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马塍艺花

马塍艺花

发布时间: 2022-01-08 05:25:20

1. 武则天一纸召书令百花齐放是怎么回事

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

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虽然人人都知道,为了文章的连贯性,这里还是要叙述一下。根据《镜花缘》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以及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的记载,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武则天边赏雪,边与上官婉儿赌酒吟诗。上官婉儿做“雪”诗一首,武则天就喝一杯酒。喝着喝着,忽然有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后不觉龙颜大悦并异想天开地认为,园中各花也应该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便吩咐备辇,准备与公主一起去赏花。这时公主说:“花卉开放各有其时,现在又不是春天,怎么会有花开呢?腊梅原是冬花,这时开很正常。”公主是个明白公主,知道自然是有时有序的。可武后不听这一套,觉得自己是“圣天子百灵相助” ,夺人工挽造化不成什么问题。

当然残酷的现实给了这位认为人定胜天的同志一记响亮的耳光。幸亏有会来事的太监,这么给武后圆场:“据奴婢看来,大约众位花仙还不晓得万岁要来赏花,所以未来伺候。刚才奴婢已向各花宣过圣意,倘万岁亲自再下一道御旨,明日自然都来开花了。”于是武后提笔写下四句: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剩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一起来,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开。于是武后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在用炭火炮烙之后更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

这个故事很可疑。能以诗佐酒,武后绝对是雅人一个,怎么想像她会做出炮烙牡丹这等焚琴煮鹤之举?而且武后最爱洛阳,把牡丹送去洛阳也算不得进了冷宫。就算以上两点都不足为奇,冬天百花遵从皇上之令而盛开总不像真的吧,太违反自然规律了。

翻翻龙袤的《全唐诗话》,里面是这样说的:“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幸上苑,许可,寻复疑之。先遣使宣诏曰:‘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原来如此。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月,一些大臣们诈称百花开放,请武后到上苑赏花。武后同意了,后来又怀疑其中有诈,于是先派使臣宣诏(也就是读了那首诗)。结果第二天早上果然满园子名花盛开,群臣拜服,都相信武则天果然可以驱使花神,乃真命天子。龙袤认为是武则天使用了某种异术,达到其转移唐祚的目的。

据说《镜花缘》便是根据这一段得来的构思。如果这一记载属实,那么可以猜断的是,武则天使用的大概是“堂花术”,也就是现在很普通的温室栽培法。

关于堂花,记载很多,说法也有几种。

历史上最早的温室可能出现在秦朝。那还是秦始皇时代的某个冬季,曾经收获了据说是在骊山种植的瓜果。

明确的记载出现在汉代。《汉书·召信臣传》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是汉元帝时的事。晋王嘉《拾遗记》说,“汉兴至哀、平、元、成,尚宫室,崇苑囿,孝哀广四时之房”, 这种“四时之房”也应是温室设施。“言火其下,使土气蒸发,郁暖而养之,强使先时成熟也。”(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通鉴》胡注)

唐朝时内宫的园圃中使用温泉灌溉,唐还设立了“温汤监”这一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此事。

到了宋朝,出了个育花能手马塍,暖房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六专门有一条“马塍艺花”,记载得很清楚:

“马塍艺花如艺粟,橐驰之技名天下。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或作塘)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黄,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薰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若牡丹、梅、桃之类无不然,独桂花则反是。盖桂必凉而后放,法当置之石洞岩窦间,暑气不到处,鼓以凉风,养以清气,竟日乃开。此虽揠而助长,然必适其寒温之性,而后能臻其妙耳。”

堂花术就是在用纸糊的房子里,土中加以牛溲马尿以及硫磺来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地上开沟,沟里放进热水,热气腾上来屋里温度得到提升,这样花卉会提前开放。

清《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所谓唐花,又名堂花也。其法自汉即有之。汉世大官园冬葱韭菜茹覆以屋庑,尽夜然煴火得温气,诸菜皆生。召信臣为少府,谓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供奉,奏罢之。唐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亦是此法。

这里出现了“唐花”的说法。

通常的看法是,写作唐,则与加温有关,唐又通煻,而煻则为灰中的火,这种火适合于慢慢加温。写作堂,则见“马塍艺花”一节,它与屋子有关。

然而,清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唐花》这样说:“凡卖花者,谓熏治之花为唐花。”唐花因其以暖气薰开,故也叫薰花,又叫课花。后面他还说:“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金橘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治,尽在一堂,故又谓之堂花也。” 是另一种解释。

北京中山公园里有一座唐花坞,就是得名于此。明清时北京的“唐花”盛极一时,丰台附近“居民向以艺花为业”。

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坯土窖藏之,蕴火坑晅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明末徐光启这样写道:“今京师窖藏菜果,三冬之月,不异春夏。亦有用法煨艺,令冬月开花结蓏者。”

清诗有云:“天桃郁李杏花天,暖窖熏笼自隔年;才得一枝倾国色,豪家不惜买千钱。”可见当时温室培植的名花异卉风行一时,价值很高。

据《燕京岁时记》载:“两庙花厂尤为雅观。至于春花中如牡丹、海棠丁香、碧桃之流,皆能于严冬开放,鲜艳异常,洵足以巧夺天工,预支月令。”

由以上种种可见,《镜花缘》里提到的百花隆冬开放也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武则天手下一定有懂得花卉培养技术的专门人才,他们成功地使用了堂花术。我先前嘲笑武则天竟是错了,原来人定胜天是可以这样实现的。利用先进的知识蒙骗愚昧的大臣,这种权谋使得倒也不坏。而且,对比以前各位采用那些诗谶啊顺口溜啊等等不入流的常规手法,武则天这个玩得比较高级,形式也比较新颖。什么斩白蛇啊吞龙涎啊屁股上长黑痣啊,都是一些莫须有的事情,说不清也瞧不着,估计谁都是半信半疑。武则天号令百花可是公开表演,技术含量那是相~当的高,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确实有着非凡的智慧。

2. 牡丹的催花是怎样发展的

在我国,牡丹春节催花历史悠久。据史籍记载,牡丹的观赏栽培史大约为1500余年,此后大约300年,就出现了用土窑催出的牡丹花。自牡丹春节催花出现之日起,冬日盛开的牡丹花就为人们所喜爱。

1.牡丹春节催花始于唐,成熟于宋:牡丹春节催花源于我国,最早的记载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一书,其中有:“常有不时之花,然皆藏土窑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所以,可以认为牡丹春节催花始于唐代,距今约有1200多年的历史,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花卉促成栽培技术之一。到了北宋,牡丹春节催花技术已较完善,宋人周密在所著《齐东野语》中写道:“马塍(在今浙江杭州)艺花如艺粟,槖駞之技名天下。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凡花之早放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磺,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熏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胜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此虽揠而助长,然必适其寒温之性,而后能尽其妙耳。”可见,牡丹春节催花技术在宋代时已初步成熟。

2.明、清及民国时的催花牡丹:唐、宋之后以明、清两代最盛,北京草桥和山东曹州(今菏泽)最有名。明《帝京景物略》(1635年)载: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坯土窑藏之,蕴火炕晅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燕京岁时记》载:“京师腊月即卖牡丹。”余鹏年在《曹州牡丹谱附则》中记载:“今曹州花,可以火烘开者三种:曰胡氏红、曰何白、曰紫衣冠群。”明末清初西湖花隐翁陈淏子在所著《花镜》一书中,在熏花一部分,仍引用宋代周密的话,故知,清代的牡丹熏花,仍袭用唐宋之法,主要是提高温度与湿度,注重施肥与通风等。

明清以来,牡丹栽培中心移至山东曹州,曹州花农每年将牡丹苗运往广州,利用当地的温暖条件露天催花,至春节前夕开花出售。因为广州人有个习俗,每逢春节,家家总要摆上几盆花,而曹州牡丹被奉为上品,象征着富贵吉祥、平安如意。所以,至广州催花卖牡丹成为曹州花农的生财之道,在曹州当地称为“下广”(第一次“下广”的时间和人物已无从考证)。花农下广最早全是水路,由黄河出渤海,经黄海、东海、南海至广州。后来有了火车,就水陆兼行,由黄河至济南搭火车,南至上海,再从上海坐轮船至广州。路上的艰难困苦,是可以想见的。起初,牡丹外运根部带着土坨子,后来经验多了,不带土照常开花。这样,减少了外运的劳动强度,扩大了销售量。最盛时,在广州催花达5万盆之多。以赵楼为中心,西至刘庄,东至孔楼,南至岳楼,北至黄罡,方圆数千米,每年秋后许多人都下广催花。翌年春,花农们带着从广州卖得的钱财,“厚值以归”。

进入民国以后,牡丹下广催花一度仍持兴盛态势。民国初期,每年下广催花的植株数量达7万至8万株。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自然灾害的加剧与社会局势的动荡,催花牡丹也随之衰落。

3.20世纪70年代后牡丹春节催花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无论是下广催花还是牡丹温室催花,都近于停滞。偶有出现,数量也极少,质量也较差。70年代后,随着国家形势的好转,牡丹春节催花逐渐发展起来,并呈迅猛发展态势。

3. 堂花的释义

指温室中人工培育早开的花。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马塍艺花》:“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黄,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於坎中,少候,汤气薰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今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所谓堂花,又名唐花是也。”

4. 武则天命令百花斗雪竟放连夜开的是四句诗人

相传武则天登皇位,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此时大雪刚停,只见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偶而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掸,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没想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壮丽。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禁不住吟诗一首,抒发她的喜悦情怀。随同赏花的纪嫔们一看太后如此欢喜,都争相给她敬酒。

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开,岂不更称心愿吗?

另一妃嫔摇摇头说:"如今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若让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

武则天听罢哈哈一阵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的心意。"

妃嫔们看她已有几分醉意,劝说道:"武后,时辰不早,快快回宫歇息了吧。若还想观赏,待明日一早再来。"

武则天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但她酒兴未消,仍想着让百花斗雪竞放的事。于是,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当即手握霜毫,蘸饱浓墨,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

明朝游上苑, 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 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
。。。。。。。。。。
后来烧了 很多的 炭火盆。。。。。。。。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虽然人人都知道,为了文章的连贯性,这里还是要叙述一下。根据《镜花缘》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以及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的记载,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武则天边赏雪,边与上官婉儿赌酒吟诗。上官婉儿做“雪”诗一首,武则天就喝一杯酒。喝着喝着,忽然有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后不觉龙颜大悦并异想天开地认为,园中各花也应该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便吩咐备辇,准备与公主一起去赏花。这时公主说:“花卉开放各有其时,现在又不是春天,怎么会有花开呢?腊梅原是冬花,这时开很正常。”公主是个明白公主,知道自然是有时有序的。可武后不听这一套,觉得自己是“圣天子百灵相助” ,夺人工挽造化不成什么问题。当然残酷的现实给了这位认为人定胜天的同志一记响亮的耳光。幸亏有会来事的太监,这么给武后圆场:“据奴婢看来,大约众位花仙还不晓得万岁要来赏花,所以未来伺候。刚才奴婢已向各花宣过圣意,倘万岁亲自再下一道御旨,明日自然都来开花了。”于是武后提笔写下四句: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剩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一起来,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开。于是武后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在用炭火炮烙之后更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这个故事很可疑。能以诗佐酒,武后绝对是雅人一个,怎么想像她会做出炮烙牡丹这等焚琴煮鹤之举?而且武后最爱洛阳,把牡丹送去洛阳也算不得进了冷宫。就算以上两点都不足为奇,冬天百花遵从皇上之令而盛开总不像真的吧,太违反自然规律了。翻翻龙袤的《全唐诗话》,里面是这样说的:“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幸上苑,许可,寻复疑之。先遣使宣诏曰:‘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原来如此。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月,一些大臣们诈称百花开放,请武后到上苑赏花。武后同意了,后来又怀疑其中有诈,于是先派使臣宣诏(也就是读了那首诗)。结果第二天早上果然满园子名花盛开,群臣拜服,都相信武则天果然可以驱使花神,乃真命天子。龙袤认为是武则天使用了某种异术,达到其转移唐祚的目的。据说《镜花缘》便是根据这一段得来的构思。如果这一记载属实,那么可以猜断的是,武则天使用的大概是“堂花术”,也就是现在很普通的温室栽培法。关于堂花,记载很多,说法也有几种。历史上最早的温室可能出现在秦朝。那还是秦始皇时代的某个冬季,曾经收获了据说是在骊山种植的瓜果。明确的记载出现在汉代。《汉书·召信臣传》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是汉元帝时的事。晋王嘉《拾遗记》说,“汉兴至哀、平、元、成,尚宫室,崇苑囿,孝哀广四时之房”, 这种“四时之房”也应是温室设施。“言火其下,使土气蒸发,郁暖而养之,强使先时成熟也。”(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通鉴》胡注)唐朝时内宫的园圃中使用温泉灌溉,唐还设立了“温汤监”这一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此事。到了宋朝,出了个育花能手马塍,暖房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六专门有一条“马塍艺花”,记载得很清楚:“马塍艺花如艺粟,橐驰之技名天下。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或作塘)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黄,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薰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若牡丹、梅、桃之类无不然,独桂花则反是。盖桂必凉而后放,法当置之石洞岩窦间,暑气不到处,鼓以凉风,养以清气,竟日乃开。此虽揠而助长,然必适其寒温之性,而后能臻其妙耳。”堂花术就是在用纸糊的房子里,土中加以牛溲马尿以及硫磺来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地上开沟,沟里放进热水,热气腾上来屋里温度得到提升,这样花卉会提前开放。清《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所谓唐花,又名堂花也。其法自汉即有之。汉世大官园冬葱韭菜茹覆以屋庑,尽夜然煴火得温气,诸菜皆生。召信臣为少府,谓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供奉,奏罢之。唐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亦是此法。这里出现了“唐花”的说法。通常的看法是,写作唐,则与加温有关,唐又通煻,而煻则为灰中的火,这种火适合于慢慢加温。写作堂,则见“马塍艺花”一节,它与屋子有关。然而,清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唐花》这样说:“凡卖花者,谓熏治之花为唐花。”唐花因其以暖气薰开,故也叫薰花,又叫课花。后面他还说:“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金橘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治,尽在一堂,故又谓之堂花也。” 是另一种解释。北京中山公园里有一座唐花坞,就是得名于此。明清时北京的“唐花”盛极一时,丰台附近“居民向以艺花为业”。 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坯土窖藏之,蕴火坑晅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明末徐光启这样写道:“今京师窖藏菜果,三冬之月,不异春夏。亦有用法煨艺,令冬月开花结蓏者。”清诗有云:“天桃郁李杏花天,暖窖熏笼自隔年;才得一枝倾国色,豪家不惜买千钱。”可见当时温室培植的名花异卉风行一时,价值很高。据《燕京岁时记》载:“两庙花厂尤为雅观。至于春花中如牡丹、海棠、丁香、碧桃之流,皆能于严冬开放,鲜艳异常,洵足以巧夺天工,预支月令。” 由以上种种可见,《镜花缘》里提到的百花隆冬开放也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武则天手下一定有懂得花卉培养技术的专门人才,他们成功地使用了堂花术。我先前嘲笑武则天竟是错了,原来人定胜天是可以这样实现的。利用先进的知识蒙骗愚昧的大臣,这种权谋使得倒也不坏。而且,对比以前各位采用那些诗谶啊顺口溜啊等等不入流的常规手法,武则天这个玩得比较高级,形式也比较新颖。什么斩白蛇啊吞龙涎啊屁股上长黑痣啊,都是一些莫须有的事情,说不清也瞧不着,估计谁都是半信半疑。武则天号令百花可是公开表演,技术含量那是相~当的高,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确实有着非凡的智慧。

5. 塘报是什么

塘报的发明,其专利权应属明代社会。著名学者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最早注意到“塘报”的存在,但戈氏对塘报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只字未提,只说塘报隶属明朝政府兵部管辖。“兵部车驾司,于东华门左近,设两机关:一曰马馆,专司夫马;一曰捷报处,收发来去文移,兵部另派武职16员,驻扎各省会,归按察使司管辖,经管该处直接寄京之文报,名曰‘提塘’。此‘塘报’名称之所由来也”。戈氏还讲了塘报的发行过程:“先由车驾司验妥盖戳,随即送往捷报处,经由马馆预备夫司,然后由京传至第一站,西路即系良乡县,东路则系通州;此一州一县,负转发下站之责,如是沿途递转,以达原封应投之处所。”对明代塘报开始研究和深入探讨的是黄卓明先生和台湾学者朱传誉先生,虽然他们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他们似乎没见过完整的塘报原文,其史料引用,绝大部分都是从前人的记载中转录塘报原文的内容。现在,为便于例题地认识明代塘报的模样,特挑选出崇祯元年四月二十八日这份数字不多的塘报原件,全文引录如下。
崇祯元年3月11日,奴差可可孤山与马秀山等五名,特来求款,另有文书。职即将计就计,随差马秀才回去,要大海及奴子合干等来说,方信真情。大海乃奴得力中军,行兵作事,无不出其调度。职意得此大海,断送奴贼一臂。奴亦不肯放来,仍差马秀才送职貂皮、玄狐皮、囤子各一件,人参一斤,大白马二匹,金鞍二副,求职听允等情。职既笑怒之痴,复恨奴兵二三万余在镇江守牧,猖獗无忌,随指示南北水陆将领曲承恩、毛有仁、朱尚元、李继盛、冯有时等,各带火器,尽力攻打镇江城。众贼分阵泼战,职令齐发枪炮,打死达贼无数,活擒头木及部落三名,余皆逃窜,职即传令各将乘胜追逼,有进无退。职至凤凰城,马力疲乏,连职堕地,右边板体为马所压,鼻口喷血,昏晕半日方醒。职恐将士惊惶,勉强扶病,撤兵而回。

明代学者朱国祯在《涌潼小品》卷12中曾经这样解释塘报的性质:“今军情紧急走报者。”接着,他又说:“国初有刻期百户所,后该称塘报。塘之取义,未解所谓,其说亦不著。阅马塍《艺花记》云,凡花之蚤放者曰堂花,堂一曰塘,其取之此欤?”从翻阅东江塘报的情况来看,朱国祯的见解基本上是正确的。塘报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军事情况,包括某次战斗是怎样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敌我双方各自出动多少兵力?规模多大?范围多广?在什么地方交战?敌我双方各死多少?战果如何?是胜多于负,还是负多于胜?等等。不过,东江塘报并非完全是战报,也记录其他与军事相关的内容的消息,如天启六年正月二十日塘报,刊登的是内丁守备陈国忠的关于辽东前线明军态势的报告;崇祯元年三月十三日塘报,刊登的是毛文龙的关于清军最新动态的紧急报告;天启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塘报,刊登的是关于高丽国(即朝鲜)外交倾向的报告。据我所统计,在36份东江塘报中,术语军事战报的有25份,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强;其余的11份,均属于军事态势、军事分析、敌军动向等情况报道。
从东江塘报作者多次在结为处提到“以释圣天子东顾之忧,阁部大臣蒿目之虑耶”、“幸获大捷,全叨圣天子之洪福,诸当道之胜算,登、津部院抚道应援之功”、“皆赖皇上威灵,上台远略”、“惟上台抄筹焉”以及作者不时自称“卑职”等情况分析,东江塘报发往的部门有地区军事长官、地区行政长官、中央兵部、中央政府等机构。然后,再由中央政府的传播机构将某一地区的塘报转发其他地区的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有例证在此:明末档案记录东江塘报作者,即明朝政府援辽都司毛文龙的战功时,写道:“……天启七年四月初十日,统领官兵曲承恩、毛温、毛永加等同朝鲜昌城太守协同龚正祥、毛有余、毛永华等,到于瓶山地方,遇敌抢鲜,放铳打坏首敌,乃敌遇用埋伏黄州阵地铁乌菱、角利、鸟铳打死不计其数。塘报各衙门有卷。……塘报有卷。……塘报有卷。……以上18款俱上塘报。”“塘报有卷”,就是“塘报各衙门有卷”的省略。所谓“塘报各衙门有卷”,就是指将某地区的塘报发往其他地区的下级、平级和上级的军事机构和政府部门,使这些军事机构和政府部门也能了解其他地区的军事状况和敌我态势,做到互相同期,交流信息。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塘报是明代官方机构专门用于刊载军事消息的意中传播工具,它以战况为主,兼及敌我动向、态势、意图以及与军事紧密相关的外交情况等。它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类似于宋代的边报和今天军队内部的报纸等。第二,塘报是明代官僚机构内部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它只在官僚机构内部发行和传播。第三,塘报的形势基本上是每份一事一报,但也有数事一报的时候,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限于原件篇幅太长,本文没有引录。第四,塘报刊登的消息,是上级军事机关判断敌我军事形势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军事决策和军事部署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6. 武则天一纸召书令百花齐放

  1. 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

  2. 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

  3. 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7. 工艺技术高明的人可以用什么成语表示

目无全牛、能工巧匠、巧妙绝伦、橐驼之技、杏林春满。

一、目无全牛

xìng lín chūn mǎn,

释义:满,充满。意为杏林春意盎然,借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拓展资料:

目无全牛造句:

1、他对这项工作掌握熟练,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2、大师执笔挥毫,似竹非竹,似马非马,已臻目无全牛的境界。

3、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4、只要肯下功夫,你的技艺日后必能达到庖丁目无全牛的境界。

5、他早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6、我摸索捏陶技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目无全牛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不再受形象拘束了。

7、朱铭大师的太极系列,是目无全牛、大刀阔斧的钜作。

能工巧匠造句:

1、自那以后,观看能工巧匠使用手中工具,成了我的一种乐趣。

2、据说一位皇帝十分赞赏一位能工巧匠做的一个精致的蝈蝈笼。

3、能工巧匠的特点是一丝不苟

4、只有能工巧匠才能把板岩劈成石片。

5、谁能知道有多少个能工巧匠的心血与智慧在此汇聚?

6、王光英接见姚建萍并为其题词“能工巧匠”

7、这位老工人在厂时干了三十五年,成了他那一行的能工巧匠。

8、约翰是个园艺方面的能工巧匠,他的花园是我们镇上是最漂亮的。

9、我们国家的建设事业不仅仅需要的是工程师和科学家,同样需要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10、因为我们国家的建设事业不仅仅需要的是工程师和科学家,同样需要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热点内容
花卉装饰课 发布:2025-10-05 15:06:09 浏览:647
玫瑰花蜂蜜怎么做 发布:2025-10-05 15:00:32 浏览:275
樱花木头 发布:2025-10-05 15:00:24 浏览:964
梅花易数类象 发布:2025-10-05 14:51:10 浏览:614
南下王兰花 发布:2025-10-05 14:51:01 浏览:913
樱花樱花春 发布:2025-10-05 14:50:24 浏览:378
牡丹花夏天怎么养 发布:2025-10-05 14:50:23 浏览:773
插花铜瓶 发布:2025-10-05 13:35:43 浏览:323
西兰花施肥技术 发布:2025-10-05 13:23:52 浏览:323
猪耳掌花卉 发布:2025-10-05 13:22:22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