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明陈淳花卉图

明陈淳花卉图

发布时间: 2021-02-13 17:38:06

㈠ 明朝画家陈淳有着怎样的绘画风格

当时的吴门画来坛盛行细腻秀丽的画自风。陈淳却以粗放的风格特立独行。在画史上,陈淳最负盛名的是水墨大写意的花鸟画,被认为是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正式开创者,与稍后的徐渭并称“白阳青藤”(白阳是陈淳的号,青藤是徐渭的号)。陈淳善于用草书飞白的笔势,水晕墨章的墨彩,来挥写花卉的情态,品格清秀、文雅。代表作品如《花卉图》(册)。

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画派,从明初开始,到万历以后趋于没落,但是直到清朝中期,仍然余韵悠然。只是自从明四家之后,由于再没有像沈、文、唐、仇那样的杰出人物,因此在创造性上无甚可观,只能沦为地方性的小画派,成就是谈不上了。

㈡ 徐渭,陈淳的艺术成就

【陈淳】
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
明清以来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他与徐渭齐名,人称“青藤白阳”。
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在写意花卉方面,陈淳独得玄门,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用墨设色,则如徐沁所谓“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王世贞在《州续稿》中说:“胜国(元朝)以来,写花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周)后,无如陈道确,陆叔平(治)”。近代画家如蒲华、吴昌硕,齐白石等,在诗文题书画中,都对陈淳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明万历年间即有人曾评价过陈淳在花卉方面的造诣和声誉都超过了文征明,成为继沈周之后的吴门大家。

【徐渭】
徐渭的绘画新颖奇特,打破了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题材界限,水墨大写意花鸟笔势狂逸,墨汁淋漓,是写意花鸟画成熟的标志。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徐渭在《书谢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指出:“……画病,不病在墨轻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他对后来清代八大山人、扬州八怪都有很大影响。例如,郑燮自称“青藤门下一走狗”。近代画家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二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吴昌硕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泼墨写意画,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时期的中国,美术正处在学习古人与创新两种意识碰撞的特殊阶段。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名家出现很多,技法也不断更新,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似与不似之间,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气呵成,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徐渭是一个书法家,在绘画中,他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法融于画中,使人觉得他的泼墨写意画简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苍劲书法。徐渭的书法造诣很高,其跌宕纵横的笔法有助于绘画艺术的巧妙变化,如画墨荷、葡萄,大刀阔斧,纵横驰骋,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是难以做到的。徐渭的书法和画法都极为娴熟,功底深厚,他的题字,如他的泼墨写意画,纵横不羁,洋洋洒洒;他的泼墨写意画,融合了精熟的笔法,意趣横生,极富韵味。

㈢ 水仙的病虫防治

水仙主要病虫害有大褐斑病、叶枯病、线虫病、曲霉病、青霉病等。 水仙花在客厅,能让人感到宁静、温馨。客厅是家人团聚和会客的场所,适合选用艳丽插花和高贵大方的水仙花,水仙花放在家里,可以吸收家里放出的噪音,吸收家里放出的废气,释放出清新的空气,从物理学的角度减轻了一个多再一个空间里面多余的负担,舒服的家就是风水好的家。
中国水仙花独具天然丽质,芬芳清新,素洁幽雅,超凡脱俗。因此,人们自古以来就将其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中“四雅”;又将其与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为雪中“四友”。它只要一碟清水、几粒卵石,置于案头窗台,就能在万花凋零的寒冬腊月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温馨。人们用它庆贺新年,作“岁朝清供”的年花。
水仙花在书房和睡房,营造出一种恬静舒适的气氛。布置的时候应注意营造一个优雅宁静的氛围,可放置水仙这种清秀文雅的花卉,数量不宜过多使整个书房显得文雅清静,环境好了,自然是一块风水宝地,然人做事还是休息都会更加有力量。 水仙以鳞茎入药,春秋采集,洗去泥沙,开水烫后,切片晒干或鲜用,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等疗效。用于腮腺炎,痈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等症。
化学成分:含伪石蒜碱(Pseudolycorine)、石蒜碱(Lycorine)、多花水仙碱(Tazettine)、漳州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水仙生物碱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同属植物白水仙Narcissus papyraceus Ker一Gaw 鳞茎中含白水仙胺(Papyramine,C18 H21 O4 N,为石蒜伦碱的立体异构体)、石蒜碱、多花水仙碱、雪花莲胺碱(Galanthamine)、石蒜胺碱及伪石蒜碱。
水仙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鳞茎毒性较大。误食后有呕吐、腹痛、脉搏频微、出冷汗、下痢、呼吸不规律、体温上升、昏睡、虚脱等,严重者发生痉挛、麻痹而死。鳞茎的浸剂对豚鼠、兔和猫的子宫都有很强的兴奋作用,能使鸽呕吐。小鼠腹腔注射水仙总生物碱LD50为182mg/kg;狗肌肉注射16mg/kg,出现活动减少、不食,部分死亡。 水仙是柬埔寨的国花。
1997年8月28日,中国福建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第34次会议通过,将水仙花定为福建省省花。
1984年10月26日,中国漳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将水仙花定为漳州市市花。 1990年2月10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水仙花”特种邮票,志号:T 147,共4枚,由万维生设计。第一枚“金盏银台”;第二枚“千瓣素影”;第三枚“瀑布迎春”;第四枚“玉蕊满堂”。从第一至第四枚分别以褐、青、蓝、绿为底色,色彩凝重,更衬托出水仙花的娇媚。
《水仙图并书赋》:规格:30×186厘米;材质:绢本 水墨 设色
此卷卷前原题签写道“王吏部禄之抚宋人设色水仙”,画卷末款署“己未仲春毂祥写”,当是作于1559年,为晚岁仿南宋赵子固精品。绘怒放水仙四簇,聚散合宜,整卷结构犹如演出一出戏剧,或若吟诵一首诗词,起承转合天然巧成。卷首一簇主势偏左,自然引导视线前移,第二簇由三枝组成,其中一枝承接前簇,相互迎揖,有婉然羞涩之态,转而主枝端庄,左右开合,与第三簇形成画卷高潮,数朵水仙花争相斗艳,或俯、或侧、或全盛、或半开,一派盎然生意,掩映其后的两块湖石也呈扇状,姿态高古,其皱、涩质地与柔嫩花叶形成鲜明对比,各得其所,末簇舒展,花朵回首顾盼,楚楚可人,掩卷之时,若有不舍之感。画面勾勒精工,笔致细腻,设色浓艳而不乏文雅。王氏自己对此幅临仿之作甚为满意,卷后书《水仙花赋》长段,清代收藏家陆时化与其子陆愚卿也于尾跋长题,不断咏叹。
王榖祥(1501-1568),明代画家。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员外郎。在官场失意,弃官归里,入文徵明之门。擅画花鸟,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也工书法篆刻。用笔自如清新,顿挫有力,画面文人气息浓厚,具有一定寓意和古拙朴厚的妙趣。
水仙花在过年象征--思念,表示团圆。
中国水仙:万事如意、吉祥、美好、纯洁、高尚、纯洁的爱情、妇女德行。
水仙别名金盏银台,花如其名,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素洁的花朵超尘脱俗,高雅清香,格外动人,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来。元程棨《三柳轩杂识》谓水仙为花中之“雅客”。水仙花语有两说:一是“纯洁”。二是“吉祥”。
在西方,水仙花的意译便是“恋影花”,花语是坚贞的爱情,引申一下便是自省对爱情的诚挚。
水仙--敬意。 唐代杜甫《桃竹枝引赠章留后》诗云: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梓橦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叹息。 宋代姜特立的《水仙花》诗云:六出玉盘金屈后,青瑶丛里出花枝。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红梅相并时。 宋代诗人黄庭坚一生酷爱水仙花,写了多首赞美水仙花的诗,其中名诗《王充道送水仙五十枝》云: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宋代杨万里《水仙花》赞道: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 宋代范成大:水仙携腊梅,来作散花雨”。 宋代张来:只疑湘水绡机女,来伴清秋宋玉悲。 元代钱选:帝子不沉湘,亭亭绝世妆。 元代姚文奂:离思如云赋洛神,花容婀娜玉生春。 明代陈淳:玉面婵娟小,檀心馥郁多。盈盈仙骨在,端欲去麦波。 明代李东阳:澹墨轻如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 清代陶孚尹:澧兰沅芷若为邻,澹荡疑生罗袜尘。 清代刘灏曾: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对。
这些诗词或写水仙花之神韵,或赞美水仙花之品质,都可谓雅韵欲流,为名花增添了熠熠光彩。 中国传说:传说水仙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二人同嫁给舜,姐姐为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驾崩,娥皇与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她们也成为腊月水仙的花神了。
传说崇明水仙来自福建。那是唐代武则天女皇要百花同时开放于她的御花园,天上司花神不敢违旨,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当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长安。小妹妹不愿独为女皇一人开花,只行经长江口,见江心有块净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岛。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开,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希腊神话:纳西塞斯(Narcissus)是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他的父亲是河神,母亲是仙女。纳西塞斯出生后,母亲得到神谕:纳西塞斯长大后,会是天下第一美男子;然而,他会因为迷恋自己的容貌,郁郁而终。为了逃避神谕的应验,纳西塞斯的母亲刻意安排儿子在山林间长大,远离溪流、湖泊、大海,为的是让纳西塞斯永远无法看见自己的容貌。纳西塞斯如母亲所愿,在山林间平安长大,而他亦如神谕所料,容貌俊美非凡,成为天下第一美男子 见过他的少女,无不深深地爱上他。然而,纳西塞斯性格高傲,没有一位女子能得到他的爱。他只喜欢整天与友伴在山林间打猎,对于倾情于他的少女不屑一顾。
山林女神厄科(Echo)对纳西塞斯一见钟情,但是苦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只能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话音 纳西塞斯对她的痴情不理不睬。纳西塞斯的铁石心肠使她伤透了心。她请求爱情女神阿弗洛狄忒惩罚他,让他承受痛苦的熬煎。忧郁、期盼、一无所获,使她离开了她往昔的伙伴,漫无目的地走进了森林。在这里,她的忧伤有增无减,容颜憔悴,她从山林消失了,但是,她那柔美的声音始终萦绕幽谷而不去。如果你漫步在寂静的山林,她会回应你的声音。这就是山林女神厄科-Echo(回音)。
纳西塞斯的冷面石心,伤透了少女的心,报应女神娜米西斯(Nemesis)看不过眼,决定教训他。但爱神怜惜纳西塞斯,把他化成水仙,盛开在有水的地方,让他永远看着自己的倒影。那丛奇异的小花,清幽脱俗而高傲孤清,甚为美丽。为了纪念纳西塞斯,仙女们就把这种花命名为Narcissus,也就是水仙花了。而这亦是水仙为何总是长在水边的原故。也因为这个故事,人们用Narcissism形容那些异常喜爱自己容貌、有自恋倾向的人。另一版本说,沼泽女仙看上了他,与他交好时,他从沼泽女仙的眼睛里看到他自己的倒影,他想再看,于是,沼泽女仙骗她说那是她的灵魂,将之诱入自己的世界。并把他弄死在沼泽里。还有一说,说纳西塞斯有个双胞胎妹妹,两人感情很好,但他的妹妹很年轻就去世了,纳西塞斯很想念她,一天,他在池塘水里看到自己,以为那是他的妹妹,就呆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以至于最后死在池塘边。

㈣ 陈淳属于哪个时期的画家,代表作有哪些

明代画家陈淳,1482-1544(一作1482-1539),明。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回,亦答号白阳山人,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天才秀发,凡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咸臻其妙。少年作画,亦学元人为精工,中岁忽斟酌米、高间,写意而已。画山水淋漓疏爽,不落蹊径。尤妙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而疏斜历乱,偏其反而,咄咄逼真。久之,并浅色浅墨之痕渐无矣。尝游文徵明之门,徵明尝微笑谓:“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正书初从文氏,欲取风韵,遂成媚侧;行书出杨凝式、林藻,老笔纵横可赏;小篆潇洒而劲。巡抚都御史陈公开馆礼聘,俾书五经、周礼镂板置学,名益大震。卒年六十二,一作五十八。现存作品《松菊图》、《葵石图》、《菊花图》、《折枝柿》、《瓶莲图》、《花卉》扇面等。陈淳写意,淡墨欹毫,独创面目,在写意花鸟方面显得更有贡献,成为明中叶的大家。

㈤ 孟雷的学术论文

1、绘画作品《女学生》,2004年发表于《天津教工》第4期封底。
2、《春在山里春在云中——何维朴的﹤楚岫春云图﹥》2006年11月20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93期总第1626期。
3、《可居可游可望可思——文嘉的﹤山水扇面﹥》2007年2月12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13期总第1650期。
4、《温而不火清劲脱俗——文伯仁的﹤山水扇面﹥》2007年2月19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15期总第1652期
5、《春风动春心——王鉴的﹤仿惠崇水村图﹥》2007年5月17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40期总第1677期。
6、《边角佳构树新风——马远的﹤松下闲吟图﹥》2007年8月16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66期总第1703期。
7、《形模之外造佳境——颜峄的﹤雪景山水图﹥》2007年6月11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47期总第1684期。
8、《边角小景寄幽情——夏圭的﹤临流抚琴图﹥》2007年8月27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69期总第1706期。
9、《画虽无名艺精湛——﹤宫苑图卷﹥赏析》2008年1月21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6期总第1748期。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浅谈北宗山水画风与熟纸绢的关系》2008年2月11日-2月23日连载于《中国书画报》第12-14期总第1754-1756期。
11、《艺坛奇葩其昌称绝——赵伯骕的﹤万松金阕图﹥》2008年3月31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26期总第1768期。
12、《幽香一喷冰人清——赵孟坚的﹤春兰图﹥》2008年5月5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36期总第1778期。
13、《修竹森森长春雨——李衎的﹤沐雨图﹥》2008年5月22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41期总第1783期。
14、《斧劈刀斫象生境外——王谔的﹤江阁远眺图﹥》2008年9月22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76期总第1818期。
15、《图像的含义——张风的﹤观瀑图﹥》2009年8月31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70期总第1916期。
16、《自由化境——欣赏范润华的狂草作品》2009年11月13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91期总第1937期。
17、《富丽背后的奢靡——传为周昉的﹤簪花仕女图﹥》2010年1月13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4期总第1955期。
18、《幻化的民俗美——传为赵伯驹的﹤仙山楼阁﹥》2010年5月19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38期总第1989期。
19、《作为政治话语的题材与风格选择:明宣宗画猫》发表于《北方美术》2010年第3期 。
20、《心游物外大象无形——范润华先生的狂草艺术》发表于《新视界》2010年第9期。
21、李盟盟:《意与情的描绘——读孟雷花鸟画作品有感》,见《理论探索与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8期,第218-219页。
22、《孟雷花鸟画作品》,发表于《国画家》2011年第6期。
23、《孟雷花鸟画》,《今牌生活周刊》,今晚传媒集团,2011年12月30日,第94期总第100期。
24、《抒写中华民族之魂——范润华龙年写龙》,2012年2月1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7期总第2158期。
25、《澄怀味象——观何延喆的山水画》,2012年8月15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60期总第2214期。
26、《孟雷花鸟画作品》,发表于《国画家》2013年第2期 。
27、《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边鲁的〈起居平安图〉》,2013年3月13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19期总第2270期。
28、绘画作品《双喜图》,2013年5月7日于天津《今晚报》第8版刊登艺术品投资信息 。
29、《淡墨欹豪写生趣——明代陈淳〈花卉图〉》,2013年6月28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19期总第2270期。
30、绘画作品《斑鸠梨花》,2013年7月1日,刊登于天津《今晚报》第21版。
31、篆刻作品《日知录》,2013年7月20日,刊登于天津《今晚报》第13版。
32、绘画作品《人闻鸣便喜》,2013年8月10日,刊登于天津《今晚报》第13版 。
33、《传统花鸟画的精神图解——孙杕的〈玉堂富贵〉》(与李盟盟合作),2014年1月1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第1期总第2352期。
34、绘画作品《鹦鹉海棠》,2014年1月6日,刊登于天津《今晚报》第21版。

㈥ 简述明代陈淳,徐渭花鸟画作品特点

陈淳,
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在写意花卉方面,陈淳独得玄门,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用墨设色,则如徐沁所谓"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开明代写意花鸟画新格局。笔墨简洁精练,风格疏爽,追求闲适宁静的意趣。他在水墨的表现上,能掌握生纸性能,使墨与水分开,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种种微妙变化。明清以来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他与徐渭齐名,人称“青藤、白阳”。
徐渭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气呵成,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虽然被徐渭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传达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韵。它的梧桐图,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部分,却有使人联想到挺拔正直的参天梧桐。正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
(《复初斋诗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㈦ 简述明代陈淳,徐渭花鸟画作品特点

陈淳,
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在写意花卉方面,陈淳独得玄门,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用墨设色,则如徐沁所谓"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开明代写意花鸟画新格局。笔墨简洁精练,风格疏爽,追求闲适宁静的意趣。他在水墨的表现上,能掌握生纸性能,使墨与水分开,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种种微妙变化。明清以来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他与徐渭齐名,人称“青藤、白阳”。
徐渭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气呵成,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虽然被徐渭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传达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韵。它的梧桐图,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部分,却有使人联想到挺拔正直的参天梧桐。正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 (《复初斋诗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㈧ 任选一幅古代工笔花鸟作品进行鉴赏。

真是庞大的问题,我尝试找到些资料:

一、人物画 指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简称“人物”。他是历史上最早形的

一个画科,早与山水和花鸟。人物画力求将人物刻画的逼真、

传神,讲究气韵生动、神形兼备。人物画分为:道释画、仕女

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几个小分类。

历代著名人物画家有:东晋的顾恺之〈洛神赋图〉;

五晋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唐代的周昉〈簪画仕女图〉

宋代的李唐〈采薇图〉〈万壑松风图〉;

明代的仇英、唐寅〈春夜宴桃李园图〉;

....

二、山水画 指以山水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他最早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

,独立成科后逐渐成为最早能代表中国绘画艺术成就的画种。他

讲究经营位置(构图),神韵的表达和笔墨气韵。传统上将山水

分为:水墨山水、青绿山水、浅降山水等几个小分类。

历代著名山水画家有:唐代的李思训〈江帆阁楼图〉

宋代的李成、范宽、董源〈韩林图〉李成

〈溪山行旅图〉范宽〈潇湘图〉董源;

元代的元四家;

明清的董其昌、四王、四僧等等。。

三、花鸟画:指以花卉、禽鸟为主体的画。他在历史上最晚产生,多是一些小

品形式的绘画,或是讲究精细雕刻,或是讲究笔墨趣味,可分为

工笔花鸟、写意花鸟两类。

历代著名花鸟画家有:五代的黄荃〈写生珍禽图〉;

宋代的崔白〈双喜图〉李迪〈风雨归牧图〉

赵佶〈瑞鹤图〉

明代的陈淳〈洛阳春色图〉徐渭〈水墨花

卉图〉;

清代的朱耷〈牡丹竹石图〉;等等。。

还有很多画家都没写,您自己上网找下。

㈨ 请分别介绍一下南宋理学家陈淳和明代画家陈淳.

南宋理学家陈淳(1159~1223)是中国南宋理学家。字安卿,亦称北溪先生。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朱熹晚年的得意门生,理学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阐发者。著作有《北溪全集》。其心理学思想主要见于《北溪字义》对心理概念的界说和疏释上。他从“理”生气、气化生万物出发,提出由理气结合而产生的“心”,天然地具有两种水平:“知觉从理上发来,便是道心”;“从形气上发来,便是人心。”(《北溪字义·心》)人性也是由理气形成的“天地之性”和“气禀之性”的结合体。“天地之性”和“道心”天然是善的“气禀之性”和“人心”有善与不善之分,为此,以“存天理,灭人欲”作为修心养性之道。提出:“意是心上发起一念,思量运用要恁地底”。“智是心中一个知觉处,知得是是非非恁地确定是智。”(《北溪字义·仁义礼智信》)把知与行看成是“交进而互相发”的关系,“知之明则行愈达,而行之力则所知益精矣。”(《严陵讲义·用功节目》)继承“情者,性之动”的传统说法,但认为从性中发出的情“便是善,更无不善”,而“感物欲而动,不从本性发来,便有个不善。”(《北溪字义·情》)把“志”界说为“心之所之”,又有“趋向,期必之意”(《北溪字义·志》)。认为才具有“才质,犹言才料质干”和“才能,是会做事底”(《北溪字义·才》)两种含义。依据禀气的清浊和赋质的纯杂交错搭配,把气质分为刚烈、软弱、躁暴、狡谲、性圆、愚拗等多种。在学习心理思想方面,提出要立志、虚心、下学与上达;批判了学习为求取功名而不求甚解的时弊。

明代画家陈淳,1482-1544(一作1482-1539),明。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亦号白阳山人,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天才秀发,凡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咸臻其妙。少年作画,亦学元人为精工,中岁忽斟酌米、高间,写意而已。画山水淋漓疏爽,不落蹊径。尤妙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而疏斜历乱,偏其反而,咄咄逼真。久之,并浅色浅墨之痕渐无矣。尝游文徵明之门,徵明尝微笑谓:“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正书初从文氏,欲取风韵,遂成媚侧;行书出杨凝式、林藻,老笔纵横可赏;小篆潇洒而劲。巡抚都御史陈公开馆礼聘,俾书五经、周礼镂板置学,名益大震。卒年六十二,一作五十八。现存作品《松菊图》、《葵石图》、《菊花图》、《折枝柿》、《瓶莲图》、《花卉》扇面等。陈淳写意,淡墨欹毫,独创面目,在写意花鸟方面显得更有贡献,成为明中叶的大家。

《张寰白阳先生墓志铭、陈氏谱、苏州府志、丹青志、明画录、无声诗史、詹氏小辨、珊瑚网、艺苑卮言、尔雅楼书画记、苏州名贤像册》。

热点内容
盆景土壤分层 发布:2025-08-28 20:36:07 浏览:966
红橘盆景 发布:2025-08-28 20:34:34 浏览:864
橡树叶兰花 发布:2025-08-28 20:23:33 浏览:128
玉蘸绿植 发布:2025-08-28 20:22:29 浏览:734
七夕神奇图 发布:2025-08-28 20:15:02 浏览:215
大鱼海棠片尾曲陈奕迅 发布:2025-08-28 20:07:01 浏览:564
樱花校园婴儿服装版 发布:2025-08-28 19:49:57 浏览:939
当正月初七碰上情人节好笑段子 发布:2025-08-28 19:44:43 浏览:631
艺花吧2pm打got7屁股文 发布:2025-08-28 19:35:21 浏览:877
梅花鹿画祝寿 发布:2025-08-28 19:22:48 浏览: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