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艺智苑花郎

艺智苑花郎

发布时间: 2022-02-07 10:57:01

Ⅰ 最近好看的韩剧有哪些

最近有很多不错的影视作品纷纷上映,虽然国产的影视作品我有些时间没有看了,但是在不看国内影视作品的时候,我在看韩国的影视作品。不是因为国产的电视剧不好看,而是因为国产的电视剧有些太过于冗长。比如说我最喜欢的《甄嬛传》就有76集了,除此之外的《琅琊榜》也有50集。相比国产剧来说,韩剧的16集,或者20集可以说是相当的短了。但是,因为韩剧一周有的才更新一集,有的更新两集。然而国产剧在各个平台,更新的频率可以说非常高了,要是还是会员的话,还可以比普通的用户多看几集,更新的有的比韩剧还要快。虽然如此,还是要说说最近有什么好看的韩剧呢?


  • 《机智的医生生活 》

《请回答1988》这部韩剧,应该大多数人都至少看过一遍了吧。请回答系列因为其剧情的精妙设计、人物情感的丰富、细节的眼睛等等都让人称叹不已。在此之后,申元浩导演再次和李有贞编剧合作拍摄《机智的监狱生活》。《机智的监狱生活》和《请回答》系列完全不一样,但是从剧情的设计中还是能够感受到人的温暖以及,生活中的搞笑。借着《机智的监狱生活》的热度,申元浩导演再次和李有贞编剧合作拍摄了机智系列。和《机智的监狱生活》完全不同,从更新的五集的剧情中能够看出,《机智的医生生活》虽然也有反转,但是更多的则是医生的日常生活。从剧情之中,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去看病的影子。除此之外,最令人开心的莫过于主角团五个人的友情了,虽然经常互怼,但是是真的是有爱。


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这些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 (这是金秀贤退伍之后的第一部电视剧,让人很是期待);《一半的一半》:前几年在《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和孙艺珍有着非凡合作的丁海寅,这部剧讲述的是人工智能程序员和古典录音工程师的浪漫爱情剧;《Hyena》、《无人知晓》、《九尾狐传》 、《喜欢的话请响铃2》 等等也是口碑不错的,或者是备受期待的电视剧。

Ⅱ 与跆拳道有关的电视剧

1、功夫之王(又名:功夫小英雄):来自中国大陆,语言是国语,2008年拍摄,导演陈勋奇。

影片讲述风流潇洒却性格桀骜不驯的孟良自幼在劈挂门炼就一身好功夫,但连续两年高考不中,整日游手好闲,其姐陵园冬恐慌其不学无术,遂找来昔日情人文武来辅导孟良,希望他能在全省跆拳道比赛中获得前三名,再加上文化补习班的学习,以获取中北大学特招生的考试资格。

2、热血青春:来自中国台湾,2009年拍摄,总数20集,导演林清振、江丰宏、陈奕先。

该剧以一群赤手空拳的年轻人的感情纠葛和命运为主题,五个个性迥异,却同样血气方刚的男孩,一个外刚内柔,满怀理想的女孩,外加一位善用女性魅力,美艳火辣的女教练,共同携手冲破那条,通往梦想的崎岖道路,摘下属于他们人生中的那块世纪金牌。

(2)艺智苑花郎扩展阅读: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

跆拳道是经过东亚文化发展的一项韩国武术,以“始于礼,终于礼”的武道精神为基础。其脚法占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4套;另外还有兵器、擒拿、摔锁、对拆自卫术及10余种基本功夫等。

跆拳道于1988年奥运会时为示范项目;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为试验比赛项目;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Ⅲ 古书上说的百济国、新罗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朝鲜半岛,即现在的朝鲜.韩国

新罗

(公元前57年~935年) ,朝鲜半岛三国之一,从传疑时代开始,立国长达992年,是亚洲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公元503年始定国号为新罗。

新罗最初由辰韩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660年和668年,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670-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立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新罗于6世纪初制定国号,取“新者德业日新,罗者网罗四方”之意。(参见《三国史记》“卷四智证麻立干四年”条)新罗是日本最早这样称呼斯卢的,他们当时自然不会是这样认为的,但是1145年写成的《三国史记》这样诠释也是表明了作者是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的。

朝鲜三国时期国家。初名徐罗伐,又名斯罗期卢。公元 4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统治地区先在朝鲜半岛东南部,后扩至整个大同江以南地区。都城为金城(今庆州)。935年被高丽所灭。 公元前后,斯卢部落以金城为中心,联合六部组成部落联盟,酋长由朴、昔、金三氏担任。4世纪中叶起,朴、昔二姓不再担任首领,王位由金姓世袭,王权逐渐得到加强。4世纪末新罗经常受倭军侵扰。402年,高句丽驱逐倭军,将新罗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505年,新罗实行州、郡、县制。520年,颁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别的百官服色,实施严格的身份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体制。528年,朝廷许可佛教传播,借佛法说教加强王朝的思想统治。532~562年,新罗先后统一本加耶(又称金官加耶,今金海地区)和大加耶(今高灵地区)弁韩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东江流域。为与高句丽争雄,新罗与百济结盟。于551年占领汉江上游地区。并于553年又攻占百济的汉江下游地区。遂乘势沿东海岸北上,将其势力一直伸延到今咸镜南道的利原地方。新罗的扩张招致高句丽和百济的不断进攻。新罗处境危急,吁请唐朝出兵干预。唐朝在新罗的配合下,于660年灭百济,再于 668年灭高句丽。百济、高句丽灭亡后,新罗统一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直到辽东则归唐朝管辖。至此,原三韩部落地域完全统一于新罗,并在北界略有扩展。

新罗据有西海岸的仁川湾,便于直航中国。从 4世纪末起,新罗先后与中国的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文化。使用汉字并创造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682年,新罗设立国学,读《论语》。《礼记》等书。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不少。慧超的《往五天竺传》、崔志远的《桂苑笔耕》,都是在中国流传久远的著作。 新罗早期有债奴,“息谷米于人,偿不满,庸为奴婢。”新罗的部曲县,是强制战俘等集中居住和从事特种劳役之处。“部曲民”实际上是一种被征服的部落奴隶。新罗的其他奴隶史载不详。5世纪后,铁器广泛使用,牛耕普及,禁止人殉。生产迅速发展。654年,新兴贵族掌权,实行一系列改革,把大量土地和牧场分给新兴贵族,实行采邑分封,后又曾实行禄邑制和丁田制。新罗后期,王族间因争夺王位,战乱频繁,民不堪命,纷纷起义。896年,赤裤军曾攻打到王都西部。在这一形势下,新罗王族弓裔、军官甄萱等也加入到起义军中,并攫取了领导权。900年,甄萱在完山州(今全州)建后百济, 901年,弓裔在松岳(今开城)建后高句丽,形成后三国分立的局面。918年,弓裔部将王建取代弓裔,创建高丽王朝,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朝鲜半岛为高丽王朝所统一。

新罗历史
历史学者传统上将新罗的历史分成三部分:早期(公元前57年-公元654年)中期(公元654-789年)和晚期(公元780-935年)。

建国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公元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在金城(今韩国庆州)创建。新

罗最初是辰韩的12个部落之一,共有6个村庄和6个家族,被称为斯卢六部。据说,赫居世居西干是从天上飞来的白马生下的蛋中出生的。赫居世居西干13岁的时候,新罗六个家族推举他为国王。赫居世居西干也被认为是目前朝鲜半岛常见的朴姓的祖先。目前的考古发现表明,在这一时期,可能有新罗政权的存在,但还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国家。金富轼这样写的原因可能是想将新罗的历史看上去比高句丽和百济的长。

初期
建国初期,新罗先后被朴氏、石氏(又叫昔氏)和金氏三大家族统治。到2世纪,新罗发展成朝鲜半岛西南的一个国家,对其周边的辰韩部落的影响也不断扩大。3世纪,新罗成为辰韩最强大的城邦国家。总共有四千多户,在辰韩各部中只有它在独立于马韩统治。

公元250年,在新罗西边百济取替了马韩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新罗西南伽倻取代了弁韩。公元50年,在朝鲜半岛北部,高句丽已初具规模,并在313年南下朝鲜半岛中部后成为具很有威胁性的地区霸王。新罗与高句丽结盟对抗倭国、百济,新罗也曾经与倭国联姻。

扩张和中央集权化
公元356年, 金氏家族的奈勿尼师今继位后,开始世袭君主结束了新罗三大家族轮流掌权的局面。377年,新罗与中国和高句丽建交。

4世纪后期, 由于新罗西有百济南有日本的包围,新罗最初与高句丽结盟。不过当高句丽迁都到平壤并开始南扩后,427年新罗被迫和百济结盟。502年新罗与北魏通使,被北朝称为斯罗,南朝一般用倭国对它的称呼“新罗”。

法兴王在位时期(514-540年),新罗已发展成为一个羽毛丰满的国家,以佛教为国教并有自己的年号。在伽椰与新罗的战争中,新罗吸收了伽倻。532年,新罗兼并金官伽倻;562年,吞并大伽倻,使疆土到达洛东江。

真兴王在位时期(540-576年),新罗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新罗帮百济将高句丽从汉江流域赶走后,553年又将这一战略要地从百济手里夺走结束了与百济120年盟友关系。真兴王在位期间还建立了花郎道。

真德女王去世后,骨品制度的终止标志着新罗早期历史的结束和中期历史的开始。

统一新罗

7世纪,新罗开始与唐朝结盟。660年,武烈王联合唐朝灭亡百济。663年,唐朝在新罗设立了鸡林州都督府,以新罗王为“鸡林州都督”,世代承袭。668年,文武王联合唐朝灭亡高句丽。670年-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占领百济故地和原高句丽部分领土。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新罗中期的历史主要特点是君主权威的壮大。新罗对朝鲜半岛的统一使新罗君主财富增加,威望提高。在统一朝鲜半岛期间,新罗成功地镇压了几起贵族反叛,清除了对其中央集权最具威胁的贵族势力。统一后的新罗开始进行官僚制度的改革,之后新罗进入鼎盛时期,农业、商业、手工业、艺术、教育、宗教等都得到蓬勃发展,同中国、日本等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十分密切。

衰落与灭亡
780年惠恭王死后,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暴乱事件,新罗由此走向衰落。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农民暴动频繁出现。沿海地区出现海盗侵扰日本等地(韩寇)。892年新罗王族建立后百济、901年建立后高句丽,朝鲜半岛进入后三国时代。后高句丽武将王建夺取后高句丽政权,建立高丽王朝,于935年灭亡新罗,重新统一朝鲜半岛。

Ⅳ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与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有什么文化交流

三韩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古老民族,共有三个分支,即马韩、辰韩和弁(biàn)韩。马韩在今京畿(jī)道、忠清道、全罗道一带;辰韩在今庆尚道洛东江东侧;弁韩则在洛东江西侧。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社会发展缓慢。中国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三韩仍处在部落联盟阶段。马韩人在三韩族中居于主体地位;辰韩中,有一部分原系秦朝人,因逃避秦王朝的苦役流亡到这里,马韩首领把他们安置在了东部地方,也称秦韩;弁韩在辰韩之南,有辰韩人杂居,也称弁辰。中国大陆的铁器文化与青铜器文化一起,经半岛北部传人三韩后,半岛南部的稻作、蚕桑等农业生产便有了飞跃性发展,三韩也因此从新石器时代直接进入了铁器时代。

后来,马韩众部落发展为百济国,辰韩诸部落发展为新罗国。新罗于公元532年至562年间统一了弁韩诸部落,并于660年借助唐军的力量统一了百济国。至此,原三韩地域便完全归属于新罗。

高句丽(句:gōu)原为中国东北浑江流域一个古老部族。公元前37年,部族首领高朱蒙在纥升骨城(纥:hé,今辽宁桓仁)定都称王,国号高句丽。公元3年,高句而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自第六世太祖大王高宫起,王位世袭得到确立,王权得到加强,国家体制初具规模。高句丽自四世纪初占据乐浪郡后,便与半岛南部两个三韩族国家百济和新罗直接接壤,三国间激烈的角逐也便由此展开。新罗受到高句丽、百济的不断进攻,处境十分危险,于是请求唐朝出面于预。唐朝调解无效,便在新罗配合下出兵,于公元660年灭百济,再于668年灭高句丽。百济、高句丽灭亡后,新罗统一了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直到辽东则归唐朝管辖。

公元372年,秦王苻坚(公元338~385年,前秦世祖。西晋灭亡、东晋在南方建立之时,黄河流域的各族统治者彼此争伐混战,在13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建立起大大小小许多国家,历史上称为“十六国”。十六国中有前秦、后秦、西秦。前泰建于350年,灭亡于394年)遣使及浮屠(和尚)顺道送佛像、经文至高句丽,高句丽第十七代君主小兽林王也遣使者答谢。两年后,僧人阿道又自前秦至高句而。375年,高句丽始建肖门寺,以安置顺道;又建伊佛兰寺,以安置阿道。从此,佛教传人了高句丽。

与苻坚遣使赴高句丽的同一年,高句丽设立国家教育机关太学,以汉学为主要内容的高句丽教育事业,其时已有较大的发展。高句丽自建国初期起,就利用汉文撰修本国史籍。有人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100卷,名日《留记》。公元600年,婴阳王诏令太学博士李文真,将《留记》整理删订为《新集》五卷。好太王碑更是高句丽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的最好见证。碑在集安县城东九华里处,建于高句丽将其政治中心迁移至朝鲜半岛前不久的公元414年。碑身高6.39米,四面环刻汉字碑文,以东南为正面,共44行,每行一般为4l字,计1775字。

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公元618~626年在位)派遣使臣前往高句丽,带有天尊(道教徒对该教所奉天神中最高贵者的尊称)像及道土。使团宣讲《老子》时,道俗听者竟达数千人。公元643年,高句丽宝藏王派遣使者人唐,求取道教经典;唐太宗于是派遣道士叔达等8人前往高句而传扬道教,并赐老子的《道德经》。道家学说传人高句丽后,曾一度有压倒佛教之势。这一时期,高句丽进而派遣贵族子弟人唐,以直接吸收汉文化。

高句丽艺术与中国的关系,可从古墓墓室壁画中看到。壁画墓集中分布在集安、平壤、安岳三地,壁画题材又大体分为三类:社会生活风俗画、案画和神灵画。前两类多为三世纪中叶至五世纪中叶的作品,后者多为五世纪末至六世纪中的作品。高句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朝鲜半岛之后,墓室壁画从题材到技法仍保持着与汉文化的深厚渊源。

墓葬壁画和史籍中也描绘、记载了中国与高句丽之间在音乐方面的交流。在冬寿墓(位于朝鲜黄海南道安岳郡,公元375年营造,1949年发掘。墓主冬寿,原为辽东慕容氏官员,公元336年亡命高句丽)前室壁画的奏乐上,绘有乐队和仪仗队,乐队坐,仪仗队立。专家推断:在殿庭演奏的这种仪礼乐,应是鼓吹乐;而高句丽的这种殿庭鼓吹,应是中国汉代的黄门(官署名)鼓吹。

从后室壁画的舞乐上,可以看到高句丽乐器玄琴。据史书记载,这种乐器是第二丞相王山岳参照中国七弦琴的式样制造的,演奏时因有“玄鹤来舞,遂名玄鹤琴”,后来便称玄琴。与前室壁画的鼓吹不同,这里没有仪仗。由此可以断定这里不是礼宴,而是曲宴(私宴),使用的乐器为玄琴、洞萧以及中国晋人创制的阮成(简称“阮”,拨弦乐器。古琵琶之一种,四弦有柱。相传西晋文学家阮成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百济国也曾广泛吸收汉文化。公元346年至375年,近肖古王在位期间,博士高兴以汉文撰修百济国史《书记》,这表明百济引入汉字和汉文化已非一日。公元384年,胡僧摩罗难陀自东晋至百济;第二年,百济在南汉山建佛寺,度僧十人。佛教从此开始在百济流布。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百济学者王仁应邀赴日本,向太子菟道稚郎子等讲授《论语》。此事表明,百济不但广泛深入地吸收了汉文化,而且还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架设了桥梁。

据《周书》(唐令狐德等撰,纪传体北周史。北周,南北朝时代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起于公元557年,亡于581年)记载,百济的青年学子普遍喜欢骑射,并且努力学习中国古代典籍。他们之中的优异者不仅能用汉文撰写文章,而且懂得阴阳五行(阴阳和五行两说的合流)乃至占卜之术。这说明,当时以中国经史为主要内容的百济教育事业已相当发达。公元534年至541年间,百济曾多次遣使与梁(南北朝时代南朝的一个王朝,建于公元502年,亡于公元557年)通贡,并请《涅檠》等经义、《毛诗》博士以及工匠、画师等,梁武帝(萧衍,公元502~549年在位)对百济的所有要求都曾给予满足。七世纪中叶,百济同高句丽一样,也派遣贵族子弟入唐,以学习、吸收汉文化。

百济的墓葬,以公州宋山里墓群为代表。这里的四神家,墓壁上有取材于中原神话故事、用白粉绘成的四神。武宁王陵出土的青铜镜,据考证是百济复制的、典型的中国六朝(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以建康即今江苏南京为首都,历史上合称六朝,是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前后三百余年的历史时期的泛称)镜;墓中出土的青瓷器,也来自中国。甚至,该墓的墓砖形制与墓室结构,也与中国南朝的风格颇为近似。

百济的佛雕,也源于中国六朝。百济佛自然主义色彩浓郁,表情温和,颇有人情昧。大部分佛像的面部都浮现出所谓的“百济的微笑”。比如扶余军守里废寺址出土的金铜观音菩萨立像和蜡制如来坐像(均藏于汉城国立中央博物馆),既保持了传统的形式特征,又都是体现“百济的微笑”的佳作。

七世纪前半叶,百济开始雕刻摩崖佛。1958年于忠清南道瑞山发现的摩岩佛,为释迦三尊。本尊及观音菩萨为立像,弥勒菩萨则为半跏(jiā,盘腿而坐意)像。本尊的眼睛大睁,并浮现出快活的微笑。从中可以看到:此时的百济仍然保持着中国南朝的传统,只是佛像衣褶(zhě)显得有些生硬。据此可推知这已是百济晚期的作品。

新罗是4世纪中叶至10世纪30年代三韩族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公元682年,新罗建立国学。八世纪中叶改国学为太学监,设置各科博士及助教,定《论语》、《孝经》为必修科目,《礼记》、《周易》、《左传》、《毛诗》、《尚书》、《文选》为选修科目。人学者主要是15至30岁的贵族子弟,修业年限为9年。公元788年,新罗实施“读书三品科”制度,进行国家考试,以录用官吏。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汉学的普及,新罗涌现出了像帝文、守真、良、风训、薛聪、强首等许多文人,其中强首以擅写外交文书著称。新罗文武王金法敏671年《答唐行军总管薛仁贵书》,史学界多数学者认为是强首手笔。《答唐行军总管薛仁贵书》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献,而且是朝鲜古代珍贵的汉文文章典范。

公元631年之后,唐太宗曾几次视察国学,表示他对国学的重视和支持。此后,高句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音bō)相继派遣子弟来人国学。837年,新罗在唐朝国学的留学生达216人之多。新罗留学生中,有成就者不乏其人,金云卿、金文蔚、崔致远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崔致远生于公元857年,自幼聪颖好学,12岁时随海舶入唐。临行前,父亲对他说:“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矣。”对他寄予了极大期望。崔致远在唐刻苦求学,18岁时中进士,调授宣州溧水(今江苏镇江地区)县尉(官名。始于秦,两汉沿置,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掌管一县军事。唐代县尉通常为进士出身者初任之官)。致远28岁时,思归故国,唐僖宗(李儇xu~tn,公元874年至888年在位)于公元885年命他持诏书东归,归国后,被新罗朝廷留为侍读(官名)兼翰林学士。致远晚年,因痛恨朝政腐败,决心远离官场,于是携带家人隐居伽椰山海印寺,直至逝世。致远在唐时已颇有名气,与唐诗人罗隐、顾云等交谊甚厚。归国前,顾云曾以诗为他送行,诗中写道:

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

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

崔致远所著诗文集《桂苑笔耕》(20卷),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他对新罗时代的学术和文学发展贡献很大,被认为是朝鲜汉文学的奠基人。

在唐为官的新罗人,比较有名的还有张保皋、郑年、梁悦等。张保皋、郑年是武将,能征惯战,智勇双全,中唐诗人杜牧(公元803~852年)曾为之作传。朝鲜《三国史记》中的张保皋、郑年列传,就是杜牧撰述的转录,只是对张、郑在新罗晚期政局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与杜牧所记略异。

新罗统一百济、高句丽前,从总体来看,新罗的书法较高句丽、百济落后。所流行的书体,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是所谓的“俗体书”。新罗统一百济、高句丽后,才直接汲取唐朝的书法艺术,其所推重和流行的,是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唐书法家)体和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唐书法家)体。

新罗的书法家中,以金生最为杰出。金生出身寒微,终生致力于书法,年逾(yú,超过)八十,仍临池不辍(chuò,中止、停止)。其隶书行草,皆出神人化,被世人视为珍品。公元954年竖立的《奉化太子寺朗空大师白月栖云塔碑》,即金生真迹的集字。

唐与新罗,也有花籽、茶和茶种等物品方面的交流。《三国史记·善德女王本纪》中,便记载了这样一段佳话:

善德女王,讳德曼,真平王长女也。德曼性宽仁明敏。真平王薨(hōng,死),无子,国人立德曼。真平王时,得自唐来牡丹花并花籽,以示德曼。德曼日:“此花虽绝艳而必无香气。”王笑口:“尔何以知之?”对曰:“画无蜂蝶,故知之。大抵女有国色,男随之。花有香气,蜂蝶随之,故也。此花绝艳而画又无蜂蝶,是必无香气。”种植之,果如此言。

据可靠记载,茶是新罗时期从中国传人朝鲜的。公元828年,新罗遣唐使大廉从中国带回茶种,种于地理山(智异山)下的华岩寺周围,从此朝鲜开始了茶的种植与生产。至今,全罗南道、全罗北道、庆尚南道等地仍生产茶叶,茶叶的种类也不少。当然,当时及后来逐渐引入朝鲜的,还有中国的饮茶技艺和茶道精神。与日本不同的是,日本注重完整的茶道仪式,而朝鲜则更重茶礼。

前秦时期。佛教传人高句丽,接着,又由高句丽传入新罗。随着佛教在新罗逐渐兴盛,到中国留学的新罗僧也日见增多。他们之中,有些人终身留在中国,长期从事佛经的翻译或注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学成归国,成为新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的鼻祖。

公元549年春,“梁遣使与入学僧觉德,送佛舍利(至新罗)”(见于《三国史记》。舍利shèlì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焚烧之后结成珠状的东西,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亦称舍利子)。这是新罗僧到中国留学的最早记录。新罗留学僧圆光,于公元578年到陈(南北朝时代南朝的一个王朝,建于公元557年,亡于公元589年),在金陵庄严寺听讲,广研佛教经典;后住苏州虎丘山,讲《成实》及《般若》,在中国传扬新罗僧人的名望。陈亡后,圆光人长安,研习《摄论》。后归国传扬佛法,卒于公元630年。圆光在出家之前就曾广读汉籍,读过《论语》、《孟子》、《春秋》、《史记》等;后来他提出五戒,即“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无退,杀生有择。”这五戒成为新罗青年组织“花郎道”的中心理念。不难看出,五戒源于儒家及释家思想。

公元627年,15岁的新罗僧圆测来到唐代都城长安求学,从中国高僧学习佛教经论。玄奘法师回国后,圆测立即前往就学,得受《瑜伽师地论》(“瑜伽”亦作“瑜珈”,梵文为Yoga)。《成唯识论》等。后被召为西明寺大德(大德,佛教名词。对佛及高年和尚的敬称),为《成唯识论》、《解深密经》、《仁王经》等撰疏。唐高宗后期和武则天执政初期,圆测被选人译经馆,帮助中天竺地婆诃罗翻译《大乘密严经》、《大乘显识经》等。圆测勤敏好学,成为玄类法师的著名弟子之一。逝世后,与玄类的另一位著名弟子窥基被分葬在玄类墓塔的两侧。

传入朝鲜的中国佛教宗派,有律宗、涅槃宗、华严宗、法性宗、法相宗、净土宗、天台宗、禅宗。禅宗在朝鲜分立于九山,即迦智、实相、桐里、阇掘(shé kū)、风林、狮子、圣住、须弥、曦阳。一般指称前五宗及禅宗为五教九山。五教九山的开创时间,除九山中的须弥山及曦阳山在高丽王朝初年外,其他全在新罗王朝时期。

自菩提达摩(Bodhi-dharma。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起,佛教禅宗开始在中国流传。中国禅宗传至六世祖惠能(即慧能,公元638~713年)时,分为南顿禅(南宗)和北渐禅(北宗)。中国禅宗极盛时期在唐朝,那时,曾有不少新罗僧人来唐学习禅法。

首先将中国禅宗引入朝鲜的是新罗僧人法朗。据传:法朗从中国禅宗四世祖道信(公元580~651年)学得禅法后返回新罗,将禅法传给了弟子神行(又写作信行、慎行,公元704~779年)。神行学习禅法后,感到有责任让禅法在朝鲜广为传布,于是决定亲自来唐,在高僧普寂(即大照禅师,北宗开创者神秀的弟子)的门人志空门下修道。后来,神行回到朝鲜,在智异山传道。

还有两位在中国佛教宗派的传布中影响较大的新罗僧人,一为义湘,一为元晓。义湘于公元669年抵唐,投终南山智俨(yǎn)法师(世称“至相大师”)研习《华严经》经义,与中国佛教华严宗实际创始者“贤首大师”(即法藏法师)同学。回国后,义湘成为新罗华严宗初祖。义湘门下有悟真等十大弟子,华严宗因此得以在新罗兴盛。

元晓曾与义湘一同赴唐,因途中被高句丽拘留而未果。元晓深人钻研玄奘新译佛经诸论,在新罗倡导法性宗。为消弭(xiāomǐ,消除)各宗派的对立,他撰著了《十门和诤论》。正因如此,元晓的法性宗与唐朝的法性宗略有差异,被称为“海东(朝鲜)宗”。元晓破戒后,自称J、性居士,皈依(guīyī,也作。归依”)净土宗,并周游各地,致力于此宗的传布。

据传,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的安徽省九华山,与新罗僧人金乔觉有着特殊的渊源:乔觉本是新罗王族,唐时航海来到江南池州府青阳县九子山(后称九华山)修行。他端坐山头数十载,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夏坐于石函(石匣)之中圆寂。据说他的肉体三年不腐,与佛经中的地藏菩萨瑞相相似;佛教信徒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因此称之为“金地藏”。当时的居士、僧众在他的葬地修建了“地藏培”,供人朝拜。九华山从此香火日盛,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鼎盛时期,九华山有佛寺300余座,僧众4000余人,香烟缭绕,终年不绝。

Ⅳ 金庸小说中的所有女人

西施 越女剑 陈圆圆 鹿鼎记 香香 书剑恩仇录 苗若兰 雪山飞狐 王语嫣 天龙八部 王夫人 天龙八部 神仙姐姐 天龙八部 阿珂 鹿鼎记 任盈盈 笑傲江湖 小龙女 神雕侠侣 郭襄 神雕侠侣 赵敏 倚天屠龙记 周芷若 倚天屠龙记 黛绮丝 金花婆婆 倚天屠龙记 朱九真 倚天屠龙记 阿九 九难 碧血剑 袁紫衣 袁真 飞狐外传 木婉清 天龙八部 阿紫 天龙八部 黄蓉 射雕英雄传 包惜弱 射雕英雄传 仪琳 笑傲江湖 霍青桐 书剑恩仇录 骆冰 书剑恩仇录 郭芙 神雕侠侣 阿秀 侠客行 小昭 倚天屠龙记 杨姐姐 倚天屠龙记 阿青 越女剑 水笙 连城诀 康敏 天龙八部 刀白凤 天龙八部 梦姑 天龙八部 阮星竹 天龙八部 秦红棉 天龙八部 穆念慈 射雕英雄传 瑛姑 刘妃 射雕英雄传 双儿 鹿鼎记 苏荃 洪夫人 鹿鼎记 方怡 鹿鼎记 岳灵珊 笑傲江湖 李沅芷 书剑恩仇录 程瑛 神雕侠侣 李莫愁 神雕侠侣 公孙绿萼 神雕侠侣 丁珰 侠客行 殷素素 倚天屠龙记 韩姬 倚天屠龙记 温青青 碧血剑 何铁手 何惕守 碧血剑 温仪 碧血剑 凌霜华 连城诀 阿朱 天龙八部 钟灵 天龙八部 李秋水 天龙八部 甘宝宝 天龙八部 建宁 鹿鼎记 沐剑屏 鹿鼎记 曾柔 鹿鼎记 蓝凤凰 笑傲江湖 陆无双 神雕侠侣 闵柔 侠客行 梅芳姑 侠客行 纪晓芙 倚天屠龙记 辉月使 倚天屠龙记 马春花 飞狐外传 戚芳 连城诀 叶二娘无恶不作 天龙八部 阿碧 天龙八部 梅剑 天龙八部 兰剑 天龙八部 竹剑 天龙八部 菊剑 天龙八部 华筝 射雕英雄传 梅超风 射雕英雄传 程瑶迦 射雕英雄传 李文秀 白马啸西风 完颜萍 神雕侠侣 林朝英 神雕侠侣 花万紫 侠客行 侍剑 侠客行 殷离 倚天屠龙记 武青婴 倚天屠龙记 阳夫人 倚天屠龙记 何红药 碧血剑 韩小莹 射雕英雄传 宁中则 笑傲江湖 周绮 书剑恩仇录 关明梅 书剑恩仇录 洪凌波 神雕侠侣 杨不悔 倚天屠龙记 程灵素 飞狐外传 天山童姥 天龙八部 韦春花 鹿鼎记 毛东珠 鹿鼎记 耶律燕 神雕侠侣 裘千尺 神雕侠侣 史小翠 侠客行 阿秀娘 班叔娴 倚天屠龙记 王难姑 倚天屠龙记 丁敏君 倚天屠龙记 胡青羊 倚天屠龙记 胡青牛的妹妹 归二娘 碧血剑 李萍 射雕英雄传 郭靖母 傻姑 射雕英雄传 灭绝师太 倚天屠龙记
比作花
1、黄蓉◆芙蓉
黄蓉是金庸书中第一女角,应该没有争议。只要看看几个网站调查金庸笔下最爱女主角,黄蓉的票数遥遥领先,就可以知道她在广大金迷心中的地位了。她虽然不是金庸写的第一个绝世美女,但却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这般”肌肤胜雪,娇美无匹,容色绝丽,不敢逼视”的江南秀色,除了”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的芙蓉,还有什么花比拟得出蓉儿的千娇百媚。且不说名字的暗合,书中也有多次”玉颜如秋江上芙蓉”之类明喻,娇美鲜妍、枝叶扶疏的芙蓉开在水中,秀色绝世、风姿绰约,被誉为秋江美人,大有独殿群芳之势,而黄蓉初换女装,一叶轻舟缓缓而行,她一身白衣俏立船头,水色容光相映,格外妩媚动人。芙蓉生在秋江上,蓉儿则生长在东海边,从小和水结下不解之缘。黄蓉聪明灵秀,玲珑剔透,无出其右,论美貌,黄蓉未必第一,但光芒却远远盖过其他女子,”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
2、小龙女◆梨花
小龙女是金庸笔下女角中最有个性的一个,几乎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代名词,比之天真纯洁的香香公主,她更为成熟、冷漠。她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是个女孩子,印象中只有20岁,永远也不会老,她长年”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后来成为她爱侣的杨过,首次见到清丽秀雅但神色冰冷淡漠的小龙女,也禁不住觉得恐怖”这姑娘是水晶做的,还是个雪人儿?到底是人是鬼,还是神道仙女?洁白如雪,清丽脱俗的梨花,颇有孤芳自赏的味道。世事常难两全,梨花因其纯洁,因而更易受到尘世的污染。暮春时节,雨打梨花,黯然堕落尘埃,”雨打梨花深闭门”,往往使人神伤不已。小龙女一生爱穿白衣,生性清冷,峭拔高傲,”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似非尘世中人。一首”无俗念”已说尽龙儿的风情!风动梨花小龙女。
3、凌霜华◆菊花
菊花,幽淡潇洒,傲视群芳,是高风亮节的四君子之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它寒香雅淡,不畏霜欺,历来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美德的象征。凌霜华与菊花的不解之缘,金老已有定论,此处不再赘言。“一个清秀绝俗的少女正在观赏菊花,穿一身嫩黄衫子,当真是人淡如菊,一生之中,从未见过这般雅致清丽的姑娘。”人淡如菊,经寒犹有傲霜枝,形神俱符。”宁可枝头报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写出了凌姑娘宁可被亲生父亲活埋也不肯背叛情郎的坚贞,是凌姑娘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珠联壁合◆
4、香香公主◆琼花
香香公主的美貌被渲染得近乎神仙,但见”青翠的树木空隙之间,露出皓白如雪的肌肤,漆黑的长发散在湖面,一双像天上星星那么亮的眼睛凝望过来。”凡人必无如此之美,不是水神,便是天仙了。”在荒漠之中见到大片绿洲已令人大喜过望,在碧清的湖水中突然出现一个明艳绝伦的少女,任谁也要以为是遇上了天仙的。香香公主出现在碧绿的湖水之中,美极清极,更兼体有异香,素雅清幽,甜美难言,连陈家洛等人也每每错疑她是仙子。香香公主的生是一个谜,逝去也是一个谜,但我们不必追究谜底。可以说,香香公主是金庸笔下最似仙子的人物。在名花中,琼花可算是最珍异和神秘的了。相传扬州后土祠有琼花一株,色如莲花,清馥可爱,天下无二本。仁宗”尝分植禁苑,明年则枯,逾年,憔悴无花,遂复栽还祠中,复荣如故。”百花之中,象琼花这样”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而香香公主任凭乾隆为她耗费心思营造大漠风光、搭建回人帐篷,在宝月楼中的她依然愁眉不展、思乡情切、憔悴不堪,与琼花的”受命不迁,深固难徙”何其相似!”冰花翦翦,碎玉成球”的琼花,比之花开一现的昙花寿命更短,与香香公主短暂的生命相映衬托,时至今日,琼花已经不复见,而昙花仍然存于世间,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是根据琼花接木变种的聚八仙罢了。
最具灵气的花朵,只有在传说中才能找到,最似仙子的人物,只有在梦境中才能萦香。
5、王语嫣◆牡丹
典型的大家闺秀,端庄守礼。“玉像冶艳灵动,颇有勾魂摄魄之态,眼前少女却端庄中带有稚气。”真正的国色天香,沉静纯美。“一个身穿藕色纱衫的女郎,脸朝着花树,身形苗条,长发披向背心,用一根银色丝带轻轻挽住..这女郎身旁似有烟霞轻笼,当真非尘世中人”“任是无情也动人”自是段誉的心声。牡丹为百花之王,“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王姑娘日后为大理皇后母仪天下,尊贵无比,自是当得起“管领群芳”的重任。
6、周芷若◆水仙
水仙又名凌波仙子,开放在清澈透明的碧水之中,冰清玉洁,素雅玲珑。花开时节,幽香暗动,满室清馨。但这只是外表,水仙的开花需要培育一段时期,才能够靠水而居。在汉水舟上初次出场的周芷若,年纪小小已经是个神清骨秀的美人了。长大后的周姑娘,风姿出尘如仙,容色清雅秀丽。书中描写极具神韵“清丽秀雅的容色,点缀着一点点水珠,有若晓露水仙”。芷若的美貌有与赵敏分庭抗礼之势,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使得张无忌神魂颠倒,使得赵敏心生妒忌,毁容要挟,使得宋青书不惜叛变师门、杀叔欺祖,因此无论周姑娘心计如何深沉,将张教主、赵郡主耍得团团转,但外表上周姑娘绝对是清雅秀丽纯洁善良的娇柔模样,才能产生反差,出乎别人意料。正如水仙的“一时水中显清雅,几载大地育菁华”,背后都隐藏着一些故事。
7、赵敏◆玫瑰
艳丽、多刺的玫瑰,明艳烂漫,是性格外向女子的象征。金庸笔下的异族美女,总是别有韵味,与小昭互相映衬的赵敏也不例外,“十分美丽之中,更带着三分英气,三分豪态,同时雍容华贵,自有一副端严之致,令人肃然起敬,不敢逼视。”赵敏是元朝郡主,蒙古第一美人,有异域血统,家世显赫也自然不在话下。她行事精明果断,手段厉害,敢作敢为,敢爱敢恨,颇有男儿风范。“只须一瞧她行事,那番邦女子的凶蛮野性,立时便显露了出来。”玫瑰也是异域流传过来的花朵,最相似的是那花枝上的刺。
8、郭襄◆樱花
樱花是少女的象征,郭襄是金庸笔下最动人的少女形象。印象中总觉得郭襄应该着淡粉色的衣裳,天青色的鞋子,系一条雪白的腰带,象邻家的小妹妹,粉嫩天真中带着潇洒自然、浑然天成的脱俗。最有意思的是,樱花的所有花朵都是低头下垂,正如郭襄的无丝毫骄矜之态,与郭芙迥异。
9、程英◆兰花
兰花被称为“王者之香”、“君子香”,“凌云劲竹真君子,空谷幽兰绝美人”,生长在幽深山谷,身姿秀雅潇洒,恬淡洁净,不为世所污,不爱慕虚荣,散发着独特的清香。不少人认为苗若兰应该是兰花,但苗若兰的书卷气中带了几分富贵千金的娇气,是娇生惯养的大家闺秀,绝不是生长在空谷,孤芳自赏的兰花形象。程英身世漂泊,寄人篱下而仍然温和亲切、温婉宜人,若论女中君子,则非程英姑娘莫属。想来孤身在桃花岛学艺,以黄药师之清高乖僻,自然不会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此后更是一见杨过误终身,因此程英无异于空谷孤芳,自怜自珍,兰花之比当之无愧。
10、程灵素◆马蹄莲
马蹄莲是周总理最喜爱的花朵。外貌不出色的小花,朴素清淡,却有许多人喜欢。”一双眼睛明亮之极,眼珠黑得象漆”的灵姑娘,内心清灵素洁,正是路边的马蹄莲。
11、苗若兰◆海棠
海棠,又称“花里神仙”,流光溢彩,多为艳丽照人的红色,白海棠极为少见,甚是难得,迹近花中仙品,十分名贵。海棠春睡历来被形容娇媚慵懒的美女。清雅高贵的苗若兰,娇柔腼腆,就象是侯门巨室的千金,要不就是书香门第的小姐,谁会猜想得到她竟是威名赫赫的金面佛苗人凤的独生女儿?苗若兰虽然养成了一身富户千金的习气,可是一身书卷清气,气派高华,令人不禁自惭形秽。而苗姑娘的娇媚与海棠相比也是毫不逊色“只见一个少女向外而卧,脸蛋儿羞得与海棠花一般,烛光映过珠罗纱帐照射进来,更显得眼前枕上,这张脸蛋娇美艳丽,难描难画。”玫瑰无此清雅,兰花无此娇媚,苗若兰应属”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海棠无疑。
12、仪琳◆茉莉
圆润的翠叶之间开出洁白的小花,静静地吐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朴素淡雅,虽无美艳姿容,仍令人一见难忘。仪琳一身缁衣,不施脂粉,不事修饰,愈显天生丽质。性格温厚良善,对令狐冲之了解远胜于任盈盈,纵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她却仍为令狐冲和任盈盈的姻缘衷心祝祷,期望盈盈不要过分拘束了令狐冲。仪琳一片深情,只能幽幽暗寄,正如茉莉在黑夜中悄悄散发着芬芳。
13、霍青桐◆腊梅
坚韧的风骨,****的衫子。凌寒独开,不畏雪压霜欺,坚贞不屈的花中战士。最坚强不屈的花自然适合最具有女强人性格的她。
三、较为符合◆
14、阿紫◆情花
绝情谷的情花,“枝叶上生满小刺,花瓣的颜色却是娇艳无比,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艳,入口香甜,芳甘似蜜,更微有醺醺然的酒气,正感心神俱畅,但嚼了几下,却有一股苦涩的味道,要待吐出,似觉不舍,要吞入肚内,又有点难以下咽。情花的果实是吃不得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更加臭气难闻,中人欲呕。”阿紫虽是个很具争议性的人物,她的美貌却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人一向推崇身材婀娜、长着雪白的瓜子脸蛋的美女,阿紫正好具备这些条件。有人说过,看一个女孩子是不是真美,看她的脚长得美不美就知道了。阿紫的脚自然是美的,”一双雪白晶莹的小脚,当真是如玉之润,如缎之柔,……脚背的肉色便如透明一般,……十个脚趾的趾甲都淡红色,像十片小小的花瓣。”如斯纤美的双足,难怪游坦之会控制不住,扑上去吻她的双脚了。不过,和程灵素以内秀见长不同,阿紫只有外秀,内心阴狠毒辣,唯一可取的,是她对乔峰的情意。阿紫在星宿海长大,容貌秀丽,可是内心阴鸷狠毒,行为乖僻凶残,是”貌如桃李,心如蛇蝎”的真实写照。游坦之因阿紫之美而爱上了这位蛇蝎美人,走上不归路而不自知,终于随着她一起坠入万丈深谷。情花的多种多样、阿紫的众说纷纭,都很具争议性。
15、阿九◆百合
百合是纯洁、高贵、优雅的象征,是有品味人士的首选。阿九出身于帝皇之家,混迹于绿林之中,但是”吐语如珠,声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动听之极。神态天真,双颊晕红,年纪虽幼,却是容色清丽,气度高雅,想不到盗伙之中,竟会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极无俦的人品。”温青青对她的妒忌,不是没有道理的,袁承志的心意已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到了这位明朝长平公主身上,他在知道青青是女扮男装后仍然叫她“青弟”,却称阿九为“阿九妹子”,说明他内心深处仍然视青青为兄弟,阿九才是情人,虽然他自己不甚了了,温青青却凭着女性特有的敏感察觉了这一点,因此采取手段逼他选择,因为青青之母的嘱托,袁承志选择了青青,可怜阿九在短时间承受亡国、丧父、断臂、失恋几重打击,长伴古佛青灯,令人心碎魂销。此后的白衣九难,秉性高贵,虽经霜雪却不改骄矜自傲,在阿珂的丽色映衬下依然高贵典雅、气度清华,不愧百合之称。
16、小昭◆勿忘我
小昭显然没有多少中国血统,母亲黛绮丝是中国和波斯的混血儿,父亲韩千叶更不知是哪国人,《倚天屠龙记》中只说他住在东海灵蛇岛--也许是朝鲜人吧?因此,小昭这个异族美女,”双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颊边微现梨涡,真是秀美无伦,肤色晶莹,柔美如玉,鼻子较常女为高,眼睛中却隐隐有海水之蓝意。”小昭的身份不同寻常女子,性格行事更是不可多得,但她不是丫鬟,却行丫鬟之事,只盼做张无忌的小丫头,一生一世服侍他,永远不离开他,明知道无法得到他,仍然为了张无忌的安危付上一生幸福。不知她僻处波斯,寂寞余生,东西相隔万里,会见无日,刻骨相思的日子怎么度过?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她内心希望的也只是张无忌不要忘了她,正象那蓝色的勿忘我小花。
17、阿萝◆茶花
茶花,又名玉茗、曼陀罗,是大理名花,花容娇艳照人,富丽堂皇,是花中的珍品。王夫人阿萝,虽然远嫁到江南,但她心里仍然惦记着大理的情人段正淳,时时刻刻记着与他共赏茶花的美好时光,因此在山庄中遍植茶花,并将山庄名为”曼陀山庄”。虽然年华老去,依然有倾城之姿,与茶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是“青裙玉面如相识”的茶花。
18、陈圆圆◆桃花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灿若云霞的桃花,一向被视为祸水,“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然而桃花若有知,必然也会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由来误国是君王”。陈圆圆在《碧血剑》中昙花一现,再出场时已是四十开外的女人,却仍”眉目如画,清丽难言。微笑时神光离合,愁苦时楚楚动人。”也真是少见。历史上的陈圆圆,是秦淮八艳之一;《鹿鼎记》里的陈圆圆,是韦小宝穷追不舍的阿珂的母亲。阿珂的美貌是韦小宝众妻之冠,有女如此,其母的绝代风华可想而知。
四、见仁见智◆
19、任盈盈◆梅花
梅花历来被视为高人隐士的象征,玉骨冰心的梅花,冷艳中见幽雅,飘逸中蕴坚强。梅花历来与琴棋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梅花三弄的笛音让人心旷神怡,笑傲中的盈盈一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琴,隐居在绿竹巷的婆婆,视荣华如浮云,不慕虚名,其清雅、高洁的逸韵,的确如同自古以来备受欣赏的梅花,在展露容华后的娇羞也如同梅花的脉脉无语,同时盈盈的坚强有主见、冷傲而自视甚高、心思灵敏却为情所困,也都与梅花不谋而合。无论别人众说纷纭,盈盈始终是我心中的梅花。“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20、阿朱◆虞美人
英雄美人,传诵千古。阿朱与虞姬都是大英雄身边的美女,都是为了身边的男人而自杀,而项羽与萧峰此后也自杀身亡,尽管为了不同的理由,但他们内心深处,未尝不是为了同爱人殉情之意,阿朱不是虞美人,谁是?
21、西施◆风信子
亦舒笔下的风信子—宋榭珊,美得无与伦比,是从别人眼中侧面写来,通过几个男子为其痴迷、倾家荡产、抛家弃子等托云烘月表现出来其惊心动魄的美貌,与金庸对于西施的描写庶几近矣,西施的美丽是通过范蠡的回忆与痴情、阿青的惊艳与自怜烘托的,作者未做一句正面描写。
22、袁紫衣◆紫罗兰
胡斐与袁紫衣相识在前,相互之间情意暗许,且袁姑娘玉凤为凭,留下信物,此后邂逅其貌不扬的程姑娘,尽管程姑娘深情痴爱,胡斐始终不为所动,专情如一,痴情依旧,尽管发现意中人原来是个尼姑,但仍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后来的苗若兰是另一本书了),钟情不逾,“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比之张无忌、陈家洛强了百倍,紫衣姑娘若没有美丽、魅力与情意,又怎么会如此幸运?紫罗兰的花语是永恒之美,“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胡斐与紫衣的一段情虽然让人唏嘘不已,也是可以永恒了。
23、阿珂◆芍药
“风暖月明娇欲堕,依稀残梦在扬州。”阿珂美得如烟笼芍药,而且是扬州禅智寺的金带围,试比较小宝摘金带围的心理与追求阿珂的经过,是不是有些共同之处呢?芍药与牡丹相似,阿珂与语嫣也不乏相似之处,美貌是不必说了,她们都是私生女,身世上都有玄妙之处,阿珂是李自成的女儿,至少算得是公主,语嫣则是镇南王的郡主,二女感情上都是对男主角不屑一顾,心中另有所属,但结局却都归于男主角。
24、殷素素◆丁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殷素素与张翠山雨中结缘,借伞给张五侠,叫他“斜风细雨不须归”,利用黄昏细雨,施展情女心经,先把张五侠的“银钩铁划”销成废铁,“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之骨里”,用这份情意打动张翠山,这段情节,细品十分有味。素素的一生受雨影响甚深,不知是雨中缘,还是雨中愁。
25、李文秀◆昙花
文秀的幸福短暂得如同昙花一现。
26、水笙◆睡莲
27、岳灵珊◆蔷薇
一直认为,灵秀、娇俏而清纯的小师妹才是令狐冲一生的心之所系,纵然盈盈再好,到底意难平,令狐冲心中对于盈盈是感激多过感情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书中体会到。从并派大会上演练冲灵剑法的意乱情迷,到小师妹死后令狐冲在其故居睹物思人的失声痛哭,一直到书的结尾,令狐冲与盈盈结成眷属、笑傲江湖,令狐冲的“第一个糖人儿情结”(注:此典故参见倚天屠龙之杨不悔的故事)依然根深蒂固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因此小师妹应该是娇生惯养的蔷薇花,虽然比不了梅花的冷艳、牡丹的天香,但娇艳灵秀,“天涯幸有惜花人,杯酒相酬”,只是可惜“水晶帘隔蔷薇架,玲珑秋月错送香”,爱错了人,不是她的错。
28、苏荃◆李花
貌若桃李,心如蛇蝎。桃李向来相提并论,鹿鼎记中与桃花陈圆圆可堪比拟的就是这位洪夫人。艳媚的容颜与铲除异己的手段恰好成为鲜明的对比。
29、阿绣◆海芋
海芋花的花语是纯洁、纤细、优雅,阿绣无疑是大家闺秀,纯洁、纤细、优雅正是特色。
30、丁铛◆杏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红杏枝头春意闹”,差一点就和石破天拜了堂。
31、沐剑屏◆雏菊
32、温青青◆月季
33、双儿◆太阳花
郎似春泥侬似絮,任他吹著也相连。
34、阿碧◆含羞草
35、木婉清◆夜来香
一双冷眼观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
36、钟灵◆蝴蝶兰
37、梦姑◆郁金香
神秘、轻灵。
38、李莫愁◆火鹤
一代女魔头火中丧生,却自有宗师的气度,比起公孙止夫妇的无耻,也算是鹤立鸡群了。
39、穆念慈◆洋绣球
40、程遥迦◆美人蕉
美人蕉,美人娇,看了程大小姐摇头点头的表演,才明白什么叫美人娇。
41、曾柔◆满天星
插花中的满天星是用来陪衬的,但缺了它又显得孤单,云淡风轻几笔白描的曾柔在7位夫人中也是陪衬的,但在通吃岛上若没有这两粒骰子,小宝就无法赌钱了,可见也是不可或缺的。
42、建宁公主◆杨花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43、方怡◆凤梨花
方怡在7女中最为人所看重的便是机巧、心计,对于她,小宝也是使出了法宝,势在必得的。凤梨花的艳丽与方怡的娇艳类似,同时凤梨也是带刺的花,显示出方怡的心计深沉,最后,凤梨结出的果实即菠萝酸酸甜甜,与方姑娘嫁了小宝后的心理相同,但见新人笑,又思旧人哭。
44、蓝凤凰◆杜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蓝凤凰是被托的媒人。
45、李沅芷◆木芙蓉
按照时间顺序来说,金庸妖女型首徒李沅芷、次徒青青、三徒黄蓉,当然以黄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本领超过了2个师姐,但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山中发红萼”的木芙蓉,又名辛夷,屈原《九歌》中就有“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的句子,历史较为悠久,与水芙蓉名虽相同,但姿色略逊一筹。
46、周绮◆石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俏李逵性如烈火,最适合此花。
47、骆冰◆含笑
花名最相似。
48、陆无双◆夹竹桃
49、郭芙◆石斛兰
花语是任性美人,任性2个字是郭大小姐一生的写照。
50、公孙绿萼◆玉兰
冰清玉洁,“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51、耶律燕◆剑兰
用心坚固
52、完颜萍◆马兰花
楚楚可怜
53、何铁手◆凤仙花
54、纪晓芙◆桔梗
桔梗花语是不变的爱。
55、杨不悔◆康乃馨
花木兰代父从军,杨不悔代母慰情,自然是最具亲情的花朵。
56、康敏◆罂粟
在金庸作品中可以说是最毒的女人了,除了她,别人不配做此花。
57、阮星竹◆芦花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58、甘宝宝◆玛格丽特
情人的爱。“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但钟夫人始终不能忘怀情人的爱。
59、黛绮丝◆波斯菊
波斯圣女。
61、戚芳◆金盏花
62、温仪◆鹤望兰
鹤望兰=望夫石。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63、秦红棉◆木棉
64、刀白凤◆西番莲
浓艳芬香,雍容华贵,象煞容貌端丽的贵妇人。
65、胡夫人◆向日葵
“惟有葵花向日倾”,义烈得使人鼻酸。
66、林朝英◆天山雪莲
武功最高的美丽女子,高处不胜寒。
67、焦宛儿◆木兰花
只有焦姑娘最有倪匡笔下女黑侠木兰花之风,坚强中不失温婉,豪迈中见精细。
68、杨中慧◆迎春
69、殷离◆蒲公英
70、阿青◆牵牛花
71、阿曼◆沙棘

Ⅵ 善德女王分集剧情介绍 善德女王剧情介绍

我也挺喜欢看的 播出时间是这样的 韩国的电视台式周一 周二播,中国的各种网站周三之后就有了,我是在pps上看,算是高清的吧。24集之前的就不细说了,我也看过好多类似的介绍,最概括的算是没个人的结局了。
金庾信和美室的孙女结婚了。(迫于政治的压力)
国仙文努因为毗昙而死,毗昙是美室与真知王的儿子。他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决心成为王,离间德曼和金庾信之间的感情,后来还发生了叛变,但是没有成功。
金春秋(天明之子)与金庾信的妹妹成婚,春秋年少时身体很弱,常与美生公玩乐,很是令德曼和金庾信头痛,但是他这样做是了解美室一些人的行动。其后,成为善的女王的得力助手,也是后来新罗的王。
花郎的图片 和 关系图附下
SORRY 图片传不上去呢

Ⅶ 金智秀的个人经历有哪些

金智秀的个人经历如下:

  • 1992年,金智秀加入SBS电视台,成为一名正式的演员,同年拍摄首部电视剧《女刑警8080》。1993年,出演电视剧《遥远的松花江》。

  • 1994年,出演MBC电视剧《综合医院》;同年参演电视剧《M》。1996年参演电视剧 《同时期》。1997年,凭借《说不出的爱》获得KBS演技大赏优秀演技赏;同年与蔡琳、金浩镇合作出演电视剧《锦绣年华》。

  • 1998年,与郑宝石、朴龙河合作出演电视剧《看了又看》;该剧从1998年3月一直拍到1999年4月,这段时间金智秀一直都待在剧组,把自己融入到剧中的角色中;同年金智秀凭借在《看了又看》中饰演的银珠一角获得1998年MBC演技大赏。

  • 1999年,与金相钟、宋慧乔合作出演电视剧《甜蜜新娘》。2000年,与许俊豪、张瑞希合作出演电视剧《乞丐王子》,该剧在在韩国的收视率突破了30%,剧中金智秀饰演长的非常美丽,但个性有点男人婆的电视台配音员周蔷薇。

  • 2001年,与朴正哲、权相宇、金泰宇合作出演电视剧《爱情神话》,饰演美丽、聪明的尹书燕;同年金智秀应日本方面的邀请,出演了富士电视台的剧集《海峡的风》。

  • 2003年,与金柱赫 、高斗心合作拍摄电视剧《飘流的爱情》,饰演朴香晰。2004年,金智秀在历史剧《英雄时代》中扮演命运多舛的流浪艺人的女儿朴素善。

  • 2005年,金智秀凭借在电影《女人贞慧》中饰演的贞慧一角获得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第6届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奖最佳女新人奖、第26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女新人奖等多个电影奖项。

  • 2006年,担任第4届亚洲国际短篇电影节特别审查委员;同年与刘智泰、严智苑合作出演电影《秋天路》,饰演敏珠一角。

  • 2008年与韩在石、李荷娜合作出演KBS水木剧《太阳的女人》,饰演很有心机的的电视台女主播申道英;同年金智秀凭借这部电视剧获得KBS演技最优秀演技赏。

  • 2010年,与甘宇成、李智勋合作出演电视剧《近肖古王》,饰演扶余花。2012年,与崔哲浩、柳廷翰合作出演电视剧《love again》。

  • 2013年,与韩惠珍、池珍熙、李尚禹合作出演电视剧《温暖的一句话》,饰演专职主妇宋美京。

  • 2016年,主演古装剧《花郎》,该剧讲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青少年团体组织“花郎”成员们炽热的热情和爱情故事 。

Ⅷ 莫土司衙署的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政治上巩固其统治,经济上让原来的生产方式维持下去,满足于征收纳贡。因此它是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压迫少数民族的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土司制度,开始于唐代的“羁縻制度”,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崩溃于清代,结束于20世纪初,长达一千多年 。
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渊源于秦汉的士官土吏,开始于唐宋的羁麽制度,形成发展于元代,全盛于明代,没落于清代,消亡于民国时期。 土司制度从开始到消亡经历了 1000 多年的漫长历史。
壮族土司制度的遗产——侬氏土司衙署
土司制度亦称“土官制度”。统治者在广西推行土司制度,其目的是“以夷治夷”。土司制度在唐宋时期称羁縻州制度,由中央王朝委任当地民族首领为府、州、县的文职土官,元朝加强了军事统治,设置宣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司等武职土官。明沿袭宋、元制度,并进一步完备了土官的考核、任免、贡纳、征调等制度。土司制实质上是封建领主制,土官既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当地的大领主,掌握着军、政、财权,对农奴有“生杀予夺”之权。土司制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统治机构,治理辖境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诉讼、刑罚等。政治上依靠封建王朝,册封世袭,划疆分治,军事上实行土兵制度,以种官田、服兵役的方式,把农奴组织成土官武装,维持土官统治和供王朝征调。经济上,土官是辖境土地最高所有者,实行劳役地租、实物地租等经济剥削。文化教育方面,则不准土民 土司制度是一种封建领主制度,虽比封建制度落后,但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均起了积极的作用。
广西地区土司制度存在数百年之久,如今广西仍有丰富的土司文化遗存,主要有墓葬、遗址和文物等。墓葬多为明清墓,一般由封土堆、墓室、墓围、祭台和神道等部分组成。有单葬也有合葬,葬式均为一次葬。明代土司墓封土堆多为馒头形或盔帽形,清代土司墓则多为字塔式或亭阁式。土司遗址则有古城遗址、衙门遗址、军事遗址、道路遗址、寺庙、塔、阁、桥梁、石刻等。文物则有玉器、铁器、金器、碑刻、石雕、印章等。这些文化遗产是研究壮族地区土司制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珍贵历史资料。
对壮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晌
土司制度对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央王朝册封当地少数民族中有威望、有势力的首领为职官 , 划分其疆界 , 使之世领其土,世有其民, 维持他们内部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和风俗习惯等,使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社会安定,从而促进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壮族地区和汉族之间的文化双向交流,亦对壮族地区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光大主编的《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一书 , 把壮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独特性、共华性、包容性和二重性四个方面。其包容性主要体现在 : ①不少土司头人汉文化水平较高,吸收了很多汉文化知识。②壮族地区的某些士官和土民原本系汉人或其他少数民族 , 后被强大的壮文化所融化。 ③土司制度本是封建王朝压迫人民的工具,却民情易服,故能较长期存在。结合史实,可以肯定土司制度时期的壮汉文化交流比以前有更大的发展,医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在壮汉文化双向交流中,壮族医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对壮医药的促进作用
如前所述,土司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壮族地区政治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同时,土司制度对壮医药也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壮族土司制度的遗产——侬氏土司衙署
1.土司制度下的医药机构在土司制度下,官方设有医药机构,官方和民间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医药人员,地方志对此有明确的记载。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嘉靖十年(1531 年)广西壮族聚居的40 多个州府县土司均设有医学署,如庆远府、思恩县、天河县、武缘县、永淳县、南宁府等 ( 均为壮族聚居地) 。这些医学署的医官本为土人, 在土司家属中,亦有专门从事医药工作的人 (具体内容见第五章第五节),说明在土司制度下壮医药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这是土司制度对壮医药促进作用的一个方面。2.土官对壮医药的重视土官对壮医药的重视表现在对名医、神医、药王的崇拜和纪念以及对民族医药采取的一些褒奖措施。清代《宁明州志·上卷·祠庙》记载:医灵庙在东门外附近城脚。《邑宁县志·卷四十三·祠祀志》谓:药王庙 , 在北门大街 , 东岳庙左侧。《柳州县志·卷三》称 :药王庙,在西门内。等等。清代以前 , 壮族地区基本上没有西医 , 中医也为数不多。这些被立庙纪念的神医、药王,尽管没有标出姓名,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民间名医,在壮族地区即是壮医 , 因为他们的医术高明 , 能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以及他们的高尚医德而受到群众的敬仰。忻城土司衙门附近 , 现仍保存有一座清代修建的 三界庙 ,三界是一位内科、外 科、五官科都精通的神医,而且名气很大,得以立庙享受百姓香火。三界庙能修到土司衙门旁边,亦可以从侧面反映这位神医在土官土民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土司对民族医药采取的一些褒奖措施,对于民族医药的发展,应当说也是有一定促进作用。广西庆远协左营三司把总 (土官名) 李某赠给名医谭靖修一块牌匾,大书妙手婆心四字 ; 一些民间壮医因医术高明,德高望重而被作为地方名人入选地方志 ,如《融县志》 : 路顺德 , 古鼎村人 , 赠精医学 , 著 有《治蛊新方》一册。 《象县志》 : 罩德本 , 同庚村人……善治跌打损伤。 《三 江县志》 : 侯第福 , 寨壮乡佳林村……善脉理 , 用草药。 等等。正是由于壮医药在土司制度下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一些特殊的诊疗方法和验方、秘方得以初步总结和逐步提高 , 如壮医浅刺疗法、斑麻救法、青蒿绞汁内服治瘴等,早在宋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南宋医书分类中 , 还出现了《岭南方》一类 ( 专门列岭南少数民族医方)。清代《柳城县志》指出 : 病者服药,不尽限于仲景叔和 , 间有用一二味草药奇验者。其他针灸之术 , 以妇人尤为擅长。 著名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其主要传人就是清末民初的柳江女壮医楷覃氏。
对壮医药的消极影晌
在政治上,土司制度是 以夷制夷 的民族压迫政策的产物。土宫是封建王朝封赐而独霸一方的统治者。在士司统治地区,土官既掌握着政治特权,又完全控制着经济领域,这种封建领土专制比起其前的奴隶制来说,虽然是社会的进步 , 但它并不是什么理想的天堂 , 而是有其反动、罪恶、残酷的一面,特别是土司制度发展到明朝晚期,这种腐朽没落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土官自恃雄长,独断专行 , 权力欲膨胀,土司间经常发生武装侵扰。在土司家族内部 , 也常因争夺官位而相互残杀。由于长年干戈不止,战乱频繁 , 严重地阻碍了壮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壮族土司制度的遗产——莫土司衙署的东花厅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这就从经济基础上影响了壮族医药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是专业壮医队伍受到限制,特别是能进入到官办医药机构中的壮医,为数更少,绝大多数壮医,只能流散在民间行医。在清末民间编纂的一些地方志中 , 虽然还有医学署的记载,实际上这些机构早已荡然无存,也未能重修。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壮医药的学术发展。其次 , 由于分科不细,多数壮医的治疗方法只能停留在经验阶段,未能进一步提高,有的甚至由于后继乏人而淹没失传。土司连年征战,对于毒药、毒箭之类的东西,作为重要武器之一,是比较重视的,而对于民间的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防治,则没有足够的重视 , 因而阻滞了对这些疾病防治的发展。土司制度下的狭隘、保守、封闭思想意识,对于壮医药的发展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消极因素。据文献记载,晋代的葛洪等医药学家 , 唐代的柳宗元等文人流官,都曾把中医药传播到壮族地区;宋代威平初年,广南西路转运使陈尧叟集验方刻石桂州驿,邕州知府范旻下令禁淫祀,市药以施治,并刻疗病方书 , 置诸厅壁。前述诸人对于中医药的推广做了一定的工作 , 但由于土司制度的落后、保守和封闭 , 壮族地区的中医药是不发达的。如壮族聚居的靖西县直至解放前夕也只是在县城有一二家中药铺。一些读过几本中医书的民间医生 ,一经临证拟方, 病人服之有验者殊少。此殆于精微变通之处犹有欠欤。说明医术并不怎么高明。由此可知 , 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中医学术,在土司制度下 , 未能较多地影响和渗透到壮医药之中 , 这对于壮医药的发展和提高是不利的。另外,在土司制度下,壮族医药还常常被披上迷信的外衣 , 这就束缚了它的发展。客观地评价土司制度对于壮族医药的影响,应该说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不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 土司制度对于壮医壮药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保留,是有其历史功绩的,并使壮医药在漫长的岁月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另外 , 在壮族尚未形成本民族的规范化文字的情况下,壮医药居然能通过口授心传和部分汉文资料得以流传下来,这不能不认为是与土司制度有一定的关系的,其积极作用的一面是不可抹煞的。
忻城莫土司衙署——“壮乡故宫”(见插图) 忻城“莫土司衙署”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现存土司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被誉为“壮乡故宫”。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是研究土司制度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土司衙署接待了很多影视文艺工作者。电视剧《刘三姐》、《一代廉史于成龙》等10余部作品都是在此拍摄内外景。莫土司衙署也因此闻名遐迩,填补了广西土司旅游的空白。忻城“莫土司衙署”,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年,所辖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照壁、大门、牢房、兵舍、正堂(即头堂)、长廊(亦称花郎)、东花厅、西花厅、二堂、东厢房、西厢房、三堂、后苑(即闺房)等组成。莫土司在忻城世袭时间长达470多年,曾先后四次迁移衙门,原建于古尚村,后迁于板县村,再迁到古尧村。后来搬到翠屏山脚下。莫土司衙署大门廊上立两根格木柱子,柱上悬挂一副雕刻楹联。大门即仪门。沿院中道路拾级而上,就来到正堂,堂正中置公案,案上置有惊堂木块及令牌、笔、墨砚等。案桌后是活动屏风,上悬有“明镜高悬”巨匾,左右分别置大鼓、大锣各一面,各种兵器罗列有序,“回避”、“肃静”大牌字高耸,显得气氛森严可怖。
壮族土司制度的遗产——亚洲第一土司衙署:莫土司衙署
西花厅是土官对犯人初审、用刑的地方。长廊尽头即二堂,亦为三开问,左右均有屏风隔开,左间是土官处理日常事务之处,内置文房四宝;中间是议事厅,置有案桌和太师椅等;右间是师爷卧室兼书房。前窗皆镂空花窗,花鸟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花窗的图案就是仿忻城壮锦图案制作的。整个土司衙署建筑皆为砖木结构, 穿斗构架,硬山翘角,雕梁画栋,朱漆柱粱,既具有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的风格,又有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韵味,体现了壮族地区的民族特色。因此,被人们誉为“壮乡故宫”。
壮族土司制度的遗产——侬氏土司衙署
侬氏土司衙署(
侬氏土司衙署位于广南县城北街(今城一小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现为广南县第一小学校址。衙署沿四道台阶而上,分设大门、中门、三门。大门上竖有“世袭情军府”直匾。门前筑一座青砖照壁,宽约6米,高5米。大堂口置石狮一对,左侧有鼓棚,旁设监狱两间。前院内设有代办房,签押房。东、西为书房、议事厅。后院有五凤楼、绣花楼等。依氏祖宗牌位设在最后院的屋内。衙深院重,规模庞大。现存衙门殿堂,七开间,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高9米,通面阔14.3米,进深21米,木拉42棵,用材粗大,屋宇宏伟。侬氏土司从元至元十二年(1275)起至民国37年(1948),在广南世袭28代,673年。 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是中原封建王朝对广西少数民族所施行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它渊源于唐、宋时代,确立于元代,完善于明代,衰落于清代,消亡于民国时期,期间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对广西地方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广西地方史和民族史的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壮族土司制度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最早对壮族土司制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为壮学宗师黄现璠。虽然在他之前曾有一些学者对壮族土司进行过初步探讨,例如刘介先生于1934年出版的自著《岭表纪蛮》中专列第二十三章“土司”,对土司的起源、政治结构和经济社会家庭组织进行了概述,其中“广西之土司”一节,着重简述了桂西土司的起源,并未专门论及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最早专门深入探讨“壮族土司制度”的论文,当为黄现璠于1962年7月发表的《土司制度在桂西》长篇论文。
壮族土司制度的遗产——亚洲第一土司衙署:莫土司衙署东花厅上的牌匾
“土官”与“土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官”一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词语,宋代开始成为统治少数民族的官职、官员的称呼。“土司”一词的原意是指统治少数民族的官府衙门,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出现。“土司”分为文武两个系统。明代中叶以后“土官”与“土司”被混同了起来。土司制度是以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机关——土司为中心而实施间接统治的政治体制,因此它不应称为“土官制度“,而应称为“土司制度”。一般认为,“土司制度”的内容,主要是规定土官与封建王朝的关系,它通过封建王朝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体现出来。宋、元时代,在广西设置的“土司制度”绝大部分是在桂西壮族地区。黄现璠于《土司制度在桂西》长篇论文中认为:“唐代在桂西也设些羁縻州,用土酋为之长,但政治制度、社会组织一概不变。宋平侬智高后,始委派狄青部下和本地土酋为土官,设立许多土州县洞,实行领土的封建统治……”,进而于文中对桂西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制度”展开了论述,他认为“土司完全占有生产资料的土地”,“土司不完全地占有直接生产者农奴”。接着以此为基展开了“桂西土州县的领主封建社会建立在氏族部落未期社会的基础之上”的论证,主张桂西土州县的领主封建社会并非建立在奴隶社会基础上。他的这种主张如今为大部分壮学学者所认同。黄现璠的助手、调查组成员王昭武紧接其后发表了《大新县土官统治时期土地关系调查记》(载《广西日报》1962年11月1日)一文,该文为在1956年《大新县壮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并结合调查资料对大新县土官统治时期的土地关系进行了研究。事实上,早在1956年黄现璠领导“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成员进行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时,着重对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进行了学术考察和资料收集。当时他率领“壮族组”成员兼助手粟冠昌骑马到天等、龙光、德保等县以及带领助手王昭武等人到大新县调查时,主要就是奔着收集土官统治时代的史料去的。同年12月,黄现璠组织编印的《广西僮族史料·土司制度》(油印本),内容包括:土司制,左江土司制,右江土司制,唐宋元土州县沿革,广西郡县志、西原蛮广源州蛮詹杂记所记之右江壮人风俗,岭外代答关于土州之记载,广西通志所列之土司志(土司一二)太平府之土州县,属调查组所集壮族土司制度史料的汇总。随后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历史组编辑的《广西土司制度资料汇编》油印出版。
广西土官制度研究
一些研究黄现璠的国外学者认为:关于“土司”问题,黄现璠与刘介的早期主张一致,即认为广西的大多数土司是在宋平侬智高时随狄青南征来到广西的山东人(汉人)。这是黄现璠在《广西僮族简史》中的观点。但是,黄现璠经过多年研究,于1962年7月发表的《土司制度在桂西》一文中实事上已经改变了这种主张。他于文中说:“宋平侬智高起义后派狄青许多部下到桂西当土官,本地土酋被封为土官者亦不少。而在前者人中,实为土酋冒称随狄南征,有功留守,更不乏其人。据广西方志,宋在左、右江和宜山一些地区委派的土官,设立的土州县洞,后者当前者封地釆邑,约有三十人,表列如下……(略)。这些土官,大都是冒籍山东。虽然有的是土酋,以及受封有所先后,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实行领土制的封建统治,如表上那地土官罗世念,十足道地的本地壮人,但他归宗受封后,‘兄弟儿侄百六十人,补两头供奉官,石侍禁披带班下殿侍”(《宋会要辑稿》第一百九十八册蕃夷五)’。执行宋统治者的反动政策,助纣为虐,一切施策.皆实行压迫剥削,与外来土官毫无区别,可谓一丘之貉。”可见黄现璠这时的“土司观”已经改变,他认为:狄青部下到桂西当土官的人,大多数为当地土酋(壮族统治集团)冒称随狄南征,有功留守之辈。后来他的学生粟冠昌教授于1963年发表的《广西土官民族成分初探》一文中主张“宋代广西土官全是僮族统治集团”,[粟冠昌:《广西土官民族成分初探》,《民族团结》1963年第2、3期]不过是对黄现璠的“土司观”的继承和发展。以后,他的学生粟冠昌、李干芬相继又发表了《广西土官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粟冠昌,《民族研究》1981年第3期)、《明代的广西土官》(粟冠昌,《学术论坛》1983第5期)、《唐宋元明清广西羁縻州县或土府州县洞司等设置概况》(粟冠昌,《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清代广西土官统治区的土地问题》(粟冠昌,《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第2期)、《土司制度学术讨论会概述》(李干芬,《广西民族研究工作通讯》1988年第1-2期)、《元代广西的土官制度》(粟冠昌,《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明代广西土官制度的改土归流问题》(粟冠昌,《广西民族研究》1989年第3期)、《清代广西土官制度改土归流述议》(粟冠昌,《广西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略论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 李干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清代广西土官制度的衰落》(粟冠昌,《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第1、2期)、《三议广西土官民族成分问题》(粟冠昌,《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等论文和出版了《广西土官制度研究》(粟冠昌著,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一书,从而成为壮族土司制度研究专家。这一时期出版的《广西忻城土司史话》(覃桂清编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壮族土官族谱集成》(白耀天、谷口房男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等,皆为有关壮族土司制度研究的专著。至于相继发表的有关论文,更是多不胜数。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李良玉教授与其博士生文丛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李良玉教授与其博士生文丛,在壮学研究领域第一次将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区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壮族地区改土归流,指明、清、民国三个时期中央政府将壮族地区的土司世袭制逐渐改造成流官铨选制,直到全部废除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广义的壮族地区改土归流,指秦征服岭南之后发生的中央政府将壮族地区逐渐改造成与中原地区相一致的管理区的过程。这一改造过程,包括羁縻时期、土司时期、民族区域自治时期,不同的时期中央政府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壮族经过秦代以前的独立起源、 自主发展,秦代以后的改土归流,其历史文化特点可以归纳为:悠久的自治传统、以“峒”为社会单元、族群符号明显、有体系的语言文字、逐渐加强的汉文化影响等。一般的壮学研究者认为,明代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是失败的,即使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肯定的分量都不宜太大。李良玉教授经过细致的研究,提出壮族地区的土司问题在明代已得到解决,具体时间是嘉靖六年,王守仁分裂田州、思恩两大壮族土司之后,壮族土司的命运已完全由中央政府决定。清代,经过雍正时期的改大留小,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已经非常没落,到光绪末年,壮族土司制度已到了被废除的边缘。民国时期,经过旧桂系、新桂系军阀的改土归流.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被完全废除。改土归流改变了壮族聚居区的格局,壮族核心居住区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居住,壮族地区多民族杂居的格局形成。改土归流彻底改变了壮族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使壮族地区与中原地区越来越接近。改土归流对壮、汉的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造成了壮族族群边界更难维持。改土归流与壮族汉化成正比关系:改土归流越深入。壮族汉化程度也就越深。(截止《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李良玉教授与其博士生文丛2007年3月出版),原泗城岑氏土司辖区,当地各村各寨的壮族人民都建有大大小小的岑大将军庙,庙里供奉岑大将军神。其实,岑大将军神就是当地的土司神,当地群众几乎把岑大将军神视为万能的神灵。类似泗城地区的岑大将军神信仰,对于研究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Ⅸ 古代人是怎样种花的

在古代,特别会种花的人称为「种花师」,相当于现在园艺业界的“老司机”,职业园艺师。 可以说古代的花卉栽培技术相当先进,今天我们很多的栽培技术其实在古代就已经出现,比如催花技术,就是让植物在反季节开花,达到观赏目的。

如牡丹的催花技术在历史上就有记载:

唐代的《酉阳杂俎》记载 常有不时之花,然皆藏于土窖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

将牡丹花藏在土窖,烧火增加环境温度,让原本在春末绽放的牡丹在隆冬时节(天气最冷的时候)盛开。

这跟我们在春节前看到的上市年宵花所使用的种植技术没有本质区别,如蝴蝶兰、红掌等大都是进行过催花技术的处理,方法上虽有改进但原理上是一样的。可见古人为了赏花也是极有智慧~

前面说了古代的园艺师叫「种花师」,那么卖花的叫啥呢?叫「卖花郎」,到了明清时代,山东的花农则每年将牡丹苗运往华南,利用温暖自然条件露天催花,在春节前夕销售。可见当时古人不仅热衷于种花更热衷于消费花。

Ⅹ 最近有什么好看的韩剧或者动漫,当然越多越好,像韩国

《Master》(朝鲜语:마스터)是2016年12月21日上映的一部韩国犯罪电影,讲述犯下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诈欺案件,而被智慧犯罪搜查队追查的诈欺犯,两方展开斗智追击战。
主要演员-
姜栋元 饰演 金载明
李炳宪 饰演 陈贤弼
金宇彬 饰演 朴将军
其他演员-
严智苑 饰演 申洁玛
吴达庶 饰演 黄明俊
陈庆 饰演 金美英 / 金夫人
诈骗犯陈会长(李秉宪饰)有着华丽的口才,能够轻易蛊惑他人,在黑白两道都吃得很开,算是诈骗界的“老千级”人物。追查了他半年的智能犯罪搜查组组长金载明(姜栋元饰)从陈会长的身边红人朴将军(金宇彬饰)那里获取情报。金载明让朴将军把陈会长的大本营One Network的地址和黑金账本交给他。作为One Network大脑的军师级人物朴将军当然不会乖乖就范,开始动起了小脑筋。载明开始收网,想要将陈会长及其背后势力一网打尽。朴将军倒正好看准这一机会,打算带着钱远走高飞。而老谋深算的陈会长又怎会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

《密探》(朝鲜语:밀정,The Age of Shadows)是一部2016年韩国动作史诗片,为金知云执导和撰写剧本。由宋康昊和孔刘主演. 故事描述1920年代末期,为了破坏日本所建的设施,从上海运送炸弹到京城府(경성,首尔旧名)的义烈团,与追捕义烈团的日本警察之间暗中较劲、怀柔利诱的故事。
主要演员-
宋康昊 饰演 李正澈
孔刘 饰演 金优进
韩志旼 饰演 连季纯

李炳宪 饰演 郑彩山
严泰谷 饰演 桥本
申成禄 饰演 赵回凌
举重妖精金福珠, The K2, Missing 9

《一起吃饭吧》是韩国于2013年11月播出的电视剧,由朴俊华执导,李秀景、尹斗俊、尹素熙、沈亨泽主演。
讲述了李秀京(李秀景 饰)与她的邻居、同事等独身人士的日常生活和罗曼史。该剧以主人公李秀京为中心,讲述她和邻居、同事等独自生活的单身族之间的真实日常生活与罗曼史。独居
在805号的李秀京(李秀景 饰)是一个离婚3年的单身大龄女性,同时是律师事务所室长。打定主意不再结婚的她平日独来独往,单身生活倒也逍遥自在,然而她最苦恼的问题莫过于吃饭没人陪伴,身为一名“吃货”,她为了美食可以奋不顾身.

《一起吃饭吧2》是于2015年4月6日播出的月火迷你连续剧,由朴俊华导演,任秀美编剧。
该剧主要为《一起吃饭吧》续作,仅延续男主角“具大英”一角及“食”的主题。讲述了美食部落格家具大英(尹斗俊 饰)和他隔壁已独居10年并且是小学同学的自由作家白秀芝(徐贤真 饰)以及白秀芝所喜欢着的,拥有出色外表与独特魅力的“妈朋儿”李尚禹(权世仁
饰)之间发生的趣事.延续第一季,具大英(尹斗俊饰)与李秀京(李秀景饰)分手后,辗转定居于世宗市,并开始扩展全新的人际关系,包括邻居白秀芝(徐贤真饰)与李点儿奶奶、房东金美兰、保险业前辈林泽秀、公务员李尚禹(权世仁饰)与洪仁雅以及超市工读生黄慧琳。同时,大英发现邻居白秀芝正是自己的国小同学,并决定帮助秀芝追求其心仪对象李尚禹,同时通过“美食”来串联周遭的人事物.
: )

热点内容
别名荷花 发布:2025-08-26 21:52:29 浏览:49
花艺培训班l 发布:2025-08-26 21:45:05 浏览:611
喜寒盆栽 发布:2025-08-26 21:44:08 浏览:895
玫瑰词语 发布:2025-08-26 21:43:01 浏览:481
兰花齐全 发布:2025-08-26 21:37:26 浏览:284
盆景盆渗水 发布:2025-08-26 21:36:23 浏览:425
送我一枝玫瑰花琵琶曲 发布:2025-08-26 21:36:22 浏览:459
插花员考核 发布:2025-08-26 21:35:18 浏览:640
高其佩花卉 发布:2025-08-26 21:20:38 浏览:486
黏土插花 发布:2025-08-26 21:14:01 浏览: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