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设色花卉册

设色花卉册

发布时间: 2022-01-13 18:26:08

『壹』 钱维城《花卉册》都是什么花 梅花 秋葵 芍药

此册作折枝花十二种,没骨晕染,精工刻意,造形逼真,设色艳丽,颇有灿烂富版贵的庙堂气象。其笔法权不类陈书而与邹一桂相近,盖一桂亦任职京师,极得宸赏,维城得其沾溉自在情理之中。本幅每页有乾隆御题七绝一首,其题寒梅云:几枝斜入碧寥天,洗尽铅华净且娟。那更无端闲布景,月香水影自如然。题芍药云:淡雅风情绰约姿,侍花王必尔为宜。扬州闻说种称赏,惜未曾逢烂漫时。咏画,亦咏物。更因维城之画,忆及南巡至扬州未逢芍药名品开放之盛期而遗憾不止。页页题咏,可见乾隆对钱氏画册欣赏之甚,亦可见其作诗作书之勤。一个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帝王能如此爱好文化艺术,至为难得。

『贰』 中国最有名的名画是那几幅

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 《步辇图》
唐.韩滉 《五牛图》
唐.张萱 周昉 《唐宫仕女图》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宋.张择瑞 《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 《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 《百骏图》

『叁』 石涛的作品特点

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其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性。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从传世作品看,石涛在画史上不仅称得上是一个有创新才能的画家,同时也是创作题材广泛的多产作者。石涛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又能独特、和谐地统一为自己的风格特色。他的绘画风格变化同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他一生游历过广西、江西、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北京等地,自然界的真山真水赋予他深厚的绘画素养和基础,他在自然的真实感受和探索中加以对前人技法长处的融会,因而他对绘画创作强调「师法自然」,把绘画创作和审美体系构成为「借笔墨以写天地而陶泳乎我也」。石涛是一个僧人,他从禅门转入画道,因而他的画风似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走兽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当然,「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绘画艺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关键。
对后世影响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
极为深远的影响。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淮扬洁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梅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传世。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作《画语录》被后人奉为经典著作
石涛身为明宗王室后裔,却生不逢时。年幼时,国破家亡,3岁削发为僧,随家仆逃至武昌,才得以活命。随着命运不停地在流转,不难发现,石涛的绘画风格亦随之变幻 。
十余岁的他,虽少年,但绘画天赋渐露。但多以白描画的方式出现。目前所见其最早期作品《山水花卉册》(1657年作),以干笔为主,用笔稚拙,偶尔皴以淡墨。约在1666年,石涛前往安徽宣城,因缘际会,结识梅清(1623-1697年,安徽宣城人,素有“黄山巨子”之雅称,是宣城画派的代表人物)。身居宣城十五年间,两人颇为投缘,结为画坛知音。翻阅石涛的黄山代表画作,足见梅对其影响最为深远。如《独峰石桥图轴》、《黄山八胜图册》,尤其是后者,应该是石涛早期从艺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在很多画法上,他吸收了梅的柔和,但个性中的恣意通过多变的绘画风格,暴露无遗 。
康熙十九年(1680年),石涛迁至南京,后又前往扬州。而这一期间,他生活极为艰难,却创作了此一时期最具有“点”风格的作品,并被他名为万点恶墨图(即恶墨、丑墨、邋遢墨……),其艺术创作亦迎来新的高峰期:恣意的个性,甚至狂妄,通过“点”之墨法,猛烈地爆发出来。身居两城之际,石涛曾两度受康熙帝召见,而后心情大变,怀抱着一颗恭维心,进京报效皇帝。然而,在京城期间,时逢正统派绘画占主流之际,京派画坛似乎不欢迎他这个“狂妄之徒”。后又因机缘接触五代与北宋时期山水名作。天生悟性超强的石涛,无意间迎来艺术生涯中的创作峰巅期。其绘画风格亦发生转变,从恣意激烈转至厚重沉稳,所留代表作,如《搜尽奇峰打草稿长卷》、《游华阳山图轴》等。不但大局画面有深思,而且细微处有技巧处理 。
然而“功名”幻灭,几经人间辛酸冷遇,石涛幡然醒悟。1690年冬天,时年56岁的他,怀着极度苦闷的心情,黯然离京,重返扬州。痛定思痛后,石涛蓄发改道,自取别号“大涤子”,开始潜心一志研究绘画理论,并撰写成《画语录》,被后人奉为经典著作。翻阅其晚年这一时期的画作,以《设色云山图》为佳。不过,作品多,品质却参差不齐,甚至被后世指出“不洁净” 。
吴冠中认为石涛是现代美术的起点
谈起石涛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吴冠中曾指出“中国现代美术始于何时,我认为石涛是起点。”他认为,石涛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的艺术观念,事实上远早于西方美学有关理论 。
看石涛的作品,全是有感而发,而他的感受更是直接从视觉形象中得到启示,他对形式美有独特的敏感。在该文中,吴冠中还分析,“一反陈腔滥调的山水画程式,石涛的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他表现的都是身处真山真水间的亲切感受,且近景、中景居多,活泼泼的山、水、树、屋就近在眼前。 ”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画家刘墨亦表示,石涛的画很少依赖已经形成的固定风格,他是凭自然的性之所至而变化。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梅墨生在解读石涛论坛上曾言,20世纪的中国绘画是绕不过石涛。
晚年作品“粗疏草率”或与卖画应酬有关
纵观石涛生前身后世界,两百余年来,后人对其追捧与争议一直未有停歇。就近现代名家、大家来讲,以扬州八怪、张大千及傅抱石都是非常之“石迷”。从多家言论来看,捧、赞石涛的声音似乎盖过批判的厉声。然而,人无完人。在中国美术史的长河里,石涛在现代美术发展中的地位无可否认,但站在严格的理法角度,其艺术弊病也理应引起反思。
从近现代大家的批判声中,泼冷水最多的当属近现代画大家、学者黄宾虹,其次为赵之谦(1829-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在综述石涛一生艺术水平时,黄宾虹在《虹庐画谈》中直接点到石涛痛处,“清湘老人(石涛),早年极能工细,凡人物鸟兽花卉,时有所见。生平所画山水,屡变屡奇。至其晚年,凡署耕心草堂之作,多粗枝大叶,且用拖泥带水皴,实乃师法古人积墨、破墨之秘。”对此,在进一步分析石涛晚年艺术遗憾上,著名美术史论家徐建融认为,“晚年的一些作品,也许与卖画应酬有关,粗疏草率,艺术水准明显趋向低落。”

『肆』 清朝有个画家叫扬寿平吗他有代表作吗

不是扬寿平而是恽寿平。
恽寿平(公元1633-1690年),清画家。初名格,字寿平,後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云溪外史,白云外史,东园客,草衣生,巢枫客,横山樵者。江蘇武进人。不应科举,以卖画为生。擅画山水,花卉。山水秀润清雅,因叹服王辉山水,耻为天下第二手,遂改画花卉,师法徐崇嗣,善没骨花卉,明润清丽,秀雅动人,有“恽派”(亦称“常州派”或“毗陵派”)之称,著有《南田画跋》,主张“洗尽尘滓,独创孤迥”。为“清初六家”之一。书法亦精。著有《瓯香馆集》。山水受黄公望影响,花鸟发展了徐崇嗣的没骨法,常州派创始人。
作品列表:
《晴川揽胜图》
《秋山雨晚图》
《设色花卉册》
《仿古山水册》
《山水图册》
《孤月群鸠图》
《花果图册》
《锦石秋花图》
《花卉册》
《菊花册》
《秋塘冷艳图》

『伍』 水墨、设色、墨笔、泼墨、白描有什么分别

水墨,即“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指用水和墨所作之画。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丰富的变化,表现物象,有独到的艺术效果。
白描,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白描作品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白描作品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
设色,1. 敷彩;着色。 唐 柳宗元 《省试观庆云图》诗:“设色初成象,卿云示国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人家端午日画的 钟馗 ,不过是用朱笔大写意,钩两笔罢了;他又偏是要设色的。”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记那画面上的景物呢,记那幅画的布局和设色的技巧呢,还是景物和技巧都记?” 2. 比喻以词藻文采渲染。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黄少司马》:“[其奏牍]情辞恳挚,不必以设色为工。”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 绘画时敷色,是运用色彩的效果,表达物象的情境变化和韵味。古人称为“随类赋彩”、“活色生香”。 工笔花卉设色,注重物象的固有色及固有色明度的变化,不追求光影效果。设色是在熟宣或绢上进行。从配彩类别上可分为:墨彩、淡彩、粉彩、重彩。具体着色方法有:渲染(又分单色渲染、淡彩渲染、重彩渲染)、平涂、罩染、统染、立粉、积水、没骨点写、烘托等。
墨笔,1.濡墨于笔。
2.毛笔。
泼墨,1.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挥洒在纸上或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笔势豪放,墨如泼出。泼墨 唐 陆龟蒙 《和五贶诗·华顶杖》:“拄访谭玄客,持看泼墨图。”《宣和画谱·王洽》:“ 王洽 不知何许人,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 王泼墨 。”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画油画,他搞素描;你长青绿,他擅泼墨;你雕版画,他凿大理石。” 2. 比喻天气或景物所呈现的暗黑色。 宋 陆游 《雪中》诗:“暮云如泼墨,春雪不成花。” 清 黄景仁 《真珠帘·花朝雨》词:“春阴泼墨人愁坐,把雨丝、牵下春雪如磨。” 吴组缃 《山洪》十:“近处山上茂密的树林蔚成大块大块的重色泼墨。”

『陆』 国宝档案 花鸟图册

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花鸟图册》,是绢本设色画,由十幅花鸟画组成,共画了鸡冠花、牡丹、水仙、萱草、荷花、梅花等十种花卉。十幅花鸟画既独立成章,又彼此相连,构成一个精美的册页。《花鸟图册》的作者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清康熙年间,郎世宁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从小学习绘画,有扎实的绘画功底,他的画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被邀请进入皇宫,成了一名宫廷画家。

画作基本保持了中国花鸟画的格局和特色,先用极细腻的线条勾勒,再配上柔丽的色彩,把花鸟的自然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更可贵的是,画既保持了中国花鸟画的画法,又融入了西方绘画技巧,注重明暗变化,讲究立体效果,使画面更加美丽动人。

『柒』 这位老画家画的花卉,设色十分( )在括号里填上用“浓”字组的词语

这位老书画家画的花卉,设色十分(浓艳)。

『捌』 吴茀之的作品掇英

《富贵神仙》(纸本设色,172.5x93cm,1924年)
《大吉图》(设色纸本,立轴,钤印:卢臣、茀之、香祖 140×48cm,1924年)
《山水》(设色纸本,立轴,钤印:茀之(白)、师观生居(白),32×57cm,1928年)
《玉兰鹦鹉图》(设色纸本,立轴,钤印:茀之(白),137×33cm,1932年)
《公鸡紫藤》(1933年)
《松鹰竹石图》(设色纸本,立轴,钤印:希斋(朱) 乐三之印(白),136×68cm,1933年)
《香温茶熟》(设色纸本,立轴,钤印:吴溪子,131×32cm,1934年)
《墨荷》(水墨纸本,立轴,钤印:茀之(白文),136×33.5cm,1935年)
《松鹰》(1936年)
《山水 花鸟 人物册页 册页 十六开选》(设色纸本,钤印:吴徵之印(白) 山阴张氏(白) 一飞画记(朱) 坤伯(白) 亚尘(朱) 文侯(朱) 乐三(朱) 公展(朱) 王震大利(白) 一亭(朱),36×24cm×16,1937年)与陆抑非等合作
《指画花卉》(水墨纸本,四屏,钤印:吴茀之(朱文) 茀之(朱文) 用慰劳人(白文),67×28cm×4,1937年)
《山水 花鸟 人物册页 册页 十九开选》(设色纸本,钤印:茀之(白) 朱文侯(朱) 景峰(朱) 唐云印信(白) 天奇指画(朱) 贤(朱) 小瑜(白) 俞剑华印(白) 一飞(朱),32×23cm×19。1936年)与唐云等合作
《凌波仙子》(设色纸本,屏轴,钤印:茀之(白);吴溪之印(白) ,140×33cm,1938年)
《菊石图》(纸本,立轴,钤印:吴茀之,126×51cm,1941年)
《花卉》(纸本,立轴,钤印∶吴茀之,99×34cm,1943年)
《清供》(设色纸本,立轴,136×33cm,1944年)
《金桂图》(设色纸本,立轴,设色纸本,立轴,176×48cm,1945年)
《煨芋图》 (1945年)
《寿桃》(设色纸本,立轴,钤印:吴溪子、茀之、用慰劳人,136×68cm,1945年)
《鲜鱼酿酒图》 (1945年)
《虎》(1946年)
《秋色》(设色纸本,镜片,91×41cm,1946年)
《春色满江春图》(设色纸本,立轴,钤印:白文印:茀之书画、诸乐三印,151×40cm,1947年)与诸乐三合作
《竹鸟图》(水墨纸本,立轴,钤印:茀之(朱)、唐云(白)、大石(朱),130×40cm,1948年)与唐云合作
《春来相与护龙雏》(1948年) 《清影-白梅》 (1949年)
《竹林飞雀》(设色纸本,立轴,162×39cm,1954年)与唐云合作
《秋色斑斓》 (1954年)
《多子图》(设色纸本,立轴,124×66cm,1957年)
《一丈红争万里霞》 (1958年)
《花卉》(设色纸本,镜心,钤印:吴溪、看吴山楼,151×58.5cm,1958年)
《岁寒三友》(设色纸本,镜心,钤印:吴茀之(白),139×45cm,1960年)
《兰竹双清》 (1960年)
《盆菊图》(1961年)
《紫藤》(设色纸本,立轴,钤印:茀之书记、溪,103×65cm,1961年)
《和平之春》 (设色纸本,立轴,98×49cm。1962年)
《桃花飞燕》 (1962年)
《花卉》(设色纸本,四屏,钤印:吴茀之印(半朱文半白文)、茀之(朱文)、香祖(朱文),137×33cm×4,1962年)
《鹰击长空图》(178.5×48cm,1962年)
《秋色斑斓》(设色纸本,立轴,钤印∶茀之、浦江吴溪,180.5×48cm,1962年)
《丹花碧叶》(设色纸本,立轴,钤印:吴疗之印(半朱文半白文)、茀之(朱文),134×68.5cm,1962年)
《降龙松》(1963年)
《梅石水仙》(设色纸本,横副,钤印:吴疗之印(半朱文半白文)、吴茀之(白文)、看吴山楼(白文),45×241cm,1963年)
《凌霄天矫闻天鸡》( 纸本设色,立轴,钤印:茀之,112x33.5cm,1963年)
《兰竹》(纸本水墨,115x55cm,1963年)
《霜天烂漫》(设色纸本,镜心,204×92cm,1963年)
《清供》(设色纸本,立轴,钤印:茀之、吴茀子,136×48cm,1963年)
《岁寒不改色》(设色纸本,镜心,钤印:吴、茀之、吴溪子,41×68cm,1964年)
《美人蕉图》(设色纸本,立轴,钤印:茀之(朱) 吴溪子(白) 看吴山楼(白),134×67cm,1964年)
《秋果》(设色纸本,立轴,钤印:“吴茀之”朱文方印、“香祖”朱文方印,95×44cm,1965年)
《良秋竞艳图》(设色纸本,横幅,钤印:吴溪(白) 老茀(白) 应小聋(朱) 澄园老人(朱),140×50cm,1966年)与谭建丞合作
《花卉》(水墨纸本,四条屏,钤印:1.“用慰劳人”白文方印、“吴衟之”朱文方印。2.“衟之”朱文印、“用慰劳人”白文方印。4.“用慰劳人”白文方印。5.“衟之”朱文印,67×27cm,1967年)
《篱菊》 (1972年)
《墨竹》(水墨纸本,立轴,钤印:吴溪、唐云印信,32×22.5cm,1972年)
《菊石图》(设色纸本,立轴,钤印:吴溪子,136×34cm,1973年)
《岁朝清供》(设色纸本,立轴,钤印:吴溪(白)之(朱)之七十后(朱)用慰劳人(白),67.2×37.4cm,1974年)
《美人香草》 (1975年)
《春酣》(设色纸本,立轴,钤印:吴疗草堂(白文)、浦江吴疗(朱文),78×60cm,1975年)
《花鸟》(设色纸本,立轴,钤印:茀之、吴茀之,137×28cm,1976年)
《螃蟹》 (1977年)
《马樱花》(设色纸本,89×46cm)
《美意延年》(设色纸本,镜心,153×82cm)
《雪竹寒禽》(水墨纸本,立轴,172×93cm)
《秋韵》(设色纸本,镜心,93×39cm)
《关公造像》(水墨纸本,立轴,127×65cm)
《三友图》(设色纸本,立轴,108×54cm)
《花好月圆》(钤印: 吴溪 茀之七十后作 生于庚子,68×42cm)
《柳雁》(钤印:吴 吴溪,37×51cm) 《行书毛主席诗》(136×64.5cm,1978年)

『玖』 画家墨翁是什么人

倪墨畊耕初依扬州画家王小梅为役,性颖慧,小梅授法为徒,人物、仕女、佛像取境高逸、尤善画马,胡奴瘦马,作凉秋九月、塞外草衰之景。后至上海,先在豫园席地搁艺。适任伯年过而见之,遂招之至家,为之延誉。自是濡染任法,水墨竹石,设色花卉,腴润迪劲,擅胜于时,并工山水。后之学任颐者,皆从墨耕取法。倪一度与绰号薛大块头之薛文华为偶。此帧作于丙午(1906)年,正当盛年,笔墨较任伯年为从逸。以牛尾部作正写,罗两峰,齐白石亦有是举。虽简笔焦墨,牛体细毛不让工笔,稚气未脱之孩童,刻画尤为传神。任氏见而赏之,诚非虚誉也。

『拾』 清代画家王黼曾

王黼曾(清),字西

唐,庠生。山东掖县

人,天性洒脱,画花

卉、翎毛并臻工妙。擅

写设色花卉,自订润

例,画红牡丹一枝,收

京钱百枚。人争购其

画。《续掖县志》

云:“兴酣落笔,飘然有

出尘之致。”

热点内容
春去秋来海棠花开 发布:2025-10-07 22:14:56 浏览:238
茶花花苞图片 发布:2025-10-07 21:44:29 浏览:31
樱花的简普 发布:2025-10-07 21:41:12 浏览:621
延庆世园花卉 发布:2025-10-07 21:41:04 浏览:273
哪里木兰花 发布:2025-10-07 21:38:36 浏览:114
兰花的春联 发布:2025-10-07 21:35:57 浏览:133
贝利尔玫瑰的折法 发布:2025-10-07 21:32:06 浏览:606
夏奈尔与山茶花 发布:2025-10-07 21:31:19 浏览:145
花艺师发展 发布:2025-10-07 21:20:27 浏览:756
插花与烟花 发布:2025-10-07 21:20:26 浏览: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