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店知识 » 鲜花送佛陀

鲜花送佛陀

发布时间: 2022-01-15 18:03:26

⑴ 佛堂为什么要供鲜花

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那么佛像前面供花,花是代表因,所以因与果,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
所以供花是代表修因,花好我们就能够预想到果会结得好。所以见到花,你就要想到我们要修善因,将来才能够得好的果报,花表这个意思。那么供果,果就是代表果报,是我们所希求的;花是美好,我们要修的。
那么佛像前面供花,花是代表因,所以因与果,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为什么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讲这一切万法的转变,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这个因果互相转变,相续不断。所以因果是讲相续不断的意思,是讲无量无边变化的意思,这个是事实的真相,所以说因果不空。那么先开花后结果,花是因,果在后面。所以供花是代表修因,花好我们就能够预想到果会结得好。所以见到花,你就要想到我们要修善因,将来才能够得好的果报,花表这个意思。那么供果,果就是代表果报,是我们所希求的;花是美好,我们要修的。在大乘佛法里面,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叫六度之花,然后才能够得到圆满的果报,所以供花是这个意思。但是诸位要晓得,在佛前供的这个花表这个意思,你明白了,就像学生在课堂上课,懂得花是代表因行。离开这个佛堂之后,我们在外面所看到这些花,有没有这个意思?都有这个意思。所以懂得佛法,只要看到花,就提起自己一定要修善因,要修好的因。乃至于身上穿的这个衣服,印上这些花纹的时候,看到花就知道自己要修行,用这个方法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修好因,要修善因,才能够得好的果,得善果。这是供养鲜花、水果的意义。供养食品,实在讲没有什么,不太重要。食品是表示自己一点敬心,我们需要好的饮食,我们也以好的饮食供养佛菩萨,这是一个纪念的意义,也是有表法的意义。

⑵ 佛前献花献什么花是花篮还是花束

诚心即可。

佛前献花人指的就是在佛前供养鲜花的人。佛教认为供养鲜花于佛前可得相貌庄严果报,在大乘佛法里面,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叫六度之花。

有花才会有果。佛教讲花开见果种善因得善果因此佛前供养鲜花的意义很重要。

花代表因,所谓“花开结子”,是以佛前供花来提醒众生播种成佛之因、求成佛之果——以一切利他善行、自净提升、发露忏悔、大愿精进等等,铺就转凡成圣之路,所以供花是代表修好因、修善因,才能得到好的果报。

(2)鲜花送佛陀扩展阅读:

八供 一般面对佛坛的八供是由左到右(水、水、花、香、灯、涂香、食子、音乐)

佛 前八供养献供是佛法修习的一部分,有些寺院中所看到的供品是依传统方式献供的。

这些献供不仅仅是仪轨的一部分,而是发愿服务众生的延长。 献供是执与贪的对治方法。

献供有其物质的意义,就是一个人献出他所有的有价值的物品。或者,某些人可能象征性地献出所有财物,想象众生因此获益,一切困乏 获得补偿,圆满布施波罗蜜。

从前迦那迦牟尼佛在世间应化时,许多比丘在城中托钵,富贵人家以美食供养,而一贫穷人什么也没何,但他对比丘生起无比信心, 恭敬地在草地上摘了不同颜色的各种花朵,以很清净虔诚的心来顶礼,供养。他后来在释迦牟尼佛的祇园精舍投生为一富贵人家之子,相貌庄严美好。

出生时,天降 花雨,得到「花神」之名,这位「花神」后来长大,在佛前受比丘戒得到罗汉之果位。可见供花时,最重要的是以虔诚清净的心,发愿众生皆能得到佛陀究竟果位, 即使是小小的花朵,也因发心广大而会有极广大的功德利益。

⑶ 给菩萨供什么花/给菩萨供什么花

除了燃香,还有一种更文明、更文化的供佛方式,鲜花供佛。其实,经论里有很多的鲜花供佛而获大功德大利益的依据,《苏悉地羯罗经供花品》、《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大智度论》、《文殊菩萨问事经》、《中阿含经》、《大方广不思议境界经》、《法句经华香品》、《百缘经》、《大品般若经》等均有非常精确的记载、描述。
在北方,过去供佛一般用人造假花,原因可能是由于气候原因,鲜花较少,难以做到四季不断。
南传佛教国家,气候不同,四季鲜花常开,很多信众喜欢每天采摘鲜花供佛。
佛经记载,供养佛陀共有五十二种,其中供花最普遍。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交通的便利,种植业的发达,南北几无差距,北方的鲜花也是四季常有。
还是鲜花供佛似乎更好一些。香火也很好,但是会受场地、消防、环保等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在一些风景区,烟火太大,确实有煞风景。
鲜花,细香,一盏心灯,幽静典雅,更能让人的心安静下来。似乎更符合修行的本意。
也不是什么花都可以供佛,《苏悉地羯罗经供花品》卷上,明确列举了许多花不能供佛。例如臭花、刺树所生花、苦辛味花或无名之花等,不得作供花。因此类花难以令见者喜悦、吉祥。
作为供佛之花必俱“色好、多香、柔软、细滑”等特性。《大智度论》卷上说,“如是诸天光明,见佛身清净大光明,各持天华来诸佛所。以此诸华色好多香柔软细滑,是故以此为供养”。
佛法是心法,鲜花美丽,但终归是表法的手段,无论是南传还是北传佛教,供花的外在方式都是一样的。
但供花如果能引伸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借以此手段提高文化修养、心灵境界就更为殊胜。依照佛陀的本怀,以平常心,以鲜花供佛的形式来体悟佛法之真谛、义理。反观自心的是非、真伪、善恶及丑美等。
介绍几种供花的作意和观想方法,以报答信众一片虔诚。
一、择善法观
插花、选花时用心挑选经论里讲的“色好、多香、柔软、细滑”特征的花,用心选择,搭配,摆放。
二、相好庄严观
鲜花庄严、美丽,香味洁净、吉祥,观想诸佛菩萨相好光明,生起欢喜心和稀求心。
三、无常观
如果前两个忘记掉的话,这个千万不要忘记,佛陀不需要凡夫的鲜花供养,我们供养鲜花是为了庄严我们的内心,庄严道场,利益大众。
定睛细看正在盛开的美丽鲜花,但却好景不常,无论多么灿烂妙香的鲜花都会顷间凋谢、枯萎。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风华正茂的时候,多少憧憬、梦想、期待,不甘心,侥幸心,富贵、健康、名利。然而所有这一切都犹如这些鲜花一样,瞬息即逝。人生就是如此形色匆匆地过一遭,从生到死,长大、衰老,绽放然后残败。
这一条,太重要了,多少人道理都懂,但就是不甘心,就是觉得自己还能活上个几百年,还有时间和资本在世间捞几票,还有侥幸心,对世间的五欲的贪着的贼心就是没有死尽。不知道生命就如同这些鲜花,再漂亮,过几个夜,就彻底完蛋。
四、功德观
鲜花供佛可获无量功德。《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记载,凡诚心、欢喜供养佛者,必得安乐、大福等,并迅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关于佛前供花而获无量功德之事,很多经典都有记载,根据《百缘经》卷六,以华奉迦叶塔,依其功德可生于天道、得金色身。《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一记载,释迦牟尼佛于前世修菩萨行时,尝求五茎青莲花供养燃灯佛,而受来世成道之记。
五、戒香之观
香花供佛时,鲜花的香味随风飘逸,自然令供花人思维起修行者发出之戒德馨香。所以信徒们供花时常作如此观想:世间之花虽有花色之美与花香之芬芳,却比不上一个由修行近道、守戒而焕发出来的戒德馨香。

鲜花供佛真正用意不仅在那些外在之美,更在于深观法要。庄严佛殿,以获功德;通过思维、作意、观想至人生之苦、空、无常教法,进而令供花者理解“花香不如戒香,德花胜于色花”,从而激发修行者勇猛精进,严持戒律,广修福慧。
以上文字节选自新明法师《鲜花供佛》。九华山半出美宿主人逸墨编辑整理。

⑷ 供观音菩萨什么鲜花

亲,什么花都可以。我给你普及一下吧。
——供品千万不要放酒放肉!凡神佛供品,都内不要放荤容腥之物及酒物,否则不仅损坏神佛修为,还增加自己罪孽。我把十供养解释给你听:
——一般来说,佛教里的供养有很多种,譬如法供养、财供养、观行供养、三业供养、千僧供养等等。但是我们这些俗人,只知道用财供养,最普及的是财供养里面的十供养,即用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等十件物品对佛供养,都有一定喻示的,如香象征戒香,花象征美好,灯象征光明,水象征清净,果象征佛果,茶象征清醒,食象征饱满,宝象征财富,珠象征希有,衣象征庇护,等等。所以佛不需要什么佛对什么供品,而是你以十供养以及恭敬地心去供养任何一尊佛,他们都会欢喜收受的。但凡供养,即有福报。阿弥陀佛!
——由上可知,佛菩萨尚且欢喜这个,何况关公、财神、祖神(家里供奉的祖先,成神的称为“祖神”,未成神的称为“祖灵”)及其他神仙(保家仙、出马仙、黄仙、长仙、狐仙、黑仙等)呢?因为神仙是六道轮回里的天道里的人物,而佛菩萨是已经超越六道轮回的圣人,所以供奉佛菩萨的东西,对这些神仙都是适合的。2

⑸ 鲜花供佛的功德

花,在佛门中,若献于佛、菩萨前,称为“献花”;将花散布则称为“散华”。内
花的供养为佛门仪式容之一。供花是将鲜花用器皿供养于佛前。佛教以花供养佛菩萨,有四点意义:
表示对佛陀的尊敬。
表示对佛陀的奉献。
表示对佛陀的感恩。
表示学习佛陀的教化,以佛为师。
经典中罗列供华的种种功德果报,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花;二者、身无臭秽;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六者、身常香洁;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种功德。”

⑹ 鲜花供佛怎么说香花迎香花请

花,在佛门中,若献于佛、菩萨前,称为“献花”;将花散布则称为“散华”。专花的供属养为佛门仪式之一。供花是将鲜花用器皿供养于佛前。佛教以花供养佛菩萨,有四点意义:表示对佛陀的尊敬。表示对佛陀的奉献。表示对佛陀的感恩。表示学习佛陀的教化,以佛为师。经典中罗列供华的种种功德果报,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花;二者、身无臭秽;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六者、身常香洁;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种功德。”

⑺ 用什么花供佛

用任何花都可以,最主要是心诚。 当然最好是莲花,因为我们经常用莲花来表征佛陀及佛法。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对于行为所产生的功德,佛陀有非常详尽的解释。供养圣者的功德是很大的。 有一次,佛陀的养母要供养佛陀袈裟作为个人施,但佛陀拒绝了,说道:乔达弥,将它供养给僧团。当你供养僧团时,即是供养了我及僧团。当阿难尊者问佛陀为何拒绝接受个人施时,佛陀根据业报法则给与分析。佛陀先解释布施给各种不同的受施者:布施给动物可预期获得一百倍的果报;布施给一位无道德的凡夫则获得一千倍;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则获得十万倍;在佛法教化期之外布施给一位已经证得禅那的人则获得一百亿倍。然而,布施给一位即将证悟须陀洹果的人,或一位须陀洹圣者,或一位即将证悟斯陀含果的人,乃至阿罗汉或圆满觉悟的佛陀,则可预期获得无数倍增的果报。 佛陀接著解释:我宣布,布施给个人的功德,绝不可能大过布施给僧团的功德。 佛陀在提到一个人做许多大布施时,曾经解释智慧的殊胜。佛陀在《增支部.威拉麻经》(Velama Sutta)里说: “跟供养以佛陀为首的僧团相比,充满信心地归依佛、法、僧的果报更大。 跟充满信心地归依佛、法、僧相比,充满信心地受持(五)戒的果报更大。 跟充满信心地受持(五)戒相比,仅只以挤一下牛奶的时间来修行慈心观的果报更大。 跟以挤一下牛奶的时间来修行慈心相比,维持无常想一弹指的时间的果报更大。” 所以功德从小到大排序就是:布施动物《布施凡夫《供养证得禅那的人《供养圣者《供养僧团《皈依三宝《持五戒《慈心禅那《观慧

⑻ 鲜花供佛怎么说

花,在佛门中,若献于佛、菩萨前,称为“献花”;将花散布则称为“散华”。花的供版养为权佛门仪式之一。供花是将鲜花用器皿供养于佛前。佛教以花供养佛菩萨,有四点意义:表示对佛陀的尊敬。表示对佛陀的奉献。表示对佛陀的感恩。表示学习佛陀的教化,以佛为师。经典中罗列供华的种种功德果报,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花;二者、身无臭秽;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六者、身常香洁;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种功德。”

⑼ 送花献佛 说明什么

属于中性偏贬义的词, 不完全是贬义~~

应该是“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出 处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示 例 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今儿有人送来极新鲜的山鸡,烫了吃,很好的,我就~了。”

典故:从前有一个小镇,闹蝗虫闹得很厉害,所以,不管种什么植物都长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兽下山吃鸡鸭,让镇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释迦牟尼佛特地从天上降临人间,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虫,也驯服了猛兽。

镇上的人十分感谢佛祖,其中有一位穷人特地为佛祖献上一束鲜花。当释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穿著破烂的衣服,浑身脏兮兮的,却捧着一束美丽的鲜花,忍不住就说:「你家需要我帮忙吗?」献花人说:「佛啊,我不敢欺骗您,我家里是很穷没错,就连这束花都是我去借来的,可是,这是我一片诚心,所以,请您一定要收下。」释迦牟尼十分感动,便让镇上所有的穷人都摆脱了贫穷,从此大家过着幸福的日子。

在佛本生故事中记载曾有一位名为善慧的婆罗门弟子,在参访至莲花城途中,听说燃灯佛将前来莲花城说法,善慧于是想以鲜花来供养燃灯佛,但是国王已先一步将城中所有鲜花都收纳齐集供养燃灯佛。

正当善慧寻遍全城也不得鲜花之际,在井边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婢女,手中捧著插有七枝优 罗花的瓶子,善慧于是至心诚恳的求她将花卖给他去供佛,受到善慧诚心所感,婢女答应给他五朵,另外两朵则托善慧帮她拿去献佛,以积自己的功德,并要善慧答应在他未得圣道以前,要生生世世结为夫妻为条件。善慧为了得到花就答应了这个条件。

在将花献给燃灯佛后,燃灯佛也为善慧授记,告诉他在无量劫后必可成佛,号为释迦牟尼;而借花的婢女就是释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输陀罗的前身。

而在佛教各种供物中,花是最常被用来供奉也是最具意义的,据《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记载,凡诚心、欢喜以花果时馐等物供养佛者,必得安乐、大福德等,并迅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更详细的~~
从前有一菩萨,生于钵摩国,当时他是一位外道的修行者,名字叫儒童。儒童跟著老师学习天文,饱读众书,不管是听到的、或见到的都能马上融会贯通;个性又真实孝顺,国人都非常嘉许他。

一天,老师对儒童说:你学道各方面都具备了,何不开始游历他方去教化人呢?儒童回答:弟子宿生贫穷,没有什么可以报答老师,不敢离开;而母亲又生重病无法医疗,只有靠行乞取药物。老师说:你真是孝顺啊!

儒童顶礼而退后,开始周游近国,一天见到有五百位外道修行者,集合于讲堂准备一高座。高座者一旦升坐,众人便开始问难,凡是学问渊博,不被考倒的,就赠予他女人及银钱五百。儒童看他们个个智慧浅薄,连问难都不太会问,便向大众说:我也是修行人,可以加入你们的讨论吗?大众答应后,儒童便升上高座,并对大众的问难,都能对答如流,所说的道法深远而广泛。于是,大众便异口同声地说:您的道行高明,可以当我们大众的老师了!

此时,儒童却下座顶礼辞退。大众又不约而同地说:您虽然智慧高人,却是异国之人,恐怕不能接受我们国家的女人,全部换成金钱送给您好了。

儒童便回答:真正有修行的人,是看他的德行;而我所修的更是无欲之道,以道传神,以德授圣,神圣相传,绵延不朽,如此才是真正的继承者。如果你们破坏修道的根本,将来便无后继之人。儒童说完即行离开,在场的五百位修道人都感到羞耻。

原本被当做赠物的女人,此时开口说了话:那位清高的知识,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正仁君子啊!于是女人马上撩起衣服,徒步四处找寻那位心目中的君子。一路来到了钵摩国,却已经精疲力竭、脚足长疮,便在路旁休息。

就在这个时后,钵摩国国王制胜,正在巡视国界,便见到了正在一旁休息、疲惫不堪的女人,便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何在路边?女人向制胜王报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国王听后便欢喜赞她的志趣,但却也可怜她流异他乡,便想认她做乾女,带她一起回宫。

女人便说道:我们来自不同的姓氏,我怎么可以白吃白住呢?如果国王您可以给我一份差事做,在下就可以跟著大王您回去。制胜王说:那么,你就专门采花来给我装饰好了。女人便恭敬从命的跟著大王一起到宫中,每天采名贵的花供大王使用。

其后,儒童回到了钵摩国,却见到路人们不是在忙著填平路面、就是在打扫脏乱,疑惑的他便问路人:今日国家里是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吗?路人们欢喜地回答道:是啊!定光如来将来我国教化大众,所以举国上下无不欢欣。儒童听了,便心生欢喜寂然入定,保持心净无垢,知道了佛陀即将到来,于是向路前的采花女子,乞得了五朵鲜花。而此时全国上至国王、王后,下至什民百姓,大家也都排班在道路的两边,儒童更也取得小小一块地方,亲自排班恭迎佛的到来。

突然,有一喊道:「前方有一条小溪,水流湍急,土石正流得不停呢!」儒童说道:「我若以神通力,一下子就可填平,但是,大众要知道,真正的供养应该身体力行、亲自去作,才是最殊胜的供养。」便发心不始用神通力,而亲自搬石运土填平溪流。

就在大众齐心协力地填土时,佛陀到了,而眼前的地有一些却还没有填平!眼见路面潮湿,儒童便解下身上的鹿皮衣盖在湿地上,并用五朵花鲜撒在佛身上供养佛,花絮飘落在空中,佛陀便告诉他:「后九十一劫,你当成佛,号为能仁如来,所住世界颠倒,父子互相仇恨,国王不勤政不爱民,你得在那里济拔众生,到时候得度者将难以算计。」

儒童听了心生欢喜,跳跃虚空,离地七仞再从空中而下,用自己的头发铺地,让世尊踏过。

世尊经过之后,便告诉诸比丘:「我并没有踏过的这块土,因为它是授记之处,至尊无上,只要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应该在此处建造宝刹,其中功德同于授记。」此时,诸天人也都齐声赞同说道:「我们一定会在此地盖宝刹。」当时,就有一位长者之子,叫做贤乾,马上就以一根木柴,插在地上说道:「我已盖了宝刹!」诸天人便欢喜赞言:「虽是凡夫平民之子,却有著圣人之智慧啊!」贤乾于是取出宝物,就地建盖宝刹,顶礼说道:「今天承佛陀教化,在此立宝刹,会有什么样的福德呢?」世尊便慈悲地说:「当儒童成佛时,你就会被授记了。」

此时,佛陀便告诉鶖鹭子:「儒童就是我的前身,而卖花女则是现在的俱夷,长者子贤乾即是座中的非罗夷。」非罗夷一听,立刻顶礼佛足,佛便为他授记:「后当成佛,名为快见。」

佛说此经已,诸四众弟子,天人龙鬼,无不欢喜,顶礼佛足。

⑽ 三世因果经中 比如相貌端庄为何因。前世鲜花供佛前。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在支持无比殊胜稀有的事业,你的供养举动能够让正法延续并且为更多的众生所闻,从而为他们的解脱和觉悟种下种子。虽然供养举动事小,但是意义巨大。

《贤愚经·贫女难陀品》中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佛陀在舍卫国时,国中有个女人叫难陀,她生活贫穷,依靠流浪乞讨为生。因常常看到波斯匿王等王公贵戚在佛面前供养,她就想:“我前世没有积累资粮,以致今生贫穷卑贱,现在遇到如此广大的福田,一定要种下福德。”于是她四处乞讨,终于化到一枚钱。拿着这枚钱去买油做灯时,卖油人说根本不够,但是出于同情,就给了她两倍的油,刚好够做一盏灯。

贫女非常高兴,把油灯放在佛陀面前的众灯之中,默默发誓:“我是个很贫穷的人,只能用此小灯供养佛陀。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慧的明灯,灭除一切众生的愚昧黑暗。”发誓之后,她便顶礼而去。

第二天,所有供灯全部熄灭,唯独她这盏灯依然明亮,灯油、灯芯毫无减损,如同新点的一样。目犍连去收拾灯具时,想把它灭掉,等晚上佛讲经时再供,但以各种神通也没办法熄灭。(大家都知道,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他的神通并不是像现在的魔术师或能力大一点的人,他用小指来撼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这么大的神通都无法熄灭这盏灯。)佛陀告诉他:“你们声闻弟子的神通,根本不能灭掉发大乘菩提心之人的灯。”并授记贫女未来成佛。这盏灯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举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争相做灯供佛,历时七天七夜。以此因缘,佛陀宣讲了自己前世当牟尼王女的整个经历。所以,供灯时发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同时,还应像《供灯愿文》中所讲的那样,观想灯器遍于三千大千世界,灯芯犹如须弥山王那么大,油汁如同须弥山周围的四大海或地球上的七大洋那么多,灯的数目是百千万佛刹中每尊佛前有一亿个灯盏,愿这些灯火遣除有顶至无间地狱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而现见诸佛菩萨的清净刹土。假如你没有很多资具,只要以菩提心来念诵这个愿文,哪怕只供一盏灯,功德也是无法衡量的。

热点内容
清水花语 发布:2025-09-08 08:26:46 浏览:954
花艺培训学习中心 发布:2025-09-08 08:25:42 浏览:390
花艺大师作品赏析 发布:2025-09-08 08:20:28 浏览:831
湖南花卉基地 发布:2025-09-08 08:19:06 浏览:91
牡丹折纸步骤大全 发布:2025-09-08 08:14:26 浏览:754
无锡梅花牌 发布:2025-09-08 08:14:15 浏览:391
荷花传粉方法 发布:2025-09-08 08:01:59 浏览:425
梅花树的话 发布:2025-09-08 07:47:00 浏览:203
百合属学名 发布:2025-09-08 07:38:26 浏览:463
能力荷花 发布:2025-09-08 07:37:11 浏览: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