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古老罐插花

古老罐插花

发布时间: 2022-02-07 11:06:04

1. 怎样制作瓶式插花

(1)花瓶的选择。所选用的花瓶颜色,要与花材的色泽协调,如素色细花专瓷瓶,配插属色彩淡雅的菊花;晶莹剔透的细颈玻璃瓶,配插非洲菊和文竹等。

(2)花枝的配置。一般根据季节、用途及个人爱好等选配花材。除注意选择花形丰满多枝,色彩明快艳丽的花枝外,还应注意花朵大小要与花瓶的形状、高矮相协调。如细长的花瓶,宜插长的花枝与中小口径的花朵,使花枝直立向上;粗矮花瓶,宜插短梗的花枝与大口径的花朵,使花枝趋于展开。

(3)插花组合。一般将花大而色彩美丽的作为主花,如常用花多枝长、花色绚丽的月季、玫瑰牡丹、芍药、菊花、香石竹等作为主花枝,配以满天星、荷兰菊等小朵花材以及文竹、棕竹叶、观赏蕨等装饰叶。在一个插花组合中,各个视面上的主次花朵,都要同时表现出高低错落。不能花枝等长,插在同一水平线上,也不能将3个花枝按等角形排列展开,否则就会显得呆板,缺乏艺术性。此外,配置插花组合时还应注意大花及大叶最好是奇数,大花不宜重叠,也不宜靠近水面。

2. 中国古代插花做什么

在古时的中国,插花是用来礼佛的,其後经僧侣传至日本後更被发扬光大,应用到不同阶层的不同角落。远在日本的江户时代,花艺已经十分流行,在当时的社会里,花艺的工作者,几乎全部都是男性。时移世易,今时今日的香港社会里,女性的工作者比较多,不过花艺工作者当中,男女老少比比皆是,在国际舞台上,不少有名的花艺设计师更是男性。如果你到日本观光,遇到一个穿著传统礼服的年迈老伯,不吸烟,不喝酒,他说他是研究花道的;一般日本人一定会想到,他可能是一位大有来头的花道老前辈。如果视花艺为一种学问或艺术,花艺的作品视为一件作品,的确是适合任何人士的。

插花

插花,也叫花艺,和茶道一样,也是没落于本土,兴盛于他乡的传统艺术之一。中国插花艺术萌芽于先秦,于魏晋南北朝小有气象,此时,这项艺术还多是“借花献佛”——在六朝的南史中:“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窑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唐宋以后,插花渐盛。唐人罗虬在《花九锡》中,较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后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将宫中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称其为“锦洞天”。如果说唐代插花还仅仅是宫廷和寺庙的高雅艺术,到了宋代,插花艺术在民间已经蔚然成风。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至明朝,已有插花专著问世,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有《瓶史》,此书曾1696年被译为日文,对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被日本插花艺术家们奉若圭臬,被推崇为“宏道流”。袁宏道在一首《戏题黄道元瓶花斋》诗中云,“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一枝两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傍拂杨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颜君斋.一倍添妍华。”仅用了寥寥数笔,就把插花描绘得淋漓尽致。清朝关于插花的记载有:邝璠著的《便民国纂》中的“养花法”,陈淏子著的《花镜》中的“养花插瓶法”和“香垆花瓶”.沈复著的《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以及汪灏著的《广群劳谱》,《红楼梦》中对插花的描述也不少。到了近代,战乱频仍,民生凋敝,花艺自然就荒芜了。

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与西方花艺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重造型,中国重意态。中国花艺强调:自然之真——保持花木的自然生态,依据季节造型;人文之善——重视其敦睦人伦的社会效益;宗教之圣——花是有助悟道的圣物,常以花供佛、以花修道;艺术之美——从选材到搭配,讲究和谐、清雅、明秀。

日本的插花艺术已有一千多年历史,6世纪时,一位名为小野妹子的遣唐史将很多中国传统技艺带回日本:字画、雕刻、文学、戏剧、园艺……还有就是供佛的“瓶花”。从中国回来后,小野妹子开办了日本的插花学校。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学校“池坊”现在已经传到了第四十五代。

3. 家里的瓶瓶罐罐,这个算不算插花

插花(floarr),亦可称为插花艺术,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专些容器属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中国插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插花源于古代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
花束的花材固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细铁丝绑扎。每一枝花、每一片衬叶,都用缠上绿胶带的细铁丝缠好后再造型。另一种是用专用花托,内有花泥,将花依造型插入花托内,此法比较简便省事。

4. 瓶插花怎样才可以活得久

瓶插花得勤换水,这样可以获得久

5. 中国明代插花最具代表意义的“十全瓶花”中采用的十种花材及寓意

十种花材、佛教供花以莲花为主,宫廷插花以牡丹、芍药为主,文人插花有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花、蜡梅、水仙、山茶为“雪中四友”等。瓶花十全使枝直立长10,须有二丛或三丛,屈曲且回心为妙;心为5应插得正,二支或三支插于极点,切勿绑成一株再插。注意整体的平衡感与色彩的分配。错综八方、色体壮厚、架构分明才有气势与格局。
翠竹昂扬,苍松卓然,高枝参差之间插以百合、小菊,辅以绿叶,表现虚心向上、正气常青,是德之和,是雅之美,亦是至美十全。小的青瓷梅花瓶中,百合挺秀,细叶舒展,自有拈花一笑的趣味。与瓶花有些形似的竹筒插花,更有草木类花器插花所特有的一种质朴感,山藤悬垂,山花烂漫,唤起了人们对山川自然的向往。
十全瓶花,寓意,用十种花材,象征十全十美。

1.定枝以井字撒为正宗。使枝可插于屋漏点(宧点)或北点,视使枝的生态而定。
2.层次空间的安排是经验体证的累积,技巧亦同;多看多插之外无非用心体会。
3.理念花端庄严谨,枝条须先整理,允许加架铁丝以驾驭枝干走向。
4.盘主体主花长为3,南面而王,倾斜角度之投影长度勿大于瓶高之半。注意三朵主花的表情安排与高低层次。

6. 刘嘉玲用500万古董花瓶插花,会不会对古董造成损伤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遇到一系列的考古物品,这一些有着历史价值的物品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珍贵,所以说我们非常地珍惜他们。然而在这一些文物的保护方面,我们也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但是却有保护不到的一些地方。在一些私人的古董文物落入到一些不珍惜他们的人手里,这一些古董就会遭受到一定的损伤。在热点上就有这么一件事情,那就是刘嘉玲用500万的古董花瓶插花,网友们对于这件事情都比较关心,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刘嘉玲用500万古董花瓶插花这一件事情也是暴殄天物,这样的话肯定会对古董造成一系列的损伤。

7. 中国传统插花四大流派

中国传统插花发展简史

原始萌芽期——西周至春秋、战国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阶段,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明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楚辞·九歌·礼魂》中记载: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初级发展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 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 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 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 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兴盛发展期——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美即美酒)、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 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合称为生活四艺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的“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去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 了壁挂,吊挂。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插花作品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全盛发展期——宋代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从此开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的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艺术上升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体现人的操守。这也就是花道。

缓慢发展期——元代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造型丰满,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

成熟完善期——明至清代中期

到了明代晚期,花道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时的插花艺术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 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但是纵观清朝三百年,插花艺术始终处于一个下坡时期,得不到重视。花道在此时开始衰落。

传统插花、古典园林,两朵绽放在中华艺术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的花朵,自古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广阔沃土之中。“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朵朵绽放于园林之中的鲜活花朵,也成为园林中最美的点缀。

又逢冬季,中国园林博物馆即将推出第四届插花艺术展,带您走进插花艺术的殿堂,共同感受插花艺术魅力。热爱插花艺术、喜爱生活美学的您,又对插花艺术了解多少呢?

宋代 篮花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具有端庄典雅的造型、富有诗意的画面、形神兼备的意境、师法自然的手法等特点。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见证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以及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

元代 篮花

中国传统插花吸取了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精华,形成了崇尚自然、重意境等独特的风格与特征,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在世界插花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东方式插花艺术的典范。2008年6月,传统插花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 厅堂中立式瓶花

明代 厅堂花

中国插花艺术萌芽于先秦时期,经过了汉、六朝的初始期,隋、唐、五代的兴盛发展期,宋代的全盛期,元、明、清中期的成熟与完善期,清末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在插花发展的历史中,我国有关插花的著作不少,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花九锡》,明朝的《瓶史》、《瓶花谱》、《瓶花三说》,清朝的《花镜》、《浮生六记》等,为我们研究、继承、发扬和推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清代 写景盘花

清代 瓶花

作为园林中最具生命灵性的要素,花木不仅赏心悦目,其色彩、风韵也往往更具隐喻意义。或悠闲、或苦闷、或超脱、或执着,都投射于花木之上。

日本花道可以称得上是一绝,当然中国插花艺术也是不容小觑,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而且中国插花流派还分为三种,小编将为你解答中国插花习俗怎么来的?中国插花流派有哪些?

中国插花习俗怎么来的?

中国传统插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响,富有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因而常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

借用花木抒发人的意志、愿望之时,以花枝展情韵,表现花品花格,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心驰神往。古人看花是有分别的,饮酒对自然生长的花,饮茶对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着深长的意味。

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迅速发展,插花艺术也获得普及与进步,成就辉煌,举国上下插花之风亦然盛行。《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每?酱禾於家傩惺⒋蟮幕ɑ岷筒寤ū热饶址欠病?

文人插花别有情趣,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除琴棋书画外,又形成插花、挂画、点茶和燃香的"生活四艺",撰写出不少插花诗作。

受理学影响深重的宋代,其清雅、隽秀的时代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插花不仅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上、内涵上则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节操,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伦教化的表现。

在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因而,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敏感多思。

中国插花流派有哪些?

池坊

日本传统插花的开创者都是池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日本成立最早的流派,原意为池边僧舍,许多流派都是从池坊演变出来的。原本是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皈依佛教成为高僧,驻六角堂(后来京都的一名寺)而创于7世纪。在那里,作为礼佛仪式的一部分,规定“立花”这个插花样式的插花准则,即一种直立的正规样式,一般使用窄口高脚瓶或细高花瓶。

草月流

草月流由河原苍风创立,是战后兴起的新流派。草月流创建的意思为如草之亲切、月之明亮,又称前卫花。它突破传统的形式,强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更为自由。常强调美的夸张,用抽象、富于想象的手法自由创作,达到作者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

小原流

小原流由小原云心创始于1867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以投入式盛花的形式为主,用平矮形盆把花插在剑山上,既保留完整的传统手法,又不固守传统,能贴进生活、表现生活。其作品使用的是各方面皆可观赏花材的欣赏范围,任何空间都可搭配。

创始人小原云心创造的盛花表现形式,为近代插花史开辟了新篇章。其作品格调高雅、脱俗,尊重四季花草的自然之态,生动活泼,清新自然,优雅秀丽,最接近中国古典插花的风格,最能引起中国人的心灵共鸣。

8. 瓶插花怎样才能保持长久

1)首先鲜花的根部要斜着剪口,这样吸水的部位大,能够更多地吸收水分;2)其次,要内每天容剪去一些,保证能够更好的吸收水分;3)还有,花的叶子不要泡在水里,这样叶子会烂掉,所以一定要把浸在水里的叶子摘掉;4)每天要换水。如果是夏天,为了保持水温不升高,还可以往花瓶里放几块冰;同时,花瓶里的水最好放满,这样不仅能使水的温度保持得长久些,还可以增加花瓶底部的重量,保证花瓶的稳定性。5)为了使鲜花开的时间长一些,还可以往花瓶里放少许啤酒,或者将两片阿司匹林研成末放进去。可延长鲜花的寿命。6)在一般家庭常买的几种鲜花中,郁金香的寿命最短,康乃馨的寿命最长。如果你的主人是又想漂亮又比较节约的人,你就要少买郁金香,多买康乃馨。尤其是夏天,郁金香很快就会枯萎。7)还要注意一点,家庭中一般不要买菊花。因为菊花一般是用来上供的。8)买几支绢花,与鲜花混合插入花瓶中,会使鲜花显得多而豪华。不同的绢花可与不同的鲜花相配反复使用。

9. 瓶式插花要怎样制作

瓶式插花是插花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基本造型有倾斜型、直立型、下垂型、直上型及对称型等。瓶插时要根据插花构图法则和个人爱好,选好花瓶和花枝,并配好插花组合。

(1)花瓶的选择:所选用的花瓶颜色,要与花材的色泽相互协调,如素色细花瓷瓶,配插色彩淡雅的菊花;晶莹剔透的细颈玻璃瓶,配插非洲菊和文竹等。

(2)花枝的配置:一般根据季节、用途及个人爱好等选配花材。除注意选择花形丰满多枝,色彩明快艳丽的花枝外,还应注意花朵大小要与花瓶的形状、高矮相协调。如细长的花瓶,宜插长的花枝与中小口径的花朵,使花枝直立向上;粗矮花瓶,宜插短梗的花枝与大口径的花朵,使花枝趋于展开。

(3)插花组合:构成插花组合的花枝要有主有从。一般将花大而色彩美丽的作为主花,如常用花多枝长、花色绚丽的月季、玫瑰、牡丹、芍药、菊花、香石竹等作主花枝,配以满天星、荷兰菊等小朵花材以及文竹、棕竹叶、观赏蕨等装饰叶。在一个插花组合中,各个视面上的主次花朵,都要同时表现出高低错落,即花枝的位置要高低前后错开,不能花枝等长,插在同一水平线上,也不能将3个花枝按等角形排列展开,否则就会显得呆板,缺乏艺术性。此外,配置插花组合时还应注意大花及大叶最好是奇数,大花不宜重叠,也不宜靠近水面。

10. 明代撰写插花专著瓶史的文学家是

袁宏道。写来的《瓶史源》还被传到日本,供他们研习插花艺术。
《瓶史》中还根据插花类型记录技艺,还撰写了关于如何保存花,花的要点等内容。

悄悄补一句,现在插花艺术被大众狭隘地认为是女性的艺术,实际不然。
袁宏道是男性,古代文人雅士都会用插花艺术来修养身心。
所以打破偏见,不仅仅只有女性才能插花。点缀生活部分男女。

热点内容
别名荷花 发布:2025-08-26 21:52:29 浏览:49
花艺培训班l 发布:2025-08-26 21:45:05 浏览:611
喜寒盆栽 发布:2025-08-26 21:44:08 浏览:895
玫瑰词语 发布:2025-08-26 21:43:01 浏览:481
兰花齐全 发布:2025-08-26 21:37:26 浏览:284
盆景盆渗水 发布:2025-08-26 21:36:23 浏览:425
送我一枝玫瑰花琵琶曲 发布:2025-08-26 21:36:22 浏览:459
插花员考核 发布:2025-08-26 21:35:18 浏览:640
高其佩花卉 发布:2025-08-26 21:20:38 浏览:486
黏土插花 发布:2025-08-26 21:14:01 浏览: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