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形容鲜花
① 为什么佛教用荷花作为教花
佛教与莲花
一、佛教崇拜莲花之由来
当人们走进寺庙,抬头看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往通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佛国净土。
在翻读佛经书籍时,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综上所述,莲华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
佛教为什么如此崇拜荷花?简要地说有两方面原由:
第一,与荷花特性相关。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花卉,她虽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那样的孤傲清高,但她那“出污泥而不染”与迎着酷夏骄阳而盛开的特性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
佛教认为“六尘”,因世间充满“六尘”,故把人世间称为“六尘”。由于“六尘”的污染与干拢,人世间又充满着欲望与竞争,使人们难以班门平静,难得洁净。这种情况与“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的佛国净土是格格不入的,要想进入佛国,必须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专心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别属性与人世间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已不受尘世的污染的愿望相一致,保持洁净,以便顺利进入净土佛国。
第二,受到古印度崇拜荷花习俗的影响。
早在佛教诞生以前的印度,每当夏天,烈日炎炎似火烧,在这酷暑的日子里,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夏夜,或清晨,在盛开荷花的池塘、湖畔散步赏荷,绿水荫秀,粉红淡紫相间,芬芳四溢,使人赏心悦目,清风徐来,荷香随风从万绿丛中散发出来,令人的心肺像洗涤过似地顿觉凉爽。荷花池塘便成了避暑的胜地。
在古印度的十典文学中,常常以莲花比喻美丽的姑娘,如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说:“悉多有位女朗长得仪容秀美,浑身却像涂上污泥的莲藕,闪光的美容从不显露。”另外,在古典文学中形容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大眼睛。
在印度佛经中,还将释迦牟尼的诞生与荷花联系起来。佛经中说:释迦降生之前,皇宫御苑中曾出现了八种瑞相,百鸟群集,鸣声相和悦耳,四季花卉一同盛开,尤为奇异的是,在宫内的大池塘中突然长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莲花,白莲长出之时恰是释迦降生人间,释迦牟尼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还坐着一位盘脚交*,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经《百缘经》说释迦牟尼就是莲花王子,还流传着一则动人的故事:
从前,在恒河上游有个国家,国王名叫波罗奈,又称莲王,治国有方,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年病疫流行,求医药者甚众,国王见状大发慈悲,集中宫廷御医四处奔走,为百姓治病。御医们说,要治愈这种流行病,只有京城东北河中赤鱼的血肉,食之能愈,而目前河中无此鱼。王子听后,便投入河中化为赤鱼,献身为百姓治病。百姓纷纷前来割切赤鱼的血肉治病。奇怪的是赤鱼“割处随而复生”,赤鱼是割不尽的,如是持续了十二年之久,直到国内的百姓全部治愈。佛经说,这位莲花王子就是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
在《杂宝藏经》中还载有莲花夫人的故事:早在列量世之时,雪山之麓住着一位修行的仙人名叫提婆延。他经常小便在岩石之上。有一天,一只雌鹿来此石岩上舐了几下,不久便怀孕生下一女,端正殊妙,人称鹿女。后来提婆延得知鹿女是自己之后,便取来抚养。鹿女长大后,所经的路上,均出现了莲花,故又称莲花女。一次国王乌提延打猎路过看见地上有莲花七重,便四处打听鹿女,将她领回宫中,纳为王妃。到王宫不久便怀孕 ,一胎生了五百儿子。个个面目端正清秀,长大之后又成了五百大力士,成为国家的保护者。国五欣喜万分,封鹿女为第二夫人,时人又称莲花夫人。
在印度的佛经中,荷花的分类也与佛教相联,与今天的科学分类有很大的不同,佛教中荷花的含义是广泛的包括不同属的睡莲等等。
以荷花颜色分之,佛经上有白、青、红、紫、黄等五色,称为“五种天华”。其中白、青两色最受青睐。
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最大,花瓣数百,考试又名“百叶华”。此花生长于佛国阿耨达池中,人世间难以见到,故又称“希(稀)有之华(花)”,佛祖释迦称她为“人中好华”。
青莲花,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因色青故名。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不“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
这五种莲花,为五大虚空藏菩萨所坐,佛经上说:
东方福智虚空藏,坐青莲花,乘银牛;
南方能满虚空藏,坐赤莲花,乘金象;
西方施顾虚空藏,坐白莲花,乘琉璃马;
北方无垢虚空藏,坐紫莲花,乘狮子;
中央解脱虚空藏,坐黄金莲花,乘水晶龟;
还有以莲瓣多寡分之,佛经上说有人华、天华和菩萨华三种。人华者,莲瓣仅十余而已,天华者莲瓣达数百,而菩萨华者,莲瓣多达千数,即是佛教最尊崇的千(瓣)莲花,佛国莲华的象征。
二、莲花之美——“四德”与“十善”
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净土莲宗的建立与发展,对莲花的崇拜形式,内容日益丰富多彩,佛教把莲花的自然属性与佛教的教义、规则、戒律相类比美化,逐渐形成了对莲花的完美崇拜,把荷花的美德归纳成“四德”与“十优”。
佛经《涅盘经》说佛有四德,即常、乐、我、净。所谓常德,是指佛性常住不离,具有“历三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的固定德性。所谓乐德,是指佛陀乐于远离人世间生死逼迫之苦,乐于寂灭于涅盘净土佛国。所谓我德,是指佛陀虽在人世间,但早已忘记了凡夫俗子的“忘我”,而具备有“八自在”的“真我”。所谓净德,,是指佛陀远离人世间的垢污而无染,犹如清净的大圆镜,了无纤翳。
佛陀有四德,佛经也给莲花总结为“四义”,与“四德”相应。据《华严经》载,“大莲华者,梁摄论中有四义:
一如莲华,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
二如莲华,自性开发,比真如自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性开发。
三如莲华,为群蜂所采,比真如为众圣所用。
四如莲华,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比如四德,谓常、乐、我、净。”
《三藏法数》还把莲华的优点与菩萨的“十善”相比,作子更加细致的概括。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1.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比喻莲花出于水而不为污泥所染也。(五浊者,即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2.不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 共俱,比喻莲华,虽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3.戒香充满。菩萨修行,放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故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比喻莲华开敷,妙香广布,遐迩皆闻也。
4.本体清净。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比喻莲华生时虽处污泥浊水,而自然洁净无所染也。
5.面相熙怡。熙,和乐貌。怡,喜悦也,菩萨心常禅悦,则面无颦蹙,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比喻莲华开时,令诸见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
6.柔软不涩。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谓菩萨修慈善之行,复于闭法无所滞碍,充于内而形于外,故体常清净,柔软细纱而不粗涩,比喻莲华,体性柔软而复润泽也。
7.见者皆吉。菩萨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见者咸获吉祥,比喻莲华,芬馥美妙,人或眼见及梦见者皆吉祥也。
8.开敷具足。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比喻莲华开敷而其华果具足也。
9.成熟清净。菩萨修因既圆,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咸得六根清净,比喻莲华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示得清净也。(六根者,即眼根、耳根、鼻根、身根、意根。)
10.生已有想。菩萨初生之时,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比喻莲华初生之时,虽未见花,凡诸人众,咸生已有莲华之想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以上的类比,内容虽无针对性,可比性也不大,但准确地把握了荷花的清秀洁净之特性与佛陀的精神使莲华得到了升华
② 茉莉花是佛教四大名花
但是要说佛教四大名花,虽然数量上比对着佛教寺庙来说很少,但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知道,当然,虽然不一定可以全答上来,但是,有一个最为出名的佛教名花相信很多人都可以答出来,那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莲花,莲花被佛教看作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还被雕刻在释迦牟尼佛祖以及观自在座下。
其次,就是曼陀罗花了,这种赤红色的花又名彼岸花,这是一种含有剧毒的花,在古代是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原产于印度,此花在印度向来被称为天界之花,地位极高,在佛家人眼中,这是一个有着洞察幽明,超然觉悟,幻化无穷的精神的美丽的圣花,在中国,华南地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见到它。
接着就是山玉兰,这种花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一般情况下,在佛教寺庙的入口处或者大院里,可以经常见到它的身影,这种花枝繁叶茂,长的十分高大,就像一把撑开的雨伞一样,花期在4-6月,可以在炎炎夏日给寺庙内的僧人以及游客带来一片清凉的落脚地,因为花开9瓣,形似佛祖端坐在莲座上,所以成为了佛门圣洁之树。
最后就是优昙婆罗花,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昙花一现’中的昙花,一般情况下,昙花花瓣是藏在像壶一样的花托中的,人们很难见到它的真容,而且它开花的时候经常在夜晚,开花时间还极短,最重要的是,花开之后很快就会凋谢。
加上在神话故事中,优昙花三千年一开花,而且还是在轮王及佛的出世才开花,一般用它来比喻世间难得的不出世之物,而在佛经中,优昙花一般是用来形容佛、佛法的难得,因此成为了佛教四大名花之一。
③ 佛祖为什么坐莲花台,莲花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莲出淤泥而不染,佛祖坐在莲花台上体现了佛祖的圣洁,虽在凡世,却仍不被世间的七情六欲所污染。
佛菩萨端坐或站立的莲花宝座象征着他们的神圣本源。佛菩萨被想象成是洁白无瑕、极尽善美的,其身、语、意是绝对清净的。佛菩萨显现在轮回之中,但他们绝没有受到不洁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表示纯净和断灭的一个主要佛教象征。它代表一切活动的鼎盛阶段,而进行这些活动是为了完全避免堕入轮回之错误。
(3)佛教形容鲜花扩展阅读:
莲花是西方红色阿弥陀佛,即“莲花部怙主”的象征。阿弥陀佛的特质代表着火的红色、生命体液、黄昏暮光、夏季及将慈爱化作觉识。阿弥陀佛之伴偶般吒罗 的手持器物是一朵红色莲花。阿弥陀佛麾下的菩萨是莲花手观音 (即大慈菩萨)。
吠陀教的创生之神梵天诞生在一朵金色莲花里,而这朵莲花是从毗湿奴 肚脐里长出来的,宛如从脐状茎长出的一朵莲花。密教大师莲花生 将佛教传入西藏,他同样被神化为生于一朵奇异的莲花上,开放在印度的乌仗那 王国的丹纳阔沙湖上。
在印度教和佛教经文中,莲花被性隐喻为神圣子宫或阴道。莲花是梵文女性“阴道”的同义词,女性阴道柔软,呈粉红色且有开口。同样,金刚是男性“阴茎”的同义词。金刚和莲花的结合是色 与空 或方便与智慧结合的性象征。在内在的层面上,这种结合象征着气渗入人体内主脉并升腾,它会穿透并开启脉轮中的莲花或轮 。
网络-莲花
④ 佛教兰花的寓意
佛教兰花的寓意
佛教兰花的寓意,说到花这种植物,不仅鲜艳漂亮而且能够装扮室内空间,兰花有一种让人沉醉的清香,那朵朵盛开的花姿,给人带来一种幽静,下面了解佛教兰花的寓意。
佛教兰花的寓意1
第一种:寓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
第二种:寓意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即将有好运来临;
第三种:寓意着来年走好运,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兰花的简介
1、兰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
2、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兰花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人见人爱,它有宜人的香气,“路旁草簇有兰花,不露英姿不显华;待到幽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隐奇葩 ”。这种散发幽香的兰花历来为人们所青睐。兰花那撩人而带神秘感的幽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花卉的香气不能比拟的。
兰花的花语是什么?
兰花在中国代表着女子气质如兰,蕙质兰心,男子温文尔雅,淡泊名利。
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外国的兰花花语:热烈、友谊、自信。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
佛教兰花的寓意2
兰花的寓意是什么
兰花是高洁、典雅的象征,放在男性身上多是指君子,人品好;放在女性身上则寓意女人空谷幽兰(意指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
常见的兰花种类如文心兰寓意隐藏的爱剑兰。剑兰寓意高雅、长寿、康宁。不管是哪种兰花,其象征意义都是爱的吉祥物,因为在喜欢兰花的花友心中,兰花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种兰花是一种精神享受。
兰花都是怎么定价的
对于玩花的一些花友来讲兰花无疑是一种高价值的花卉,其定价也非常的讲究,从兰花品种、香味、花瓣、颜色、外形、开花数等都是决定价格高低的参考标准。具体常见的定价标准咱们一起往下看:
1、花瓣,兰花售价的高低其中最为中啊哟的一个标准就是花瓣的型,常见的兰花花瓣无非就是长长的尖尖的,没有新意,而好的兰花花瓣则像梅花、荷花和水仙花等,这种的售价是普通兰花的几十倍上万倍,厉害吧。
2、香味,兰花香气对于自身价值非常重要,兰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香、香祖等美称,好的兰花香味非常好闻,令人心旷神怡,这种香味特意闻还闻不出来,反而是在你读书、休憩、饮茶时有一种幽香阵阵扑鼻,也自有古人留下的经典词句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大家觉得神奇吗?
3、颜色,花的颜色也是决定是否值钱的重要参考,比如大家都知道玫瑰、月季等那种粉红、鲜艳红的颜色看起来非常招人喜欢,兰花也不例外,价值高的兰花颜色鲜艳亮丽,对比强烈,色彩统一,颜色越稀有越珍贵。
4、形态,无论是说到人还是其他东西,都会先以形也就是外表入人眼,放到现代社会就是美女帅哥身材好,外形好看等,在兰花上也不例外,兰花整体给人的神韵、叶姿、花姿、色彩等都是决定它自身价格的因素。
虽然兰花是大众都非常喜欢和任何的一种花卉,但价格不菲,据现有的市场价格报道,最贵的兰花一盆售价上千万,这对于普通人来讲是根部承受不起的。
佛教兰花的寓意3
兰花的寓意是什么?
兰花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
兰花一般形容人君子,常形容女人空谷幽兰。
文心兰:隐藏的爱
剑兰:高雅、长寿、康宁
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
(4)佛教形容鲜花扩展阅读 :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这首诗就是用来形容兰叶婀娜多姿之美。
⑤ 世界上最高贵神秘的花,优昙婆罗花象征佛陀出世
世界上稀奇的花卉很多,高贵神秘的花卉也不少。像是Kapul花、玉葡萄、幽灵 兰花 、巧克力宇宙、优昙婆罗花等都实属神秘。有的是因为开花时间很难被人察觉,有的是品种稀少难以被寻找,有的则是附带特殊宗教含义。
1、玉葡萄
优昙婆罗花生长在优昙婆罗树上,在花期会开放,但人的肉眼若不仔细分辨,通常会看不到花卉形态。正如佛教中所提到的那样,优昙婆罗花大多是在形容极难遇到佛陀出世,正如极难遇到优昙婆罗花一般。
⑥ 佛教中的花、香、灯、涂、果、乐各表示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花、香、灯、涂、果、乐分别代表鲜花、熏香、明灯、香水、食物、音乐。
佛教弟子家中坛城前必备这八种物品,以八供向诸佛菩萨献供。
第一个供品是饮水。供水亦有使众生广被佛法慈悲,终能身心清凉的目的。
第二个供品是饮水及浴水,是向皈依的对象献水可以帮助我们积聚功德而得到自身的清净。
第三个献供是花,以此将成就者周围庄严。
第四个献供是熏香。献香可以消除不快及不健康臭味的产生,所积的功德最后可实现修行深妙香气的完成。
第五种供品是灯烛。献灯是为了最后在众生中知识及经验可以明白的表现出来。
第六种供品是食物。目的是暂时消除众生饥饿的痛苦,并带来充分之食物。
第七种供品是妙乐。以此妙音供佛之意是对佛陀身法意清净之赞颂、用唱颂方式礼赞三宝、功德尤其广大。
(6)佛教形容鲜花扩展阅读
佛前八供养献供是佛法修习的一部分,有些寺院中所看到的供品是依传统方式献供的。献供有其物质的意义,就是一个人献出他所有的有价值的物品。
关于八供的起源,有个追溯至古老印度的说法,认为「八供」原本是古印度迎请国王、贵宾的礼仪。
在酷热的天气中,国王、贵宾远道而来,一定很口渴,迎接之时,首先献上饮料让国王解渴;其次献上洗足水,让国王洗去路上所沾染的尘埃;接着献上鲜花,表示欢迎。在迎请国王前往招待处的路上,要点燃熏香;进入室内时,要点灯照明。
国王就座之后,献上香水让国王涂身,去除劳累,接着供养食物。国王用餐时,还要表演歌舞音乐,让国王欢喜。世人以国王为尊,修行人以佛菩萨为尊敬对像!所以我们在坛前设八供,表示欢迎佛菩萨到来!当然最重要是自已的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