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花卉族谱

花卉族谱

发布时间: 2021-12-02 11:45:03

① 鲁氏家谱

鲁姓出自于姬姓。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称为周公。周公当初被封在东方的鲁国,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辅佐周王,就派儿子伯禽去鲁国。伯禽到了鲁国以后,继续征伐周周围的淮夷、徐夷两地,使鲁国成为当时的东方大国。据说伯禽和姜太公同时前往封国,太公花了五个月就把齐国整顿就绪回报周公,周公惊讶地问:"怎么这么快呀?"太公说:"我简化了君臣的礼节,依从当地人的风俗,所以很快就使齐国的民心安定了。"伯禽却过了三年才向周公回报,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来,他说:"我改变当地人的习俗,制定了新的礼节,教会他们守三年之丧,所以来得晚。"周公叹息说:"鲁国将来必定要向齐国称臣了。为政繁琐,百姓就不会亲近;为政简易,百姓才愿意归附啊!" 周公死后,其子伯禽先前已受册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初受封到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到了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的考烈王灭掉。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鲁了。

鲁氏名人
鲁班,春秋末期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他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年代,曾造"云梯"、"勾强"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传他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发明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制工具;还发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确是少有的勤劳、机巧的匠工,受到社会普遍的赞扬,称他是"机械之圣"。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艺部门共同祖师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东城人。家富于财,好施与,的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故过候,且求资粮,肃有米六千斗,以一半与之。瑜遂荐于孙权,独建议结刘备拒曹操。权甚重视。鲁肃为人方严,虽在军陆,手不释卷,善谈论,又能属文,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鲁恭。据史书记载,鲁恭当中牟令时,以德为治,结果出现了"三异",那就是"虫不入境,化及禽兽,童子有仁。"如此的政治境界,鲁恭办到了,真是鲁姓人士最值得自夸的一项莫大的殊荣。
鲁丕:鲁恭之弟,东汉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学,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时名儒。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鲁峻:昌邑(今属山东)人,东汉官吏、学者。专治鲁诗颜氏春秋,初举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鲁胜:代郡人,西晋学者、逻辑学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古代逻辑思想发展和逻辑对象争论的历史情况。著作仅存《墨辩注序》。
鲁瀚:清江(今属浙江)人,宋代诗人。涉猎广泛,尤精于易,善诗。有林园二十亩,坞内有含笑花数十株,自号笑坞老人。
鲁伯能:安吉(今属浙江)人,宋代学者。博学强记,九岁通五经,日读万言。夜乘月光诵读达旦,生平以翰墨自娱,历官处州太守。
鲁宗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工花竹、禽鸟、窠石,用笔意趣有余,描染佳妙,尤长于写生,鸡雏乳鸭,颇有生意。传世作品有《春韵鸣喜图》。
鲁贞:元浙江开化人,字起元,号桐山老农。元统举人,隐居不仕,其邃于理学,胸怀夷旷,著有《桐山老农文集》、《春秋按断》、《中庸解》、《易注》等。鲁得之:钱塘人,明代书画家。善书,工写竹,发竿爽劲,扫叶清利,纵笔自如,备见潇洒。著有《墨君题语》、《竹史》、《细香居集》。
鲁治: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善画花卉、翎毛,美伦精巧,着色天然,饶有风韵,落笔潇洒脱俗,活泼有生趣。
鲁九皋:清江西新城人,字洁非,号山木。乾隆进士,出选山西夏县知县,有惠政。有《山木居士集》。

② 五河县花木王的王姓的来源

如果有家谱,族谱。或许可以溯源。

③ 景氏家谱

景姓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尚义、景县,山东平度、昌乐、平邑,内蒙古乌海,山西太原,湖北老河口,广西田林,云南泸水、陇川,四川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傣族、僳僳族、阿昌族有此姓。战国时楚有景差;汉代有景毅,蜀郡人,建宁中为侍御史;明代有景芳,定陶人,临漳令。
一、姓氏源流
景(Jǐ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公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来的姓氏。相传,景差是楚国贵族,入仕后官至大夫,子孙为了加以纪念,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成为最早的一批景姓人。
传说中的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之一,与炎帝齐名。炎、黄二帝相传是同母异父兄弟。黄帝原姓公孙,因为长期居住在姬水一带的轩辕之丘,就改姓姬,号轩辕氏。以后因封国在有熊,又号有熊氏。他生活的时代大约在4500年以前,活动的地域大体在今天陕西、河南、河北沿黄河一带。
炎帝,相传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一说即神农氏,是姜姓部落的始祖,生长在姜水附近。姜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的东面,是渭河的支流。又传说炎帝陵在今陕西宝鸡,湖南酃县等地。
相传炎帝末年,道德衰败,社会混乱,诸侯之间互相侵伐。南方几个黎族的首领蚩尤带兵北进,一直攻到河北涿鹿的原野之上。黄帝率领部队与蚩尤在此展开了一场血战,最后将蚩尤军队包围起来,全部消灭,并活捉了蚩尤,在涿鹿把蚩尤杀掉了。
以后又经过了多次征战,黄帝在阪泉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七旗村)打败了炎帝,使炎帝势力退避到南方。从此,天下安定,黄帝被中原各部落尊推为共同的领袖。后来黄帝部落又与炎帝部落合并,统称华夏族,即中华民族的前身,于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称作“炎黄子孙”。黄帝活了110岁,死后葬在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每年的清明节,海内外的华人前往黄帝陵,祭祀自己的共同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共有4个妃子,一共生有25个儿子,而得姓的儿子只有14人。他的正妃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发明了养蚕缫丝、制作衣服。所以,嫘祖后来又被祀为“先蚕” (蚕神)。她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玄嚣,一个是昌意。其中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颛顼之孙生老童,老童生有两个儿子黎和吴回,都担任祝融这种火官之神,历史上又称祝融氏。吴回生陆终,陆终之后的季连(芈姓)一支,楚国诸姓都是由此衍生而来的。在其发展中芈姓形成了庞大的姓氏团体,约略有二百余种,楚公族三大姓之一的景姓就包括在内。
相传,炎帝教民农耕,被尊为神农氏。《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炎帝初都陈,又徙鲁。鲁地的齐国乃炎帝姜姓之后裔的所在地。相传春秋时,齐景公之后乃以景为氏。
2、出自战国时期的齐国,也与公族有关。周敬王时,齐国国君杵臼去世,谥号为景,世称齐景公。他的支庶子孙以他的谥号为姓,也姓景。
周代贵族,生前封爵位,死后有谥号。谥号是一种社会地位与精神荣誉的象征,故贵族的谥号也成为其后裔之姓氏。春秋周敬王时,齐国君主杵臼去世,谥号为“景”,史称齐景公,其支子即以谥号之“景”为氏,景丑、景春,为其后裔。
3、出自改姓、冒姓。
改姓。因某种特殊原因,不得不更改。常见的有帝王赐姓,避讳改姓,避祸改姓,复音姓氏单音化等等。还有一些少见的改姓现象,即单音姓氏复音化,以及避耻改姓、避嘲改姓等等。此外,在姓氏发展史上,因音讹与省文也是常见的两种改姓现象。明代忠烈之士景清,本耿姓,后改姓景。景清的改姓,到底应属于何因,至今仍未找到有关文献,有待进一步考证。
冒姓。是改姓的一种,系因被人收养,或因母改嫁,或为赘婿等等,而改取他人之姓。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本姓夏侯氏,因其父为曹腾收养,遂冒姓为曹。
旁族别支
景氏的主要渊源有二,一是黄帝一支,楚国,芈姓的后裔;一是炎帝一支,姜姓,齐景公的后裔。与其同源的姓氏主要有:
昭氏,芈姓,楚公族也,以族为氏。《楚辞》云: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伍氏,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也。
能氏,楚熊挚之后,避难改为能氏。
鬻氏,芈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后也。
班氏,芈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为虎所乳,谓虎有斑纹,因以为氏。
翠氏,芈姓,楚将景翠之后。
苗氏,源出于芈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成氏,芈姓,春秋时期,楚国君的儿子字成虎,他的后世子孙取其“成”字为姓,亦称成氏。
建氏,芈姓,楚太子建之后。
屈氏,芈姓,楚公族也。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任楚国莫敖,被封在屈邑。
潘氏,芈姓,周代楚国王族的后代。
尚氏,姜姓,齐太公之后也。
桓氏,姜姓,齐桓公之后,以谥为氏。
查氏,源于芈姓。春秋时,楚国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后代子孙称查氏。
荆氏,源出于芈姓。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
庄氏,春秋时楚国君旅,死后谥号为“庄”,他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为姓。
熊氏,商末鬻熊之后,楚国公族以芈为姓,国君以能为氏。
4、少数民族中的景姓
满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
满族称姓氏为“哈拉”,称家族为“穆昆”。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原来的穆昆又分化出数个新穆昆。他们的得姓途径和汉族有许多相似之处。以居住地为氏,以部落名称为氏,还有帝王赐姓,沿用女真族旧姓,因分居、迁徙改姓等情况。除此之外,还有满姓汉化,即指满族使用汉族姓。其中的随名姓之说,从这里可以寻找到满族中景姓的得因。随名姓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父祖名字中的一字作为子孙的姓氏,这与先秦汉族“以王父之字(或名)为氏”是一样的;再一个是以本人名字的第一字为姓。由于满姓译成汉文长达好几字,称呼起来不方便,因此往往称名不称姓(族姓),因而在长期的习俗中造成了以本名第一个字为姓的做法(当然他还有自己的族姓)。《清稗类钞》也云:“满蒙两族之姓氏,不著于世,辄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为姓。流俗不察,遂以为其祖父子孙不同姓矣。”
满族中的景氏名人还为数不少,景固勒岱、景安、景廉、景星、景善等,将在以后章节中予以介绍。
朝鲜族 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州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中国朝鲜族的近一百多个姓氏中,景姓也占有一定比例。
中国朝鲜族人的祖辈是从朝鲜迁移过来的。17世纪末开始零星迁徙,到19世纪 60年代中叶以后,当时由于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再加上1869年其北部遭受大饥荒,使得大批朝鲜灾民陆续迁入我国延边地区定居下来。
阿昌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专区的腾冲、龙陵等县,其中约90%的人口聚居在陇川县的户撒区和梁河县的遮岛、大厂区。阿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汉族文献中对阿昌族先民的记载始见于唐代,“阿昌”这一族称是在元代开始确定的。据史书记载,阿昌族的先民早在 13世纪就已居住在今保山、腾冲、梁河一带。从明代起,大批内地汉族移进阿昌族地区,对阿昌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户撒、腊撒地区,至今仍有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和墓碑,具有汉族文化的特点。阿昌族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风俗习惯、宗教、姓名等方面都受到汉族的影响。
阿昌族取名一般取褒义,寄寓美好的愿望。同一辈分的兄弟姐妹,名字中的一字多取相同的,或有某种关联的字,这点与汉族有共同之处,从名字上即可看出是否属同辈。
傣族,傣族人原本无姓,后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而陆续得姓。有的是因为傣汉通婚,傣族姑娘嫁给汉人,生了孩子用父亲的姓;有的是学校老师为了便于称呼而给定的姓;更有趣的是“生随师姓”,解放后,学校里出现了老师姓什么,全班同学都姓什么的现象。
二、迁徙分布
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汉室鼎盛时期,景氏宗人从楚地外徙,流居关中,落户陕地(河南省陕县)。至晋朝,族氏支分,足迹印于陕西、福建、江苏、湖北等地。云阳景氏的始迁之祖为景继彰,进士及第,官授常州武进令,时在隋唐战乱之际。其五世祖审公世居庆州(陕西省)、真宁(甘肃省庆阳)一带。景继彰赴任江南,偕谏、谆二子同抵衙署(武进)。继彰病故后,其景谏、景谆二子迫于路途遥远,无法就道返归故里,于唐景龙三年(709年)卜居于丹阳的折柳镇唐兴里。后人因村中有丹井五口,叩击之,则分别发出“宫、商、角、徵、羽”旋律,其声清脆可辨,铿锵入耳,遂易村名为嘉(佳)井。由此,景谏、景谆兄弟俩被尊奉为丹阳景姓始祖。景氏定居丹阳以来,历时达1000余年,按宗支细分为贵一至贵七。其贵七又分派12支,并有墙、玄,有望等宗支,以大宗统领小支,小支依附大宗,出现了枝繁叶茂的局面。景氏居住在行宫的景家渡,横塘的大景甲、景巷,蒋墅、折柳、窦庄景家村、云阳的景甲村,亦有分布在司徒村、徐巷、界沟、万亩塘、新庙头、张家村、段庄、大上埄、南寺前、长安桥、白塔里、盛墅桥、三里铺、冷家村、东庄铺、卜弋桥、戴庄、留庄、邮塘、柘塘、管庄、梅庄、望仙桥、丁义河、南渚、符城等地。(余略)
三、历史名人
景 阳:战国时楚将。齐、魏、韩三国攻燕,燕使太子求救于楚,楚王命景阳为将救燕。景阳不赴燕而迁攻魏之丘,取之以与宋,三国恐惧,乃罢兵,燕国得解围。景阳这种战略,被载于《战国策》。
景 丹:栎阳(今陕西省临潼)人,名列汉光武中兴时云台“二十将”的大功臣。能文能武,但学问好。也很有谋略,曾为交武帝击破王郎等,又与吴汉等人大败五校于栎阳,战功彪炳,被封为栎阳侯。据说,在封侯的时候,光武帝曾对他说了一句:“富贵为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故以封卿耳。可见光武帝的器重。
景 焕:北宋人,曾官壁州的白石县县令。早年专事书画,与翰林欧阳炯学士曾是忘形之交。一天他们一道骑马游玩来到应天寺。在右侧壁面上画上一天王与左侧天王像相对。渤海在一旁,,观看画作之逸势,写成一篇歌行以记此事。后来擅草书的僧人梦龟又来到此寺,人们请他在廊壁上题字。书画歌行,一日而就。全城人都闻讯前来观看,寺中拥挤不堪,一时路道阻塞。成都的人称此为“应天三绝”。著有《野人寒语》、《牧竖闲谈》等。
景延广:字航川(892-947),五代后晋陕州人。高祖时累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出帝立,大臣议告契丹致表称臣,延广独不肯,但致书称孙,契丹数以责晋。延广对契丹使者说:“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其后契丹入寇,延广闭壁不肯出,寻出为河南尹,北骑奄至,延广顾其家,未能引决,被执。但他宁死不屈,最后自杀,以身殉国。终年55岁。
景廷宾:号尚卿(1861-1902),清末农民起义领袖,直隶广宗(今属河北省)东苕村人。义和团失败后,他领导家乡的农民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附近人民纷起响应。在巨鹿县厦头寺自称“龙团大元帅”,竖起“官逼民反”,“扫清灭洋”大旗。义军以金、木、水、火、土、中字编列为营,最初不过两三千人。4月间进驻广宗县件只村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扩大至三四万人。起义失败后被俘牺牲。
景幼南:初名炎昭,改名昌极,字幼南。江苏泰州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著有《哲学论文集》、《哲学新论》、《道德哲学新论》、《名理新探》。译有《柏拉图对话集选篇》、《温楷斯德文学评论之原理》等。
此外,景姓名人还有:战国时楚有将军景翠、景阳,秦末陈胜起义立新楚君后裔驹为楚王,东汉有经学家景鸾,五代后晋有马步军都指挥景延广。后周有宰相景范,明代有御史大夫景清、临漳令景芳,清代有书法家、学者景星杓……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晋阳郡:秦置晋阳县,赵国都城置晋阳郡。不久又改名太原郡,属太原郡辖,现在山西太原市。西汉初年曾经在此设置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归属冀州,分置恒山、西河二郡。
2、堂号(缺)
五、景姓宗祠通用对联
〖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春秋;
望出晋阳。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景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碑留寒语;
绩著云台。
上联典指北宋人景焕,著《野人寒语》。乾德年间,朝中立郡国戒石碑,刻有《野人寒语》中的句子:“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下联典指东汉栎阳人景丹,字孙卿,少年时到长安游学,王莽时曾举四科,他以言语科任固德侯相。刘秀任他为偏将军,打败王郎部将,建武年间封栎阳侯,图像画于云台阁。
-----------------------------------------------------------------
〖景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汉室将军府第;
明代御史人家。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栎阳侯景丹,字孙卿,栎阳人。王莽时举四科,为固德侯相。汉兴武时拜为偏将军。下联典指明代洪武进士景清,授编修,改御史。建文初历官御史大夫。燕师人。清约方孝孺等同殉国。
清朝书画能手;
战国辞赋名家。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书画家景梁曾,字秋田,钱塘人。号东梅老人,工书画,花卉、书法均学南田。下联典指战国时楚国辞赋家景差,后于屈原,与宋玉同时。《史记》说他“好辞而以赋见称。”
-----------------------------------------------------------------
〖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扫清灭洋,号称龙团元帅;
磨剑迎战,擢使马步军都。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末直隶(今河北省)农民军领袖景廷宾,直隶广宗(今属河北省)人。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义和团失败后,他领导广宗人民继续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1902年3月,竖“扫清灭洋”旗帜,称龙团大元帅。直、鲁、豫三省边界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发展到十六万人。5月袁世凯所部清军及六千名德、日、法侵略军作战,失败 被俘,7月在威县牺牲。下联典指五代时后晋将领景延广,字航川,陕州(治今河北陕县)人。高祖时累官马部军都指挥使。后任相职,反对契丹称“臣”,并告契丹:“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指契丹主)若要战则早来!”
光动星文,万古无双大节;
石遗郡邑,千秋不贰箴言。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景清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景焕事典。
无瓦全,宁玉碎,香留姓氏;
作诗解,编易说,功在经书。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名人景皓事典。下联典指东汉经学家景鸾,字汉伯,梓潼人。少随师学经,涉七州之地,遂明经术,著作有五十余万言。
============================================================
六、景姓典故、趣事
〖景监的引荐之功〗
景监乃春秋战国时人,《史记》云:“监、景姓,楚之族也。”
秦国秦孝公即位时,秦国的地位还相当低,诸侯大国都看不起它。秦孝公对此现状十分不安,决心奋发图强,使国家强大起来。下令求贤纳士,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谁有好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封他做大官,并赏给土地。诏令发出后,引起强烈反响。魏国有个青年,得知此消息后匆匆来到秦国,这个人就是商鞅。
商鞅到秦国后,向秦孝公宠臣景监讲述了自己的变法之道,很得景监信任,于是景监极力推荐。
秦孝公求贤若渴,听到景监大力推荐,立即召见了商鞅,可商鞅却大谈五帝兴起的道理,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商鞅讲完后,秦孝公才睁开眼睛,对商鞅讲的根本没兴趣。
商鞅离开后,秦孝公很是恼火,对景监大发脾气,说:“你推荐的是一个迂腐呆滞之徒。”景监心里也不好受,就在这时,商鞅再次央求景监引荐他,景监只好答应。
过了五天,秦孝公再次召见商鞅,对商鞅还抱着一线希望。这次商鞅却讲述了一大套三王之道。秦孝公越听越不合口味,虽耐着性子听完了,但又生了一肚子气。秦孝公抱怨景监,景监更恼火。
商鞅第三次要求见孝公,景监虽有顾虑,但为了国家的前途,还是照办了。这次商鞅讲述了五霸兴起的历史,向孝公鼓吹富国强兵之术,说明变法革新的重要性。这次讲的称霸之道,秦孝公越听越有兴趣,两人谈了几天,孝公不知疲倦,反而精神抖擞,兴致勃勃,遂以商鞅之道变法改革。
秦国通过这次变法,使原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西戎”之国,逐渐发展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为日后秦统一全国作了政治上的准备。商鞅的功绩之大自不可没,但景监的引荐之功也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景鲤出使秦国〗
景鲤乃楚怀王时的相国,有谋略,善辞令,是位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
楚王曾派景鲤出使秦国,有人对秦王说:“景鲤是楚王最喜爱的大臣,把他拘禁起来,用他换取楚国的土地。如果楚王答应了,那么我们将没用军队却得到了土地;如果楚王不答应,我们就杀掉景鲤,再与才能不如景鲤的人打交道,这可是一举两得的计谋。”秦王于是拘禁了景鲤。
景鲤对秦王说:“我预见到大王的权势将被天下人所轻贱,并且土地也不可能得到。我刚要出使的时候,听说齐魏两国都准备割让土地侍奉秦王。为什么能这样呢?就因为秦国楚国是兄弟之邦。如今大王拘禁我,这是向天下诸侯昭示秦国失去了楚国的邦交,齐魏又怎能尊重孤立无援的国家。当楚国知道秦国处在孤立中,不但不会送来土地,而且还要在外边结交诸侯来图谋秦国,那么秦的天下就必然危险了。”秦王听了景鲤的这番话,赶忙释放了景鲤,并视之为座上客。
景鲤再次出使秦国。景鲤跟秦王、魏王在边境一带讨论联合的问题。楚王对景鲤擅自同秦国讨论联合之事感到很生气。有人对楚王说:“魏国请求不和楚国联合而只同秦国联合,因此景鲤才和我们一起讨论联合的问题。至于周王室对于你们和秦魏联合那是很高兴的,而齐国却产生了错觉,所以他们没有同你们联合起来。”楚王听了这番话,也意识到自己错怪了景鲤。
景鲤还受令出使过韩国,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对国家的忠心,圆满完成出使任务,受到楚王的嘉奖。
-------------------------------------------------------
七、景姓家谱介绍
谱牒学与姓氏学密切相联,互为影响、补充。如果说姓氏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姓氏的来历和发展演变,那么,谱牒学则是研究“一家一姓之史”。所谓“谱”,即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如家谱、年谱。所谓“牒”,系指古代的书板,如玉踩、金牒,特指谱牒。谱牒学中的“谱牒”,即家谱与玉牒之总称。家谱俗称族谱或宗谱,又称家乘支谱、世谱。皇族的家谱称作玉谱。总之,谱牒是一个家庭或宗族的世,系表谱。
据《史记》记载,不但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代(夏、商、周)上古“中国”地区的华夏族古帝是源出黄帝同根同宗的本家,而且周边地区古代其他民族也出自黄帝一系。如《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瑞高阳。”高阳(黄帝之孙)生称(即伯服),称生卷章(即老童),卷章生重黎、吴回,吴回在帝喾时主管火政,号祝融氏。吴回生陆终,陆终生昆吾、参胡、彭祖、郐人、曹姓、季连等六子,分衍出己、董、彭、秃、坛、曹、斟、芈八姓(祝融八姓)。其中,第六子季连(芈姓)的后裔鬻熊为楚国的开山鼻祖。
景氏源自芈姓和姜姓,是一个较为古老的姓氏。它也承继中华民族传统,有自己的家族文化,修家谱也包括在内。但因天灾人祸,目前仅看到的是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和河北大学图书馆的:浙江“余姚周行景氏宗谱”,共六卷,景怀燕传辑,民国28年,念祖堂木刻本六册。还有清光绪二十三年吉林四平景姓一支景文玺修的《景氏族谱》。
-------------------------------------------------------
景姓字辈
辈份字行,又称班辈,字派。它是同一血缘姓氏秩序的标志,同时也起着严格与其他堂、房、支系相区别的作用。此项工作一般要由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制订。多见四言骈文、五言骈文,此习俗至今仍有流传。
浙江《余姚周行景氏宗谱》的辈份字行:
大瑞之传,咸阡忠艮。枚卜功臣,作善降祥。
敷求哲人,明徵定保。家用平康,奉先思孝。
谋及乃心,敦德允元。践修厥猷,齐圣广渊。
训其成式,嗣守遗绪。垂裕后昆,彝伦攸叙。
从十三世起换次轮名,不得紊乱。排行十六句,共六十四字十六条,由本族人腥仙公所编次。
清光绪二十三年景文玺修《景氏族谱》,吉林四平景姓一支辈份字行为:
逢瑞增时胜,元良宁先道。
河南邓州十林镇景氏字辈是:
云兴自天,泽润生成,实和年丰,永乐康平

④ 求揭姓族谱大全

尤文献:又名鹅津,讳元。宋朝绍元年(1094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及观文殿大学士,因善于绘图,皇上曾题词“尤图”。

尤九龙:宋绍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

尤时泰:常州无锡人,尤九龙,宋代名士,为太学士。曾举博学鸿词,授予国子监主簿,其拒绝赴任。后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寿命长达一百二十余岁。

尤平:讳既,宋朝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从小不想当官,筑起书屋,深居简出,著有《绿云寮草》。

尤率斋:讳楝,宋朝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当过广德太守。

尤瑛:常州府无锡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间进士。留心韬略,绘《九边图》,著论三十余篇。任广东按察佥事期间,数平地方骚乱。官至江西布政使参议。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禄:陕西榆林卫人,明末将领。长兄世功出身武举,累官至总兵,清兵破沈阳时战死。次兄世威与清作战屡立战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后,被俘杀。弟世威为宁夏总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时,守城死。

尤侗:字同人,号悔庵,晚号艮斋,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任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三年后辞官回乡。诗词古文俱佳,被康熙称为“老名士”。有《艮斋杂记》、《鹤栖堂文集》、《西堂杂俎》及传奇《钧天乐》、杂剧《读离骚》、《吊琵琶》等。尤怡:江苏吴县人,清代医学家、诗人。家道中落,好为诗。晚年医术益精。著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医学读书》、《静香楼医案》等。

尤珍:尤侗子,号沧湄,清代官吏、诗人。康熙年间进士,由编修累擢右赞善。工诗,每作一诗,字字求安。有《沧湄类稿》、《日卒示录》。

尤澹仙:江苏长洲人,清代学者。工词赋及骈体文。年十八,名列吴中十子。有《晓春阁诗词》。

尤易杰:南宋著名学士,今江苏长洲人,与尤澹仙并为“尤氏名学”。

尤维熊:字祖望,号二娱,江苏长洲人,清代官吏、诗人。拔贡出身,官蒙自知县。工诗词。有《二娱小庐诗词钞》。

尤荫:江苏仪征人,清代书画家。山水、画鸟、兰竹皆入逸品,尤长写竹,得文、苏法。其作苍古浑厚,如挟风雨之势,书法从画竹中来,有金错刀遗意。有《出塞诗钞》、《出塞集》、《黄山集》。

尤渤:甘肃武威人,清朝将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任安徽寿春镇总兵,他率部猛烈反击,将进犯松江府的英军击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锦:江苏太仓人,清代画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

尤民生:福建省农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农科院院长

尤氏世系图(文简公支系卿田派,资料来源于谱书):

思礼公(尤氏始祖、驸马公)——2世:志威公——3世:美公、构公(文简祖)——4世:宋公——5世:叔保公——6世:有终公——7世:阳秋公——8世:云耕公——9世:文简公(尤袤)——10世:鹏公(佳蕃一世祖)、异公、宜中公、贤公(泉州市卿田派、福州市罗源、长乐一世祖)、忠公——11世:思宗公——12世:宏公——13世:无咎公——14世:义公——15世:惠公——16世:君实公——17世:天保公——18世:信公——19世:义端公——20世:佛惠公(毅然公,南厅一世祖)

历史来源

「尤」源出 ;
一 ; 出自「沈」姓。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时,王审之在福建称闽王。闽人为避「审」的嫌名 (「审」和「沈」字同音 ) ,把「沈」字去掉三点水旁,余下半个字改为「尤」。

二 ; 据《后汉书.卷七十七》已有尤利多,尤还。在东汉时已见「尤」氏的记载。

家族名人

尤袤 (1127~1194): 字延之,宋常州无锡人。少颖异,入太学,以词赋冠多士,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累官国史侍讲,后除礼部尚书。尝取孙绰遂初赋以自号,光宗曾书匾赐之,年七十而卒,谥文简。着有遂初小稿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尤侗 (1618~1704): 字同人,更字展成,号悔

⑤ 贵州占里村的“换花草”有科学依据吗生育现象如何解释

贵州占里村的“换花草”让占里村有中国生育文化第一村的美誉 。这种“换花草”在我们外人眼里,是神秘却有效的。毕竟在这个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是一儿一女,这是一个相当和谐和完美的生育方案。在别的地方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在这个小山村却成为了普遍存在的现实。而这样的情况又怎能让人不心生羡慕?所以“换花草”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这种类似于民俗的活动,似乎可以成为一种可以推广开来的金科玉律。

虽然说儿女双全是一个非常好的愿望,但是人为干预胎儿性别不仅不合情理,也不被法律所容许。任何通过人为手段去干预胎儿性别的行为,我们都不应该提倡。

⑥ 鲁氏家谱的字辈是怎么排列的

湖北京山鲁氏字辈:“智方德修志”。

湖北荆门鲁氏字辈:“大进兴芳德修志尔”。

湖北汉川鲁氏一支字辈:“正本之方德修志耳四海名扬”。

湖北汉川鲁氏一支字辈:“正大光明又起文仁家声可振”。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张榜镇韩榜村鲁河、鲁塆分支辈分:“紫*登宁*,绍*宗兴隆。秀贵兆文胜,受国伯泗时。应正生在作,大启克全昌。重有敦常教,天道协万邦。”(1世~40世)

湖北56塘合派:“纯德肇世运,成周朝祚长。礼乐宣圣教,天道协万邦。功高垂勋久,义发永传扬。人伦绍祖业,佐治显忠堂。逢时恒建树,书诗六纪纲。崇尚维孝友,锡福保泰康。新怀思昭考,慎修召禧祥。均济贞元会,来庭展经彰。英才齐遂达,声名振春芳。广习尊俊哲,宝善庆其强。”【1989年续新谱100代】

山东文登鲁氏字辈:“芝风文昌占登云明显龙国富吉祥庆永禄士世康”。

山东滕州鲁氏字辈:“景显在开大宜佳(家)维(伟)念君”。

山东济宁鲁氏字辈:“卓景守先延绪广”。

山东冠县鲁氏字辈:“冠之以公秀孔孟”。

山东泰山鲁氏字辈:“秉曰成德传继永兆绩昌兴隆庆贤祥福贵禄泰长”。

河南息县鲁氏字辈:“文玉景长中林”

河南濮阳鲁氏字辈:“万姓子地天宗邦承先德治世守典则东方开景运来福变西国”。

河南罗山鲁氏字辈:“道钟世金玉传家正宝珠”。

河南正阳鲁氏字辈:“富正学义,祥云德第,春华民吉,子健财利,靓广丰伟,功泰崇齐”。

河南商丘鲁氏三异堂字辈:“......善大世崇茂,守礼家万昭,文明运开昌,诗书传尽光,英豪忠天子......”。

河南确山县鲁氏字辈:明贯帮秉宗,臣章盼中华,堂中传家训,庭上本元公,祖武振周鼎,万世裕德同,承伯显英君,佑文方冠斌,贤士建功勋,继业普天恩

河南省荣阳、郑州、开封、新乡原阳、延津鲁氏字辈:“士丕百好天,彦兴玉广传,照显庆多泽,蕴宏绍详延,龙凤呈彩瑞,麒麟献吉昌,廉洁德操尚,清和永相芳”

重庆璧山鲁氏字辈:“文思正大光明显永世荣华富贵兴”。

重庆秀山鲁姓字辈:“侯其廷世泽诗礼振家声”。

四川鲁氏一支字辈:“哲世圣朝大安德彩正庆永承恩泽经文光宗必耀祖纬武齐家能治国”。

四川简阳鲁氏字辈:“宗太守敦希孙耳子三寄继述光先德永昌东国基客佳原重学从本启亭诗人才常药秀万世仔文慈。”

湖南蓝山鲁氏字辈:“文东国世积富贵德全昌”。

安徽鲁氏福支字辈:“殷宏国定文正宗传家齐本立盛学永昌”。注:三国东吴大都督鲁肃后裔字辈。

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龙河“明法道富邦,国得兰継讳,维时可大成,宗廷世盛,诗礼传家,文章光上,永庆英华

鲁氏一支字辈:“孝崇正学忠信昭睦”。

(6)花卉族谱扩展阅读:

源于姬姓:

姬姓溯源于黄帝,鲁姓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嫡长子伯禽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为鲁公。

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到了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考烈王灭掉。鲁顷公姬仇被迫迁居下邑(今安徽砀山),其部分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望出扶风郡。鲁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

⑦ 换花草有科学依据吗如何解释贵州占里村98%的家庭都是一儿一女

在贵州的占里村,的确存在一位神秘药师,她看上去就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侗家妇女。但是,占里人生男生女并不是只通过换花草决定的,因为这个寨子里还有两口神秘而古老的两口水井,一口是男井,另一口是女井,只要喝下对应古井中的水,再加上换花草的配合,生下的孩子的性别便能如自己所愿。那么,换花草和井水真的可以控制胎儿的性别吗?如何科学解释贵州占里村的生育现象?

总而言之,生男生女真的做不到未卜先知,不管是流传至今的什么生育秘方,还是当代科学技术。孩子的性别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被决定,而任何通过人为手段筛选孩子性别的行为都不应该被提倡。而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不少生育困难问题,并不一定就是现在很多人晚婚晚育所造成,尤其是对于无法孕育后代的男性来说,其中较大的一部分都是遗传的关系。

⑧ 帅家的族谱

帅姓源流纯正,起源主要有一:
出自师姓,为春秋时师昺之后,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而改姓帅。“帅”跟“师”字仅有一划之别,如果用以代表中国人的姓氏,虽然读音完全不同,但从历史文献上追源溯流,两姓却完全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因为帅氏正是师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广韵》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原来出自古代掌乐之官,因为古代掌乐之官曰师,故以官为氏而姓了师氏,传到春秋时代,有一位师昺在晋国担任尚书的官职,为了要避晋景公的名讳,就将自己的姓改少一横,变成了帅氏,开创了另一个姓氏家族。
始祖:师昺。

宗族字派
字辈:
重庆某支帅氏字辈:应钦秉源年,正永洪大泽,世代朝先志,文华光尚国。
湖北天门帅氏字辈:言举信洋,国家大振,永世刻昌
湖北宜昌帅氏字辈:总振维荣芳,开先启秀良,文章昭祖德。
湖北云梦帅氏字辈:元亨利贞,永世家声。
湖南醴陵帅氏字辈:家保万年常有道,修其学业展新龙。
江西奉新锁石帅氏字辈:大道能经国,康祺再起歌。

帅 宝,北宋臣。字仲珍。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成淳中,授盐官丞,以清廉著称。擢昌化令,劝农课士,听讼咸得其情,卒于官。
帅 我 (1648-1725),清学者。字备皆,号简斋,江西奉新人。弱冠淹通群籍,工书画,尤明医理。康熙五十年举人,官内阁中书。擅诗文,循循江西旧法。著有《墨澜亭集》,不分卷,凡文一百四十篇。另有《简斋诗文稿》。
帅使念,北魏石匠。著名的拓跋鲜卑先祖旧墟石室“仙洞北魏石刻祝文”的刻工。
帅仍祖,清文学家。字宗道,号介亭山人,江西奉新人。帅我长子。康熙间诸生。幼聪慧,十岁能诗,以才华自负。又精岐黄术。性孤介,艰于一第,乃弃举业,键户读书。工诗文,著有《嗜退山房诗稿》二卷、《文稿》三卷。
帅念祖,清画家。字宗德,号兰皋,江西奉新人,帅我子。雍正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礼科给事中,陕西布政使。以事谪戍军台,没于塞外。工指画花卉,兼写山水。尤以时文鸣一时,务以幽渺之思,摆脱陈因。亦工诗,清刻不俗,与从子家相时有大小帅之称。著有《树人堂诗》七卷。
帅家相,清诗人。字伯子,号卓山,江西奉新人。乾隆二年进士,历官江西浔州知府。工诗,善学少陵,气格沉雄,有幽燕气,与从父念祖时有大小帅之目。曾燠尝选其诗与陈允衡、王猷定、曾畹、蒋士铨、汪轫、杨垕、何在田诗合刻,名《国朝江右八家诗选》。著有《三十六乘书楼诗集》十六卷。
帅承瀛 (1766-1840),清臣。字士登,号仙舟。湖北黄梅人。十七岁中乡试。嘉庆元年(1796)进士。任编修。历迁吏、礼、工等部侍郎。典试于广东、江南。督学于广西、山东。道光元年(1821年),授浙江巡抚,奏请盐政改归巡抚兼理,停加课银五十万两;年减商捐、外款银二十万两。杭、嘉、湖三郡发生水灾,他截漕粮赈济;并免除米税,以招远处商贾。曾捐资八万,浚修西湖,修筑海盐石塘。浙人在西子湖边建“帅公祠”,以示纪念。
帅承瀚,清臣。湖北黄梅人。帅承瀛之弟。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至副都御史。颇有声誉于时。
帅方蔚 (1790-1872),清学者。字叔起,又字子文,号石村,南昌奉新(今属江西)人。少聪明好学,道光六年(1826),举进士第三人,授编修。八年,出任山东乡试副主考。历任湖广道、云南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等。后因病辞官回家。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兴起,帅方蔚在乡中办团练,操练乡勇,帮助官兵镇压起义军,咸丰皇帝恩赏加道员官衔。在乡期间,注重讲授经学,有“真经师”之称。曾主白鹿书院、经训书院。同治九年(1870),江西巡抚刘坤一聘请他到省城主修《江西通志》,并主修《奉新县志》。同治十一(1872),方志完成,旋病卒。帅方蔚以人品正直著称,广见博识,著述甚丰。文有新意,诗有特色。所撰述文章体裁十分广泛,主要有《咫闻轩诗稿》、《咫闻轩随笔》、《紫雯轩馆课》、《帅太守稿》、《词垣日记》、《左海交游录》等,均收入《帅氏清芬集》。
其他帅姓名人有宋官吏帅范;清文学家帅光祖,诗人帅翰阶等。近当代帅姓名人有政治家帅孟奇,解放军将领帅荣,国民党将领帅化民,地质学家帅开业、帅德福,医学家帅焘、帅兰英,经济学家帅勇,政治学家帅文洁,翻译家帅德全、帅松生,编辑家帅应煕、帅雪嶕,书法家帅立志,画家帅础坚、帅立德、帅立功、帅松林、帅民风,台湾电影制片人帅岳峰等。

⑨ 边氏家谱

1,河北任邱边氏重修族谱二十二卷,末一卷,附考一卷,(清)边方晋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笃叙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省石家庄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洲家谱学会。

2,河南封邱边氏重修族谱十卷,(清)边青黎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32年)贻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图书馆。

3,边氏族谱,(清)边青黎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4,河北霸县边氏本支支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5,湖北边氏家谱六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6,浙江诸暨暨阳同山边氏宗谱四十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7,河南封邱边氏族谱十卷,(民国)边济仁、边炳汉等纂辑,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贻谋堂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8,河北泺县边氏家谱四卷,(民国)边柔远篆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唐山华美印刷局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9,山西五台边家庄支系《五台边氏家谱》,清中叶时,约于1750年间边成谋创修,1840年由成谋孙边藩吴第二次续修,1951年由边奏联、边奏镛第三次续修。

2005年由边新文主编续修出版。所收录包括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迁入边家庄的始祖边敬后人,包括支衍到五台神西村、耿家会村、定襄县河南坪村以及山西榆次市、介休县等多个聚居村的族人。现有该支系族人超过3000人,为山西省边姓人口大户之一。

10,山西省五台县坪上支系《五台坪上边氏家谱》,1960年边安棨修谱作序,2003年边宪章主编续修。传该支系自洪武年间志亮志宽二兄弟由洪洞圪针沟大槐树下移至五台县坪上村。

该支系除五台坪上村外,还包括移居于五台雷村、官庄、南北涧等村,山西介休、忻州、岢岚、右玉,以及山东、河南、河北族人,已繁衍20余世,超过1000人。

⑩ 宗谱钟情于紫藤萝花,对他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你最喜欢什么花草树木

我喜欢梅花,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热点内容
大鱼海棠讲的什么故事 发布:2025-09-30 10:34:39 浏览:217
手工玫瑰花教程 发布:2025-09-30 10:33:54 浏览:236
希思黎玫瑰油 发布:2025-09-30 10:25:17 浏览:993
初恋的樱花 发布:2025-09-30 10:15:00 浏览:238
长叶榕盆景 发布:2025-09-30 10:14:55 浏览:248
大连西府海棠 发布:2025-09-30 09:46:23 浏览:129
樱花盒子直播 发布:2025-09-30 09:40:39 浏览:275
和丰花卉 发布:2025-09-30 09:19:47 浏览:153
谍战玫瑰电影在线观看 发布:2025-09-30 09:15:37 浏览:313
花卉绘画图片大全简单 发布:2025-09-30 09:15:27 浏览: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