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宋人花卉小品

宋人花卉小品

发布时间: 2022-01-22 20:00:54

① 宋人花鸟画成就最大的是那一位

山水画
山水画即风景画。风景画远在秦时代就有了萌芽,陕西凤翔出土的瓦当中既有田地和树木组成的简单风景,又有树木和人物、鸟兽所组成的画面,都很富有生活情趣。在以后的发展中,在很多画面上,包括石刻和壁画等,都把风景作为重要背景,衬托主题。
风景,包罗人类生存的一切自然环境,在人们的心目中显得很重要。所以独立成画是必然之势。它一旦成为独立的画科,便蓬勃发展。
山水画在中国画中比较突出,早在北周时期,就已渐渐形成独立的画科,展子虔所写山水,就有“写山川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唐代,山水画已盛行,并且达到很高的造诣。李思训所画山水,笔力遒劲,格调细密;所画湍濑潺湲、云霞缥缈之景,曾被誉为“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以后的李昭道、项容、毕宏、刘商等,所画风景,都曾被列为上品。李昭道把山水与人物和建筑融为一体,画风宏赡精细。项容所作山水松石,笔法枯硬放逸,自是一家。毕宏所画松石“松如夜叉臂,鹤鹊啄;石则深凹浅凸,有立体和透空的感觉。”刘商所画松石,时人称“刘郎中松树孤标,毕庶子松根绝妙。”而名噪一时,求画者得其一松一石,弥觉珍贵。五代和北宋时期更大兴山水画之风,画家纷起。如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宋代李成、郭忠恕、郭熙、燕文贵、范宽、许道宁、米芾等,诸家山水画已达到高峰,竞相争晖,成为中国画的一大画种。这个时期的山水画重视写实,画风严谨工整,并且不断创新立异,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荆浩常携笔墨写生于山中,上观巍峰,下瞰深谷。曾自题诗云:“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岩石喷泉窄,山根列水平。”全从写生中得来,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格苍浑庄严,气韵与笔势雄峻。章法和破法的技巧,在他的画中得到完备,成为北宋山水画技法的开创者,与关仝齐名。董源与巨然,为五代南唐画家,所作山水峰峦出没,云雾显晦,溪桥渔浦,洲渚掩映,开创江南画派风格,后世称其为“江南山水画派之祖”。宋初画家李成,初师荆、关,后隐居山林,以自然为师,凡烟云变幻、林木萧森,栈道、深涧,皆来自胸中。所画平原寒林,尤得清旷洒脱之致。徐道宁袭前人之法,笔墨矜谨;以后游太行山,感受自然造化,又变法创新,风格清润秀丽。米芾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创造了米家山水的“点法”。以描点积叠画法,突破勾、斧劈破的传统技法,开创新风格。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
这个时期的山水画,是以写生为基础,在自然界领悟真山真水为妙趣,得之心源而出于笔端,所以笔迹墨法,生动自然,章法气韵天成,妙在其中。所用技法勾、皴、擦、染、点等,已很完备,而且很娴熟。风格严谨浑厚,气势雄伟而端庄,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以后的演变树立了准则。
元时山水画逐步趋向写意,以虚代实,重视笔墨气韵。凭感觉运笔,景与意结合,创造了更多的笔法、墨色和多变的构图。
技法,来自生活与实践,取法于自然界。各种皴法,以其形象命名。近石横断面平直,形似斧劈,于是用笔侧锋横扫,干湿相兼,飞白在其中,称之为“斧劈皴”。披麻法来自草木茂盛的山、石。山势转折处形成竖向皱纹,顺势而下,犹如披麻,于是聚成形象的笔道,名曰“披麻皴”。还有不规则的山石纹理,作者凭感觉应变,顺其自然,创造了多种笔法,如“乱柴皴”、“折带皴”、“马皴被”、“针头鼠尾皴”等,皆从山石纹理所组成的形象而产生笔法。山水画里的各种“点法”,从草木和青苔的形象而来。画家在观察中,取自天然的真实象貌,在用笔中,使之形象化,分别被称为“鼠足点”、“胡椒点”、“蠏爪点”、“大小混点”等。远山的树木,近石的杂草,也以“点”代之。这些形象的笔法.逐渐成为固定的模式,代代沿用。
风景画是反映大自然的形象,自然界气象万千,风云多变,寒暑干湿,冷热润燥,无不反映在山川树石。于是在用墨中相继创立没骨法、破墨法、积墨法。为了表现润含春雨的气候和季节,追求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充分利用对“水”的使用。于是出现铺水法、渍水法、泼水泼墨法等,以便水与墨相破。此法来代韩拙创始,以后在宋、元、明、清的画家中,如米家父子、徐谓、董其昌、原济、朱耷等,皆深谙水法,借以接气生韵。
山水画技法,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在理论中又付诸实践,在反复推敲中对诸法作出肯定。在创作中,优秀的作品,除了成功的笔墨技巧之外,还应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即是反映自然界的真实。这个“真实”是经过加工、取舍的典型形象,并使之美化。所以,要得到充实,必需在自然界吸取营养,并能深刻地领悟。提高素养,博学多识,才能达到高深的意境。如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与山水有缘。
作者在观察中留下记忆,“搜尽奇峰打草稿”,胸中有丘壑,笔下才能生烟云;腹稿既成,落墨成章。这是中国画的传统创作方法,历代的画家都很重视。后来者,创作之先,往往刻意摹古,学习前人技法,然后走出家门,悟大自然之妙趣,得山水之灵气。
历代画家,都有相互承袭的关系,尤其山水画。五代承唐,宋承五代,元承宋,明承元,在继承中又不断发展、创造、革新。宋代米芾山水,出自五代画家董源,“天真发露,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又自辟蹊径。元代画家黄子久,又宗法巨然、查源,卓然自成一家。黄子久常居富春山,领略自然胜景,“每出,袖携纸墨,遇景模记,‘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富春山居图》出,成为名作传世。罗稚川学荆浩、关仝坡陀树石,师郭熙枯水寒林。明代唐寅、文徵明,“通古人妙迹,重观览其意,师心自诣”。远师北宋郭熙、李唐,近
学吴镇,笔墨苍润秀美。董其昌又以黄公望、倪瓒为宗师,讲求笔致墨韵,气格清润,为文人画正脉。挥向早年学董、巨,用笔圆劲而用墨湿润,纵横淋漓,自成一派;晚年收笔于黄、倪,惜墨如金,挥洒自如,得自然之妙。清初画家王翚,悉心临摹历代名作,遂熟谙诸家技法,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清代“四王”,加吴厉、恽寿平,又称“清六家”。王翚在清初画坛影响很大,素有“画圣”之称。他功力深厚,熔铸南北画派干一炉:“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大成。皴擦不可多,厚在神气。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和现代。清四家之一,王原祁的曾孙王宸,承袭家学,论者谓干皴中有润泽之趣,气味荒古。他与王昱、王玖、王愫,又称“小四王”,技法相似,风格相近,代表了清代山水画的面貌。至此,山水画技法基本上成为定式而停滞不前,长期受到束缚。
山水画技法,大约由元代始,逐渐形成固定的模式,勾、皴、擦、染、点的成法,代代相袭,绘画风格趋向类同。明末,更出现了固定的范本,用来施教。清代,王概又以明代李流芳课徒的画稿43页增编为133页而在康熙年间付印成书,名曰《芥子园》。作为初学者的门槛,风行于世,在清代20O多年中流行使用,并延续至近代,乃至现代。《芥子园》画谱的出现,更使学画者禁锢在临本之中,技法和思路都受到束缚。以固定的模式学到成法,受限于范本,不敢超越规矩,犹如结壳而不能破。破壳而出者,为数了了。所以致使清代多数山水画家陈陈相因,一味摹仿,泥古而不化。于是便闭门搬山头,造溪桥,形成主观臆造的定式,风格千遍一律,技法大同小异,章法大致相似,使山水画逐步走向衰微。清末汪昉的《仿古山水》就是典型一例。
清代山水画因受局限而处于呆滞,墨守成法,很少创新,但在固定的技法中却能达到很高的笔墨技巧,为后世留下不少精美的艺术品,并充分显示民族艺术中山水画的独特风貌,并占据重要位置。
花鸟画。
中国画中的花鸟画,远在唐时期已经形成独立的画科。它以花鸟、草木、虫蝶为题材,立意写真,表现自然之美。在人物画中,常有花鸟作为陪衬,并借以渲染画面,和山石树木一样,服务于主题,不可缺少。在唐代墓室壁画中,就描绘了不少的花鸟形象。在生活中,人们植花养鸟已经很普遍,尤其黄门贵族。所以反映在画面是很自然的。但它形成独立的画科较晚,大约在中唐以后才有以花鸟为主题的画面出现。因为是在人物画技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技巧一经俱备,便精彩夺目。
唐代画家边鸾即擅画禽鸟花木,被当时赞为“下笔轻利,用色鲜明,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画家程修已“所作桃杏、杂卉、蜂蝶、蝉雀之类,六法俱备,造物者不能夺其妙。”被誉为“京都第一人”。以后的左全、刁光胤等,也有高深的造诣,致使前蜀画家黄荃、孔嵩拜他为师,艺得亲授;荃子居宝、居寀,继承和发扬刁光胤花鸟画的风格,形成五代、北宋间的黄氏体制,在北宋画院中被视为程式。五代初期画家腾昌佑擅作花鸟、草虫、蔬果,著名一世。他善写生,而无师承。作画下笔轻利,随类赋彩,宛然如生,诸者谓近边鸾一派。同代画家徐熙与黄荃为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素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独创“落墨”法。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彩,也不碍笔墨,一变黄荃细笔勾勒、填彩晕染之法,被宋代画家赞为“学穷造化,意出古今”。徐熙常游山林园圃,细察动植物情状,“蔬菜茎苗,亦入图画”。相传黄荃也在居屋旁裁植竹石花木,以供观摩。由此可见,花鸟画分科之后,即重视生活,以写生为本,取其真实、自然之妙趣,为后来花鸟画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徐熙之孙徐崇嗣亦工写生,承袭家学,形成北宋画院的风尚。以后自创新体,摒弃墨笔勾勒,直接以彩色晕染,谓“其画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这种“叠色渍染”,称之力“没骨法”。“没骨法”的画法广为推崇,代代延续;直至清代,画家恽寿平仍极推崇之。北宋易元吉更是主张超越时尚,“世未乏人,要须摆脱旧习,超轶古人之所未到,方可成名家”。遂重视写生,深入自然界,观察动物及乱石丛竹。又常开圃凿地,培植梅竹,畜养水禽山兽,透过纸窗而窥其动静和游息之态。所以作品更富有生趣。以后的崔白,在对花竹、禽鸟的绘制中,尤其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风格清淡,笔迹劲利,在继承徐、黄两体的基础上别创一种淡雅疏秀之路,一变宋初以来流行的浓艳细密的画风。
北宋末年,徽宗赵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并用科举的办法选拔画家,对绘画艺术事业起到推动和倡导作用。赵佶善书画。书法自创“廋金体”。绘画得吴元瑜传授,又继承崔白的风格,同时重视写生,精工逼真,细腻入微,享有“妙体众形,兼备各法”之誉。这种花鸟画的绘画风格盛极一世,朝野倾慕。影响之下,产生很多画家,如南宋杨无咎、赵伯驹、韩佑、毛益、林椿、李迪、陈可久、马麟等。这一时期的作品,多见绢本小品,内容无所不及,取材奇花珍禽,造型千姿百态,绘制工细入微,为后世遗留下很多珍贵的艺术品。
元代、明代的花鸟画,有继承,有发展,风格逐渐趋于简淡,并且逐步走向写意,论者谓“不求工而见工于笔墨之外;不讲秀而含秀于笔墨之内,遂另开写意之一派”。代表作者如王渊、李亨、王谦、林良、郭诩等。对禽鸟鱼虫、树石的画法,在继承宋代院体画派的基础上,一变为文人情趣的画风。风格飘逸,墨色灵活,千技万花,璀璨于笔端,传神于写真。文人画讲求作者的人品、学问、诗情画意。不少画家博学能文,兼工诗、书,素养全面。明代早期画家边景昭,官居武英待诏,为宫廷作画,为花鸟画法高手。论者谓“花之娇笑,鸟之飞鸣,叶之反正,苞之蕴藉,不但勾勒有笔,用墨无不合。”设色沉着妍丽,一幅画中能描绘多种禽鸟,无一不精。
院体画家中,以宣宗朱瞻基为首。先后被征入宫廷的,如戴进、石锐、周文清、商喜等,都是多能的画家,山水、人物、花卉、竹石、翎毛、草虫皆精。风格淡雅而精巧,笔法简括放纵,墨色灵活多变。形成一派文人画画风,并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历代推崇的画家中,绝大部分为居官显要、博学多识的士大夫阶层的文人学士,他们所标举的“士气”、“逸品”,即读书人的高雅情趣,他们崇尚品藻、讲究笔墨意趣、脱落形似,以求神韵,并且重视文学与书法的修养,求得诗、书、画相合。这种对画意的要求与素养,成为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中,对唐王维的画就曾评述:“唐王右丞授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润,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以后历代文人画对国画,尤其山水花鸟画的拓展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的发展,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卉、虫蝶、草木、树石等。明清时期,尤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以借物抒情,表达性灵,或感怀个人抱负,标榜清雅高洁之气。宋元时期,画家就常以此为题材,以后影响逐渐广泛,成为花鸟画科的分支。竹、梅、松在同一画面,称“岁寒三友”。元代吴镇在“三友”中又加菊花,名为“四友”图。明代末年,黄凤池编辑《梅兰竹菊四谱》,以后即名“四君子”,是画家乐意表现的对象,久画不衰,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
清代画家胡慥,尤善写菊,能尽百种,各见神妙;涤荡华美,独存霜雪。徐眉善画兰蕙,能出己意,不袭前人;姿态妩媚,如绝代佳人。朱耷所画花鸟、竹木,笔墨凝炼简括,形象多变,生动尽致;所写残山剩水,意景荒寂,所写鱼、鸟,每以“白眼向人”。不同程度表现了作者冷漠处世的心情。工写梅花的周鲲、汪士慎,也各领风姿;或赋色妍丽,或以繁枝见胜,均致气清而神腴,笔墨趣足,秀润恬静。高翔、金农也是画梅能手。笔意疏秀,墨法苍润,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擅画兰、竹,笔力劲峭,体貌疏朗,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借以寄托坚韧倔强的品性。李方鹰善写松、竹、兰、菊,尤长画梅,纵横跌宕,苍老浑古,墨气淋漓,如同作者傲岸不羁的秉性。以后的吴大澄、任颐、赵子谦、缪嘉蕙等,皆以花卉见长,并反映了不同的个性。直到近代的吴昌硕、吴观岱、陈衡烙等,仍博取先辈诸家的气势;但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对用笔、施色、题款、铃印等,均慎重从事;对画面的轻重疏密,章法气韵,独运匠心,配合得宜。
纵观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大凡由工笔到写意,也即由写实到泼墨写意的过程。同时,也是由来自自然真实的院体画,逐渐步入融会思想意识,而且内涵丰富的文人画。文人画范围缩小,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绘画遍及朝野,尤其明清时期,为民族绘画艺坛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篇章。
陕西藏画,多为明清时期的作品,虽然受到时间范围的限制,不能见其民族绘画的全貌,但从承袭关系中,仍可追溯历代发展的途径。它的艺术成就,足以反映博大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绘画形式,在人类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永葆民族绘画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② 出水芙蓉图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表达的思想是:清纯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亲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画面无款印,传为吴炳作。《虚齐名画录》著录。图中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如肖像般使我们能直观地欣赏这娇嫩柔美的荷花。细腻的笔调把荷花的清纯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现得入木三分。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本幅无款。有残印一角。裱边贴签:“吴炳出水芙蓉”。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莲瓣的描绘技法类似后世的“没骨”法,不见勾勒之迹,渲染出花瓣既轻盈又腴润的质感。画家的写实功力极为扎实,每片莲瓣的形状、角度、色泽和光感都安排得无懈可击。至于瓣上红丝、蕊端腻粉,也一一仔细料理,微妙之处,使人叹为神工!旧题吴炳绘,无据。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

③ 什么是宋人小品画

  1. 小品画:系中国画画家比较自由抒情作品,随意之作,往往在艺术水平达到较高境界。其原因大概是出于在思想上没有过多的拘束,绝属随意发挥所致。
    宋人小品画,即宋朝人所画的小品画。

  2. 小品画,也即册页画。在张幅不大的作品上 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及人物故事等内容。它们题材多样,丰富多彩,这些精美的画幅小中见大,其描绘的内容丝毫不亚于大幅的立轴或长长的手卷。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其实"小也有小的不易"。张幅小的画面,让观者一目了然、一览无余,无法藏拙,必须处处精心营造,不得马虎。所以这些小品画,都十分的精致、耐看,经得起玩味。而且册页绘画的作者中也不乏名家高手。这些册页,原先可能是宫殿中配置在屏风上的装饰画,或者是画在纨扇上的装饰画,因其艺术品质上佳,被人收集在一起装裱成册页。
    宋代的册页画上大部分均无作者署款,当出自画院无名画工之手,个别画幅上留有名款,画家一般都是较为知名的。比如有"南宋四家"之一的马远所画的《梅石溪凫图》、《白蔷薇图》。他的作品,以山水画最为闻名,画幅讲究边角的构图,运笔多用"斧劈皴",很有特点。马远还擅长作梅花,造型奇特,枝干均向下倾斜拖拉,宋人喜欢给人起绰号,故而马远得有"马一角"和"拖枝马远"的诨名,马远艺术上的这一特点在《梅石溪凫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
    此外,马麟(马远之子)所画的《绿桔图》,林椿所画的《枇杷山鸟图》、《葡萄草虫图》、《果熟来禽图》,李迪所画的《鸡雏待饲图》、《猎犬图》,梁楷所画的《秋柳双鸦图》、《疏柳寒鸦图》,陈居中所画的《四羊图》、《柳塘牧马图》 等,均是出自南宋画院知名画家之手。他们的作品或造型严谨、色彩鲜明,或运笔洒脱、水墨淋漓,风格多样,反映了南宋画院在画风上的新的取向。其中尤其是梁楷,为人及画风均不拘一格,非常放纵,故而有着"梁疯子"的外号。画史上称梁楷的画作"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他那种泼墨、"减笔"、大写意的画法,既受到当时文人绘画风格的渗透,又对于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④ 临摹的“宋人小品花鸟画”值多少钱绢本的价格与宣纸的价格

那要看是谁临摹的,临摹的质量怎样。大师名家临摹的当然就价格不菲!二玄社复制的,也不便宜,但是效果的确好,是学习的理想范本。还有些是水印的,也不错的。绢本一般要比宣纸的价格高些,因为材质的不同嘛。

⑤ 从隋唐到清所有花鸟画的作者和作品名称

唐代的薛稷,名臣魏徵外孙。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人称“薛少保”。以书法名世,为书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时称一绝,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诗颂其画鹤。绘画作品已无存。

宋代崔白的《寒雀图》、李篙的《花篮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
崔白的《寒雀图》描写隆冬时节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情态各异,充满活力,画出了麻雀好动的特性。同时,画家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19.2X26.1厘米).但以极其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花篮中的茶花、蜀葵、营草等一组花卉,不仅形似,而且极富生命力。
佚名的《出水芙蓉图》,画幅也很小(23.8X25.1厘米),但画得十分精致生动,而且是用没骨画法(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整个画面似全用色彩画成,不见墨线的痕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时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姿,正值花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杂花图卷》是这种画风的代表作。全画由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和梅、竹、水仙等十一个部分组成。它在气势上是全画一气呵成,在对物象的描绘上则是表现得丝丝入扣。在水墨的浓淡变化之中,给人以苍劲雄健、墨气淋漓之感。
朱聋是清初著名画家,他是明代皇室的后裔,明亡后,他为了逃避迫害和表示对清代统治者的仇视,出家当了和尚,别号“八大山人”。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的特点。他的《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郑燮号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擅画兰、竹。他的《丛竹图》写一丛墨竹,老干新纂,浓淡相间,重叠错落,疏密有致,劲拔挺秀,老嫩分明。又自作长题于竹枝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⑥ 中国古代花鸟画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1、顾恺之的《凫雀图》

2、史道硕的《鹅图》

3、顾景秀的《蜂雀图》

4、萧绎的《鹿图》

5、韩干的《照夜白图》、《牧马图》

6、边鸾的《梅花山茶雪雀图》

7、刁光胤的《写生花卉册》

8、赵孟坚的《墨兰图》、《岁寒三友图》、《水仙图》

9、扬补之的《四梅花图》、《雪梅图》

(6)宋人花卉小品扩展阅读:

一、花鸟画的特点: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

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

二、赵孟坚的《墨兰图》

1、画作内容

本幅款署“彜斋赵子固仍赋”。钤“子固写生”一印。墨兰是赵孟坚善画的题材。画面上绘墨兰二株,呈放射状的长叶参差错落,分合交叉,俯仰伸展。自题诗曰:“六月湘衡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诗中表露了作者孤高脱俗的思想境界。

2、艺术鉴赏

图中运笔柔中带刚,花朵及兰草叶均一笔点划,土坡用飞白笔轻拂,略加点苔。兰叶皆用淡墨,花蕊墨色微浓,变化含蓄,形成墨色对比。画虽为水墨,但格调高雅,“远胜着色”。

⑦ 《出水芙蓉图》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表达的思想是:清纯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亲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画面无款印,传为吴炳作。《虚齐名画录》著录。图中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如肖像般使我们能直观地欣赏这娇嫩柔美的荷花。细腻的笔调把荷花的清纯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现得入木三分。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
本幅无款。有残印一角。裱边贴签:“吴炳出水芙蓉”。
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莲瓣的描绘技法类似后世的“没骨”法,不见勾勒之迹,渲染出花瓣既轻盈又腴润的质感。画家的写实功力极为扎实,每片莲瓣的形状、角度、色泽和光感都安排得无懈可击。至于瓣上红丝、蕊端腻粉,也一一仔细料理,微妙之处,使人叹为神工!
旧题吴炳绘,无据。
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

⑧ 能否推荐关于宋人花鸟小品的书籍

宋代小品绘画4 [平装]~ 尹然 (作者)

图书描述
出版日期: 2010年3月1日
《宋代小品绘画4》主要内容包括:作为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繁荣的宋代,其绘画艺术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艺术家们创作了难以计数的作品,即使经过后代无数次天灾人祸,也仍然有大量作品流传至今,现已成为民族绘画的珍贵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为人们所喜爱、所欣赏,更是艺术家们学习研究民族绘画、继承优秀传统必须临摹学习的范本。在《宋代小品绘画(肆)》中,编者从传世的宋代绘画作品中,选取了二十幅能够代表那个时代绘画风貌、易于临摹学习且尺幅不大的经典性作品,供广大读者及有志于中国画学习、研究的人参考使用。
卓越有卖,24块。http://www.amazon.cn/%E5%AE%8B%E4%BB%A3%E5%B0%8F%E5%93%81%E7%BB%98%E7%94%BB4-%E5%B0%B9%E7%84%B6/dp/B003ZHOPH4

⑨ 宋吴炳出水芙蓉图的作品赏析

《出水芙蓉图》中画家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赋予客观存在的荷花一定的情感内容,传达画家的内心精神和情感,达到画家与荷花“神遇而迹化”的境界,显示野逸无华的自然之美,表现画家淡雅、恬静的心态。

流露出怡然自足、平和超脱,阐释着宇宙自然不可磨灭的生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该画用笔轻细,敷色柔美,几乎不见笔迹,表现手法属于没骨画法,浅粉色的花瓣、嫩红花蕊似乎还带有拂晓时分的露珠,这正是花苞初放的最美最佳时刻。

画家为了表现出荷叶与花瓣的不同质感,采用了不同的渲染方法,其中花瓣是用晕染法,使得整个花朵显得饱满而细腻,而荷叶则是用渍染法,自然地描绘出叶子的肌理和厚实的质感。

《出水芙蓉图》虽然只描绘了一朵花、一片叶,但它仿佛使观者嗅到了整个荷塘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芬芳,是南宋花鸟画家构思新奇、笔墨精妙的集中体现。

(9)宋人花卉小品扩展阅读:

《出水芙蓉图》中,背景单调,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中间有橘黄色的点点花蕊 。《出水芙蓉图》布局采用“折枝”画法,仅取一花两叶,花置于画面中心,呈圆形,与下边方形构成的叶呼应,取“天圆地方”之意。

简约、疏朗,正所谓“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只”。通过花与叶的交错,主体边缘的整与破的格局,占与让的处理,对画面空白作巧妙设计。画面虽小,却构成全然自得的生命整体,产生疏阔而丰盈的视觉张力。

《出水芙蓉图》是南宋吴炳所绘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热点内容
柏树盆景价格 发布:2025-08-16 04:26:48 浏览:54
亭雨花艺 发布:2025-08-16 04:26:45 浏览:830
送礼情人节 发布:2025-08-16 04:21:31 浏览:805
盆景多肉 发布:2025-08-16 04:16:39 浏览:543
樱花之梦英语 发布:2025-08-16 04:12:15 浏览:871
盆景怎么拔皮 发布:2025-08-16 04:08:30 浏览:598
儿童七夕贺卡 发布:2025-08-16 04:06:55 浏览:844
盆景栽在土 发布:2025-08-16 04:06:22 浏览:272
白梅花作用 发布:2025-08-16 04:03:11 浏览:312
鹿晗樱花写真高清 发布:2025-08-16 03:48:49 浏览: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