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蝉式花艺

蝉式花艺

发布时间: 2021-02-27 11:31:35

花艺师需要要哪些基本功

要是严格的抄说可多了,首先是绘画,这个是对色彩的掌握;然后是雕塑,这个是对空间的把握;手工,如果缺乏动手能力也是不行的;摄影应该会一些;历史应该了解一点。这些如果都可以那么做一个好的花艺设计师并不难。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有活跃的,进取的思维,积极寻找和吸收新的东西,无论是花,还是家居,还是服装,还是建筑,对美的新的东西要积极探求,不断尝试。真正的花艺是花和环境的充分融合,把环境做成浑然一体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高手。一束花,一个花篮做的好坏就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了。我博客里面有一篇“长城脚下的公社里的婚礼”。

㈡ 蝉的外型

昆虫的分类
由于昆虫种类繁多,分类学者便依其 形态等 特征,将昆虫纲分成若干目( order);然而分类学者之见解不同, 所用之分类系统乃各异其趣!
这里以国内著名分类学者故教授书沈先生之分类系统,将昆虫纲分成两亚纲三十二目。以下兹就此三十二目之特征作一 概述:
(一)无翅亚纲(Subclass Apterygota): 此亚纲俱为先天无翅之种类通称无翅类, 共 分四目:
1.原尾目(Protura):在三十二目中,此目惟一不具触角者;通称原尾虫,又 称蚖,台湾已发现种类不多。
2.弹尾目(Collembola):腹下具跳器、攫器及腹管为此目昆虫之主要特征,通称为跳虫,喜栖于潮湿之草地。
3.双尾目(Diplura):腹未具一对修长尾毛,通称双尾虫,喜栖于潮湿落叶及腐植土之中,以腐生为主,目前台湾已发现种类甚少。
4.总尾目(Thysanura): 因尾毛及 中央尾丝如缨,故又名缨尾目,包括生活于室内之衣鱼及活动于岩隙之石蛃。
(二)有翅亚纲( Subclass Pterygota ) : 此亚纲昆虫大多贝翅,但有部份种类因适应环境,翅退化消失。然依成长过程中翅之出现雏形,又分为外生翅群及内生翅群两类,共有二十八目。
A.外生翅群 (Division Exopter- ygota):此群之特色为幼期脱皮后,翅即稍长,均为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共分十八目 。
5.蛩蠊目 (Grylloblattoidea):外型酷似蜚蠊及白蚁之高山产昆虫,全世界已知种类尚不到十种;通称为蛩蠊。
6.蜚蠊目 ( Blattaria ) :通称之蟑螂 ,有生活于屋舍之种类,亦有活跃于野外湿地或落叶下之种类;前者大多为害虫,后者则以腐败有机物为生,不曾对人类造 成危害。
7.等翅目 (Isoptera ) :此即通称之白蚁,为社会性昆虫,有些种类在肠道中有鞭毛虫共生。在森林生态系中扮演分解者 之角色。
8.螳螂目(Mantoidea) : 主要特征 为前脚贝一对镰刀状之捕捉脚,通称螳螂 ,乃肉食性昆虫。
9.直翅目 ( Orthoptera ) : 此目之特 色为前翅平直形成翅覆,包括常见之蝗虫、 蟋蟀、蝼蛄及螽斯等。
lO.修目 ( Phasnlida ) : 又名竹节目或竹修目;乃昆虫中擅于拟态之目,有形如竹枝者,亦有状似叶片之种类,常见的有竹节虫。
11.纺足目 ( Enlbioptera ) : 主要特征乃前脚第一跗节膨大,能分泌丝液 ; 常 于树缝纺丝营巢 ; 由于形体似蚁;故称为足丝蚁。
12.革翅目 ( Dermaptera ): 主要特色乃尾毛特化成钳状,喜活动于潮湿土缝或落叶下,雌虫有护卵的行为;通称为蠼嫂。
13.啮虫目 ( Corrodentia ):通称啮虫或粉柱虫,有集结成群之习性。有出现于室内之种类,亦有一部份为农作物之害虫。
14.缺翅目( Zoraptera ) : 由于首发现之个体为无翅,故名之。但事实上此目中颇多种类具翅,通称缺翅虫;喜栖于潮湿土中或腐木内。
15.食毛目 ( MaIlophaga ):此目昆虫以鸟类羽毛及兽类体毛为生,概为外寄生性之种类;亦为本亚纲中之无翅种类。
16.虱目:( Anoplura):此目昆虫亦营外寄生,以兽类之血液为食,亦为疾病之媒介,乃卫生防治上重要之害虫。
17.积翅目 ( Plecoptera ):稚虫生活于水中,体躯大多呈扁平状,贝胸鳃,成虫活跃于水边植物之间;通称石蝇。
18.蜉蝣目 ( Ephemeroptera ):稚虫亦生活于水中,具侧腹鳃;成虫则徜徉水边植物之间,通称为蜉蝣。
19.蜻蛉目 ( Odonata ):此目为蜻蜓及豆娘之合称;稚虫均生活于水中,通称水虿, 共同之特征为下唇特化成面贝状之捕捉器。 成虫、稚虫均为肉食性。
20.缨翅目 ( THysanoprera ):由于成虫之翅恃化成缨翅,故名之;脚之爪间体具胞状器,可于光滑表 面活动,故除称蓟马外,又有胞脚虫之称。
21.半翅目 ( Hemiptera ):成虫之特征为前翅 之前方硬化如鞘,后方则呈膜质等。常见之种类,包括松藻虫、椿象类、水螳螂、军配虫、红娘华、负子虫、水黾等等。
22.同翅目 ( Homoptera ):成虫翅呈膜质;常见之种类,包括蝉类、介壳虫类、蚜虫类、粉虱、木虱、飞虱等等。
B.内生翅群 ( Endopterygota ):此群昆虫之特色为幼期无翅形成,直至蛹期方可见及翅之雏形;俱为完全变态类昆虫,共有十目:
23.脉翅目 ( Neuroptera ) : 成虫之特色为翅之脉纹甚多,质地柔软,飞翔较缓;通称为蛉,包括草蛉、蛟蛉、及螳蛉等,幼虫及成虫均为肉食性。
24.广翅目 ( Nlegaloptrra ): 外型和 脉翅目相似,但一般个体较大;常见之种类,包括蛇蛉、石蛉及鱼蛉等,均为肉食性。
25.长翅目 ( MecoPtera ): 由于成虫外型似蝎,故有蝎蛉之称。特征为雄虫休息时将尾上举,故又有举尾虫之称。
26.毛翅目 ( Trichoptera ): 此目昆虫之翅及体上均覆有鳞片;幼虫生活于水中,能分泌绢丝,以砂、石或树忮、树叶 等筑巢,通称石蚕娥。
27.鳞翅目 ( Lepidoptera ) : 成虫翅上均具鳞片,包括蝶类及蛾类。
28.鞘翅目 ( Coleoptera ) : 成虫特征为体壁坚硬,翅硬化如鞘,通称为甲虫,包括金龟子、天牛、象鼻虫、叩头虫、苑青、拟步行虫、虎甲虫、瓢虫、独角仙、锹形虫、吉丁虫、椿象及金花虫等等。
29.捻翅目 ( StrePsiptera) : 此目成虫之特征为雌虫无翅、雄虫前翅退化成假平均棍;后翅宽大,脉纹呈放射状;全目均为寄生性之种类,通称为捻翅虫。
30.膜翅目 ( Hymenopteral ): 两对翅均呈膜翅,其中有些种类为社会性昆虫;包括蜂类及蚁类。
31.双翅目 ( Diptera ) : 后翅退化呈平均棍,翅呈膜质,包括蚊、蝇、食蚜蝇、虻、蚋等,有些种类为卫生害虫。
32.蚤目 ( Siphonaptera ) : 亦为后天无翅之一群,善于跳跃,成虫曾吸食动物血液,媒介疾病,亦为重要之卫生害虫 ; 通称为跳蚤。
昆虫之分类,由繁而简,各目间有类缘关系;若发现昆虫,可依其形态特征,先分成目,再依各科特色,陆续进行分科 ,属及种类之鉴定。

实验六 昆虫分类(一)
一、目的和要求

了解分类的基本含义;

学会鉴定昆虫的基本方法,能正确使用检索表;

重点掌握以下9个目成虫的特征: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脉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二、材料及用具

鉴定用的标本:蝗虫、蝽象、蝉、步行虫或金龟子、草蛉、天蛾或叶蛾、大蚊、胡蜂等成虫的针插标本,蓟马的玻片标本。

体视显微镜、放大镜、镊子。

分类用的挂图(分类阶梯图、主要目特征图等)。

三、内容和方法

结合下文,观察所给9个目的标本,掌握它们的主要特征;学会查检索表和编检索表。

(一)农业上主要害、益虫所属9个目的特征

直翅目(Orthoptera)--口器咀嚼式;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前足为开握足,后足跳跃足。如蝗虫、蝼蛄等。

半翅目(Hemiptera)--口器刺吸式,由头前方伸出;前翅为半鞘翅。如蝽象。

同翅目(Homoptera)--口器刺吸式,由头后方伸出;前翅、后翅均为膜质或革质。如蝉、蚜虫等。

鞘翅目(Coleoptera)--口器咀嚼式;前翅鞘翅。如步行虫、瓢虫等。

脉翅目(Neuroptera)--口器咀嚼式;翅膜质,翅脉网状,边缘有小分叉。如草龄。

鳞翅目(Lepidoptera)--口器虹吸式;翅及体被鳞片。如蝶、蛾。

膜翅目(Hymenoptera)--口器咀嚼式、嚼吸式;翅膜质,后翅前缘具一排翅钩。如胡蜂。

双翅目(Diptera)--口器舔吸式或刺吸式;前翅正常,膜质;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如蚊、蝇。

缨翅目(Thysanoptera)--微小,口器锉吸式;翅狭长,有长的缘毛。如蓟马。

(二)检索表的应用

检索表分连续式检索表和两项式检索表两种,下面介绍通常使用的两项式。

两项式检索表:这种检索表在一个号码中包括两条对应特征的条文,需要鉴定的昆虫某特征不属于上条即属于下条,然后根据所属条文后面指出的号码继续查下去,直至查出结果。下面以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四个目为代表,相当于用了四种虫子n=4来看检索表的编制:

连续式

N=2(n-1)

N=2(n-1)=2(4-1)=6(条)

1(6)有翅两对

2(3)口器为虹吸式,体被鳞片……………………………………………………………鳞翅目(Lepidoptera)

3(2)口器非虹吸式,体不被鳞片

4(5)前翅鞘翅………………………………………………………………………………鞘翅目(Coleoptera)

5(4)前翅非鞘翅,为覆翅…………………………………………………………………直翅目(Orthoptera)

6(1)有翅一对,后翅为平衡棒……………………………………………………………双翅目(Diptera)

两项式

N=n-1=4-1=3(条)

1.有翅2对,后翅正常……………………………………………………………………………………………2

有翅1对,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双翅目(Diptera)

2.口器为虹吸式,体被鳞片……………………………………………………………鳞翅目(Lepidoptera)

口器为非虹吸式,体不被鳞片…………………………………………………………………………………3

3.前翅为鞘翅………………………………………………………………………………鞘翅目(Coleoptera)

前翅为非鞘翅,为覆翅……………………………………………………………………直翅目(Orthoptera)

昆虫纲分目检索表(两项式)

1.无翅;腹部第6节以前有附肢(无翅亚纲)…………………………………………………………………2

有翅或无翅;腹部第6节以前无附肢(有翅亚纲)…………………………………………………………5

2.无触角;腹部12节,前3节有附肢;无尾须………………………………………………原尾目(Protura)

有触角;腹部最多11节…………………………………………………………………………………………3

3.腹部6节或更少,无尾须;附肢为:第1节有腹管,第3节有握弹器,第4、5节有弹器…………………………………………………………………………………………………弹尾目(Collembola)

腹部10或11节,有尾须,附肢为刺突或泡……………………………………………………………………4

4.腹端只有1对尾须(或尾狭),无中尾丝;无复眼………………………………………双尾目(Diplura)

腹端有1对尾须及1中尾丝;有复眼……………………………………………………缨尾目(Thysanura)

5.口器咀嚼式,有成对的上颚;或口器退化……………………………………………………………………6

口器非咀嚼式,无上颚;为虹吸式、刺吸式或舔吸式等……………………………………………………26

6.有尾须……………………………………………………………………………………………………………7

无尾须(少数有尾须则头延伸成喙状)………………………………………………………………………17

7.触角刚毛状,翅竖在背上或平展而不能折迭…………………………………………………………………8

触角丝状,念珠状或剑状等;翅可以向后折迭,或无翅……………………………………………………9

8.尾须细长而多节(有时还有中尾丝);后翅很小或无后翅,无翅痣……………………蜻蜓目(Odonata)

9.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直翅目(Orthoptera)

后足为非跳跃足,前足也非开掘足……………………………………………………………………………10

10.跗节4或5节……………………………………………………………………………………………………11

跗节最多为3节………………………………………………………………………………………………14

11.触角为丝状或梯状等,而不呈念珠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12

触角念珠状,前后翅相似,均为膜质,或无翅…………………………………………等翅目(Isoptera)

12.前胸比中胸长或大……………………………………………………………………………………………13

前胸比中胸短小,体细长如枝或扁平似叶……………………………………………………修目Phasmodea

13.前足为捕捉足,中后足不多刺…………………………………………………………………螳螂目Mantodea

前足非捕捉组,与中后足相似,生有许多刺………………………………………………蜚蠊目Blattodea

14.跗节3节…………………………………………………………………………………………………………16

跗节2节,尾须不分节,触角9节……………………………………………………………缺翅目Zoraptera

15.前足第一跗节极膨大,有丝腺,能纺丝;前后翅相似(雌),或无翅(雄)……………纺足目Embiodea

前足正常,不能纺丝,有翅则后翅比前翅宽大………………………………………………………………16

16.尾须不呈铗状;前翅狭长,后翅臀区扩大,翅均为膜质…………………………………襀翅目Plecoptera

尾须坚硬呈铗状,前翅短小,革质,后翅膜质如折扇……………………………………革翅目Dermaptera

17.跗节最多分为3节………………………………………………………………………………………………18

跗节4节或5节;如3节以下则无爪,或前翅角质…………………………………………………………19

18.跗节2或3节;触角细长而多节;有翅或无翅……………………………………………啮虫目Corrodentia

跗节1或2节;触角短小,最多5节;无翅;外寄生于鸟兽………………………………食毛目Mallophaga

19.前翅特化为平衡棒,后翅很大;雌虫无翅,无足;内寄生与昆虫腹部…………………翅目Strepsiptera

前翅不特化为平衡棒…………………………………………………………………………………………20

20.前翅角质,和身体一样坚硬如铁…………………………………………………………鞘翅目Coleoptera

前后翅均为膜质,或无翅……………………………………………………………………………………21

21.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后翅前缘有一列小钩;成无翅…………………………………膜翅目Hymenoptera

腹部第一节不并入胸部;后翅无小钩列……………………………………………………………………22

22.头部向下延伸成喙状,有短小的尾须(雌虫分两节)…………………………………长翅目Mecoptera

头部不延伸成喙状……………………………………………………………………………………………23

23.前胸很小;足胫节上有很大的中距和端距;翅面上密生明显的毛……………………………………………………………………………………………………毛翅目Trichoptera

前胸发达;足胫节上无中距,端距较小或呈爪状;翅面上无毛或仅有微毛………………………………24

24.后翅臀区发达;可以折迭…………………………………………………………………广翅目Megaloptera

后翅臀区很小;不能折迭……………………………………………………………………………………25

25.头基部不延长;前胸如延长则前足特化;雌虫无产卵器(个别有细长产卵器则弯在背上)……………………………………………………………………………………………………脉翅目Neuroptera

头基部和前胸均延长,前足不特化;雌虫有针状产卵器………………………………蛇蛉目Rhaphidodea

26.口器为虹吸式,翅膜质,覆有鳞片………………………………………………………鳞翅目Lepidoptera

口器非虹吸式;翅上无鳞片……………………………………………………………………………………27

27.跗节5节…………………………………………………………………………………………………………28

跗节最多3节;或足退化,甚至无足…………………………………………………………………………29

28.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少数无翅。但体不侧扁……………………………………双翅目Diptera

无翅,体侧扁;足很发达,喜跳…………………………………………………………蚤目Siphonoptera

29.口器位于头的前端,可以缩入头内;足只有1个跗节和一个爪,与胫节突起相对应,适于在毛上攀援;无翅、外寄生与哺乳动物…………………………………………………………………………虱目Anoplura

口器位于头下部,不能缩进头内,足不适于攀援……………………………………………………………30

30.口器常不对称;足端部有泡;无翅和翅围有缨毛…………………………………缨翅目Thysanoptera

口器对称;足端无泡;翅不围缘毛,或无翅…………………………………………………………………31

31.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如无翅则喙明显出头部…………………………半翅目Hemiptera

前翅全部革质或膜质;如无翅则喙出自胸部,或无喙……………………………同翅目Homoptera

㈢ 学花艺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多少钱合肥有多少这样培训地点

贵的老师厉害的一般都在一线城市,可以看看sikastone

㈣ 蝉的外型特征

1、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

2、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胸部则包括前胸、中胸及后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较长。

3、蝉的腹部呈长锥形,总共有10个腹节,第9腹节成为尾节。雄蝉第1、第2腹节具发音器,第10腹节形成肛门。

4、大多数蝉的体型通常不大,成虫体长多在2至5厘米(0.6至1.5寸)之间,少数种类,例如世界最大的帝王蝉翼展就达20厘米(6寸),体长约7厘米(2.1寸) 。

5、蝉的外骨骼很坚硬,双翅相当发达,多为透明或半透明(双翅完全不透明的种类通常翅面颜色较为鲜明,且多分布于靠近热带的地区),上面有明显的翅脉。

(4)蝉式花艺扩展阅读:

蝉的分布范围:

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除每年仲夏出现的三伏蝉——蛾蝉属等属的种类之外还有周期蝉。

最著名的周期蝉有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又称质数蝉,由于生命周期是质数,所以不会遇到上一世代所遇到的天敌。

周期蝉隔一定时间在一定地区大发生一次,届时数十到数百只黑褐色的蝉幼虫一起从土里钻出羽化,十分壮观。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

考资料来源:网络-蝉

㈤ 蝉属于什么头式

尽量梳起来 我也圆脸的 还是梳起来比较好
刘海呢 就是斜的或是直的 都比较不错

㈥ 蝉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生活习惯:交配后的雌蝉在树的嫩枝上用针状产卵器,刺破树皮,将卵产在嫩树枝内,树枝被刺伤后因水分供应不上而枯萎死亡。死亡后,便借风雨的作用跌落在树下,逐渐被掩埋于土中,卵孵化成若虫后便吸附在树根上吸食树汁为生,经2~3年时间若虫生长发育成熟,在每年的夏至后,如下了透雨水,便很快地从土中钻出地面.出土后约经2~4小时,成熟的若虫——蝉猴便蜕皮变为成虫——蝉。蝉依然是依靠吸食树木汁液为食,在炎热的夏天,它在树上发出很嘈杂的叫声。

㈦ 蝉的图片,各种类都来一个!!!

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刚毛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胸部则包括前胸、中胸及后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较长。

每当蝉口渴,饥饿之际,总会用自己坚硬的口器插入树干一天到晚的吮吸汁液,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蝉在未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慢慢掏洞爬于树干上,如发现有稀泥的盗土洞里必有幼蝉,蝉是在夜间趴在树干上脱壳,脱完壳就有了翅膀了。

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



㈧ 蝉的姿态有哪些

蝉其实不复是个大科,只有3000多种。制这个小标题就是蝉的食性问题了。蝉长有刺吸式口器,吃植物的汁液。昆虫的口器一般分三种,一种是吃固体食物的咀嚼式口器,比如螳螂;一种是吸食汁液的吸收式口器,这吸收式可是个大家族,蝉的刺吸式只是其中一种,其特点是口针细长。蓟马类昆虫是锉吸式,其特点是各部分都不对称。

㈨ 隋唐五代的插花具有哪些特点

隋唐五代—插花艺术的黄金时期

五代是兵马倥偬,篡位争权的时代,政治萎缩,民生疾苦,再度陷入如六朝般的混乱局面;操持政治的文人意图避难,社会灵魂的高士亟企隐居,天下沦于钩心斗角争权夺利的野心人们手中。

在此状况下,显然的「唐代灿烂之艺术已如秋风之扫落叶」,代之而起的是与新思想互为表里的新兴艺术逐渐滋长,无形中却成为这些人思想意志的表白与宣洩工具。于是不拘形式,畅所欲为,形形色色,纷列杂陈,从而织成了各式各样美丽的花朵。

在当时爱花者不乏像蜀后主昶那样崇尚奢侈,终日畅戏花间,或游百花潭,或赏栀子花,但一般言,插花已成为发洩胸中「逸气」的工具,尤其是那些不能提笔绘画的墨客骚人,乃至流离失所的达官显要们,每将自己随意所插成功的花视若天地间伟大的创作,孤芳自赏,日夜对吟,藉助浇愁,宠辱以忘。因此,所采用的素材也就杂花野草,枝叶参陈,就地取材,不拘形式,至于用的花器更突破了盘与瓶的限制,趋于竹筒、黑漆器之类作更自由、无拘束的表现,纵使随意拈来,无不是处,是乃插花艺术的一种解放,也是插花艺术达于自由奔驰成熟境地的一种现象。此即「自由花」时代的诞生。

五代时期插花的重要人与事
李后主(李煜)与锦洞天
李后主其人
李煜,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与宋时的徽宗同是史上有名的艺术皇帝。
何谓锦洞天?
《清异录》记载“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此为史上最早的插花定期展览会。

从史料可得到以下结论:
当时已后挂花或吊花之发明(梁栋用吊,窗壁用挂)。

吊花,明宣宗作
发明“隔筒”当花器。“隔”通膈,指竹节中的横膈,隔间“开光”以膈盛水插花,是为“筒花”。
利用天然场所设置花台,善于就地取材,将环境与花器融为一体
花材选择极为自由而广泛,杂花野草均有网络之内,内容极为丰富。
此正是我国史上记录最早(距今千余年)且最盛大的插花艺术“定期公开”展览会。
因为花命本难久留,但插完花还加以榜书,为的是招揽观众,开放欣赏,何况规模宏大,加上每于春盛时节(约二月十五日花朝前后)按年举行一次,总是不全是他一人之作品,也可想见当时华在宫廷中受重视的情形。

张翊与《花经》
张翊其人
蜀汉人,其原祖为南唐人,后迁于晋,好学多思致,著有《花经》一卷。
《花经》里写了什么?
卷中将自然界中可用以插花的花卉七十一种按其品质高下仿照官秩等分为“九品九命”如下:
一品九命:兰花牡丹、虫葛(虫葛同蜡)梅、酴醾、紫风流(睡香异名);
二品八命:琼花、蕙花、岩桂、茉莉、含笑;
三品七命:芍药、莲花、檐葡、丁香、碧桃、垂丝海棠、千叶桃;
四品六命:菊花、杏花、辛夷、豆寇、后庭、忘忧、樱桃、林禽、梅花
五品五命:杨花、月红、梨花、千叶李、桃花、石榴;
六品四命:聚八仙、金沙、宝相、紫薇、凌霄、海棠;
七品三命:散花、真珠、粉团、郁李、蔷薇、米囊、木瓜、山茶、迎春、玟瑰、金灯、木笔、金凤、夜合、
踯躅、金钱、锦带、石蝉;
八品二命:杜鹃、大清、滴露、刺桐、木兰、鸡冠、锦被堆;
九品一命:芙蓉、牵牛、木槿、葵花、胡葵、鼓子、石竹、金莲。
【注解】〈虫葛〉[là]:同蜡。
古代品评人才高下以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为准,俗称“九品”,一品味上上之材。

至于九命为周代官爵升降之法,一品相当于九命,依此类推。

张翊以品命分封花卉的位置,其区分之标准并未说明,但大体不离形色、香味、光彩、质重、神气、性格等等。品花人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此种品鉴花卉优劣的观赏法,实开后代“花品”及“花谱”风气之先,也为昂是插花配材取材点处明灯。

韩熙载及其“五宜说”
韩熙载其人
南唐北海人,庄宗同光年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历事李升、李璟、李煜三主,官至中书侍郎,为人放荡不羁,纳妾四十余人,日夜笙歌,为人所诟病,但其懂得生活情趣,则为常人所不逮。

“五宜说”
南唐韩熙载的香赏“五宜说”将花与燃香的艺术打成一片,他认为: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对于插花他认为
“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樨宜龙脑,酴醾宜沉水,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薝卜宜檀香。”
龙脑,为龙脑树干中的天然白色结晶。配以木樨(桂花)之淡郁。
沉水,即沉香,味甚古雅,配酴醾(蔷薇的一种)之沈老味别具风雅。
四绝,合香之一种,或称“四弃”;《清稗类钞》称“四弃香,轻微淡远,回殊常品,盖以梨及苹婆等四种果皮晒干制成者”。配以兰当有一番风味。
麝香,麝之腹部香腺之分泌物,味烈而辛,有镇定功效,配以含笑之甜香颇为契合。
檀香,常绿乔木之檀香,有浓香,配以薝卜(梵语Campaka音译。又译作瞻卜伽、旃波迦、瞻波等。义译为郁金花。也有人说是栀子花。)的乳清香令人神清。
如此这般,将香味的境界带入品花的性格之中,按不同的花材的香味与形色配燃不同的香料,超过耳目的所谓高级感官而诉之于嗅觉之美的,称之为“香赏”也可。插花艺术的精神与考究至此又被推倒另一境界。

郭江洲及其“占景盘”
占景盘出现之前,用盘插花容量比较大,但是花枝长了很不好固定,盘花的花枝只能躺置,无法挺立。五代时为了发挥盘花的艺术效果,当时的巧匠郭江洲发明了占景盘。

五代末的《清异录》载:“郭江州有巧思,多创物,见遗占景盘,铜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许,底上出细筒殆数十,每用时,满添清水,择繁花插筒中。”

占是“站”的别写,“占景”意为树立花草景物,其特点是:
铜铸,盆呈花唇平底,美观稳当。
细筒甚多,其作用与剑山近似,花枝可插置其中,不致倒塌。满添清水时,筒铜在水面下,别有潋滟之美,枝脚清幽增加盘花赏水的可能性。
繁花数枝一束,分开插置,可增长花命;不必众花成捆,否则易生腐质,损及花命。
花枝分束插置,前后高低各循需要,可以增加插花者艺术发挥得潜在力与空间感。
无疑的,这是插花技术上一大进步。它的发明使写景花的表现更为容易,正由于使用方便,可以看出类花盘所发挥的特点,因此不久也应用到花瓶上来,比如后来宋代六孔瓷器花插的出现,宋代十九孔花插,明代七孔珐琅花插。

五代插花的唐代遗风与新风格之自由花

唐代遗风
唐代遗风的正统隆盛之“院体插花”主要盛行于较安定而重文教的南唐和西蜀等。花器多用盘,花材种类较多,规模较大,枝叶繁茂,与其说重形式补入说是重色彩,花色如张翊《花经》所列,取材甚广。

自由花
而一般文人雅士及僧侣则反而以自由花为主。自由花最大特色是不重排场,讲求生活情趣与花草天趣。花器以铜制瓶壶乃至竹筒、吊篮、挂筒之类品质质朴花器为主,花形与其说是注重枝叶机能,不如说是重形意;取材受《花经》观念影响,以格高素朴之花为上。

自由花色彩朴素,花色只一两种,其作风求其如承露之招展,生意盎然,时配以香炉等物,藉之体会插在文弱阳光下大自然所呈现出来的“生命”趣味。

热点内容
井上小百合下载链接 发布:2025-08-15 00:04:11 浏览:539
银行情人节活动方案 发布:2025-08-15 00:04:08 浏览:715
虞书欣赵海棠 发布:2025-08-15 00:04:02 浏览:652
七夕宣传展板 发布:2025-08-15 00:03:14 浏览:497
色彩荷花临摹 发布:2025-08-14 23:56:43 浏览:81
兰花香毛尖 发布:2025-08-14 23:56:43 浏览:941
盆栽金粟兰 发布:2025-08-14 23:41:50 浏览:359
盆栽铁皮枫斗种植方法 发布:2025-08-14 23:40:13 浏览:417
青海丁香面粉 发布:2025-08-14 23:30:33 浏览:759
九节兰花根 发布:2025-08-14 23:30:21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