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各菩萨花语

各菩萨花语

发布时间: 2022-02-09 16:33:50

1. 四大菩萨分别保佑什么

观音菩萨代表慈悲,保佑救渡活人的;文殊菩萨代表智慧,保佑学习;普贤菩萨代表勇猛、精进,保佑众生的德行修为;地藏王菩萨代表愿力,保佑救渡死人亡魂。

这四大菩萨分别代表了大乘佛法修学的四个科目,缺一不可。这四大菩萨形象,不是为了让人们顶礼膜拜,不是为了让人们烧香许愿,它是起表法作用的,是给人们做学习的榜样,帮助人们修行、检视自我的。

(1)各菩萨花语扩展阅读:

观音菩萨早已成究竟觉,佛号“正法明如来”,但是,为了济度一切众生,所以倒驾慈航,示现菩萨之身。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竞,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而当时释迦牟尼佛在其座下为苦行弟子,由此亦可见佛法的平等无二。

2. 各大菩萨保佑什么/各大菩萨保佑什么

净空法师---佛菩萨保佑,是教你修因。

有很多人到道场来,以为烧一支香,磕几个头,供一点水果,贿赂贿赂,佛菩萨就答应保佑他了,哪有这么便宜事情?

现在在这个世间,在中国、在外国学佛的同修,实在讲,着重在修福是占绝大多数。他修福的目的在哪里?求发财、求升官、求家里人平安。心量就那么小,自私自利,诸位想想能求得到吗?决定求不到。

假如我是佛菩萨,你这样来求我,我会拒绝你,你的供养我不会接受的。为什么?你心量太小了,自私自利,我怎么能接受?我要接受你的贿赂,保佑你,那我不就变成了贪官污吏?所以这是迷信,这是大错特错。诸位要记住,不要说是佛菩萨,凡是正神都不接受贿赂的,你用金钱财物去供养,巴结不上的!妖魔鬼怪他才接受,接受之后,他是不是真的保佑你?他才不保佑你!到你该害病还是害病,该死的时候还是死。邪神总是欺骗人,正神不欺骗人,所以他不接受你的贿赂。

我们众生希求果报,一定要晓得果报是怎样形成的,换句话说,一定要知道它的因缘。修因得果,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报。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是每个人都想求的,想求而不肯种因,哪来的果?佛菩萨保佑,是教你修因。你自己不肯修因,天天拜佛,求佛菩萨保佑你、加持你,如果佛菩萨真的保佑加持你,佛菩萨是接受你的贿赂,那成什么话,没这个道理。

我们对于因果要深信,凡是善的果报,我们希望得到,我们一定要修因,才真正会得到利益。如果你不修因,就算你天天拜佛、诵经,天天供养佛菩萨、贿赂佛菩萨,没有用处!

想求得诸佛菩萨保佑,没有那么简单,你要有他保佑的条件。如果你是发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这是非保佑不可,为什么?你很快地就要往生不退成佛了,诸佛欢喜赞叹,没有一尊佛不保佑你——你不要求他,他也保佑你,这些统统都是事实。

3. 佛教八大菩萨排名

阿弥陀佛!

大德!应称「八大菩萨」,而没有排名

其实大菩萨们的功德是平等的

只是各个大菩萨的愿力不同,顺应众生才有所分别

佛教上一般称八大菩萨,主要为下列2类: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的八大菩萨为:妙吉祥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

《药师经》: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

而依「佛国净土」分,加上地藏菩萨和弥勒菩萨则为:

一、「西方三圣」

南无 阿弥陀佛

【南无 观世音菩萨】
【南无 大势至菩萨】

二、「华严三圣」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 普贤菩萨】

三、「东方三圣」

南无 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 日光遍照菩萨】
【南无 月光遍照菩萨】

四、「大愿」【南无 地藏菩萨】

五、「未来佛」【南无 弥勒菩萨】

4. 菩萨有几种/菩萨有几种

菩萨有很多,但一般来说的是五个大菩萨:

五大菩萨是大慈弥勒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

大愿地藏菩萨的总称。这五大菩萨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超过了前面所讲到的十大弟子。而其中观世音的影响所及几乎家喻户晓,没有人不知道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其声威甚至????超于教主释迦牟尼之上,几乎有人的地方,有井水的地方,就知道有一个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又因为他的大慈大悲,一到中国,就从男身转变成为了女神,不能不说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当然在佛教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无法与释迦牟尼佛相提并论的,这只是反映了观世音在民间的影响巨大这一事实。

弥勒菩萨学佛的历史其实比释迦牟尼资格要老得多,他出身于有崇高地位身份

的大婆罗门家庭,一生下来,就被相士们传为将来要当转轮圣王,因此招致了国王的忌恨。其父预感大祸临头,便将他藏在母舅家中。后来让他见佛闻法,便因此从佛出家了。弥勒出家后,不与小乘比丘为伍,总是和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大菩萨共同修道,所以在大乘法会上,弥勒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释迦牟尼在众多弟子中,对弥勒总是另眼相看,他选择弥勒作自己的接班人,予以授记,次当作佛。这招致了其他比丘的异议。修慈心观而上求佛道,是弥勒思想的一大特色。弥勒从一开始就不吃肉,对一切众生均不起杀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宁愿打破骨髓头脑,也绝不吃众生的肉。他制定了断肉戒,规定其弟子不得吃肉。在素食问题上,弥勒菩萨比释迦牟尼尚胜一筹,所以为大慈。大慈者及于所有众生。弥勒否定了娑婆世界外境实有,彻底地把所有虚空世界佛土也一笔勾销。一切染净因缘均没有了,显现诸法的我心,又将安立在何处呢?这种不定一法的精神,只有佛与佛之间才能证知。弥勒是创立瑜伽学派的第一人。传承弥勒学说的有无著、世亲兄弟。

文殊菩萨,又译为曼殊室利。在大乘佛教里,文殊是诸菩萨上首,常与普贤侍

佛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把文殊当成智慧的化身。常见的文殊像,顶有五髻,表示五智无上无得之相。左手执莲花,花中安放《般若经》一部,表示般若一尘不染。右手执宝剑,表示大智,能断除一切无明
烦恼
,喻金刚宝剑,能斩群魔。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从华严开始,到佛进入涅??,凡是大乘法会,都有文殊参加。为辅助释迦牟尼佛,宣传大乘教义,文殊菩萨做出了巨大贡献。文殊是大乘经的发起和组织者。文殊教育青年不要像舍利弗等人那样整天坐在大树下面,要学习佛陀至高无上的精神,修集善根,勤习六波罗蜜,而永不满足。他引导六千青年比丘,从事利他的普贤行,向印度南部宣传大乘佛教。文殊又是大乘空义的奠基人,他的大乘空义特点是不著空不执有的不二法门。不二与无二含义相同,是离空有二边的意思。文殊的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维摩经》《思益梵天所问经》里面,为后来龙树及中国佛教各宗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普贤与文殊为大乘释迦牟尼的两位胁侍(辅助佛教化传道的菩萨),普贤侍右,主持定德门;文殊侍左,主持智德门。表示如来教法是行(实践)和解(理解)并进,定(禅定)慧(智慧)双修。普贤主要在对佛以及众生的礼敬、修行、护持等仪式上面尽心尽力,为行为举止上奉持佛法的代表。

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是大悲行解脱法门。大悲是观世音菩萨特别的德行,所以被称为大悲观世音。观世音在中国又称作观音,是因为避李世民的讳,将名字中间的“世”隐去,而变成观音的。观世音以大悲心观照世间众生,而现身说法,大悲救苦,成就了与佛平等的功德。怎样修学大悲行解脱法门?主要是平等视一切众生,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时时刻刻以拔除众生的痛苦为己任。怎样产生平等的心?从根本上说,一切有心识的动物,都是业障深重的苦恼众生,无始以来就与自己都有过亲密的关系,若能常常作这样的想法,平等心和大悲心也就会自然产生。观世音菩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悲智双修。只有建立在大智基础上的大悲才能感应三界所有众生。观世音菩萨做到了悲智双修,处处利济他人,拔除众生痛苦,因此获得了众生的尊重和爱戴。观世音又擅长陀罗尼法门,为密教中具有极重要地位的菩萨。

地藏王菩萨为大愿菩萨,他发下极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他的最大特点是: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在一般人心目中,最艰苦的地方是地狱,因此地藏菩萨工作的对象便是在地狱里度化犯极重罪的众生,即使有人恶贯满盈,但只要改恶从善,至心诵念地藏菩萨名号,也就可以解除一切苦厄,而得度脱。地藏菩萨不像其他弟子现在家相,如观音菩萨现白衣大士相,或天人相,文殊菩萨现童子相等,他现的是出家的形相,身披袈裟,覆盖右肩,左手执莲花,右手施无畏,坐莲花台上。地藏菩萨继承了佛陀真正的精神,他用出家的僧相出现在人间,使大家见闻熏习,达到身心清净,为人们指出了一条远离罪恶、解脱苦难的途径。地藏菩萨的大愿,是令一切众生都成佛道,然后自己才成佛,然而众生无尽,地狱也难以度尽,这样就成为了不成佛道的大悲菩萨。然而那种一心普度众生、先人后己的精神所显示出的伟大力量是为世间所罕见的,因此自然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5. 各个菩萨保佑什么

如印度“佛经”没有“保右”二个字,因为佛的左文右武,保到左边更大,也没有“佛经”说右边的菩萨是升天的,左边的菩萨是下地狱、死的。但是耶稣钉十字架时,左边右边有二名强盗一同钉在十字架上,当时右边强盗认识耶稣是救罪人的神,并求耶稣得国降临时纪念他。耶稣当场就回答说:“今日你就要和我到乐园里了。”左边强盗因不认识耶稣,所以是下地狱、死的。从此基督教就有一句“真主保佑”!传到今天。

6. 各个菩萨的代表

观世音菩萨 代表 慈悲
观自在菩萨 代表 智慧
圆通大士 代表 圆满
普门大士 代表 通达
文殊菩萨 代表 智慧
普贤菩萨 代表普遍贤善
地藏菩萨 代表了圆满孝道的精神

7. 所有佛和菩萨的介绍。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级和最受敬拜的对象,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广受敬拜,有的佛却遭冷落。十五佛中,仅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过做人的历史,后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无历史根据。因为佛教特别注重「人修道、人开悟,人成佛」的三个「人」的修行佛道过程,所以任何佛、菩萨如没有在这世界做过人、修过道的历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种想象中的崇拜对象罢了。但佛教却另编出一套神话,说某佛在无量劫前如何发心修道而成佛,但都无历史根据,不足无信。
十五佛的名称称是: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卢遮那佛、阿弥陀佛、药师如来、宝生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开敷华王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一字金轮佛顶、佛眼佛母尊、多宝如来、定光如来。「如来」,梵文是Tathagata意为「如实地到达」、「宣示如实之理者」、「如实的觉者」、「如实的教师」。「如」,如实(Tatha),「来」,到达(gata)。此「如来」为释迦的十个称号之一,以后,「如来」也被用别的佛上。 除以上主佛十五尊外,另又有「三千佛」的说法。根据「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名经」、「未来星宿千佛名经」等所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三世,佛名多至三千。其中且有什么「南无电灯光佛」、「南无光游戏佛」之类的,真是无奇不有。再根据「贤劫经第八叹古品」,当喻星宿劫时,有八万佛出现,重清净劫时,有八万四千佛出世。在佛教中既然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也就显得不希奇了。南传小乘佛教泰国,只尊释迦牟尼佛一位,保持了大乘佛教发生前的遗风,泰国的几个大寺院,只供奉释迦一佛,小乘佛教不信释迦佛以外的佛及菩萨。
菩萨,又作菩提萨陲,梵文 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Bodhi(觉,菩提),Sattva(有情,众生)。根据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劝人发菩提心,就是发菩萨心。我国已故太虚法师说:「凡发菩提心学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萨。」所以,「菩萨」原是佛教中一个极普通的称呼,既适用于僧尼,也适用于在家学佛的居士们 。 佛教把全宇宙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上称为「六迷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即是说,佛是最高,菩萨次之。据说菩萨(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渐次上进。从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称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觉」、「妙觉」位、最后一个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萨的思想,以后也逐渐起了变化,予以神化,最后竟产生了许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萨出来了。这些在天上宇宙间菩萨,有男有女,据说能赐人幸福与快乐。但我们从宗教学的立场来看,与其称他(她)们为菩萨,毋宁说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变相多神多灵崇拜,与原始佛教的无神论,不知已相距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了。
菩萨部中较重要的菩萨有: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另又有廿五菩萨的说法,自观世音菩萨至无边身菩萨,共廿五尊。据说他们都是保护那些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以上的许多菩萨都受佛教徒敬拜。 除以上的佛、菩萨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马头明王、大元帅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门天、广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罗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宝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属部」神将: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守护十六善神、普贤十罗刹女、十六罗……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许多鬼神,各有专司,或为佛教的护法,或赐人福乐,或服侍于天界等不一,他(她)们有的广受佛教徒敬拜。单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萨、神、鬼等的数目,便多至两百尊左右。

建议你到学佛网这样的网站学习一下,因为实在太多的佛了,介绍不完,希望能帮助你。这是网址 http://www.xuefo.net/

8. 佛教八大菩萨各自代表着什么

有点乱。佛菩萨在大殿中供奉时,总是一主两伴。比如,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为主,表觉行圆满;观音菩萨表行圆满;大势至菩萨表智圆满。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主,表觉行圆满;日光菩萨表行圆满;月光菩萨表智圆满;华严三圣中,毗卢遮那如来是主,表觉行圆满;普贤菩萨表行圆满;文殊菩萨表智圆满。释迦牟尼佛祖是主,表觉行圆满;大迦叶尊者是行圆满;阿难尊者表智圆满。这是共性。佛教更重行持,所以表行的菩萨往往更出名。地藏菩萨表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弥勒菩萨代表知足常乐、大肚能容。阿弥陀佛。

9. 各种观音菩萨的寓意

我们供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什么意思?代表循声救苦、大慈大悲。把这个意思讲清楚。哪个地方众生有难,菩萨就到那个地方去救度众生。难从哪里来的?难从迷惑颠倒、无知、愚痴来的。化解灾难,化解灾难要觉悟、要有智慧,灾难就没有了。所以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来救苦救难呢?用教人慈悲。你看今天这个世界上灾难很多,各处传来的信息怎么样化解呢?就一个“爱”,你看那不就是观音菩萨嘛!大慈大悲就是大爱,人人都把大爱发出来,爱众生胜过爱自己,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是坐在、供在庙里那个,是自己;把观世音菩萨落实在自己心里、落实在自己行为上,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得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晓得佛教里头一丝毫迷信都没有,所供奉的这些像,菩萨像、佛像、罗汉像全是表法的,全是在那里教学。你要看到,要起作用;看到就是提醒自己,我的爱心在哪里,我的慈悲在哪里。用这些方法开发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用我们智慧德能为一切众生服务。毛主席讲过一句话,“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在佛呢,换两个字,“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佛服务的范围比毛主席大,毛主席只是人,众生不包括在里头。为一切众生服务,众生包括人;人不包括众生。所以普渡众生,这是佛法的精神。


观,是能观之智,即一心三观是也。

世音,是所观之境,即一境三谛是也。

世,谓世间出世间,指十界依正二报。谓世间六凡,以同居土为依报,以胎卵湿化四生为正报,指三界诸天,四洲杂类,咸不外于四生也。出世四圣,二乘圣人,以有余土为依报,以阿罗汉辟支佛为正报。菩萨圣人,以实报土为依报,以别圆地上住上大士为正报。别教地前,圆教住前,皆有余土为依止故。

音,谓无论依正二报所有音声,皆得为所观境也。凡音本属于耳根所闻,今不曰闻,而曰观者,须知大士,过去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以誓愿宏深,悲心不息,倒驾慈航,□垂九界,众生不尽,大士悲愿亦无尽也。若讲大士因地修证,请读楞严经,大士自陈所修圆通,未尝不从闻根而入。所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即是初步下手功夫也。所言入流者,不入乎声尘,而入乎圣流,即于自性相依,外亡其所矣。且夫声尘之感,必有其所,今虽亡所,而未得寂。当声动时,见有动相,而欲亡之。当声静时,见有静相,而欲趋之,二相历然,故未得寂。而言所入既寂者,若果能到寂然之境,则动者自动,吾不知其动也,动相自何而生?

静者自静,吾不知其静也,静相自何而生?故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夫动静二相,固是所闻之境,二相不生,了然明白,仍是能闻之根。亡所闻易,亡能闻难。而言如是渐增者,谓如上返闻功夫,逐渐增进,精修不已,既亡其所,复亡其能,则能闻与所闻俱尽。是所闻者,声尘也,自亡所,而渐至于所闻尽,更无可闻者,则声尘泯矣。能闻者,闻根也。自入流,而渐至于能闻尽,更无能闻者,则闻根亦泯矣。故曰闻所闻尽。夫根尘俱泯,归于尽地,有尽相可得,即是住空。若住于空,虽得所觉空,未得能觉空也。而言尽闻不住者,谓今则外尽其尘,内尽其根,如是尽闻,亦不住着,则不但所觉空,而能觉亦空矣。

故曰觉所觉空。是所觉空者,即证人无我也。能觉空者,即证法无我也。证人无我易,证法无我难。必以大乘真空观而空之,然后能觉可空也。而言空觉极圆者,夫有空而空乎觉,而空不得圆。有觉而觉乎空,而觉不得圆。今以空空觉,并亡其为空,以觉觉空,并亡其为觉,故谓之圆矣。犹未极也,极之,觉即是空,求觉相不可得,空即是觉,求空相不可得,则觉而无觉,空而无空,故为圆之极也。而言空所空灭者,唯觉极圆,无觉相可得,则所空灭,唯空极圆,无空相可得,则能空亦灭矣。又言生灭既灭者,夫所空灭者,法空也。能空灭者,空空也。俱空不生,然后可谓之生灭既灭也。

而言寂灭现前者,然则有声在,则声生声灭。有闻在,则闻生闻灭。有觉在,则觉生觉灭。有空在,则空生空灭。皆未离乎生灭也。今先证人空,继证法空,后证空空。凡属生灭者,皆已灭尽,则本来不生不灭之一真如性,乃得现前矣。夫一真如性,所以不得现前者,皆为生灭幻法之所盖覆。

今既纤毫荡尽,真体呈露,本自寂然,本无可灭,非有以灭之而后谓之寂灭也。到此故乡田地,求其不现前,亦不可得矣,故曰寂灭现前。此一真如寂灭之性,既得现前,一现前,一切现前,则在在处处,无不现前。如是则不必离声,而声自寂灭也。不必离闻,而闻自寂灭也。不必离觉,而觉自寂灭也。不必离空,而空自寂灭也。若尔,无往而不寂灭矣。经云:“诸妄消亡,不真何待”。即此之谓也。

寂灭者,乃自在之异名词,此大士自受用三昧。以证此自受用三昧,故能随处得大自在,施诸无畏。或称观自在者,即寂灭现前,忽然超越意也。若仅得寂灭现前,未得忽然超越,犹是中道法爱,可谓贴体衣衫,仍是法身微障。大士尔时,造到寂灭现前;了无寂灭细相当情,即能忽然超越,发起慈悲妙用。所以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一切众生之心,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故得行菩萨道,普门示现也。

言菩萨者,梵语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若以通途而讲,须约三义:一者,自利义,以其证到自受用三昧,在三昧中,乃见自心朗然大觉,如佛无二,故称为觉。以其无明未尽,有时出三昧后,犹有微细生灭,识情流动,乃称为有情也。二者利他义,谓其自己所证之道,而能觉悟有情众生,俾彼同证斯道,即所谓以斯道觉斯民者是也。三者自他兼利义,谓上求佛道为自利,故称为觉,下化众生为利他,故称有情,此通途意也。若对于大士而言,菩萨上,宜加摩诃萨,华言大道心成就众生。

谓大士运称性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性体竖穷三际,横□十方。是故称性所发之慈悲妙用,亦横□十方。故尽虚空,□法界,无一处不是大士所化之境,无一众生,不是大士所度之众生也。亦竖穷三际,故从无量劫以来,直至尽未来际,皆大士度生之时,所谓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大士之慈悲妙用方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大士之悲愿终无有尽时矣。

南无观世音菩萨!


10. 菩萨各代表什么

老法师---大乘在中国是以四大菩萨表法,这个常识要知道!

地藏表什么?孝亲尊师,从这开始。没有孝亲尊师,他进不了大乘的门。

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表什么?大慈大悲。文殊师利菩萨(五台山),代表圆满的智慧。慈悲如果没有智慧会出麻烦。最后得落实,就要真干,普贤菩萨(峨眉山)代表。


大乘在中国是以四大菩萨表法,这个常识要知道,有人问,要把它讲清楚。四大名山,四大菩萨,要从九华山的地藏开始。

地藏表什么?孝亲尊师,从这开始。没有孝亲尊师,他进不了大乘的门。大乘的门的条件,你看净业三福里头讲的四句话,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人才能入大乘,没有这个条件,入不了大乘。

入大乘之后,第二位菩萨表法,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表什么?大慈大悲,以上还要加一句,XXX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佛菩萨比他那个范围大,他只是为人民,佛菩萨为众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救苦救难,大慈大悲。

第三位文殊师利菩萨(五台山),代表圆满的智慧。慈悲如果没有智慧会出麻烦。古德常说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那什么原因?没智慧。没有智慧,慈悲里头就有麻烦,方便就堕落了,所以要有智慧。有智慧的慈悲是佛菩萨的慈悲,没有智慧的慈悲是凡夫情识里面的慈悲,不一样。

你看,慈悲是行门,观音菩萨表的,文殊菩萨的智慧是解门,行解相应,行解不二。最后得落实,就要真干,普贤菩萨(峨眉山)代表。把地藏的孝亲尊师,观音的大慈大悲,文殊的大智慧,统统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大乘。如果没有普贤菩萨的真干,大乘就落空,变成玄学了,只有说,没有行。说得天花乱坠,完全没有做到,这种流弊全世界到处都看得到,会说不会行。这四大菩萨,大乘的四根柱子,佛门弟子不能不知道。

热点内容
牡丹江红馆 发布:2025-08-27 10:33:01 浏览:918
薛涛海棠诗 发布:2025-08-27 10:31:51 浏览:193
电影黑色情人节 发布:2025-08-27 10:28:03 浏览:449
圆形牡丹图 发布:2025-08-27 10:23:24 浏览:232
情人节送女孩什么好 发布:2025-08-27 10:19:08 浏览:737
黄丁香意义 发布:2025-08-27 10:18:34 浏览:943
玫瑰花藤图片 发布:2025-08-27 10:14:43 浏览:118
今年双七夕 发布:2025-08-27 10:00:05 浏览:487
花艺手绘线条 发布:2025-08-27 09:59:20 浏览:371
最后的玫瑰歌词 发布:2025-08-27 09:52:25 浏览: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