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
⑴ 园林苗木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什么
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害蔓延危害,在口岸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可能携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种子、苗木等进行检验,发现病虫时,采取禁止运送和其他措施以杜绝其流传,这种措施就叫做种苗检疫,即植物检疫。 园林防治法是合理运用园林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生态环境,避免或减轻病虫的发生,达到保护植物正常生长的目的。 选择无病虫害的种子和苗木是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公园、苗圃,除必须考虑水源和土壤等条件外,还应注意到病虫害的情况,规划设计前应进行地下害虫的调查。冬季深翻改土或清除枯死苗木,可以杀死大量在土中越冬和在枯树木上寄生的病虫。结合冬季修剪,春季剥芽,不仅可以直接消灭枝梢上越冬的病虫,又能破坏病虫的生态条件,以抑制病虫的危害。合理施肥,不仅能促使苗木迅速成长,又能增强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 公园、苗圃内的枯枝落叶、杂草,都是病虫害潜伏的场所。修除枯枝,扫清落叶,清除杂草,都可以消灭大量越冬的病虫。 生物防治法是以自然界中存在着的种间斗争为基础,充分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危害的方法。生物防治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份,且能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生物防治法有许多优点,对人畜植物安全,没有污染,不使病虫害出现再猖獗现象和形成抗性,并能经常起作用。生物防治法比较经济,可以在简易条件下繁育,施用时一般不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利于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法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人工培养尚难于掌握技术,生物种间关系复杂,有时效果不够理想,近十几年来由于不合理地施用化学农药,出现了一些问题,生物防治法得到了新的发展。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生物防治法还不能仅取代其他防治法,也有它的一定的局限性,必须与其他防治方法有机地配合,开展综合防治,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 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大致可分成以虫治虫、以菌冶虫、益鸟的利用等三个方面。来源: http://www.njyl.com/kejijy/wx.asp
花卉的害虫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刺吸害虫、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和地下害虫等四大类。
(1)刺吸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粉虱、介壳虫、蓟马、蝽象等。这类害虫用针状口器刺吸花卉组织汁液,引起卷叶、虫瘿或是叶片上出现灰黄等色小点或是叶片、枝条枯黄等症状。防治方法:喷洒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除介壳虫外,其他害虫还可喷洒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防治红蜘蛛还可喷洒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
(2)食叶害虫。主要有刺蛾、蓑蛾、卷叶蛾、夜蛾、毒蛾、天蛾、舟蛾、枯叶蛾、凤蝶、粉蝶等幼虫及金龟子、象甲、叶蜂等。这类害虫用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有的将叶片咬得残缺不全,有的卷叶为害,有的把叶子吃光,仅留下粗的叶脉等等。防治方法:①人工消灭越冬虫茧或护囊等。②幼虫初孵期,喷洒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1000倍液。③防治金龟子和叶蜂,还可采用人工捕杀法。
(3)蛀干害虫。常见为害花木的蛀干害虫主要有天牛、木蠹蛾、吉丁虫、茎蜂等。这类害虫为害特点是钻蛀花木枝条、茎干内食害,造成孔洞或隧道。防治方法:不同种类的蛀干害虫,防治方法有所不同,但有其共同的防治方法,即可用钢丝插入虫孔,刺死幼虫或从虫孔处注射80%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20—50倍液,注射后立即用粘泥将虫孔密封毒杀幼虫;防治天牛还可用人工捕杀成虫;防治木蠹蛾中用灯光诱杀成蛾;防治吉丁虫还可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于清晨人工摇枝捕杀等。
(4)地下害虫。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为害花根部或近土表主茎的害虫。常见的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大蟋蟀、地蛆等。这类害虫的生活特点是多潜伏在土中,不易发现,同时为害盛期多集中在春、秋两季。防治方法:①苗床要适当深耕,清除杂草,并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②毒谷毒杀,将谷子煮成半熟,晾成半干,拌上50%辛硫磷乳剂,用药量为谷子重量的0.1%~0.2%,充分混匀后施入土中,可防治蛄蝼、蛴螬、金针虫等,③毒饵诱杀,用50克90%晶体敌百虫加5千克饵料(鲜草或炒香的饼肥等)拌匀制成毒饵,于傍晚施寄主花卉根际附近,即可诱杀蝼蛄、地老虎等。④防治地老虎还可以人工捕杀;防治地蛆可用40%乐果1000倍液浇灌寄主花卉根际。
⑶ 花卉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哪些
除了要抄注意肥水光温外,如袭何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病虫害对保证花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
经验证明,花卉病虫害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在清洁无杂草的环境里,选取无毒的种子种苗,对栽培基质和工具加以消毒,及时采取药物处理等,这样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就会减少经常注意观察,发生病虫害及时治理
花卉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⑷ 防治花卉虫害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蚜虫
个体很小,成群寄生于叶片及新梢上,吸其汁液,并分泌一种毒液,使内叶片萎缩,落蕾落花,乃至植容株死亡。可人工捕杀,喷洒氧化乐果600倍液,或用烟蒂水喷施防治。
蚜虫
蚜虫为害状
介壳虫
有很多种,密生在茎叶上吸取养分和汁液,使被害部位枯黄。可用橡皮沾水清除或喷洒氧化乐果600倍液防治。
金龟子
幼虫于土中蛀食根部,成虫则咬食叶片,影响花卉生长和美观。可用敌百虫800倍液喷杀。冬季应深耕土壤,冻死幼虫,清除杂草。
金龟子
地蚕
白天潜伏土中,夜间出来,食花卉根部或幼嫩的茎秆,可使植株枯死。或用新鲜泡桐叶或莴苣叶放在盆土表面,引诱幼虫,进行人工捕杀。
菊虎、尽蠖、青虫、毛虫
一般使用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稀释600~2000倍液后喷杀,选择晴天傍晚喷药较好。也可以用“以虫治虫”的办法防治害虫,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均可捕食蚜虫及介壳虫。
毛虫
⑸ 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在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主要应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 (1)可持续控制原则 园林管理人员必须要坚持可持续控制原则,完成由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向病虫害的管理方向的转变,从保护植物本身向保护整个园林的生产体系的转移。 (2)防治结合原则 要根据园林的自身特点,深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既要实现对病虫害进行完全控制的目标,又不能对植物的绿化功能和正常生长造成影响,确保环境、人和虫害天敌的安全。 (3)生物防治原则 要加大力度发展园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工作,注意保护所发生虫害的天地,为其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繁殖条件,从而达到维持生态平衡的目标。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和发挥植物本身的抗逆作用,将植物的耐寒、防御、补偿以及其它各种诱导抗性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4)慎用药剂原则 园林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使用化学药品防治园林病虫害的负面作用,强化对病虫害的自然防治,如果必须要使用化学药剂,则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条件尽量选择那些无公害农药或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对害虫进行管理时,应以对成虫的管理为主要内容,原因就在于成虫管理属于预防性管理的范畴,管理所造成的副作用较小,针对性更强。
⑹ 花卉室内害虫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室内的生态条件比较特殊,温度高,温差小,湿度大,气流小,食料多,天敌少,因此害虫繁殖快,危害期长。室内常见且危害较重的害虫有:介壳虫、蚜虫、叶螨等。可采用以下化学药剂防治:①鱼藤精:鱼藤精是防治蚜虫的常用药剂,一般稀释1000~2000倍液,有良好的效果。②40%氧化乐果:内吸、内导性能好,稀释1500~2000倍液,对蚜虫、蚧虫、叶螨都有效。③40%乙酰甲胺磷:低毒,加水1000~1500倍液,对蚜虫防治效果好;如与西维因粉剂混用可兼治蓟马,并有明显的增效作用。④杀螟松:对蚊虫、蚜虫、叶螨都有效。对带有根螨的球茎,可用1000倍稀释液,浸泡30分钟后,风干贮藏,可控制整个贮藏期间的危害和繁殖。⑤对位二氯苯:将带有根螨的干球茎,放在不漏气的容器或塑料袋中,4克/升的用量,熏蒸1~2天,可杀死所有活体。
⑺ 食叶性花卉害虫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大多数的鳞翅目幼虫,部分直翅目和鞘翅目的成虫、幼虫等。防治方法:①生物制剂:Bt(苏云金杆菌)乳剂、白僵菌制剂、核型多角体(NPV)病毒制剂、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制剂,以及干扰病毒制剂等。7051杀虫素:是阿维菌素,亦属生物制剂,有很高活性。②激素制剂(特异性农药):具体有以下几种:灭幼脲3号:抑制害虫蜕皮,还能抑制害虫卵的胚胎发育,对多种鳞翅目幼虫有效,已大规模生产,大面积推广应用。无毒,不影响生态环境,其25%胶悬剂可稀释3000~4000倍。抑太宝(5%乳油):亦为阻碍害虫蜕皮的新型杀虫剂,具有灭幼脲类似功能和特性。应用时可稀释2000~4000倍,活性更高。米满(20%胶悬剂):是加速害虫蜕皮的激素剂,可促使害虫提前蜕皮,未老先衰,对多种鳞翅目各龄幼虫有效;使用浓度稀释1000~2000倍。③植物源制剂:如速杀威,为5%楝素、烟碱液剂,纯天然成分,对多种害虫、螨类有效,防治黄绢野螟效果很显著。④高效微毒或基本无毒的化学药剂:具体有以下几种:多来宝:这是只有碳、氢、氧3种元素合成的杀虫剂,对许多食叶性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乐斯本(又名毒死蜱,lorsban):毒性低,无内吸作用。可防治食叶害虫、螨类,对在根际活动危害或结茧化蛹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地老虎等有良效。辛硫磷:毒性低、杀虫谱广、击倒力强,对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有效,且对虫卵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杀螟松:对防治短额负蝗、金龟子等食叶性害虫有特效。
⑻ 如何进行球根花卉的病虫害防治
南瓜、西葫芦生产过程中如发生病虫害会直接影响其品质、产量和产值,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又易导致农药污染。无公害南瓜、西葫芦生产,可以通过选用抗性强的品种、物理措施处理种子、培育壮苗、强化科学栽培管理、清洁田园、轮作倒茬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这些措施作为无公害生产的农业生态防治技术必须严格操作。在此基础上,对其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多种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为主,辅以生产过程中允许限制性使用的化学农药,并尽量采用物理(防虫网、遮阳网、灯光诱杀、黄板粘贴等)与化学(糖醋毒液诱杀)、人工与机械捕杀、天敌利用等综合防治技术,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环境,将各种病虫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势必会更加有利于无公害南瓜、西葫芦的生产与可持续性发展,争取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⑼ 试述设施花卉栽培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重庆市花卉设施栽培中主要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黄远贵 【摘要】: 由于重庆市的气候冬冷夏热,花卉栽培的设施大棚多为棚两边塑料薄膜可自由开闭,在夏季气温高时,可开启通风,在傍晚或冬季时可封闭保温。这种半开放式设施大棚中,其环境与全封闭设施大棚和露地都不同,因此花卉受病虫害危害规律也与全封闭设施大棚和露地栽培有区别。本试验以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苗圃和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花卉生产基地的花卉设施大棚为代表,对鸡冠花、矮牵牛、羽衣甘蓝、一串红、孔雀草、四季海棠等6种花卉上菜青虫、小菜蛾、蚜虫、害螨、猝倒病的发生情况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重庆市设施大棚栽培中菜青虫的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 对冬春两季羽衣甘蓝上菜青虫的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冬季羽衣甘蓝上10月18日初现菜青虫幼虫危害,幼虫危害主要有2个高峰,其中第2个峰危害更重。第1高峰期,1-3龄幼虫占93.1%,4-5龄幼虫占6.9%。而到第2个高峰期,1-3龄幼虫所占比例下降至70.5%,4-5龄幼虫数量增加至29.5%,导致损失株率迅速上升。因此,冬季羽衣甘蓝上的菜青虫防治时间应选择在第1高峰的最大峰值出现之前,即11月12日之前。春季羽衣甘蓝上4月19日初见菜青虫危害,幼虫危害只有1个危害高峰。该高峰具有幼虫发生量大、生长速度快、对羽衣甘蓝危害严重等特点。因此,对春季羽衣甘蓝上菜青虫的防治应选在4月29日前,即大多幼虫处于3龄前。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目前菜青虫对大多数杀虫剂的敏感性均较高,所筛选出常见的高效、速效、低毒杀虫剂,在菜青虫3龄前采用喷雾防治,药后3d防效达97%以上。用苦参.烟碱烟剂烟熏菜青虫4小时,药后3d防效为46.6%;用1.2%苦.烟乳油喷雾处理3d后防效为90.1%,效果优于烟熏法。 2重庆市设施大棚栽培中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 对冬春两季羽衣甘蓝上小菜蛾的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冬季羽衣甘蓝上小菜蛾发生主要有2个高峰,2个高峰的总虫量均较少,因此防治上,可在第二高峰前进行挑治。2007年春季羽衣甘蓝上小菜蛾幼虫危害主要有2个高峰。第1个峰具有发生量大、幼虫生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对羽衣甘蓝危害严重等特点,该高峰期内,1—2龄幼虫的发生期为3月5日~3月25日,位于高峰值前,因此,防治时间应选择在第1高峰期内的1~2龄幼虫发生期,即3月21日之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目前小菜蛾对大多数杀虫剂的敏感性较差,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0倍喷雾防治小菜蛾,药后5d药效达90%以上。 3重庆市设施大棚栽培中朱砂叶螨的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 调查表明,如没有天敌存在,一串红上朱砂叶螨量上升迅速,直至环境的饱和容量,无明显峰值,但各螨态的发生数量存在峰值。因此,药剂防治适宜时期是卵的第2峰前,即幼螨量、若螨量第1个峰期。在2007年春季一串红上,朱砂叶螨螨量危害只有1个高峰,在峰值时期初现天敌塔六点蓟马,经历塔六点蓟马的2个高峰后,至6月3日,螨量迅速下降1.3头/百叶。可见天敌塔六点蓟马对朱砂叶螨具有较强的控制力。经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常见的高效、速效、低毒的药剂,于幼螨盛期喷雾防治朱砂叶螨,药后3d防效达99%以上。 4重庆市设施大棚栽培中棉蚜的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 对冬春两季羽衣甘蓝上棉蚜的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冬季羽衣甘蓝上棉蚜危害出现了3次高峰期,从总百叶蚜量来看,危害较轻。因此,可对棉蚜危害的第一次峰进行挑治以减少2、3峰期的虫口数。棉蚜对春季羽衣甘蓝的危害重于冬季。2007年3月4月春季羽衣甘蓝上棉蚜危害只有1个高峰期,从棉蚜数量和上升速度上看,该高峰为害较重。高峰期间,4月14日~4月24日,百叶蚜量上升较为平缓;4月24日~5月5日,百叶蚜量上升较快;5月10日~5月15日,百叶蚜量骤增。因此棉蚜防治的适宜时间是4月24日~5月5日。经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常见的高效、速效、低毒的药剂,在蚜量达1.5~3.9头/叶时,采用喷雾防治棉蚜,药后3d防效达99%以上。用苦参·烟碱烟雾剂密闭大棚烟熏羽衣甘蓝上棉蚜,药后1d防效达99.89%。 5重庆市设施大棚栽培中猝倒病的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 2007年11月在鸡冠花幼苗上猝倒病害有2个发生时期,第2个发病期重于第1个发病期。棚内相对湿度平均为85.5%,温度在19℃~34℃时,发病率为0.5%~3.2%,温度在16℃~17.8℃时,平均发病率为6.3%,温度在34℃以上时,未见发病。经培养分离纯化,鉴定病原菌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p.,是土壤中常见土传真菌。用6种常见农药对幼苗按2.05L/m~2进行灌根处理,药后12d防效均达69.2%以上,幼苗无药害现象。【关键词】:设施大棚 花卉 病虫害 发生规律 综合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⑽ 有没有好的盆景病虫害防治方法
盆景树木生长发育是在光照、水分、温湿度、土壤、通风等多种综合因素的生长环境下进行的,那同样病虫害的从发生到蔓延扩散,最后到感染盆景整株也离不开这些综合因素影响。所以,盆景病虫害的防治要更加因势利导,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一原则。基于这一理念原则,我们既要在防治上考虑品种、栽植、农药、检疫、等各种措施的不同效果,又要考虑操作的简便以及经济实用性。
(8)做好越冬期间的防治准备
很多盆景在感染病菌前,尤其是在越冬期间,很多的菌、虫以菌丝、菌核以及蛹、卵的形式潜伏与盆土内进行休眠,还有的直接作茧在枝干进行越冬。鉴于此,我们应急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和清除,这样可以在来年防治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