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微素描花卉
『壹』 学美术先学什么好素描速写色彩
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绘画之初要先从学习素描开始,一般从石膏几何体、静物、人物石膏像、结构、人物头像等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方过程,但是我们很多初学者没有这种条件,有的考生临时“抱佛脚”,在没有接触基础训练时,直接画人物头像,这样的学生往往不可能画得好。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对物体的深入理解上。我们画素描要懂得素描的基本要素,如形体、比例、结构、明暗调子、质量感和空间感等。这些名词看起来好像不难,但具体的操作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这里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头部的形体结构及比例。头部的形体,从整体上可以概括成一个卵形或立方体或楔形,进一步分析知道颅骨象球形,额骨呈扁方形,额骨之下至下颔骨底的正面呈倒梯形,下大上小的梯形体的鼻子竖于其间。头部的比例有“长三停、横五眼”。这是对头部一般规律的总结,但是个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面对一个模特,初学者可能在短时间内也可完成一幅肖像,但画面简单空洞,需要多加练习,而受过良好素描训练的人却可表现得深入而丰富。因为视觉上的敏感不同,感觉到的内容就会有差异,后者可以抓住物体的本质,在表达中能够概括简洁、明确肯定地表达对象,在短时间里抓住对象的最基本的特征,培养敏锐的观察方法。
画的种类
油画
油画(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画主要画种之一。
版画
版画(print) 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水粉画
水粉画,是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壁画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
漫画是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表现、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工笔画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 :“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 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
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的《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写意画
写意画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又分小写意与大写意。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喜在画上作题跋 ,长长短短,错落有致,使画面更加充实,也使气韵更加酣畅。“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互相为用”(葛金《爱日吟庐书画录》),既反映了李绘画的实际,也体现了写意画的基本特点。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
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石涛、李鱓、吴昌硕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写意画注重用墨。如徐渭画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拨墨法写之。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
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型,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画以青绿颜色为主,用笔工整,细笔重彩,色彩浓烈,富有生气。在勾线内用石青石绿着色。色彩浓烈的叫大青绿山水,彩色浅淡些的叫小青绿山水,有用金彩勾勒山石纹理的,显得画面富丽堂皇,这种叫金碧山水。
水墨山水画
水墨山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奠定的基础,不用色彩,以墨的浓淡、干湿,表现峰峦山石景色。王维属杰出的诗人,又是山水画家。他常把景色写成诗,又把诗画成画,后人说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到五代水墨画又有了飞跃,开始用皴法表现效果,使山石更加雄伟壮丽。到明代徐渭的泼墨大写意在水墨画上发展了水墨的技巧把墨洒在纸上,几笔画就做到了挥洒自如。他的画法对清代的石涛、朱耷(八大山人)影响很大。清代的郑板桥就是受徐渭的影响。
白描画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为“白描”。白描有单勾和复勾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勾。单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叶用浓墨勾。复勾是先用淡墨完全勾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勾一部分或全部。复勾的线不能依原路的线刻板地重叠地勾一道。复勾的目的是加重质感和浓淡的变化,使物象显得更有神采。白描是用线条、用墨线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的表现技法。宋代李公麟,发挥了古代传统绘画线描作用,创造了白描技法。元代钱选、明代陈洪绶白描画都很成功。
指画
指画又称指头画,指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绘
史前壁画
画一个旁支。指头画,一般不用或极少用毛笔。史书上记载得比较明确的创始人是清初康熙年间的高其佩。
界画
在画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用直尺画墨线组成
史前壁画
的画。主要表现庄严雄伟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楼阁、亭台等。五代时卫贤、元代郭忠恕达到了高峰。清代袁江、袁跃都是画界画的。
内画
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
史前壁画
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涂鸦手绘,也叫手工绘画,或者涂鸦。在中国应该算是近些年新起的一行,大概2000年左右吧,如手绘鞋,手绘T恤,人形抱枕,手绘钱包等,都是主要的手绘对象。手绘即在原纯色物品基础上,根据产品的款式、面料以及顾客的爱好,画师在鞋面上用专门的手绘颜料绘画出精美、个性的画面,在不影响产品使用性的基础上,更增添其可观性.如一双鞋子的画面,可以是漫画卡通,真人素描,亦可以是风景、图案或装饰纹样;可以是故事片段配上文字,亦可以是顾客自己的所爱图片加真情告白.只要是可以绘画的,基本都能在鞋面上呈现出来.简单的说,鞋面上有手工绘画画面的鞋子就称为手绘鞋。因为其手工性,比印刷品的工业机械性更具有欣赏价值;因为其绘画性,比工业设计以实用为先更具有艺术价值。它借鉴了印刷品,但更多的灵感来自于画家,它以工业设计并生产好的产品为载体,但并不为其左右,绘影手绘设计师可以尽情发挥。手绘鞋,因为是鞋,是商品,必然具有商品属性,但是手绘鞋的价值又具有双重性:一是鞋的价值;二是手绘的价值。因此,它的价格,就不能只用鞋子的价格来比较,还要考虑到手绘的价值。手绘鞋因其能够充展现年轻人的个性和对艺术的追求,并极大满足了现代人DIY的心理,又是一种新奇特的产品,从产生以来一直受到时尚年青人的追捧,在欧美、日韩、台湾等地刮起了“涂鸦文化”的旋风,手绘品开始成为时代的新宠,并开始在中国的大型商场、手绘批发公司、专卖店里面出现。
素描
素描,简而言之就是单色画。却又不尽然,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当今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它作为基础课,虽然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油画重体积、调子,国画重线条,版画、设计重结构等;但素描的共性是差不多的。同时,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种类,自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贰』 画超写实油画用的是什么笔
1、叶筋笔
适合勾画叶筋, 但其适用范围并非仅限于此, 也可勾画木本花卉的枝干、 嫩茎, 草本花卉的秆茎、叶片等。此笔笔锋长短适中,有“尖”有“肚”,画细劲的线条多用尖部,要保持均匀的力度, 不可忽轻忽重;
重则用到笔肚, 线条就会变粗, 而画粗重些的线条就要以笔肚为主。 钉头鼠尾描用此笔效果较好, 可粗可细、 提按变化明显、 可塑性强是叶筋笔的优点 。
2、衣纹笔
因多用于画白描人物衣纹而得名, 铁线描、 行云流水描等更适宜用此笔。 其笔锋稍长,笔肚不及叶筋笔圆浑,但更显得尖健利落,在花鸟线描中非常适合勾画长线条,如荷叶(茎)、兰叶等。因此笔笔尖极富弹性,又很尖锐,更适合描绘花瓣、鸟的喙爪、勾花丝等见精神之处。
3、花枝俏
较叶筋笔、衣纹笔稍大,笔锋相对柔韧,描绘时变化会更丰富,蓄水也多,用此笔画小写意花鸟,以其勾花、点叶会感觉得心应手。枯柴描、折芦描都适合用此笔。勾石头、画枝干、点染苔草效果更理想。
4、小红毛
笔头比较短,如圆锥形,精巧灵便。不适合画长线,点花蕊、丝毛、批毛、勾点小鸟的腿爪皆可。
5、鼠须
略带笔肚,锋颖较长,可用于游丝描法以及勾画较长叶子的筋脉或小动物、昆虫的触须 。
6、松针
这种笔极尖细,几乎没有笔肚,蓄水很少,只适合画精细之处,且笔毛易断落,使用时要小心些。最适合单线丝毛,可表现出鸟体不同部位羽毛的质感和组织关系。
7、狼圭
勾线笔中最小的型号, 只能用来画极精微的物体 。 如乌的眼晴、 昆虫的头嘴、 蝴蝶的腿足等。
8、秃笔
秃笔并非废笔, 其用途前面已讲到, 用其·“秃” 的特性勾出的线反而易得拙朴之气。以上只是较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勾线笔做以介绍, 其实其作用并非如此局限, 使用方法也非止这些,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每一种笔都有许多类型,性能也不尽相同,购买时要进行比较、选择,以符合“尖”、 “齐”、 “圆”、 “健”为准。
『叁』 南宋绘画风格
南宋绘画风格如下:
1、绘画题材和表现体裁的多样化
宋代绘画题材扩大,绘画分科变细,计有佛道、人物、山水、屋木、走兽、花卉、翎毛、墨竹、龙水等门类。绘画形式中工笔绘画有突出成就,青绿重彩仍然流行。
水墨着色在山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写意画开始出现。宋代绘画体裁有巨幅壁画、高屏大帏、长卷立轴、小幅绘画、册页形式、白描粉本小样等多种样式。
2、文人绘画渐成潮流
科举制提高了整个官僚的文化水平,以科举进身的文人力图强调自己的文化英雄地位,将绘画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
宋代不少文人士大夫将绘画看成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在绘画中以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等为题材。
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绘,艺术上主张宁和平淡,追求天真清新的风格。米氏父子、苏轼等人为典型代表。
3、宫廷绘画繁荣
在宋代,宫廷绘画承载着宣传教化、笼络重臣、粉饰太平的主要功能。宫廷画家在艺术上必须附和帝王的审美趣味,因此,宫廷绘画的主要表现风格为:
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赋色浓艳,华贵富丽;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宋徽宗赵佶为典型代表。
4、出现了职业画家
画工解除了对贵族的人身依附,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文化生活活跃,绘画的需求增加,绘画的服务对象有所扩大,为绘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一些画师们的创作进入城市商业市场,不少技艺卓绝的画家活跃在社会上,对促进宋代绘画起重要作用。这时期的职业画家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商品画性质。
绘画作为固定行业与社会建立更广泛的联系,突破了宗教题材与贵族题材的羁绊。扩大了视野,使世俗美术有了很大发展。宋代风俗画的发展可以为证。
5、山水花鸟画质的提升
山水、花鸟画在宋代有着飞跃的提高。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花鸟画家极注重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并为此而养花养鸟。赵昌清晨绕栏谛玩,对花调色写生;
易元吉深入荆湖深山,观察猿猴野生情状;韩若拙画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谙熟解剖结构。宋代花鸟画家画花果草木,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萼后先,务求生动逼真。
宋代花鸟画既有精工富丽,表现宫□中珍禽异木的黄氏体;也有笔墨简拔、淡彩着色,描绘败荷凫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吴元瑜体;也有直接抒发士大夫情趣,专写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戏体。
『肆』 古代线描名画有哪些
《奔马》
近代 徐悲鸿 1941年作 纸本水墨 纵130厘米 横76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
他是许多到欧洲留学然后又回国从事
以提倡写实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在作画上,徐悲鸿青年时期以素描为最出色,
所作人体,善于将线描与明暗结合起来,外形准确,风格简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后以准确的造型、传统笔墨工具画人物、动物、花鸟和风景,
探讨融会中西的“写实彩墨”,在四十年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奔马》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画中奔马四蹄腾空,急驰而至。
准确的骨骼结构,逼真的外形动态,一气呵成,
水分充足的泼墨方法,形成独具个性的徐悲鸿画马模式,
从而对传统画马有所超越和发展。
《蝙蝠迎风图》
近代 高剑父 1945年 李时佑藏
《蝙蝠迎风图》似乎很少从过去的中国画中见到,
唯民间画工有“五蝠捧寿”、“蝠来吉祥”等彩画。
此图将蝙蝠的头部用深墨大点,因宣纸的洇透,
四周有毛茸茸的感觉,蝙蝠的鼻尖上翘,
两点深墨画出二只大耳朵,左右翼的设置,
根据蝙蝠双翅的结构,翼尖加深墨,蝙蝠的形象颇为生动。
画面右旁,数株柳条,中锋出之,添上叶子,画面重点突出,富有新意。
《苍松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23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苍松图》画两棵松树,并列直干冲出画面,相互映衬,
在画松树主干时一笔直下,不作屈曲,再在主干上画出枝干,
在画松针时用浓墨深墨,再以干笔画出鳞片,使主干显出苍老斑剥,
再加深墨点苔,枝叶错落,有聚有散,益显郁勃古朴,苍劲浑雄,
形似狂怪,如若怒龙伏虎之态。吴昌硕在一幅巨松树上曰:
笔端飒飒生清风,解衣盘礴吾画松。
是时春暖冰初解,砚池墨水腾蛟龙。
《风雨鸡鸣》
近代 徐悲鸿 纸本设色 纵132厘米 横76.6厘米
画左上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丁丑始春,悲鸿怀人之作。桂林。”
题诗取自《诗经》风雨篇而另有寓意。
1937年(丁丑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画家借“风雨鸡鸣”的诗意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画中立于峻峭巨石上的一只冠红似火的大白雄鸡,
挺胸昂首望天长鸣;石旁象征民族气节的墨竹丛生;
背景为“风雨如晦”的漫漫长空。
《枫鹰图》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此图画一截粗大的枫树,横斜于画面,
着意表现倚枫栖立的老鹰若有所思的神态。
老鹰头朝下视,两爪扒住枫树,双翅振起,
像似刚刚落下,形态、神情俱自然。手法上,与高剑父有很大的不同。
奇峰对画面的处理,笔法更加趋向精巧。
枫树老节,用浓墨重笔以撞水、撞粉法。
显然在居廉的基础上,又有了发展,借以获得更加悦目的艺术效果。
尤其是树干和树叶的处理,充分利用撞水法,
不仅使树干立体,而且有水彩画和没骨法效果,
树枝两边深,中间淡,工秀而有变化。
《孤猿叫雪图》
近代 高奇峰 1916年
画家着重描写了高山深谷的环境,一枝松树垂下,树枝上厚厚的积雪。一只猿猴,吊在树枝的末端,前肢抓着树干,左足蹲在枝干上,右足凌空,气氛紧张,尤其是猿张着嘴巴,眼睛朝上,正在喧啼的真实情状,以及刻画猿的脸部毛发很有天然浑成的效果。从画法及表现技巧看,还未能充分利用撞水、撞粉法,主要是传统的笔墨,但全画的渲染,为了突出一个“雪”字,以渲染整个的环境氛围。
《荷》
近代 张大千 纸本设色 1935年
张大千(1899—1983),画荷叶大笔劈扫,把用于山水画上之“荷叶皴”,加以粗放,回用到荷叶自身,顿觉别具神采。接着,复以工笔画花,挺秀劲健;画叶放笔直干,痛快淋漓,似瀑布般奔腾着、呼啸着、宣泻而下,势不可挡,以其写意性和阳刚气控制着画面,生机勃发;而画花却婀娜写实,饱满丰腴,晶莹而妩媚。她不仅展示着秀色可餐的柔美,更显示了同墨叶互补的大气,复笑着,摇曳着,将缕缕幽香溢满乾坤。
《荷花蜻蜓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纵39厘米 横35厘米
齐白石诗词、篆刻、书法无不精工,山水、花鸟、
昆虫、人物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此画构图奇特,一花、两叶,穿插得非常巧妙,
尤其是几片朱红的花瓣,掩映于墨色的荷叶之中,
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十分谐和。
叶间蜻蜓,款款而飞,俯视荡漾的微波,真使人夺“十里荷塘”之想。
《荷蛙》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4年 北京荣宝斋画店收藏
齐白石天赋聪颖, 又勤奋刻苦, 他幼时涂鸦,
就喜欢表现周围熟悉的环境, 十多年的雕花艺匠经历,
画像经历, 数以千万计的写生、临摹和默画,
培养了他对人物特别是乡村自然物像惊人的洞察力和记忆力。
鱼、虾、蟹、蛙, 在齐白石作品中出现最多。
他笔下的青蛙, 活泼可爱, 就像是终日玩耍淘气的孩子。
《荷蛙》是画家91岁高龄所作, 描绘秋田的荷塘, 四只青蛙自由自在, 活泼可爱。
《红荷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红荷图》似不经意,布局却很别致,仅画三张荷叶,
占有画面绝大部分,因他用羊毫软笔,画荷叶、
荷梗任情挥洒,奔放雄秀,湿笔有韵,枯笔有气,淡而不薄,
深而不板,刚柔相济,润而不洇,笔笔有力,墨法笔滋,意境清新、静穆。
二朵红荷敷薄色,质朴而惹人注目,芦苇纯以淡色出之,与荷叶深墨成对比,
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气势磅礴,是真正的大写意,具有独特的格调。
《红梅顽石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吴昌硕画梅花,有缘物寄情、写物附意的特点。
他曾在一幅梅花上题云:“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
《红梅顽石图》据跟随他多年的学生、
最具有代表性的继承人赵云壑的题跋,可知是吴昌硕的晚年之作。
一块石头,水墨淋漓,数株梅枝蟠曲向上,铁骨铮铮,似作家之法画之。
花似锦,红艳欲滴,千姿百态,有含苞等放的,有盛开吐蕊的,
仿佛使人感到凌风傲霜,能闻到一缕缕的清香。
《葫芦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此画其用笔灵活,似漫不经心,随手点染而神采天然,
尤以叶子和藤蔓,表现活脱、自然,下面几只葫芦饱满而憨态可掬。
恣纵的笔路,虽然纷披满纸,仍然可以识得他形笔运墨的踪迹。
《花卉》
近代 吴昌硕 王一亭合作 纸本设色 吉林省博物馆藏
此图为艺术家们雅集一堂时所绘。
王一亭画水仙、佛手、盆架。吴昌硕画梅花。
王一亭所绘水仙用没骨法,笔力不如吴昌硕老到古朴。
吴昌硕画梅花,圈花点蕊苍劲简老。
《花鸟》
近代 张大千 纸本设色 1934年
1934年,张大千与其兄善孖北上,9月9日,北平中山公园举办正社画展,有张大千的作品40件。此幅《花鸟》系应友人之邀所画屏风之一,画家自谦地说:漫画“曩素所不习者。呈正。人好用其短,可笑也夫。”在其屏风画疏淡的装饰味道上又不难让人想起他早年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与染织的经历。60岁前,张大千集中精力临摹,诸类画种,各种流派,无分亲疏。由石涛、朱耷追徐谓、陈淳及宋元诸家,直至敦煌壁画。其画风亦由近似石涛、朱耷而变为晋唐宋元风范。从他这幅36岁时的《花鸟》,到他46岁时的《白头红色叶》,即可明鉴其变化轨迹。
《花鸟》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此幅《花鸟》是高奇峰为岭南大学上海分校所作,可谓精品。
画右伸出的树枝,运用撞水、撞粉法,先以深墨,再以撞水、
撞粉、颜色在干燥过程时沿所描写的事物边缘累积,
树叶勾茎,技法变化繁多。树枝上停着一只白翁,
张嘴,眼旁黑色与嘴相连,颈至背黄赭墨相混,
右翅膀扇开,歪斜的身子与左翅相交,
尾巴垂下一条硬而细的小腿扒着树枝。
这鸟从技法看似水彩画,但却坚实浑厚,
既有中国传统花鸟的技法,又吸取了西洋技法,
从而使鸟成为画眼。
《鸡菊图》
近代 陈师曾 纸本设色 纵132.6厘米 横46.3厘米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江西义宁人。
与齐璜交往甚深。人物、山水、花卉俱有功力,尤长写意,师事吴俊卿,
出入陈淳、徐渭、李鳝、赵之谦诸家,而又具有自家面目。
此图意境新颖,笔墨超远,富有独特的情趣。
《蕉雀图》
近代 陈树人
陈树人绘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写生,
他常说:“写生绘画的基础,能写生詹后画中有物。”
《蕉雀图》不受传统技法的束缚,是对景写生之作。
他画蕉树干,一笔到底,用笔的变化不多,
但却注意被折断了的黄叶子,已垂下伤失生命枯槁发蕉的叶子……
干上的叶子,由于对景写生,状态各异,那弯曲垂下的叶枝上,
站着一只麻雀,我们仿佛听到他喳喳的叫声。
画家那清新、刚健、质朴感人的物象,使人感到亲切而新鲜。
《菊石图》
近代 陈师曾 1916年
一块大石布满了画面绝大部分,钩花点叶,
布列有序,黄、红、白三色,各色菊花艳丽芳菲,
争妍斗奇,形成一幅缤纷斑斓的立体画卷。
陈师曾画菊有时寓有身世之感,如他为贺吴成再婚画的一幅菊花上题菊花诗云:
“事往去年花,今年岂无再?
从容续坠欢,俯仰发新慨。写此诗赠君,愿与人常在。”
画家悼亡两次,结婚三次,对于朋友的再婚,自然会引起自己的感慨。
他画菊,有时以草书笔法,一气呵成,可谓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给人美的享受。
《菊石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菊石图》是吴昌硕以惯用的斜对角章法而作,
集中在画面左边,靠顶角画有姚黄大菊,双钩花瓣,
浓墨点叶,枝干上有两个花蕾,下面有巨石一块,数朵魏紫,
中间隔着一朵白菊,昂首怒放,风姿绰约,浓墨深叶衬托着花朵,
花枝扶疏,画之右下角点着大小不同的墨点,各种盛开的菊花,
呈现出鲜艳多姿,神韵秀丽,凌风傲霜,
可见画家寄托着他清高脱俗的精神品格。
《兰花图》
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纵133.5厘米 横33厘米 私人收藏
潘天寿是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后最富有创造性的传统型画家。他的艺术渊源广而杂,其所吸取却专而精。他一方面学习以吴昌硕为首的金石笔法,自己也研究篆刻、摹写墓碑;另一方面则宣布承继浙派,要一味霸悍。潘天寿是一位喜欢倔强、雄健、深沉、奇伟的人。《兰花图》却讲究大小、疏密、正斜、错落等章法结构,从而使得小品也隽永,韵致独到,生动洗练,应了郑板桥所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追求。
《兰石图》
近代 潘天寿 纵95厘米 横34.5厘米 私人收藏
传统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深受中和思想的影响,总要求刚与柔、拙与巧、似与不似、实与虚、情与理、平与险的平衡与和谐。潘天寿恰恰反其道而行,要履险境,走极端,喜奇兀、强倔、壮伟甚至丑怪的造型、造境,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此《兰石图》体现了潘天寿那种“用小构图不大幅”的创作原则,择其精华,去其芜杂,言简意赅,回味无穷,笔愈简而气愈壮,而且气盛、势旺、力足,近世罕有与匹者。
《荔枝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纵109厘米 横34厘米 私人收藏
吴俊卿(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号缶庐,又号苦铁,浙江安吉人。
工篆刻、书法,善画花卉,近效赵之谦、张学广,远师陈淳、徐渭、朱耷、原济。
墨笔设色,无所不工,又常以篆法入画,笔力雄健,气韵磅礴,为近代画家之一。
是继任伯年而起的海派主将。
吴昌硕工诗书纂刻,擅石鼓文,善画花卉竹石,
被称为“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气”。
图中荔枝,直干耸出,迥殊凡态;
枝头果实实,信手点染,表现得十分腴润。
《岭南春色图》
近代 陈树人 1929年
陈树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
陈树人的艺术风格超然于传统的束缚,更加重视现实对象的写生。
陈树人曾对高剑父说:“子为其奇,我为其正,奇峰先生则执中。”
就把他们三人不同的风格谈清楚了。
《岭南春色》截取红木棉树之局部,巨柯挺立,
满树猩红的花朵,艳丽引人。
红木棉树是岭南著名的花树,人们称誉它为“英雄树”。
开起花来,正像诗人们赞颂的“红花朵要破春寒,挂满枝头百尺竿”。
《梅花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纵159.2厘米 横7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梅花图》构图奇特,几条竖直线条,作为梅花主干,小枝旁出。
右上侧又伸出数干梅枝,穿插于主干之间。
梅花先用写意法勾勒,再填颜色,梅干梅枝的处理,
粗看似乎不合常规,然而细细品味,枝干横竖交叉,杂而不乱,
恰到好处表现出梅花的风姿,富有生活气息。
画家以书法入画,笔墨苍劲,透着几分金石趣味。
此画是吴昌硕花卉画的奇绝之作,苍劲俊朗而洒脱随意。
《墨荷图》
王震 纸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81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王震(1867—1938),字一亭,号梅花馆主、
海云楼主。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北郊白龙山麓,
故四十岁始以白龙山人为号。平生信佛,法号觉器。
山水、花卉、翎毛、佛像兼长。
此画中荷花师从吴昌硕,为大写意,笔力虬劲而老辣。
《牡丹水仙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23年 吉林博物馆藏
《牡丹水仙图》画面下端为二排由左向右斜的水仙花,
钩叶填石绿,花正盛开,画面中间为一块大石头,
石后为一排大写意牡丹,红花钩叶,三段式的构图,
穿插有致,前后错落。
画家在谈创作牡丹的经验时说:
“画牡丹易俗,画水仙易琐碎,只有加上石头,才能避免这种弊病。”
此画颇有气势,水仙、石头、牡丹三者结合,
整体感很强,显得生机蓬勃,光彩照人。
《枇杷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17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清代恽寿平曾画折枝枇杷,并在画上题有:
“笔端乱掷黄金果,不屑长门买赋钱。”
吴昌硕在另一幅《枇杷图》上有:“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庐橘黄且肥;
乌疑金弹不敢啄,忍饿空向林间飞。”
枇杷鲜果,盛产苏州洞庭东山,有白沙庐橘,小者味甘美,
大而白者极酸,树叶可做药材。
《枇杷图》,枝干从上而下,笔能力透纸背,并列树枝,
相互衬托,树干桠杈,果实累累。
他画枇杷,一笔圈成,在纸未干时,点上墨点,
使黄金果更加惹人注意,并具有新鲜欲滴、饱含水分的感觉。
《牵牛花》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2年
《牵牛花》是他晚年之作,
画跋云:“予偕山子晓霞山之西,大岩之东,岩之牵牛,常有花大如斗。
予九十二岁时,一日翻旧簏得予少年时手本,九十二始用之”。
由此可知,画家所画之物,是他早年时的稿本中得来。
他还曾为梅兰芳画过牵牛花,“梅畹华家牵牛花碗大,人谓外人种也。
余画此最小者”。
《牵牛花》用笔老到,聚散穿插很有讲究,
笔力健爽,红的花朵,黑的墨叶,鲜明大方,
形成墨线丛中朵朵红花,娇丽动人。
《清供图》
近代 陈师曾 1918年
此图画一陶盆,以重墨画石头,旁养盛开的水仙花,盆后有瓶,插有二朵菊花。
菊极淡,数叶稍深,疏朗且有清逸之趣。整幅画静谧清雅、高洁。
用笔宛转,潇洒流利,笔简而不空,层次有条理,
既有成法,又不拘于成法,任意为之,自饶清逸,
独有风貌。同时配上他的题画短句:
“供养水仙花,开到盈盈欲折。一片岁寒清思,共芳香幽绝。
碧天云净雪初消,又见风吹叶,人意钟声俱远,有一轮冰月。”
题句清新隽逸,与画互相映衬。
《秋虫菊石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纵98.9厘米 横33.2厘米
齐白石(1863—1957),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
篆刻家, 原名纯芝, 后名璜, 字渭清, 又字兰亭,
号濒生, 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堂主人、阿芝、三百石印富翁、湘上老农等。
齐白石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农家, 他自小砍柴,
上了半年村馆就学木匠, 给人作雕花家具。
此幅作品,笔墨与构图,俱臻佳妙,一叶红菊,
斜垂画中,色彩鲜妍,视以淡墨石头,气势峭拔,
石上著一纺织娘,更添生趣,
自题云:“满地红云粲菊英,题诗牵动故园情,
十年百劫家难想,可有山中纺绩声。”
《秋荷图》
近代 陈师曾 纸本设色 1916年
画家在画上题:“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怕听江头江水声。”
画面构图饱满,莲梗莲叶布局别致,荷叶有的已枯萎,
有的正富生命力,莲蓬挺立。
用笔秀逸多姿,刚健活泼,矩法森严,精气内涵,毫无剑拔弩张之气。
坚实沉著,锋芒尽敛。用墨又能燥湿浓淡,任情挥洒,画面生动自然。
画家在诗旁盖有朱文“深知身在情长在”的印章。
这是他有感而发。
这颗印章是陈师曾为纪念他的亡妻汪春而作的,章的边款:
“师曾悼亡乃有此作,灯前自赏,不禁泫然。”
《秋实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横35厘米 纵101厘米 私人收藏
齐白石的花鸟画最为世人称道, 他既能作细如毫发的工笔草虫,
又善画简而又简的粗笔大写意, 有时将这两种方法和形式结合起来,
创造出奇妙、精绝的“鱼虫花卉”。
此《秋实图》笔简而意俱到,画家从精微处着手,
将挺立在枝叶上的螳螂和麦穗下双飞的彩蝶,
描绘得风姿生动,意趣横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构图也很奇巧,右边饱满而左边空旷,空白处签上
“三百石印富翁白石五百零二甲子”,使画面显得整体疏宕,节奏感极强。
《秋蟹图》
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潘天寿擅画写意花鸟和山水,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石涛)等人,近受吴昌硕影响;其画破常规、创新格,布局敢于造险、破险,笔墨浓重豪放,有金石味,色彩单纯,气势雄阔。书法从钟繇、颜真卿、史孝山人入手,后学秦汉、魏晋碑文,参以卜文猎碣。画中题识,疏斜跌宕,有黄石斋(道周)风。善诗,能治印。亦画人物,并长于指画。这幅作品画一只肥大的螃蟹从盛蟹的竹篓里爬出来,很有生趣。竹篓用淡墨勾勒,清劲潇洒,螃蟹用重墨,笔笔写出,形象生动。淡色竹篓和重墨螃蟹,形成了对比,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日长如小年》
近代 徐悲鸿 纸本设色 1931年
此画左下角题:“日长如小年。
辛未夏至写第二幅。元作赠宗白华兄矣。
静文爱妻存。悲鸿。”
以往不少人画鹅多画鹅群在水中游泳嬉戏的情景,
此画所选取的描写角度和意境完全不同。
画中的三只白鹅卧于岸边的沙土上休息,
呈相互关爱状,画面充满阳光感,背景是一片生长茂盛的芦苇。
画面色调给人一种暖融融的审美感受,
画家借描写鹅与鹅的相互关系,
似乎在抒发人与人之间相互应有的关心和爱护的情怀。
此画在笔墨及设色上既有传统水墨写意画的特色,
又借鉴吸收了西洋画的某些技法特点,
如在环境色对鹅的白色羽毛用色的影响等。
《荣贵图》
近代 陈师曾 纸本设色
《荣贵图》是以芙蓉和桂花相结合的谐音。
画家用大写意的传统笔法,写出六朵红艳艳芙蓉花。
白粉钩瓣,耀眼夺目,并以墨绿的叶片扶衬,下面一枝红桂,
浓墨钩茎点叶,枝叶间朱红添苍,红、绿色鲜明不让,
显示出荣贵的高雅格调,并傲秋霜。画家以折枝的形式,
结构严谨,主要通过活泼多姿的笔墨钩染,花繁野密,富有生意。
因为陈师曾是学生物的,他对花草的实物形态结构组织,
知之甚深,固能在笔力中求气势,比较真实的画出芙蓉和桂花的自然形态。
《芍药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23年 吉林艺术学院藏
吴昌硕画花卉手法也像“百花争妍”那样丰富多彩,
种类繁多,有桃花、辛荑、芙蓉、牡丹、芍药较为艳丽、富贵;
另一类取梅、兰、竹、菊较为清疏淡雅,尤为吴昌硕所崇尚,喜爱。
芍药具有艳丽富贵、姹紫嫣红的品格,在花卉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芍药在吴昌硕晚年的作品中大都烂漫开放,用鲜艳的胭脂红来设色、
花瓣含有充分的水分,故能显出动人的光彩,再加茂密的枝叶陪衬,
很有生气,使大写意花卉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世世太平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2年
白石老人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一个贫农家里,
一生饱经饥寒患难,憎恨旧社会的贪官污吏横行霸道。
并亲自体会到人民的痛苦。
因此绘画上能爱憎分明。
他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能同广大劳动人民相一致。
《世世太平》就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学理想,
也是画家对人民、对祖国、对和平充满热爱,充满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世世太平》画家用羊毫大笔画出二只柿子,篮里盛着二只大寿桃。
为了画好鸽子,老人还买来鸽子,养在家里,日夕观察其特征。
他看了毕加索画的鸽子,创作《和平来临》,
他说“毕加索画鸽子飞时要画出翅膀的振动,
我画鸽子飞时画翅膀不振动,但要在不振动里看出振动来。”
《双马图》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高奇峰(1889—1933)画马与中国传统的画马方法不同,
他吸取了西方艺术写生法和几何、光影、远近等技法。
他画马具有逼真的本领。《双马图》画两匹马,
前一匹棕褐色,后一匹为灰白色,根据对马的结构、
解剖、光照远近,以坚实的素描功夫和明暗结构,
一笔不苟地画出物象的形态,层层晕染表现了马各部位的体积感、
质感和明暗关系,将马画得油光锃亮,不同肤色刻画得淋漓尽致。
从而创造出既具有写实的科学因素,又有传统艺术意念的现代美术。
他的作品具有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
《四季图》
王震 屏 纸本水墨设色 尺寸不详 (日)私人藏
王震早年得任伯年指点,后师吴昌硕,构图奇崛,笔墨雄劲,
设色浓艳,肖似吴氏,为海派最后一位领袖。
此四屏幅饱醮浓墨,酣畅淋漓,很有气势。
在此选二屏,一屏题:“珠光鱼影。癸亥冬仲。
白龙山人写。”二屏题:“百丈松能拔地起,一声鹰欲凌霄鸣。
『伍』 古代山水画、人物画、写意画、工笔画所用画笔各用什么
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彭铭利(当代工笔人物领军人)《八十七神仙卷》花卉芳艳之色。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清 慵讷居士 《咫闻录·秘戏图》:“ 关中 马振 ,近时画家之著名也,善工笔。一时风气,凡馈大宪礼,必有秘戏图册,而 马振 之所画者,即景生情,能穷闺闸之婿态。” 黄宾鸿 《古画徵·明画尚简之笔》:“言 明 画之工笔者,必称 仇实父 。”
秦牧 《艺海拾贝·粗犷与细腻》:“偶然翻阅 齐白石 的画册,从里面一些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陆』 工笔画和素描的区别
工笔画和素描有绘画类型、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绘画类型不同
1、工笔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流传已久的画法,属于中式古典绘画类型,注重线条的塑造,即使不加以浮夸的修饰也能很好的展现主体物的形态。
2、素描则属于西方流派的画法,注重主体物的明暗交替,利用多层次的叠加塑造出主体物的质感和特性。
二、绘画技巧不同
1、工笔画在正式作画前通常要另起一副小稿,然后用小号的勾线笔进行大面积的勾勒,接着再用墨汁一层层的晕染,经过多次修改后才算真正完成一副画作。
2、素描画可以直接用浅色的铅笔在纸上起稿,然后找到明暗交界线,进行大面积的上色,最后加以细节上的刻画,一副作品就可完成。
三、绘画工具不同
1、工笔画通常都用毛笔的勾线笔进行绘画,这种笔的笔尖要比普通毛笔纤细一些适合进行细节的刻画和形态的勾勒。
2、素描画则则通常是铅笔或者炭笔进行绘画,为了表现出静物的体积感,大家常用较浅的铅笔画物体的亮面,用较深的铅笔甚至是炭笔画物体的暗面,从而拉开差距,提高对比度。
『柒』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教学机构
机构系部专业/工作室导师/负责人基础部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储婷本科专业城市时尚设计学部家居设计工作室/木工工作间郑韬凯产品设计工作室/塑料工作间郝凝辉陶瓷设计工作室/陶瓷工作间黄春茂首饰设计工作室/金工工作间李骞室内陈设艺术工作室夏德武家居产品设计专业产品与品牌工作室艺术与产品工作室空间与产品工作室传统造物研究工作室皮具创新实验室时尚衍生品研发中心城市信息设计学部绘本创作设计工作室杨忠商业信息设计工作室韩家英实验媒体设计工作室何浩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工作室马浚诚城市形象设计学部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王中空间与展示设计工作室黄建成主题空间设计工作室林学明城市影像设计学部动画系动画第一工作室温得斌动画第二工作室程楠动画第三工作室陈晓荭电影与影像艺术系电影工作室宁瀛实验影像工作室艾可视觉特效工作室陈叶子研究生部学术型视觉创意产业研究诸迪
向勇
黄建成
王其钧 专业型动画创作陈晓荭
尹刚 漫画创作庞邦本
薛云祥 影像创作(实验影像)王水泊影像创作(电影)宁瀛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王中空间展示设计黄建成环境艺术设计林学明
樊菲
卓凡 信息设计韩家英
马浚诚
曹倩 产品设计(陈设艺术)夏德武产品设计(家居)张乃仁
田海鹏
郝凝辉 传统视觉文化与设计基础研究徐仲偶
吕中元
田海鹏
张义波
苏海江 研究机构城市视觉文化研究所教育推广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成立于2006年3月,基础部主任:储婷。基础部为学院的四个高年级学部(即城市信息学部、城市形象学部、城市时尚学部和城市影像学部)提供第一学年基础课程教学。基础部依托于学院四个学部的基础师资力量,建立起基础与专业、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教学交流平台,实现了全院基础教育资源优势整合 。
虽然大一的基础课每年都有一定的调整和改革,但已经形成了一定模式。
造型基础:第一学期课程,由精微素描、黑白构成、色彩构成及瓷砖马赛克拼贴等课程组成。
设计基础:第二学期课程,选修课,由基础部各班老师各提出一个课题项目,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老师选择前一个学期表现较好的学生,通过这样双向选择的方式重组班级,进行选修课程,课程内容由各个班级老师自行提出,每年、每班课程不固定。
其中动画专业分出不进行该课程的学习,而进行动画基础课程学习,包括头像,人体等写生以及动画基础软件学习。
城市亲历:第二学期末课程,即其他学院所说的下乡写生,在城市设计学院,该课程被称为城市亲历,由各班老师带队,通过对北京的走访进行一系列设计创作,每年大的课题方向由基础部研究决定,具体作业主题内容由各小组和老师讨论决定。
基础选修:第三学期课程,选修课,由基础部各班老师各提出一个课题项目,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老师选择前一个学期表现较好的学生,通过这样双向选择的方式重组班级,进行选修课程,课程内容由各个班级老师自行提出,每年、每班课程不固定。 信息设计学部即信息设计专业,学部主任:马浚诚。城市信息设计学部关注与城市紧密相关的视觉信息传达,并以图文信息、商业信息、实验媒体、城市导视及视觉识别设计为主要的专业方向,以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知识结构为基础,并通过学科交叉和对信息科技前沿知识的跟踪,培养能够整合信息文化和数字科技的交叉型视觉图像设计专门人才。信息设计学部包括四个专业方向:
绘本创作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杨忠。
绘本创作设计工作室一直以城市设计学院的”城市、时尚、青少年“为立足点,以”推崇新异,关联社会“宗旨为前提,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不但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书籍整体设计的技能,同时以培养具有编辑和策划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学生要了解市场,创作出能够迎合市场需求,而且能够引领市场品味的图文书籍,教学中贯穿”学术在前,应用为本“的原则,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分为绘本(图画书)制作与研究、书籍形态探索与研究两大部分。
商业信息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韩家英。
商业信息设计工作室是基于传统广告设计学科之上研究全信息广告设计学习的工作室。通过课堂与课下实践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设计与思考能力,拓宽设计视野,建立全局观。旨在培养符合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及相关机构等所需要的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技术知识的综合型设计人才。
实验媒体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何浩。实验媒体设计工作室以学习、研究数字媒体产品、多媒体内容和技术、相关设计发展、及它们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为主要内容。工作室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新技术和信息设计相结合的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广泛的关注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对社会文化推进的可能性,提倡学生们创作出能够充分体现出个人创意与技术创新的作品,探索艺术设计同科技研究的共同发展。
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导师:马浚诚。公共艺术与视觉设计工作室以品牌设计理念为基础,以全信息艺术设计表达为目标,研究公共艺术与视觉传达在城市的延展运用。教学实践强调个性艺术表达与商业项目对接,学术研究强调平面空间结合及体验式设计应用,将视觉信息艺术表达与设计影响最大化。推动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生活,将艺术与科技用设计语言去诠释城市文脉和时代精神。 形象设计学部即空间设计专业,学部主任:李悦。城市形象设计学部是以对城市文化形态的分类为基础,以空间设计为切入点,研究城市文化规划与视觉形象传达。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视觉设计,体现城市的文化传统、时代特征与功能定位,即以城市视觉文化为核心,体现城市的形象与功能。学部培养城市设计中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主题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方向的专业人才。形象设计学部包括三个专业方向: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王中。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以艺术营造空间为基本理念,通过系统课题设计讲授设计概念、构成、方法、规律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并重点对当代造型艺术以整体的方式导入研究,通过课程与实践让学生把握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新取向。致力于培养公共艺术项目策划人、公共艺术家、空间及景观设计师。
空间与展示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黄建成。
空间与展示设计工作室着眼当代城市、文化发展需求,以空间信息传播设计为核心,主张多维空间一体化整合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与实践讲授空间展示设计的概念、构成、特点、程序,从整体到展示分项分析、讲解和操作,以信息有效传播和受众心理诉求两方面探索创造,强调人在空间中整体感受,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文化记忆。
主题空间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林学明。
主题空间设计工作室研究主题空间设计概念、原理、特征及其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与功能。重视对著名设计案例分析研究,引导学生关注理解主题在城市功能建筑及其他方面的塑造,并掌握主题空间所涉及的有关空间经营、空间主题结合、功能布局、材料应用、灯光、造型、色彩、多媒体等多方面艺术表达形式和手段,并具备较强综合运用能力。 时尚设计学部即产品设计专业,学部主任:郝凝辉。城市时尚设计学部侧重于城市生活产品与城市家居环境的设计,将时尚和流行元素纳入教学与科研。立足于对生活的研究,并以优良的的设计介入城市生活,引领城市生活。提倡”健康、环保、精细“的生活模式,满足大众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学部培养整体家居设计、产品设计、陶瓷设计、首饰设计、陈设艺术设计和家具设计等方向的专业人才。时尚设计学部包括五个专业方向:
家居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郑韬凯。
家居设计工作室以家居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家具设计为核心,以生活器物设计为辅助。要求学生们要学会找主题,自己给自己立主题。只给出方向和范围:家具或家居产品设计并首选家具。工作室教育重视原创能力和学习研究能力。注重学生设计创意、动手能力、团队能力的培养,打造具备”全程设计“能力的设计师。
产品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郝宁辉。
产品设计工作室通过新产品的开放来创造新的生活理念和时尚的生活方式,通过对现有的生活方式的再设计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设计出创造时尚、引导时尚的产品,用时尚、前沿的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大产品利润率,区别于广义上的工业产品设计而更倾向于设计贴近生活、便于投产、个性化、采用新材料的流行时尚产品。
陶瓷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黄春茂。
陶瓷设计工作室以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研究为基础,培养以日用陶瓷产品为设计对象的,能够与市场结合的设计师。教学以设计与工艺同时开展为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和精致制作生活陶瓷、了解市场、融入市场的能力。工作室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陶瓷学院共同创建了陶瓷艺术中心,保持着长期教学与科研的合作。
首饰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导师:李骞。
首饰设计工作室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基本,要求学生掌握高度的金属工艺技法来准确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或艺术思想。艺术构思与雕金技术在学习过程中交融并进,在课题和研究制作中穿插,使学生在掌握技法的同时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工作室致力于培养高级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专业首饰设计师、制作人才、及首饰艺术家。
室内陈设艺术工作室:工作室导师:夏德武。
室内陈设艺术工作室的教学理念分三大块。以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为主,此环节是工作室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陈设艺术教学最终要提高的是学生的综合修养、艺术鉴赏和审美判断能力、对陈设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建立精神层面的陈设理念。对空间关系的掌握也是陈设艺术的需求,因为此专业毕竟是在空间里完成的。同时了解室内空间里的家具、产品、织物、色彩与灯光、花卉与植物也是为更好的研究和完成空间陈设。 影像设计学部即影像设计专业,学部主任:宁瀛。城市影像设计学部下设有动画系和电影与影像艺术系。致力于通过教学训练学生在动画影像、实验影像、电影制作和视觉特效等方面的创作能力和制作能力,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以及较强实践能力的动态影像创作专业人才。影像设计学部包括六个专业方向:
动画系:
第一工作室:工作室导师:温德斌。
动画第一工作室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尚艺术元素和现代叙事手段,运用新媒体、新材料、新技术,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动画作品。教学上注重造型能力培养,强调专业基础训练和专业技能掌握。实践上探索新时期视听语言,研究现代视频和音频的表现手法及工艺流程,传授相关艺术专业理论,培养具有较强造型能力的高级创作人才。
第二工作室:工作室导师:程楠。
动画第二工作室是以互动动画和互动媒体为主要创作手段的工作室,教学重点侧重于让学生们了解互动动画的故事结构,掌握互动动画的架构方法,培养学生们对不同故事中角色造型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提升学生们对互动性媒体的掌握程度以及其应用程度,并充分的培养学生们进行分工合作的团队创作意识和协同创作能力。
第三工作室:工作室导师:陈晓荭。
动画第三工作室以三维动作研究为核心,充分体现高新数字艺术特点,为国内游戏、影视等多媒体艺术行业培养艺术技术结合的创作人才。通过创意与实践,艺术和技术相均衡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加强对数字艺术的理解,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行业化工具应用能力,使之成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审美取向的数字艺术创作人才。
电影系:
电影工作室:工作室导师:宁瀛。
电影工作室主要研究基于叙事基础的剧情电影(虚构电影)制作和纪录片(非虚构电影)的制作,探讨叙事语言在当下语境中的多样化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基本影像叙事的能力,鼓励对艺术本体和社会的关注,拓宽知识背景。培养从事现代城市影像创作的艺术家和产业推进者。
实验影像工作室:工作室导师:艾可。
实验影像工作室以现代数码技术为基本手段,并以研究国际影像样式和传播方式以及它的发展趋势为主要内容,教学上,一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艺术观念,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在数码、互动等影像新技术新观念上进行实验研究。
视觉特效工作室:工作室导师:陈叶子。
视觉特效工作室注重影视后期制作概念与技术的学习,以现代数字技术的特效制作作为辅助手段来丰富提升游戏、影视三维、多媒体等影像作品的视觉语言。工作室教学中在培养数字化制作工具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整体视听语言控制水平,培养符合当代影视行业发展的高级人才。 家居产品专业即燕郊校区家居产品设计专业,专业主任:高扬。家居产品专业基于以产品为基础、空间为拓展、艺术为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旨在将家居产品设计专业从单一化向立体化的转变。注重时尚生活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具有高度美学修养的当代设计师,引领新中式生活,崛起新东方文化。家居产品专业包括四个专业方向:
产品与品牌工作室
艺术与产品工作室
空间与产品工作室
传统造物研究工作室
『捌』 白描、速写、工笔之间区别和关系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
速写就是快速的描写,锻炼人们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造型及构图能力的绝佳绘画方式,它不需要复杂的绘画工具,也没有固定的形式,是自由无拘无束的。
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
(8)精微素描花卉扩展阅读:
白描
中国画创作中用不同粗细、长短、转折的墨线勾描物象且不着颜色的技法叫做白描。白描手法朴素简洁、概括明确,在用笔上讲究张弛、节奏变化,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速写
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写是中国原创词汇,属于素描的一种,素描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立形式的确立,是欧洲18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以前,速写只是画家创作的准备阶段和记录手段。
工笔
考古发现在内蒙古阴山岩画和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文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度概括的抽象人物图形和笔的轨迹,人们己开始用类似毛笔的工具描画、记录远古的生活。古史相传,舜时期即距今约四千二百年前已有绘画。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的帛画是迄今为止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人物画。
『玖』 中国的绘画分为那几类啊
你问的是什么
首先你先要问清楚,是中国画还是绘画,当然上面的老兄拷了那么多垃圾上去,完全是拍在马腿上。。。(笑)
如果是绘画的分类,大概有以下几个
国画,油画,版画,装饰画,壁画等。。
当然也有很多由绘画分支出来的东西,如雕塑和素描啊什么的,那只是些基础的分类罢了
『拾』 工笔画和水彩画有什么区别例如,在绘画步骤,上色和绘画工具上有哪些不同
一、工笔画和水彩画的画法上有区别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工笔画与“写意画”对称。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
二、工笔画和水彩画的特点上有区别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
1、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
2、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水彩画就其本身而言,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画面大多具有通透的视觉感觉;二是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由此造成了水彩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外表风貌和创作技法的区别。颜料的透明性使水彩画产生一种明澈的表面效果,而水的流动性会生成淋漓酣畅、自然洒脱的意趣。
三、工笔画和水彩画的画纸上有区别
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渗水。熟宣纸当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
水彩画画纸可以选用冷压水彩纸,水彩纸的表面颗粒有粗细之分,水彩画纸张通常是由棉、亚麻(Linen)、碎布(Cotton Rags)或木浆等材料所制成,木浆制纸很便宜,放置过久容易变质、发黄及碎裂,通常做为速写练习之用。
好的水彩纸应该是由棉、亚麻或碎布所制成,而且纸张本身或样品目录均会标示其成分。酸碱度为中性。并有厂牌的浮水印,是优良品质的保证。
参考文献:网络-工笔画
参考文献:网络-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