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岩石花卉有

岩石花卉有

发布时间: 2022-01-24 07:23:05

Ⅰ 长在石头上的植物有哪些

1、独蒜兰

独蒜兰可是我国特有的花卉,还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野外,独蒜兰多生长在苔藓覆盖的岩石上,如果是人工栽培的话,可以用水苔或疏松的腐殖土养殖,能开出淡紫色的美丽小花。

Ⅱ 岩生花卉能否在热带园林中广泛运用

岩生花卉能在热带园林中广泛运用
岩生花卉有四墨西哥气候型 又称热带高原气候型,
见于热带及亚热带高山地区。我国云南省也属于这种类型。
其原产花卉有:大丽花、一品红、万寿菊、云南山茶、月季等。

热带气候型 原产热带的花卉,在温带需要温室内栽培,
一年生草花可以在露地无霜期时栽培:

1.原产亚州、非州及大洋州热带著名花卉有:鸡冠花、虎尾兰、彩叶草、变叶木等。

2.原产中美州和南美州热带著名花卉有:花烛、长春花、美人蕉、牵牛等。
建造岩石园的目的在于模仿自然山野风光,对于露出地面的岩石进行装饰而种植各种岩生植物;或仿照自然山石的位置,在地面上堆置成块的山石,再在石块间种植岩生花卉。岩生花卉还可以种植在墙园上。所谓墙园是指在石块堆积起来的墙缝间种植低矮成丛或下垂的岩生花卉进行垂直绿化,从而构成山野间垂直的自然景观。
常用的岩生花卉有银莲花、秋牡丹竹、金丝桃、各种鸢尾、亚麻、月见草耳草、景天、费菜,
(1)高山花卉:指高山乔木分界线以上至雪线一带的高山地区分布的野生花卉。高海拔植物(2000m以上)中只有少数种类可以引种到山下。在低海拔的岩石园中仅少量应用。
(2)低海拔山区野生花卉:选用当地悬崖峭壁及石缝中生长的,观赏价值高的野生花卉,易形成地方特色。
(3)多年生花卉:一类是专门为岩石园培育的品种,另一类主要是从宿根和球根花卉,也包括能自播繁衍的一、二年生花卉中选择出来的,能适应岩石园干燥贫瘠的条件和景观要求的花卉。

Ⅲ 长在岩石上的植物

卷柏,中药名。为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或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 Grev.)Maxim.的干燥全草。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跌扑损伤。卷柏炭有化瘀止血的功效。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脱肛。
中文学名
卷柏
别称
一把抓、老虎爪、长生草

植物界

蕨类植物门

石松纲

Ⅳ 植物对岩石有什么好处呢

1.植树能清除完全污染

具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2.植树能减少噪音,美化环境

能减少噪音,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的场所。

3.植树能够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

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顷森林生产10吨干物质会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这使得森林成为一座巨大的氧气库。因此植树造林已成为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

4.植树能防风固沙

森林可以通过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减少风蚀的强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树的强大根系,可以固着土壤颗粒。实践证明,通过营造防风沙林,配合农业、水利措施,会取得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

Ⅳ 什么是岩生花卉

通俗地讲,“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是指姿态优美、色彩鲜艳、气味香馥的观赏植物,“卉”是草的总称。习惯上往往把有观赏价值的灌木和可以盆栽的小乔木包括在内,统称为“花卉”。

严格地说,花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狭义的花卉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凤仙、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广义的花卉除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如麦冬类、景天类、丛生福禄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乔木及花灌木等等。另外,分布于南方地区的高大乔木和灌木,移至北方寒冷地区,只能做温室盆栽观赏,如白兰、印度橡皮树,以及棕榈植物等也被列入广义花卉之内。

花卉的种类极多,范围广泛,不但包括有花的植物,还有苔藓和蕨类植物。其栽培应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花卉分类由于依据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一、依据生态习性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依据花卉植物的生活型与生态习性进行的分类,应用最为广泛。

一、露地花卉

就是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全部生长过程,不需保护地栽培。露地花卉依其生活史可分为三类。

⒈ 一年生花卉。

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即从播种到开花、结实、枯死均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一般春天播种、夏秋生长,开花结实,然后枯死,因此一年生花卉又称春播花卉。如风仙花、鸡冠花、百日草、半支莲、万寿菊等。

⒉ 二年生花卉。

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当年只生长营养器官,越年后开花、结实、死亡。这类花卉,一般秋天播种,次年春季开花。因此,这类花卉常称为秋播花卉。如五彩石竹、紫罗兰、羽衣甘蓝、瓜叶菊等。

⒊ 多年生花卉。

个体寿命超过两年的,能多次开花结实。根据地下部分形态变化,又可分两类:

⑴宿根花卉:地下部分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的。如芍药、玉簪、萱草等。

⑵球根花卉:地下部分变态肥大者。根据其变态形状又分为以下五大类

①:鳞茎类,地下茎呈鱼鳞片状。外被纸质外皮的叫有皮鳞茎,如水仙、郁金香、朱顶红。鳞片的外面没有外皮包被的叫无皮鳞茎,如百合

②:球茎类。地下茎呈球形或扁球形,外面有革质外皮。如唐菖蒲、香雪兰等。

③:根茎类。地下茎肥大呈根状,上面有明显的节,新芽着生在分枝的顶端,如美人蕉、荷花、睡莲、玉簪等。

④:块茎类。地下茎呈不规则的块状或条状,如马蹄莲、仙客来、大岩桐、晚香玉等。

⑤:块根类。地下主根肥大呈块状,根系从块根的末端生出,如大丽花。

⒋ 水生花卉

在水中或沼泽地生长的花卉,如睡莲、荷花等。

⒌ 岩生花卉

指耐旱性强,适合在岩石园栽培的花卉。常在园林中选用。一般为宿根性或基部木质化的亚灌木类植物,还有蕨类等好阴湿的花卉。

二、温室花卉

指原产热带、亚热带及南方温暖地区的花卉。在北方寒冷地区栽培必须在温室内培养,或冬季需要在温室内保护越冬。可分为以下几类:

⒈ 一、二年生花卉。如瓜叶菊、蒲包花、香豌豆等。

⒉ 宿根花卉。如非州菊、君子兰等。

⒊ 球根花卉。如仙客来、朱顶红、大岩桐、马蹄莲、花叶芋等。

⒋ 兰科植物依其生态习性又分为:

⑴地生兰类:如春兰、葱兰、建兰等。

⑵附生兰类:如石斛、万代兰、兜兰等。

⒌ 多浆植物:指茎叶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呈肥厚多汁变态状的植物。包括仙人掌科、景天科、大戟科、菊科、风梨科、龙舌兰科等科植物。

⒍ 蕨类植物。根据观赏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下面四类:

⑴庭园绿化蕨类。如翠云草、桫椤。其中桫椤又称树蕨,是最大的蕨类植物,高可达10多米。它是古老类群,在我国属濒危种,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另外,槐叶苹,满江红为水面绿化好材料。

⑵盆栽观叶蕨类植物。如石松、乌蕨、蜈蚣草、铁线蕨等。其中石松、肾蕨、铁蕨为重要切花配叶材料。

⑶垂吊蕨类植物。如肾蕨、巢蕨等。

⑷山石盆景蕨类植物。如卷柏、团扇蕨。其中团扇蕨是蕨类植物中形体最小的,仅有几厘米大小。

⒎ 食虫植物。如猪笼草、瓶子草等。在有些切花艺术中,常用来作艺术插花材料。

⒏ 风梨科植物。如水塔花、风梨等。

⒐ 棕桐科植物。如蒲葵、棕竹、袖珍椰子等观叶花卉。

⒒ 花木类有一品红、变叶木等。

⒓ 水生花卉如王莲、热带睡莲等。

依园林用途分类

1.花坛花卉

指可以用于布置花坛的一、二年生露地花卉。比如春天开花的有三色堇、石竹;夏天花坛花卉常栽种风仙花、雏菊;秋天选用一串红、万寿菊、九月菊等;冬天花坛内可适当布置羽衣甘蓝等。

2.盆栽花卉

是以盆栽形式装饰室内及庭园的盆花。如扶桑、文竹、一品红、金桔等。

3.室内花卉

指通过C4途径来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一类花卉。一般观叶类植物都可作为室内观赏花卉。如发财树、巴西木、绿巨人、绿箩、五彩玉米等。

4.切花花卉

⑴宿根类:如非州菊、满天星、鹤望兰。

⑵球根类:百合、郁金香、马缔莲、香雪兰等。

⑶木本类切花:如桃花、梅花、牡丹。

5.观叶花卉

主要根据观赏部位来定的。如绿巨人、铁树、蕨类植物等。

6.荫棚花卉

在园林设计中,亭台树荫下生长的花卉。麦冬草、红花草以及蕨类植物,皆可作为荫棚花卉。

依经济用途分类

1.药用花卉

例如牡丹、芍药、桔梗、牵牛、麦冬、鸡冠花、风仙花、百合、贝母及石斛等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另外,金银花、菊花、荷花等均为常见的中药材。

2.香料花卉

香花在食品,轻工业等方面用途很广。如桂花可作食品香料和酿酒,茉莉、白兰等可熏制茶叶,菊花可制高级食品和菜肴,白兰、玫瑰、水仙花、腊梅等可提取香精,其中玫瑰花中提取的玫瑰油,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液体黄金”,其价值比黄金还贵,在市场上仅一个玫瑰花蕾就值6分钱。

3.食用花卉

利用花的叶或花朵直接食用。如百合,既可作切花,又可食用;菊花脑、黄花菜既可用作绿化苗木,又可以食用。

依据花卉原产地分类

一中国气候型

又称大陆东岸气候型。这一气候型又因冬季的气温高低不同,又分为温暖型与冷凉型:

1.温暖型(低纬度地区) 例如:中国水仙、中国石竹、山茶、杜鹃、百合等。

2.冷凉型(高纬度地区) 例如:菊花、芍药、荷包牡丹、贴梗海棠

二欧洲气候型

又称大陆西岸气候型,如:三色堇、雏菊、羽衣甘蓝、紫罗兰等。这类花卉在我们地区一般作二年生栽培,即夏秋播种,翌春开花。

三地中海气候型

因为这些地区夏季气候干燥、多年生花卉常成球根形态。如:风信子、小苍兰、郁金香、仙客来、酢浆草等。

四墨西哥气候型 又称热带高原气候型,见于热带及亚热带高山地区。我国云南省也属于这种类型。其原产花卉有:大丽花、一品红、万寿菊、云南山茶、月季等。

五热带气候型 原产热带的花卉,在温带需要温室内栽培,一年生草花可以在露地无霜期时栽培:

1.原产亚州、非州及大洋州热带著名花卉有:鸡冠花、虎尾兰、彩叶草、变叶木等。

2.原产中美州和南美州热带著名花卉有:花烛、长春花、美人蕉、牵牛等。

六 沙漠气候型

这类地区多为不毛之地的沙漠,主要是多浆类植物。

1.芦荟 。 沭阳农林局科技园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库拉索、斑纹、木立、元江、皂质等。

2.仙人掌。有普通观赏仙人掌、食用仙人掌两类。

3.光棍树。又称绿玉树。原产南非热带,我国西南、华南可露地栽培。

4.龙舌兰。常见绿化树种的剑麻就是同属植物。

七寒带气候型

主要分布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一带。这些地区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植物生长期只有2-3个月。由于这类气候夏季白天天长、风大,因此,植物低矮,生长缓慢,常成垫状。主要花卉有:细叶百合、龙胆、雪莲。

依自然分布分类

分为热带花卉、温带花卉、寒带花卉、高山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沙漠花卉。

“花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花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菊花、凤仙花等。广义的“花卉”指的是凡是花、茎、叶、果或根在形态或色彩上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所以广义的花卉不单包括了草本植物,还包括了乔木、灌木、藤本以及地被植物等。

Ⅵ 长在石头上的植物有哪些

1、青苔

青苔一般生长在野外潮湿的石面上,在养护期间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并且要每天多次为其喷水,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而且要将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

Ⅶ 什么是岩石植物园

岩石园的产生和岩生植物的应用,在国外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 早在十七世纪中叶,欧洲一些植物学家,为引种阿尔卑斯山上丰富多彩的高山植物而修建了高山园。以后此类花园的植物引种扩展到一些非高山地区岩石缝隙中生长的矮生花卉与灌木,并模仿高山植物和岩生生境景观,采用自然式布局,将植物与岩石有机结合,发展成岩石园。岩石园以其在狭小空间内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人工生态环境,种植多种多样、艳丽奇特的高山植物而吸引了众多游人。其发展遍及欧美各地,经久不衰。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植物园内,都辟有岩石园或高山专类园。 岩石植物或称岩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森林线以上高山植物和生长在岩石缝中岩生植物。 不论是在有岩石或无岩石的条件下,繁殖栽培并布置野生种或本地种的岩石植物,称为岩石园艺(Rock Gardening)。今天,传统的自然式的岩石园因其耗资巨大,复杂繁琐而逐渐向简单明快,内涵更多的岩石园艺方向发展。岩石园由植物园或专类花园走入了家庭院落。无论是庭院角隅升高的岩床,还是在分隔空间而设的石垣,甚至小小的盆钵(Plant Containers)中,只要种植了岩石植物,均可称之为岩石园。 美国岩石园协会给岩石园植物(Rock Garden Plants)下的定义是:来自本地和其它大陆的,来自高山、沼泽、森林、海边、荒地、草原一、二年生、多年生草本、灌木和鳞茎植物。严酷的气候和恶劣的生长条件,使这些植物常具有矮小紧密的结构,奇异有趣的叶片和硕大而美丽的花朵,因而使岩石园更具诱人魅力。 目前,欧美几个大国均有专门研究和普及岩石植物的协会,如美国岩石园协会(American Rock Gardcn Society)、英国高山花园协会(Alpine Garden Society)、法国高山植物和岩石植物爱好者协会(Socieledes Amateurs de Jardins Alpins Plantes de Montagne)等等,这些协会均有各自的出版刊物、种子交换目录、图书馆等。岩石园艺在国外相当普及,究其原因,还在于岩石植物本身株矮色艳,野趣横生,使深居城市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山野之美和满足崇尚自然之纯情。 中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尤以其自然山水园中的假山而著称于世,但其较重于堆山叠石,而忽视生态意义上的植物造景。近些年,许多单位和公园又大兴假山置石之风。其内容和形式大多缺乏生机感,置石之技巧也难与古人相提,既耗费大量本来就有限的园林资金,又难以达到改善环境的预期效果。有感于此,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教授提议在北京市植物园建立“山石园”并设此题,对北京地区岩石植物的种类、立地条件、观赏价值作一综合、细致、全面的考察,为山石园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北京的城市绿化提供更多的抗旱耐瘠新优地被。 一、岩石植物的调查引种 北京为标准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旱严重,夏季高温多雨,所以北京岩石植物的引种必然是以耐旱抗寒地被为主,建立的山石园也必然是旱生型的岩石园。 本课题岩石植物的引种范围:以本地区-樱桃沟北山为核心区,以北京地区的岩生植物为中心,以三北地区的高山植物为外围,并适当联系外地甚至外国的较好对象,进行岩石植物的调查和引种。 我们首先对庐山植物园岩石园的植物配置进行调查,又对北京地区的樱桃沟北山、百花山、东灵山、小陇门等地进行多次引种,对华北地区的雾灵山,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西北地区的大黑山,露骨山、麦积山等地进行了岩石植物生境调查和引种。现依次简介如下: 1.庐山植物园岩石园调查 由于北京的气候条件与庐山相差太大,我们对庐山植物园的调查重点放在岩石园的植物配置实测图,整理出现存的岩石植物名录(共81科180属236种),并将有希望在北京栽植的富贵草、细叶景天等观叶植物引种我园,种于荫棚下。经3年的观察试验,它们在北京可露地越冬。特别是富贵草,表现较好,并进行了多点试验和繁殖。 2.北京地区岩石植物的调查和引种 北京市的北部和西部是山区,约占全市面积的五分之三。北部称军都山,属于燕山山脉;西部称西山,属于太行山脉。境内最高峰为东灵山,位于北京西部,属于太行山脉,海拔最高2303米。其山顶(海拔1700米以上),有平缓的山地草甸,气候高寒潮湿,土质肥沃,分布有小丛红景天、胭脂花、紫石蒲、以及凤毛菊属、银莲花属、苔草属、早熟禾属等高山植物,在百花山山顶以及小陇门岩石坡地也有不少岩石植物分布,如灯心草蚤缀,银露梅、金莲花、蓝花棘豆、岩青兰等等。 从1989年至1991年,我们曾五次去这一地区进行引种,先后采集小丛红景天,胭脂花、假报春、紫石蒲、火绒草、华北景天、苍术等植物约35种。经荫棚缓苗后,一般于翌春栽入岩区进行试验,目前只有小丛红景天,银莲花、胭脂花因不耐夏季高温多雨而死亡外,其它均生长健壮,耐旱耐瘠,可直接用于山石园。 将樱桃沟北山-香山地区的岩石植物引种栽培,是我们的重点所在。此区现存植被以50年代育林而成的侧柏、元宝枫、刺槐、油松等人工群落为主,并与次生的山杏、黄栌、白腊、山桃、栓皮栎等天然群落相混交。在海拔550-650米的山顶,以阳坡的荆条,酸枣灌丛和阴坡的大花溲疏、三裂绣线菊、蚂蚱腿子的旱生灌丛为主。在这些灌丛之间及路边荒坡,岩石缝中有少量短尾铁线莲、丹参、狼尾花、楔叶菊、阿尔泰紫菀、多苞斑种草、北京隐子草等分布,并稀有硬毛棘豆、火绒草、白头翁、瓦松等岩生植物分布。将所述植物均引入岩区观察试验,由于为本地区野生,表现极为健壮,耐旱耐瘠,选择其中植株矮小或蔓性植物,如楔叶菊、丹参、短尾铁线莲、葛藤等,可作为抗旱地被或攀援植物直接应用。 3.三北地区岩石植物的调查和引种 华北地区以燕山山脉的第一主峰一雾灵山重点展开,在其海拔1800-2000米的亚高山草甸上,气候冷湿而风大,是落叶松林破坏后发育而成的次生植被类型,覆盖度大,夏季百花盛开,绚丽多姿,是真正的天然高山花园。特别是在海拔2100米的山顶,虽然基岩裸露,碎石铺地,土壤微薄,也生长了耐瘠耐寒的岩生植物如小丛红景天、地榆、金露梅、高山紫菀、狼毒、岩青兰、蓝花棘豆、翠雀、山葱、蚤缀等。我们从山上引种了27种植物,大部分能在北京露地栽植,表现较好的有蓝花棘豆、岩青兰、高山紫菀、地榆、翠雀等,有些需栽植在夏季通风荫凉处。 东北地区重点对长白山海拔2100~2400米的高山冻原带进行了高山植物生境调查,这里主要是由牛皮杜鹃、仙女木、松毛翠和圆叶柳等所组成的地毯状小灌木植被,其下夹杂有块状分布的苔藓和地衣植物,与裸露的岩石相融合,组成一个天然的巨型岩石园,蔚为壮观。在这里,不难看出高山植物的生态结构和群落特征:在多风、多雾、寒冷等恶劣气候的影响下,高山植物多匐匍矮曲,伏地而生,生长甚慢。植被层次简单,完全覆盖土壤,使近地层温度和湿度均稍高,为植物的根系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形成统一的高山生态系统。同时,植被对小气候条件和避免水土流蚀起决定性作用。另外,高山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大于地上生物量,地上部叶子的生物量又大于茎、枝的生物量,同时植株茎部缩短,节间极短,叶片发达。由于本地区植物均需冷湿坏境,引种北京较为因难。 西北地区我们主要对青海西宁附近的大黑山,互助山和甘肃漳县露骨山(海拔均在2500~3000米),进行了高山植物生境和植被调查,这里的植物多能适应低温、大风、干燥和长期积雪的高寒气候,具有耐高燥和土壤瘠薄的习性。部分引种北京后,对夏季高温多雨不适。但从此区引种的川赤芍、百里香、陆英、甘青铁线莲等种植于高床坡地或岩墙上,均长势良好,并陆续开花。 二、岩石植物的选择 1.岩石植物的生境特点 高山植物最显著的生态外貌是矮生性。这既是高山严酷生境对植物生长限制的结果,又是植物本身最重要的适应方式。如它们以低矮或匐匍的植株贴近具有最适小气候的地表层,风速小,较温暖湿润,CO2浓度较大,冬季有雪被保护,等等。生理适应性则表现为高山植物在很短促的温暖季节内(一般2-3个月)能迅速完成其生活周期,并主要依靠营养繁殖(分蘖、根茎、鳞茎、块根,匐匍茎、珠茎)等。其它的适应方式如:垫状体、莲座叶、植株具浓密茸毛、表皮角质化和革质化、小叶性、叶席卷、叶鞘保护等,都是对低温,尤其是对低温强风和强烈辐射相综合所造成的干旱的适应方式。 生长在岩石缝中的岩生植物一般都很耐旱,具有很长粗壮的根系,植株多直立丛生,株高比高山植物略高,其生态外貌多具很短的茎,茎叶伏地,叶间距短而花序极长,如红花钓钟柳、耧斗菜等。岩生植物的生态环境多种多样,有些植物只生长在干旱岩缝之中,如瓦松、灯心草蚤缀。有些植物是因生长在石缝或贫瘠干旱土壤造成植株矮小,而在其它环境可能稍高些。如多花胡枝子。岩生植物多数种子能自然成熟,且可自播繁衍。 2.岩石植物的选择原则 依据上面总结的岩石植物生态外貌,并为适应于岩石配置的需要,在选择北京岩石植物时,特制定以下原则: ① 植株矮小,结构紧密一般直立不超过45cm为宜,且以垫状、丛生状或蔓生型草本或矮灌为主。对乔、灌木,也应考虑具矮小及生长缓慢等特点。 ② 适应性强,特别是较强的抗旱、耐瘠能力,在北京能露地越冬,生长健壮。 ③ 具有一定的观赏特性,花朵大或小而繁密,要求株美花艳叶秀,适于岩石配置。 3.岩石植物的选择途径 ① 我国地大山多,发掘利用岩石植物资源,充分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及与山石配植的群体野趣效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基于北京地区气候特点和以上引种调查的情况,山石园中岩石植物的来源,应特别以收集华北、西北地区的高山植物和北京低海拔山区的岩生植物为主,并以选择三北地区抗旱、耐瘠的岩石植物为特色。 ② 通过种子交换,从国外岩石园或高山专类园引种世界各地的岩石植物种子,从中选择适应北京气候的岩石植物。目前,我们已与18个国家的34个有岩石园的植物园和高山专类园建立了岩石植物交换联系(表略),共获得种子500余种,其中表现较好有60多种。 ③ 目前,在北京已经引种成功的野生花卉或已经栽培的易被人忽视的低矮地被和乔灌木,有些本身就是岩石植物或符合我们制定的岩石植物选择原则,如常夏石竹,岩生肥皂草、迎春、平枝旬子、铺地柏,等等,在山石园建立之初,这些植物可以成为园中基础植物或骨架树种,向人们再现植物原生境状况,展示其与岩石配植的独特效果,别有情趣。 4.推荐20种岩石植物(新优地被) ①细叶石竹、②岩生霞草、③加拿大耧斗菜、④短尾铁线莲、⑤‘金黄’景天、⑥蓝花棘豆、⑦长叶婆婆纳、⑧金黄亚麻、⑨富贵草、⑩扶芳藤、(11)圆叶锦葵、⑿岩青兰、⒀丹参、⒁百里香、⒂高山紫菀、⒃楔叶菊、⒄阿尔泰狗哇花、⒅火绒草、⒆山葱、⒇紫石蒲。 三、岩石植物的造景研究 由于岩石植物来自不同的生态环境,应为各种岩石植物提供与原生境类似的人工环境。为进行岩石植物造景研究,作者自1988年夏季起,在我园苗圃东侧,紧邻中轴路,利用荒坡瘠地和原有白皮松作背景,堆土砌石,模拟岩石园,试建了一座面积320平方米的岩石植物收集示范区(简称岩区)。三年来共在其内引种栽植岩石植物105种。进行岩石植物的引种选择、岩石植物与山石的配置试验,探索岩石的堆砌方法等,为建立山石园提供依据。 岩区的设计思想是以自然的岩石地理景观为蓝本,充分考虑各种岩石植物的生态环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体景色和岩生生境景观。所收集的岩石植物以低矮阳性旱生型为主,它们主要来自高山草甸,荒坡瘠地、砾石戈壁或峭壁石缝等地理环境。因此,我们设立了:(一)裸岩叠翠景区、(二)戈壁石碛景区、(三)丘陵草甸景区、(四)岩墙峭壁景区。其间以一曲折迂回的步石小径连接各景区,以植物造景为主,岩石陪衬为辅。厉行节约,尽量少用昂贵山石,多采用园内剩余石料或基配砂石,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 (一)裸岩叠翠景区 模仿自然裸露岩石景观进行岩床、岩穴和岩隙的构造研究及植物配置试验,如图1所示。以利于排水的砾石做基础,其上用腐叶土、粗砂、碎石按2∶1∶1混和后堆成小丘。以富有纹理,易于吸水的岩石置成裸露状,围合成大小有别,错落有致,梯田状的种植床,称为岩床(Rock Beds)。岩床是岩石植物的主要种植床,宜丛植匍匐或伏生的低矮植物与裸露岩石相配。在建造岩床的同时,岩石与岩石之间所产生的较大间隙称为岩穴(Cave),较小缝隙称为岩隙。在岩隙内种植容易串根、耐旱的岩石植物,从而再现石间缝隙生长植物的自然景观。 图1 岩床、岩穴、岩隙的构筑示意图 此区岩石的主要作用,是隔离植物并作低矮植物的背景,有些还能起遮荫防晒的作用。要求基础坚实,排水良好,在大型的土石山下还要设排水管。置石时,要随时注意土山的总体观赏效果,有立有卧,有疏有密,注意纹理意向,自然而有层次,可将中国的置石技艺融汇于此。裸头石应选有自然纹理和孔穴的,安置易吸水岩石时要稍向后倾斜,可使水分流入根系,便于存水。在岩隙、岩穴处,要填入各种岩石植物所要求的土壤,再进行种植。本区内主要种植有:日本绣线菊、平枝旬子、岩生霞草、细叶石竹、双花石竹、常夏石竹、加拿大耧斗菜、匍匐景天、三七景天、华北景天、三角景天、蓝花棘豆、金黄亚麻、大花夏枯草、百里香、高山紫菀等岩石植物46种。 (二)戈壁石碛景区 模仿碎石滩和戈壁荒坡景观,用砾石为高山植物提供冷凉的根系生长条件,进行植物幼苗引种方法的试验。 北京春夏炎热干燥的气候常使许多岩石植物难以存活,其中根系受到烘烤灼烧或暴雨浸泡,是影响岩石植物特别是幼苗引种成活的主要因子。因此,我们将小砾石覆盖幼小植株的根部土壤既突出了植株个体,为植物提供了衬托背景,又使土壤不直接受到日光照射,为植物的根系提供了稍加改善的凉爽湿润环境,同时避免暴雨或浇水造成的水土流失。实践证明,一些在花圃难以栽活的植物在此区中得以成活。此区以腐殖土和粗砂以1∶1比例混合堆成土丘状,从国外引来的播种小苗或高山挖的小苗大多经此栽植养根后移入它区。目前,本区收集有国外引种的岩石植物100余种,如石生屈曲花、血红老鹳草、蔷薇月见草、匐匍花、洋牡丹,岩生庭芥、无茎月见草,匐匍丛石竹等以及山上挖来的疏毛钩叶委陵菜、蛇莓、岩青兰、楔叶菊、山葱等。 (三)丘陵草甸景区 模仿高原草甸缓坡丘陵地形,进行岩石植物之间形成的简单植被层次和相互配置的试验。 模仿长白山高山冻原带景观,以垂盆草做基调,其间种植茎叶伏地而花葶很长的岩石植物,如红花钓钟柳、牧根风钤草、矮本金鸡菊、鸢尾、虎杖等。垂盆草为这些岩石植物提供了湿润的土壤,保护了根系起,绿色背景的作用。其间点缀重峰峻石,爬卧四季金银花、五叶地锦、台尔曼忍冬、花叶扶芳藤等,使人犹登山巅,看到了起伏的缀花草甸。另外,还将白花石蒜种在片植的松塔景天之下,高山飞蓬种在白花景天之上,均取得良好效果。此区引种有岩石植物18种。 (四)岩墙峭壁景区 以自然的峭壁作模本,建造岩石分隔墙并在其中栽植耐旱岩石植物,试验岩墙的构筑方法和岩缝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岩墙在国外岩石园中应用非常普遍,在私家花园的狭小空间也倍受欢迎。可在陡坡前构筑护坡挡土墙或是造两面墙种植,起分隔空间作用的双层干墙。还有四面可种植的规则台柱状墙墩。此类作法在我国园林中,迄今尚未见应用。 在岩区内以花岗岩为材料(理想的石料应有一定的吸水性),筑造墙体长2.5米,高1.2米,两岩层间夹有10~20cm厚的粘土和腐殖土(1∶1)混合附图2。岩石加工成一面大,另一面稍小的台形,并将大的一面在外,稍向下倾斜安置,每岩石间隙及夹层一定要填满土,并随时筑石填土随时水夯栽植。植物宜选播种2个月的小苗,根际石缝间应填满土,切记根与夹层土之间不能留有空隙或间断。当然,也可在墙体砌定后在岩隙内直播种子或栽植刚出芽的小苗,实验证明其成活率不如边砌岩边栽苗。 岩墙为植物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生长环境,根系可以生长在冷凉的土壤里,植物的茎叶暴露在岩墙外,不会受到水分的浸泡,而生长空间的相对狭小,又使植物的蔓延得到控制,植物能长久保持低矮的株形嵌在石缝中。 在岩墙上共栽植植物24种。在墙体的垂直面,宜种匐匍、丛生、莲座状低矮植物如百里香、丝质山柳菊、松塔景天、岩生霞草、常夏石竹、无茎麦瓶草、岩生庭芥、圆叶风铃草、瓦尔勒岩芥菜、石生屈曲花等,在其顶部可种植直立丛生植物或下垂藤本,如柴胡、山葱、短尾铁线莲、岩青兰、翠雀等。 图2 岩墙的结构示意图 四、结论 1.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具有非常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山石园的建立为野生岩石植物的收集和展示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许多耐旱、耐瘠的岩石植物,也是能在城市绿化中应用的。 2.在北京市植物园建立一个具有自然岩石地理景观,以旱生型植物为主的山石园,目前已经条件具备。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应抓住时机,开展此项方向性的开拓型建设,并以此作为本园特色之一而吸引更多游人。同时,这也为专业工作者及学生提供很好的野生植物科研和实习场地。 3.试验表明,从北京和三北地区引种的野生岩石植物一般都比较耐寒,在北京露地越冬不必加以保护。限制岩石植物特别是高山植物成活的主要因子,是春旱严重和夏季高温曝晒,雨量集中。因此栽培管理时要有相应的措施,如春旱时能定期浇透水(实践说明,每3~5天浇一次透水比每天浇湿地面更有利于岩石植物根系生长,利于成活),夏涝时能迅速排水,并注意适当遮荫,秋季补充营养,等等。对于国外引进岩石植物应注意露地越冬表现,对不耐寒者加以覆盖保护或盆中栽培。 4.中国的假山讲究玲珑剔透,险峻幽静,一石一山,重在写意,表现山石景色的意境和内涵,而忽视植物的配置应用。国外岩石园虽受中国古典假山园之启迪,却是自然的仿真和写实,强调植物的生态效益,创造与自然岩生生境相类似的种植环境。在建造山石园时,要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原有山石地貌,将二者有机结合,以植物造景为主,堆山置石为辅,既节约大量园林开支,环境效益明显,又完善并发展了中国假山园林,形成独特风格,丰富我国园林类型。 5.在山石园建成后,以此为展示地,发展简便灵活的岩石园艺,使用于现代化楼厅馆所。单位厂矿以及城市绿化中,并可望进入人们的家庭,增添生活情趣。还可以利用山坡地,挡土墙、屋顶、阳台选择应用岩石植物造景,形成局部的岩生植物景观。

Ⅷ 长在岩石上的一种植物,不知道叫什么名

薜荔(学名:Ficus pumila Linn.)又名凉粉子,木莲等。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两型,不结果枝节上生不定根,叶卵状心形。产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台湾等地。瘦果水洗可作凉粉,藤叶药用。

Ⅸ 适宜配值岩石的树种

岩石地缺土少水,能在此环境中生长的树木,在形态与生理上都发生一系列与此环境相适应的明显变化特点。 1、矮生。 树体生长缓慢,株形矮小,呈团丛状或垫状,生命周期长,耐贫瘠土质、抗性强,特别多见于高山峭壁上生长的岩生类型。如黄山松、杜鹃、紫穗槐、胡颓子、忍冬等。 2、硬叶。 植株含水量少,而且在丧失1/2含水量时仍不会死亡。叶面变小,多退化成鳞片状、针状;或叶边缘向背面卷曲,叶表面的蜡质层厚、有角质,气孔主要分布的叶背面有绒毛覆盖,水分蒸腾小。 3、深根。 根系发达,有时延伸达数十米,可穿透岩石的裂缝伸入下层土壤吸收营养和水分。有的根系能分泌有机酸分化岩石,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肉苁蓉 大犀角 芦荟 秘鲁天伦柱 百岁兰 蒙古沙冬青 管花苁蓉 绿之铃 金琥 红皮沙拐枣 生石花 中间锦鸡儿 盐生苁蓉 仙人掌 白刺 泡果沙拐枣 巨人柱 泡果沙拐枣 胀果甘草 光棍树 花棒 新疆沙冬青 河西菊 红皮沙拐枣 短穗柳 紫杆柳 沙棘 斑锦变异 长穗柳 沙葱 河西菊 佛肚树 白麻 沙漠玫瑰 罗布麻 胡杨 梭梭 裸果木 斑纹犀角 骆驼刺 怪柳 白刺 霸旗 佛肚树 海星花 棒槌树 盐生草 红柳 岩石植物品种介绍 沙漠玫瑰(Adenium obesum (Forsk) Balfer Roem et Sehult) 夹竹桃科,小乔木。叶长匙形,集生枝顶。花玫瑰红色,大而美丽,观赏花卉。 斑纹犀角(Stapelia variegata Linn.) 萝藦科。茎多汁肉质,棒状,具四棱;叶退化成短棘刺;花具褐色斑纹。观赏植物。 大犀角(Stapelia gigantea N. E. Br.) 萝藦→科。茎长,棍状,具明显四枝;叶退化;花大型,五裂,内面具褐色细条纹。花形奇特,极具观赏价值。 绿之铃(Senecio rowleyanus Jacobson) 菊科,草本植物。茎长,垂悬,或平卧地面;叶肉质,纺锤状,圆球状,可贮存水分;花生枝顶。沙生耐干旱植物,常盆植作观赏植物。 仙人掌(Opuntia cochinellifera (Linn.) Mill.) 仙人掌科植物: 为了适应干旱沙漠生活条件,植物体呈多汁肉质,以贮藏水份;叶形成针状,以防水份大量蒸发。这些植物称为仙人掌植物。仙人掌植物原产美洲或非洲,国内大量引种,少数逸为野生。作为观赏植物仙人掌品种繁多,许多珍贵品种已成为人们桌上崇物。 沙漠植物室又名仙人掌和多浆植物室,面积1200平方米,栽植及展示仙人掌类及多浆植物种及品种1000余种。 仙人掌类植物的特征: 原产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仙人掌类植物,常具有在干旱季节休眠的特性,雨季来临时,它们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长,并开放出艳丽的花朵。它们的叶子变异成细长的刺或白毛,可以减弱强烈阳光对植株的危害,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可以使湿气不断积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浅的根系所 吸收;茎秆变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它们的身 体伸缩自如,体内水分多时能迅速膨大,干旱缺水 时能够向内收缩,既保护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热降 温的作用。气孔晚上开放,白天关闭,减少水分散 失。茎秆大多变成绿色,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食物。通常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正是这些形态结构与生理上的特性,使仙人掌类植 物具有惊人的抗旱能力。 广义的多浆植物(又称多肉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及景天科,大戟科,萝藦科,百合科等50多个科的部分植物,它们多数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植物的茎、叶肥厚而多浆,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全世界共有多浆植物1万余种。 大戟科的多肉植物有几百种,都含有毒的白色乳汁,能提取有效的药用成分,还是提取碳氢化合物的能源材料。主要分布于南非和纳米比亚的干热砾石荒原中的番杏科,全科都是多肉植物,有将近2000种之多。叶片肉质化程度高是其共同特征,生石花、露子花等均属番杏科。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分布范围广泛,莲花掌、伽蓝菜、瓦松、景天、青锁龙等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姿态优美,是重要的观赏植物。龙舌兰科中有8-10属植物都是多肉植物。其中,原产美洲的龙舌兰属和原产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的丝兰属植物是重要的纤维,极耐腐蚀植物;还有一些种类是酿酒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光棍树( Euphorbia tirucalli) 大戟科多浆植物。原产非洲的热带干旱地区。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叶子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树枝变成绿色,代替叶子进行光和作用。因其树形奇特,无刺无叶,被人们称作"光棍树"。它茎干中的白色乳汁可以制取石油。 佛肚树 (Jatropha podagrica ) 大戟科多浆植物。 原产中美洲西印度群岛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 肉质灌木,茎干基部膨大呈卵圆状棒形,犹如佛肚。6-8片盾形叶簇生枝顶,花鲜红色,具长柄。 百岁兰(Welwitschia nesii) 百岁兰科古老的裸子植物。原产西南非洲沙漠。成年的植株终生只有一对长达2-3米的大型带状叶片, 是叶片寿命最长的植物。据记载最老的百岁兰寿命达2000多年,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千岁兰"。 芦荟(Aloe spp.) 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原产非洲,约有200种,大多可供观赏或药用。芦荟具有惊人的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使伤处自然痊愈;芦荟能抑制黑色素生成,促进人体皮肤组织生长;芦荟的汁液具有灭菌、消炎的作用,正是这些药用功效和美容价值使芦荟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保健、美容、护肤、防癌等制品。 金琥(Echinocactus grusonii) 仙人掌科植物,原产墨西哥中部干燥、炎热的热带沙漠地区。茎圆球形, 单生或丛生,高1.3米,直径80厘米或更大。球顶密被金黄色锦毛。刺金黄色。钟形黄色的花着生于球顶部绵毛丛中。 秘鲁天伦柱也是仙人掌科植物。原产南美洲东南部海边的干湿季气候地区,它的花是白色的。 生石花 番杏科生石花属(Lithops) 所有种类的泛称。属名来自拉丁词lith(石头)和opsis(外观),指这类植物有高度发展的"拟态" ,外形酷似石头。原产南非及西南非洲多石卵的干旱地区 。为防止食草动物的啃食,进化成石头模样。无花时远观犹如一堆"碎石",开花时节,花色艳丽,犹如一床巨大的花毯。极为奇特。 巨人柱(Carnegia gigantea) 仙人掌科植物。原产美国亚利桑那州等地。本种以挺拔高大著称,其垂直的主干高达15米。重达数吨,能活200年。茎干具有极强的储水能力。一场大雨过后,一株巨大的巨人柱的根系能吸收大约一吨水。 斑锦变异,有些仙人掌类植物体内"侵入"非绿色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斑锦变异"。它使千姿百态的仙人掌更加奇异多彩。这里便是用最常见的斑锦变异品种:绯牡丹、胭脂牡丹,黄菠萝组成的彩色瀑布。 河西菊多年生草木,菊科单属种,生于沙地,仅产于甘肃、新疆等省区,为我国特有种,具观赏价值,可用于固沙. 红皮沙拐枣 优良固沙及观赏灌木,产于新疆,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 泡果沙拐枣 优良固沙及观赏灌木,生于砾石荒漠、沙地及固定沙丘,产于新疆、内蒙古等地区、蒙古和中亚有分布。 罗布麻 多年生草本,生荒漠河流 两岸,产于中国西北各省区,中亚 也有分布,为优良观赏、饲用、药用和纤维植物. 沙棘 沙棘是我国药用植物宝库中一种珍贵的植物。沙棘油是从沙棘果中提取的珍贵植物油。 长穗柳(Tamarix elongata) 沙葱(Allium mongolicum) 紫杆柳(Tamarix androssowii) 短穗柳 (Tamarix laxa) 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 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白麻(Poacynum pictum)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泡果沙拐枣(Calligonum junceum) 河西菊(Hexinia polydichotoma)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wwalskii) 红皮沙拐枣(Calligonum rubicunm)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热点内容
天价字形盆景 发布:2025-08-16 09:28:47 浏览:33
绫月花语 发布:2025-08-16 09:28:06 浏览:367
天花花语 发布:2025-08-16 09:24:24 浏览:222
巴西地毯盆栽 发布:2025-08-16 09:23:51 浏览:432
盆栽大盆栽 发布:2025-08-16 09:23:42 浏览:146
松江花语 发布:2025-08-16 09:23:09 浏览:182
七夕炮楼 发布:2025-08-16 09:23:06 浏览:265
粉色樱花图 发布:2025-08-16 09:13:10 浏览:556
雨之恋之樱花 发布:2025-08-16 09:04:14 浏览:179
大尺度百合漫画 发布:2025-08-16 08:45:21 浏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