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游花滑艺体
A. 花样滑冰的游戏内容
《花样滑冰》是欧洲游戏制造商UBISOFT公司制作的一款体育竞技类游戏。在游戏中,玩家扮演的女主人公常常喜欢观看电视中滑冰选手的精彩表演,但是她也能像自己的偶像般在溜冰场上自如的滑来滑去吗?让我们来帮助她从简单的移动到旋转、跳跃,逐渐的来学习花样滑冰。
花样滑冰花样滑冰是一项充满美与力量的体育赛事,在这项运动中,玩家要从各种特技动作中选择六种动作进行组合,创造一套完整的滑冰动作,看看全部完成以后你能获得多少分吧!
B. 花样滑冰算艺术吗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偶然在电视机里看见中央台在转播一场花样滑冰的赛后表演滑,那时,中国的花样滑冰世锦赛女单冠军第一人陈露还没有退役。我记得那天的电视里,陈露和另外三个国外的女单运动员在冰面上扮演着四位‘邦女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停止对花样滑冰这项运动的关注。到现在,十几年了。
起初,我看电视里转播的花滑比赛的时候,自己不会去做任何思考。只觉得这项运动很美。在知道有花样滑冰这项运动之前,我不是一个喜欢关注体育的人。渐渐地,我从花滑这项运动发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尤其,从申雪赵宏博的出现。2002至2003赛季,世界记住了申雪赵宏博,从盐湖城冬奥运的双人滑季军到世界竞标赛的双人滑冠军。那个时候开始,作为一个花样滑冰的观众,我开始琢磨着,是否应该带着思考去看这样的比赛。此后的每个赛季,我非常认真的观赏每位运动员的两套技术动作(短节目和自由滑),也有兴趣去了解他们的选曲。我仔细地听央视的解说员陈滢的解说内容,她的解说,带给我很多知识。这当中不仅包括对于这项运动的解读,还有艺术方面的介绍。可以说,至今,我自身对于艺术方面的了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花样滑冰。一项体育运动除了能让你了解它的技术与规则,还能带给你什么?如果是花样滑冰,它还能带给你关于电影,歌剧,音乐剧,作曲家等等的内容,只要你有兴趣在赛后反复去回味运动员的选曲,你会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艺术方面的知识。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以前,我一直认为花样滑冰是一个用技术话艺术的运动。
也许,作为一项竞技体育,即使是最具观赏性的运动,把技术放在艺术前的说法并不过分,且看似是十分合理的。毕竟,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美的节目终究发生在一个叫‘赛场’的地方,而并非什么‘冰上剧院’。‘用技术说话’好像就是这项运动的首要标准。技术与速度,快,准,稳,也是绝大部分竞技体育的优胜准则。
盐湖城冬奥会前,申雪赵宏博在努力攻破抛四周跳。都灵冬奥会前,张丹张昊也在训练抛四周跳。直到现在,中国的双人滑组合隋文静韩聪也是以‘抛四捻四’为‘杀手锏’。单人滑方面,都灵冬奥会到温哥华冬奥会这四年的奥运周期里,世界一线的男单选手无时无刻都在努力攻克不同种类的四周跳,女单的优秀选手也在努力提高跳跃的质量与难度。比较突出的有安藤美姬做出的
quadruple Salchow.(萨沃夫四周),金妍儿招牌的triple Lutz triple Toeloop
com.(勾手三周接后外点兵三周组合跳),以及浅田真央的单跳 triple
Axel.(阿克塞尔三周/三周半跳)。有能力的选手也不断地加大组合跳(JUMP
COMBINATION)的难度,从三接二的组合改进到三接三。的确,追求分值,追求奖牌,在赛场上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不难发现,这项起源于欧洲的运动,在近二十年来的世界格局有着重大改变。申雪赵宏博是第一对打破欧美运动员在双人滑项目中垄断地位的亚洲选手;日本的单人滑发展的速度也快得惊人,荒川静香在都灵冬奥会上成为了首个获得女单奥运金牌的亚洲人。此前亚洲女单在奥运会上最好的纪录,应该是陈露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获得的的季军。都灵冬奥会后,安藤美姬,浅田真央,金妍儿一一称霸世锦赛。金妍儿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也成为了韩国第一位花滑奥运冠军。日本男单军团的实力也不可小觑,从高桥大辅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拿到的铜牌直到今年羽生结玄获得索契奥运的男单金牌。在最近的连续两届的奥运周期里,这场“亚洲旋风”愈演愈烈。
作为一个88年生人,我对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以前的几代运动员并不十分熟悉。但我知道在02年以前,亚洲人站上在花样滑冰的世界最高领奖台的次数少之又少。俄罗斯与美国是分挂花滑奖牌最强的两个国家。近些年,亚洲选手靠的是什么战胜欧美选手的?
以前看双人滑比赛时,只要是中国选手在场上,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解说:“这是一个可以写进教科书的捻转。”“这是一个可以写入教科书的抛跳,又高又远又稳!”……在每场重大的高水准的花样滑冰比赛前夕,大部分媒体都会聚焦在运动员在训练场上的跳跃成功率。大家会关心,中国选手会在场上用抛四周吗?普鲁申科的四周跳稳定吗?浅田真央的阿克塞尔三周会成功吗?萨夫申科和斯佐尔科维真的会在索契用阿克塞尔的抛跳吗?等等等等。媒体与观众的关注焦点,裁判对于不同技术等级的评判,的确是引起多数运动员决定采取用技术突破来提高名次的主要方针。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点上,亚洲选手的确是做得比西方的选手多。也许这能解释在这两届冬奥会的时间里,亚洲选手在冰场上崛起的重大原因。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多年的花滑迷,我也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花滑的世界格局还会怎么样演变?‘亚洲旋风’能刮多久?花滑这项运动中,技术真的起到主导作用吗?”
温哥华冬奥会男单比赛结束后,屈居亚军的普鲁申科对记者表达了对裁判打分的不满:“我参加的这个项目叫做男子单人滑,不是男子冰舞!”他败给了没有在节目中采用四周跳的美国选手雷萨切克。索契冬奥会后,佟健也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毕竟,花样滑冰是一个打分项目,不是谁跑得快,谁就拿第一。”作为一个资深冰迷,这几年,我对这项运动也有了新的见解:“在花样滑冰运动中,技术与艺术应该相辅相成,甚至,技术应该服务于艺术。”
普鲁申科的埋怨中提到的“冰舞”一词,是花样滑冰中除男单,女单和双人之外的第四个项目。冰舞的比赛中,观众并不会看到像单人滑和双人滑中明显的跳跃,捻转,抛跳等技术动作。托举也不同于双人滑中举过头的标准,而是女伴被男伴支撑在身体某个高度。应该说,冰舞更加考验运动员的脚底功夫,舞蹈步伐与滑行编排是冰舞中最重要的部分。在2010年之前,冰舞的比赛不像单人滑和双人滑分为短节目和自由舞,而是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国际滑联在每个赛季会规定选手在这个赛季的规定舞中用的是哪一类的舞蹈节奏步伐。其规定步伐来自于体育舞蹈(国标舞)中的拉丁舞(桑巴,伦巴,恰恰,斗牛,牛仔)和摩登舞(快步,狐步,探戈,华尔兹,宫廷华尔兹/慢三),当然还包括民族民间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选手戴维斯怀特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跳的印度舞。2010年后,冰舞项目的比赛被分为了短舞蹈和自由舞。但观众依旧可以在短舞蹈中看见国标舞的步伐。
亚洲选手尽管在单人和双人项目里成绩进步飞跃,然而几十年了,却始终没有办法在冰舞项目中有较好的成绩(除了近两年美国的日裔选手涩谷兄妹是冰舞场上较为惹眼的亚洲面孔)。因为,冰舞选手想要出成绩,要比单人滑和双人滑选手付出的时间更长。他们的难度,不是像单人或双人比赛中大家能容易看到的高难度技术动作。而且,冰舞这个项目,它的骨子里有着亚洲人无法模仿的欧美范儿。就像我们看黑眼睛黑眉毛的亚洲人带着黄色假发唱歌剧一样,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一种违和感。亚洲选手要在冰舞项目上得到裁判的认可,并也刮起一阵旋风的话,难度相当大。必须路漫漫其修远兮。并且,在我看来,冰舞运动员是真正的“冰上演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情绪的释放决定了一套节目的水准。特别想为大家推荐2006至2007赛季,加拿大的冰舞老将杜博雷尔和劳宗的那套自由舞《时光倒流70年》。忘记了是否是解说员陈滢曾经说过:“三流的运动员滑技术,二流的运动员滑故事,一流的运动员滑意境。”那套《时光倒流70年》是不折不扣的一流作品。
这句“一流二流三流”之说,并不是单指冰舞项目,对于单双人滑也是如此。这是为什么近几年我对花样滑冰会有“技术服务于艺术”这样的见解。普鲁申科当年在质疑裁判打分的时候应该先认识到,花样滑冰的评分包括了技术分和节目内容分。这两部分其实是同等重要的,甚至,作为观众的角度,我认为节目内容分更为重要。“技术是基础”这句话没有错,但花滑的比赛中,技术不是全部。这也合理解释了佟健在索契说的那句话:“不是谁跑得快,谁就拿奖牌。”我一直觉得,庞清和佟健是中国花滑运动队伍中,四个项目的所有选手中最会滑意境的两人,他们对于艺术的表达是中国的花滑选手中最到位的。一套节目成功与否,首先,它必须是完整的;再来,技术与艺术不能分离处理。很多运动员在一套节目中零失误发挥,但就是没有办法抓住人心。问题就出在他们欠缺的艺术表现力和对于舞蹈编排的忽略。我总觉得一些选手在场上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跳跃一类的技术动作,导致了他们的肢体呈现出的状态是:为了起跳而起跳,为了旋转而旋转。因而在动作衔接上没有舞蹈美感,节目内容分肯定就不会高。举个例子,金妍儿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的自由滑《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中,有一个大一字进入的连跳2A
2T
2L,她落冰时丝毫没有放松手臂的芭蕾姿势,功课做足到了手指尖。这是我见过的从起跳到落冰划出最美的一个连跳及衔接过程。金妍儿的同龄对手浅田真央从青少年组开始比赛时,就被人称作“跳跃天才”,但我始终没有办法认同她的编舞。总觉得她的节目当中缺少什么,单凭技术是绝对抓不住人的眼球的。当然,今年索契冬奥会上的自由滑《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值得收藏的一套经典,除了她完美的六种三周跳,我尤其喜欢节目尾声那组被她演绎地酣畅淋漓的接续步,整个人的情绪抒发与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但浅田之前的作品,我实在是不觉得有哪套动作让人愿意回味无穷。可能浅田真央比金妍儿稍稍逊色的地方就是在于舞的部分。
说到编舞,除了金妍儿的编舞大卫.威尔逊是我十分欣赏的一位。还想为大家介绍一位:德国的双人滑组合萨夫申科和斯佐尔科维的鬼才教练及编舞尹德斯.戴乌尔。他编排的节目观赏性非常强,在衔接上也很巧妙。为大家推荐萨夫申科和斯佐尔科维在2011赛季中表演的自由滑《皮娜》,戴乌尔在这套节目中,把电影《皮娜》中,德国当代舞蹈家皮娜在自己的舞蹈作品中的动作搬到了冰场上。相当绝妙的一套动作。这同时也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思考:选曲与编舞的创新。比如有些人滑同样的电影选段,但他们在冰上的演绎与表达,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内容。这其实考验的是选手自身对于艺术的解读与悟性,当然还有编排的奇思妙想。
花样滑冰的赛场上有着许多经典曲目。例如:《图兰朵》、《教父》、《一千零一夜》、《卡门》、《罗密欧与茱莉叶》、《托斯卡》、《四季》等等。这些经典曲目,也是冰场上的冠军曲目。但用的人多了,如何去超越?这就要求运动员首先对于音乐的背景,故事内容,甚至是作曲家的背景能够解读得透彻,然后要有自己思考的内容在节目中呈现。所以说,近些年的花样滑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直至今日,运动员们和教练员们不单单要抓技术,更要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不断创新。
花样滑冰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时代。我刚开始看花滑比赛时,那个时代有个冰上女王叫关颖珊。如今,女王金妍儿的时代也要过去了。花样滑冰的打分标准也早已从陈露那会儿的6.0变成了如今将技术与节目内容更为细化的评判体系。当然,不管怎么变,我依旧坚持:花样滑冰是世界上集力量、速度与技巧为一体的最具观赏性的艺术类竞技体育项目。这当中,人的技术永远在进步,但始终不能忘记花滑中的技术必须配合艺术表现力,才能带给观众彻彻底底美的享受。
C. 俄罗斯的花样游泳有何秘密武器为何其统治力能够那么强
俄罗斯是花样游泳中后来居上的强势霸主,在世锦赛诞生的前20年历史中,奖牌榜上从未出现过俄罗斯的名字。随着美国与加拿大的青黄不接,俄罗斯并在1998年世界锦标赛中称雄。直到1998年,俄罗斯一举夺金。接着便是俄罗斯近10年对世界花游的统治。很多人认为俄罗斯的花样游泳可以如此细腻、优美而又规范、有力是得益于俄罗斯历史悠久的芭蕾。其花样游泳霸主的地位难以撼动。
在崇尚艺术的大环境下,花样游泳在俄罗斯非但没有成为小众运动,反而成了一种时髦。许多母亲都愿意送自己的女儿去学习花样游泳,让她更有艺术气息。与学习芭蕾舞不同的是,学习花样游泳还能让孩子多掌握一项求生技能。
D. 中国的花样滑冰和艺术体操究竟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在哪
众所周知在前几十年里,花样滑冰和艺术体操领域里的主要赢家是来自以俄罗斯为主及一些西欧国家的运动员,近年来中国选手终于小有名气。我国在此领域上与他国有差距是由很多因素组成,比如场地条件,受众程度不高,没有经验丰富的教练团队,运动员自身艺术功底比较欠缺等原因。
在花样滑冰和艺术体操上竞赛上主要是以单人,双人较为个体的进行比赛。体量较少比较个体化,不是集体项目所以还未获得大力的推广,观看群众较少。近年来通过我国运动员刻苦努力在重大比赛中取得傲人成绩,大大增加了此项运动在国内的关注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这项结合力量,速度,艺术美感的运动。家长们也更愿意把孩子送去学习,这为我国储备花样滑冰和艺术体操运动员奠定良好的基础。相信我国运动健儿们能早日减少差距,勇创佳绩。
E. 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标准身高是多少
花样双人滑冰男性标准身高为180-190cm,女性身高为160左右。花样滑冰(Figure Skating)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952年,首次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行。花样滑冰的冰场长56~61米,宽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
F. 请问,学花样滑冰要花多少钱(包括装备)
冰刀有好有坏,如果不走专业一般买个1,2百元的就行,学费吗,看你在哪学啦?如果你在俱乐部里学的话,应该是1周得3,4百。这个你可以去网络查各俱乐部的价格。如果在北方一些花样滑冰训练基地学的话,一个月都不到一百。
G. 花滑的WTT是什么
世界团体锦标赛,世团赛,就是以国家为单位,派出男女单双人冰舞参加,最后看名次算积分,积分最高的国家获胜,这个比赛相对世锦赛没那么重要,可以带着比较轻松的心情参加
H. 培养一名花样滑冰选手大概需要多少钱
花样滑冰被认为是一项比较难学的运动。职业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期为8-12年。女孩5-7岁,男孩7-10岁,你妹妹4岁。你可以开始一些基于冰的启蒙学习,但不要做太多的训练和困难。它不便宜。这仅仅是把滑冰作为一种爱好的成本,每月高达7000美元;如果你想达到专业标准,你必须每天在冰上训练,你可以自己计算成本。你学花样滑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贵。你必须每天冰,否则你的技能水平会立即下降。12岁的安欣怡是中国女子单打的未来之星,她刚刚以每年40万元的成本赢得了第八届自由式滑冰班的全国冠军,这也是她父亲自学的代价,也得到了其他各种训练友谊的支持。附言:一位母亲之前说过,孩子已经学了两个半星期了,她已经加入了“200万俱乐部”。尽你所能。花式滑冰以前也被称为“贵族运动”,它真的非常,非常昂贵。业余爱好者主要花在溜冰鞋、溜冰鞋、教练和场地上;如果他们想参加比赛,他们还需要编舞来准备衣服,交通+住宿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些具体价格不容忽视,可以在网上找到。就个人而言,如果我们想在我国培养一名花样滑冰运动员,我们应该在家庭的早期准备100万元。如果你能加入国家队,费用将不由家庭承担。我国体育是一个国家体制,运动员的各项费用和工资都由我国承担,所以我国运动员在经济上是非常幸运的。大多数外国滑冰运动员花在自己的训练比赛上,而冰联只提供一些补贴。
I. 花样滑冰
这个问题问的,不太好说,呵呵 其实就像其它比赛一样,花滑选手也有世界排名之类的,是根据每站比赛的名次成绩计算的 每个赛季都会算的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现在女的第一是金妍儿,男的是大鸟 不过这种排名我觉得挺虚的 每个花滑迷信中都有自己的世界第一 像是我心中的第一就是陈露这么多年都未曾变过,呵呵
J. 花样滑冰运动员有哪些
国内国外著名的花样滑冰运动员有很多,先简单说下国内的再说下国外的。
国内选手:
女子单人滑的有:陈露,李子君。
男子单人滑的有:闫涵,李成江,宋楠。
国外选手:
男单:普鲁申科(俄罗斯)、雷萨克(美国)、蓝比尔(瑞士,09年复出)、茹贝尔(法国)、高桥大辅(日本)、杰里米·阿伯特(美国)、陈伟群(加拿大)
女单:金妍儿(韩国)、浅田真央(日本)、珍妮·罗切特(加拿大)。
双人:萨维申科/斯佐尔科维(德国)冰舞:德洛贝尔/斯科恩菲尔德(法国)、多姆妮娜/沙巴林(俄罗斯)、瓦图/莫伊尔(加拿大)、戴维斯/怀特(美国)、贝尔宾/阿古斯托(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