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华尔兹
A. 为什么华尔兹这么难跳
我学五个摩登舞,开始时觉得探戈舞很帅,有阳刚之气,好劲!就使劲练探戈,当跳华尔兹时就问题多了,对我来说又步入了一个误区,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华尔兹比探戈更难跳好,下苦功练华尔兹。我按以下几个要点来练习: (1)重中之重为重心转移。国标舞的技术就是重心转移的技术,国标舞舞步的基本技巧,就是身体不断转换重心的技巧,所以它是“技巧中的技巧”,运动中必须做到每一步都要有重心,这样的舞步才平稳,才清晰。如,我跳华尔兹的起步右转步时,男士第一拍重心一定落在左足(除个别花样步外,华尔兹第一拍的重心,大部份是在左足的),才能做CBM动作,第二拍的重心要转移到右足,才能做好摆荡上升,第三拍的后半拍重心要转移到左足上,接着身体下降足跟着地,这样的舞步才清晰、流畅;接着跳超度转时,第一拍女士的重心一定要转移到右足上,才做旋转动作,男士第二拍第要把重心转移到右足上才旋转,不少初学者忽略这一步的重心转移,形成上身向后仰,而没能完成好这一动作;在跳TURNING LOCK即转锁步时,要四次转换重心,男士在跳第二拍重心转移右足,特别要注意不要“泄露痕迹”,左足不要并留在右足旁,而要一擦而过,在三的后半拍重心转移左足上,同时把身体降下来。 (2)重点是1,核心是2,关键是3。华尔兹的音乐三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弱,我把这三个拍进行处理,如跳起步的右转步时,把第一拍作为重点来跳,进行“三个加”:加N、加力、加速做反身动作,加N即身体先动,加力即身体下降,重心足足尖用力向后蹬把身体推出去,加速就是跳1的时候要速度快,因为身体先动已经占去了时间,步幅走动时已不到一拍的时间,加速还可使身体产生惯性流量,为下一步摆荡上升积聚能量;三拍中第二拍是核心,身体开始摆荡上升,步幅加大,跳出付点音符,体现流畅,表现舞姿优美等,都在第二拍上,故为核心;第三拍是关键,把第二拍的上升延伸到顶点,融化第三拍的前半拍,完成重心转移到左足,听好音乐在后半拍将身体下降,降到足跟触地板,咬准音乐的第一拍,支撑脚膝盖下降,按上述第一拍的要点进行运动。 (3)若要跳得好,身体带脚走。这一环绝不可忽视,做不到这点,舞步不流畅,男士身体脊柱线就不能垂直在地板上流动,线条就不美。埃格列顿说得好:“如果你在移动你的脚之前不移动身子,你就会出现麻烦”。只要脊柱线不向后倒,身体的上重心与移动足一起走便可做到这一点。要注意的是,后退是脚带身体走的。 (4)不追新难高,但求轻飘高。轻飘高这是舞者的努力方向、追求的目标,当舞者身体越跳越轻、越飘、越高,他就进入佳境,舞技到家了。不过,这是说到容易做到难,地心吸引力对谁都是公平的,它不会恩典任何人,而要求舞者刻苦努力去练习。要轻、首先就要思想不紧张,肌肉要放松,表情轻松自然;其次,男女舞伴自身的重量自己负担,只要其中一人身重,运动不自如,两人跳起来就不可能轻,再者,男女舞者还要控制好自身的平衡,身轻才有保证,加上运动时做到身体带脚走,运动足与地面的接触面要尽量小,减少与地面的磨擦力。要飘,就要会弹,要使身体在第二拍开始上升,尽量使上升后的身体在空中流动的时间要长,要长就要跳出付点音符,把一拍跳成一拍半,步幅长些,把第三拍的前半拍融进来,身体升到最高点,这就会飘起来,此时,屏住呼吸、脚尖、脚腕提升、膝盖要直、提臀、立腰、颈直、整个身体达到无限高度。 (5)绿叶托红花,舞姿更灿烂。要做到身体拉得更高,还须在舞蹈的全程中运用好呼吸,才做到绿叶托红花,舞姿更灿烂。我的做法是:第一拍身体下降时呼气,第二拍身体开始上升吸气,在第三拍前半拍身体升到最高点时,屏住呼吸,让整个身体向头顶拉高延伸,好像一朵绽开的鲜花,在第三拍的后半拍身体下降时开始呼气,要柔着呼,不要猛然一口气全呼出去,配合第三拍下降足跟着地,第一拍身体快速运动出去音乐结束时止,第二拍开始时转换为吸气。 除了你想通过跳国标舞娱乐、健身之外,真正想跳好国标舞,一定要有执著的精神,要把它作为一种事业去对待,去认真努力,刻苦学练,这是基本的前提,但,还必须懂得怎样学,要提高理论水平,了解这个舞的特点,舞步要求,我摸索好长时间,近期才解决“苦练功”与“练功苦”的问题,不知道规范和要求盲目去练,不但徒劳无功,反而越练越槽、越偏差,艺术家们常说的一句话:“方向错了,不如一张白纸”,这是“苦练功”;懂得并按规范、要求去练,才会有收获,有提高,一次练达不到要求,就练十次、一百次,甚至更多,总会练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荆棘之后有坦途,这是“练功苦”,我愿以此与舞者同仁共勉。
B. 世界十大圆舞曲是什么
1.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此曲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2.春之声圆舞曲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3.溜冰圆舞曲
法国音乐家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杜鹃圆舞曲
挪威约翰·埃曼努埃尔 ·约纳森(1886~1956)作曲。《杜鹃圆舞曲》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5.花之圆舞曲
《花之圆舞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舞剧《胡桃夹子》中的著名圆舞曲,也是《胡桃夹子组曲》八首乐曲中的压卷之作。
6.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作曲。40年代后期的著名影片《乔松的故事》以此作为主题,并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
7.南国玫瑰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根据他1880年创作的轻歌剧《女王束带里的手帕》中的音乐编写的,作品题献给意大利国王,其中的“南国”可能是指热情的南欧国家意大利或西班牙,而“南国的玫瑰”也可以译为“热情的南国姑娘”。乐曲以轻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呈现,使它成为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几首最著名的圆舞曲之一。
8.风流的寡妇圆舞曲
弗兰兹·雷哈尔轻歌剧代表作《风流的寡妇》 ,又名《快乐的寡妇》。作曲是一种维也纳轻歌剧的风格。轻歌剧《风流寡妇》作于1905年。《风流寡妇圆舞曲》是轻歌剧《风流寡妇》中的曲目。
9.西班牙圆舞曲
《西班牙圆舞曲》,法国作曲家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的经典作品之一。
10.皇帝圆舞曲
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89年秋,同年10月在柏林王宫庭园舞厅由作者亲自指挥进行首次演出。当时作者担任宫廷舞会乐长,曾创作两首以皇帝为题材的圆舞曲,另一首是为庆贺奥皇即位40周年而作的《皇帝庆典圆舞曲》,写于1888年。而本首《皇帝圆舞曲》以华丽的旋律、典雅的风格胜过前者,且广为流传。
拓展资料:
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C. 什么叫圆舞曲
圆舞曲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英文是Waltz,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
圆舞曲(Walzer)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是奥地利的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贝多芬、舒伯特曾写过圆舞曲,威伯的《邀舞》也是精心处理过的圆舞曲,肖邦的圆舞曲更是钢琴作品中的范例,而通过老约翰·施特劳斯和兰纳奠基、小施特劳斯发展起来的圆舞曲则有别于他人,他们的圆舞曲有典型的维也纳风格,俗称维也纳圆舞曲,它通常由五首情绪和调性相仿的舞曲连贯组成,注重内容的标题性,既能在舞厅里伴舞,也能在音乐厅里演奏,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形式。
舞曲一般起源于农村。圆舞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维也纳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溯源追根,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这也是一种农村舞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公认的圆舞曲之父,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这些特点决定了圆舞曲的体裁特征:速度较快,3/4拍或3/8、6/8拍,节奏常是“X — X |或 X.X X |或 X | X — X | X”,从第一拍或第三拍开始。这些特点,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圆舞曲的体裁特征,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3/8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三拍是弱拍,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
圆舞曲出现以前,在欧洲宫廷中流行的都是四乎八稳,温文典雅,配合着上层社会小姐,太太拎着裙子屈膝行礼等动作的呆板的舞曲。圆舞曲的出现,它的热情奔放、感情充沛的音乐给城市中的舞曲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和活跃的气氛。所以很快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便传遍全欧洲,代替其它舞曲,成为一百多年来最流行的舞曲体裁;并且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供伴舞用的实用性圆舞曲和供音乐会演奏用的艺术性圆舞曲两种类型。
圆舞曲虽然只是一种源自日常生活的音乐体裁,但是它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表现多样的内容和丰富的感情。这可以从很多著名作曲家写的圆舞曲中得到证明。十八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莫扎特写了近五十首短小、精悍、具有民间风格的圆舞曲,称作《德国舞曲》。之后,舒伯特写了二百余首供钢琴独奏的圆舞曲,大多具有感情真挚、纯朴、民间风格鲜明、形式简练严谨的特点,一般都用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再后,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作曲家肖邦写有十四首音乐会圆舞曲,使圆舞曲不再附庸于舞蹈而具有抒情的诗意和辉煌的技巧。维也纳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他是一位主要从事圆舞曲创作的作曲家,具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他一生写了447首圆舞曲。他创作的大量圆舞曲中,最脍炙人口的可算是《蓝色的多瑙河》了。这首圆舞原是一首歌唱多瑙河的男声合唱曲,曲名全称《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上》,后来作者又亲自改编为乐队演奏的圆舞曲,很快流传于全世界。随后,这首乐曲又被很多作曲家改编成独唱曲和各种乐器的独奏曲。
与此同时,圆舞曲在俄罗斯也得到了广泛的流行,在格林卡的《幻想圆舞曲》中第一次使圆舞曲这样的生活舞曲得到了交响性的展开,尤其是柴可夫斯基在他的创作中圆舞曲具有独特的重要位置,他不但在《天鹅湖》等舞剧中写了许多著名的圆舞曲,并且把圆舞曲纳入了交响套曲的统一构思中,成为交响乐中的一个独立乐章。他根据俄罗斯节拍的特点,创作了绝无仅有的5/4拍圆舞曲(如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并在许多深刻的、沉思的、抒情的主题中运用圆舞曲的体裁,使圆舞曲成为深入刻划心理体验的手段。他的《忧郁圆舞曲》中,在轻快的圆舞曲的面纱后面,表现了沙俄时代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深深的忧虑。
我国在解放后,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人民生活的改善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使圆舞曲这朵外来的鲜花,得到了很好的移植和培育。我国的作曲家将外来的体裁和民族的音调相结合,创作了许多民族风格的圆舞曲,如《青年圆舞曲》、《春天圆舞曲》、《青年友谊圆舞曲》等,这些乐曲既有鲜明的圆舞曲的体裁特征,又有中国人民特有的热情和含蓄,欢乐而沉着的性格特点,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的幸福和美满。
圆舞曲代表作有哪些:
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出生在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与其父亲约翰•施特劳斯同名。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这么两个字。 施特劳斯家族为圆舞曲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
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等一 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将源于德国南部性格温和的连德勒舞,改造成为结构简单、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的音乐体裁,在奥地利、全欧以及全世界热爱音乐的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D. 花之圆舞曲txt全集下载
《花的圆舞曲》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花的圆舞曲》选编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的26篇中短篇小说集,与《伊豆的舞女》一起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初恋”。
E.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多少首圆舞曲各是哪些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如:《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属等作品属于前一种类型,而《升c小调圆舞曲》等作品属于后一类。
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在属于第二大类的抒情诗式的圆舞曲中,往往可以发现类似玛祖卡舞曲般的节奏,这是由于肖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调的缘故。肖邦的圆舞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对比较简单,内容也较为通俗易懂,所以为一般人所喜爱。
1.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Op.18
肖邦作于1831年,是一首高技巧、华丽、辉煌而热烈的音乐会圆舞曲,舒曼说本曲是肖邦“身心都在跳动的圆舞曲”。乐曲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急板,一开始是4小节用同音反复的引子,节奏性很强,宛如号角齐鸣,带有辉煌的色彩。紧接着出现的圆舞曲主题热情奔放,充满了生命活力。第二部分运用大跳的音程和导音式的半音上行等表现手法,旋律舒展畅达,表现了华丽明朗的色彩。第三部分有大量休止符,使活泼的旋律带有灵巧细腻的特点。第四部分半音进行得音调甜美舒畅,温柔抒情。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重现各主题片段,音乐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这首作者生前发表的第一首圆舞曲是最为轻快华丽的一首,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韦伯繁荣<邀舞>,把人们带进欢快的舞会场面.乐曲除了引子和尾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降E大调为主,第二和第三部分以将D大调为主,第四部分在降G大调上,第五部分回到降E大调.
2.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1
肖邦作品34号包含有3首“华丽圆舞曲”。这首圆舞曲由四段及序奏、尾声组成,序奏速度很快,第一主题有回转的运动感,第二段中仿佛能看到衣裙随着舞蹈团团掀起,第三主题雄壮威武,第四主题非常迷人,最后的尾声是光辉而灿烂的。
3.a小调华丽圆舞曲Op.34-2
据肖邦的学生说,肖邦自称这首圆舞曲为“忧郁圆舞曲”。乐曲一开始即以像风笛吹奏似的低音长音为背景,在内声部出现一首悠长的旋律。全曲在优雅的情形下隐藏着忧郁,并具有斯拉夫民族的民间风格。据传,肖邦在巴黎的乐谱店偶遇钢琴家赫拉正在购买他的圆舞曲乐谱,肖邦问他最喜欢哪一首,赫拉回答:“都喜欢,但最喜欢这首a小调。”肖邦非常高兴地表示"我也是",并当即请钢琴家吃饭。
4.F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3
此曲因为第三段旋律的各个音都使用了装饰音,上升的形态很像小猫跳来跳去,就被后人命名为《小猫圆舞曲》。这是一首非常轻快活泼,充满热情的圆舞曲。在强有力的16小节序奏后,圆舞曲分做四段呈现,最后是尾声。
5.降A大调圆舞曲Op.42
肖邦作于1840年.这时他的圆舞曲写作已经进入娴熟自如的成熟时期,更注重发挥钢琴华丽的演奏技巧.有人认为这是肖邦圆舞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乐曲在圆舞曲节奏音型的伴奏下,创造出许多性格各异的主题旋律,相互对比,就像一束五彩缤纷的鲜花。其中一个快速流动的华丽主题,先后出现六次,听起来像一首回旋曲。在8小节持续音的序奏之后,呈示第一段的主旋律,这是用两拍子的节奏,以三拍子的伴奏来组合而构成的。第二段是急速的运动,有灿烂而激动的冲动。第三段出现新的旋律,第四段是将新旋律以小调呈现。之后是这些旋律的反复,最后的尾声被认为是肖邦圆舞曲中最优异的尾声。
6.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Op.64-1
肖邦的作品64中包括3首圆舞曲,是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这首圆舞曲又被称为《一分钟圆舞曲》,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养着一只小狗,它经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乔治·桑请肖邦把小狗的这个可爱的动态用音乐表现出来,于是肖邦写成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迅急,一气呵成。4小节的引子之后,在圆舞曲节奏的伴奏下呈示带有旋转感的主题。这一旋转的旋律线不断反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调皮的小狗团团旋转的动态。接着,乐曲出现了甜美抒情的中间部主题,轻松而悠闲,最后再现旋转不停的开头部分。
7.升c小调圆舞曲Op.64-2
这是肖邦在去世前两年创作的,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其节奏近似波兰的玛祖卡舞曲,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抒情诗。最能体现肖邦的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任何人都肯定会说是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本曲作于1846—1847年,节奏近似马祖卡舞曲,但完全不是为舞蹈伴奏的舞曲,而是真正的圆舞曲抒情诗。本曲是肖邦去世前两年完成的,隐含着他对生命的认识。舒曼曾把肖邦的圆舞曲称为“心灵的圆舞曲”,该说法对于本曲而言是再确切不过了。乐曲为三段体式,无序奏。一开始便是流露着一丝忧伤的第一段主旋律,仍然具有肖邦那轻柔、飘逸的性格特征,可见作者对美好生活仍有一线憧憬。第二段为急速的连动,似滚珠落玉般晶莹剔透。但这不是肖邦以往作品中那种华丽的风格,而是充满着一种无奈的旋律,仿佛是作者在倾诉他孤寂的晚年生活。当时,久居异乡、孑然一身的肖邦身染重病、无依无靠,其心情之忧郁可想而知。中段转为降D大调,多少明朗了些,但是很快又出现郁闷的气氛。在回旋连动过后,反复开头的主旋律,最后全曲在焦躁不安中终了。
8.降A大调圆舞曲Op.64-3
这首圆舞曲由三段体构成,充满了明朗的喜悦及祝福,旋律非常优美。这首圆舞曲多次转调,在肖邦的圆舞曲中属于少见的由多调性构成的乐曲。第三段再现第一段,最后是短小的结尾。
9.降A大调圆舞曲(离别)Op.69-1
这首以“离别”著称的圆舞曲,有一段轶事:1835年,肖邦从巴黎到德国德累斯顿时,与童年时代的好友玛丽亚小姐相遇。这是的玛丽亚已是一个美丽热情的少女,不论是钢琴、声乐还是作曲,都有相当的基础。他们追忆往事,不禁互相倾慕,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后因家庭之故,玛丽亚最终拒绝了肖邦的求婚。离别时,肖邦为玛丽亚写下了这首圆舞曲,并在乐谱扉页上亲笔题了“离别”字样,乐曲因此而得名。为了回忆这段美好而甜蜜的往事,肖邦将它珍藏在身边,在生前一直没有发表此曲。乐曲的旋律优美,极富有魅力,并有着忧郁、忧愁的回忆。乐曲采用三部曲式,降A大调,慢板。从弱拍开始模进下行的主要主题,委婉深沉,如同一首情真意切的恋歌,蕴藏着无限的爱慕和思恋之情。这一甜蜜的旋律经发展渐渐变得富有激情,随后,在降E大调上呈示运用变音的半音进行和大跳音程后下行的曲调,使乐曲情绪更为激动,表现了肖邦对往事的深切怀念。中间部分转回原调,奏出略含伤感的中间部主题。这个主题的旋律起伏较大,但仍保持着真诚的抒情特点,其婉转如歌的曲调,使人感觉到离别的忧伤和悲凉。最后,乐曲简单地再现第一部分,结束了这首缠绵悱恻的圆舞曲。
10.b小调圆舞曲Op.69-2
1829年肖邦创作此曲时才19岁,当时他对巴黎还非常不熟悉,思乡的情绪弥漫在乐曲中,全曲到处出现伤感,有非常明显的玛祖卡风格。
11.降G大调圆舞曲Op.70-1(遗作)
肖邦作品70号包括3首圆舞曲,这是演奏技巧相当难的华丽的小品。由三部曲式构成。
12f小调圆舞曲Op.70-2(遗作)
乐曲的构成较为单纯,形式简洁,旋律非常优美,其中又充满了伤感。
13降D大调圆舞曲Op.70-3(遗作)
1829年10月3日,肖邦在给好友渥吉科夫斯基的信上说:“现在将我为思念情人于今晨写成的圆舞曲送给你。请注意有记号的地方,此事除了你无人知道。如果我能为你弹奏这首新作品,真不知该有多么愉快呀!”信中所说的情人,是肖邦年轻是在华沙的初恋情人康丝坦雅·格拉德科斯卡。这首乐曲充满了憧憬青春的甜蜜。
14 e小调圆舞曲(遗作)
这是肖邦在1829年创作的圆舞曲,但在肖邦死后19年才出版。这首圆舞曲可以看作是“华丽”型圆舞曲的先驱,乐曲的尾声尤为华丽。乐曲采用三部曲式,8小节的序奏非常优美,第一段由两个旋律构成,中段也是两个旋律。
15.E大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三部曲式,开始由一段勇武有力的引子,引出轻盈的圆舞曲。中间部很短小,情绪稍微变得深沉,马上又接上主部主题。
16.e小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三部曲式,前两部分还可以看作是变奏曲式。引子是一个带有狂想性质的动机,接着马上出现轻灵跳跃的主部主题,它决定了整个乐曲的幻想气质,并在全曲中多次出现。
17.a小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回旋曲式。它具有肖邦圆舞曲的典型特点,即根本不能作为舞会伴奏的音乐,而是作为音乐会演奏的作品。乐曲带着些许冥想和伤感气息,典雅精致。
18.降E大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二部曲式,旋律采用了大跳的音程进行和较缓慢的速度,具有一种摇曳之美。
19.降E大调圆舞曲(无编号)
本曲为三部曲式,主部主题具有兴高采烈的情绪,中间部则加大了音乐的对比,主部再现时情绪趋向缓和,乐曲在平静中结束。
F. 韩剧中的季节四部曲是哪四部主演分别是谁
韩剧中的季节四部曲是《春天华尔兹》《夏日香气》《秋天的童话》《冬季恋歌》。
《蓝色生死恋》是KBS制作的《四季系列》剧集,以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命名的一系列电视剧《春天华尔兹》《夏日香气》《秋天的童话》《冬季恋歌》。
《春天华尔兹》主演为徐道英饰尹才河,韩孝珠饰朴恩瑛,丹尼尔饰菲力浦,李素妍饰宋怡娜。
《夏日香气》主演为宋承宪饰刘民宇,孙艺珍饰沈惠媛,柳镇饰朴正在,韩智慧饰朴正雅。
《秋天的童话》主演为宋慧乔饰崔恩熙,宋承宪饰尹俊熙,元斌饰韩泰锡。
《冬季恋歌》主演为崔智友饰郑惟珍,裴勇俊饰姜俊尚/李民亨,朴容夏饰金相奕,朴率美饰吴彩琳。
(6)鲜花华尔兹扩展阅读:
《春天华尔兹》延续尹锡湖导演一贯唯美纯情的风格,讲述一段穿越时空阻隔的情感故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一对在南海岸优美小岛上长大的青梅竹马,因为一次意外而从此失散,多年后两人在华尔兹的故乡奥地利再度重逢,在爱情的温暖下迎接着生命中的又一缕阳光。
《夏日香气》讲述了在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大学路上,民宇跑到一个建筑物下面躲雨,在那遇见了手里拿着鲜花躲雨的恩惠,不幸的是,恩惠在与民宇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遭遇了车祸,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
几年后的一天,作为Flowerist的惠媛与前辈张美一起去山上采花,那座山承载着民宇与恩惠美好的初恋记忆……在山上惠媛与张美走散了,惠媛在山上迷了路。在上路上不小心滑了一跤,腿受了伤。
正好遇见民宇。 民宇从与初恋恩惠言行举止非常相像的惠媛身上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惠媛也非常奇怪,只要一见到民宇自己的心脏便怦怦的跳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蓝色生死恋
G. 香槟玫瑰花语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香槟玫瑰的花语是什么,这种花适合在什么时候送?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H. 是不是只有3/4,6/8,12/8……这样的才算圆舞曲啊
圆舞曲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英文是Waltz,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 舞曲一般起源于农村。圆舞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维也纳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溯源追根,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这也是一种农村舞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公认的圆舞曲之父,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这些特点决定了圆舞曲的体裁特征:速度较快,3/4拍或3/8、6/8拍,节奏常是“X — X |或 X.X X |或 X | X — X | X”,从第一拍或第三拍开始。这些特点,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圆舞曲的体裁特征,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3/8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三拍是弱拍,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 圆舞曲出现以前,在欧洲宫廷中流行的都是四乎八稳,温文典雅,配合着上层社会小姐,太太拎着裙子屈膝行礼等动作的呆板的舞曲。圆舞曲的出现,它的热情奔放、感情充沛的音乐给城市中的舞曲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和活跃的气氛。所以很快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便传遍全欧洲,代替其它舞曲,成为一百多年来最流行的舞曲体裁;并且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供伴舞用的实用性圆舞曲和供音乐会演奏用的艺术性圆舞曲两种类型。 圆舞曲虽然只是一种源自日常生活的音乐体裁,但是它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表现多样的内容和丰富的感情。这可以从很多著名作曲家写的圆舞曲中得到证明。十八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莫扎特写了近五十首短小、精悍、具有民间风格的圆舞曲,称作《德国舞曲》。之后,舒伯特写了二百余首供钢琴独奏的圆舞曲,大多具有感情真挚、纯朴、民间风格鲜明、形式简练严谨的特点,一般都用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再后,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作曲家肖邦写有十四首音乐会圆舞曲,使圆舞曲不再附庸于舞蹈而具有抒情的诗意和辉煌的技巧。维也纳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他是一位主要从事圆舞曲创作的作曲家,具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他一生写了447首圆舞曲。他创作的大量圆舞曲中,最脍炙人口的可算是《蓝色的多瑙河》了。这首圆舞原是一首歌唱多瑙河的男声合唱曲,曲名全称《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上》,后来作者又亲自改编为乐队演奏的圆舞曲,很快流传于全世界。随后,这首乐曲又被很多作曲家改编成独唱曲和各种乐器的独奏曲。 与此同时,圆舞曲在俄罗斯也得到了广泛的流行,在格林卡的《幻想圆舞曲》中第一次使圆舞曲这样的生活舞曲得到了交响性的展开,尤其是柴可夫斯基在他的创作中圆舞曲具有独特的重要位置,他不但在《天鹅湖》等舞剧中写了许多著名的圆舞曲,并且把圆舞曲纳入了交响套曲的统一构思中,成为交响乐中的一个独立乐章。他根据俄罗斯节拍的特点,创作了绝无仅有的5/4拍圆舞曲(如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并在许多深刻的、沉思的、抒情的主题中运用圆舞曲的体裁,使圆舞曲成为深入刻划心理体验的手段。他的《忧郁圆舞曲》中,在轻快的圆舞曲的面纱后面,表现了沙俄时代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深深的忧虑。 我国在解放后,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人民生活的改善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使圆舞曲这朵外来的鲜花,得到了很好的移植和培育。我国的作曲家将外来的体裁和民族的音调相结合,创作了许多民族风格的圆舞曲,如《青年圆舞曲》、《春天圆舞曲》、《青年友谊圆舞曲》等,这些乐曲既有鲜明的圆舞曲的体裁特征,又有中国人民特有的热情和含蓄,欢乐而沉着的性格特点,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的幸福和美满
I. 急求:学习华尔兹的心得体会
觉得国标舞真不容易跳好,加上指导思想不正确,走入过一些误区,就更难上加难。自己和自己比,真正有点进步、有点提高,是要感谢中国国标舞总会艺术分会,刊登了一系列黑池世界国标舞讲习会讲评以及我国的多个国标舞专家付中枢、夏炜、翟延雅、许献忠等老师的经典性指导文章,开了我的窍,使我从理论和实践得到较好的提高。既是学习体会,就一定有不少错误和不当的地方,望专家、老师及舞者同行指正。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过去曾有过一段时间,在学习中走入过误区,归纳起来是:“淡基本功,追新高难,轻视音乐,疏忽磨合”。一到舞场就跳花样、跳组合套路,还录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欧洲各站大赛,取一些新、高、难的动作进行模仿,结果是动作不到位,花样越多舞姿越难看,根不稳,干不直,不挺不立,降没降好,升没到顶,整套舞步没有流动性。最大的毛病莫过于舞步不吃音乐的拍子了,舞步难度大当然就难吃拍子,而最重要还是指导思想错误,认为自己唱了几十年的歌,学过三种乐器,特别是拉了几年的手风琴,可以做到边拉边唱,华尔兹不就是跳三拍子?偏偏跳起来就不吃拍子,在深圳全国赛时,因不吃拍子,失败了,没入决赛……。教训是深刻的。就在这种彷徨的情况下,我接到了总会发下来的《简报》,里面一些国际级大师的讲评,我真有如获至宝的喜悦,久蓬干旱迂甘露的感觉:“第一是基本动作,第二是基本动作,第三还是基本动作”;“必须经常跳最简单的套路……,在整个跳舞生涯中继续练这些舞步。这些简单的套路跳得好,就使难度大的舞步跳起来容易一些”等等。就像惊雷把我惊醒,十四次世界冠军的国际巨星,也在天天跳基本步,我一个还未入门的普通舞者算什么呢?摆正位置,我从握抱、站姿和基本动作、基本步的练习开始,坚持天天学、天天练,把基本步融入到组合套路中去。
寒梅之香自苦来我学五个摩登舞,开始时觉得探戈舞很帅,有阳刚之气,好劲!就使劲练探戈,当跳华尔兹时就问题多了,对我来说又步入了一个误区,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华尔兹比探戈更难跳好,下苦功练华尔兹。我按以下几个要点来练习:(1)重中之重为重心转移。国标舞的技术就是重心转移的技术,国标舞舞步的基本技巧,就是身体不断转换重心的技巧,所以它是“技巧中的技巧”,运动中必须做到每一步都要有重心,这样的舞步才平稳,才清晰。如,我跳华尔兹的起步右转步时,男士第一拍重心一定落在左足(除个别花样步外,华尔兹第一拍的重心,大部份是在左足的),才能做CBM动作,第二拍的重心要转移到右足,才能做好摆荡上升,第三拍的后半拍重心要转移到左足上,接着身体下降足跟着地,这样的舞步才清晰、流畅;接着跳超度转时,第一拍女士的重心一定要转移到右足上,才做旋转动作,男士第二拍第要把重心转移到右足上才旋转,不少初学者忽略这一步的重心转移,形成上身向后仰,而没能完成好这一动作;在跳TURNING LOCK即转锁步时,要四次转换重心,男士在跳第二拍重心转移右足,特别要注意不要“泄露痕迹”,左足不要并留在右足旁,而要一擦而过,在三的后半拍重心转移左足上,同时把身体降下来。(2)重点是1,核心是2,关键是3。华尔兹的音乐三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弱,我把这三个拍进行处理,如跳起步的右转步时,把第一拍作为重点来跳,进行“三个加”:加N、加力、加速做反身动作,加N即身体先动,加力即身体下降,重心足足尖用力向后蹬把身体推出去,加速就是跳1的时候要速度快,因为身体先动已经占去了时间,步幅走动时已不到一拍的时间,加速还可使身体产生惯性流量,为下一步摆荡上升积聚能量;三拍中第二拍是核心,身体开始摆荡上升,步幅加大,跳出付点音符,体现流畅,表现舞姿优美等,都在第二拍上,故为核心;第三拍是关键,把第二拍的上升延伸到顶点,融化第三拍的前半拍,完成重心转移到左足,听好音乐在后半拍将身体下降,降到足跟触地板,咬准音乐的第一拍,支撑脚膝盖下降,按上述第一拍的要点进行运动。(3)若要跳得好,身体带脚走。这一环绝不可忽视,做不到这点,舞步不流畅,男士身体脊柱线就不能垂直在地板上流动,线条就不美。埃格列顿说得好:“如果你在移动你的脚之前不移动身子,你就会出现麻烦”。只要脊柱线不向后倒,身体的上重心与移动足一起走便可做到这一点。要注意的是,后退是脚带身体走的。(4)不追新难高,但求轻飘高。轻飘高这是舞者的努力方向、追求的目标,当舞者身体越跳越轻、越飘、越高,他就进入佳境,舞技到家了。不过,这是说到容易做到难,地心吸引力对谁都是公平的,它不会恩典任何人,而要求舞者刻苦努力去练习。要轻、首先就要思想不紧张,肌肉要放松,表情轻松自然;其次,男女舞伴自身的重量自己负担,只要其中一人身重,运动不自如,两人跳起来就不可能轻,再者,男女舞者还要控制好自身的平衡,身轻才有保证,加上运动时做到身体带脚走,运动足与地面的接触面要尽量小,减少与地面的磨擦力。要飘,就要会弹,要使身体在第二拍开始上升,尽量使上升后的身体在空中流动的时间要长,要长就要跳出付点音符,把一拍跳成一拍半,步幅长些,把第三拍的前半拍融进来,身体升到最高点,这就会飘起来,此时,屏住呼吸、脚尖、脚腕提升、膝盖要直、提臀、立腰、颈直、整个身体达到无限高度。(5)绿叶托红花,舞姿更灿烂。要做到身体拉得更高,还须在舞蹈的全程中运用好呼吸,才做到绿叶托红花,舞姿更灿烂。我的做法是:第一拍身体下降时呼气,第二拍身体开始上升吸气,在第三拍前半拍身体升到最高点时,屏住呼吸,让整个身体向头顶拉高延伸,好像一朵绽开的鲜花,在第三拍的后半拍身体下降时开始呼气,要柔着呼,不要猛然一口气全呼出去,配合第三拍下降足跟着地,第一拍身体快速运动出去音乐结束时止,第二拍开始时转换为吸气。
荆棘之后有坦途除了你想通过跳国标舞娱乐、健身之外,真正想跳好国标舞,一定要有执著的精神,要把它作为一种事业去对待,去认真努力,刻苦学练,这是基本的前提,但,还必须懂得怎样学,要提高理论水平,了解这个舞的特点,舞步要求,我摸索好长时间,近期才解决“苦练功”与“练功苦”的问题,不知道规范和要求盲目去练,不但徒劳无功,反而越练越槽、越偏差,艺术家们常说的一句话:“方向错了,不如一张白纸”,这是“苦练功”;懂得并按规范、要求去练,才会有收获,有提高,一次练达不到要求,就练十次、一百次,甚至更多,总会练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荆棘之后有坦途,这是“练功苦”,我愿以此与舞者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