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插花楼
河南有来~~~ 郑州菲林自培训学校是经劳动局批准的合法办学单位,是河南最专业的花艺、婚庆、司仪培训学校,成立于1998年年初,是河南省婚庆协会唯一指定的正规高级插花培训学校和高级婚庆主持人培训基地。
郑州菲林插花、花艺、婚庆、司仪培训学校投资100万元设立菲林婚礼/花艺/礼仪公司携8家门店参与婚庆市场竞争,并向学生提供花艺、插花培训和婚礼主持培训的现场实习!
创立十一年来,不断创新,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每一个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家长放心。
郑州菲林花艺司仪培训学校讲授的各种花型设计以及婚庆司仪培训课程,均为时下婚礼、婚庆司仪最时尚,花店经营销售中最专业,最实用的培训内容。多年以来,我们已输送了大批专业插花师和婚庆主持人材,毕业的学员中有成功的花店和婚庆公司的老板,或者成为从事插花培训、婚庆司仪行业的杰出人才。
400--6686--185 0371--68771488 68771489
② 山西插花学校
你好,抄不管在那里学习袭,个人认为选择一家好的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她决定了我们投资后掌握的技术水平,所以个人建议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多找几家对比一下,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选择学校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③ 山西十大民间古堡的代表
平遥堡村:平遥大院东向东
走入古城东南5公里处的岳壁镇后,晨曦中的田园平凡而诱人,村落都分布在起伏的黄土地的高台地上,被树林簇拥着。看得出所有的老村从前都是堡村,有防御性的外围墙。岳中村的堡墙轮廓完整,局部还残留雉堞。内部格局也很完整,丁字型主街上分布着几座小神庙,横竖街交叉处是村内李氏家族的宗祠。这是堡村一种典型格局。
岳中村东南2公里的梁村,是由6个独立的堡挤在一起形成的大村,每个堡都有高大的堡门,门前的巨树标志着古堡的久远历史,堡门为2层,上层供保护神像。门内主巷道两侧也多为2层高的院墙,一般在离堡门很远的地方才开院门,且院门很少,这有增强防御性的考虑,也有古代里坊制度的遗痕,恐怕还有风水上的讲究。
虽然没有乔家等那些著名大院豪华,但堡村内也不乏精美的院落,只是每个院落分属于各个中产阶级家庭,互不贯通,故没有富商大院那种侯门深深深几许的感觉。然堡村有自己独特的美感,除了自然古朴以外,它们有古堡特有的一种静穆,厚重单纯的砖墙因风雨侵蚀而表情丰富,封闭压抑的空间因战火消融而珍存住了灵气,这都使它们虽身在世界遗产的屋檐下,而可以像人们对古堡一般性的印象那样高昂着头,因为它们就是古堡,即使没有高高的塔楼,没有漂亮的碉楼。
介休张壁:麻雀小城藏暗道
赵壁、张壁这些地名中的“壁”字都是坞壁的遗痕。山西这片黄土地不很肥沃,又处在关中、漠北至中原的通道上,战事很多,本会是个穷地方。然而与此同时,土地贫瘠加之地少人多就逼着人想别的办法挣钱,而战争的通道也是经商的通道,加上人的精明勤奋,所以古代山西的商业、手工业异常发达,不仅富商众多,中产阶级也不少。为了生命财产安全,古人修起堡垒,一有兵匪,坚壁清野,虽不能安枕无忧,但也只能这样尽力而为。
张壁古堡远看很低平,近看才知它三面都有深沟,只有南门前地势较平,也有小河流过。南门右侧一座高台上布满建筑,其一半突出堡外,像是南门的瓮城,一半嵌在堡内,台上的建筑是关帝庙、魁星阁、可汗祠。南门内是堡内主街,向北对着另一座高台,上面的建筑有真武庙、吕祖堂、二郎庙等,两座高台上都有戏台,主街上还有祠堂和其它寺庙,中国古代城镇的构造中心往往由神灵空间统筹,但像张壁这样强烈、隆重的神灵轴线还不多见。
一般来讲,坐北朝南的中国北方古建筑群体都是南低北高,但张壁是北低南高,人从古堡正面进入堡内后越走越低的感觉很强烈,不知这与张壁地下乾坤的吸力有无关系。张壁虽有高墙深壑,但其更重要的防御系统是地道,这里要是展开地道战,精彩程度应不逊于电影。张壁的地道有3层,是个庞大的立体网络,地面上用各种隐蔽方式连通每座庙宇民居,亦有出口通向堡外,地道总长近万米,最深处20余米。
灵石梁家堡:山地古堡竞风流
梁家堡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与山西大多数古堡一样,与明末战事密切相关。与临近著名的王家大院方方正正的造型不同,灵石夏门镇的梁家堡依山就势而建,设计灵活,没有成规。
汾河流经夏门时西岸有一小段临河是峭壁的山岗,梁家堡便建于其上。为了让古堡顶端与汾河水仍有亲密接触,梁家在河边依峭壁直上直下地建了座40多米高的百尺楼,楼底层为安全只开一小门,楼梯段各层的开窗越高越多,越高越大,直至顶层变成敞廊,以将山河风光收进堡内。这座凌河孓立的宽大砖楼也成为梁家堡的标志。
古堡的正门在南面,经过两层楼的关帝庙进入头道堡门,拾阶而上,眼前景物步移景异。从河边看古堡是幅凝固的画面,堡内则是流动的影像。一会儿一座飞虹般的小桥掠过头顶,一会儿一座高墙横在眼前,而一转角又柳暗花明,你永远猜不到下一步的影像是什么。因为古堡损毁比较严重,下一步可能是惊喜,也可能又是怅然,然而不论如何,这是座中国罕见的、地地道道的山地古堡,不仅仅因为它有高大壁垒,它的美也不仅来自古老,而是它自身确实漂亮,煤灰和破败都掩盖不住的漂亮。
夏门梁家与静升王家不同,王家多富商,梁家多官,据说明清两朝梁家出了近两百名大小官员。可能是因为官气在梁家不稀罕,也可能是梁家的官员们还留有读书人偏爱的闲情逸致,所以梁家不像王家,建设家园不追求衙门状、府第状,于是梁家为我们留下了这座古堡。
汾西师家沟:窑洞重重多几许
师家沟是一座山地堡村,主要由窑洞形房舍层层叠叠构成,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它的防御性稍弱,即使如此,村外围也是高大封闭的,村口有高大的窑壁堵住爬上堡村所在的山坡的路,想进村要穿过一条20米长的隧道,据说村内各院落间还有暗道、地洞相通。
到师家沟首先看到一座雕刻精美的大石牌坊,清咸丰年间之物,诰封师氏家族的几位夫人,属贞节牌坊。从字迹看几位夫人的丈夫的头衔都是“儒林郎”之类拿钱捐来的虚衔,可得知师家主要是商人。牌坊后的坡道是后来开的,从前村堡正门有座石柱大门,现只残留石柱。师家沟最精彩之处在其窑洞,石柱门内三面四层的窑洞院蔚为壮观,另外还有几座高大的窑洞院,院中正房充分展现出窑洞的精彩。
从师家沟对面的山坡上可俯瞰其全貌,一排排阶梯式的窑洞铺满整个山坡,那气势不逊于意大利的世界遗产马泰拉古镇,只是马泰拉的窑洞历史更久远。
马泰拉的窑洞是石头的,石头建筑的寿命自然长。中国土木建筑的传统影响了古建筑的寿命,山西古建筑之所以数量多、质量好,有一个原因是山西产煤,便易于烧砖,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大大提高了建筑寿命。师家沟的窑洞都包砖券,加之施工质量高,清代建的窑洞今天看上去竟然是一副四五成新的样子,窑洞中的生活似乎一切如旧。
翼城西阎村:罕见塔门文昌阁
西阎村藏在中条山深处一座汾河流域与沁河流域的分水岭上,村口是名为“凤翼门”的堡门,穿过门下层的拱券,主街尽头一座高塔引人注目,走近一看,那是一座奇特的塔门,塔门细高,塔下还有穿越形的门洞。欧洲古堡和教堂中有塔门,但并不常见,藏传佛教的寺庙和穆斯林的清真寺中也有几例,在汉地这似乎是第一次见到。塔应是文昌阁,门是开在主街上的一道巷门或称坊门。底层券门兼任塔座,塔身共5层,下4层都是砖体,从下至上的形状分别是四边形、八角形、圆形、六角抹边形,顶层是木结构的六角亭,为了一座文昌阁的样子如此费尽心思,无外乎是希望村里能多出些考得功名的人,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中国人很早就懂。
塔门内的巷子里有座庙宇,庙门是所谓“民国式”的,门匾上则刻着“红旗食堂”4字,看来是“大跃进”遗物。村内还有数座大院,因为在山区,取石方便,不少房子是石墙,增强了这座山村的沧桑感。
村口有座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的是抗战时参军的西阎村子弟的名单,有近百人。抗战时的中条山之战中国军队伤亡巨大,这些新兵中的不少人恐怕刚穿上军装就阵亡了。稍可欣慰的是,家乡还留下这么一块石碑刻下了他们的名字。抗战八年,山西几乎一直是前线,那些民间的古堡有时用于打鬼子,有时被鬼子占据当炮楼,能留下来实属不易。
沁水柳家堡:前庭后苑派头足
柳家堡现存7座完整的院落以及明清残院12座。这些庭院建筑形制大致相仿,皆为四合院式。院门偏于一角,多为坤、巽、艮门。完整宅第的大门均有牌楼装饰和石狮石鼓相镇。院内东、西、南、北四面为两层楼阁式建筑。其中北房为高阶台,宽走廊。每院四角又另有一小院,房屋两间。这种建筑形制俗称“四大八小式”。
柳宗元是山西永济人,据说他因搞改革而遭到人身攻击后,其族人至少有一支迁入中条山,落脚在现在历山脚下的西兴村,繁衍至明代,成为当地的巨族,在陆陆续续的建设下,柳家堡成为一处有内外府的庞大私宅。
柳家堡也建在一座山梁上,山梁西面的河溪是沁河的一条支流。在建筑手法上,柳家堡没有采用夏门梁家堡那种随坡就势、层层叠加的形式,而是先将山梁顶部的护坡修整成一个高台,周边垒起陡峭的护坡,加上高大的外墙,便形成了极好的防御性,高台前后只有两条坡道供上下,坡道尽端都有高大的门楼,内部也有地道、暗墙。
柳家堡内外府的格局颇有中国古代的大型管制建筑前庭后苑、前署后宅的气势,外府的空间大多是献给各路神灵的,有宗祠、虞帝庙、文庙、关帝庙等。内府原有13座宅院,现存7座。内外府间的巷道上有两座石牌坊,造型古朴浑厚中有精细,3层的石雕斗拱精细程度不逊木作。柳家肯定有人钟爱斗拱,内府的“行邀天宠”门楼上的木斗拱是5层,而“司马第”门楼上有9层。
柳家堡内另外一个绝活是藏有朱熹、王阳明、文徵明、王国光等名人的几十通书法碑,俨然一座私家碑林。柳家是大文豪的后裔,家中自然要着重体现文化的地位,堡内不仅有文昌阁,还有魁星楼,通常一座城镇也只在二者选建其一。两座高楼还与古堡的防御功能结合起来,魁星楼实际上充当了堡门,文昌阁守卫着内府。
沁水湘峪堡:机关算尽太聪明
湘峪河是沁河的一条支流,湘峪村建在河北岸一段和陡的山壁上。第一眼看到湘峪古堡时,很难不被它震撼,比夏门梁家堡百尺楼矮不了多少的城墙临水而立,宽300米,相当于10座百尺楼。楼上多为二三层楼房的民居鳞次栉比,更有塔楼林立,这些高塔有堡门、角楼、碉楼、插花楼等,还有西侧紧邻的东岳庙的钟鼓楼,共有十四五座,如此景象,实可谓壮观。
现在有座石桥通正面居中的南门,进门后马上要上台阶,上到一个平台后,左右两侧各有窄巷,进窄巷一看才知,那高大的城墙还有内外两重,窄巷连通的两重墙层面都是藏兵洞,外重的上层是墙顶马道,内重的二三层楼高出外重顶部,有窗口可以向外放箭放枪。算上外重藏兵洞的向外窗口、外重马道,共有3层向外攻击的作业面,而且外敌即使攻入外墙也无济于事,他们只能在窄巷中挨打,这道窄巷相当于一条窄长的瓮城,如此防御设计还是第一次见到。再上一段台阶才上到古堡内的主台地上,除了南门楼前有一小块宽敞的地外,堡内全是窄巷,窄巷上空有许多过街楼i,看来,湘峪人把巷战的准备也做好了。
如此机关算尽的堡垒也没有保护住孙居相,他是万历朝的著名御史,但他得罪了崇祯皇帝,崇祯七年,就在湘峪堡建成之时,他死在贬所。其弟孙鼎相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曾任副都御史,据说因为他的宅院称三都堂,湘峪古堡也被称作三都古城。现在堡内最显眼的5层大碉楼就在孙鼎相的宅院内。孙居相的宅院损毁严重,万历赐建的石牌坊也只剩残柱。
阳城砥洎城:圆形古堡砥柱中流
砥洎城建于明末,城的正门在南面,门上十几米高的城墙在门左侧有凸出,利于城门防守。进门后,左手边有蹬道上可看清城墙高处的蜂窝状的东西是古代冶铁用的坩埚,古代此间冶铁业兴盛,用废坩埚筑城墙不仅废物利用,墙也坚固。
城内的格局和湘峪堡类似,窄巷中有很多过街楼,巷口有坊门。堡内最高大的宅院也位于最高处,房子上还有一座最高的插花楼,这种楼俗称看家楼,远望古堡时,显眼的那座高塔就是这座看家楼,它对古堡的轮廓线贡献巨大。宅院的主人是清代著名数学家张敦仁,为砥洎城所出的3为进士之一。
张敦仁宅后就是北部的临水城墙,城墙分高低两层,上层同时兼当城堡主台地的护坡,与两层城墙间的台地有10米高的落差,外层城墙与水面还有20多米的落差,上有水门直通水道,内侧密布藏兵洞。
阳城黄城郭峪:黄衣加身气轩昂
皇城相府是目前山西古堡中总体品质最高的一个,且对其对面的郭峪村还有两座古堡,形成一个壮观的古堡群。
黄城村陈家堡因康熙皇帝来过而得名皇城,因陈廷敬官至尚书,受封大学士又得名相府,从而名声大噪。然而,正如来此地的人一般都是先看到郭峪一样,此地也是先有郭峪,或者说开始时只有郭峪。从各古堡所处的位置也可以看出郭峪与皇城相府的先后,此古堡群坐落在一条大体为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樊溪从中流过,郭峪朝东偏南,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皇城相府反之。
崇祯年间,关中已大乱,陈家颇具先见之明地在新居边建了一座7层高碉楼,名“山河楼”,崇祯5年,关中王自用部队血洗郭峪,多亏了山河楼保全了陈家和郭峪村部分乡亲的性命。此后,郭峪人在一位张姓进士、一位王姓富商的主持下,逐步建立起藏兵洞的城墙和一座名为“豫楼“的大碉楼,将村庄变为堡垒。兵匪一走,陈家便筑起了一圈也带藏兵洞的高墙,将新宅和山河楼围起来,形成了所谓内城“斗筑居”。斗筑居大体呈长方形,依山势而建,颇有立体感,形态与王家大院类似,斗筑居中还有高大碉楼,这个细节使得城堡的形态更为突出,加上在陈廷敬显贵后,陈家又开始兴建外城“中道庄”,外城的平缓与内城的陡峭的对比,外城的不规则与内城的方正的对比,形成错落有致的轮廓和丰富的空间层次,终于造就出这座雄浑美丽的古堡。
郭峪村中的汤帝庙体量巨大。郭峪村的高塔是豫楼,教堂便是汤帝庙。汤帝庙本身又像是高大古堡中的小古堡,高大门楼左右有更高大的钟鼓楼,外墙顶上有环道,这样,外墙成了城墙,钟鼓楼成了角楼。
泽州圣母玫瑰堂:古堡教堂朦胧美
从晋城至泽州大箕镇的公路与古时的晋豫古道基本重合,大箕镇是当时古道上繁华的商镇,镇边一片谷地上,一座小山兀然孤立,不知何时,山顶上长出了一座古堡,古堡里还有一座教堂,这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
那座叫圣母玫瑰教堂是1914年荷兰传教士建立,亲眼看古堡,其墙体所经的岁月远不止一百年。另外此处还有个地名叫小寨,或许是因为这小古堡而得名,因为古代常将堡成为寨。再深入的情况,至今仍是一片朦胧。
如今年轻人结婚前不仅要拍婚纱照,还要到教堂去照,这倒不是因为有那种信仰,只是因为那种仪式浪漫得诱人。圣母玫瑰教堂前有片土地,如果里面开满玫瑰花,真是个照婚纱照的好地方。现在地里种的玉米,也别有风情。
④ 有谁知道山西太原哪里有插花的培训班
太原说实话没有好的
要学就要学精一些 别学完了还是什么都是一知半解的
建议去北京学习 虽然是学费贵点 单是学出来工资也要高很多
网络搜一下北京花艺培训 自己找找看 多比较几家
⑤ 山西省有那些引人的地方呢
山西旅游景点主要分为四类:佛教文化类、晋商文化类、寻根祭祖类、山水类。
1、佛教文化类主要包括:五台山、云冈石窟、悬空寺。
五台山: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周长约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61.1米[2],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大同市云冈石窟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巨石横亘,石雕林立,蔚为大观。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悬空寺: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做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2、晋商文化类主要包括: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
平遥古城:沧桑的古城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东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滋街”。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效仿。
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庙,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例如赵举人街
、雷家院街、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马家巷等;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 、葫芦肚巷等。
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城隍庙位于城东南的的城隍庙街,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组建筑群构成。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城隍庙的宣传词“皇帝有难上天坛,县官有难到此来”不知出自于何处,但在历史上尤其是明代,城隍受封的官职确实高于县令,明太祖诏令各地必需要建城隍庙,与县衙署对称设置,“阴阳各司其职”,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清虚观位于东大街东段,创建于唐,鼎盛于元,现存主体建筑是明代遗物,为山西省重点文保单位。
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108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常家庄园:山西榆次常家[1],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成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3.寻根祭祖类主要包含:大槐树、尧庙等。
大槐树:大槐树,又叫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2公里处。这株主干粗壮、枯枝杈桠、沟壑遍身的古木,就是古大槐树。“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尧庙: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 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并进行过多次修葺与扩建,清康熙临汾和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曾御驾临此。
尧庙现占地5.33公顷,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
4.山西山水类景点主要包括:太行水大峡谷、绵山、恒山、壶口瀑布、珏山、芦芽山等
太行山大峡谷:太行山大峡谷是峰的"海洋",是石的国度,是洞的世界,是水的宝庄,是植物生长的园地,是动物生栖的天堂。风景区风光旖旎,景色奇异,汇集太行风采于奇峰涧壑之中,林海悬崖、山石、清泉、瀑布、溶洞、庙宇、传说,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共有景观 400 余处,景点 44 个。
太行山大峡谷不仅自然风光令人陶醉,人文景观也光彩照人。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孔子回车、二仙真人的故事源远流长,曹操北上太行留下的千古悲吟《苦寒行》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流芳百世,史迹犹存,特别是坐落在紫团山西南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真泽宫,是保存完好的典型道教建筑,始建于唐代,占地 6900 平方米,有牌坊戏楼、三进院大殿、梳妆楼、钟鼓楼、插花楼、望河楼等,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工艺精美,殿内壁画、彩绘内容翔实,故事性强,雕石画坊精美典雅?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和艺术欣赏价值。是接受古建筑风格和艺术教育的理想之地。
太行大峡谷风光旖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规划以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开辟紫团洞、云盖寺、水妖洞和真泽宫四大景区。共有峡景、水景、山景、石景、树景、林景和名胜古迹景观44处,景点 400余个。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公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绵山:绵山大门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国霸主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恒山:恒山,人称北岳,海拔2017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壶口瀑布: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距太原大约5、6个小时车程;距西安大约2个多小时车程。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落差9米,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 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沼泽湿地等15个类型。 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壶口瀑布位列其中。
珏山:珏山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珏山风景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其势之凌峥,确可与华山的奇伟峭险,武当山的秀媚风光相媲美。“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
芦芽山:芦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位于山西宁武、五寨、岢岚县境内,五寨县城东南26公里处,属吕梁山脉,“西接岢岚,东带宁武,南连静乐而雄踞五寨”。
芦芽山,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是高山峻岭中挺拔的一座雄峰,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剑直插云霄。这里峰峦重叠,簇拥大小 200多座山峰,沟壑纵横,崖沟跌宕,溪水淙淙,有大小瀑布30余处。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每有云雾萦绕,雄峰兀突,如同青翠的芦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鲜嫩欲滴,引人入胜。雨后日出,芦芽墨绿色的山体,还会变换出一种火红的色彩,五彩斑斓的“芦芽佛光”。
⑥ 山西长治哪里可以学习插花
我知道,在延安中路凯旋市场山西木溪花艺学院,环境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