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宣花卉
Ⅰ 东湖听涛区的水杉的位置换过吗
你问的是哪个东湖?
1、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景区面积81.6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还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
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位于东湖听涛区的南端,占地4.4公顷,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组寓言雕塑。 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参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壮烈牺牲。乡人仰慕她们的英烈,将其遗骨合葬于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阁建于湖心小岛上,由十里长堤与陆地相连,原名“中正亭”,1931年为纪念蒋介石五十寿辰而 建,后改称“湖光阁”。阁为三层六面,飞檐绿瓦,登阁四顾,游船轻移,景象万千。雾日,水天一色,湖光高阁,似蓬莱仙境,无不令人向往。
磨山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山南有以湖水地区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耸萃等四景。是武汉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东湖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星罗,磨山、枫多山、吹笛山,共34座山峰紧紧环绕东湖碧水。据统计,这里有雪松、水杉、樟树共396种、300余万株,被人们称为绿色宝库,这里更是鲜花的海洋,奇花异卉比比皆是,一年四季香飘不断,最具东湖特色的花卉有梅花、荷花、桂花等十几种,其中梅花建有专门观赏园林,面积800余亩,园内培育种植了301个品种的近万株梅树,是中国第一大梅园。世界梅花品种进行了3次登录,共登录200个品种,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42个。东湖在梅花、荷花的品种、科研成果、观赏价值都居全国领先地位,故中国花卉协会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与“中国荷花研究中心”都设在东湖。东湖还建有世界三大樱花园之一的东湖樱花园,全国第一座寓言雕塑园,以及鸟类的乐园——鸟语林等多种景园100多处。
东湖一年四季风情万种,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春来山明水秀、鸟语花香;夏来万人湖滨戏水,南国海滨风光;秋来枫叶满山红遍,桂花十里飘香;冬来万千候鸟,满湖觅食欢唱。
近年,东湖又新建成了楚风园、疑海沙滩浴场、亲水平台、东湖新三景、刘备郊天坛等多处新景观,其中疑海沙滩浴场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海沙泳场。还改善了风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构成了景区内游、行、吃、住、娱、购一条龙的完善体系,在发展大东湖景区的同时,形成了有区域特色的听涛水上娱乐游览区、磨山楚文化游览区、落雁生态休闲游览区,以及环东湖文化景观群等。
1982年,东湖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 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是青石山。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会稽(即现在的绍兴),在这里车喂马,所以称这里的山为“占山”,民间又称“箬篑山”,当年这里山上多青石,此石坚而硬、用途很广。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 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采石工的辛勤劳动,这么大的青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是东湖了。一百多年来,东湖经过许客人的修饰,成了—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多深潭、潭谭见清影。游客们不妨坐乌篷船去体味—下。
绕过笔架山。迎面的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诗,是1962年郭沫若游览东湖所写下的,诗曰“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并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小船划进陶公洞、洞内水色呈黛绿色、手插水中,会感到特别清凉;仰起头来,会有几滴小水珠凌空飞落而下。让我们看看洞顶的天空吧,真象是坐井观天;船桨击水,如同在一个巨瓮中击掌。声音奇妙。
陶公洞有一处“听湫亭”。这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地方入立其中可以听见洞内壁缝里滚下来的水珠掉进水潭的声音。沿着一条一米多的栈道上去,可见两边悬崖临水、陡峭险峻。再上去至山顶,人群竹绿茶、恍若世外桃源;又合龙一泓。四季不干。登山远眺,村落遍布,阡陌纵横,水乡秀丽风光尽收眼底。
小船穿过霞川,经过饮绿亭,仙桃洞早已静候。这里水若处子,静中见活泼;洞如石屋、幽深不可测。中间那道石墙、簿而光滑,石上留有一个洞,形状若桃。洞侧一副对联,令人深思:“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这对联很夸张,但又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对面岩石有一处像是一把椅子,人们称之为神仙椅。
仙桃洞西面是“桂岭”,说是岭,却不大,像是一个小岛、依岩而傍湖,曲径能通幽。“桂岭”上有金桂丛丛,金秋时节,老远就能闻到桂花香味。这里还有形状怪异的盘槐。
游东湖,坐船必不可少,但步行也有妙处。特别是晚上游湖,经各式灯光映照,疑是误入仙镜。
从桂岭向北,走过秦桥,这桥也有几千年历史了,从桥名上就可以得知。往东,漫步在白玉长堤上,东湖奇景可以细细品味。这里,景随步移,看岩石,形状怪异,有的壁立数十丈,鬼斧神工;有的相对而立,就像石门;有的曲折有致,状如石洞。这都是古代采石工留下的不可再造的艺术精品。东湖门口有一副对联:“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头。”活脱脱写尽东湖的美景。
3、凤翔东湖,地处陕西凤翔县城东关,古名“饮凤池”。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宋代大学士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于政务之暇,倡导官民,相度地形,引城西北凤凰泉水(如今以无水)注入,种莲插柳,建亭修桥,改名东湖,与杭州西湖雅称“姊妹湖”。人言西湖的水,东湖的柳。
凤翔东湖占地14 公顷,分内、外湖和苏公祠三大部分,湖内水荷交融,湖岸古柳摇曳,奇石林立,翠竹成群,亭台轩榭,布局精巧,曲径通幽,建筑古朴典雅。湖心景区以“君子亭”为核心,湖面相通巧分为三,亭榭棋布四周,岸渚交映成趣;观小娇亭,精巧玲珑,看“鸳鸯亭”,煞似鸳鸯戏水;置会景堂,可品茗观景,临风怀古;登一览亭,可远望终南,近看雍山雍水,一景一物,别具匠心。
凤翔东湖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见长,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苏轼散文名著《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写作于此。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诗文书画、亭廊阁壁,给人以古朴典雅,恢宏壮阔,博大精深之感。特色景点有凌虚眺远、岸柳飞雪、石螭吐甘、沧浪瀑布、曲桥观鱼、断桥叙史、喜雨怀苏、洗砚直谏、君子吊古、苏祠仰象、墨海揽胜、牡丹争艳等。
4、永安东湖由落马湖水长年注入及黑龙江水倒灌而成湖,湖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该景区是黑龙江嘉荫河段平原与峡谷段的转折点。山、湖、江、村庄、农田相伴,景观层次分明。东湖水面宽阔,湖底为砂质,盛产鲤鱼、鳊花、鲢鱼、鲫鱼等多种鱼类。此外,在湖东临江而立的山顶上还分布一奇特的小型湖泊,其中有倒长鱼鳞的湖鱼。
Ⅱ 东湖和西湖在什么地方
我比较有名的“东湖”有两处,一处在湖北武汉,另一处在浙江绍兴。
1.武汉东湖风景区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景区面积81.6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还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
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位于东湖听涛区的南端,占地4.4公顷,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组寓言雕塑。 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秭归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初辅楚怀王,做过三闾大夫。他向楚怀王提出一系列正确的的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进步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主张,使楚国雄踞南方,一度强盛,后遭小人谗言离间,楚怀王疏远屈原,将其放逐汉北。楚襄王继位后更加昏庸,将屈原放逐到更远的江南,永远不得过问朝政。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 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浪生活的屈原,已是六十二年,他目睹国破家亡,满怀悲愤,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 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参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壮烈牺牲。乡人仰慕她们的英烈,将其遗骨合葬于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阁建于湖心小岛上,由十里长堤与陆地相连,原名“中正亭”,1931年为纪念蒋介石五十寿辰而 建,后改称“湖光阁”。阁为三层六面,飞檐绿瓦,登阁四顾,游船轻移,景象万千。雾日,水天一色,湖光高阁,似蓬莱仙境,无不令人向往。
磨山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山南有以湖水地区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耸萃等四景。是武汉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东湖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星罗,磨山、枫多山、吹笛山,共34座山峰紧紧环绕东湖碧水。据统计,这里有雪松、水杉、樟树共396种、300余万株,被人们称为绿色宝库,这里更是鲜花的海洋,奇花异卉比比皆是,一年四季香飘不断,最具东湖特色的花卉有梅花、荷花、桂花等十几种,其中梅花建有专门观赏园林,面积800余亩,园内培育种植了301个品种的近万株梅树,是中国第一大梅园。世界梅花品种进行了3次登录,共登录200个品种,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42个。东湖在梅花、荷花的品种、科研成果、观赏价值都居全国领先地位,故中国花卉协会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与“中国荷花研究中心”都设在东湖。东湖还建有世界三大樱花园之一的东湖樱花园,全国第一座寓言雕塑园,以及鸟类的乐园——鸟语林等多种景园100多处。
东湖一年四季风情万种,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春来山明水秀、鸟语花香;夏来万人湖滨戏水,南国海滨风光;秋来枫叶满山红遍,桂花十里飘香;冬来万千候鸟,满湖觅食欢唱。
近年,东湖又新建成了楚风园、疑海沙滩浴场、亲水平台、东湖新三景、刘备郊天坛等多处新景观,其中疑海沙滩浴场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海沙泳场。还改善了风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构成了景区内游、行、吃、住、娱、购一条龙的完善体系,在发展大东湖景区的同时,形成了有区域特色的听涛水上娱乐游览区、磨山楚文化游览区、落雁生态休闲游览区,以及环东湖文化景观群等。
2.绍兴东湖
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是青石山。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会稽(即现在的绍兴),在这里车喂马,所以称这里的山为“占山”,民间又称“箬篑山”,当年这里山上多青石,此石坚而硬、用途很广。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 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采石工的辛勤劳动,这么大的青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是东湖了。一百多年来,东湖经过许客人的修饰,成了—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多深潭、潭谭见清影。游客们不妨坐乌篷船去体昧—下。
绕过笔架山。迎面的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诗,是1962年郭沫若游览东湖所写下的,诗曰“箬占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并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小船划进陶公洞、洞内水色呈黛绿色、手插水中,会感到特别清凉;仰起头来,会有几滴小水珠凌空飞落而下。让我们看看洞顶的天空吧,真象是坐井观天;船桨击水,如同在一个巨瓮中击掌。声音奇妙。
陶公洞有一处“听湫亭”。这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地方入立其中可以听见洞内壁缝里滚下来的水珠掉进水潭的声音。沿着一条一米多的栈道上去,可见两边悬崖临水、陡峭险峻。再上去至山顶,人群竹绿茶、恍若世外桃源;又合龙一泓。四季不干。登山远眺,村落遍布,阡陌纵横,水乡秀丽风光尽收眼底。
小船穿过霞川,经过饮绿亭,仙桃洞早已静候。这里水若处子,静中见活泼;洞如石屋、幽深不可测。中间那道石墙、簿而光滑,石上留有一个洞,形状若桃。洞侧一副对联,令人深思:“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这对联很夸张,但又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对面岩石有一处像是一把椅子,人们称之为神仙椅。
仙桃洞西面是“桂岭”,说是岭,却不大,像是一个小岛、依岩而傍湖,曲径能通幽。“桂岭”上有金桂丛丛,金秋时节,老远就能闻到桂花香味。这里还有形状怪异的盘槐。
游东湖,坐船必不可少,但步行也有妙处。特别是晚上游湖,经各式灯光映照,疑是误入仙镜。
从桂岭向北,走过秦桥,这桥也有几千年历史了,从桥名上就可以得知。往东,漫步在白玉长堤上,东湖奇景可以细细品味。这里,景随步移,看岩石,形状怪异,有的壁立数十丈,鬼斧神工;有的相对而立,就像石门;有的曲折有致,状如石洞。这都是古代采石工留下的不可再造的艺术精品。东湖门口有一副对联:“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头。”活脱脱写尽东湖的美景。
东湖陶社纪念室,是纪念绍兴先贤陶成章的。陶成章是绍兴县陶堰人。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人都到过东湖游览或商议大事。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就在这里建造“陶社”以作纪念。1918年6月,孙中山先生曾专程到过陶社纪念陶成章,并摄影留念。
http://ke..com/view/1982.htm
杭州西湖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6分、东经120度12分。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左右,最泞处有5米多,最浅处不到1米。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 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其它景点还有保俶挺秀、长桥旧月、古塔多情、湖滨绿廊、花圃烂漫、金沙风情、九里云松、梅坞茶景、西山荟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国、中山遗址、灵隐佛国、岳王墓庙。
西湖名景演变:
自从南宋的迁都,给西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出现了名传千载的“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
元人效仿宋代设了六桥烟柳、九里云松、灵石樵歌、孤山霁雪、北关夜市、葛岭朝暾、浙江秋涛、冷泉猿啸、两峰白云和西湖夜月的这个元十景。
清代添设的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归鹤、鱼沼秋蓉、莲池松舍、宝石凤亭、亭湾骑射、蕉石鸣琴、玉泉鱼跃、凤岭松涛、湖心平眺、吴山大观、天竺香市、云栖梵径、韬光观海及西溪探梅十八景。
直到现代的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和宝石流霞都无不流露出人们对西湖的喜欢之情。
http://ke..com/view/1525.htm
Ⅲ 东湖资料
武汉东湖风景区
东湖(17张)所在地区
湖北
面积
3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4.66米,平均深度2.48米
容积
1.24亿立方立米
成因类型
冲积淤积湖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二环与三环之间,景区面积81.6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还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等。周边的著名大学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这些学校风景优美。著名的寺庙有古卓刀泉寺。 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位于东湖听涛区的南端,占地4.4公顷,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组寓言雕塑。 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参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壮烈牺牲。乡人仰慕她们的英烈,将其遗骨合葬于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阁建于湖心小岛上,由十里长堤与陆地相连,原名“中正亭”,1931年为纪念
蒋介石五十寿辰而 建,后改称“湖光阁”。阁为三层六面,飞檐绿瓦,登阁四顾,游船轻移,景象万千。雾日,水天一色,湖光高阁,似蓬莱仙境,无不令人向往。 磨山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山南有以湖水地区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耸萃等四景。是武汉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东湖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星罗,磨山、枫多山、吹笛山,共34座山峰紧紧环绕东湖碧水。据统计,这里有雪松、水杉、樟树共396种、300余万株,被人们称为绿色宝库,这里更是鲜花的海洋,奇花异卉比比皆是,一年四季香飘不断,最具东湖特色的花卉有梅花、荷花、桂花等十几种,其中梅花建有专门观赏园林,面积800余亩,园内培育种植了301个品种的近万株梅树,是中国第一大梅园。世界梅花品种进行了3次登录,共登录200个品种,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42个。东湖在梅花、荷花的品种、科研成果、观赏价值都居全国领先地位,故中国花卉协会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与“中国荷花研究中心”都设在东湖。东湖还建有世界三大樱花园之一的东湖樱花园,全国第一座寓言雕塑园,以及鸟类的乐园——鸟语林等多种景园100多处。 东湖一年四季风情万种,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春来山明水秀、鸟语花香;夏来万人湖滨戏水,南国海滨风光;秋来枫叶满山红遍,桂花十里飘香;冬来万千候鸟,满湖觅食欢唱。 近年,东湖又新建成了楚风园、疑海沙滩浴场、亲水平台、东湖新三景、刘备郊天坛等多处新景观,其中疑海沙滩浴场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海沙泳场。还改善了风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构成了景区内游、行、吃、住、娱、购一条龙的完善体系,在发展大东湖景区的同时,形成了有区域特色的听涛水上娱乐游览区、磨山楚文化游览区、落雁生态休闲游览区,以及环东湖文化景观群等。 1982年,东湖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生态特征
东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并向严重富营养化发展,超标参数是总磷、凯氏氮和生化需氧量。湖中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及水生植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大,为渔业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湖区年渔获量在千吨以上,此外,湖滨浅水带还有莲藕、菱角及其他经济作物生长,是武汉市鱼类等的副食品基地之一。东湖鱼产量的水平在1972年以前是相当低的,72年以后采取合理放作、提高捕捞效率等措施,渔获物逐年上升,80年代后鱼产量达1000t以上,东湖的渔获物中绝大部分是人工放养的鱼类,湖里自然繁殖或从长江经青山港进入湖区的非放养鱼类仅占很少。
形态描述
东湖形似众多湖叉的倒“U”,包括东湖、沙湖和青山港所构成的东湖水系的主体,它由多个子湖组成,全湖岬湾交错、湖岸曲折,大小岬湾120余个;面积33 km2,容积1.24亿立米,平均深度2.48米,最大深度4.66m,湖泊直线长度11.5km,最大宽度8.1km,平均宽度2.9km,岸线全长11.5km;南部主要由泥盆系石英砂岩、粉砂质细粒砂岩及细砾砂岩组成,湖东西岗状平原由棕黄色或黄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组成,西北部冲积、淤积平原由砂、亚粘土及淤积泥质粘土组成;东湖原为敞水湖,通过青山港与长江连接,其水位变化受涨落的制约。
交通
地图中央区域即为武汉东湖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东湖风景区地处武汉市城区,机场、车站、码头与景区毗邻,交通便捷,距武昌火车站8公里,距长江武汉关码头12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30公里。 市内交通:有10多路公交车通达东湖风景区,其中直达东湖磨山景区的公交车有515、402、401、413路;直达东湖听涛景区的公交车有8路电车、14、537、578、605、701、712、411、108;景区内配有索道、电瓶车等特色交通工具。
编辑本段福州东湖
福州东湖曾经是一个比福州西湖还大的湖,现已消失。东大路还有一个叫东湖宾馆的,恐怕福州人已经把东湖遗忘了。 在晋代 东湖比西湖还大 。在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的指点下,咱翻开了《闽都记》。书中卷之十五记载,“晋太康三年设郡……坊城外凿东西二湖,周逥各二十里,引东北诸山溪水注于东湖。东湖隔龙腰诸山,在西湖东北,故名。东北诸乡俱名湖堘。浮仓山之西有亭,尚呼湖前亭云。” 书中说的是,晋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郡守严高修筑子城时,开凿东西湖,将东西北诸山的溪流聚此,用于灌溉周围农田。宋庆历中,东湖渐淤。到了淳熙年间,这里都成了民田。这书中还写道,“东湖既湮,赖此港浦桥梁,导东北诸水以达于东门也。东北诸乡俱名湖堘。”卢馆长说,湖堘的意思是湖边小道的意思,从地图上也可看出,当时湖堘是东湖东面湖上。 卢馆长还拿出了《福建省历史地图集》。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在晋代,东湖比西湖的面积还大,东湖的分界大约在今天的龙腰、温泉支路,从现在的琴亭湖周围延伸至东湖宾馆周围的位置,连今天的屏山公园、温泉公园都被覆盖在内。“今天的东湖宾馆也是河水流过之地,由此得名。”只不过当时的东湖还是在城外。东湖的范围从晋代以后就不断缩小,积淤成了平陆。到了清代,随着城区的扩大,东湖已成了城内一泓小湖泊了。 那如今,我们还能找到东湖的踪迹吗?在龙腰,似有一片孤山,但山下唯有福飞路车水马龙。寻湖堘,也不见当年波光粼粼的湖面。只有一公交站叫湖堘站,附近的居民说,从不知与古东湖有关。 卢馆长介绍,福州是个海湾盆地,因为河水不断向下冲刷,泥沙淤积,古代的东湖湖面上形成了许多陆地,湖也被分成了许多池塘。同时,闽王王审知在福州建立政权后,为了扩建城池,在城外筑拦河坝,让湖水改道,越来越多的泥沙淤积,东湖逐渐消亡。 东湖的“后代”成了大大小小的池塘,其中有个叫泉塘的。屏山公园内一座泉塘桥,被一片竹林围绕着,桥下的水被一片绿草地所代替,而桥上的一副对联引起人的无限遐想:“丛竹引清风,小桥俯流水。” 不过,卢馆长告诉咱:“福州市这次开凿琴亭湖,算是恢复了东湖的一部分。”咱还从有关部门那了解到,规划建设中的琴亭湖,南起规划中的三环路,北至南平路,西至福飞路,东至罗汉山。占地面积474亩,其中湖区面积285亩,与左海公园相当,平时可供市民赏玩观光,洪水来临时将作为蓄洪区,以减少五四北的洪涝灾害。
编辑本段南昌东湖
东湖位于南昌市区中心,湖面约13公顷。自唐以来,东湖即为著名风景湖。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南、北四湖,有桥涵相通。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俗称三洲即百花洲。现有九曲桥、百花桥及海成堤(亦称“苏翁堤”)跨湖通洲,洲上有“水木清华”馆、中山亭,百花洲亭,苏圃和文物广场等名迹,历史上的东湖书院、东湖书画会、南昌行营都设在这里。 自唐代以来,名人学士吟诵东湖的作品甚多。如李绅、杜牧、黄庭坚、辛弃疾、欧阳修、文天祥等古代名人,都留下过赞颂南昌东湖的诗文。 南北朝雷次宗曾在《豫章记》文中记述:“东湖,郡城东,周回十里,与江通。”唐代观察使韦丹曾组织民工在南昌东湖中筑堤栽柳,时称韦公堤,又名万柳堤。那时的百花洲,即南昌东湖畔之洲,是因为洲上遍长奇花异草而得名。唐代洲上百花争妍,东湖水光潋滟、荷花满湖,堤上万柳成行,美不胜收。唐诗人李绅曾写诗赞道:“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摧。淮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人欧阳修曾写过一首五绝诗:《酬圣俞百花洲》。宋代词人向子堙在其《蝶恋花》词中,也有“百花洲老桂盛开”之句。 南昌东湖(18张) 南昌东湖百花洲上的清代石碑
到宋明代,东湖百花洲更名扬天下。那时洲上楼阁亭台有十多处,湖光洲景美如画。宋代隐士苏云卿曾在百花东洲灌园植蔬,后人称这里为苏翁圃。著名的豫章十景,便有二景即“东湖夜月”和“苏圃春蔬”在百花洲。南宋时,豫章节度使张澄在百花洲上建“讲武堂”,演习水军。况志宁有诗写道:“讲武亭前水四流,游蜂飞蝶满芳洲,西风战舰知何处,赢得斜晖伴白鸥”,可见那时百花洲上蜂蝶飞游,花草之繁盛。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也曾登洲游湖并赋诗一首:“茂林修竹美南洲,相国宗侯集胜游,大好年光与湖色,一尊风雨杏花楼。” 俯瞰南昌东湖
东湖百花洲之衰落应在清代之后。清代这里成为贡院所在地,原古建筑已遗迹渐消。清乾隆年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三个大字,镌为石碑,后碑残破。1932年这里辟为湖滨公园,1946年4月被改名介石公园。1950年7月,更名为八一公园。建国以来,人民政府种树修堤,淘浚湖泥,建造亭台及曲桥,使这里成为人民群众休憩之所。 另外,东湖又是南昌市一区行政区划的名字——东湖区。
编辑本段绍兴东湖
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是青山。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会稽(即现在的绍兴),在这里车喂马,所以称这里的山为“占山”,民间又称“箬篑山”,当年这里山上多青石, 绍兴东湖
此石坚而硬、用途很广。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 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采石工的辛勤劳动,这么大的青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是东湖了。一百多年来,东湖经过许客人的修饰,成了—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多深潭、潭谭见清影。游客们不妨坐乌篷船去体味—下。 绕过笔架山。迎面的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诗,是1962年郭沫若游览东湖所写下的,诗曰“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并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小船划进陶公洞、洞内水色呈黛绿色、手插水中,会感到特别清凉;仰起头来,会有几滴小水珠凌空飞落而下。让我们看看洞顶的天空吧,真象是坐井观天;船桨击水,如同在一个巨瓮中击掌。声音奇妙。 从桂岭向北,走过秦桥,这桥也有几千年历史了,从桥名上就可以得知。往东,漫步在白玉长堤上,东湖奇景可以细细品味。这里,景随步移,看岩石,形状怪异,有的壁立数十丈,鬼斧神工;有的相对而立,就像石门;有的曲折有致,状如石洞。这都是古代采石工留下的不可再造的艺术精品。东湖门口有一副对联:“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头。”活脱脱写尽东湖的美景。 东湖陶社纪念室,是纪念绍兴先贤陶成章的。陶成章是绍兴县陶堰人。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人都到过东湖游览或商议大事。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就在这里建造“陶社”以作纪念。1918年6月,孙中山先生曾专程到过陶社纪念陶成章,并摄影留念。
编辑本段临海东湖
临海东湖,位于浙江台州临海市区之东。 开凿于北宋,湖面平波十顷,亭台如画,中悬洲渚,堤隔桥连,春风秋月,流光溢萌,芳香四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临海东湖之名,以紧临台州古城墙东侧而得,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此湖的历史也是有些来头了,据说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时,由郡守钱暄开凿而成。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
湖分前湖和后湖,湖中有洲渚。洲上多亭阁,前湖月堤上“浣月洲”居全湖中心,后称“樵云阁”。其南又有湖中洲,洲上建有“湖心亭”。亭阁三层,飞檐八出,高瓴流瓦,翘角滴翠,气度宏伟,构造精巧,为全湖览胜之佳处。古今的游者在此留下颇多诗词对联,有“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还有“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九曲湖桥东侧有“半勾亭”,单层六角,以六石柱擎撑水中。后湖樵云洲上原有荣禄祠、文昌阁、逢源楼等。今尚寸逢源亭,长石平架,护以栏板.桥孔沟通东后湖与西后湖之水,意为左右逢源。西后湖北侧又有一洲渚,广约0.6公顷, 1983年辟为“儿童公园”。
东湖位于临海古城东侧,开凿于北宋年间,原为水军泊船屯兵之所。北宋熙宁四年(1071),台州郡守钱暄疏浚拓建而成湖,并辟为园林。近年,临海市政府又参照历史风貌,对东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使这千年古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自宋以降,东湖代有浚修。尤其是清康熙十八年(1676)和同治十年(1871),是台州郡守鲍复泰、刘璈先后两次修缮后,规模甚为可观,成为台州园林之首。清文人俞樾有语云:“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 东南入口为依水山庄,因杜甫诗句“名园依绿水”而得名。内有纪念钱暄和钱氏家族的建筑,俗称“钱园”。
编辑本段凤翔东湖
东湖:在陕西省凤翔东湖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西部凤翔县县城东部,渭河支流湋河上游。有内外二湖,内湖为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疏浚,外湖是清光绪年间开凿,统称东湖。湖中建有洗砚亭、君子亭、春风亭、鸳鸯亭等,外湖建有山庄、苗圃、荷塘等。系城区风景湖。 凤翔在夏代以前称雍州,唐代时改为凤翔府。东湖和凤翔的历史一样悠久,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周人认为是祥瑞之兆,故名“饮凤池”。北宋时,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秀丽的亭台楼榭。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又改名为东湖,延续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苏东坡在修凤翔东湖之后二十年,苏东坡又在杭州修建了西湖,因而东湖与西湖称姊妹湖,人言西湖的水,东湖的柳。 湖内水荷交融,湖岸古柳摇曳,奇石林立,翠竹成群,亭台轩榭,布局精巧,曲径通幽,建筑古朴典雅。湖心景区以“君子亭”为核心,湖面相通巧分为三,亭榭棋布四周,岸渚交映成趣;观小娇亭,精巧玲珑,看“鸳鸯亭”,煞似鸳鸯戏水;置会景堂,可品茗观景,临风怀古;登一览亭,可远望终南,近看雍山雍水,一景一物,别具匠心。 东湖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见长,苏东坡修筑的凤翔东湖,既给东湖留下了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他在东湖和为东湖而写的诗文共有一百八十多篇,其中千古传唱的名篇就有《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记》、《凌虚台诗》等。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诗文书画、亭廊阁壁,给人以古朴典雅,恢宏壮阔,博大精深之感。特色景点有凌虚眺远、岸柳飞雪、石螭吐甘、沧浪瀑布、曲桥观鱼、断桥叙史、喜雨怀苏、洗砚直谏、君子吊古、苏祠仰象、墨海揽胜、牡丹争艳等 现在,东湖有景点二十余处,湖面五万七千六百多平方米。集亭、谷、楼、阁、廊、堂等古代建筑精华于一处,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历史性园林。
东湖大门
东湖北大门创修已久,建国初期只余牌坊一座。1985年县人民政府决议恢复修建东湖北大门。经省内外多位专家考证研讨,以宋代建筑风格恢复。当时的陕西省省长李庆伟为东湖北大门题写了匾牌。
东湖北门
就是功德牌坊,创修于公元1519年,当时我国园林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北门是必备之景。时任凤翔知府的王仁,为完备东湖园林景色,创修了牌坊,并亲笔题写了“东湖静影”四字牌匾。在北门之左,有个张口吐水的石龙头,叫“苍石螭”,这是东湖水流的源头。苏东坡“东湖”诗中写的“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借 腹中过,胡为月眈之”的苍石螭,就指的是它。
函陨石
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刘彻征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八十九年,有陨石坠落凤翔府城内,苏东坡修东湖后,人们因为这块陨石极象凤凰翘首之势,就将这块陨石移置到东湖岸边,取其“凤凰照影”之意,遂成为东湖一个景观。
断桥亭
断桥亭初创在宋代之后。因为苏东坡四十六岁时修杭州西湖,湖上建有“断桥亭”,后世人为经念苏东坡,也在凤翔东湖内修建了“断桥亭”。
君子亭
君子亭为苏东坡所创修。为什么要给亭取名“君子”呢?这里还有几个典故。 远在宋代之前,东湖之中就栽种有荷花苏东坡又有“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的习惯,亭子修好之后,他又在亭畔栽了几百杆竹子。荷花又称莲花。在古人眼里,莲花和竹子都是君子。和苏东坡同时成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就说莲花是“花之君子者也,出污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而竹子更是具有“中虚外直,圆通有节”的君子风范。苏东坡亭子修成,使“亭已净直,不蔓不枝”的荷花、“圆通有节”的竹子和亭中的人形成对照。荷花、竹子都有君子之笱,百苏东坡也以君子自许,因此给亭子起名“君子亭”,取花、竹、人“三君子”之意。
宛在亭
宛在亭也为苏东坡创建。清乾隆19年,太守朱伟业在《宛在亭记》中就有:伊人宛在秦诗也。 诗经秦凤中有一首诗:“蒹葭(间加)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给亭子取名“宛在”,就是取这首诗中“伊人宛在”的意思,表示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情。
春风亭
春风亭是清同治年间凤翔知府蔡北槐创修。取名春风亭,是为了赞扬苏轼在凤翔时的政绩如 过春风,给凤翔人民带来了春风一般的温暖。 在明、清时代,春风亭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宴宾会友的地方。在这里摆桌酒席招好友同饮,或由此登上小舟,荡漾于湖心,确是一桩乐事。因此,宛在玩月,春风亭荡舟,成为当时游历东别有用心的一桩胜事。南来北往来这里游历的诗人墨客,也给东别有用心留下了许多脍多炙人口的诗句。宛在亭玩月,是东湖一大盛景。
鸳鸯亭
鸳鸯亭是清周海十年凤翔府西凤营参将常瑛,受知府委托而创建,取义在于纪念苏东坡夫妇。因为苏东坡在凤翔为官时,曾携夫人王弗一同前来。王弗知书达理,非常贤惠,为凤翔人所称道。因而后人就修了这座亭子,纪念他们夫妇。
会景堂
原址在凤翔南溪,创建颇早,原名会景亭,创建人和具体创建时间都无法考证。苏东坡在凤翔为官时,曾将此亭向西迁移。清光绪二十四年,知府得其炜将会景亭迁入东湖,并改名为“会景堂”。会景堂是东湖一大胜迹,因它的堂式建筑形式,成为文人墨客饮酒畅怀,宴友会宾的好地方。
一览亭
一览亭在东湖东岸,是东湖景点中最高的建筑。可观秦岭山脉中的太白山,近可观雍城全景,俯可瞰东湖全貌,尚逢暑天一蹬此亭,则凉风习习,酷热顿消,实为游人骓足览胜的好地方。一览亭初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距今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为当时知府白维清创修。
http://ke..com/view/1982.htm详细请参考!
Ⅳ 全面介绍东湖可游玩的地方
⑴东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城区内环与中环之间,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1982年,东湖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 东湖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罗布,有34座山峰紧紧环绕,形成山水交融的自然景观。现已成为中国楚文化游览中心。此外东湖风景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东湖最有名的花卉是梅花和荷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荷花研究中心均设在此。 东湖风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较为完备,现有宾馆2座,共计床位400余张,有规模的餐厅6个,完全可以满足游客的住宿要求。
市内交通十分通达,有15条线路公交车辆直入景区。 近年,东湖又建成了沙滩浴场、樱花园等一批景观景点,启动了落雁生态休闲区的开发,整个风景区将以更优美的景观内容和参与活动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⑵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是青石山。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会稽(即现在的绍兴),在这里车喂马,所以称这里的山为“占山”,民间又称“箬篑山”,当年这里山上多青石,此石坚而硬、用途很广。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 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采石工的辛勤劳动,这么大的青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
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是东湖了。一百多年来,东湖经过许客人的修饰,成了—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多深潭、潭谭见清影。游客们不妨坐乌篷船去体昧—下。绕过笔架山。迎面的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诗,是1962年郭沫若游览东湖所写下的,诗曰“箬占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并观空。
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小船划进陶公洞、洞内水色呈黛绿色、手插水中,会感到特别清凉;仰起头来,会有几滴小水珠凌空飞落而下。让我们看看洞顶的天空吧,真象是坐井观天;船桨击水,如同在一个巨瓮中击掌。声音奇妙。陶公洞有一处“听湫亭”。这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地方入立其中可以听见洞内壁缝里滚下来的水珠掉进水潭的声音。沿着一条一米多的栈道上去,可见两边悬崖临水、陡峭险峻。再上去至山顶,人群竹绿茶、恍若世外桃源;又合龙一泓。
四季不干。登山远眺,村落遍布,阡陌纵横,水乡秀丽风光尽收眼底。小船穿过霞川,经过饮绿亭,仙桃洞早已静候。这里水若处子,静中见活泼;洞如石屋、幽深不可测。中间那道石墙、簿而光滑,石上留有一个洞,形状若桃。洞侧一副对联,令人深思:“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这对联很夸张,但又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对面岩石有一处像是一把椅子,人们称之为神仙椅。
仙桃洞西面是“桂岭”,说是岭,却不大,像是一个小岛、依岩而傍湖,曲径能通幽。“桂岭”上有金桂丛丛,金秋时节,老远就能闻到桂花香味。这里还有形状怪异的盘槐。游东湖,坐船必不可少,但步行也有妙处。特别是晚上游湖,经各式灯光映照,疑是误入仙镜。从桂岭向北,走过秦桥,这桥也有几千年历史了,从桥名上就可以得知。往东,漫步在白玉长堤上,东湖奇景可以细细品味。这里,景随步移,看岩石,形状怪异,有的壁立数十丈,鬼斧神工;有的相对而立,就像石门;有的曲折有致,状如石洞。
这都是古代采石工留下的不可再造的艺术精品。东湖门口有一副对联:“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头。”活脱脱写尽东湖的美景。东湖陶社纪念室,是纪念绍兴先贤陶成章的。陶成章是绍兴县陶堰人。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人都到过东湖游览或商议大事。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就在这里建造“陶社”以作纪念。1918年6月,孙中山先生曾专程到过陶社纪念陶成章,并摄影留念。
http://ke..com/view/1982.htm
Ⅳ 求东湖资料,一份详细,一份简短
上面的很详细,但是地址搞错拉,提问者说的是浙江的。
没有去台州临海之前,只知道杭州的西湖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无可比拟。来到临海,第一眼看见东湖,只觉得湖山相映成趣,似曾相识。进入湖内景区,只见曲径通幽、小桥流水,间有古色古香的小型古典建筑,掩映于绿树红花之中。人在景中穿行,如在画中游。想到古人云:好画应该可看、可居、可游。其实美景也应如此啊!因为是薄熙微露的早上,游客还不是很多,这样也好,没有了杭州西湖游人如织的繁杂热闹,倒是另有一番景致。太阳渐渐升高了,金色的光芒给湖后的群山镶上了一条边,映得水面波光粼粼的,煞是好看,我们都有些陶醉,倘佯在水光山色之间,忘却了一切疲惫,旅途的艰苦早已不在。园子里还有一个老戏台,上面没有戏剧上演,空空落落的,只有几个当地的居民在空旷的园子里哼唱着古老的戏剧台词,依稀还有些历史的余韵。让人回想起曾经繁华的一些模糊记忆。
等我们爬上了临海古城墙的最高处,回头望山下的东湖时,才发现原来此湖确实有于昂周西湖相似之处,中间也有一条长堤,上建多处亭阁,怪不得当地人称“小西湖”。
临海东湖之名,以紧临台州古城墙东侧而得,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此湖的历史也是有些来头了,据说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时,由郡守钱暄开凿而成。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
湖分前湖和后湖,湖中有洲渚。洲上多亭阁,前湖月堤上“浣月洲”居全湖中心,后称“樵云阁”。其南又有湖中洲,洲上建有“湖心亭”。亭阁三层,飞檐八出,高瓴流瓦,翘角滴翠,气度宏伟,构造精巧,为全湖览胜之佳处。古今的游者在此留下颇多诗词对联,有“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还有“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九曲湖桥东侧有“半勾亭”,单层六角,以六石柱擎撑水中。后湖樵云洲上原有荣禄祠、文昌阁、逢源楼等。今尚寸逢源亭,长石平架,护以栏板.桥孔沟通东后湖与西后湖之水,意为左右逢源。
图片:http://www.scol.com.cn/focus/sszt/20040602/200462172532.htm
http://baoba.blog.hexun.com/5329890_d.html
Ⅵ 济南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山东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济南军区和济南铁路局、山东航空公司等本部位于济南,济南的总部经济排名全国第八位。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首批创新性城市”和“全国首批软件示范基地”之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城市,和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全真道“七真”之一的丘处机;明代文学"后七子"首领李攀龙;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文学家鲍照。李白、杜甫、苏轼、苏辙、曾巩、元好问、赵孟頫、王士祯、蒲松龄、老舍、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唐代开国元勋秦琼,唐朝第一名相房玄龄,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三代帝王师于慎行;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200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351.3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1.7元;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完成产值1587.0亿元,增长12.8%,济南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
、“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三个“国字号”招牌也先后落户济南。
济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足球——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篮球——黄金篮球俱乐部;排球——济钢排球俱乐部;乒乓球——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都在全国顶级联赛中处于领先地位。
济南商业较为发达,国际知名商业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几乎都在济南落户,济南本土的商业大鳄——银座实力不凡,全国百货业排名前五名,济南共有大型商场、百货、超市、购物中心100余家,24小时便利店130余家。
济南本地拥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等40所大专院校,教育科研实力在全国排名前十位。
济南是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业实力不俗,是全国拥有股份制银行最多的省会城市,齐鲁银行、泰山保险、齐鲁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总部均设于此。
济南是名牌之城,浪潮、中国重汽、力诺、轻骑、九阳、济南二机床、济南柴油机、小鸭、康巴丝、中创软件、福瑞达制药、鲁能、山水水泥、济南钢铁、将军烟草等均为中国名牌产品。
济南旅游景点众多,以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三大名胜为代表的泉文化景点世人皆知,还有千年古刹灵岩寺、百脉泉、五峰山、鹊山龙湖、济西湿地、卧虎山、锦绣川、森林公园、五龙潭、植物园、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金象山、九顶塔、四门塔、水帘峡。。。。美景太多了。
综上所述,济南的历史底蕴,文化、科技、创新实力是较为不错的,自2009年以来,经济水平在原来基础上突飞猛进,大跨越城市建设翻天覆地,一个博美大气的现代化泉城将会在中国城市中迅速崛起。
济南这座城市的实力基本就是这个情况,这好像不是泉州、福州可以类比的,当然这两个城市也不错,但论起实力,和济南还有很大差距。
Ⅶ 绍兴青少年活动中心、东湖风景区好玩吗
东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城区内环与中环之间,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1982年,东湖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东湖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罗布,有34座山峰紧紧环绕,形成山水交融的自然景观。现已成为中国楚文化游览中心。此外东湖风景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东湖最有名的花卉是梅花和荷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荷花研究中心均设在此。东湖风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较为完备,现有宾馆2座,共计床位400余张,有规模的餐厅6个,完全可以满足游客的住宿要求。市内交通十分通达,有15条线路公交车辆直入景区。近年,东湖又建成了沙滩浴场、樱花园等一批景观景点,启动了落雁生态休闲区的开发,整个风景区将以更优美的景观内容和参与活动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⑵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东湖,原是青石山。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会稽(即现在的绍兴),在这里车喂马,所以称这里的山为“占山”,民间又称“箬篑山”,当年这里山上多青石,此石坚而硬、用途很广。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采石工的辛勤劳动,这么大的青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是东湖了。一百多年来,东湖经过许客人的修饰,成了—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多深潭、潭谭见清影。游客们不妨坐乌篷船去体昧—下。绕过笔架山。迎面的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诗,是1962年郭沫若游览东湖所写下的,诗曰“箬占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并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小船划进陶公洞、洞内水色呈黛绿色、手插水中,会感到特别清凉;仰起头来,会有几滴小水珠凌空飞落而下。让我们看看洞顶的天空吧,真象是坐井观天;船桨击水,如同在一个巨瓮中击掌。声音奇妙。陶公洞有一处“听湫亭”。这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地方入立其中可以听见洞内壁缝里滚下来的水珠掉进水潭的声音。沿着一条一米多的栈道上去,可见两边悬崖临水、陡峭险峻。再上去至山顶,人群竹绿茶、恍若世外桃源;又合龙一泓。四季不干。登山远眺,村落遍布,阡陌纵横,水乡秀丽风光尽收眼底。小船穿过霞川,经过饮绿亭,仙桃洞早已静候。这里水若处子,静中见活泼;洞如石屋、幽深不可测。中间那道石墙、簿而光滑,石上留有一个洞,形状若桃。洞侧一副对联,令人深思:“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这对联很夸张,但又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对面岩石有一处像是一把椅子,人们称之为神仙椅。仙桃洞西面是“桂岭”,说是岭,却不大,像是一个小岛、依岩而傍湖,曲径能通幽。“桂岭”上有金桂丛丛,金秋时节,老远就能闻到桂花香味。这里还有形状怪异的盘槐。游东湖,坐船必不可少,但步行也有妙处。特别是晚上游湖,经各式灯光映照,疑是误入仙镜。从桂岭向北,走过秦桥,这桥也有几千年历史了,从桥名上就可以得知。往东,漫步在白玉长堤上,东湖奇景可以细细品味。这里,景随步移,看岩石,形状怪异,有的壁立数十丈,鬼斧神工;有的相对而立,就像石门;有的曲折有致,状如石洞。这都是古代采石工留下的不可再造的艺术精品。东湖门口有一副对联:“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头。”活脱脱写尽东湖的美景。东湖陶社纪念室,是纪念绍兴先贤陶成章的。陶成章是绍兴县陶堰人。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人都到过东湖游览或商议大事。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就在这里建造“陶社”以作纪念。1918年6月,孙中山先生曾专程到过陶社纪念陶成章,并摄影留念。
Ⅷ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武汉的东湖
东湖
⑴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城区内环与中环之间,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1982年,东湖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
东湖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罗布,有34座山峰紧紧环绕,形成山水交融的自然景观。现已成为中国楚文化游览中心。此外东湖风景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东湖最有名的花卉是梅花和荷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荷花研究中心均设在此。
东湖风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较为完备,现有宾馆2座,共计床位400余张,有规模的餐厅6个,完全可以满足游客的住宿要求。市内交通十分通达,有15条线路公交车辆直入景区。
近年,东湖又建成了沙滩浴场、樱花园等一批景观景点,启动了落雁生态休闲区的开发,整个风景区将以更优美的景观内容和参与活动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
⑵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是青石山。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会稽(即现在的绍兴),在这里车喂马,所以称这里的山为“占山”,民间又称“箬篑山”,当年这里山上多青石,此石坚而硬、用途很广。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 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采石工的辛勤劳动,这么大的青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是东湖了。一百多年来,东湖经过许客人的修饰,成了—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多深潭、潭谭见清影。游客们不妨坐乌篷船去体昧—下。
绕过笔架山。迎面的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诗,是1962年郭沫若游览东湖所写下的,诗曰“箬占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并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小船划进陶公洞、洞内水色呈黛绿色、手插水中,会感到特别清凉;仰起头来,会有几滴小水珠凌空飞落而下。让我们看看洞顶的天空吧,真象是坐井观天;船桨击水,如同在一个巨瓮中击掌。声音奇妙。
陶公洞有一处“听湫亭”。这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地方入立其中可以听见洞内壁缝里滚下来的水珠掉进水潭的声音。沿着一条一米多的栈道上去,可见两边悬崖临水、陡峭险峻。再上去至山顶,人群竹绿茶、恍若世外桃源;又合龙一泓。四季不干。登山远眺,村落遍布,阡陌纵横,水乡秀丽风光尽收眼底。
小船穿过霞川,经过饮绿亭,仙桃洞早已静候。这里水若处子,静中见活泼;洞如石屋、幽深不可测。中间那道石墙、簿而光滑,石上留有一个洞,形状若桃。洞侧一副对联,令人深思:“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这对联很夸张,但又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对面岩石有一处像是一把椅子,人们称之为神仙椅。
仙桃洞西面是“桂岭”,说是岭,却不大,像是一个小岛、依岩而傍湖,曲径能通幽。“桂岭”上有金桂丛丛,金秋时节,老远就能闻到桂花香味。这里还有形状怪异的盘槐。
游东湖,坐船必不可少,但步行也有妙处。特别是晚上游湖,经各式灯光映照,疑是误入仙镜。
从桂岭向北,走过秦桥,这桥也有几千年历史了,从桥名上就可以得知。往东,漫步在白玉长堤上,东湖奇景可以细细品味。这里,景随步移,看岩石,形状怪异,有的壁立数十丈,鬼斧神工;有的相对而立,就像石门;有的曲折有致,状如石洞。这都是古代采石工留下的不可再造的艺术精品。东湖门口有一副对联:“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头。”活脱脱写尽东湖的美景。
东湖陶社纪念室,是纪念绍兴先贤陶成章的。陶成章是绍兴县陶堰人。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人都到过东湖游览或商议大事。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就在这里建造“陶社”以作纪念。1918年6月,孙中山先生曾专程到过陶社纪念陶成章,并摄影留念。
Ⅸ 到了东湖有那些位置值得去玩啊怎么样去
1、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景区面积81.6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还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
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位于东湖听涛区的南端,占地4.4公顷,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组寓言雕塑。 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参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壮烈牺牲。乡人仰慕她们的英烈,将其遗骨合葬于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阁建于湖心小岛上,由十里长堤与陆地相连,原名“中正亭”,1931年为纪念蒋介石五十寿辰而 建,后改称“湖光阁”。阁为三层六面,飞檐绿瓦,登阁四顾,游船轻移,景象万千。雾日,水天一色,湖光高阁,似蓬莱仙境,无不令人向往。
磨山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山南有以湖水地区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耸萃等四景。是武汉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东湖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星罗,磨山、枫多山、吹笛山,共34座山峰紧紧环绕东湖碧水。据统计,这里有雪松、水杉、樟树共396种、300余万株,被人们称为绿色宝库,这里更是鲜花的海洋,奇花异卉比比皆是,一年四季香飘不断,最具东湖特色的花卉有梅花、荷花、桂花等十几种,其中梅花建有专门观赏园林,面积800余亩,园内培育种植了301个品种的近万株梅树,是中国第一大梅园。世界梅花品种进行了3次登录,共登录200个品种,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42个。东湖在梅花、荷花的品种、科研成果、观赏价值都居全国领先地位,故中国花卉协会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与“中国荷花研究中心”都设在东湖。东湖还建有世界三大樱花园之一的东湖樱花园,全国第一座寓言雕塑园,以及鸟类的乐园——鸟语林等多种景园100多处。
东湖一年四季风情万种,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春来山明水秀、鸟语花香;夏来万人湖滨戏水,南国海滨风光;秋来枫叶满山红遍,桂花十里飘香;冬来万千候鸟,满湖觅食欢唱。
近年,东湖又新建成了楚风园、疑海沙滩浴场、亲水平台、东湖新三景、刘备郊天坛等多处新景观,其中疑海沙滩浴场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海沙泳场。还改善了风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构成了景区内游、行、吃、住、娱、购一条龙的完善体系,在发展大东湖景区的同时,形成了有区域特色的听涛水上娱乐游览区、磨山楚文化游览区、落雁生态休闲游览区,以及环东湖文化景观群等。
1982年,东湖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 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是青石山。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会稽(即现在的绍兴),在这里车喂马,所以称这里的山为“占山”,民间又称“箬篑山”,当年这里山上多青石,此石坚而硬、用途很广。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 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采石工的辛勤劳动,这么大的青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是东湖了。一百多年来,东湖经过许客人的修饰,成了—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多深潭、潭谭见清影。游客们不妨坐乌篷船去体味—下。
绕过笔架山。迎面的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诗,是1962年郭沫若游览东湖所写下的,诗曰“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并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小船划进陶公洞、洞内水色呈黛绿色、手插水中,会感到特别清凉;仰起头来,会有几滴小水珠凌空飞落而下。让我们看看洞顶的天空吧,真象是坐井观天;船桨击水,如同在一个巨瓮中击掌。声音奇妙。
陶公洞有一处“听湫亭”。这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地方入立其中可以听见洞内壁缝里滚下来的水珠掉进水潭的声音。沿着一条一米多的栈道上去,可见两边悬崖临水、陡峭险峻。再上去至山顶,人群竹绿茶、恍若世外桃源;又合龙一泓。四季不干。登山远眺,村落遍布,阡陌纵横,水乡秀丽风光尽收眼底。
小船穿过霞川,经过饮绿亭,仙桃洞早已静候。这里水若处子,静中见活泼;洞如石屋、幽深不可测。中间那道石墙、簿而光滑,石上留有一个洞,形状若桃。洞侧一副对联,令人深思:“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这对联很夸张,但又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对面岩石有一处像是一把椅子,人们称之为神仙椅。
仙桃洞西面是“桂岭”,说是岭,却不大,像是一个小岛、依岩而傍湖,曲径能通幽。“桂岭”上有金桂丛丛,金秋时节,老远就能闻到桂花香味。这里还有形状怪异的盘槐。
游东湖,坐船必不可少,但步行也有妙处。特别是晚上游湖,经各式灯光映照,疑是误入仙镜。
从桂岭向北,走过秦桥,这桥也有几千年历史了,从桥名上就可以得知。往东,漫步在白玉长堤上,东湖奇景可以细细品味。这里,景随步移,看岩石,形状怪异,有的壁立数十丈,鬼斧神工;有的相对而立,就像石门;有的曲折有致,状如石洞。这都是古代采石工留下的不可再造的艺术精品。东湖门口有一副对联:“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头。”活脱脱写尽东湖的美景。
3、凤翔东湖,地处陕西凤翔县城东关,古名“饮凤池”。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宋代大学士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于政务之暇,倡导官民,相度地形,引城西北凤凰泉水(如今以无水)注入,种莲插柳,建亭修桥,改名东湖,与杭州西湖雅称“姊妹湖”。人言西湖的水,东湖的柳。
凤翔东湖占地14 公顷,分内、外湖和苏公祠三大部分,湖内水荷交融,湖岸古柳摇曳,奇石林立,翠竹成群,亭台轩榭,布局精巧,曲径通幽,建筑古朴典雅。湖心景区以“君子亭”为核心,湖面相通巧分为三,亭榭棋布四周,岸渚交映成趣;观小娇亭,精巧玲珑,看“鸳鸯亭”,煞似鸳鸯戏水;置会景堂,可品茗观景,临风怀古;登一览亭,可远望终南,近看雍山雍水,一景一物,别具匠心。
凤翔东湖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见长,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苏轼散文名著《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写作于此。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诗文书画、亭廊阁壁,给人以古朴典雅,恢宏壮阔,博大精深之感。特色景点有凌虚眺远、岸柳飞雪、石螭吐甘、沧浪瀑布、曲桥观鱼、断桥叙史、喜雨怀苏、洗砚直谏、君子吊古、苏祠仰象、墨海揽胜、牡丹争艳等。
4、永安东湖由落马湖水长年注入及黑龙江水倒灌而成湖,湖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该景区是黑龙江嘉荫河段平原与峡谷段的转折点。山、湖、江、村庄、农田相伴,景观层次分明。东湖水面宽阔,湖底为砂质,盛产鲤鱼、鳊花、鲢鱼、鲫鱼等多种鱼类。此外,在湖东临江而立的山顶上还分布一奇特的小型湖泊,其中有倒长鱼鳞的湖鱼。
Ⅹ 关于东湖的故事
东湖
1.武汉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城区内环与中环之间,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1982年,东湖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
东湖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罗布,有34座山峰紧紧环绕,形成山水交融的自然景观。现已成为中国楚文化游览中心。此外东湖风景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东湖最有名的花卉是梅花和荷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均设在此。
东湖风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较为完备,现有宾馆2座,共计床位400余张,有规模的餐厅6个,完全可以满足游客的住宿要求。市内交通十分通达,有15条线路公交车辆直入景区。
近年,东湖又建成了沙滩浴场、樱花园等一批景观景点,启动了落雁生态休闲区的开发,整个风景区将以更优美的景观内容和参与活动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
2.绍兴东湖
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是青石山。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会稽(即现在的绍兴),在这里车喂马,所以称这里的山为“占山”,民间又称“箬篑山”,当年这里山上多青石,此石坚而硬、用途很广。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 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采石工的辛勤劳动,这么大的青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是东湖了。一百多年来,东湖经过许客人的修饰,成了—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多深潭、潭谭见清影。游客们不妨坐乌篷船去体昧—下。
绕过笔架山。迎面的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诗,是1962年郭沫若游览东湖所写下的,诗曰“箬占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并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小船划进陶公洞、洞内水色呈黛绿色、手插水中,会感到特别清凉;仰起头来,会有几滴小水珠凌空飞落而下。让我们看看洞顶的天空吧,真象是坐井观天;船桨击水,如同在一个巨瓮中击掌。声音奇妙。
陶公洞有一处“听湫亭”。这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地方入立其中可以听见洞内壁缝里滚下来的水珠掉进水潭的声音。沿着一条一米多的栈道上去,可见两边悬崖临水、陡峭险峻。再上去至山顶,人群竹绿茶、恍若世外桃源;又合龙一泓。四季不干。登山远眺,村落遍布,阡陌纵横,水乡秀丽风光尽收眼底。
小船穿过霞川,经过饮绿亭,仙桃洞早已静候。这里水若处子,静中见活泼;洞如石屋、幽深不可测。中间那道石墙、簿而光滑,石上留有一个洞,形状若桃。洞侧一副对联,令人深思:“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这对联很夸张,但又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对面岩石有一处像是一把椅子,人们称之为神仙椅。
仙桃洞西面是“桂岭”,说是岭,却不大,像是一个小岛、依岩而傍湖,曲径能通幽。“桂岭”上有金桂丛丛,金秋时节,老远就能闻到桂花香味。这里还有形状怪异的盘槐。
游东湖,坐船必不可少,但步行也有妙处。特别是晚上游湖,经各式灯光映照,疑是误入仙镜。
从桂岭向北,走过秦桥,这桥也有几千年历史了,从桥名上就可以得知。往东,漫步在白玉长堤上,东湖奇景可以细细品味。这里,景随步移,看岩石,形状怪异,有的壁立数十丈,鬼斧神工;有的相对而立,就像石门;有的曲折有致,状如石洞。这都是古代采石工留下的不可再造的艺术精品。东湖门口有一副对联:“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头。”活脱脱写尽东湖的美景。
东湖陶社纪念室,是纪念绍兴先贤陶成章的。陶成章是绍兴县陶堰人。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人都到过东湖游览或商议大事。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就在这里建造“陶社”以作纪念。1918年6月,孙中山先生曾专程到过陶社纪念陶成章,并摄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