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席地插花传酒

席地插花传酒

发布时间: 2021-02-18 11:22:51

❶ 喜糖插花怎么做,就是在酒桌上放的喜糖花束怎么做,需要哪些东西、哪里能买到。谢谢!

建议放小小品,简单的花道作品更有意境,更清新自然

❷ 诗海插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花材括号里填写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
)花村.
人间四目芳菲尽,山寺(
桃)花始盛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样树(梨)花开

❸ 插花吟的注释译文

⑴卮(zhī):酒器,容量四升,此泛指酒杯。
⑵两世:三十年为一世。两世即六十年。
⑶四朝:指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四代皇帝。
⑷况复:况且又。筋骸(hái):筋骨。
⑸那堪:更兼。芳菲:芳香而艳丽。
⑹涵:包含。红光溜:红光从杯中流溢。
⑺争忍:怎么舍得。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插花者即是年过花甲的作者自己。这就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头插花枝,饮酒为欢,花照美酒,美酒映花,鲜花与美酒,充溢于诗人的心扉。一开篇,便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诗人那种悠然自得、圆融自乐的神态。
诗人陶醉的原因,颔颈两联以醉歌的形式作了回答。诗人一生度过了六十年的太平岁月,亲眼见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的盛世,再加以筋体康健,时节芳菲,老人的心遂完全被幸福涨大了。他笑眯着醉眼,看面前的酒杯。只见杯中映着花影,红光溜转,面对这花,这酒,这位处在盛世中的高龄而又健康的老人,他的一生乐事都如同被召唤到了眼前,所以痛饮到大醉方归。
该篇与崇尚典雅的传统五、七言律诗相比,风格完全不同。它有白居易的通俗,而其实和白诗并非一路。白诗在平易中一般仍包含着高雅的意境,邵雍这类诗则表现了一种世俗的情怀。它纯用口语,顺口妥溜,吸收了民歌俚曲的因素,又略带打油诗的意味,具有一种幽默感和趣味性。诗格虽不甚高,但充溢着浓烈的太平和乐气氛。这种气氛的形成,固然由于内容是歌唱时康人寿,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老人白发上插着红花,乐陶陶地对着酒杯,这一形象一开始就给诗带来一种气氛;语言节奏的流走顺畅,“花”、“酒”等字的反复回环出现,也显得和乐遂意;颈联“况复”、“那堪”等词语的运用,末联“争忍……不”的反诘句式,又都能把气氛步步向前推进,有那种“击壤而歌”的意味。对于这类诗,虽然不可能望有盛唐诗人作品的宏伟气象,但尚能近于“安闲弘阔”(《颐山诗话》评邵雍诗)。从中表现出北宋开国后“百年无事”的升平景象,以及一些人在小康中安度一生的那种心满意足的精神状态。 陈衍《宋诗精华录》:“欢娱能好,四美不足道矣。”

❹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 ① 香篆


小题1:豪放派
小题2:(3分)内心感受 (1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2分
小题3: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

❺ “官里醉流霞,风前笑插花”是什么意思

语出牡丹亭。
大概背景是春天,县官带着酒和花去各村镇去劝农民开始耕种,主要仪式版就是和农民座谈一下,权然后赏酒,并且头上插花。

这两句就是描写这一仪式的,其中流下是一个典故,本来指的是仙酒,饮一口可以不知饥饿,后来就被泛指美酒,好酒了,喝好酒通常就被说成醉流霞。

这两句的大体意思就是:喝了管家赏的美酒,再在习习风中高高兴兴地插上红花。

❻ 关于插花的诗句

一、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

出自:陆游《插花》

意思是:

有花的时候你不插,有酒的时候你不喝,等到时间过了花谢了,人老了酒也不能喝了。

二、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出自: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意思是: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

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三、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出自: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意思是: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四、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出自: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译文:

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五、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出自: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译文: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❼ 有哪些酒令

卜箕子令
(原注:先取花一枝)然花行令,口唱其词,逐句指点,举动稍误,即予罚酒…… 我有一枝花(指自身复指花),斟我紫儿酒(指自令斟酒),唯愿花似我心(指花指自心头),几岁长相守(放下花枝叉手),满满泛金杯(指酒盏),我把花来嗅(把花以鼻嗅),不愿花枝在我旁(把花向下座人),付与他人手(把花付下座人去)。
浪淘沙令
今日一玳筵中(指席上),酒侣相逢(指同饮人),大家满满泛金钟(指众宾指酒盏),自起自酌还自饮(自起自酌举盏),一笑春风(止可一笑),传语主人翁(持盏向主人),两目口侬(指主人指自身),侬今沉醉眼蒙眬(指自身复拭目),可怜舞伴饮(指酒),付与诸公(指酒付邻座)。
调笑令
花酒(指花指酒)满筵有(指席上),酒满金杯花在手(指酒指花),头上戴花方饮酒(以花插头举杯饮),饮罢了(放下杯),高叉手(叉手),琵琶发尽相思调(作弹琵琶手势),更向当筵口舞袖(起身举两袖舞)。
花酒令(词律甘)
花酒(左手把花右指酒)是我平生结为亲朋友(指自身及众宾),十朵五枝花(以手伸五指反复成十朵又将五指应五枝,乃指花),三杯两盏酒(伸三指又伸二指应三杯,盏数指酒),休问南辰共北斗(伸手作休闲状指南北),任他从鸟飞兔走(以手发退作任从状又作飞走状),酒樽金杯花在手(指酒樽、指酒盏指花),且戴花饮酒(左手插花右手持酒饮)。 细读此词,并其原注,诸样表演情态极为细腻有趣,丰富多彩。此类手打令如何演变为今人之猜拳类酒 酒令
令,尚有待考证。但古今酒令,趣味相异,一目了然。(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诗经· 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又立之史。"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总的来说,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唐代行酒令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宋蔡宽夫 唐人宫乐图
诗话云:"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从地下发掘的考古材料也证明,唐代是一个喝酒成风,酒令盛行的时代。如1982年在镇江丹徒丁卯村一座唐代银器窑中,发现了"论语玉烛"酒筹筒和五十根酒令筹,这是十分宝贵的唐代酒令资料。唐代的酒令名目已经十分繁多,如有历日令、罨头令、瞻相令、巢云令、手势令、旗幡令、拆字令、不语令、急口令、四字令、言小字令、雅令、招手令、骰子令、鞍马令、抛打令等等,这些酒令汇总了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游戏方式,这些游戏方式为酒令增添了很多的娱乐色彩唐代以后,酒令游戏仍然盛行不衰,其名目也越来越多。这些酒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猜射性的,它们或猜诗,或猜物,或猜拳,总之,它们都是以猜测某些东西的方式来决定胜负,然后进行赏赐或罚酒。 如王定保《唐摭言》载:"赵公令狐绹镇维扬,张祜常预狎宴,公因熟视祜,改令曰:'上水船,风太急,帆下人,须好立。'祜答曰:'上水船,船底破,好看客,莫依柁。'"这是一种诗文类的行令方式。前人念一句酒令诗后,后人必须以相同的格式应对,否则便算输,必须罚酒。猜物类的酒令也叫做"猜枚",玩时由行令的人拳中藏握一些小件物品,如棋子、瓜子、钱币、干果等等,供人猜测。有猜单双,猜颜色,猜数目等多种猜法,猜中者为胜,猜不中者为负,负者要罚酒。酒令分类
雅令和通令
我国的酒令五花八门,大致分雅令和通令两大类。见于史籍的雅令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快乐令、对字令、筹令、彩云令等。
酒令雅令的行令方法
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例如,唐朝使节出使高丽,宴饮中,高丽一人行酒令,唐使即应对曰:“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名对名,物对物,唐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熟识中国文化。《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鸳鸯作令官,喝酒行令的情景,描写的是清代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风貌。 唐代传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 郑风· 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四书令
是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句子组合而成的一种酒令,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上,四书令大行其时,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 花枝令,是一种击鼓传花或彩球等物行令饮酒的方式。唐白居易的《就花枝》诗曰:“就花枝,移酒海,令朝不醉明朝悔。且算欢娱逐来,任他容鬓随年改。”徐某《抛球乐辞》:“……灼灼传花枝,纷纷度画旗。不知红烛下,照见彩球飞。”可见唐人饮酒击鼓传花递球的场面何等热闹。《红楼梦》七十五回就有一段“花枝令”的描写。
筹令
是唐代一种筹令饮酒的方式,如“论语筹令”、“安雅堂酒令”等。后者有五十种酒令筹,上面各写不同的劝酒、酌酒、饮酒方式,并与古代文人的典故相吻合,既活跃酒席气氛,又使人掌握许多典故。“如孔雀开樽第一”;“孔融诚好事,其性更宽容”。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得此不饮,但遍酌侍客,各饮一杯。至于“牙牌令”,是唐代筹令的一种变异形式,它与安雅堂酒令相似,也盛行于明清。《红楼梦》四十四对牙牌令作了精彩细致的描写。 正反面刻逗乐要求举止及找寻某种特徵饮酒者
通令的行令方法
主要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
民间流行的"划拳"
唐代人称为"拇战"、"招手令"、"打令"等。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划拳中拆字、联诗较少,说吉庆语言较多。如"一定恭喜,二相好,三星高照,四喜、五金魁,六六顺,七七巧,八仙过海"、"快得利"、"满堂红"(或"金来到")等等。这些酒令词都有讨吉利的涵义。由于猜拳之戏形式简单,通俗易学,又带有很强的刺激性,因此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中国古代一些较为普通的民间家宴中,用得最多的也就是这种酒令方式。古代酒令 酒令是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宴饮和郊游中助兴取乐的游戏,酒令除能助欢愉畅饮令气氛和增添融洽友谊 相关书籍
外,还是古代礼仪教化的方式之一,因此盛行于各个朝代,形式多种多样。 春秋战国:投壶 最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当首推投壶。投壶产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战国。《史记:淆稽列传》就载有投壶盛况。时至今日,在河南南阳卧龙岗汉画馆里就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投壶石刻图。 投壶之壶口广腹大、颈细长,内盛小豆因圆滑且极富弹性,使所投之矢往往弹出。矢的形态为一头齐一头尖,长度以“扶”(汉制,约相当于四寸)为单位,分五、七、九扶,光线愈暗距离愈远,则所用之矢愈长。投壶开始地,司射(酒司令)确实壶之位置,然后演示告知“胜饮不胜者”,即胜方罚输方饮酒,并奏“狸首”乐。 投壶因其最具封建礼仪教仁意义,所以沿袭最久。在《礼记》中慎重地写着《投壶》专章。三国名士邯郸淳的《投壶赋》描绘最为出色:“络绎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隼,不盈不缩,应壶顺入”,可窥见当时盛况。 魏晋:流觞曲水 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上,已之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9年3月3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当然在民间亦有将此简化只饮酒不作诗的。 南北朝时期,除了“流觞曲水”此种酒令外,继而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此酒令令文人墨客十分喜爱,流行较盛。南方的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 唐朝:藏钩·射覆 唐朝,“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胜饮篇》中有:“唐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梁书·王规传》记载:“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土宴集,属视为酒令。”欧阳修《醉翁亭记》:“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当酒令敏演到唐代时,形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当时较盛行为“藏钩”“射覆”等几种。“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即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这好似现在的“猜有无”一样。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或度量之意,唐代诗人李商隐就精于此道,他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明清:拧酒令儿 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拧酒令儿”,即不倒翁。先拧着它旋转,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就罚谁饮酒,粤人称“酒令公仔”。 为此,俞平伯先生引《桐桥倚棹录》称其为“牙筹”。它是一种泥胎,苏州特产,一般为彩绘滑稽逗乐形象。《红楼梦》六十七回写薛蟠给薛姨妈和宝钗带的礼物中就有这种惟妙惟肖的酒令儿。 酒令繁演到清代来,其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比度着或投壶猜枚,或联诗对句,或拆字测签,或猜拳行令,经过一番“游戏”,最后由令官仲裁,输者或违令者必须“饮满一大杯”。 酒令,按形式可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雅令,是指文人的酒令,这类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词令和花鸟虫令。前者要求象形、会决心书兼有。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或遣词造句,或意义通联,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真是变化万千,趣味盎然,后者又要敏捷与智慧,心快,眼快,手快,嘴快四者缺一不可。 以诗人的“智力竞赛”为内容的雅令,虽然情趣古雅,然而一般人做不来,所以又有一类酒令应运而生,它不必劳神,几乎人人皆可为之,这种大众化的酒令被称作“通令”。凭投骰子,划酒拳的运气,当然不必动脑筋。只是此类两军对垒,“火药味”似乎太浓了点。击鼓传花,则是通令中较为雅致的形式了。 雅令、通讼和筹令,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考之历史,酒令实无定制,当筵者可以依据座中情况加以发挥。酒令若是制得巧,自然是宴乐无穷。
编辑本段大众酒令
大众酒令以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特色,不管文化水平高低都能很快地操作运用,在威信宴席上都占有压倒优势。大众酒令主要有以下十种形式: 1、骰令。骰(亦称“色子”)令是古人常用的酒令之一。有时用一格骰子,最多可达六枚,依令限数,因人、因时而定。此令简单快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需要什么技巧,全凭运气,特别受豪饮者欢迎。骰令各目繁多,主要有猜点令、六顺令、卖酒令等。 2、猜物。把某物藏起来,使在席之人猜测其所茂之处。猜中者胜,猜错者饮。主要有茂钩、猜枚(又称猜 拳)、猜花等。 3、指掌令。以指为戏,故称指掌令,主要有五行生克令、一官搬家讼、抬桥令、石头令剪子布令(此为 酒令
日本拳)、大小葫芦令、拳(又称猜拳、拇戏)、打更放炮令等。 4、击鼓传花令。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 5、虎棒鸡虫令。二人相对,以筷子相声,同时或喊虎、喊棒、喊鸡、喊虫,以棒打虎、虎吃鸡、鸡吃虫、虫嗑棒论胜负,负者饮。若棒兴鸡、或虫兴虎同时出现,则不分胜负,继续喊。 6、汤匙令。着一汤匙于盘中心,用于拨动匙柄使其转动,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 7、地方戏名令。行令者每人说一种地方戏各,并指出一个名演员的说不上者饮两杯,说出一半者饮一杯。 8、拍七令。从一数起,下数不限,明七(如七、十七、二十七等)拍桌上,暗七(即七倍数,如十四、二十一、二十八)拍桌下,误拍者饮。 9、投壹。设特制之壹。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胜,负者饮。 10、揭彩令。令官将一张写有数字的纸条用杯子扣在桌子上。合席之人除令官外均不知此数字,但要求这个数字必须在6—36之间。令官饮完,口中说出“6”字后再送给席间的任何一人,依次类推。如果所加数字之和刚好兴杯中所扣数字相等,叫做得彩,则该人饮一杯酒。倘若又轮到令官而数字又未超过杯中之数,则令官只许加“1”再送给他人,如果累计已超过杯中数 ,那么该人与接者猜拳,过几个数猜几拳,输者饮酒。
编辑本段酒令分析
酒令的产生与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发达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国家,中国的古人历来都很喜欢喝酒。夏王朝的夏桀,曾"为酒池,可以运舟",商王朝的纣王曾"造酒池肉林",好为"长夜之饮",周王朝的穆王曾有"酒天子"之称,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喝酒的皇帝。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生活较为安定,因此饮酒之风更为盛行。西汉初,朱虚侯刘章在一次宴会中以军法行酒,中有一人不堪其醉逃席,被刘章追回后斩首。西汉时的梁孝王曾召集许多名士到梁苑喝酒,并令枚乘、路侨、韩安国等作赋玩乐。韩安国赋几不成,邹阳替他代笔,被罚酒,而枚乘等人则得赏赐。这种在喝酒时制定出一定的规则,如有违反则必须受到处罚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开创了酒令的先河。 酒令是我国酒文化中戛戛独造的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它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今天,我们掌握酒令的有关知识,并把它适当地应用到饮酒活动当中,可以调节气氛,增添乐趣,陶情冶情,增进智力,提高饮酒的文明程度。
编辑本段花样酒令
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可以说是酒文化中的一个异类:它讲究的是雅俗共赏, 行酒令
既有文人雅士的“当筵歌诗”的酒令,又有凡夫俗子吆喝佐欢的酒令,真可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人群会选择不同的酒令形式。常用的酒令大致有以下几种:
两只蜜蜂令
口令: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嘿!石头,剪刀、布,然后猜赢的一方就做打人耳光状,左一下,右一下,同时口中发出“啪、啪”两声,输方则要顺手势摇头,作挨打状,口喊“啊、啊”;如果猜和了,就要做出亲嘴状还要发出两声配音、动作,声音出错则饮!适合两个人玩,有点打情骂俏的味道,玩起来特别逗!
虎棒鸡虫令
分别有四种动物,老虎、棒子、鸡、虫,一物克一物,两人相对,各用一根筷子相击,同时口喊“棒棒棒棒……”或喊老虎,或喊棒,或喊鸡,或喊虫。规定:以棒击虎,虎吃鸡,鸡吃虫,虫吃棒;负者饮酒,若棒子与鸡,虎与虫同时喊出,则不分胜负。此游戏适合两个人玩,因为出口很快,老虎,棒子,鸡,虫都是脱口出的,所以玩起来速度很快!可一人当庄,多人轮流玩。
玩骰子
酒桌上,将两颗骰子装于一玻璃杯 ,摇骰子的人为首,在座各位依次排序,骰子摇到几就该几号人喝,喝酒的人又当庄为首,继续摇。两颗骰子的点数一样,喝酒数加倍,各地以不同的规则定喝酒数量。
猜骰子
猜骰子可以2个人玩,可以三个人玩,或者多人玩,本处只举出2人玩的例子,三人以上依次类推。利用骰子6面不同点数的数量来比胜负。 每个人用一个盖碗,盖碗里面装上5个骰子(也可更多)。两个人晃动盖碗,将骰子打乱以后,自己看自己杯中的骰子点数,根据杯子中骰子的点数,来猜测对方骰子的点数,让后报出一个数字。对方根据自己盖碗中骰子的点数,以及自己报出的点数,来决定自己报出的点数,或者看对方的点数确定输赢家。 一般点数从二说起,则骰子的一点什么都顶替的。如果先报一方报出了1点(例如说5个1),则1点不能顶替其他点数。在猜骰子时,先从小的说起,比如一方说2个1,对方说出的数字必须比这个大,如果也说2个,则只能报2以上的数字(如2个2或2个6),如果要说1数字,则只能报3个以上(如3个1或6个1)。 一方如果觉得对方报出的点数的数量超出了你们两个盖碗中这个点数数量之和,可以要求看。这样大家掀开盖碗,数报出点数骰子的数量,刚才说出的数量超过2个盖碗中此点数的数量,则要求看的一方赢,反之则报数字一方赢。注意:报出数字之和不应超过两人盖碗中骰子的总数。
读数字
读数字,玩法也是变化无穷,但最基本的玩法也是由自成数与喝数相符者胜,负者饮酒。“十五二十”。两人玩,两双手,轮流喊数,分别有“收齐,五、十、十五、开晒”五种数字,喊数者可出手也可不出,看双方一共凑成多少数目。
0 0 7
由开始一人发音“零”随声任指一人,那人随即亦发音“零”再任指另外一人,第三个人则发音“七”,随声用手指作开枪状任指一人,“中枪”者不发音不作任何动作,但“中枪”者旁边左右两人则要发“啊”的声音,而扬手作投降状。出错者饮!适合众人玩,由于没有轮流的次序,而是突发的任指其中的一个人,所以整个过程都必须处于紧张状态,因为可能下个就是你了!
青蛙落水
口令: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四只青蛙……如此类推,每人说一句,以逗号隔开为标志,出错者喝酒。此游戏也可以不发声,仅仅用手令,动作来表示。适合多个人一起玩,因为在过程中还要顾及到数字的,所以玩起来还真的不轻松呢!猜测输赢 玩法有很多种,可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一方随意作出手势,如果对方顺应作出相同的手势则对方输,要罚酒。 (1) 青蛙青蛙跳:两人手指拱在桌面,一人首先喊“青蛙青蛙跳”,在“跳”字发出的时候五指弹起一个手指作“跳”状,如本方出中指,对方出中指则输,喝酒,出其他四指则过,然后轮到对方喊“青蛙青蛙跳”,一直下去。 (2) 两人猜:“石头、剪刀、布”,赢方立即用手指向上下左右各一方,输方顺应则喝酒。
传花
传花
用花一朵.或可用其他小物件如手帕等代替。令官蒙上眼、将花传给旁座一人,依次顺递,迅速传给旁座.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也有用鼓声伴奏的。称“击鼓传花令”。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座客以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炊。过去运用较多。
拍七
进行时要求速度快,使行令者忙中有错受罚,从令官报数,1234顺报,至明7(7、 17……)和暗7(7的倍数14、21……)时,应报者拍桌而不出声。矢口出声报数的罚酒。下一轮即从罚酒人从头报起。
猜谜
猜谜
是群众性的智力游戏。行令时通常可以和传花、拍七结合进行。如由罚酒人出谜面,由下一轮传花、拍七的输家猜谜底。猜不中者罚酒,如猜中则出谜人罚酒,猜中者并有下一轮出谜权。猜谜还可以限定范围、加限于席上所有物或室内所有物之类.由令官行令前宣布。
说笑话
可由令官开始或上一轮行令受罚者开始、依次轮流说一个。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数人发笑,说笑话者算是成功.全席各饮一杯;倘若无人被逗笑。说笑话者认罚;如仅有一人或少数人笑,则罚笑者饮酒。
汤匙令
着一汤匙于空盘中心.用手拨动匙柄使其转动,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
酒牌令
以牌的形式,上刻所行酒令的内容。如咸丰年间产生的《列仙勒挝人》,上划四十八位仙人的名字面存留。根据每位仙人的不同身份、经历、特点,现定铁面的法则。使用时,只荐任过抽取其中的一张牌,援服牌面上的次政法则施行。如“老子”脉,上写“寿者欢”,即在席年龄大的人饮;如“黄石公四”脉,上写“有著述营一杯”,即在场有著作的人喝一杯酒,等等。
筹令
竹制筹令,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用时不必费脑筋而又颇有趣味,因此文人聚饮和闺房 占花名
集宴多用之。他们在酒筹上铭刻经书或诗、词、曲成句,或《西厢记》、《水浒》、《红楼梦》中人名,并由此引申出敬酒、劝酒、罚酒等名目。1982年,在江苏丹阳县丁卯桥出土的金龟背负《论语》玉烛筒一种,酒令筹五十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筹令。
占花名
若干根签放在签筒里,每根签上画一种花草,题一句旧诗,并附有饮酒规则,行令时一人抽签,依签上规则饮酒。酒令游戏知多少 游戏1、循环相克令 用具:无 人数:两人 方法:令词为“猎人、狗熊、枪”,两人同时说令词,在说最后一个字的同时做出一个动作——猎人的动作是双手叉腰;狗熊的动作是双手搭在胸前;枪的动作是双手举起呈手枪状。双方以此动作判定输赢,猎人赢枪、枪赢狗熊、狗熊赢猎人,动作相同则重新开始。 兴奋点:这个游戏的乐趣在于双方的动作大,非常滑稽 缺点:只是两个人的游戏 游戏2、幸运大白鲨 用具:幸运大白鲨 人数:两人 方法:幸运大白鲨的构造非常简单,但玩起来却趣味无穷。方式是将大白鲨的嘴掰开,然后按下它的下排牙齿,这些牙齿中只有一颗会牵动鲨鱼嘴,使其合上,如果你按到这一颗,鲨鱼嘴会突然合上,咬住你的手指。当然,鲨鱼牙是软塑料做的,不会咬痛您的。 你可以在酒桌上把它作为赌运气的酒具,几个人轮流按动,如果被鲨鱼咬到罚酒。 兴奋点:适合男孩女孩一起玩,对于胆小的女孩子来说比较惊险。 缺点:首先你要先去买一个“大白鲨”,虽然价钱不贵 游戏3、官兵捉贼 用具:分别写着“官、兵、捉、贼”字样的四张小纸 人数:4个人 方法:将四张纸折叠起来,参加游戏的四个人分别抽出一张,抽到“捉”字的人要根据其他三个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猜错的要罚,有猜到“官”字的人决定如何惩罚,由抽到“兵”字的人执行。 兴奋点:简单易行,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 缺点:人数不易过多。 游戏4、拍七令 用具:无 人数:无限制 方法:多人参加,从1-99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下一个人的后脑勺,下一个人继续报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人则罚酒。 兴奋点:没有人会不出错,虽然是很简单的算术。 缺点:无 游戏5、心脏病 用具:无 人数:越多越好 方法:将一副扑克牌给酒桌上的每个人平均分发,但是不能看自己和他人手里的牌。然后以酒桌上的人为序,按照人数排列。例如,酒桌上有5个人,可编为1-5的序号。如果该人出的牌和自己的序号相同,那大家的手就是拍向那张牌,可以手叠手的拍,最后拍上去的人是输家。 兴奋点:非常刺激,经常是大家的手红的一塌糊涂。 缺点,对桌子不利 游戏6、开火车 用具:无 人数:两人以上,多多益善 方法:在开始之前,每个人说出一个地名,代表自己。但是地点不能重复。游戏开始后,假设你来自北京,而另一个人来自上海,你就要说:“开呀开呀开火车,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起问:“往哪开?”你说:“上海开”。那代表上海的那个人就要马上反应接着说:“上海的火车就要开。”然后大家一起问:“往哪开?”再由这个人选择另外的游戏对象,说:“往某某地方开。”如果对方稍有迟疑,没有反应过来就输了。 兴奋点:可以增进人与人的感情,而且可以利用让他或她“开火车”的机会传情达意、眉目传情。

❽ 诗词中的酒的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1 浅说古诗中酒意象及其文化赏析 鉴赏古代诗歌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可是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学生很难理解古代诗歌中的一些意象、文化的真正含义。本文就从“醉酒文化”谈起,以期抛砖引玉,为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做些尝试。 古人缘情而饮酒,盏中起诗情。饮酒成了营造气氛,宣泄心情,愉悦身心、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 一、酒文化源头本真 酒与诗歌的结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在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写到酒的就有 30 篇。其中《小雅·宾之初筵》可谓代表,其是最早、最完整的写饮酒和饮酒场面的诗篇。全诗共五章,生动地讲述了周王朝贵族饮酒直至醉酒的完整过程,第三章更是全篇的高潮,那些宾客由起初的“温温其恭”、“威仪幡幡”,再到醉酒后的威仪尽失,甚至开始翩翩起舞。酒捣碎了他们身上道貌岸然的外壳,揭露了他们轻薄而粗鄙的本性。从诗歌鉴赏的主题看,诗中描述了酒作用形成的进程,又形象地记录了酒作用下,人的理性、本性的变化,进入物我两忘状态的饮酒者酣畅感情表达的过程。清人方玉润说:“三章描摹客失仪状,可谓穷形尽相。”(《诗经原始》卷十二),陈子展先生说:“《宾之初筵》是刺统治阶级饮酒 2 无度,失仪败德的诗。” 醉酒文化的另一个源头是“楚辞”的代表诗人屈原,屈原因内心郁结,几乎诗歌处处有酒。他的“酒神式”的艺术风格,最集中的体现在《招魂》中。诗中极力描写了楚国之酒的甘美:“瑶浆蜜勺,实羽觞些”——如玉般晶莹的美酒掺和着蜂蜜,斟满杯盏供人享用;“挫糟冻饮,酎清凉些”——酒糟中产出的美酒如再冰冻,便更醇厚可口,使人遍体凉爽;“美人既醉,朱颜酡些”——美人喝醉之后,红扑扑的脸庞更添妩媚。而《九歌东君》中有一句“援北斗兮酌桂浆”,意思是说用北斗星作杯盏,畅饮桂花美酒,一醉方休,来欢庆太阳神的胜利。这是何等的气势! 二、纵情一醉性嗜酒 “竹林七贤”中阮籍为了逃避与司马氏联姻而故意纵酒潇洒的一醉,嵇康“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以及“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的刘伶之醉,无不体现出魏晋文人那洒脱愤世的浓郁色彩。陶潜现存 142 篇文章中就有 56 篇写到了酒,真是“未言心先醉,不再接杯酒”。陶潜对酒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性嗜酒”,做官也只是为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甚至为了种秫酿酒,不惜与妻子争吵。他把头上的葛巾拿来漉酒,然后又戴上,“若复不快饮,空复头上巾”。常常“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常将自制的酒壶挂在院中的松树枝头,依树眺望着远方。可 3 见,陶潜虽常醉酒,却不改自己卓然不群的人生志向。每至秋深,他都要将带着露珠的秋菊采来泡酒,并取...

❾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 虫一法,盍仿而效之。”

译文:我抄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袭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风晴雨露的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在插花时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芸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怕那样的做法有罪过。”我说:“你不妨说说看。”她说:“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或者抱梗,或者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无不称绝。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

❿ 酒店餐桌插花最流行的是什么

旅行吃住行都极其影响感观,当下榻一个酒店对酒店的印象,甚至影响了对这个地点、对这个假期的第一印象。

这种空间也特别适合悬挂装置式的花艺装饰。装置艺术本就是现代产物,当花艺运用悬挂装置呈现时效果也会非比寻常。

看了这么多款优秀的大堂设计,希望旅行时的你也犯犯职业病,一起观察观察酒店大堂的花艺装饰,并从中学习~

热点内容
荷花有的有的有的还 发布:2025-05-23 17:55:16 浏览:193
兰花盆有蚂蚁 发布:2025-05-23 17:53:07 浏览:561
胡蝶兰花图片 发布:2025-05-23 17:53:03 浏览:112
绿植店夏季 发布:2025-05-23 17:51:24 浏览:942
兰花花盆价格与图片 发布:2025-05-23 17:24:56 浏览:768
百合门怎么样 发布:2025-05-23 17:24:48 浏览:889
S18情人节 发布:2025-05-23 17:12:53 浏览:904
居室插花 发布:2025-05-23 17:11:16 浏览:463
株兰花养护 发布:2025-05-23 16:55:27 浏览:655
情人节码字 发布:2025-05-23 16:54:38 浏览: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