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春化花卉
① 哪些花卉是种子春化型花卉
桃、杏、李、金银木、马莲,小檗等等
② 春化作用包括哪些类型
春化作用的定义:
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
很多自然界的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变到生殖生长(开花和结实)是需要一个低温(指冬季)过程,在经历冬季低温天气历练之后与第二年春季重新萌发生长,并且在夏季到来前开花乃至结实,这是一些植物花卉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气候特点物竞天择选择的结果。我们常见很多植物花卉都是属于需要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的品种:
羽衣甘蓝
风铃草
大花飞燕草
冬小麦等等。
春化作用的类型:
对于春化作用一般可以简单划分为两类:绝对春化植物和相对春化植物绝对春化植物:这类植物花卉对于低温期的要求是绝对的,必须经历一个低温过程才能在第二年开花结实。如果没有经历低温过程就是维持营养生长,不可能开花。
相对春化植物:这类植物对于低温期的要求是相对的,及时没有经历一个低温期的过程这类植物也是可以开花,但是时间上要比经历低温期的晚很多。这类植物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随着低温期的处理时间的增加,在以后的正常季节生长发育到开花抽穗速度也是会增加。
这里稍微提及下大花飞燕草,大话飞燕草的低温期处理时间相对越久,期花穗的小花朵数量越多,而且第二年的植株高度也会比冷处理时间短的要高一些。大部分常见的园艺花卉品种都是这种相对春化植物。而且现在由于广泛的杂交,各种植物花卉其本来生物学遗传特性已经逐渐弱化,很多植物对于低温春化作用的依赖性越来越低,现在已经有很多不需要春化处理的植物花卉可以供冬季温度不够低的种植者选择。
其实春化作用是植物适应其原产地自然气候特点一种表现,一般需要春化作用开花的植物大都是原产于温带至寒带地区的物种植物,
春化作用的处理方法:
很多花友对于低温处理的概念是模糊,简单的说大家都知道春化处理的就是低温期养护,但是需要处理多久和多少温度可能大家就比较不能确定。常规来说一般低温期处理有效平均温度是1——2摄氏度,但是据相关学者大量试验统计观察-5——10摄氏度都是有效的。这里讲的温度是指平均温度,植物对于温度的感受是一个模糊的相对的区间,不是严格的定性绝对要求,也就是说对于这种低温期处理还可以跟植物的积温效应相关联,植物对于低温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累积效应。
低温期处理期越久后面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时间越短,一般来说3-4周的低温期是比较稳妥的,个别花卉植物及时2周冷处理也是可以开花的。最佳的低温处理平均温度是0-7摄氏度,这个阶段的温度处理的效果是最有效的。
春化作用的打破的手段:
植物感受低温效用的部位其实在每一个植物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叶片,有的是茎尖顶端。这种春化作用的打破其实是通过植物体内的合成某种物质带来的一系列反应达成的,现在很多植物学专家也在争议到底是植物合成什么东西来打破这种春化作用,现在已经知道具有打破春化作用的物质有:春化素(vernalin)赤霉素(GA)玉米赤霉烯酮(zearaienone)。
目前来说春化素(vernalin)是一种概念性的东西,现在没有人能提炼分离或是合成这种物质,但是很多试验已经证实这种物质的存在。
赤霉素其实处理植物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不同赤霉素的对于植物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现在园艺栽培上对于一些需要长日照和低温处理的植物进行赤霉素相关处理已经收到很好效果,常见的低温处理植物毛地黄
紫罗兰
羽衣甘蓝
雏菊
都是可以,还有一些长日照植物经过赤霉素处理也是可以在短日照环境开花,比如说:矮牵牛
金光菊
高雪轮
罂粟
等等。
如果有花友感兴趣可以尝试用GA打破需要春化处理的花卉。
增加花友补充内容:
宿根花卉开花机制
宿根花卉有不同的开花机制,不同的种和品种间的开花机制也经常不同。一般地说,宿根花卉需要光周期(日照长短),春化(低温)或两者都要。理解宿根花卉特殊的开花机制是影响成功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光周期(日照长短)宿根花卉经常需要光周期以刺激开花。长日照植物开花需14小时或更长日照,中日照植物无论日照长短都开花,但某些种或品种在长日照时开花更多。短日照植物开花则需短日照(一般低于12至14小时)。长日照植物能在其非自然开花季节通过人工补光刺激开花。一个简单易行的人工创造长日照的方法是夜间补光—从夜间10点到次日凌晨2点补充4小时光照
(事实上是短夜晚刺激长日照植物开花)。
照明度为5-10 尺烛光([光学单位] 1尺烛光≈ 10.764勒克斯[照明度的国际单位])的白炽光即可。HID(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光也可以用于补光,只是成本更高些。补光有时会导致陡长,特别是用白炽光时。因此一但出现花蕾就关掉光源。
某些长日照植物(比较显著的如指顶花Digitalis purpurea,某些天人菊品种)还是光储藏器型。象带状天竺葵一样,它们在强光时开花更快。仅仅夜间补光并不能有效地刺激大量开花,而导致花期不统一或花量不足。所以用HID光源夜间补光对光储藏器型宿根花卉效果更佳。
春化(低温)大量的宿根花卉供应商直接提供春化过的株系。成功春化有3个关键要素,缺一不可:
1)
准备春化的植株必须充分成熟(非少女期)。
2)适宜的低温(一般不能高于3.3-5°C)。
3)适当的低温处理时间(一般至少6至10周)。
少女期(或苗期)是春化时典型的困扰。对少女期的宿根花卉低温处理效果很糟,但少女期的长短对很多宿根花卉来说很难断定,同种内不同品种间少女期也可能不一。少女期宿根花卉对低温处理的反应不同。某些种的植株花量少,而另些种则根本就不开花。对某些种春化不是必须的,但春化能明显减少移植后的开花时间和改善花期统一。如羽扇豆需长 10-12叶时低温2-6处理8-12天才开花。
虽然大多数宿根花卉需要延长低温处理时间以达到春化目的,但那些对春化要求不是很严格的宿根花卉则大大简化了春化程序。如雏菊,某些樱草种和耧斗菜(特别是天鹅)等在7-10°C即可完成春花。近年来很多育种公司和科研机构从遗传学和种子处理的角度而使春化过程简化甚至完全不用春化即可开花。如班纳利的多年生快车道技术(perennialsFastraX)便是典型的代表之一。
③ 哪些花卉需要春化才会开花
何为春化?教科书书上是这样定义的: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这种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效应叫做春化作用。用大白话解释就是植物生长环境,该冷就冷,该热就热,不冷不热难以开花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南方花卉,在本地室外生长,冬天的温度也是与春夏秋不一样的。花木在自然状态下,自然春化了。而北方地区,由于房间供暖,春化似乎成了难题。
如何春化?答案 是四个字:顺其自然。将需要春化的花木,置于没有暖气的阳台养护一段时间不就经过一段低温生长了吗。
建议: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千万不能搞复杂了。
④ 什么植物有春化作用
冬小麦、萝卜、甜菜等。
感受春化(低温)的器官通常为茎端分生组织或吸涨的种子,进而由其产生一种称为“春化素”的物质促进花器官的分化,但该物质具体的产生、运输、信号传导通路还不清楚,一些植物激素如赤霉素可模拟春化作用。
许多二年生植物(如甜菜、萝卜、胡萝卜、天仙子等)必需经一定天数的低温才能成花,否则一直处于营养状态。而许多一年生植物成花对低温的要求则不是绝对的。例如黑麦湿种子经几周低温处理,于7周后开花;而不经低温处理也能开花,只是开花时间延至14周以后。
(4)需要春化花卉扩展阅读:
温度和时间
低温是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通常春化作用的温度为0~15℃,并需要持续一定时间,不同作物春化作用所需要的不同,如冬小麦、萝卜、油菜等为0~5℃,春小麦为5~15℃。一般的讲,植物春化作用需要的温度越低,需求的时间也越长。
中国北纬33°以北的冬性小麦,要求0~7℃的低温,持续36~51天,才能通过春化,而北纬33°以南的品种,在0~12℃,经过12~26天,就可通过春化作用。
冬性一年生植物(如冬小麦)对低温是一种相对需要,一般适当降低或延长春化作用时间,可缩短种子萌发至开花的时间。如不经历低温,延迟开花,而一些二年生植物对低温的要求是绝对的,不经历低温就不能开花,如甜菜。
⑤ 送春开花需要春化吗
送春(变种),又名春绿兰、绿兰、送春归、巴茅兰,送春因花期在3-4月而得名。回由于送春主要分布在西答南云贵川地区,又在少有人去的高大岩山的箐林里面,所以长期以来没有被认识,随着近几年来兰花热潮的推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送春也被带出大山,成为兰界新宠。还是需要春化的 温度太高 开不出来
春化,这是很多耐寒花卉植物必须经历的低温催花过程,春兰、蕙兰等兰花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处理,才能促进它的花芽分化,否则无法孕育花蕾。
很多人发现自己盆栽的兰花始终无法开花,很可能就是你养的兰花品种需要“春化”,而你却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却不知道怎么处理罢了。
⑥ 有春化要求的花卉,播种期应该如何确定
一、二年生花卉,皆为播种繁殖,播种时期因地而异,一年生花卉,又名春播花卉,多原产热带和亚热带,耐寒力不强,遇霜即枯死。通常于春季晚霜终止后播种。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冬季寒竛时期长短不一,因此各地春播适宜期不同。我国南方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播种,北方则在4月上、中旬。此外为提早开花,往往在温室或冷床中提前播种,晚霜过后再移栽于露地。北京在冷床进行一年生花卉的春播时可在3月下旬,露地春播可在4月中旬。
另外,一些露地二年生花卉在冬季严寒到来之前,地尚未封冻时进行播种,北京地区一般可在11月下旬进行,使种子在休眠状态下越冬,并经冬春化阶段,如锦团石竹、福禄考、月见草等。还有一些直根性的二年生花卉,亦属此类,如飞燕草、罂粟、虞美人、矢车菊、香矢车菊、花菱草、霞草等,初冬直播在观赏地段,不用移植。如冬季未能播种,也可以在早春地面解冻约10cm深时进行播种,早春的低温尚可满足其春化的要求,但不如冬播生长良好。
温室花卉播种通常在温室中进行,这样,受季节性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因此播种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限制,常随着所需花期而定。
播种条件
温度: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之一,播种后应充分保证发芽所需的温度,当然对一些种子春化类型或需低温打破休眠的种子,应保证其适当的低温,在重视发芽需一定适温的同时,还要注意日夜温差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一般种类在4-6℃的温差较为适宜,另外在重视气温的同时不可忽视介质的温度,介质温度的高低与发芽的整齐度及出芽及出芽后胚根的生长有很大的关系。介质温度高时,种子发芽较为整齐,且发芽后根系生长较好,当然不是介质温度越高越好。
水份:没有适当的水分,种子发芽会受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在播种前应先充分了解种子发芽对湿度要求,并在日常管理中给予适当的水分,不仅要保证介质有充足的水分,而且要保持介质水分的连续供应,一旦种子吸收即不可再失水,否则会影响芽率,尤其是一些包衣种子,更不可回干,一旦回干十有八九不会再发芽。
保持空气温度也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不耐水湿的种子,更应重视空气温度,如美女樱,当介质含水量高时,种子易腐烂而丧失发芽能力,而介质较干,但空气湿度较大时,发芽率却较高。一般介质温度持续保持在30-50%,空气湿度持续保持在80-90%时,发芽率可达80%以上,同时空气湿度大时可避免介质盐基化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养分含量高的介质,更应重视空气湿度,否则易在介质表面形成盐基化现象,种子发芽后,空气湿度和介质湿度都应适当降低,空气湿度降低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介质湿度,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当要控水时,应根据苗的生长特性而定,例如:四季海棠需湿润的环境,过干会抑制苗条生长,应逐步降低介质湿度,并保持空气湿度,而且在3、5天的控水后应立即补足一次水,然后再继续控水。
光照:种子依据其发芽对光照的敏感性可为好光性种子、厌光性种子、中光性种子。
总之,播种育苗的工作很精细,需要在了解品种特性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发芽生长环境和条件,育苗才能取得成功。
播种方法
采用的方法有点播、条播、撒播三种。点播适合大粒种子,条播时注意不要播的太密,否则幼苗拥剂而造成高脚苗,撒播法适合于细粒种子,如极细小的种子,可混入干洁的泥沙,以便均匀撒播种子,覆土深度取决于种子的大小,通常大粒种子覆土深度为种子厚度的三倍左右;小粒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度,最好用0.3cm孔径的筛过。
播种前要细致整好苗床,一般情况下床内不施肥。一、二年生花卉播种时通常不用进行种子处理,播种方法常用撒播,覆土厚度,不见种子就行,露地播种覆土可稍厚些。露地直播常用光播,深约1.5cm。为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床内湿润,播种床上常加盖玻璃窗或蒲席。一般情况下播种后不再灌水,但若缺水,亦可用细孔喷壶喷水,但会使床土表层板结,对发芽不利,因此在播种前必须充分灌水,若播种床周围土壤干燥,可一起灌水湿润。幼苗出土后,逐渐去掉覆盖物,幼苗拥挤时,应及时间苗,使空气流通、日照充足,则生长健壮。间苗时应选留茁壮的幼苗,去掉弱苗和徒长苗,并拔除混杂其中的其他苗和杂草。当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植,第一次移植都是裸根移植,边掘苗、边栽植、边浇水,以免幼苗萎蔫。经1-2次移植后,当幼苗充分生长并已开花,即可定植到花坛中去。另有一方法,当播种苗长大后,不经移植而用攥土球囤苗的方法。即用手将1-2株小苗根系以细土攥成1土球,依次紧紧囤在畦内,喷水保持湿润,这样,不久新根即从土球四周伸出。待小苗新根全部从土球伸也后,即可栽植在畦内,到开花时,再掘苗定植于花坛上。这样处理可抑制小苗徒长,增强生活力。
⑦ 哪些草本花卉需要春化,请一一列出
小麦
⑧ 春化作用为什么会影响盆栽花卉的发育
温度对花卉发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春化作用某些花卉植物在某个发育阶内段,特别在发容芽后不久,需要低温促进花芽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春化作用在秋播草本花卉表现十分明显,种子发芽后在幼苗期必须经过一段低温0~10℃,才能开花结果如蒲包花报春瓜叶菊等在温暖的南方栽培必须经过低温处理后才能开花同样,木本盆栽花卉梅花寿星桃等,7~8月形成花芽后必须经过一段低温期才能正常开花,否则花芽发育受阻,花朵异常春化作用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因花卉的种类而异,生产中我们要根据其生长发育特性,满足其对温度要求按照不同春化作用要求,花卉可分为春性花卉冬性花卉半冬性花卉
不同花卉春化作用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
⑨ 栀子花需要春化吗
栀子花很难开花,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多,希望下面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1)水肥不当。栀子花生长期间,水肥过量,引起枝徒长,营养物质多用于营养器官(根、茎、叶)生长上去了,繁殖器官(花或种子)缺乏养分,影响花芽形成,导致不开花或开花很少,即使能开花,也易落花、落蕾。这种现象多生在施氮肥过多,而又缺乏磷肥的情况下,由于磷肥不足,就会影响花芽形成。因此在花芽分化期要注意增施含磷肥较多的花肥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则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和孕蕾。孕蕾期施肥过浓,浇水忽多忽少,易造成落花落蕾,花卉生育期,缺肥少水,植株生长不良,瘦弱矮小,也易造成开花少或花朵小而花质差。
(2)光照温度不适宜。(栀子花夏季喜半阴,冬季在室内可全日照)由于花卉原产地不同,所以生态各异,有的喜光照,有的宜半阴;有的喜温暖,有的喜凉爽、有的喜温润,有的耐干旱,如果各自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引起落花、落蕾。
(3)土壤含盐碱量高。栀子花喜微酸性,而怕盐碱。即使较耐盐碱的花卉,如天竺葵、月季等,在在土壤含盐量超过0.1%,酸碱度超过pH7.5时,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开花。这是由于土壤在pH6-7的微酸性条下,养分有效性最好,因而最适宜花卉的生长发育。酸性土壤不仅影响开花。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枯死。
(4)年就为修剪。栽培的栀子花,若长时间不修枝整形,枝条杂乱,不仅影响美观,而且由于许多不必要的枝条,消耗大量养料,影响花芽形成,也是造成不开花或开花少的原因之一。
(5)冬季室温过高。栀子花冬季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室温以5度左右为宜。即使一些喜温暖的花卉,如米兰、玻璃翠等,室温一般也不要超过12℃。石榴、月季、夹桃、盆葡萄、无花果等适宜低温(0℃左右)。若室温过高,影响花木充分休眠或过早的抽芽叶,消耗了大量养分,翌年生长衰弱,不开花或花朵瘦小,容易凋落。
(6)病虫侵袭。栀子花生长发育期间,常易遭受病虫为害,生长受到破坏,影响养分积累,也是造成落花落蕾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