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插花役枝
『壹』 日式插花与中式传统插花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日式插花的总体构造之后,其实会发现尽管在细分到各类花型的骨架布局会有不同,但事实上二者均源于最早的中国山水审美意识,其立意布局等大都借鉴于中国山水画、书法的构造布局技法及传统的儒家哲理,重视插花花枝的姿态及神韵,造型注重线条、潇洒自然,多为不对称的均衡构图,清闲淡雅,超凡脱俗。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这是东方特有的自然观念和哲学观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许多特点基本是重合的。所以说区别的话,个人认为其是在本质上并与特别明显的区别的,但要说的话日本花道到今天是远比中国的系统,如今的3000多流派,虽源于池坊,却各有特点,在最早的花道形式上有传承又不断在创新,并且融入了日本精致、凝练、简洁干净的气质。另外日本花道有家族性,固能将流派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下来。而中国插花艺术,重新发展的历史不长,且如今依旧派系不明,分类混杂。并且在传统的插花方面,关于最早期的中式插花的许多重要部分其实是已经遗失或处于碎片化的状态,还处考古文物及现存史籍的整理归类,整理历代插花资料与图片、系统梳理的过程中。
『贰』 中日式插花有什么区别
中式插画起源早,发展慢,主要表现出来大气,意境,寓意,日式花道与日本人的性格相似,主要表现精致,意境,细腻。尚且不论文化源流, 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在很多特点上都是重合的,区别没有那么明显。由于历史原因,不断的战乱,使得中国插花艺术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未一帆风顺。而日本,倒是兴兴旺旺,使插花艺术在全日本成为了一种全民普及性的技艺,与茶道同为日本妇女的必学之道。社会经济复苏后,随着人民物质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才使得中国式插花再次焕发生机。
『叁』 日本插花道有什么流派,插花道有什么特点
挂花、吊花瓶插花
池坊流
日本室町时期的挂花、吊花瓶插花法以及使用日常生活用具插花的技法在立花师傅中风行一时。在这个基础上,日本元禄时代又推出了一种新的插花法“投入花”。“投入花”是一种花道流派。提倡尽量保存花的自然样式。随着花道艺术的兴起,茶室内也讲究用鲜花装饰。多装饰茶室服务的投入花强调花枝弯折,向外伸展的插花格式。由于投入花较立花省工、省钱,所以很快在中、下层町民中间普及开来,并很快从茶道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体。
投入花
日本明和、安永年间以投入花为基础,相继涌现不少插花流派。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一种流仪花。根据它的流仪和理论,起名为生花(把带枝的花艺术地插在瓶里或盘里的一种插花艺术),亦称正花、活花。生花技术讲究保持草木的自然姿态,强调体、用、留、真、副、体的调和,体现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调和的思想。由于以上原因,插花时花形整体必须呈^形即三角形。加之生花流仪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统的流派。
池坊花
十五世纪由立花名家专庆创造的池坊花是当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之名取自京都六角堂(顶法寺),当年六角堂内的许多僧人都擅长专庆的立花。所以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词。 日本宽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术的开山祖专庆应邀为武将佐佐木高秀插花。几十枝鲜花插入金瓶内,绮丽无比,顷刻专庆的池坊插花术在立花界获得很高的声誉。十六世纪专应创作了《池坊专应口传》、专荣创作了《池坊专荣传书》。通过专应、专荣的努力,池坊立花成为花道界的主流派。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花道流派。特别是战后建立了池坊学园。使用新的教授方法培养花道人材。与此同时,也开展对花道理论、技艺的研究。
未生流派
未生流派是日本江户初期由未生斋一莆(1761-1824)创立的另一个花道流派。今天,未生流派已发展成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致力于花道知识的普及工作。如今未生流派内又相继出现了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家未生派、嵯峨未生派、未生派中山文莆会、真养未生派、平安未生派、本能寺未生派、未生箢、大坂未生派、未生方云派、都未生派、洛阳未生派等等。未生派将儒家的天地人合作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为体现天圆、地方统一体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内,未生流派进行多种多样的创造发挥。其作品的特点是明快、简洁。
小原流派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云心(1861-1916)创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云心自幼随父学习池坊的插花技术。后来云心发现池坊派插花术重心过高,不够安稳。便创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术。接受自然影响的小原插花术以新颖的花型,为插花技艺增添了时代感。小原插花术的诞生是日本人学习西方文学的反映。但是,小原的插花试一直受到正统派的指责。云心不同于其他流派逐个收弟子学艺,而是招收弟子在自己家进行集体教授。这种教学法在当时可谓划时代的创举。至今小原流派的自然主义插花术仍受到不少日本人的喜爱。
草月流派
由使节河原苍风(1900- )创立的草月流派是战后兴起的新流派。今天它同未生流派、小原流派一样。使节河原苍生批判了形式固定化的传统流派,提出自由地使用花器,自由处理素材的新理论。草月流派着眼于现实生活,组织造形,将西方的艺术观点糅合于插花艺术之中。铁丝、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辅助材料。今天尽管日本人对草月流派的评价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实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因此, 日本花道
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来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因此,从深处看,花道首先是一种道意,它逐步培养从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谐、有礼。其次花道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采用园艺、美术、雕塑、文学等人文艺术手段。花道还是一种技艺,可用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最后花道是一种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浅出的文化活动。 插花并不讲究花材的数量和花的华丽。在古代和现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轮向日葵等简单的花草就能营造一种幽雅、返朴归真的氛围。另外插花的优劣还取决于插花的形态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精神。如蔷薇花象征美丽与纯洁,百合花代表圣洁与纯真。梅花象征高洁与坚毅,兰花高雅,被誉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华贵,杜鹃花婀娜多姿,桃花妩媚芬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高尚品德。而热爱大自然的日本人最爱的还是樱花,因为这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肆』 日式插花中有哪些药用与观赏的花卉
插花(flower arrangement)chā huā起源来于佛教中的供花源。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所以,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简言之,插花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故称其为插花艺术。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国内外插花界的朋友们都认为,插花是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
『伍』 日式插花有何特点
日本插花非常讲究的,不是一年两年都搞清楚的.总之就是用花不多,充分体现意境的感觉.每一支花的相对位置都是非常讲究的.
『陆』 自然式插花的三个主枝分别是什么
天,地,人
『柒』 插花中的主枝,客枝,辅枝怎么理解
插花(floarr)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中国插花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插花源于古代汉族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
花束的花材固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细铁丝绑扎。每一枝花、每一片衬叶,都用缠上绿胶带的细铁丝缠好后再造型。另一种是用专用花托,内有花泥,将花依造型插入花托内,此法比较简便省事。
【主枝】在果树上直接从中心主干(中心领导干)上分生出来的大枝条叫主枝。它是构成树冠的永久性骨干枝之一。有中心主干的果树,经过层式整形,主枝是成层分布的,可从下向上分为第一层主枝、第二层主枝等等。果树的主枝,要求向四周均匀分布,同层主枝要求粗细长短和生长势互相均衡,并与树干成一定角度。
在我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般看来并不起眼的绿叶一个花蕾
插花,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是创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产生共鸣,那么这件作品也就失击了观赏价值。具体地说、即插花作品在视觉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种感观和情感上的自然反应,如果未能立刻产生反应,那么摆在眼前的这些花材将无法吸引观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观赏者情感产生反应的要素有三点:一是创意或称立意、指的是表达什么主题,应选什么花材;二是构思(或称构图),指的是这些花材怎样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与创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机配合,作品便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捌』 什么是日式花道
"花道"又称"华道","华"乃"莲华"之简称。古人在佛前供奉人工制"莲华",称"供华","花道"就是从"供华"演变而成。
随着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与佛教相关的仪式及装饰美术,也同时传入日本。将天然花草放在器皿中做装饰,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爱好。人工制"供华"缺乏生气,日本人很自然地想到用天然花草做替代。插花技术大约始于奈良时代(公元8世纪)。但真正发展,应该是在平安时代(公元12世纪)。
平安贵族将唐朝流行的“斗草”技艺和式化,改成“花合”和“草合”以插花技艺的高低,睹输赢。并将宋代的“斗茶”技艺也改成日式“茶合”。
“插花”刚开始时并无章法,只是将花草放入瓶中,叫“投入花”。随着人们不断研究,在南北朝时代(十四世纪),出现了“立花”,就是把开着花的枝条垂直插入花瓶内。
在室町时代,“立花”技艺在贵族的推崇下,向“花道”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室町中期(1445年),富阿弥氏编出了第一部“立花”法式书《仙传抄》。“立花”已不再是“供华”,而成了贵族前客厅里的一种摆饰。
室町中期出现了一名花道大国手-专庆,他在顶法寺六角堂的池坊创立了“池坊流”立花流派。“池坊流”一直延续至今。
到了江户时代,天皇更让插花高手出席“大立花御会”。在僧侣和町人中的插花高手,视出席该御会为无上的荣誉。
室町中期,大德寺一休和尚的弟子珠光,在草庵的小屋内设置茶室,并用“投入花”装设茶室。珠光编写了第一部《茶事法式》,而茶室内的插花便称作“茶花”。桃山时代(16世纪中叶),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使“茶花”得到普及。
“立花”过于豪华,属贵族的玩物,而“茶花”则较平民化。至于现在最为人道的“生花”,却是在江户时代(17世纪),受儒家思想影响才产生的。“生花”讲究“三才五行”,即以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来命名花形。“生花”还采用了矫枝技术,使花草树枝更增添了曲线美。
“生花”广受欢迎,连“立花”始祖的池坊流后人也不得不在生花上下功夫。明治末叶到大正时代,出现了“盛花”。“盛花”是在“生花”的基础上,加进西洋多彩鲜艳的花草。“小原流”、“安达式”就是“盛花”的主要流派。
“生花”流派众多,有“远州流”、“古流”、“未生流”、“草月流”等上千流派。
历经数百年,普通的插花行为形成了一种“道”,“花道”像“剑道”、“空手道”、“茶道”、“书道”、“香道”、“陶艺道”等日本其他“道艺”一样,学习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养。
『玖』 有关插花艺术方面(追加100)
浅谈插花艺术的魅力
2005-2-23[来源] 园林在线 [作者] 陈平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及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的民族素以风雅著称,以花赞人、以花喻人、赋予花人格魅力是我们的传统,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等等可谓家喻户晓。我国插花在风格上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寓意含蓄;在形式上注重线条、构图的完整和变化,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用色淡雅脱俗,朴素大方;在意境营造方面,插花表现题材广泛,多赋予作品深刻的寓意,观之耐人寻味,回味悠长。插花艺术是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插花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插花艺术品是凝固的音乐。音乐的美感富于流动性,音符的跳动旋律或缠绵、或高亢,给人以无限遐思和联想。插花作品中那飘扬的丝带,斜逸的枝叶,优雅的造型和深邃的意境使人仿佛聆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绘画是以形象和色彩来表现主题的,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特性,而且插花的立体感和观赏性比绘画更强烈,插花的制作更便捷,取材更广泛,可操作性更强。作品完成以后仍可依据作者的构思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调整,以表达变动的情绪和内心感受。诗歌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千变万化,韵味无穷,激发出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功能,它所营造的意境或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美,或以夸张手法表现景物或园林景观,或以事件、人物为题材进行抽象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雕塑是以固定的造型,或直观或抽象地表现人的思维灵感火花,插花也与之有相似之处是一种造型艺术。但是插花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充满了盎然的生机,这又是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说,插花艺术同其他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插花以其简洁的表现形式,广泛的取材与表现题材的多样化,使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比如时装展示会展示的服装,有些可以演变为日常着装,而有的则纯粹是艺术性展示。但是这些纯艺术性的时装也可以起到引导潮流或拓宽人们视野和思路的作用,所以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插花也有相似的属性,插花有艺术插花和礼仪插花之分,前者思想性较强,制作难度很大,起着引导潮流的作用;而后者的普及性更强一些,非专业人员不具备系统理论和实际经验,但采撷一些鲜花,准备一些普通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创作出一些插花作品来装点居室,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因而插花也具有广泛的公众特性,这是插花艺术普及与推广的社会基础,也是插花艺术品进入市场,形成规模效益的依据之一。
插花艺术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姿多彩,制作过程中作者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多以鲜花为主要制作材料。尽管保鲜技术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插花作品的寿命仍然是短暂的。通过鲜花这小巧生灵的凋零易逝,使人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光阴的无情流逝,从而萌生怜花、惜花更护花的情怀,也激发和培养了人们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善待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高尚情操。
花艺设计兼顾生意和风格--访日本花艺师?本伸也
〔 作者:何小唐 来源:中国花卉园艺 浏览:341 时间:2005-3-29 录入: 〕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一次花艺活动中,日本花艺师?本伸也设计的居室花艺吸引了人们的视线。无论是小巧的电话托架,还是废弃的可乐瓶、老旧的衣箱,在他的巧妙构思下,都与鲜花形成了默契的搭配,成为可爱的装饰品。?本伸也,这位来自日本的花艺设计师带着他那充满自然灵趣的花艺走进了北京花艺界。
融会东西的花艺风格
?本伸也从事花艺工作有10多年了。起初他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爱上了插花艺术,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走进了花艺世界。他在日本花艺界学习、工作了差不多7年。但自然、活泼的性格使他对西方花艺更加情有独钟。于是,他离开家乡去了德国、荷兰、瑞士,在那里边学习边工作了3年,掌握了欧式花艺的技巧。在德国期间,他和一位北京女孩喜结良缘。两年前,他和妻子来到北京,创办了植叶设计室,开始了他在北京的花艺事业。
目前,?本伸也设计室的主要客户是在京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但他认为,中国顾客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融会学习了东西方插花艺术的?本伸也,非常明白不同文化背景对花艺的不同审美需要。他说,中国插花喜欢比较热烈的色彩,尤其是在节日的时候,红色、黄色等是经常用到的颜色;而日本人则喜欢清淡的色彩,插花用色以浅色为主;德国等欧洲国家对花艺色彩的运用则介于中、日之间,由强渐弱的同色系变化感很强。崇尚自然的?本伸也,在花艺设计上更偏向欧式风格。
?本伸也认为,插花其实是一个人与花交流的过程。花也有不同的性格,例如,有的花能让人体会到热情,有的则展现出浪漫的风韵。花艺师就要通过自己的花艺作品,把花的性格展现给大家。?本伸也在插花时很尊重花的自然形态,他说,郁金香的茎比花还要美,那么插花时就可以通过对花茎的展示来衬托花的美丽。
商业与花艺完美结合
作为一名商业花艺师,?本伸也认为,除了追求作品之美,使消费者欣赏并愿意购买也很重要。
?本伸也认为,作为花艺师,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喜好是一方面,但同时也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引导。有些前卫的花艺作品摆放在花店里,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被消费者接受,但消费者每次来到店里时,花艺师都可以向他们介绍、推荐。时间长了,这些作品自然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花店里的花艺师需要坚持不懈地插些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能怕浪费花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设计风格和作品。
经常有客人打电话到设计室来订花。一般来说,客人会有些基本的想法,如:想用什么颜色的花,大致需要什么样子等等。?本伸也总要问得很仔细,在了解客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这样一来,尽管在插花过程中融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但当花送到客人手中时,客人还是会很满意。在这个过程中,客人还逐渐接受了设计师的风格。如此一来,生意和花艺师的个人风格就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可以兼顾的。
启发思想是一种学习
植叶设计室有时也开设插花课程。?本伸也说,虽然是在讲授插花技术,但对于那些有插花基础的学员,他其实更希望和他们进行一些设计想法上的交流。?本伸也认为,花店的花艺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插花技术,如果想插一件和别人相同的作品,那只是简单的模仿。作为花店的花艺师,其主要任务是设计出新颖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学习、重复技术。因此,他更愿意和花艺师们交流设计上的想法和思路。在他的插花课上,?本伸也不让学生模仿他的作品,而是让学生动脑筋、自己想,创作自己的作品。有不少学生的作品很出色,对身为老师的他也有不少启发。
?本伸也说,花店店员如果想学插花技术,平时在店里多看师傅们插花就可以,但设计想法是要通过和师傅们交流、学习才能明白的。他在德国学习时,老师经常准备很多种花,让学生随自己的喜好来插,然后由老师点评,这样学生的进步会比较快。但是在中国或日本的插花课上,老师讲得多,学生动手少,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想像力。“每一朵玫瑰花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学生模仿,也不可能插出和老师一样的作品。启发思路,才是更好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他的观点。
图为?本伸也设计的家庭居室花。看得出来吗?粉色的花瓶外饰其实是用毛巾做成的。
『拾』 日本插花!为什么是这样的如此高境界!
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历史较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传统,是中日文化的混合体,其发源地据说为圣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圣德太子在飞鸟时代(自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担任推古天皇的摄政,指导政治及文化。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国(隋)建立邦交,努力传入大陆文化,而尽力于佛教的兴隆。作为遣隋使节的小野妹子,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供花。回到日本后,他自称专务.住在六角堂·池坊,积极传播.很快把中国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了池坊流花道,池坊插花的历史就是日本插花的历史。
华道在日文汉字中为「华道」、「花道」或「生け花」。它不单要表达花的美态,也是形神兼备品味造型的插花。日式与西式插花有所不同的是,日式插花:除三个主枝外,花儿往往并不担负重要的角色。要观摩经历数纪元传统臻善的日本插花艺术,每每需要以不同感性去欣赏花及其造型。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开、含苞、待放代表事物过去、现在、将来。日本人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态美姿是宇宙永恒的缩影。若常以宽宏意境和深邃内涵从事插花艺术的表达,你自然直接体会到园艺家对植物本性认识以至尊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