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登镇花卉
1. 水仙花的知识
水仙又称中国水仙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回出花茎答(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是中国十大名花之十。
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
1、单瓣,花冠色青白,花萼黄色,中间有金色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所以叫“玉台金盏”,花期约半个月;
2、重瓣,花瓣十余片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没有明显的付冠,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花期约二十天左右。
2. 宁夏丰登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宁夏丰登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是2012-07-25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永丰村8队。
宁夏丰登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40100596227993Y,企业法人马乐,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宁夏丰登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奶牛、肉牛的养殖及销售;生鲜乳、农产品、畜禽、水产品的养殖及销售;农副产品的加工及销售;仓储服务;农作物种植;农机作业服务;农业机械设备销售及维修;种子、化肥、日用百货的销售;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饲草的种植及销售;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及开发。(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宁夏丰登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3.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农民都能种些什么农作物呢
1、立春(2月4日或5日)
春葱播种、露地春番茄播种育苗(2月初),春西葫芦播种育苗(2月上旬),春甘蓝保护地育苗播种(2月上旬)。
2、雨水(2月19日或20日)
春葱播种、春马铃薯播种(2月下旬)、地膜变天膜西瓜播种育苗(2月下旬)、小拱棚西葫芦定植(2月下旬)。
3、惊蛰(3月5日或6日)
春椒、麦套椒、大蒜、油菜茬朝天椒播种育苗,山药育苗。春芹菜直播,春葱播种,大沟葱(干葱)播种(3月上旬),春马铃薯播种(3月上中旬)。
露地春西葫芦定植(3月上旬),保护地育苗的春甘蓝定植(3月上旬)。露地春黄瓜、豆类蔬菜播种育苗(3月中旬)。
4、春分(3月20日或21日)
地膜玉米播种,红薯太阳能温床、阳畦加温育苗排薯。大蒜茬、油菜茬、小麦茬朝天椒播种育苗。春棉播种育苗(3月16日或20日),麦套棉播种育苗(3月25日至4月5日)。春葱播种,春芹菜直播。露地西瓜播种育苗(3月下旬)。小拱棚豆类蔬菜定植(3月下旬)。塑料大棚春早熟茄子、甜椒定植(3月中下旬)。
5、清明(4月5日或6日)
春玉米、春高梁播种,地膜棉花播种(4月上旬)。麦套棉播种育苗(4月5日前后),麦茬棉播种育苗(4月中旬)。定植春烟(4月中旬)。露地西瓜、黄瓜直播(4月中旬)。地膜变天膜西瓜定植(4月上旬)。地膜西瓜定植(4月中旬)。春葱播种。
露地春番茄定植(4月上旬),露地春黄瓜、春辣椒、豆类蔬菜定植(均4月中旬)。露地春茄子播种育苗(4月上中旬)。日光温室秋冬茬韭菜育苗播种。
6、谷雨(4月20日或21日)
播种春谷子、春绿豆、春棉花(4月中旬)。移栽春棉(4月25日至5月5日),栽插春红薯、春山药。棉花施用除草剂(可选用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威霸)。露地西瓜定植(4月下旬)。
7、立夏(5月5日或6日)
移栽春棉花(5月5日前),播种春谷子、春绿豆,夏葱播种,撮葱定植。夏芹菜播种。夏番茄播种育苗(5月上旬),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开始收获(5月上中旬)。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采收结束(5月上旬)。
8、小满(5月21日或22日)
麦垄点种玉米、棉花、大豆(麦收前10天)。定植麦套棉花、朝天椒、烟叶。播种春谷子、春绿豆,播种春芝麻(5月20日~25日最佳)。夏葱播种,撮葱定植,大沟葱(干葱)定植。夏黄瓜播种育苗(5月下旬)。夏芹菜直播,秋芹菜播种育苗(5月下旬)。小拱棚西瓜定植。
9、芒种(6月6日或7日)
播种小秋(夏玉米、夏大豆、夏谷子、夏高粱、夏绿豆、夏芝麻)。定植麦茬棉、麦茬椒。夏葱播种,小沟葱(羊角葱)播种,撮葱定植,大沟葱(干葱)定植。夏芹菜直播,秋芹菜播种育苗。露地春茄子定植(6月上中旬)。夏黄瓜定植(6月中旬)。
10、夏至(6月21日或22日)
播种绿豆,夏葱播种,小沟葱(羊角葱)播种,大沟葱(干葱)定植。夏番茄定植。半夏黄瓜播种育苗(6月下旬)。秋芹菜播种育苗。
11、小暑(7月7日或8日)
播种绿豆(7月上旬为播种下限)。小沟葱(羊角葱)播种,大沟葱(干葱)定植。半夏黄瓜定植(7月中旬),秋黄瓜播种育苗(7月中旬)。秋甘蓝、秋花椰菜播种育苗(7月上中旬)。小拱棚芹菜播种育苗(7月上中旬)。
塑料大棚秋延迟番茄播种育苗(7月上中旬)。日光温室秋冬茬芹菜(7月上旬),番茄(7月上中旬)播种育苗,秋冬茬韭菜定植(7月上旬)。
12、大暑(7月22日或23日)
小沟葱(羊角葱)播种,大沟葱(干葱)定植。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草莓播种育苗(7月下旬)、茄子、辣椒采摘结束。日光温室秋冬茬韭菜定植,冬春茬茄子、青椒采摘结束(7月底)。
13、立秋(8月7日或8日)
立秋节前后三天种白菜(包括白萝卜即辣萝卜)。秋马铃薯播种。秋黄瓜定植(8月上旬)。秋甘蓝、秋花椰菜定植(8月上中旬)。秋芹菜定植,越冬芹菜播种育苗(8月上中旬),大棚芹菜播种育苗(8月上中旬)。
塑料大棚秋延后番茄定植(8月上中旬),秋延后黄瓜直播(立秋前后)。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播种育苗(8月中旬),冬春茬番茄定植(8月上中旬)。
14、处暑(8月23日或24日)
秋葱播种(8月下旬)。日光温室秋冬茬西葫芦播种育苗(8月下旬)。
15、白露(9月8日或9日)
秋葱播种,大沟葱(干葱)播种,小沟葱(羊角葱)定植。大棚芹菜定植。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番茄、茄子、辣椒、甜椒育苗播种(9月上中旬)。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定植(9月中旬)。
16、秋分(9月23日或24日)
冬性小麦播种(9月下旬)。播种油菜,播种露地大蒜。秋葱播种,大沟葱(干葱)播种,小沟葱(羊角葱)定植。春甘蓝露地播种育苗(9月下旬)。
塑料大棚芹菜定植(9月下旬)。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草莓定植(9月中下旬)。日光温室秋冬花芹菜定植(9月中下旬),秋冬茬西葫芦定植(9月下旬)。
17、寒露(10月8日或9日)
播种半冬性小麦(10月上旬)、弱春性小麦(10月中旬)。春甘蓝露地育苗播种(10月上旬)。
塑料大棚芹菜定植,秋延后番茄开始采摘(10月中旬)。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黄瓜播种育苗(10月上中旬)。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播种育苗(10月上中旬),冬春茬青椒播种育苗(10月上旬),冬春茬茄子播种育苗(10月中旬)。
18、霜降(10月23日或24日)
播种弱春性(10月中旬)、春性小麦(10月下旬)。露地育苗的春甘蓝定植(10月下旬)。越冬芹菜定植(10月下旬),塑料大棚芹菜定植。
19、立冬(11月7日或8日)
露地育苗的春甘蓝定植(11月上旬)。越冬芹菜定植(11月上旬)。越冬菠菜播种(11月上旬)。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番茄、茄子、辣椒、甜椒定植(11月上中旬),香椿定植(11月上旬)。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播种育苗(11月中旬),秋冬茬韭菜开始收获(11月上旬)。
20、小雪(11月22日或23日)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黄瓜定植(11月中下旬)。
21、大雪(12月7日或8日)
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播种育苗(12月上旬),秋冬茬韭菜开始收获(12月上旬)。
22、冬至(12月22日或23日)
小拱棚番茄、辣椒播种育苗(12月中下旬)。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茄子、青椒播种育苗(12月中下旬),春早熟黄瓜播种育苗(12月底)。
23、小寒(1月5日或6日)
露地春辣椒播种育苗(1月中旬)。
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辣椒、黄瓜播种育苗。日光温室西瓜播种育苗(1月上旬)。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黄瓜、茄子、辣椒、甜椒、香椿开始采收(1月上旬)。日光温室秋冬茬芹菜、黄瓜、番茄、西葫芦、韭菜收获结束(1月上旬),冬春黄瓜、番茄、西葫芦、青椒定植(1月中旬)。
24、大寒(1月20日或21日)
露地春番茄播种育苗(1月下旬)。春甘蓝保护地育苗播种(1月下旬)。小拱棚西葫芦播种育苗(1月下旬)。大棚三膜西瓜播种育苗(1月下旬)。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番茄开始采收(1月下旬)。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定植(1月中下旬),冬春茬茄子定植(11月下旬)。
(3)丰登镇花卉扩展阅读
二十二四节,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令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来讲,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自西往东依次穿越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
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4. 花都区的历史文化
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灰塑 灰塑,俗称“灰批”,是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是中国民间工艺的瑰宝。根据《宋高僧传》卷十八的有关记载,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经存在。以后,灰塑在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
花山镇铁山村邵成村年富力强,自小随父习艺,灰塑技艺娴熟,成为了灰塑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灰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盘古王诞 盘古王诞是花都区传统的民间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为诞日,诞期活动从农历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盘古神坛为固定的活动场所。
清朝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读书人邱毛松在狮岭炉山(现盘古王山)半山腰发现一块石碑,上刻书“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传说这块石碑原立于梯面盘古庙内,梯面瑶人逃亡时遗落在此。邱毛松将拾到石碑的农历八月十二日定为盘古王诞日,并修建了盘古神坛,引人前来庆贺。此后,盘古王诞逐渐发展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和粤北一带、内容丰富、场面热闹的传统民间活动。附近各乡都组织舞狮队到盘古神坛前汇演,还有唱大戏、闹花灯、抢花炮等民俗活动。
盘古王诞不仅反映了古老的瑶族盘瓠崇拜和社祭文化,同时还承载着许多重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的重要价值。
2007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盘古王诞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创作文学,富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属于民歌体裁的一种。它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常用“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以双关、重叠等手法见长。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还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联唱、戏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优美,意境含蓄,被寓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其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押韵上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流传。自唐代开始,客家山歌在民间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花都的客家山歌流行于花山、花东、北兴、梯面、芙蓉、狮岭等客家人聚居的乡镇,群众历来有劳动中哼唱山歌、休闲时对唱山歌的习惯。目前我区群众自发组织的客家山歌队约有十三支,其中较知名的有百花山歌队和枫叶山歌队。他们经常在花城墟、狮岭墟、北兴墟、旗岭墟、新华花果山公园、新世纪广场等地进行演唱,深受市民的欢迎和喜爱。花山镇百花山歌队组织者、山歌手刘小文曾荣获“广州市农村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自编自费出版客家山歌集《山歌十八韵》(共三集),免费派发给山歌爱好者。新华镇枫叶山歌队在花果山公园组织成立了数百人的客家山歌学习班,免费教群众学唱山歌,积极宣传和推广客家山歌传统文化。
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客家山歌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中彩珐琅制作技艺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1979年至1981年间,花县珐琅厂进行技术革新,组织杨志锋、赖明、杨志金、黄鉴恒、黄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珐琅厂学习“景泰蓝”的掐丝技艺。1983年,杨志锋等人在“广州珐琅”工艺的基础上将“景泰蓝”工艺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创新发明了一种新的工艺,命名为“中彩珐琅”。该工艺了不仅继承“景泰蓝”金碧辉煌的花纹图案,又能衬托出“广州珐琅”的淡雅、古朴、细致、生动的大幅彩画和书法,使产品的观赏价值大为提高。“中彩珐琅”制品有花瓶、点心盒、盘、罐、碟、碗、座钟、电话机、座灯、钮扣等,曾先后参加国家轻工部及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展览,并多次获得荣誉及奖项。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中彩珐琅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花都元宵灯会 元宵节游灯,是流传于岭南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也是人们新年祈福的一种形式。游灯的起源最远可推至汉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游灯活动不断延续和丰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规模最大。
旧时,花县的元宵节游灯活动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数乡村都举行游灯活动,场面非常热闹。游行结束后,人们开始进行投灯,祈求光宗耀祖,虔诚孝顺,新年顺利,五谷丰登等新年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游灯习俗停止。20世纪90年代初,花都部分乡村(如炭步镇水口、石湖、塱头、华岭等村)逐复游灯习俗。1996年,炭步镇水口村重修康公庙后,由旅港乡人任广荣发起成立“花灯会”,恢复游灯和投灯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二届。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晚上,水口村元宵节游灯和投灯活动在康公庙前进行,共有三个程序:一、上届灯主交纳投灯款后,与亲戚朋友、村中长者(称“千岁宴”,即一桌12人岁数相加超千岁)在庙前聚餐。二、饭后进行投灯活动。先由“赞灯先生”赞唱灯笼,随后群众根据自己的愿望需求报价竞投,价高者得,灯价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三、凌晨12点前投灯活动结束,随即进行游灯活动。村中醒狮队和群众宾客聚集康公庙前,从庙内抬出康宝裔元帅、文昌帝、北帝、关帝、大王爷等5尊菩萨依次排列。游灯时大锣开道,菩萨随后,醒狮队与今届投灯获得者、手提火把和灯笼的群众组成连绵不断的游灯队伍,在村内、村外固定的范围内游行。
水口村元宵节游灯是花都地区规模较大,较有影响力的民俗活动,具有历史、文化、民俗等研究价值。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花都元宵灯会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南狮 南狮,亦称“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以港澳、东南亚侨乡,是地道的广东民间狮舞。南狮是花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它不仅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由于舞狮的跳、蹲、马步、箭步、弓步等均为武术动作,因此舞狮必须同时练习武术,掌握一定的武术步法。民国时期,花都很多乡村都设有武馆,聘请武师教授子弟习武和舞狮。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和南狮表演更加普及,逢年过节和开张庆典,各村狮队便上街采青、巡演。近年,花都区政府致力开展醒狮竞技运动,每三年举办一次“花都区醒狮大赛”。第八届醒狮大赛中新华街大唐边新华村1队和狮岭镇杨屋村醒狮队夺得一等奖,狮岭镇联合村均合1队、义山村醒狮队,花东镇珠湖村醒狮队、新华街大唐边新华2队获得二等奖。花山镇新和弘桥A队等获得三等奖。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南狮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粤剧 粤剧是融会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如木鱼、龙舟、南音、粤讴、广东音乐、小调、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是一种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语言改为广州方言。
花县(今花都)人喜爱粤剧。20世纪20年代开始,粤剧在花县盛行,每逢举行迎神赛会或学校筹款,多演出粤剧助庆。在县内各乡、村、圩都习惯搭戏棚请粤剧名班演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名演员白玉堂、黄种美、黄君武,三四十年代的苏州女、白云龙、袁准,50年代的刘美卿、粤乐演奏家骆津等都是花县人。
1956年,佛山专区分配“群众粤剧团”来花县,花县始有专业粤剧团,1959年正式成立“花县粤剧团”。文革开始后,剧团瘫痪。1967年宣布花县粤剧团解散,1973年,由花县文艺工作团改编成花县粤剧团,县粤剧团重新成立,上演的剧目《洪秀全》曾被省电视台录像播出。1981年11月至1986年,县粤剧团多次解散和重建。1987年采取承包形式,粤剧团重新挂牌,直至现在,花都粤剧团主要活跃在五邑地区,有时回花都演出。
1950年,大东乡首先成立业余粤剧团,编写《解放区的天》,巡回演出,轰动乡邻。随后,李溪、罗洞、毕村、朗头等五十多条村相继成立业余粤剧团。人民公社成立后,业余粤剧团解散。上世纪80年代末,“私伙局”开始在花都流行,花都区文化部门近年每年举办一届粤剧、粤曲大赛,为爱好者提供演出、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届文艺创作比赛。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粤剧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瑞玲盆景 瑞岭盆景主要源于赤坭镇瑞岭村,该镇丰群、田心、竹洞、上连珠、下连珠等村,以及炭步、狮岭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镇瑞岭村地处花都区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种植盆景花卉等特色农业拥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瑞岭村位于三坑水库和矮岭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气候十分适宜盆景种植。
赤坭镇瑞岭村以生产经营树桩盆景和盆栽盆景为主,是岭南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岭村栽培的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罗汉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诣。九里香盆景是瑞岭盆景的代表作,制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极高的造诣,独树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瑞岭盆景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1994年4月19日,花都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落实各项文物政策及市内文物调查、征集、管理和保护。4月20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公布花都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洪秀全故居(含洪氏宗祠、书房阁)、冯云山故居遗址、王氏大宗祠、资政大夫祠清代建筑群(含水仙古庙)和盘古王庙(各处简介可参阅《花县志》文化艺术篇)。翌年4月28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布告》,规范文物管理和保护。
重修洪秀全故居(含书房阁)
洪秀全故居于1961年复原。1998年,故居建筑基础下陷,墙体变形成危房。是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和广州市政府各拨款10万元、花都市政府拨款20万元进行重修,并于翌年2月修复重新开放。
修葺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
三华村资政大夫祠建筑群(含水仙石庙),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群长期挪作他用,日久失修,原建筑工艺损坏严重。1993年,花都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该建筑群。三华村委会和花都市政府分别筹资500万元和900万元,由广东省岭南古建园林工程公司施工,对建筑群主体建筑的工艺进行全面修复,并对周边园林绿化环境进行整治,使建筑群恢复原貌,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花都的一个旅游景点。
广州最美乡村 “红山村”旅游区
红山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在具有广州“九寨沟”之称的王子山森林公园的脚下,被誉为“广州市最美的山村”。梯面镇投入1000多万元,在红山村发展旅游业,并在去年建设了东部深谷景区,明年还将打造西部浅谷景区。
5. 求各种树木与植物(不包括花)的寓意
1、竹: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高雅脱俗的象征,无惧东南西北风,更可以成为风水防护林。富贵竹笼,寓意节节高升、吉祥富贵、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2、槐树:槐树木质坚硬,可为绿化树、行道树等,在风水上被认为代表“禄”,古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因此槐树在众树之中品位析高,镇宅有权威性。
3、桂树:相传月中有桂树,桂花又即木犀,桂树可入药。宋之问词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象征着高洁,夏季桂花芳香四溢,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
4、梅:梅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花开五瓣,清高富贵,其五片花瓣有“梅开五福”之意,对于家居的福气有提升作用。
5、榕树:含“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意,居者以此自勉有助于提高涵养。
6、尾叶桉:一往无前锐意进取。
7、银杏:是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属于孑遗树科,与恐龙同时代。寓意长盛不衰。
8、广玉兰:玉兰花代表着报恩,以国家社稷为重。
9、李子:寓意前程万里。
10、榆树:大清龙脉,风水攸关,对它极为重视。
11、发财树:发财树含有发财、财源滚滚之意,在一些私家花园或庭院都有种植,在公司开张或节日中,也用它的盆栽作为礼仪植物来赠送。
12、芙蓉:芙蓉谐音“富荣”,是富贵、荣华、吉祥、高贵的象征,多在庭院栽植。
13、黄金香柳:黄金香柳适应性强,树干通直,枝条密集、柔软似柳,随风摇摆,风韵独特,色彩金黄夺目,远看又如金字塔,并且散溢怡人的芳香,常用于庭院景观,寓意富贵发财的吉祥植物。
14、龟背竹:“龟”是长寿的象征,龟背竹寓意健康长寿。
(5)丰登镇花卉扩展阅读
关于植物中草本植物的介绍
1、草本植物有很多用处,所有重要的粮食都是草本植物,如小麦、粟米、玉米、大麦、高粱等,可以供人类食用。
2、自然界的很多动物,以及猪牛马羊等各类家畜也都吃草本植物,所以草本植物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一些草本植物在日常生活处处可见,可以用来在编制和制作用具,东南亚还有竹子造的房屋。
4、大自然中的很多草本植物不但是动物的食物,而且还能制造大量氧气,防止水土流失。
5、很多草本植物是中药材的重要来源。
危害
(1)如果一种产品使用了"天然"、"草本"等字眼,它似乎让人感觉安全。其实却不尽然,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烟草叶、古柯叶(古柯碱的来源)、大麻(大麻毒品的来源)和罂粟(海洛英和马啡的来源)都是天然的成分,但是它们对健康有害。
(2)因此草本植物可分为两大类:食用性草本植物,无有害的副作用的草本药用植物。当配方错误或使用不当时会危害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草本植物
6. 家里养什么花风水最好
家里推荐养兰花、龟背竹、天竺葵、绿萝。
1、兰花
有很多兰花品种都是在夜间的时候释放氧气的,这个和它原本生长的环境有关系,这里所说的兰花是指“附生兰”,它们原本是生长在树林里的,很少有强烈的光线,只需要养在有散射光的位置,环境保持温暖湿润,这些附生兰就能长得很不错了,它们在夜间的时候也能进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6)丰登镇花卉扩展阅读
养花注意事项
虽然花卉植物能够改善心情和空气,但是养殖的数量也是不能太多的,家里如果太多盆植物,看起来会比较杂乱,所以室内最好是少量养殖植物,如果有专门的阳台那就不一样了,但是卧室里面不仅是因为杂乱不能放太多的花,也要尽可能选择香味比较淡的花卉。
其实花香就是空气中的花粉,香味越浓,说明花粉越多。主要的是卧室是睡觉的地方,如果植物太多,不是很好,所以卧室不建议放过多的花哦。
7. 被称为“凌波仙子”的花是什么
被称为凌波仙子的花通常是指水仙花。
1.水仙别名金盏银台,花如其名,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素洁的花朵超尘脱俗,高雅清香,格外动人,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来。元程棨《三柳轩杂识》谓水仙为花中之“雅客”。水仙花语有两说:一是“纯洁”。二是“吉祥”。
2.水仙花在客厅,能让人感到宁静、温馨。客厅是家人团聚和会客的场所,适合选用艳丽插花和高贵大方的水仙花,水仙花放在家里,可以吸收家里放出的噪音,吸收家里放出的废气,释放出清新的空气,从物理学的角度减轻了一个多再一个空间里面多余的负担,舒服的家就是风水好的家。
3.中国水仙花独具天然丽质,芬芳清新,素洁幽雅,超凡脱俗。因此,人们自古以来就将其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中“四雅”;又将其与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为雪中“四友”。它只要一碟清水、几粒卵石,置于案头窗台,就能在万花凋零的寒冬腊月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温馨。人们用它庆贺新年,作“岁朝清供”的年花。
8. 请问“:花中皇后,空中佳人,花中君子,花中妃子,凌波仙子,雪中高士分”别是那些植物呢
花中皇后---月季。月季花荣秀美,姿色多样,四时常开,美艳动人,也被称为中国玫瑰, 牡丹是花王,她则贵为皇后,当之无愧。
空谷佳人---兰花,野生兰花往往生长在深山峡谷,又因为她风姿优雅,气吐芬芳,也被称为空谷佳人。
花中君子----兰花。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
花中妃子---山茶花,山茶花 植株形姿优美,叶为浓绿绿而光泽,花形艳丽缤纷故被称为花中妃子。
凌波仙子----水仙花,水仙花亭亭玉立于水中,高雅娉婷,朱熹诗云:“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
凌波仙子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 天上的凌波仙子在银河边上磨宝镜时,无意中从云雾缝里看到龙海的南乡(今称九湖乡)旱情严重,五谷歉收 荒凉的景象触动了善良仙子的心,她抛下手中的宝镜.宝镜落地碎成九块, 成了九湖,流水潺潺灌入田园,霎那时,九湖镇花果茂盛,稻熟荔红,连凌波仙子也被这人间美景所吸引, 来到湖中游览.
湖畔有个石匠叫陈龙,大伙都称他为龙哥.他为人诚恳,勤劳勇敢,凌波仙子爱上了龙哥.在湖畔塘边,他们以珠定情,喜结姻缘.凌波仙子掌管水源,九湖年年风调雨顺;龙哥和乡亲们辛勤劳动,九湖畔五谷丰登,九湖湖畔成了人间仙境.
不想,这人间幸福美景触怒了妖龙,它口喷毒火,烧毁了田园村庄.为保卫家园,凌波仙子手弹琵琶奋起抗争,龙哥吞下宝珠化为青龙,与妖龙斗成一团,终于邪不压正,妖龙败北,逃上天庭,向王母娘娘告状.
王母娘娘听信谗言,调遣了天兵天将前来处罚凌波仙子和龙哥.,天将还移来了圆山压住九湖,从此水断泉枯.龙哥被压在圆山下面. 被抓回天庭的凌波仙子眼望被毁的家园、孤寂昂首吐清泉的龙哥,她忍痛拔下银簪,竭尽全力投往遭受苦难的南乡,银簪落在圆山脚下清泉旁,化作 水仙花.如今,每到岁末,九湖畔的家家户户都要在家中摆上几盆水仙,以寄托对龙哥、凌波仙子的感激之情.
雪中高士--梅花 出自明代 高启的《梅花》。其中两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里”高士指的是梅花‘。
9. 清皇宫妃子福晋头上的花有什么讲究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如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现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如北京故宫珍藏的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制成的,簪梃即是寿字的最后一笔。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之佳作。此外还有金质的福在眼前管、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受到瞩目。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簪头逐渐变小,如疙瘩针、耳挖勺、老鸦瓢等;另一种是簪饰越来越大,不仅适合满族妇女梳两把头覆盖面大的特点,还逐渐演变成头花、扁方等大首饰。
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后妃遗留下的簪饰来说,形式之多,花样之广是前代各个时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宝馆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报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头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约五厘米长,看上去就像一顽童在作舞蹈状。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著一个“安”字。顽童背后一柄金如意柄,将其与宝瓶连为一体,并将金累丝灵芝如意头露在顽童右侧。从顽童装饰看是个男孩。整个如意连在一起便称.之为“童子报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皇帝的妻妾当然是以皇帝为纲,要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寿多子孙”,以使皇家血脉旺盛,帝王基业万古千秋地传承到永远,这只头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实并非那麽称心如意.
满族妇女最偏爱的头花当属绒花,尤其是在女儿出嫁时,头上必须戴红色绒花,图火红吉利,据说汉语中的“绒花”,与满语中的“荣华”近音,因此,便有戴绒花即为荣华富贵之意。在满族妇女中,只要条件允许,不仅婚礼喜庆日时要戴绒花,而且一年四季都愿意头戴绒花,求谐音吉祥。尤其到应时节序戴应季绒花:立春日戴春幡,清明日戴柳枝,端阳日戴艾草,中秋日戴桂花,重阳日戴茱萸,立冬日戴葫芦阳生……。清宫后妃们的头花,还有大批的绒花、绢花、绫花流存於世,这些花色彩协调,晕色层次丰富,堪称“乱真”之花。据说唐代杨贵妃鬓角有一颗黑痣,常将大朵鲜花戴在鬓边用以掩饰。因鲜花容易枯萎,就令人研制鲜花颜色做绢花。此工艺不断发展,越制越精。清代遗留下来的绒、绢、绫、绸等质地的头花有白、粉、桃红三晕色的牡丹花,浅黄、中黄、深黄三色的菊花,白、藕、雪青三色的月季花及粉、白相间的梅花等等,历时百年不久,仍鲜艳悦人。
钗和簪的用途相似,都是女子盘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钗有双梃或三梃的,较之簪对於发髻的固定更为牢固-_-些。古老的钗与簪形式雷同,也是由钗头针梃自然连接…处。如汉代流行的玉燕钗就是其中的一例。相传汉武帝建造招灵阁时,有神女留下一支玉钗。武帝把玉钗赐给一位赵姓宠姬。几十年后,汉昭帝继承帝位,后宫女子时兴戴钗,苦於没有理想的式样,到处寻找。一次,宫女们看到这支玉钗无雕无饰,样子普通,就想把它毁了另做。但等第二天打开钗盒时,只见一支飞燕直奔天空。燕子起飞,尾巴呈叉形的美丽形象,使宫中女子深受启发,於是纷纷以飞燕为式制造头钗。燕子的尾巴插在发髻上十分适宜,因此取名为玉燕钗。随著头钗的广泛使用,各种质地、各种造型的头钗不断出现。最常见的是凤头钗,它的制作就由钗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而成。现在北京的故宫尚存有清代后妃戴过的钗,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钗头上装饰极美,一类是光素钗头无装饰。
流苏是满族妇女十分喜爱的首饰,其造型近似簪头,但在簪头的顶端垂下几排珠穗,随人行动,摇曳不停,与古代八大类首饰中的步摇极为相像。步摇首饰始见汉代,最初只流行於汉代宫廷与贵族女人头上。何为步摇?“步摇者,贯以黄金珠玉,由钗垂下,步则摇之之意。”步摇属於汉代礼制首饰,其形制与质地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徵。汉代以后,步摇才逐渐被民间百姓所见,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在贵族妇女中,还实行过一阵加於冠上的步摇冠。戴在头上较之步摇更富有富贵豪华之感。
东珠耳环:耳环为黄金托,每只嵌有三颗东珠。清代后妃戴耳环有等级,穿朝服皇后要戴镶有三颗东珠的,妃嫔戴一对珍珠,平时随意。
翡翠手串:由十八颗翠珠,两颗碧玺珠穿成,与碧玺佛头相连,下穿钻石,红宝石,珍珠、结牌等装饰物。手串可以戴在手腕上,也可挂在衣襟的纽扣上
翡翠手镯
清宫后妃戴的扁方质地有金、银、玉、翠、玳瑁、伽楠香、檀香木、珍珠、宝石等。其制做精细为天下罕见。如金缧丝加点翠、银镶嵌宝石、金錾花、玉雕刻多种多样。在扁方仅一寸宽的狭面上,能制做出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瓜果文字等维妙维肖的精美图案
点翠头花
花上的蓝色的底子的工艺叫“点翠”,就是将翠鸟的羽毛用特殊的胶粘剂贴在金属上,制成的各种首饰器物,古代云南等地每年都要向宫廷朝贡几百对翠鸟皮,用此羽毛来制作各种头饰、风景挂屏、盆景的花叶等点缀之物。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加之鸟羽的幻彩光,使整件作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的
清代满族妇女的扁方与汉代长簪有类似作用,且尺寸相同。只是使用对象不同罢了。由此可推断,扁方可能由长簪演变而来的。但是扁方也有尺寸小的,如遇到丧事,妻子为丈夫戴孝。放下“两把头”,头上插一个3寸左右的骨小扁方。儿媳为公婆戴孝,则要插一白银或白铜小扁方,以示区别。
清宫头花,将宝石做成的花辨、花蕊的底部钻上孔,穿细铜丝,绕成弹性很大的弹簧,轻轻一动,擅摆不停。使飞禽的眼睛、触角,植物的须叶、枝杈形象逼真,维妙维肖。戴在女性头上无疑增加了几分娇态美姿。
头花是清宫后妃的主要首饰,多以珠宝镶嵌而成。后妃喜戴头花,因花朵大、覆盖面大,戴在“两把头”正中,显得富丽堂皇。头花有美饰发髻的用意,亦有显示身份、地位的意思。在慈禧的许多画像、照片中,都能见到她发髻高耸,头戴大朵头花的形象。慈禧不但喜欢珠宝头花,还喜戴大朵绒花。这是因为汉语中的“绒花”与满语中的“荣华”近音,戴绒花即有荣华富贵的意思。清宫后妃一年四季都戴绒头花,以求吉祥。
发簪,最精美的有翠嵌珠宝头簪、银嵌翠蝴、蝶簪、银镀金嵌珠宝点翠花簪、铜镀金点翠珠宝簪等。发簪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先用金银制成特定形体的簪架,簪架周围高出一圈,中间凹陷的部分粘贴羽毛,它是用翠乌蓝,紫色羽毛绒古称“点翠”,再配上一圈“金边”,嵌翡翠、珍珠、碧玺、珊瑚、宝石等珍贵材料,再饰以美满的吉祥图案的
头簪的原意是连缀,因戴冠于发要用工具,以后就把这种工具称为簪了。簪后来又变为妇女头上的装饰品。贵族妇女“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驱,喜以满头珠翠为荣耀
晚清又风行头套式的大拉翅: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摘戴自如。大拉翅取代了用发架梳的两把头,据说是慈禧的独创发明。慈禧名为太后,实为女皇,她所处地位与清代的太后皇后都不同。加之她奢侈无度、生活靡费。衣食住行都要符合她追求美的标准。
金镶珠宝松鼠簪,簪金质,两端各嵌饰红宝石1粒,较粗的一端錾雕出松鼠和树枝的形状,并嵌碧玺1粒、珍珠2粒.此金簪造型简洁,构思巧妙,在清宫金镶宝石簪中属于较为简洁的一种。
金镶红宝石耳环,金质耳环上镶红宝石,珍珠,翡翠,水钻等,是清宫内务府从京城首饰店购入内廷的。
玉佩,《礼记》上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用玉比喻君子品德。玉佩是古代贵族男女人人都有的装饰品。
累丝金凤,凤身以金丝制成,头尾点翠并镶红宝石、猫眼和珍珠,凤嘴衔珍珠,珊瑚流苏和红宝石坠角(点翠和流苏等皆已脱落)。
金镶东珠耳坠,一副6只,戴时皇后左右各3只,妃各2只的
清朝:
清代后妃绸绣朝袍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穿朝袍时必须与朝褂配套,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本图为清末宣统淑妃文秀大婚用金黄地绸绣朝袍。
清代后妃金龙朝袍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穿朝袍时必须与朝褂配套,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本图为清代乾隆皇后所穿的明黄缎绣五彩云金龙朝袍。
清代吉服褂
清代吉服褂样式与龙褂相同,为圆领、对襟、左右开气、袖口平直的长袍。根据人物的身份的不同,所绣图案不同。如镇国公夫人、民公夫人、辅国公夫人、郡主至三品夫人的吉服褂,均绣花卉八团,为石青色。本图为清代孔子67代衍圣公夫人张氏画像,穿八团花卉吉服褂
清乾隆皇后朝褂
清代后妃服饰 清代乾隆皇后朝褂,样式为对襟、圆领、无袖、开气,通身绣金立龙纹,但纹样有几种不同样式,本图朝褂纹样为自上而下分四层以金锦沿边分隔,上层两肩前后各绣立龙一条,2层、3层、4层前后各绣立龙10条、12条、16条,总计78条,上层有珊瑚扣5粒。朝褂领后均垂有明黄色绦,绦上缀有珠宝。朝褂穿在朝袍外面。此图为清乾隆皇后朝褂。
清代后妃龙褂
清代后妃服饰 清代龙褂,样式为圆领、对襟、左右开气、袖端平直的长袍。龙褂只能为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服用。皇后龙褂纹饰,据文献记载有两种类型,北京故宫所藏实物,则有三种类型,均为石青色:第一种饰五爪龙八团,两肩、前胸后背各一团为正龙,前后襟行龙各两团,下幅八宝、寿山水浪江涯及立水纹,袖端各两条行龙及水浪纹。第二种只饰五爪金龙八团,下幅及袖端不施纹样。第三种饰五爪金龙八团,下幅加水浪江涯、寿山、立水纹。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龙褂与此相同。嫔所穿龙褂,两肩前后正龙各一条,襟变四龙。此图为清代光绪皇后石青缎地五彩绣缉米珠云龙八团,有水龙褂,即为第一种。
【朝冠】
朝冠是皇后在朝祭时所戴之冠。
皇后所戴朝冠(包括太皇太后、皇太后)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檐,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之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三百零二。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色绦二,末缀宝石,青缎带。
皇贵妃、贵妃所戴朝冠,其质与皇后朝冠相同。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上缀朱帷。其冠顶、朱纬等之饰,亦与皇后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九十二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东珠、珍珠各四;末亦缀珊瑚。冠后护领与皇后朝冠相同。
贵妃之冠服袍及垂绦,皆为金黄色,余制均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朝冠,顶为二层,贯东珠各一,皆以金凤,饰东珠九,珍珠十七,上衔猫睛石。朱纬上周缀金凤五,饰东珠七,珍珠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物与贵妃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为珍珠一百八十八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冠后护领亦与贵妃相同。
嫔之朝冠,顶为二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翟,饰东珠九,珍珠十七,上衔砢子。朱纬上周缀金翟五,饰东珠五,珍珠十九。后金翟一,饰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为珍珠一百七十二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与妃之朝冠制同。
【吉服冠】
皇后吉服冠,薰貂为之,上缀朱纬,不缀凤翟,顶用东珠。
皇贵妃、贵妃吉服冠,均与皇后服制同。
妃之吉服冠,冠顶用碧琧弘(王旁),余制同贵妃吉冠。
嫔之吉服冠,与妃之冠制同。
【朝褂】朝褂、朝袍和朝裙为皇后朝祭时所穿礼服。皇后朝服有缎、纱、夹、单,俱依时令更替。
皇后朝褂是皇后在朝祭之时套在朝袍外的礼褂。朝褂制三,皆为石青色,片金缘。其一,绣文为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之文。其二,绣文为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其三,绣文前后为立龙各二,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领后皆垂明黄色绦,其饰之珠宝无定。
皇贵妃之朝褂均与皇后制同。
贵妃之朝褂为金黄色,余制均与皇贵妃相同。
妃、嫔之制同贵妃。
【朝袍】
皇后朝袍是皇后在朝祭之时所穿礼袍。朝袍之制三,皆为明黄色。其一,披领及袖皆石青色,片金加貂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为金龙九,间以五色云。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其二,披领及袖皆石青色,夏用片金缘,冬用片金加海龙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为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腰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其三,领袖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中无襞积,后开裾。余俱如貂缘朝袍之制。领后垂明黄绦,饰珠宝。
皇贵妃之朝袍均与皇后制同。
贵妃之朝袍为金黄色,余制均与皇贵妃同。
妃之朝袍制同贵妃。
嫔之朝袍用香色,其制亦与妃同。
【朝裙】朝裙是穿在朝袍里面的礼裙。
皇后朝裙冬用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织金寿字缎,下用石青行龙妆缎,皆用正幅,有襞积。夏朝裙用片金缘。
皇贵妃之朝裙,均与皇后服制同。
妃之朝裙,均与贵妃服制同。
嫔之朝裙,皆同妃制。
【龙褂】皇后龙褂为皇后吉服褂。龙褂有绵、夹、纱、裘,均依时令更替。
皇后龙褂之制有二:皆为石青色。其一为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绣正龙各一团,襟绣行龙四团。下幅八宝立水。袖端行龙各二;其二为下幅及袖端无章采,余与其一制同。
皇贵妃龙褂与皇后服制同。
贵妃龙褂以金黄色,余制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龙褂,与贵妃服制同。
嫔之龙褂,绣文两肩前后为正龙各一,襟为夔龙四,余亦同妃制。
【龙袍】
清代皇后龙袍之制有三,皆为明黄色,领袖为石青色。其一为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福寿文彩惟宜;下幅八宝立水,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左右开裾。其二为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其三为下幅不施章采,余与第一种相同。
皇贵妃龙袍与皇后服制同。
贵妃龙袍亦与皇后服制同,惟用金黄色。
妃之龙袍与贵妃之制同。
嫔之龙袍用香色,余制亦与妃同。
【采帨】
皇后采帨为绿色,绣文为“五谷丰登”。佩箴管等,绦为明黄色。
皇贵妃之采帨与皇后制同。
贵妃采帨,绦为金黄色。余制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采帨,绣文为“云芝瑞草”,余亦同贵妃制。
嫔之采帨不绣花文,余同妃制。
【金约】
皇后佩金约:镂金云十三,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三百二十四,五行三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八,末缀珊瑚。
皇贵妃金约,镂金云十二,饰东珠各一,间以珊瑚,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共珍珠二百零四颗,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
贵妃与皇贵妃制同。
妃之金约,镂金云十一,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九十七颗,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
嫔之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七十七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余与妃制相同。
【耳饰】
皇后耳饰为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珍珠各二。
皇贵妃耳饰用三等东珠,余同皇后。贵妃制同。
妃之耳饰用三等东珠,余皆同贵妃服制。
嫔之耳饰用四等东珠,余皆同妃服制。
【领约】
皇后领约,镂金,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绿松石各二。
皇贵妃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
贵妃之领约,垂绦为金黄色。余制与皇贵妃相同。
妃、嫔之领约,皆同贵妃制。
【朝珠】
皇后朝服所配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适宜。皇后吉服所配朝珠一盘,珍宝随所御。绦为明黄色。
皇贵妃朝服所配朝珠三盘,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盘。绦明黄色。
贵妃朝服所配朝珠,绦为金黄色,余制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朝珠,与贵妃服制同。
嫔之朝珠三盘,一盘为珊瑚,两盘为蜜珀。吉服朝珠一盘。绦用金黄色。
大约就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