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花卉红藤枝

花卉红藤枝

发布时间: 2022-02-07 09:28:08

Ⅰ 红藤能用什么替代

红藤,别名:大血藤,拉丁学名:Sargentodoxa cuneata.为木通科、大血藤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茎红褐色;复叶三出,互生;花单性异株,辐射对称,花瓣6,极小,花萼6,花瓣状;果实为聚合果,由多个肉质小浆果组成。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林缘沟边或灌木丛中。根茎可药用,有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理气行血、杀虫等功效,主治风湿痛、天气变化导致的关节酸胀、跌打损伤、痛经、闭经、蛔虫。也可作兽医用药,对牛马误食品店蚂蝗所致疾病有疗效。根可作染料。茎皮含纤维,可制绳索。枝条可为藤条代用品,供编制藤椅或其它藤器。常见于山坡灌丛、疏林和林缘等。分布于中国中东部,中南半岛北部

Ⅱ 大血藤是否就是红藤

建议:有关大血藤(红藤)的资料提供给你参考 大血藤(大活血、血藤、红藤) [药物] 为植物木通科大血藤 Sargentodoxa caneata(Oliv.) Rehd.te Wils.的藤茎。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秋季采收,除去叶片,切段,晒干,生用。 [药化] 含鞣质约7%。 [药理] (1)在体内显抗肿瘤的治疗作用。 (2)煎剂内服有镇痛作用。 (3)用平碟法试验:25%煎剂对金黄色或白色葡萄球菌、甲型或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药性] 苦、凉。归肝、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清热消肿、逐淤止痛。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肝癌 大血藤、白毛藤、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生薏仁、丹参、七叶一枝花、生牡蛎各30克,八月札、海灌、夏枯草、皂刺各15克,炮山甲、地鳖虫、党参各12克 水煎3次分服。能消除肿痛,缓减症状。子宫癌 大血藤、龙葵、蜀羊泉各30克,蛇莓15克,徐长卿9克 水煎3次分服。适应于原位癌。能缓减癌肿与腹痛。直肠癌 大血藤、瞿麦根各60克 水3阍人,合并煎液,浓缩为浸膏,每服15毫升,日2次,湿开水送服。能使大便逐血消失,肿瘤明显缩小。结肠癌 大血藤、白花蛇舌草、龙葵、白英、半枝莲、忍冬藤、败酱草各30克,蒲公英、榆角、地榆各15克 水煎3次分服。能消除肠梗阻及肿痛便血。亦宜于直肠癌。 (2)消热消肿,用于热蕴炎肿:热毒肠痈 大血藤、紫花地丁、金银花各30克,连翘、丹皮、延胡索、大黄各9克,乳香、没药、甘草各6克 为红藤煎,水煎3次分服。 (3)逐淤止痛,用于淤阻疼痛:淤阻经痛 大血藤、益母草各15克 水煎服。外伤淤痛 大血藤适 研末,撒敷,外加包扎。 [药量] 煎剂:15~20克。外用:适量。

Ⅲ 中药红藤与白藤有什么区别

红藤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

概述:本品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Rehd. Et Wils的茎。秋冬二季采收。晒干。切厚片,生用。

别名:血藤、大血藤、大活血、大血通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苦,平。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用于肠痈腹痛,跌打损伤,痛经,风湿关节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红藤煎(《临床经验汇编》)治肠痈:红藤、紫花地丁、乳香、没药、连翘、打黄、延胡索、丹皮、金银花、甘草。水煎服。方中红藤活血通络,败毒散瘀,为君药。

2.红黄蒲朴汤(上海龙华医院验方)治急性阑尾炎:红藤60g,蒲公英30g,生大黄6g,厚朴6g。每日一剂,分2煎服。方中红藤活血通络,败毒散瘀,为君药。

3.(《中药大辞典》)治吐血,筋骨疼痛,铁打损伤:大血藤、小血藤、杜仲、木瓜、五加皮、鸡矢藤根各30g。泡酒服。方中红藤活血通络,败毒散瘀,为君药。

白藤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Bái Té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Fourfinger Rattanpalm, Bonati Millettia

【别名】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白藤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amus tetradactylous Hanc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白藤, 有刺藤本。叶羽状全裂,长45-50cm,先端不具纤鞭;裂片每侧7-11片,顶端的4-6片常聚生,两侧的单生或2-3片成荣,未间的距离比较疏;叶柄短;叶线形、披针形或倒被针形,长10-20cm,宽1.7-2.5cm,先端和边缘具刚毛状刺,有3-5条叶脉;叶轴被长或短的疏刺;叶鞘上稍具囊状凸起,无刺或偶有稀疏小别,幼龄时具丝状纤鞭。花单性,雌雄异株;肉穗花序纤细,鞭状,总轴上被分又或不分灵的倒刺,总轴上的佛焰苞管状,无刻或被稀疏的小刺,分枝2-3,每一分枝上有小穗状花序2-7个,雄花序部分三回分枝,长约50cm;雄小穗状花序长6-13Cn。,其上每边有花5-20朵;雄花:花导杯状,长约25mm,浅3裂,裂齿三角形,具条纹;花瓣长圆形,长3.5-4mm;雄蕊6;雌花序:回分枝,先端延伸为具爪的纤鞭;雌花小,长3-4mm;花幕基部圆筒形,具3裂片,具条纹;花冠裂片稍长于花导裂片且较狭。果实球形,直径8-10mm,先端有小锥状的椽,鳞片21-23纵列,中间有沟槽,淡黄色,先端褐色。种子为不整齐的球形,直径6mm,背面具粗糙的小瘤状突和沟或洼穴,种脊面中央有合点孔穴,胚乳近均匀或浅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成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宜选上层深厚川巴沃、湿润的壤土栽培为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法。秋冬果实成熟时采收,来后即播,或用湿沙贮藏,3-4月催芽播种。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0cm开沟,沟深4-5cm,条播,播后盖上与畦面子齐。苗培育2-3年,3-4月,按行株距2m×1.5m开穴,每穴栽1株,填土,浇水保苗。
田间管理 苗期每年施人畜粪水2-3次。植株未封行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

【性味】味辛;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杀虫。主慢性胃炎;黄疸型肝炎;跌打肿痛;骨折;疔疮;湿疹;疥疮;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广西发话药简编》:用于驱蛔虫时,忌吃肉腻食物。

【各家论述】
1.《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止血,发散,解表。
2.《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发汗,祛风。

【摘录】《中华本草》

Ⅳ 大血藤(大血藤科 大血藤属)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

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

大血藤又名血藤、红藤、大活血,茎蔓粗壮,叶大形奇,花香而美,是我国最特异的植物之一,是优良的观赏藤本花卉

[形态特征]

落叶大藤本,茎蔓长可达15米以上,茎圆柱形,褐色,折断有红色液汁溢出,故名。三出复叶,互生,具长柄,中间小叶菱状卵形或椭圆形,两侧小叶较大,斜卵形,先端尖,全缘,花序总状,生于上年的茎之叶腋基部,下垂,花黄色,有香气。浆果卵形,肉质,暗蓝色而被白粉,有柄,生于球形种托上,种子黑色有光泽。

[分布]

分布于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及云南。老挝北部也有。

[习性]

属亚热带树种,多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坡或溪谷疏林及灌木丛中,常攀援其他树上。喜温暖湿润的环境,稍耐寒,性喜阴,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引种平原地区常因空气湿度不足和强光照射而生长受挫,有萎叶现象。

[繁殖与栽培养护]

可用播种、压条、扦插繁殖,而以播种繁殖为主。播种,于秋季果熟采种,将果实摊晾通风处,以防霉烂而使种子变质,影响发芽。后搓洗果皮,取净种子,既可立即行秋播,也可将洗净的种子沙藏层积至翌春播种,行条播,覆土,盖草,保持床面湿润,覆土不宜过厚,否则影响出芽,一般1~2厘米。播后一般40天即可发芽出土,出苗后分期揭草,作短期遮荫,约1个月后进行间苗,越冬后于春季换床移植,搭棚遮荫,并立杆引蔓攀援。因大血藤茎蔓长,也可在梅雨季节进行水平或波状压条,生根后翌春芽萌动前剪离母株,分段移栽。扦插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生根率很高。栽植宜选择有庇荫的地方,以防强光照射而灼伤。养护中着重要注意空气湿度,创造一个高湿的环境,可使生长快速,蔓长而叶茂。

[观赏与应用]

大血藤叶形奇特,花序大而着花多,花盛开时,繁花似锦。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园林中宜作花廊、花架配置,亦可将其攀援墙垣。根和茎可入药。

Ⅳ 红藤是什么中药

红藤
红藤圆柱棕色皮,节膨凹陷片状裂,
断面射线棕红色,解毒消痈又活血。
[来源>为大血藤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大血藤SargentooxaCu-neataRehdetWils的藤茎。
[产地>江西、湖北、四川、浙江、江苏等地。
[采收>秋季采割其藤茎,除去嫩枝叶片,切成段或扎成小捆,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药材形性>呈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6-3cm,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浅的纵横纹及明显的横裂纹,节处膨大,有凹陷的枝梗痕,表面呈片状开裂,脱落处露出淡红棕色,质坚韧,有弹性,折断面裂片状,木质部黄白色,导管呈细孔状,射线棕红色,放射状排列,气香,味淡微涩。
以身干,条匀、色棕红,气香者为佳。
[炮制>原药清水漫2-3小时,洗净,置蒲包中,夏秋季润8-12小时,冬春季润16-24小时每天淋水1-2次,待软切0.3-0.4cm顶头圆片,晒干。
[性味、归经>苦平,入大肠经。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祛风杀虫。用于肠痈腹痛、风湿痹痛、跌打伤痛,妇女痛经,赤痢,血淋,疳积虫痛等症。
[处方名>红藤大血藤活血藤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
[保贮>放箱内或其它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防灰尘

Ⅵ 大血藤一年四季都有叶子吗

是木通科大血藤属植物。落叶木质藤本,长达到10余米。藤径粗达9厘米,全株无毛;当年枝条暗红色,老树皮有时纵裂。三出复叶,或兼具单叶,稀全部为单叶;叶柄长与3-12厘米。总状花序长6-12厘米,雄花与雌花同序或异序,同序时,雄花生于基部。每一浆果近球形。种子卵球形,长约5毫米,基部截形;种皮,黑色,光亮,平滑;种脐显著。花期4-5月,果期6-9月。 [1]
分布于中南半岛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陕西、四川、贵州、湖北、湖南、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和安徽。常见于山坡灌丛、疏林和林缘等,海拔常为数百米。 [2]
根及茎均可供药用,有通经活络、散瘀痛、理气行血、杀虫等功效。茎皮含纤维,可制绳索。枝条可为藤条代用品。 [1] 又是一种匍匐而又繁茂生长的藤本花卉,茎枝攀援依附生长,宜于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广大地区的园林、庭院作垂直绿化、美化栽培。 [3]
栽植
大血藤宜于花架花廊栽培,亦可植于院落墙脚,让其攀授墙垣生长。栽培时,在挑选好的地方进行深翻,清除杂草,按2-3米的株行距挖大坑,坑底填足氮、磷、钾比例适宜的基肥,肥上回土,踩紧压实。然后在苗圃里带土团取苗,进行必要的修剪后,植于大坑中央,深度以植株根茎处露于地表即可,不能栽得太深,覆土压实,把水灌透,5-7天后再灌水一次,植株就能成活。一般2月下旬栽培的,3月中旬就能看见新芽萌发,这时植株已经完全成活生长了。 [3]

施肥
水肥管理大血藤在野外山坡生长,是不需要浇水和施肥的,但是,引种平原就应考虑基质和空间的湿度和生长期对养分的要求。换句话说,也只有水肥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植株才能花繁叶茂,旺盛生长。大血藤性喜固体肥料,因此,每年早春就应施足基肥,如堆积的干杂肥、厩肥、绿肥和少量的尿素、翠姆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肥料。施时在植株周围60-70厘米处进行环状挖沟,施后覆土填平,把水灌透,使其施入的迟效和速效性肥料缓慢分解,肥沃土壤,利于植株吸收。4-5月开花以后,可用人畜尿、硫酸铵、尿素、饼肥等沤制的有机和无机液体肥料,以稀薄的浓度进行有效的浇灌,每月一次,直至果实成熟。秋季还可按照春季的施肥方法,在植株周围80-100厘米挖环形深沟,填人干杂肥,然后把水灌透,使其缓慢溶解,保持土壤疏松肥沃。 [3]

浇水
大血藤性喜湿润,不耐干早,生长季节要随时补充水分。春季气温回升后,要先灌一次透水,等土壤疏松后再施基肥,施后土壤不能干燥,每7-10天就要灌透水一次,这对新芽的萌发、新梢展叶和孕蕾开花大有好处。夏季各地气温高,多雨,除伏부期每5-7天灌透水一次外,栽培在低洼地带的植株还要提早挖沟排水。栽培地势稍高的植株,夏季要保持土壤的绝对湿润,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秋季温度逐渐降低,各地的绵雨较多,这时浇水要控制,以土壤不过于干燥为宜,秋末冬初要灌透水一次,这样更有利于植株落叶后越冬。 [3]

光照
大血藤原生长在亚热带及其以南海拔任500米以上的坡地、溪谷、疏林及灌木丛中,常攀援在其他树上生长,因而性喜温暖和阳光照射,要求空间相对湿度大。露地平原栽培,要根据原生长地的生态环境,创造小范围的良好小气候,满足它既喜欢阳光照射,又要不灼伤叶片,从春至秋繁茂生长。如果引种地区夏季气温过高,阳光过于强烈,满足不了空间湿度的要求,植株便有叶片黄菱甚至脱落的现象出现,这会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来年的开花。 [3]

温度
大血性喜温暖,春季气温回升到15-16℃时,植株便开始萌发,伸枝展叶,进入营养生长期。当气温上升到18-22℃,如果这时阳光充足,植株体内的养分便逐渐积累,而开始花芽分化和成长。当气温上升到25-28℃时,便开始开花挂果,夏季气温高达35℃以上时,要注意水分的管理,必要时,可采取喷水降温的方法,降低小范围的温度,要保证在整个夏季,植株都要不出现萎的现象,这对植株采光、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养分有利,为越冬打好基础。

Ⅶ 红藤果的种植方法如下

红藤果的种植方法如下
选地整地:选择海拔600米以上,土壤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呈酸性的山坡地或疏林空旷地。选好地后,进行深翻,深20~30厘米,耕细,除去杂草,施足基肥,然后做成120~130厘米的畦。大田可选沟边地角、荒山坡或疏林间空旷地。定植前按行距1.5米,株距2米开穴,穴深40厘米,在穴中施入腐熟的猪圈粪做基肥。
种子繁殖:将当年9~10月采的种子洗净阴干后,进行沙藏,种、沙比例1:4,贮藏到第2年3月,在整理好的畦上进行条播,开10厘米深的沟,把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盖2厘米土,上盖草。行距30厘米,株距15~20厘米。40余天可发芽出土,约1个月后可间苗。越冬后,于春季移植。在早春挖好的穴中放入幼苗,将腐熟的猪圈粪和土拌匀,填入穴中,使苗的根部全部覆盖,浇水。
压条繁殖:冬季落叶后,把母株较长的茎分枝,分别绕成直径约30厘米的圈,每枝1圈,在株旁开穴,将圈斜放穴内,然后盖土压紧,使半圈埋入土里,半圈露在地面,以利埋在土中的一半能够生根,露出地面的一半能够生长新的枝条。至来年冬季将所压枝条挖起,按照根的生长情况,将其剪断,使成单株。然后在选好的土地上,按株行距1.5~2米开穴,穴要深大,以能把新株茎藤栽入2/3长为好。栽后覆土压紧,并适当浇水。
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播种后,适度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出苗时应短期遮荫,分次揭草,当苗高20~25厘米可追施一定量的有机肥。
中耕除草:定植成活后及时中耕除草,不宜过深,以免伤根。搭简易架蔽荫,株间应立竿引蔓上升,注意空间湿度和防止阳光长时照射。冬季除去地面落叶和杂草,并在蔸部培土过冬。
修剪:大血藤从清明后开始萌发新枝,到秋季结合采收剪除枯枝、病枝。
施肥:大血藤定植后每隔40天浇1次稀薄人畜粪,冬季在大血藤蔸部铺一层腐熟的猪圈粪,盖上细土。

Ⅷ 红藤和紫荆有什么特点

红藤:为落叶木质藤本,长达到10余米。藤径粗达9厘米,全株无毛。当年枝条暗红色,老树皮有时纵裂。
紫荆:丛生或单生灌木,高2-5米;树皮和小枝灰白色。叶纸质,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长5-10厘米,宽与长相若或略短于长,先端急尖,基部浅至深心形,两面通常无毛,嫩叶绿色,仅叶柄略带紫色,叶缘膜质透明,新鲜时明显可见。
(内容来自网络)
希望采纳

Ⅸ 小血藤和大血藤的区别是什么

1、来源不同:小血藤是落叶藤本植物铁箍散,是这种植物的干燥藤茎,属于木兰科的五味子鼠;而大血藤则来源于木通科植物大血藤,是这种植物的干燥藤茎。

2、外观不同:小血藤是植物的茎或者根是不规则的圆柱状,直径比较细,表面多为淡黄色,有自然香味;大血藤的外表则多为棕褐色,外皮常有鳞片状的脱落,脱落处会变成棕红色,它没有切成片时多为比较的圆柱状。

(9)花卉红藤枝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光线:给予柔和的散射光。

温度:应保持在20-30℃之间。

施肥:每半个月一次,在花期适当施用一些肥料。

浇水:每次施肥后浇水。如果土壤开始干燥,也需要浇水。

Ⅹ 五花血藤是什么

五花血藤学名龙须藤,是豆科羊蹄甲属植物。藤本,有卷须;嫩枝和花序薄被紧贴的小柔毛。叶纸质,卵形或心形,总状花序狭长。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带状,花期6-10月;果期7-12月。

分布于中国、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台湾、福建、湖南、湖北和贵州。生长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丛或山地疏林和密林中。

龙须藤适用于大型棚架、绿廊、墙垣等攀缘绿化。可作堡坎、陡坡、岩壁等垂直绿化,也可整型成不同形状的景观灌木或用于隐蔽掩体绿化。还可用于高速公路护坡绿化,形成独特的景观。

(10)花卉红藤枝扩展阅读:

栽培技术

龙须藤喜温暖湿润气候,在中国浙江舟山海拔100米以下地区栽培,冬季常绿不落叶。作为观光型、遮阴型栽培,在定植的前两年,由于植株的覆盖面积小,遮阴率低,应考虑间植一年生的藤本植物以短补长。

可选择生长速度快、又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如选择瓜类作为间作植物,观赏南瓜可选择晚熟、藤蔓长、以侧蔓结果为主、抗病性强的品种,栽培当年即可起到遮阴效果,又能观赏奇瓜异果,一举两得。

龙须藤属于多年生中型藤本植物,生长势强,在肥水条件较好的条件下,生长量较大,每株遮阴面积在5平方米以上。

热点内容
别名荷花 发布:2025-08-26 21:52:29 浏览:49
花艺培训班l 发布:2025-08-26 21:45:05 浏览:611
喜寒盆栽 发布:2025-08-26 21:44:08 浏览:895
玫瑰词语 发布:2025-08-26 21:43:01 浏览:481
兰花齐全 发布:2025-08-26 21:37:26 浏览:284
盆景盆渗水 发布:2025-08-26 21:36:23 浏览:425
送我一枝玫瑰花琵琶曲 发布:2025-08-26 21:36:22 浏览:459
插花员考核 发布:2025-08-26 21:35:18 浏览:640
高其佩花卉 发布:2025-08-26 21:20:38 浏览:486
黏土插花 发布:2025-08-26 21:14:01 浏览: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