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逢艺
① 折花逢驿使,下句是
折花逢驿使,下句是:寄与陇头人。
全诗:赠范晔诗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
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解析:此诗为赠友人诗。艺术上的突出特色是折梅代春以送人,想象丰富奇特。后人因以“一枝春”代梅,并成词牌。
② ★★★高分追加★★★对诗啦:去年花里逢君别
黄庭坚 寄黄几度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③ 请问王勃的诗句是折花逢宜使,寄予拢头人还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 花朝节为什么没了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或二月二十五就是花朝节的日期,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却并没有像清明节那样备受人们瞩目,甚至在日益衰落。一来是因为花朝节的日期无法统一;二来是因为花朝节的习俗活动与清明节重叠,很容易被合并过节。
花朝节的习俗:
1、祝神庙会。
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就不仅仅限于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不少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东北一带还讲究用素馔来供奉。
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月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情。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2、游春扑蝶。
古时,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纵观二三月间的传统佳节会发现,这一时期会有一系列游春的节日——春节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游春的高潮。撰有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
也曾写有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宋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
花朝节与中秋节相对应。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 ”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⑤ 秋山逢月花逢露什么意思,请给我做个解释
“秋山逢月”,秋高气爽再逢明月高悬,那景色是何等地美妙?
“花逢甘露”将更加鲜艳俏丽。
“秋山逢月花逢露”中的“月”和“露”起到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喻时运颇佳,要什么就有什么。
⑥ 折花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是什么意思
释义:逢:遇到。驿使:古时传递公文的人。陇头人:指范晔。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聊:姑且。一枝春:此处借代一枝花。
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将花寄给你这个身在陇头的好友。
江南什么好东西都不会没有,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
出处:南朝陆凯·《赠范晔》
折花逢驿使,寄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将花寄给你这个身在陇头的好友。江南什么好东西都不会没有,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
这首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隔千里,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诗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征春天的来临,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情的思念和良好的祝愿。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
(6)花逢艺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据《太平御览》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此诗。
二、赏析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
三、作者介绍
陆凯(?一504),字智君,鲜卑族。陆凯出身名门,祖父陆俟官拜征西大将军,父兄也都为朝廷命官。他15岁时就官拜给事黄门侍郎,为皇帝亲近侍从。陆凯忠厚又刚正不阿,身居要职数十年。后来,又出任正平太守七年,被称为良吏。
⑦ 花朝节是哪一天
每年农历2月13日。
(7)花逢艺扩展阅读: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回“花神节”、“答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花朝节与中秋节相对应。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
[1]”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2] 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⑧ 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的意思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的意思是: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
【出处】《赠范晔诗》——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8)花逢艺扩展阅读
1、《赠范晔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梅花开放,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
2、《赠范晔诗》鉴赏
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写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逢驿使”的“逢”字说明不期然而遇见了驿使,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使全诗充满着天机自然之趣。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 想象是多么丰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