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竹筒插花展

竹筒插花展

发布时间: 2022-01-30 22:37:37

插花相关知识

插 花 艺 术
此款花艺作品以竹筒为花器,运用了群环组合的花艺表现手法,既体现了东方传统的线条艺术美感和内涵意境,又展现出现代时尚与张扬的个性。带有民族气息的竹制花筒,虽然不够精美,却足能表达朴素的自然美。在传统插花中,竹筒一直受到青睐,《清异录》说:“李后主每春盛……并作隔筒,密插杂花……”。至宋代更为讲究,春季花展时,即以‘湘筒’贮花。作者在配置作品造型时,独辟蹊径,选择与竹筒色感相近的新西兰麻,构成环形联合体。叶芯群环是一种现代花艺的表现手法,以竹筒为支架平铺展示,如云雾在高矗的山中缭绕,给人虚幻朦胧的效果,又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花格窗,产生典雅、幽静的意境。红色的兰花有漂亮的线条造型,将其向一侧斜逸而出,创造出线条的变化,并与其它花材构成点线面的组合。视觉中心的焦点位,用了些许花毛茛。

开课日期:
循环授课,每节课均完整的教授两个独具创意的花艺作品。

每周二、四晚7:00到9:00
周六上午9:00到11点

10月15 日(周六上午)正式开课
课程简介:
办公、家居、节日、餐会花艺等,丰富生活情趣、改善家居环境、调节心情,让花艺给每天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每次上完课,都可将自己亲手制作的花艺作品带回家。
插花溯源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中国式插花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 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 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 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 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日本式插花 西元六世纪时,日本天皇派特使(相当与今日的外交官)小野妹子到中国做文化交流亲善访问,他回日本时带了很多中国的字画、雕刻、文学、戏剧还有园艺及供佛的瓶花等。 小野妹子是一位出家人,住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旁的顶法寺,日本第一个插花作品即在此完成。从此日本有了插花学校的兴起。名称叫做[池坊]乃源于池旁之意。[池坊]是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学校,现在的负责人是池坊第四十五代---池坊专永先生。

西洋式插花 西洋式插花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插花,早在公元2000年时尼罗河文化时期。从古希腊直到罗马后期,经历了中世纪的文化停止时期,十四至十六世纪才奠定了现代西洋式插花的基础。 西洋插花与中国式和日式插花相比较强调实用和设计理念,一般较能融入生活之中,达到日常生活的装饰效果。
出自http://www.s.gvk.cn/chy.htm

⑵ 插花的造型艺术分类

插花是一种造型艺术,人们运用花的色彩、形状以及盛花的容器进行构图设计,来表现花枝形态的美,所以插花者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插花时要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比例恰当,线条疏密有致,显示一定的韵律。另外也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协调。’要表现明快热烈的气氛,多用暖色或选色彩对比强烈的花为主体。表现幽雅恬静的情趣,可选花色淡雅或用色彩调和的花为主体。也要注意插花容器的色泽、形状与花枝高度及展开面积之间相互呼应协调。
插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六朝,盛行于北宋,普及于明朝。我国明代袁宏道著的《瓶史》等插花专著对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现在世界各国均盛行插花,在花材的选择、道具的形象、构图的方式和造型特色等方面,都能反映出各国各民族自己的文化传统。
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及日本为代表,以自然式的线条型为主,选材素雅,品种忌杂,以精取胜。用不同线条体现不同形式的美,如有的柔美纤细、婀娜多姿;有的刚劲粗犷、瘦硬老健;有的简洁明快、飘逸潇洒;有的曲直刚柔相结合,组成一幅富于画意的构图。由于它是以自然式线条为主,即按照植物生长的自然姿态进行各种曲线条和直线条的艺术组合,虽经过艺术加工,但仍不失其自然风姿,所以看上去不仅诗情画意浓郁,且造型生动。
5-2a家庭插花器皿及形式东方式插花讲究盛花器具的精巧、雅致。花少而衬以枝叶的美妙姿态,多采用不对称的形式,讲究意境、情趣,在造型上常用孤芳自赏的形式,线条简洁,有一种清逸、空灵的意境。
东方式插花的基本形式有“瓶花”和“盆花”两种,又以直立型、前倾型、侧倾型、下垂型、平面型为主要造型。
5-2b家庭插花器皿及形式初学者可选不等边三角形来构图。选三根主要花枝作为主体,分别称为第1、2、3主枝。增添在主枝间的其它花枝称为辅枝,对主枝起陪衬、烘托的作用。同一插花作品中,最好不要选三种以上的材料,三根主枝的长度互成比例,并与花器的径及高相适应。瓶插时第1主枝的长度为花瓶高的1.5倍,而第2主枝的长度为第一主枝的2/3,第3主枝的长度则为第l主枝的1/2(它们的长度都是从瓶口以上计算的)。如果花枝长度不足时,可用铅丝及木棒绑扎接长。盆插时,第1主枝的长度等于盆长(或圆盆的直径)的1.5倍;第2主枝的长度为第1主枝的2/3;第3主枝的长度为第1主枝的1/2。辅枝的长度则没有规则可循,但要注意掌握对称与平衡,对比与统一及韵律变化等构图的原理。运用得好,可把一些很普通的花枝,配合适当的容器组合成一件具有高度观赏价值的艺术装饰品。
西方式插花,讲求花色调和及配合、布局均匀有致、结构均衡和重心明显,重复、对称的结构是其一个特色。一般插成圆形、球面形、三角形及椭圆形等,选用丰腴的花朵,如郁金香康乃馨、月季、玫瑰牡丹、芍药等,且数量较多,花朵均匀,色彩鲜艳,讲究块面的艺术效果,花器、花朵及枝叶互相联系、重心明确,给人以雍容华贵、热烈欢快的感觉。
家庭插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己构思设计、造型,有时也不一定以花为主,也可以松、柏叶、枫叶、竹叶、柳枝等为主,辅以少数花朵;也可用狗尾草的花序、芦苇的花序,甚至一些闲花野草作材料,只要运用得当,也可以插出富有一定情趣的作品来。
插花可置于茶几、桌面、或挂于墙上、或吊于空间。安放时,要考虑光源的方向、光线的强弱及色彩,应使插花处于最佳位置以取得最好的视觉观赏效果。
5-2c家庭竹筒式插花

⑶ 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它在中国古代是什么形式呢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战国时期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诗句,所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就是把江离、白芷、兰花等高洁的花草系结挂在身上。这也许是以花饰身,以花表志的较早表现。

秦汉时期,花卉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据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季花木移放到室内,并在卧榻、茶几、桌案上摆放鲜花。在东汉的墓道壁画中描绘了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插着6朵小红花,陶盆放在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插花事例。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代的插花源于佛教的供花形式。据《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记载:王子懋年少时染病,众僧人用铜盆盛水,把莲花浸入其中,使花儿几天不败,以此供佛,结果王子懋的病很快好了。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南北朝时已有插花的雏形。

明代是插花的成熟期!

特别是明晚期追求参差不齐的天然之美,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欹正的姿态之美,虽然是实物,但插花作品已具有了山水画的意境美。

清代插花则体现了人们崇尚自然的精神!

在尺幅之间展现自然广阔,形式上也变得多样,发明了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三种形式。

⑷ 求插花相关的知识,越详细越好。

插花(flower arrangement)chā huā起源于佛教中的供花。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所以,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简言之,插花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故称其为插花艺术。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国内外插花界的朋友们都认为,插花是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

在我国插花曲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巳为人们曰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般看来并不起眼的绿叶,一个花蕾,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失共鸣的是创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产生共鸣那么这件作品也就失击了观赏价值。具体地说、即插花作品在视觉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种感观和情感上的自然反应,如果未能立刻产生反应,那么摆在眼前的这些花材将无法吸引观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观赏者情感产生反应的要素有三点:一是创意[或称立意)、指的是表达什么主题,应选什公花材;二是构思(或称构图),指的是这些花材怎样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与创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机配合,作品便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要有一个与之相协调的环境,插花作品与环境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插花装饰需依环境及场合的性质而定,不同场合和对象要用不同的花材。如盛大集会商厦、酒楼开业,以及宴会厅等隆重场合的喜庆用花,花材色彩要鲜艳夺目,花形硕大,以展示热闹、有气派:反之,哀悼场面要用花宜淡雅、素净如白色、黄色花材,籍以寄托哀思。应用插花来烘托气氛、渲染环境,能起到画太点睛的作用。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插花,顾名思义,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 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插花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现代艺术插花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搭配,但十分强调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用一种花材构图,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不同的构图以及与不同花材花器的组合,达到的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就是艺术插花的表现力。

艺术插花最讲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对花材和花器的选择几乎没有限制。插花构图注重立体感和空间感,要留空白,以给人想象的余地。艺术插花通过搭配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组织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艺术品。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是由于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间,进行艺术加工。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复,也不是对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经过作者精心创作,具有独特个性和表现力的作品。艺术插花的作者,须善于观察自然,敏锐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间,积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丰富语汇,具备一定的美学理论基础知识,熟悉绘画音乐,这样才能不断地创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插花的各种知识

■花的艺术风格分类:

(1)西方式插花,也称欧式插花,它的特点是注重花材外形,追求块面和群体的艺术魅力,作品简洁、大方、凝练,构图多以对称式、均齐式出现,色彩艳丽浓厚,花材种类多,用量大,表现出热情奔放、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的风格。

(2)东方式插花,以我国和日本为代表。选用花材简练,以姿为美,善于利用花材的自然形态和所表达的意境美,并注重季节的感受,以线条的造型为主,多为平衡式构图,以姿态的奇特、优美而取胜。

(3)自由式插花,受当今世界各国出现的各种派别如写实派、抽象派、未来派等等派别的影响,选材、构思、造型更加广泛自由。特别强调装饰性、特殊性,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

■插花的构图形式:

传统插花最基本的构图形式有两种:

(1)对称式或均齐式:对称式往往以中轴线为准,向左右插入等形、等量、等色的花叶形成的构图形式,如扇形、三角形似孔雀开屏的形态;均齐式也以中轴线为准,向左右前后插入等形、等量、等色的花叶形成的构图形式,似塔型、半园型。

(2)平衡式:依中轴线中心点配置不等型而等量的花、枝、叶的构图形式。此种形式构图形态多样,多采取花、枝、叶的大小、高低、疏密等手段进行变化,一般跟着感觉走,将等量花材进行插入。 插花的素材可以是从店里买回来的鲜花,也可以是野外采来的野花野草,巧妙搭配,精心编排,心情美然。

■插花的步骤:

(1)修剪:首先要去掉花卉的残枝败叶,根据不同式样,进行长短剪裁,根据构图的需要进行弯曲处理(为了延长水养时间,适合水中剪取)。

(2)固定:为了让花卉姿态按照你的设想进行,一般在花器的瓶口处,按照瓶口直径长度,取两段较粗枝干,十字交叉于瓶口处进行固定。专业插花,还要彩花插、花泥、铝丝等工具进行固定。

(3)插序:一般容易先插花后插叶,这样容易在插叶的时候将花的高度降低。正确的插序应该是选材、选插衬景叶、插摆花。

⑸ 竹筒插花是中国传统插花形式之一对还是错

插花之道,是灵花瑶草与禅意诗意,心境顿悟的完美结合。竹筒插花兴起于五代,《清异录》载:“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做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

用筒容器插花最早是竹筒插花。
由于竹筒有节,既可单节插花,也可多节插贮,民间用竹筒插花,多将竹筒劈去一边横放,两头削成三角状,如舟船一样,为横舟型,有单舱、双舱、三舱等,甚至有用整株毛竹的(以主节相隔,每一节为一舱)。在舱中分插花枝,高低错落,别致有趣,更显自然之态,竹筒长短不一,舱数有别,互相结合,异样风情。

⑹ 中国明代插花最具代表意义的“十全瓶花”中采用的十种花材及寓意

十种花材、佛教供花以莲花为主,宫廷插花以牡丹、芍药为主,文人插花有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花、蜡梅、水仙、山茶为“雪中四友”等。瓶花十全使枝直立长10,须有二丛或三丛,屈曲且回心为妙;心为5应插得正,二支或三支插于极点,切勿绑成一株再插。注意整体的平衡感与色彩的分配。错综八方、色体壮厚、架构分明才有气势与格局。
翠竹昂扬,苍松卓然,高枝参差之间插以百合、小菊,辅以绿叶,表现虚心向上、正气常青,是德之和,是雅之美,亦是至美十全。小的青瓷梅花瓶中,百合挺秀,细叶舒展,自有拈花一笑的趣味。与瓶花有些形似的竹筒插花,更有草木类花器插花所特有的一种质朴感,山藤悬垂,山花烂漫,唤起了人们对山川自然的向往。
十全瓶花,寓意,用十种花材,象征十全十美。

1.定枝以井字撒为正宗。使枝可插于屋漏点(宧点)或北点,视使枝的生态而定。
2.层次空间的安排是经验体证的累积,技巧亦同;多看多插之外无非用心体会。
3.理念花端庄严谨,枝条须先整理,允许加架铁丝以驾驭枝干走向。
4.盘主体主花长为3,南面而王,倾斜角度之投影长度勿大于瓶高之半。注意三朵主花的表情安排与高低层次。

⑺ 插花的家庭插花

花束在社交、庆典活动中应用很多,通常分以下两种类型:
(1)礼仪花束。主要用于迎来送往和庆贺活动中。其主要造型有扇面形、三角形、圆锥形、半球形及自由式图形等。花材应选择品质优良、无刺激性、无污染,并且花期持久的种类。色彩以鲜艳明快为宜。插作时应昼避免使各花枝排成扁片或集取成团,前者呆板,后者杂乱。不管什么造型,要保持花束上部花枝自然,下部尤其是握把部分要圆整紧密,才符合要求。因此,插作时务必使每一花枝都按“以右压左”的方式重叠在手中,各枝相交在一点上,呈自右向左转的螺旋状的轴,然后用绳绑扎交点处。这样,花束造型不易走样。
(2)新娘花束。也称新娘捧花。是专为新娘结婚时与穿婚纱礼服相配的一种花束,十分盛行。主要造型有圆形、倒L形,放射形、倒垂形以及各种自由式图形。目前国内仅有圆形和倒垂形两种。花材选用要求更精致、常用月季、百合、马蹄莲、香石竹、霞草等。色彩搭配以协调、典雅的单一色或类似色为多。
新娘拜花的造型、配色以及包装彩带等,都应当与新娘的体形、脸形、气质、服饰等协调一致。譬如身材修长的新娘,应选用圆形捧花;身材较矮胖者,宜选倒垂形捧花;端庄文静的新娘宜选圆形或倒垂形捧花;外向活泼的新娘宜选用自由式造型的花束。花色都应与婚纱礼服相协调,不宜多用对比色相配。彩带应与主花色相协调。
花束加包装纸和彩带十分重要,如同好花必有绿叶扶一样。国外对此制作考究,多为印花透明包装纸或罩以透明塑料袋等。
现代居室的绿化、美化除采用摆、吊、挂等摆设手法外,主要采用插花艺术来美化室内空间,增添生活情趣。
一.插花艺术
一般而言,插花艺术需掌握"六法",即:高低错落、疏落有致、虚实结合、俯仰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具体创作需注意:
(1)画面的韵律变化要自然,并与周围环境在色彩气氛的吻合;
(2)有主有从,既稳定而又要保持动态平衡;
(3)对比与统一,花枝色彩的浓淡,数量的多寡,质地的厚薄,花朵的大小等,都应统筹安排。
人们喜闻乐见的插花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1)直立式--这是最常见的,花枝高度一般为瓶的1倍半以上,这种形式追求的是意境,讲究的是内涵;
(2)繁花式--花枝外形丰富,多而不显芜杂,由此烘托心情、气氛。
(3)其他还有斜卧式、悬崖式等。"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持"。秀丽多姿的插花,需要古朴凝重的盛器来加以映衬。常见的浅水适宜此类盛器的花枝,有水仙、石蒜、三色堇、仙客来等。也有人喜欢用高盆或异型器具插花。筒式插花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欣赏,因为竹筒具有节纹美观,色彩淡黄素雅等优点,又可与竹刻艺术结合。除此之外,家庭的匙、盆、碟、碗、茶杯等也可用于插花,并可造就浓郁的生活气息。 各种花篮多由竹、藤或柳条等细木质类或塑料编制而成,因此质地轻柔和透水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在其被当作插花容器皿,另外宜选用质地轻巧而不过分硕大的花材,这样易与花篮取得协调感。
插作构图时,除了为烘托热门欢快气氛而作的庆典花篮外,一般都不宜插成枝叶繁重、花朵紧密的结构、更不宜把篮把和篮沿全部遮挡住,而应当特意适当地显露出来,作为构图的一部分,才能表现出篮花的特点及篮把、篮沿圆滑的弧线之美和框景作用。
一般篮花多用于各种庆典、生日、婚礼及丧葬等庆贺或悼念活动,而应用最多的还是庆曲花篮和生日花篮。
(1)庆典花篮。多用在开业祝贺、开业周年纪念、大型活动的开幕式或文艺晚会闭幕式等场合。这类花篮一般体量较大,常用规格为1.5-2.5米落地式大花篮(有连体式和分解式--分成上、下2-3层,用时合为一体会。构图多采用对称的扇面形或等腰三角形。上层篮花要求端庄大方,下层腰花的构图可稍微活泼一点,但应与上层直辖市呼应。常用花材以唐菖蒲、月季、香石竹、菊花、百合为主,不同季节搭配一些时令花材。衬叶主要用苏铁叶、棕榈叶、鱼尾葵或软叶刺葵叶,也用蜈蚣草叶等。这类花篮体量高大,花材多,插作时应特别加固好篮把,固定好花泥(可在花泥上罩铁丝网或绑扎尼龙绳),找准骨花枝的位置和角度,以使重心稳定。
(2)生日花篮。多为小型桌饰花篮。造型比较活泼多变,主要应根据作者或过生日日者的喜好、要求而定。花材选用应有一定的针对性。习惯上送给母亲的生日花篮,以粉色的香石竹为主;送给祖父母等长者的生日花篮,应选用松枝、鹤望兰为主花,寓意松鹤延年、健康长寿;送给女朋友的生日花篮,可全部用月季花插作(花枝数与年龄相同归于尽。另外,还可根据过生日者的喜好、特点、选用恰当的花材插作。同时也可选购一些小礼品、小饰物和贺卡,与生日花篮配合一并赠送,以提高送礼的档次,也显得高雅热情。 客厅插花:客厅是现今活动的主要场所,用来接待亲友。客厅插花一定要突出热烈、祥和。要求色彩艳丽、充实而丰满;
书房插花:清雅飘逸、枝叶疏密,使人感到幽静、清爽;
卧室插花:卧室摆放柔美纤细、典雅质朴的插花,可让人感到安宁舒适。最忌色彩过于艳丽。要以浅色为主(如,晚香玉、水仙、蜡梅、浅色月季等)。重点体现,淡、简、雅三个字。烘托出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若花材选用有香味者则更佳。轻松舒畅,悠然入梦。 一、瓶花
也就是以瓶作为插花器皿的插花。
口径较细或适中,多用于草本花材的插花。不需要固定,只要按照“一枝二枝正,三枝四枝斜”的原则摆放,然后插入陪衬花材就完成了。
口径较大的花瓶,更适宜插木本花材,或依靠瓶口互相交叉或作“T”字形固定。不过有一点,要选用弯曲有形,错落有致的花枝,再配些陪衬花材。这样才好看。
二、盆花
圆型水盆,一般花店都有售。多用剑山固定。常见形式有三种:半圆型、不对称型、自然型。
1、半圆型:用于花朵较小的花材,如香石竹、孔雀草等。不过,少说也要用到十几朵才够。插时使花型呈半圆状。花的间距要相等。
2、不对称型:用于花朵较大的花材,如月季、菊花、郁金香等。有六、七朵就可以了,造型时注意起伏、韵律。体现出不对称型的自然美。
3、自然型:用于枝干弯曲的花材。如,梅、牡丹、竹节海棠等。取一、二枝盛开的花枝。再取些陪衬花材(不可过多)。
三、盆景式插花
是中国盆景艺术和插花艺术的结合体。细看颇有些盆景的神韵。多以木本花材为主体,草本花材为辅助。水盆则以腰圆型、长方形为佳。
一侧为主体,一侧为辅助。主体较辅助高,则中间留有较大空间。典型的盆景风格。说是盆景在插花艺术上的再现不为过吧?
四、竹筒插花
原盛行于中国,大约在公元8~11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有三种常见形式:单筒、层生(有两个以上的节,在每节中部开一个洞插上花材。)、船生(横卧,上部剖开。怎么插就看你自己了)。
五、花篮:内部放有盛水的容器,多采用花型较大的花材。如,香石竹、菊花、唐菖蒲、月季、牡丹、石斛兰、一品红等,再配以少量观叶花材,就OK了!常见的花篮形式有:
1、圆型:多为庆贺花篮。其造型丰满、匀称,四面都可欣赏。
2、L型:外型酷似“L”而得名。花材多采用干茎较长的为宜。如,唐菖蒲、菊花、马蹄莲等。
3、自然型:是表达心境,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你可随心所欲,插出自己心仪的作品。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六、挂件式插花:就地取材,用墙壁上的挂件(如,相框、工艺品、国画等),插一、二朵花略加点缀。既增强挂件的艺术美,又使居室生机盎然。如,在壁灯上插支吊兰。若插花则应配些肾蕨之类的观叶型花材。
七、野趣式插花
野趣式插花,不管是什么山花野草皆可入选。随便选些不知名的野果。插起来也随意,全凭你的好恶。在一个城市的小屋中却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那份美感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⑻ 南京什么地方好玩

从旅游角度讲,南京可分为十大风景区,但有些不太有名,目前比较好的是:
1、钟山风景区。钟山,又名紫金山,方圆31平方公里,是南京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全区山水相依,城林辉映,塔阁棋布,园囿纷呈,是中外游客来宁的必游之地。主要景点:中山陵、藏经楼、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中山植物园、明孝陵、孙中山纪念馆、美龄宫、梅花山、红楼艺文苑、海底世界、灵谷公园、头陀岭公园、紫金山天文台、白马石刻公园、玄武湖公园、情侣园、台城、鸡鸣寺、九华山公园。
2、秦淮风光带。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南京城南,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其范围东起东水关、淮青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延伸到中华门,直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河两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那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主要景点有:夫子庙、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桃叶渡与吴敬梓故居、瞻园、李香君故居、王谢古居、白鹭洲公园、中华门
3、石城风景区。石城风景区贯穿钟山风景区,秦淮风光带、大江风貌区的南京明城墙内的景点,部分景点也在城外,如小红山等。城内的游览以人文景观为主,也不乏湖光山色。主要景点: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博物院、朝天宫、甘熙故居、鼓楼、红山森林动物园、清凉山公园、乌龙潭公园、莫愁湖公园、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塔、中华织锦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4、大江风貌区。长江,古称大江。南京地跨长江两岸,偕万里长江奔腾之势,形成壮丽的滨江景观,尤以山秀、洞幽、江深、叽奇为特点。主要景点:长江大桥和二桥、燕子叽、狮子山阅江楼、静海寺、渡江胜利纪念碑、岩山十二洞、江心洲。

5、栖霞风景区。位于南京市东北郊,以栖霞山为中心,自古即以“秋栖霞”红枫景观与栖霞寺千年古刹名闻遐迩。景区内还有众多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对象的南朝石刻,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主要景点:栖霞山、栖霞寺、舍利塔与千佛岩石窟、南朝陵墓石刻。

6、南郊风景区。主要指南郊雨花台,牛首山一线景点。六朝时这里曾寺庙林立,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的大报恩寺塔即在此区。该区自然风景优美,历史遗迹众多,还是古代墓葬的集中地。主要景点:雨花台风景名胜区、菊花台公园、牛首山弘觉寺塔、郑和墓、将军山风景区、南唐二陵、方山。

7、汤山风景区。位于东郊江宁区镇内,为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集碑、泉、洞、湖、寺为一体,汇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身。区内有堪称世界之最的阳山碑材,举世瞩目的南京猿人亦发现于此。主要景点:汤山古溶洞、汤山温泉、蒋介石先生温泉别墅、阳山碑材。
其余的两湖风景区、珍珠泉老山风景区、金牛湖风景区等比较远了,一般人都不去的。

⑼ 中国传统插花四大流派

中国传统插花发展简史

原始萌芽期——西周至春秋、战国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阶段,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明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楚辞·九歌·礼魂》中记载: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初级发展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 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 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 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 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兴盛发展期——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美即美酒)、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 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合称为生活四艺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的“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去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 了壁挂,吊挂。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插花作品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全盛发展期——宋代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从此开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的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艺术上升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体现人的操守。这也就是花道。

缓慢发展期——元代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造型丰满,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

成熟完善期——明至清代中期

到了明代晚期,花道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时的插花艺术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 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但是纵观清朝三百年,插花艺术始终处于一个下坡时期,得不到重视。花道在此时开始衰落。

传统插花、古典园林,两朵绽放在中华艺术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的花朵,自古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广阔沃土之中。“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朵朵绽放于园林之中的鲜活花朵,也成为园林中最美的点缀。

又逢冬季,中国园林博物馆即将推出第四届插花艺术展,带您走进插花艺术的殿堂,共同感受插花艺术魅力。热爱插花艺术、喜爱生活美学的您,又对插花艺术了解多少呢?

宋代 篮花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具有端庄典雅的造型、富有诗意的画面、形神兼备的意境、师法自然的手法等特点。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见证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以及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

元代 篮花

中国传统插花吸取了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精华,形成了崇尚自然、重意境等独特的风格与特征,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在世界插花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东方式插花艺术的典范。2008年6月,传统插花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 厅堂中立式瓶花

明代 厅堂花

中国插花艺术萌芽于先秦时期,经过了汉、六朝的初始期,隋、唐、五代的兴盛发展期,宋代的全盛期,元、明、清中期的成熟与完善期,清末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在插花发展的历史中,我国有关插花的著作不少,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花九锡》,明朝的《瓶史》、《瓶花谱》、《瓶花三说》,清朝的《花镜》、《浮生六记》等,为我们研究、继承、发扬和推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清代 写景盘花

清代 瓶花

作为园林中最具生命灵性的要素,花木不仅赏心悦目,其色彩、风韵也往往更具隐喻意义。或悠闲、或苦闷、或超脱、或执着,都投射于花木之上。

日本花道可以称得上是一绝,当然中国插花艺术也是不容小觑,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而且中国插花流派还分为三种,小编将为你解答中国插花习俗怎么来的?中国插花流派有哪些?

中国插花习俗怎么来的?

中国传统插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响,富有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因而常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

借用花木抒发人的意志、愿望之时,以花枝展情韵,表现花品花格,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心驰神往。古人看花是有分别的,饮酒对自然生长的花,饮茶对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着深长的意味。

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迅速发展,插花艺术也获得普及与进步,成就辉煌,举国上下插花之风亦然盛行。《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每?酱禾於家傩惺⒋蟮幕ɑ岷筒寤ū热饶址欠病?

文人插花别有情趣,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除琴棋书画外,又形成插花、挂画、点茶和燃香的"生活四艺",撰写出不少插花诗作。

受理学影响深重的宋代,其清雅、隽秀的时代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插花不仅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上、内涵上则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节操,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伦教化的表现。

在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因而,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敏感多思。

中国插花流派有哪些?

池坊

日本传统插花的开创者都是池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日本成立最早的流派,原意为池边僧舍,许多流派都是从池坊演变出来的。原本是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皈依佛教成为高僧,驻六角堂(后来京都的一名寺)而创于7世纪。在那里,作为礼佛仪式的一部分,规定“立花”这个插花样式的插花准则,即一种直立的正规样式,一般使用窄口高脚瓶或细高花瓶。

草月流

草月流由河原苍风创立,是战后兴起的新流派。草月流创建的意思为如草之亲切、月之明亮,又称前卫花。它突破传统的形式,强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更为自由。常强调美的夸张,用抽象、富于想象的手法自由创作,达到作者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

小原流

小原流由小原云心创始于1867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以投入式盛花的形式为主,用平矮形盆把花插在剑山上,既保留完整的传统手法,又不固守传统,能贴进生活、表现生活。其作品使用的是各方面皆可观赏花材的欣赏范围,任何空间都可搭配。

创始人小原云心创造的盛花表现形式,为近代插花史开辟了新篇章。其作品格调高雅、脱俗,尊重四季花草的自然之态,生动活泼,清新自然,优雅秀丽,最接近中国古典插花的风格,最能引起中国人的心灵共鸣。

热点内容
樱花看软件 发布:2025-08-22 03:38:46 浏览:768
如何栽种茶花 发布:2025-08-22 03:37:29 浏览:69
兰花熘鱼片 发布:2025-08-22 03:33:55 浏览:770
紫背秋海棠 发布:2025-08-22 03:22:47 浏览:760
刺葫芦盆景 发布:2025-08-22 03:20:46 浏览:857
合肥玫瑰园房价 发布:2025-08-22 03:06:20 浏览:125
腊梅花诗句 发布:2025-08-22 02:29:25 浏览:768
七夕权德舆的 发布:2025-08-22 02:24:03 浏览:727
樱花测试他 发布:2025-08-22 02:22:29 浏览:847
玫瑰海岸怎么样 发布:2025-08-22 02:10:01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