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骨花卉指
㈠ 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着来买。 正面还是侧面描写
答案:属于“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
㈡ 没骨花鸟画 论文
摘 要:没骨花鸟画是我国传统花鸟画的画法之一。没骨画不同于工笔及写意,没骨中的“没”字,即为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画法独特,直接将颜色画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没骨花鸟画技法很多,有没骨点彩,叠染,接染等。“没骨”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恽寿平,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3909280.htm
关键词:没骨花鸟;发展史;绘画技法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92-01
中国古代绘画被称之为丹青,通常是指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其题材大体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为写意及工笔。其中花鸟画即指以花卉、花鸟、鱼虫、树木、蔬果以及禽兽等为描绘对象的绘画。没骨花鸟画是我国传统花鸟画的画法之一。其直接用颜色画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没骨画弱化线条,强化色彩,以色彩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因此没骨画更能充分发挥色彩的优势。
“没骨”一词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早见于宋代。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曾记载徐熙的后代作花卉:“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苏辙也曾说过:“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崇嗣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由此看来,徐熙之子徐崇嗣发展丰富了徐熙的绘画风格,并从中创出“没骨”花鸟的风格来。到了清代,徐崇嗣的“没骨”花卉作品已实难见到。我们看到恽寿平的作品一再题“拟北宋没骨法(山水花鸟册·出水芙蓉)。“二种牡丹用北宋徐崇嗣法”(设色牡丹)。“拟北宋徐熙赋色”(写生花卉图册)。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以清秀、明丽为特点,代替了浓艳富丽,其画作大为清代统治阶层所欣赏,很快成为清代院体花鸟的正宗,同时也博得了当时众多的贵族和一般市民的爱好。虽然恽寿平一再注明其师法渊源,我们任然可以在其作品和艺术成就来看,恽寿平可谓是创新开派的大家,其在绘画技法上追随徐熙、徐崇嗣,更在创作思想上遵循了文人画的美学意境。
中国水墨画,讲究精、气、神,由此对画的意境必然有很高的要求。在中国众多的传统绘画方法中,没骨画就为一例。没骨画不同于工笔及写意,没骨中的“没”字,即为淹没而含蓄之意,讲究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需打底稿,不以线条勾画轮廓为主要的绘画语言,更不用放底样拓描。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在没骨画中将水,墨,色,笔融于一体,需要画者做到胸有成竹,而一气呵成。“没骨”法在表现客观的花卉时较“勾染”法有更加自由的表现空间。既同工笔一般谨严工致,也似意笔花卉那样点染自如。能工能写,亦写亦工,谨严者犹如工笔,点染自如若写意之笔墨淋漓,收放自如地去表现为之感动的自然。假如写意画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那么可以说没骨画法就是在极似中求不似。恽寿平认为“白阳、包山写生皆以不似为妙,予则不然,惟能极似,乃称与花传神”。他又说:“写生家神韵为上,形似次之,然失其形似,则亦不必问其神韵矣。”所谓“极似”,是指“没骨法”有严格的具体形体;所谓“不似”,是其有点染意象参破墨法之妙趣。其以用笔含蓄俊逸、设色清淡、鲜泽曲雅、清新秀润、生机盎然、文质相兼的艺术感染力闻名于画史。也正因为它的这些特点,造成了许多人对它的表现形式界定得很模糊。
没骨花鸟画技法很多,其中的第一种较工细如双钩填彩法,不同之处是略去双钩的墨线,靠色彩的层层加染而成。第二种画法是先工整色,即在未乾前以其它类似的色彩点染局部,类似色破墨。因为使用熟纸,故产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带斑驳的色彩变化。第三种画法较为疏放稍带写意的笔意,直接以色彩点染,一次完成。这些技法都是辅助技法,目的是增强画面的质感和层次作用。没骨画讲究用笔、用墨、用色。妙在巧用出奇,要求点笔有物。点法用笔要灵动、轻松、洒脱,讲究运笔之挑剔顿挫的变化。一气落笔,气和为主,意求神韵,点必藏锋,含蓄细蕴。也就是说“见笔”。而“见笔”对于本来就无墨线轮廓的没骨画来说就更为珍贵了。如果一味的追求技法,失去用笔,那么就只能说是一种纯粹的制作,画面则缺乏灵动的气息。
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中,没骨花鸟画已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花鸟画艺术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关键在于中国历代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做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各个时代的绘画都有新内涵,在当代花鸟画坛中也不乏勇于探索、创造,推动发展的画家。由此构成了中国花鸟画艺术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㈢ 擅于没骨花卉的画家有谁
没骨”画法,就是画画时,用笔较柔,以用清墨或彩墨晕写,将用笔和设色巧妙回融合在一起,答少见勾勒,重在意蕴,呈现出来的画面柔和无骨,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在中国绘画史上,恽寿平(1633—1690)就是一位善画没骨的一位大画家。他承袭徐崇嗣没骨花法,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他的没骨花卉逸笔草草,自成格调,与王时敏、王鉴、王翚(hui)、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

㈣ 没骨花鸟画的介绍
没骨花鸟画:我国传统花鸟画的一种画法。它直接用颜色画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这种画法始于五代,又称“没骨画法”。
㈤ 中国花鸟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概括来说可以分为工笔和写意,从色彩差异,可以分为
中国花鸟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概括来说可以分为工笔和写意,从色彩差异,可以分为水墨写意(墨分五彩)和工笔重彩。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描绘的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按传统的分法,可以分成为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禽兽等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是画家借以抒发自己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精神。
(5)没骨花卉指扩展阅读:
中国花鸟画有悠久的历史,在唐代花鸟画已经相当成熟,经五代直至宋元,花鸟画与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中国花鸟画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绘画技法和多种绘画风格。概括可以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根据绘画手法和绘画色彩可以分为水墨花鸟画、工笔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等诸多种类。
㈥ 没骨花鸟画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没骨花鸟画
出现在宋
代。
代表:宋徽宗赵佶的没骨花鸟画
望采纳,谢谢。
㈦ 四僧分别有哪些绘画风格
明末清初,聚集于江南地区的一批遗民画家,呈现出与正统派相左的艺术追求。南京的金陵八家,以龚贤为首,包括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荪,他们遁迹山林,洁身自好,重视师法自然,主要描写南京一带风光,揭示山川之美,抒发真切感受,广泛学习前人之长,以扎实的功力求突破成规,创立新意,风格虽各有不同,但均具有清新怡人的意趣。同时,称誉南京的还有陈卓、王概、柳口、张风等人。
“四僧”是指石涛、朱耷、石涛、渐江4人。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石涛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构图大胆新颖,笔墨纵肆多变,格调昂扬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朱耷以花鸟画著称,继承陈淳、徐渭传统,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作品往往缘物抒情,以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冷隽,达到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重大。石涛的山水从黄公望、王蒙变化而出,以真景为粉本,描绘重山复水,繁密而不迫塞,用渴笔秃毫层层皴染,厚重而不板滞,具有雄伟壮阔,苍茫浑厚的气势。与石涛并称“二石”。渐江的山水取法倪瓒,多绘名山大川,尤善于写黄山真景,构图简洁,丘壑奇倔,干笔渴墨劲峭整饬,境界荒寂,富有清新静穆之致,真实地表现了名山之质。他与石涛、梅清有黄山派之称,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海阳四家,形成了新安派。
清初至康熙(1662~1722)年间,还有一些画派、画家各擅长其能。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以极似求不似,风格清新淡雅,影响广泛,被称为常州派或南田派。袁江的界画结构精微,气势雄伟,为清代界画名家,其侄袁耀承其画风,有袁氏画派之称。其他地方性流派还有罗牧的江西派、蓝孟、蓝深的武林派等。另外还有禹之鼎、王树毂、谢彬、上官周等人,善于画人物、肖像。周昉、张穆善于画龙、马,傅山、普荷、法若真、黄向坚等善于画山水,均负有时名。
㈧ 这写的内容是什么,字画怎么样
款识,仿南田老人笔意,写於??山房赤斋焕城,赤斋是字号,焕城为画家名,法南田老人指仿恽寿平风格,恽南田(1633-1690),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以字行。南田是他的号。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照片太小,无法完全看清。
㈨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是工笔还是写意
恽寿平不画写意。说写意也不能完全说是凭感觉随意画个印象,挺大程度是从技法方面说的,像唐寅陈淳的花鸟那叫写意,表现上以笔法和墨法为中心。
㈩ 清初画家 的没骨花卉画,明丽秀润,一洗时习而独开生面
恽寿平。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诗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书法主要学褚遂良,被称为“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