加强,这两点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孙克(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近代写意画大师,浙江的吴昌硕、潘天寿,他们在中国文入画的历史上,都属于里程碑式的人物。我想,何水法的艺术应该属于这古老悠长,历久弥新的文化链条上的一环。首先,画家的强烈个性是绝不可少的。青藤、八大、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陈子庄这些大家的个性多么鲜明强烈!何水法的艺术已经显露了他的个性:率直、真诚、强烈、突兀、大胆,当然还有些“狂”。在这强烈的个性中,我感到这位浙江画家和他的浙江先辈在气质上的某些接近处。其次,何水法毕竟是当代人,他的创造意识是明确的。他敢于试探,不断前进。在题材的觅取上,内容的取舍上,构图的变化上,色彩与墨色的配比上,他都在有所继承延续的同时而不停地在变化。所谓“我有我法,自有我在”,是个性也是创造性。何水法笔墨厉害。他用笔凌厉,恣肆磅礴却不失厚重。何水法用笔有力度,一是胆量,二是功力。他用墨也颇有法,浓淡、枯湿、收放有法,并不一味野战,功力火候已到。”
徐恩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著名浙派画家何水法的花鸟画,总体来说,风骨遒劲,笔墨酣畅,生机勃勃,雍容大度,画面之间删繁就简,何水法正是把一种生命的豪气注入笔墨之中,使物质的笔墨转换为“神韵”的活力,因而同是一叶一花,他的作品便现出苍翠欲滴、娇艳妩媚的特点,一种不同于古人的艺术内涵便溢荡画面。何水法秉性豪放旷达,故大写意花鸟是他直抒胸臆最好的媒介,作为优秀的花鸟画家,何水法并未一任性情驱使,恣肆放纵笔墨,而是分寸有度,收放得体,使画面既弥漫着淋漓之气,又体现一种精湛的文化品位,细察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小心谨慎地区别着写意挥洒与粗野空泛的界限,审慎地区别着含蓄与含糊的界限,简练与简单的界限。”
林丰俗(广州美院教授)
“董其昌‘造化在吾手,笔下有生机’。我觉得用这句话来送给何水法先生很合适。何水法的画,画面充满着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就不光是自然界本身。这包含了生活、修养,还有手头上的功夫。他对生活有很深的体验,对传统又有很深的修养。……我很佩服何先生的工笔、小写意、大写意三者分家,拉开距离,而且都做得很到家,这不用说我们现在,就是老一辈的画家也都不容易做到。”
杨之光(美协广东分会理事、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顾问)
明清以降,水墨花卉画的技法,可以说达到了顶峰,想超越十分不易,如画牡丹者众多,然多数有“熟”走向“俗”,走向绝路。而水法的画独辟蹊径,不拘形式,着眼传神,色彩艳而不俗,吸收缶老之巧用复色,青藤八大之流动水墨,渗至以书法入画,加强力度。他善于运用传统技法,又在创造新的水墨技法,十分难得。
⑸ 求 花卉工笔线稿,最好附带上色说明
⑹ 工笔画上色的步骤
鸟类着色法(八哥、山雀)
步骤一:
浓墨勾轮廓。
(6)工笔花卉线稿扩展阅读
历史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 :“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 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
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开来。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
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的《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如陈之佛所作秋艳图。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在工笔画中,不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清 慵讷居士 《咫闻录·秘戏图》:“ 关中 马振 ,近时画家之著名也,善工笔。
一时风气,凡馈大宪礼,必有秘戏图册,而 马振 之所画者,即景生情,能穷闺闸之婿态。” 黄宾鸿 《古画徵·明画尚简之笔》:“言 明 画之工笔者,必称 仇实父 。” 秦牧 《艺海拾贝·粗犷与细腻》:“偶然翻阅齐白石的画册,从里面一些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工笔画
⑺ 国画与一般的水彩水粉画的最大区别
国画与一般的水彩水粉画的最大区别在于“国画”是中国画,而“水彩、水粉”则是西洋画。
水粉,就是用水来调和的,颜料里有少量的油质,来保持是颜料不干。画的时候用水调色。有专卖的水粉画纸张。也有其专门的笔。笔分羊毫,狼毫,兼毫等。狼毫硬,羊毫软,看个人喜好。画面容易修改,覆盖能力强。但不提倡反复修改,画面容易变脏。画面干后,会比你调的时候的颜色灰一些。这是因为水分蒸发掉的原因。
(7)工笔花卉线稿扩展阅读
国画的种类:
1、人物画。
要画好人物画,除了继承传统外,还必须了解和研究人体的基本形体、比例、解剖结构,以及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方能准确的塑造和表现人物的形和神。 画人物有几种表现方法,各有所长,如:白描法,勾填法,泼墨法,勾染法。
2、山水画。
山水画的组成包括: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3、水墨画。
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
4、院体画。
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5、工笔画。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6、文人画。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
7、花鸟画。
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二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昆虫亦有工、写之分。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学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等。
⑻ 荷花怎么画
http://v..com/v?s=8&word=%BA%C9%BB%A8%D4%F5%C3%B4%BB%AD&fr=ala11
视频
一、写意花鸟画的特点
写意花鸟是传统花鸟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工笔花鸟画相对而言,凡兼工带写、小写意、大写意均属“写意”的范畴,通称写意花鸟画。其主要特点简述如下:
1.以书法为画法——书画同源
写意花鸟,“写意”二字,字字含义深邃,它要求画家取物造型需笔笔见笔,强调“写”,即以书法入画法。考察中国历代写意画大师,其画风格各异均与其书法功底有着密切关系。“能画者必善书”,书法上没有功夫与个性者其画必平庸无味。所以学习书法是学习写意花鸟画不可缺少的首要基本功,必须下大气力深研之、实践之。不懂书法、不学书法就不懂什么叫写意画,也就学不好写意画。
2.以神取形、以意舍形——似与不似
写意花鸟之形既不是画家主观杜撰出来的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是极目所知的“具象”,它是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象”,是从具象中抽象出来的不同于表象的形象,被称之为“意象”。既不同于自然真实,又不失自然真实之神韵,是以神韵,是以神取形,以意舍形的。这里的形是“似与不似之间”之形;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形”,它是画家观察客观物象极精细以至达到入微之境地后,千锤百炼不断进行艺术加工后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通性。
3.言简意赅——以少胜多
写意花鸟画要求做到笔墨高度简约概括,笔不恭而心恭,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到而意到,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是写意画的最高准则。它如同中国古诗五言绝句般精练而含蓄,使读者有随之想象,联想发挥再创造之余地,从而得到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这里尤其要注意中国写意画中的“空白”,即中国画之“虚”的处理。“虚”并不等于无,而是虚中有物,虚中见实,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朱耷、齐白石画鱼、虾皆不画水,留大片空白,而感觉鱼、虾即在水是畅游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