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花卉
1. 唐菖蒲是什么植物
唐菖蒲为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杂交品种,现在唐菖蒲遍内布世界各地,容花色鲜艳,受到了很多花友的喜爱。现在唐菖蒲主要在美国、荷兰、以色列及日本等地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鲜切花材料。
唐菖蒲
唐菖蒲为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直径2.5-4.5cm,外包有棕色或黄棕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或在花茎基部互生,剑形,长40-60cm,宽2-4cm,基部鞘状,顶端渐尖,嵌迭状排成2列,灰绿色,有数条纵脉及1条明显而突出的中脉。
中文学名:唐菖蒲
拉丁学名: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iot Houtt
别称:菖兰、剑兰、扁竹莲、十样锦、十三太保
二名法:Gladiolus gandavens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亚目:百合亚目
科:鸢尾科
属:唐菖蒲属
种:唐菖蒲
亚种:无
英文名:Gladiolus
2. 唐菖蒲与菖蒲是一种植物吗
不是:
唐菖蒲属多年草本。茎基部扁圆形球茎,株高90-150厘米,茎粗壮直立,无分枝或少有分枝,叶硬质剑形,7~8片叶嵌叠状排列。叶长对-40厘米,宽4~5厘米有多数显著平行脉。花茎高出叶上,穗状花序着花12~24朵排成二列,侧向一边,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稍向上弯,花径12~16厘米,花色有红、黄、白、紫、蓝等深浅不同或具复色品种,花期夏秋、蒴果3室、背裂,内含种子15~70粒。种子深褐色扁平有翅。
唐菖蒲为喜光性长日照植物,忌寒冻,夏季喜凉爽气候,不耐过度炎热,球茎在4~5℃条件下即萌动;20~25℃生长最好。性喜肥沃深厚的砂质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不宜在黏重土壤易有水涝处栽种。在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生长均较广州、上海为好。在上海冬季可在露地安全过冬,北方则需挖出球茎放于室内越冬。
黄菖蒲
黄花鸢尾是多年生湿生或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根茎短粗。叶子茂密,基生,绿色,长剑形,长60--100厘米,中肋明显,并具横向网状脉
。花茎稍高出于叶,垂瓣上部长椭圆形,基部近等宽,具褐色斑纹或无,旗瓣淡黄色,花径8厘米。蒴果长形,内有种子多数,种子褐色,有棱角。花期5--6月份。
适应性强,喜光耐半阴,耐旱也耐
湿,砂壤土及粘土都能生长,在水边栽植生长更好。生长适温15--30℃,温度降至10℃以下停止生长。在北京地区,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茎地下越冬,极其耐寒。
花菖蒲
多年生宿根挺水型水生花卉。根状茎短而粗,须根多并有纤维状枯叶梢,叶基生,长40~90厘米,线形,宽10~18厘米。叶中脉凸起,两侧脉较平整。花葶直立并伴有退化叶1~3枚。花大直径可达15厘米。外轮三片花瓣呈椭圆形至倒卵形,中部有黄斑和紫纹,立瓣狭倒披针形。花柱分枝三条,花瓣状,顶端二裂。蒴果长圆形,有棱,种皮褐黑色。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花色丰富,有红、白、紫、蓝等色。
喜湿润,光线良好的环境。宜栽植于酸性、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上,性耐寒。生长期要求充足水分,适当施肥。播种、分株及组培繁殖,一般于春秋季进行。园林观赏,花坛、花境布置,宜栽植于阴湿的林缘、溪边、河畔、水池边以美化环境,还可作切花。
3. 唐菖蒲是什么花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s):鸢尾科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具球茎,扁球形,外被4-6层膜质鳞片,每一鳞片下有一腋芽,顶部芽最大。茎粗壮而直立,无分枝或稀有分枝。叶剑性形,嵌迭为二列状,抱茎互生。蝎尾状聚伞花序直立,一般为30-75CM,着花12-24朵,下部花朵先开,逐次向上开到顶,每花基部为叶状苞片所包,花冠直径8—16CM,从花序基部向上,花冠逐渐变小,花被6片,花冠筒漏斗状,花瓣边缘有波状或皱折等变化,花色有白、黄、红、粉、橙、紫、蓝等深浅不一的单色或复色,雄蕊3枚,位于花冠筒基部,雌蕊1枚出自子房中间,柱头3裂,蒴果,种子黄褐色,扁平,有翼。 习性:唐菖蒲原产于非洲热带和地中海地区,北美、西欧、日本及中国各地都有广泛栽培,性喜温暖,并具有一定的耐寒性,不耐高温,尤忌闷热,以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气候为宜。怕积水。唐菖蒲生长临界温度为3℃,但低于10℃时生长迟缓,球茎在4--5℃萌发。生长适温白天为20—25C℃,夜间为10— 15℃,此温度下,唐菖蒲开花多,子球发育好。虽可忍受日平均温度在27℃以上,但生长受阻,花色减退,花瓣亦会受到灼伤。唐菖蒲喜深厚肥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不宜在粘重土壤和低洼积水处生长,土壤PH值5.6—6.5为佳。长日照促进唐菖蒲花芽分化,而短日照则促进开花。栽培地要求阳光充足,半荫处虽可栽植,但生长不良,开花也少,因此,促成栽培时,要严格控制光照条件。唐菖蒲球茎的寿命为一年,每年进行一次更新演替,既母球在当年抽叶过程中,便在茎的基部膨大形成新球,继而下部的原母球也随之逐渐干枯死亡,与此同时在新球底部也生出收缩根,并在其底部形成子球,这些新球与子球以后便与母球分离。 主要种及品种:唐菖蒲栽培原种约有250个,现有栽培品种是经过漫长复杂的培育、选择、杂交的杂种唐菖蒲,约为1万个品种。并且 每年都有 新品种投放市场。
4. 唐菖蒲为何还不开花
唐菖蒲为喜光性长日照植物,忌寒冻,夏季喜凉爽气候,不耐过度炎热,球茎在4~5℃条件下即萌动;20~25℃生长最好。性喜肥沃深厚的砂质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不宜在黏重土壤易有水涝处栽种。在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生长均较广州、上海为好。在上海冬季可在露地安全过冬,北方则需挖出球茎放于室内越冬。使唐菖蒲开花的关键措施有哪些:
(1)地栽唐菖蒲要选好土地。宜选向阳、土层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地方。栽种前要耕翻土壤和施入基肥。为了延长花期,可从3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止,每隔10~15天各种植一批,以保证自夏至秋均陆续有花可赏。上海地区3月中、下旬栽种的,到6月中旬就可开花;4~5月栽种的,可在7月开花;7月栽种的,9~10月开花;8月初栽种的,11月上旬开花。
(2)生长发育期间的肥水管理,是使植株开好花、长好球的关键。从栽种到出现两片叶子时浇水不宜过多,以免植株徒长影响花芽分化。从抽茎开始不可缺水,宜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开花时间又正是新老球开始交替期,不可缺水。花谢后可以逐渐减少浇水量,但也不可过干,以保证新球生长的需要。自9月中、下旬开始气温降低,植株生长减慢,应控制浇水。唐菖蒲施肥要适量,一般是从植株长出第三片叶子时开始施追肥,以后每隔20~3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饼肥水。亦可共施三次追肥,第一次在两片叶展开后施,第二次在孕蕾时施,第三次在开花后施。施肥种类要注意增施磷、钾肥,若氮肥过多容易引起茎叶徒长倒伏,增施磷、钾肥可使花枝粗壮,花朵排列紧凑,花色艳丽。
(3)唐菖蒲的叶片在10~11月有1/2变黄时,可在离地面5~10厘米处剪去茎叶,挖出球茎,去掉老球残体,剔除老根,放背风向阳干燥处晾晒半个月,然后装入纱布袋内,放在3~6℃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贮藏。
5. 唐菖蒲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唐菖蒲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6. 唐菖蒲这种植物,应该如何给它修剪
花卉简介:唐菖蒲,别名菖蒲、剑兰、雷竹、十三太保、菖蒲和金诗,是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唐菖蒲花语:开心、幸运、专注、舒展、步步高升。
球茎腐烂病被感染的球茎表面会有黄褐色凹陷的斑点,周围有黑色溃疡。如果此时有大量冷空气,斑点会迅速扩大,长出绿色的霉菌层,最后球茎会收缩,变干变硬。这种疾病经常发生在鳞茎贮藏期间。为了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我们在挖鳞茎时要小心,以免对鳞茎造成创伤。将挖好的鳞茎浸泡在冷水中,用酒精消毒,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储藏室,温度保持在4℃ ~ 5℃。感染叶枯病的植物,叶尖会出现黄斑斑,最后在病斑处会出现深褐色的霉层。每年7月到9月最有可能爆发。为了预防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在种植前小心处理。种植前,可将球茎的干鳞片剥掉,然后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左右,消毒后再种植。
如果植株已感染,可在初期用1%等量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锌粉喷施1000次,一般8 ~ 10天一次。这种害虫,蓟马,白天藏在叶腋里,危害叶茎。它在阴天或晚上爬出来,也爬在花上,以花为食,花瓣逐渐卷曲。发现用2.5%溴氰菊酯乳剂400倍液对该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蛞蝓,也叫蛞蝓,主要吃植物的芽和叶,在它们的地方留下银白色的痕迹。如果发现这种害虫,可用3%的石灰水或100倍的液氨水喷洒。最佳摆放位置:适合阳光充足的窗台。
7. 唐菖蒲如何挑选种球,怎样养好唐菖蒲
唐菖蒲花梗修长,花多花期长,花色丰富,花瓣薄如蝉翼,花姿优美动人,有“切花之王”之美誉。民间传说似天师钟馗的宝剑,有避邪作用,有节节高升,福气吉祥之意。为鸢尾科,唐菖蒲属花卉,又名剑兰、葛兰、十样景。
挑选时种球饱满,近于圆球形,球茎节间距长,球茎纵横比为0.8∶1,周径10~14厘米,大多球具2~3芽,能开2~3支花。种脐小,浅色球开白花,黄花,粉色开粉花,红色开红花。要经过2~3月休眠后的种球。常见的品种有红婵娟、白桃、燕红、金不换、龙泉、赛明星、冰罩红、青骨红、普丽拉西、钻石粉、宝石红、新星、长尾王、奥斯卡及凡歌等。花色有红、黄、棕、紫、蓝、白及粉色。
切花标准:花色纯正,鲜艳,有光泽,花形完整,花序丰满,大花品种20朵以上,小花品种14朵以上。花茎挺直,粗壮,有韧性,粗细均匀,花茎长,大花120厘米以上,小花100厘米以上。叶片厚实,鲜绿有光,无褪绿,无干尖,叶面清洁平展。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不耐寒、忌高温,生长适温20~25℃,5℃芽萌发,典型的长日照植物。3~4月栽于花盆,每盆2~3个,基质用腐殖土、园土、河沙、禽畜粪按5∶2∶2∶1配成,深度10厘米球茎顶端露出土面,浇透水,将花盆埋于土中,30~40天生根后掘起,在散射光下缓苗7~10天再移至向阳处。整个生长期保持湿润不缺水不积水,出苗后2~3天浇一次水,夏天傍晚浇一次水,现蕾时保持盆土湿润,适当遮阴,花葶出现后追复合肥1~2次。注意枯萎病,叶斑病,干腐病和花叶病的防治。
8. 萱草芦苇唐菖蒲鸢尾这四种花卉怎么区别
萱草: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短根状茎和粗壮的纺锤形肉质根。叶基生、宽线形、对排成两列,宽2-3cm,长可达5Ocm以上,背面有龙骨突起,嫩绿色。
花葶细长坚挺,高约60-100cm,着花6-10朵,呈顶生聚伞花序。初夏开花,花大,漏斗形,直径lOcm左右,花被裂片长圆形,下部合成花被筒,上部开展而反卷,边缘波状,桔红色。 花期6月上旬-7月中旬,每花仅放一天。
蒴果,背裂,内有亮黑色种子数粒。果实很少能发育,制种时常需人工授粉。
生长习性
性强健,耐寒,华北可露地越冬。适应性强,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又耐半荫。对土壤选择性不强,但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为宜。
形态特征
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一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3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
芦苇:[编辑本段]生态习性
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
芦苇是经常见到的水边植物,芦苇常会和寒芒搞混,区别是芦苇的茎是中空的,而寒芒不是,另外,寒芒到处可见,芦苇是择水而生。
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长10~40厘米,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雌雄同株,花序长约15~25公分,小穗长1.4公分,为白绿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为雄,其余均雌雄同花,花期为8~12月。芦苇的果实为颖果,披针形,顶端有宿存花柱。
唐菖蒲:(二)植物特性
唐菖蒲属多年草本。茎基部扁圆形球茎,株高90-150厘米,茎粗壮直立,无分枝或少有分枝,叶硬质剑形,7~8片叶嵌叠状排列。叶长对-40厘米,宽4~5厘米有多数显著平行脉。花茎高出叶上,穗状花序着花12~24朵排成二列,侧向一边,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稍向上弯,花径12~16厘米,花色有红、黄、白、紫、蓝等深浅不同或具复色品种,花期夏秋、蒴果3室、背裂,内含种子15~70粒。种子深褐色扁平有翅。
[编辑本段](三)生长特性
唐菖蒲为喜光性长日照植物,忌寒冻,夏季喜凉爽气候,不耐过度炎热,球茎在4~5℃条件下即萌动;20~25℃生长最好。性喜肥沃深厚的砂质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不宜在黏重土壤易有水涝处栽种。在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生长均较广州、上海为好。在上海冬季可在露地安全过冬,北方则需挖出球茎放于室内越冬。
鸢尾:【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高约30-50公分。根状茎匍匐多节,粗而节间短,浅黄色。叶为渐尖状剑形,宽2-4公分,长30-45公分,质薄,淡绿色,呈二纵列交互排列,基部互相包叠。春至初夏开花,总状花序1-2枝,每枝有花2-3朵;花蝶形,花冠蓝紫色或紫白色,径约10公分,外3枚较大,圆形下垂;内3枚较小,倒圆形;外列花被有深紫斑点,中央面有一行鸡冠状白色带紫纹突起,花期4~6月,果期6~8月;雄蕊3枚,与外轮花被对生;花柱3歧,扁平如花瓣状,覆盖着雄蕊。花出叶丛,有蓝、紫、黄、白、淡红等色,花型大而美丽。蒴果长椭圆形,有6稜。变种有白花鸢尾,花白色,外花被片基部有浅黄色斑纹。
【生长习性】
耐寒性较强,按习性可分为(1)要求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略带碱性的粘性土壤;(2)生于沼泽土壤或浅水层中;(3)生于浅水中;(4)喜阳光充足,气候凉爽,耐寒力强,亦耐半阴环境。
9. 什么是唐菖蒲花
球根花卉的一种,营养保存于球根中(例如洋葱),可以用来栽种,很方便。花色丰富,是常见花卉。下面附上几张唐菖蒲的图。
10. 唐菖蒲有哪些观赏价值
唐菖蒲花梗挺拔修长,着花多,花形别致,花色艳若云霞,花瓣质如绫绸,品种众多,五彩缤纷,如锦似绣,故又有“什样锦”之称。因唐菖蒲花色鲜艳,花序高挺,花期长而花容极富装饰性,同时其线形花枝又极易与其他鲜花材料搭配制作成各种花饰,如采用促成栽培,可四季供花,鲜花水养性好,故而成为世界性著名切花,与菊花、月季、香石竹并称为世界四大切花,为各国广泛采用。主要用于切花瓶插、各种花束、花篮等花艺装饰品制作,是世界范围切花用量最大的花卉,在我国有着“切花之王”的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