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春棒花卉
A. 玉簪花的花语
玉簪抄花的花语是脱俗、袭冰清玉洁。
玉簪花,又名白萼、白鹤仙,是百合科,玉簪属的多年生宿根植物。叶基生,成簇,卵状心形、卵形或卵圆形。
花葶高40-80cm,具几朵至十几朵花;花单生或2-3朵簇生,长10-13cm,白色,芳香。蒴果圆柱状,有三棱。花果期8-10月。
玉簪叶娇莹,花苞似簪,色白如玉,清香宜人,是中国古典庭院中重要花卉之一。在现代庭院中多配植于林下草地、岩石园或建筑物背面。也可三两成丛点缀于花境中,还可以盆栽布置于室内及廊下。
(1)玉春棒花卉扩展阅读:
生长环境
玉簪属于典型的阴性植物,喜阴湿环境,受强光照射则叶片变黄,生长不良, 喜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性极耐寒;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在露地越冬,地上部分经霜后枯萎,翌春宿萌发新芽。忌强烈日光暴晒。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 ℃,冬季温度不低于5℃。入冬后地上部枯萎,休眠芽露地越冬。
玉簪原产中国及日本,分布于中国四川、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及广东等地。欧、美各国也多有栽培。
B. 落叶宿根草本花卉玉簪(玉春棒、白鹤花)的培育方法是什么
1.形态特征为百合科落叶宿根草本植物。地下具粗壮的根状茎。株丛高60~80厘米,叶基生,卵圆形具很长的叶柄;长15~30厘米,宽10~15厘米。花葶自叶丛中抽生而出,上面着花7~15朵,具很长的花筒,花被先端6裂,盛开后展开呈漏斗状,白色,具浓香。蒴果圆柱状,种子黑色,顶端有翅。花期6~7月,夜间开放,白天闭合(图33)。
2.变种和品种主要有重,瓣玉簪,香味较淡。同属的植物还有紫萼玉簪和狭叶玉簪。
3。习性原产于我国。为典型的阴性植物,在直射阳光下叶片枯焦,更不能正常开花,耐寒能力强,在我国北方露地越冬。要求湿润、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耐瘠薄和轻碱。
4.繁殖方法以分株繁殖为主,每隔4年应分栽一次,春、秋两季均可分栽,在生长季节分栽也能成活。大量繁殖时也可在早春于室内播种,然后分苗栽入小盆,蔽荫养护;播种苗生长缓慢,需培养一年后于来年早春脱盆定植。
5.栽培和养护在庭院中应栽在树下或房屋北侧,株距不小于80厘米。定植穴应尽量挖大,然后施入有机肥料,栽后充分灌水。花谢后如不采种应剪掉花葶,以防结实而消耗营养。每年秋末应在株丛周围开挖环形小沟,施些肥料,来年开花会更加繁茂。入冬前应灌足冬水,保持宿根安全越冬。
C. 玉簪花娉婷袅娜,花色纯洁与众不同,养护注意什么问题
D. 这是什么花草
玉簪啊,很多公园或绿地都会种它,开花确实好看,不过品种很多的,还可以食用。
一听玉簪这名字,好似玉做的头簪,就觉得很诗意,古色古香的,事实也确实如此。李时珍曾在他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玉簪“中出花朵十数枚,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正如白玉搔头簪形。”寥寥数语,我们就知道玉簪长得是有么的冰清玉洁。
玉簪花开,是一件能入画的美景,历史上对玉簪吟诗作赋的数不胜数,所以玉簪也可以算是非常中国风的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看见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玉簪》一诗:“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也可以看见王安石写的《玉簪》,“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除了描绘玉簪的形,王安石也描绘了它的香。
玉簪为食 有史可依
如此美的玉簪,真的可以吃吗?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可以吃,而且在中国这历史还非常的悠久。最早我们可以在屈原的《离骚》中找到痕迹,那一句“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虽是一句借物言志的诗,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从古代开始人们就有吃花的传统。
而且,吃花得花样还很多,据史学家研究发现,唐朝之前,主要是以直接吃下或者用以酿酒、佐酒为主。到了唐朝,人们开始花心思来用花制作美食。后面到了宋朝,花样更是层出不穷。
玉簪既然能吃,那一定要吃出艺术感出来。
春暖花开之际,玉簪花也随着这温暖的天气,逐渐的绽放。玉簪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多种食疗功效。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玉簪中含有多种生物苷、植物激素、花青素、酯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而且这玉簪还具有增强细胞活性、调节神经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护肤养颜、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
看来吃玉簪花是有防病治病的功效的,而以粥的形式来食用,更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用方式。把玉簪花加入粥中,不仅能够大大增加粥的鲜美味道,还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玉簪花粥,做法也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准备玉簪花2朵,粳米100克以及白糖适量就可以了。首先我们需要将玉簪花取瓣洗净,然后切成丝,备用。再将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粥将熟时,马上放入之前准备的玉簪花丝,最后用白糖拌匀,再煮几分钟即可享用。
玉簪花粥不仅味道鲜甜,还有消肿利尿、治疗小便不通的功效。
E. 玉簪花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玉簪花的主要种类:
玉簪(Hosta)
别名玉春棒,白萼,白鹤仙。根状茎粗大,有多数须根。叶基生成丛,卵形至心脏状卵形,长14~25厘米,宽8~16厘米,先端近渐尖,基部心形或圆形,叶缘波状,两侧具6~10对弧形脉;叶柄长15~30厘米。花葶高40~80厘米。顶生总状花序高出叶面,着花9~15朵;苞片膜质,白色,外苞片卵形或披针形,内苞片很小;花白色,管状漏斗形,筒长约13厘米,平展或稍下垂,有浓香,夜间开放。花期7~9月。果熟期10月。
变种有重瓣玉簪(var.pleno)原产中国及日本,分布于我国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国自汉代起有玉簪应用的记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欧美各国已栽培150多年。20世纪中期掀起了培育新品种的高潮,培育出许多花叶品种,80年代中国引进该品种,并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获得花叶重瓣品种“花叶仙女”(cv.Fairy Variegata)。玉簪分株、播种繁殖均可,以分株繁殖为主,特别花叶品种只能用分株繁殖。春季萌芽前或秋季叶枯黄前,将过密株丛挖起,每2~3芽带根切开,另行栽植。实生苗第一年生长缓慢,第二年生长加快,通常第三年开花。种植穴应施基肥,生长初期至开花前追施2次氮肥和磷肥。生长期少雨地区,要经常浇水,疏松土壤。夏季若过于干旱或被阳光直射,则叶面变黄,叶缘枯焦。寒冷地区冬季应稍加覆盖。 园林应用:叶丛色泽光亮,姿态丰满,尤以香、翠、素、雅著称,是观赏价值极高的观叶、观花园林花卉。园林中可用于布置花境,作为高1米以下的中排花卉材料;或在岩石旁配植;宜可作荫处的基础栽植或林下地被;也可作切叶、切花材料和用于盆栽观赏。
此外,玉簪可吸硫,叶含硫量2~3毫克/克,对SO2抗性强。对氟化物很敏感,在氟化氢日平均浓度为0.034毫克/克的环境中出现受害症状:先在叶缘和叶尖出现乳黄色至浅棕褐色伤斑,后向叶片中心扩展;在受害组织和健康组织之间有一棕褐色条带。伤区失水后渐成薄膜状,易破碎残落,在叶缘成为缺刻状。可作为大气氟污染的指示和监测植物.
白粉玉簪(Hosta albofarinosa)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粉。叶基生,4~5枚;簇生;卵形或狭卵形,长13~20厘米,宽6~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下延成楔状;被白粉,叶背尤甚;叶脉每侧5~7条,叶柄长14~20厘米。花葶高40~44厘米。总状花序,具花10朵左右。总苞1~2枚,叶状,基部抱茎,苞片绿白色,有白粉,卵形或披针形。花不俯垂,排列紧密,无香味,花梗长约1厘米;花被白色;每裂片有5条紫色条纹,花被管内有18条紫色条纹;雄蕊6,与花被等长或略长,离生,花丝纤细,向花序轴弯曲,白色,花药长约0.3厘米,2室,黄色,丁字着生,背面有凹穴;雌蕊长约6厘米,子房无柄,3室,胚珠多数;花柱细长,外伸,弯曲上翅,柱头小,顶端平略扩大,有白色乳突。
相似于紫萼。区别在于全株有白粉,尤以叶背为甚,叶卵形或狭卵形。比紫萼更为耐旱分布于安徽省。
F. 这是什么花
玉簪,学名:Hosta plantaginea (Lam.)Aschers,又名白萼、白鹤仙、玉春棒、白鹤花、玉泡花、白玉簪。为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因其花苞质地娇莹如玉,状似头簪而得名。碧叶莹润,清秀挺拔,花色如玉,幽香四溢,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香花,深受人们的喜爱。
G. 玉簪花什么时候盛开
拉丁名∶ Hosta plantaginea
别 名∶ 玉春棒、白鹤花、白萼 白鹤仙 内消花
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芳香
玉簪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花卉。每当春天来临,柔碧的茎叶长出新芽,夏天从叶丛中抽生出串串的白色花序,就像乳白色的玉簪聚插在碧绿枝头。玉簪的叶儿特别宽大碧绿,花朵洁白无瑕,花蕾犹如发簪,花朵形似喇叭。玉簪白天花儿初绽,夜间才开放,花开时微绽出六枚鲜嫩的黄色雄蕊与一枚纤细洁白的雌蕊柱头,芳香袭人。有诗赞曰:“临风玉一簪,含情待何人,合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把玉簪玉树临风的芳姿艳色描写得生动迷人。
玉簪花的别名也有好几说。一因其色洁白,名曰“白萼”。二因其形如鹤如仙,称之“白鹤仙”,“白鹤花”,“玉春棒”。“玉簪”之名,据传是由于它那洁白如玉的花朵极似我国古代妇女发髻上的簪子的缘故。又因其花朵在未开放之时,犹如白玉搔头一般,故又有“玉搔头”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