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商河大汉花卉

商河大汉花卉

发布时间: 2021-12-01 15:27:15

Ⅰ 请问我国有哪些大型的园艺或花卉公司

做花卉种苗的:云南绿大地,先锋,西昌的天喜,台湾的大汉,浙江的森和

Ⅱ 商河鼓子秧歌的源流剖析

历代封建王朝都是以武力取天下,为维护统治都编制歌颂本朝武功的武舞,用于郊庙祭祀。如周代礼乐制度的“六舞”中的《大濩》、《大武》就是武舞。唐代音乐依附舞蹈流传,唐太宗为秦王时,军中遂有《秦王破阵乐》,李世民又亲制破阵舞图《七德舞》,命大臣吕才等人教乐工128人,披甲执戟而舞。宋神宗六年,王安石派王韶率兵出塞,王韶在讲武之暇教军士习“讶鼓”,与敌军对垒时,以“讶鼓”振奋自己,震慑敌军。从《大濩》、《大武》、《七德舞》、《讶鼓舞》与鼓子秧歌相比较,其意境、舞技、功利诸方面,颇有相似之处,鼓子秧歌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的汉族民间武舞(也可能是宫廷武舞,或是军队武舞),其社会功能无疑是用来鼓舞战斗情绪,是战争的预演和再现。
之所以说鼓子秧歌是在唐宋年间以武舞成型,因为它具有这个时代的精神特点。山东自古以来战乱频繁,商河地处腹地,更是兵连祸结,饱受兵燹之苦,血与火洗礼的商河人民不仅锻炼了骁勇尚武精神,也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并把战争中某些手段用于汉族民间舞蹈,更由于商河作为齐国的臣民,长期受孔子、孙子文武二圣的文化熏陶,所编出来的舞蹈就具有“泱泱大风”古齐国的乐舞水平,经过千百次的演出,锤炼出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变化莫测的舞蹈阵式,粗犷豪放的将士风格,无往不胜的英雄气势,这就是山东大汉的气质,也就是舞蹈之魂。作为生命情调和冲动形诸人体律动的商河鼓子秧歌参加者,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力量,在美与力的旋涡里自我陶醉,它忽如猛虎下山,忽如短兵相接,忽如行云流水……但什么也不像,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是一些虚的实体,是力的凝聚所向披靡,因而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祭祀”和“礼俗”是统治阶级约束人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手段。殷商以前,人们以目神为万物主宰,朝夕祭之。周代则以天帝为尊,节气(日)受祭,并和神农、后稷并而祭之,一直延续到清末。典仪非常隆重,上至天子、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下至州府县衙,上下一齐搞,最初带有强制性和半强制性,后来逐渐变为习惯。《商河县志》记载的县城郊祭活动: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芒神土牛,里人行户扮渔读耕樵诸戏,在日出前出东门,朝东南方向顶礼膜拜,日出时看太阳光芒能预知当丰农事好坏。上述可以看出,当政者需要通过“祭祀”、“以驭其民”,芸芸众生也趋于对命运的困惑,企盼神祖赐予幸福。农村的“礼俗”,则由族长率“渔读耕樵诸戏”,正月初七(人日)晚上到寺庙祠堂祭神拜祖,烧香包跑“行程”,庄严肃穆,献上三牲、三经,三拜九叩,烧柴禾烧纸钱跑“场子”,祈祷六个方面的要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多子多福,福禄吉祥,消除兵祸,远避罪疾。
由于“渔读耕樵诸戏”(现在称鼓子秧歌),常年参加“祭祀”、“礼俗”活动,成为封建社会惯性运转机制的一部分,这种直接的社会功利性,成了民间舞蹈价值取向的一种恒常因素,也就给了鼓子秧歌以生存和流传的条件,因而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从外地迁来大批移民,他们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各地的乐舞文化在商河大汇合,民间歌舞从减轻劳动重负、祭祀驱壤、鼓舞战斗热情的实用功利艺术逐渐向祝福游艺、自我娱乐转化,主调由庆重神秘演化为喜庆欢乐,明清时期兴旺发达。
鼓子秧歌当地俗称“跑(闹)十五”、“闹玩艺儿”,集歌舞杂耍于一场,是汉代“百戏”的延续。民间活动正月初七晚上祭祖,初八正式开始,十七晚上落伞,前后十天,其中十五、十六、十七三天为高潮。《商河县志》记载的城里“跑十五”盛况:“举国纷纷兴若狂,新正十四挂衣裳,明朝但愿无风雪,尽力逞才闹一场”,“是日士女云集,途为之塞,自晨至暮络绎不绝。”“里人行户扮渔读耕樵诸戏,酒筵悦歌竞为欢会,凡三夜”。农村则根据自身条件,将若干种文艺形式综合在一起,重点表演伞鼓舞,舞者不歌,歌者不舞,这种百戏形式的自娱性活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借用简单的道具,先人传下来的技巧,把压抑的情感,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时空中,将平时说不出来、不敢说、不能说的话,把窝在心里的酸甜苦辣,一古脑地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律动,亦舞亦蹈亦说亦唱地宣泄出来,得以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自我安慰,自我解脱,重打锣鼓重开张,以期待来年胜今年。 商河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漫长封闭的自然经济,不仅滞缓了生产的发展,也使民间舞蹈带上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舞蹈技巧(尤其是“头伞”领场子)是父教子、子教孙辈辈相传,组织形式是封建家长制的因袭,它不仅造成鼓子秧歌鲜明的区域性特点,并因裙带关系的局限性,在全县逐渐形成三种伞鼓流派,尽管各种流派相互渗透,形成各具风格的“一个村一个样”,但由于“天不变道亦不变”,虽然千百年流传下来不走样,但“提高”相当缓慢,粗看起来年年都是老一套,并被当政者认为它是民间杂耍不登大雅之堂,任其自生自灭,尤其在日寇入侵的八年里,人民痛苦,秧歌几乎绝迹。1945年商河解放,伴随着发展生产,参军支前,群众性秧歌出现热潮,成了人民获得新生精神风貌的写照。建国后,秧歌活动出现两次高潮,都与党的政策和农民增收的愉悦心情有关,也是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结果。
(1)立足本地,依靠群众,坚持弘扬民族文化.
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西方的迪斯科、霹雳舞风靡东方这块古老的大地,一些黄色的文化也乘机泛滥,“六害”横生,这种文化渗透引起人们严重关注,好办法就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反渗透、反腐蚀,商河县委、县政府坚持立足本地,从民舞切入,把广大群众团结在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大旗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年年举办全县鼓子秧歌汇演(今年已是第22届),每年几十几百支秧歌队,几千几万人参加演出,到处鼓声咙咚,到处流光溢彩,上至九旬老翁,下至五六岁的孩子,一家三代同场演出,兄弟姐妹争扮角色,到处都是一往情深的执着,充分发挥了鼓子秧歌自娱性和它特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功能,巩固和发展了人民内部平等、团结、互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这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客观上抵御了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2)贵在继承,重在创新,努力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舞蹈文化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批的音乐舞蹈工作者来商河深入生活,长时间、无条件地在“源泉”中向民众学习,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六十年代初,商河鼓子秧歌被选入北京舞蹈学院汉族民舞教材。省内外十几个专业文艺团体,根据鼓子秧歌舞蹈语汇创作的艺术精品,在国内外演出引起强烈反响。本地的文艺工作者得天独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除粗取精,突出了山东大汉的性格,突出了民族特色,不仅在全国大赛和重大活动中赢得了荣誉,还应各地邀请,秧歌队员的足迹踏进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广场和舞台,这充分表明,鼓子秧歌与时代碰撞后,更显出本身的光彩和永恒的价值。同时也培育和造就了一批人才,如文化部门的付君燕、商玉山、冯鲁沂在全国大赛中获得“编导奖”,商家村的“头鼓子”商玉山获“优秀演员奖”。杨庙村的“头伞”李传桢,五十年秧歌史被拍成电视片《秧歌李》。还有杨庙、商家、三帽、三里庄、魏集等十几个骨干演出队,最近又培育了玉皇庙武校、白集等少儿鼓子秧歌队,在大赛中获奖,更是可喜可贺。
3)全国首届商河鼓子秧歌研讨会在商河召开
为进一步探索鼓子秧歌源流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由省、市、县文联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商河鼓子秧歌研讨会”于1992年2月在商河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四川、山东等地的音乐舞蹈专家近百名,中央、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王烈、张敬焘、孙常印、李华理等出席了会议,还有13家新闻媒体现场采访,与会者共260多人。
根据研讨会的命题,收到论文19篇,发言的16人,为研讨会表演流派的秧歌队5个,助兴演出的24个,代表们无不为各流派所呈现的磅礴气势和伟岸气质所折服,被浓郁的时代气息所感染,中国舞协副主席贾作光激动地不仅下场和群众一起舞跳,还当场挥毫赋诗:黄河文化育中华,齐鲁大地一奇葩,鼓子秧歌震环宇,气壮山河舞天涯。
整个大会由县委副书记陈昌茂主持,学术研讨由潘志涛、孙丽主持。
为了将鼓子秧歌研讨引向深入,大会通过了成立中国商河鼓子秧歌研究会的决议,推举贾作光为会长,省文联副主席金西、市舞协主席孙丽为副会长,县文联主席陈学孟为秘书长,与会者都是会员。这标志着研讨会之后,将引导人们进一步认识鼓子秧歌对一个民族的勃发奋飞的价值,使齐鲁这支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Ⅲ 观商河花博会有感多少字都行

我头像有片

Ⅳ 闵行区哪里有花卉市场

老沪闵路与银都路交叉口大汉园艺,各种名贵花卉应有尽有
上海世博会花展好多是在那里搞得

Ⅳ 商河鼓子秧歌的演出活动

近代鼓子秧歌民间的演出活动主要用于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交流,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平常有来往,关系好的村,打个招呼即可送秧歌上门;二是平时无来往,以后在生产生活中又要发生联系,须经“探马”的“一探一报”;三是因某种原因两村闹矛盾,或有重大需求,须经“探马”的“三探三报”,炮手鸣炮,族长率队,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礼仪极其隆重。
秧歌整个演出活动包括进场、辟场、按场、跑场、煞场、出场六个部分。
进场:秧歌队在村外整队,客村以最高礼仪接待,设香案,置肴馔果品,鸣鞭炮,头面人物全部出迎,客家抬鼓,鼓乐前导,“行程”进村,若客家秧歌队尚未出村,则以“行程”迎接,导引至演出场地。“行程”亦称“街筒子”、“进出街”,有“二路”、“三路”之分。“行程”水平基本上能反映出该队舞蹈水平,它既有统一规范的集体舞,也有小范围的“伞鼓舞”、“伞棒舞”和“伞花舞”,演员既有小范围的不同角色的舞蹈组合,又有全部角色的层层“驳花”,在炽热的鼓乐节奏里,“行程”宛如游龙,翩如惊鸿,粗犷豪放中充溢着阳刚之美,热情奔放的娴熟技巧,令人回肠荡气不能自已。
辟场:秧歌队小型的五六十人,大型的二三百人,演出场地小如篮球场大则需大场院,“跑十五”是一年一度盛大的文艺活动,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幼早已集结在演出场地水泄不通,必须辟场才能演出,大鼓定位后,辟场的方法有探马开场、武术打场、鼓棒冲场、鞭炮炸场、高跷踩场、见彩吓场、龙狮扩场,“丑”在场外即兴演出称之引场等。这些方法以不伤人为前提,观众嘻嘻哈哈挤来挤去,非常热闹。
按场:辟场后,头伞各领己队圆场,到达两门,第一领伞在正门晃动驳棰,鼓乐随即变化节奏,跑场开始。
跑场:是演出的高潮部分,场子借鉴古代战阵、与仪仗队、土木建筑、生产斗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吉祥图案及动植物形象等,世代演练出一百多个秧歌阵图。
秧歌场子从速度、力度可分为文场、武场、文武场三种。武场速度慢,清晰浑厚,文场速度快热烈红火,文武场介于二者之间。一般演出每场只跑十几个场阵。
煞场:曲线流动的场子演化至“八趟街”,队员集结成方阵,“领伞”用驳棰点鼓,队员和鼓乐猝然煞住,异常壮观。
出场:煞场后,“伞”、“鼓”、“棒”、“花”在周边上休息,客家散烟糖表示慰问,“丑”和歌舞杂耍演员上场表演,秧歌队员休息后即返场演出,场子不同于前场,最后还是“八趟街”煞场,客家将已准备好的烟糖赠送秧歌队,由礼官装入口袋背走,客家再次抬起大鼓,鼓乐仍作前导,队员'行程',全村人送出村外,演出结束。若两村原有矛盾,此时便捐弃前嫌和好如初,展现了淳朴的民风和憨厚善良的美德。
商河鼓子秧歌是汉族民间大型舞蹈,因其威武雄壮、氛围炽烈,有强烈的时代节奏感,表现出山东大汉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英雄气魄,是劳动人民能量、力量、坚韧性的显现,是民族优秀舞蹈文化积淀的硕果。古舞古貌谱新史,新姿新态新篇章,勇敢刚直、聪慧朴实、能歌善舞的商河人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必将创造出有崭新时代精神与浓郁地方特色相结合的汉族民间舞蹈,风靡全国并屹立于世界民舞之林。

Ⅵ 中国出名的花卉博览园有哪些

我就知道广东的,顺德花卉世界,
顺德花卉世界总体规划10000亩。分三大功能区,其中:销售区3000亩,高新种植区6000亩,配套服务区1000亩。目前,投入资金2亿多元,首期开发的2000亩销售区已经投入使用,并吸引了130家分别来自台湾、香港、澳门、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荷兰及全国各地的专业公司进场经营。
在这130多家企业当中,有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大型花卉企业,如台湾七巧公司、源茂公司、成美园艺公司、大汉公司,香港缤纷公司、江苏的华盛顿杜鹃花实验场等。更可喜的是吸引了一批科研机构前来投资设点。例如:仲恺农学院、北京农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林科院、深圳农科中心、陈村的教授公司等。陈村“花卉世界”开业以后,不仅带动了全镇一万户花农两万亩花卉种植的发展,且逐步摸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花卉生产和销售模式。
从而真正起到"龙头企业"的作用,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花卉的发展亦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陈村“花卉世界”成为中国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已上报国家星火计划,是广东省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还是佛山、顺德市高新农业的重点扶持项目。
目前,陈村“花卉世界”内正在实施"花卉造龙"工程,推进6.8公里的花卉大道,贯通原有的2万多亩花卉基地,形成前面批发,后面基地的布局。一批新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其中有奇石根雕馆、蝴蝶馆、干花馆、国际兰花交易中心、韩国花村、花卉世界园林艺术书画廊、荫生植物和兰花报价中心、花卉公园、酒店度假村等。这些项目完成后,“花卉世界”将更具魅力。
广州花博园 占地6000亩,从1998年开始筹建,2000年正式开业,已完成第一、二期2000亩花卉交易区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花卉企业380多家,花卉年交易额达21.5 亿元,年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带动农户9000多户,年出口创汇450万美元。投资3亿元的亚洲最大、设施最先进的花卉拍卖中心于2003年1月18日建成完工,并于2003中国广州花卉交易会期间(11月13日)正式开拍,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配备了拍卖信息系统。作为花卉拍卖中心一部分的花卉超市于2003年11月15日正式开业,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超市有铺位500多家,以经营鲜花为主,兼营塑料花、干花、丝花、盆栽精品、园艺产品等。
广州花卉博览园位于广州市芳村区西南端,是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省“生态示范园”,也是芳村三大形象之一。广州花博园规划总投资为民8.89亿元,有花卉展销示范区、花卉科研示范区、大沙河生态旅游区三大功能。目前建成的主要是花卉展销示范区。
花卉展销示范区位于大沙河以东,占地1500亩,是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综合性花卉大市场。从1998年7月开发至今,共引进国内花卉企业226多家,其中著名企业有台湾七巧园艺有限公司、源茂园艺、龙言园艺、上市公司英豪科教、高科技公司华力园艺、教授公司、中大丹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引进资金6.7亿多元。花卉展销区于2001年1月12日正式开业,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芳村花卉博览会”,同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花卉年交易额近14亿元。

热点内容
茶花烟哪里有卖的 发布:2025-07-23 19:14:23 浏览:853
情人节背景墙 发布:2025-07-23 19:12:45 浏览:26
红玫瑰白玫瑰陈奕迅 发布:2025-07-23 19:12:33 浏览:850
山茶花油妊娠 发布:2025-07-23 19:08:36 浏览:549
广西梅花管 发布:2025-07-23 19:02:00 浏览:504
桂花荷花酒 发布:2025-07-23 19:00:27 浏览:955
梅花喜阴还是喜阳 发布:2025-07-23 18:55:26 浏览:87
玫瑰煮水 发布:2025-07-23 18:54:47 浏览:298
梅花连续剪纸 发布:2025-07-23 18:46:59 浏览:869
牡丹江人民检察院 发布:2025-07-23 18:42:04 浏览: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