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花店
① 详情垂询有关宋代时期的陶瓷器历史
宋代的单色釉瓷取得了很大成就,名窑遍布全国,其中最著名的为:“汝、钧、官、哥、定”。
五大名窑。
1、汝窑
汝窑瓷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一带,宋时为汝州地,故名。汝窑除烧青瓷外,兼烧黑瓷、酱釉瓷和钧釉瓷,以青瓷最为精致。汝窑青瓷的胎质细密,呈深浅不同的“香灰色”。与同期官窑器很相似,釉色以粉青为主,另有天青和卵青。釉层透明和不透明的均有。釉青一般都呈一种内蕴的木光。开片是汝窑的一个重要特点,无纹片的很少。纹片深浅长短交错排列,密而不乱。器物尺寸都很小,造型以盘、碟、洗为多,其中椭圆四足盆是汝窑的特有造型。汝窑的烧制时间很短,存世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贵。从明宣德开始有仿制品出现,清初雍正已能仿得相当好,近年河南省也有新仿汝窑器。
2、钧窑
钧窑产地在今河南禹县,因与汝窑有密切关系,历来有“汝钧不分”之说。钧窑始烧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金、元时继续烧造,影响扩展到河北、山西两省,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钧窑体系。
钧窑有两大特色,即乳光釉和窑变。钧窑的基本釉色是深浅不同的各种青色,可分为天蓝、天青、月白三类。由于在釉中渗入铜红釉,烧成后就出现变幻莫测的红色窑变,有玫瑰红、砂珠红、海棠红、茄皮紫、胭脂红、鸡血红许多种。整个器物红紫相映、青白相间,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他青瓷的另一特色。钧釉中的紫色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各种紫色是由于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钧瓷釉面上有一重要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后人在仿制宋代钧瓷时就无法烧出同样效果,因而是否有“蚯蚓走泥纹”成为鉴定宋钧瓷的重要依据。宋钧瓷另一特征是器外底普遍刷一层芝麻酱色釉。
钧窑凡为宫中定烧的陈设瓷,底部均刻有一、二、三……的编号,编号越小,器物越大。因钧窑瓷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3、官窑
官窑专指北宋汴京(开封)官窑和南宋杭州修内司及郊坛下官窑,因专烧宫廷用器,产量很小,传世品也极少。
北宋官窑瓷的釉色以粉青、月白为主。虽然被称为“亚于汝”,但也是莹如堆脂,釉表红棕色或无色的片纹或疏或密清晰可辨。底部可以看见烧制时的支钉痕迹。器物都是各种陈设用具和文房用具。仿商、周、秦、汉铜器和玉器的造型很多。
南宋官窑釉色以粉青为主,有纹片。在器物的底部落脱处、口沿和棱角釉薄处,胎都会烧成紫褐色,称为“紫口铁足”,这称得上是南宋官窑的典型特征。
4、哥窑
哥窑产地不可考。瓷器的显著特点是通体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同,大片呈铁黑色,小片呈金黄色,有“金丝铁线”之称。开片形成原理是由于胎、釉的膨胀差异而造成的釉面开裂,本来是一种缺陷,但哥窑却通过人工控制有意用来作为一种装饰特征,使釉表出现冰裂或鱼子状的纹片,再染上或黄或黑深浅相间的颜色,形成一种残缺美。哥窑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骨也厚薄不一,胎色呈黑灰、黄数种。由于釉层非常厚,使器物的外观圆润饱满。釉色大多呈灰青色,也有的是月白、粉青、米黄等色。底部用支钉烧制,涂赭紫、紫黑护胎汁。明清以来仿哥窑的很多,大部分是景德镇官窑制品。明中期的成化和清前期的雍正、乾隆的仿制品都相当精美,但缺少一种古朴沉静的韵味。
5、定窑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一带,以盛产白瓷著称。定窑在唐代早期就开始生产,到北宋发展到全盛时期,元代已停止烧制。胎骨细腻洁白,又轻盈秀美,是定窑白瓷的重要特点。定窑的釉面装饰,是宋代瓷器中最为精彩的。宋早期的定窑白瓷采用刻花的方法。稍后,又出现刻花和蓖划相结合的装饰。到北宋中期,定窑开始采用印花装饰。纹饰多在碗、盘的里面,布局左右、上下对称,以细、密为特色。类似于宋代缂丝的方法。北宋早、中期定窑使用匣钵仰烧,器物口沿均有釉,有些器物的底黏附着垫烧的沙粒或支烧痕。后期定窑采用口沿在下的覆烧工艺,因此口沿有“芒”,但烧成的器物都很规整。作为皇室使用的贡瓷上,口沿都包上金、银或铜,更显豪华尊贵,故称之为“金装定器”。除白釉外,定窑还生产黑釉、酱釉等品种,被称为黑定、酱定,价格均高于白定,是难得的珍品。
宋代景德镇所仿定器,称为“粉定”。区别之处在于景德镇仿定器釉面光亮,无泪痕特征,足内可见放射状跳刀痕。
钧瓷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官 瓷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定窑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古窑址群地点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内,曲阳县宋代属定州所辖,自唐人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将窑场以所处州府冠名始,当时及后世的人们均将此地出产的瓷器称为定瓷。目前已发现的定窑遗址残存及古墓葬出土器物可证实:定窑在唐代已开始烧造瓷器,是继邢窑之后中国最大的白瓷产地。
成书于明宣宗时期(公元1428年)的《宣德鼎彝谱》根据宫廷所藏瓷器的品质,首次提出了宋代五大名窑的概念。此书中推举的柴、汝、官、哥诸窑产品都属于青釉瓷范畴。只有定窑,不仅大量烧制白色釉瓷器,也先后烧制出黑色、绿色、紫色、酱色、褐色、赭色、黄色、桔黄色、红色、蓝色、窑变色,釉下彩绘、釉上金彩……等色彩鲜明,釉色斑斓的精美瓷器,汇成了色系丰富的施釉工艺与装饰艺术。
定瓷产品在北宋时期之所以受到皇室的青睐和大众的喜爱,不仅在于其丰富艳丽的釉色,还在于它精美的刻花、划花、篦花、印花、剔花、贴花、堆塑、镂空、雕刻等胎体工艺装饰,以及神奇多变的器物造型设计。定窑产品所用的胎土都经过精心淘洗,土细、色白、润泽,因此,不同釉彩、不同造型、不同时期的定窑瓷器,胎骨皆呈现一致特定的白色,这是其他窑场的仿定窑器物无法比拟的。
哥窑
宋代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为装饰而著称。清代乾隆皇帝曾写下十首赞颂哥窑瓷器的诗篇。宋人文献没有哥窑的记载,元人孔齐首次提及哥哥洞窑,由于哥窑窑址至今还未找到确切公认的窑址,因此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传世哥窑瓷器造型有碗、盘、碟、洗、瓶、鱼耳炉、罐等。烧制时大多采用垫烧工艺,个别用支钉支烧。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等,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呈黑灰、深灰有紫口铁足的现象,浅灰、土黄的没有紫口铁足。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砂米黄、浅灰青、米黄色等。釉面均有纹片,有大小纹片相结合,有纹片非常细小的鱼子纹,有大纹片呈黑色,小纹片呈黄色的全丝铁线,有的纹片仅为一色。纹片按颜色来区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有浅黄鱼子纹等。按开片的形状来区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百圾碎、鱼子纹等。
宋代哥窑瓷器自诞生之后,这种风格独特的瓷器品种盛烧不衰,赓续相继,历代文人雅士为文作诗,赞不绝口。特别是釉面那种层层叠叠、千奇百态的开片纹饰,不但开创了我国陶瓷史上审美的新情趣,而且确有“巧如范金,清比琢玉”之感。
汝瓷史话
中国自古就以陶瓷工艺名扬于世,在英语中China(中国)的原意就是瓷器。名列宋代五大名瓷的汝瓷,因产自汝州而得名,其创烧、形成与发展几起几落,历时数百年,博采众家之长,荟萃陶艺精华,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汝瓷瑰宝——汝官瓷,作为宋代宫廷用品,自公元1086年到公元1106年,仅短短20年间昙花一现,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当今世界上藏有宋代汝瓷的博物馆不足10家,藏品不到70件,遂有“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件”之说。1992年秋,一件直径仅为8厘米的宋汝窑盘在纽约拍卖,成交价高达154万美元。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宋汝窑三牺尊又以5000万元港币的身价物易其主!
价值连城的汝瓷国宝,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陶瓷文化史上,又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悠久的历史 丰厚的物华
中国名瓷“汝、钧、官、哥、定”,河南有其三。汝瓷出自平顶山。就目前的考证看,陶瓷古窑址在现今平顶山所辖的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及洛阳的汝阳南北150多公里内广有分布,大致分为两个自然区和6个生产区。
汝河东南区包括“严和店汝窑区”、“大营清凉寺汝窑区”和“段店、梁洼汝窑区”。其中严和店区目前已发现26个古汝窑场,产品以汝瓷豆绿釉刻印花为主,也有大量的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黑釉、花釉、棕红釉、挂彩和白釉等。遗物丰厚,器皿多样,为宋代汝窑早期遗址。
段店、梁洼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缸、罐、壶、瓶、腰鼓等民用瓷。花釉具多,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史称花瓷,又曰“唐钧”,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工艺品。唐代烧造花瓷的窑址迄今只发现五处,四处在河南,其中两处在平顶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黑釉蓝斑腰鼓和一件黑釉斑点壶,已被有关专家根据唐代《羯鼓录》中有关记载和对段店窑址出土物的调查,证实为“鲁山花瓷”。这一区域以鲁山段店为中心,接连白象店和桃花店,与梁洼明清时期兴起的汝窑相呼应,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集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烧成技术、经营管理之大成,鼎盛时商贾云集,对后期汝窑的兴起和我国陶瓷技术的开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汝河东南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宝丰大营清凉寺汝窑遗址(宝丰曾为汝州地域)。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里,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考古试掘,就发现了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在一个小窑藏坑内,一次出土较完整的各类瓷器20余件,其中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均为汝瓷传世佳品。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传世珍品。此次开掘揭开了汝官窑口之谜研究的序幕,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陶瓷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为进一步探寻汝官窑所在地,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出土各类完整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两千余件,其中的窑藏品与传世汝官瓷对照,胎釉完全一致。1999年,该所在清凉寺居民住宅便道上再次进行试掘,收获汝官瓷片上千片。2000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所对这一遗址进行了第六次发掘,在475平方米的区域内,清理出汝官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灰坑22个,还有一眼水井和大批形状比较完整、品种比较丰富的汝官窑瓷器和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等烧具。同时出土的一枚“元丰通宝”,为汝官瓷的历史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年10月18日,省文物管理局、宝丰县人民政府在清凉寺召开了汝官窑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近20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专家们高度赞扬了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发掘成果,认为该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陶瓷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神秘的土地 稀世的珍藏
1978年冬季的一天,汝州市纸坊乡阎村的几个村民无意中挖出几件陶器。其中一件就是如今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彩陶缸——《鹳鱼石斧图》。经碳十四测定,这件国宝为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之遥。
位于郏县西北10公里的黄道汝窑生产区,早在唐代中叶,就盛产瓷器。窑址分布于黄道村东的马蹄河畔,总面积105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3米。产品主要有白、黑、青、月白、天蓝、紫红等釉色。有的碗、罐上还绘有花草图案,写着“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等字样,釉色浑厚质朴,光彩夺目,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都有黄道窑的花釉白斑罐。黄道窑的产品常以白斑花釉、黑釉、黄褐釉、天蓝釉、及茶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窑变出多种色彩,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工艺开辟了先河。而位于郏县西北15公里处的谒主沟汝窑遗址,是一处宋、金、元时期的古窑址,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产品多为民间用品,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等,同时兼烧钧瓷釉色,如玫瑰红、葛花紫、龙肝、马肺、雨后红霞等。这里的山岭上到处都是优质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和釉料,至今禹州钧窑还来此购料。全国著名陶瓷专家叶喆先生有诗曰:“漫道汝钧不可分,神前神垕地昆邻,天青釉色虽相近,各有千秋自超群。”
汝河东北自然区另外两个生产区,一处位于大峪乡嵩箕山脉西侧。东侧便是禹州神�镇,是生产钧瓷的重要基地。此地有72座汝瓷窑之称,已被文物部门发掘的窑场就有14个。产品主要是生活用瓷、文具、工艺品等。造型精致,光素无纹较多,釉色天蓝、天青为主,清雅庄重,汁水莹泽,釉面呈细碎冰裂纹,产品曾在开封宋宫遗址多次被发现。另一处位于汝州市内及郊区,这一带发现遗址8处,出土的古瓷片,有豆绿刻印花和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2000年5月,省文物局在汝州市中大街和张公巷的交汇处开沟发掘,出土了大量匣体钵片,其中两件保存完好。同时出土了大量独特的青釉瓷片,和清凉寺的天青釉汝官瓷完全一样。其色清雅莹润,釉呈冰裂纹薄如蝉翼,多为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工艺品。工艺考究,薄釉薄胎。一起出土的还有古钱币和粉碎的玛瑙釉料、刻花用的玻璃棒、雕塑用的骨器,素烧过的坯片等。
2001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张公巷进行第二次挖掘,掘面40平方米,发现大量素烧胎片,除个别胎片能看出底部形状为传世水仙盆外,其他多不能辨别器型。出品胎片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不但继承了清凉寺汝窑的卷足支烧工艺,且有所发展,足部直、窄、矮和宋代其他瓷都不一样,匣钵种类繁多,桶式、碗式、盘式等应有尽有,底部和口沿儿涂有碱土。经过对出土釉料的试烧,成色和发掘出的瓷片一致,烧成温度在1250摄氏度,和史书记载汝官瓷烧造工艺相符。
2001年7月,一户居民在汝州市望嵩路与中大街交汇处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层独特的物质,面积约40平方米,经汝瓷专家朱文立试烧,认定为宋代天青釉。该址出土的瓷片与张公巷的瓷片样品,从釉色和冰裂纹及器皿制作的精美程度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碗奁极相似。同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查发掘地。
由以上尚不完全的发掘可以得出结论:汝窑工匠代代传承前人智慧,创造出国宝花瓷和风格独具的刻、印花卉青瓷。到了北宋晚期,因皇宫认为定州“白瓷有芒”,改命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绝妙工艺:胎坚细密,釉层匀净,色泽丰润,造型典雅。品类齐全的汝官瓷为宫庭珍藏,民瓷更为众多百姓所喜爱,曾在宋代百花瓷艺苑中获“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美誉。
② 都说宋代人风雅,宋代人生活的风雅究竟体现在何处
宋人的风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处,不同于唐代的豪放不羁,宋人多了一分闲情雅。所以风雅的宋人便有了平日里"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种雅事,通过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将感官与艺术相融合,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内涵修养与精神境界。
一、焚香
香文化在中国流传久矣,宋人之所以喜欢焚香,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焚香能够营造出一种飘渺出尘的氛围,此外袅袅幽香沁入心脾,也能带来精神上的宁静致远。宋代的苏轼就终日与香为伴:"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席"。
至于花的品种,不仅有苏辙喜欢的菊花,欧阳修还提到了洛阳城中无论贵贱,皆喜插牡丹花。在北宋汴京城,从《清明上河图》中表现的场景来看,甚至还出现了专门卖花的鲜花店,你完全可以从这里得到任何你想要的鲜花品种。
"焚香点茶,挂画插画",宋人四大雅事,焚香嗅其香、点茶尝其味、挂画观其形,插画赏其色,这是宋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即追求雅致、讲究品质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了宋代内敛含蓄的审美风尚。
③ 相亲对象给我买戒指还说让我别买太贵的了戒指他选的买的时候说指环上刻字只能我戴现在那戒指说事
女人对爱的追求是不断的。但是,女人往往是幻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女人很难在行为上轻易有所背叛,因为女人一定先有爱才可能把心和身交过去。 女人的爱视角是向上的,女人不会对一个水准比她低的男人产生爱的冲动,现在有些男人单纯花钱找女人,还自以为征服了女人,甚至还很幼稚地认为自己又经历了一次动人的爱情。如下:
1、作为阿里巴巴的主要创始人,马云最开始也是处处碰壁,Ken Morley先生给了马云的非常多的鼓励还有支持,此前的200澳元以及几十年的友谊,最终发酵,马云为纽卡斯尔大学做捐助2000万美元的Ma-Morley奖学金。
2、在中国,乌鸦反哺的故事人人皆知,乌鸦在小时候是父母去找食物喂养它们,等父母老了飞不动了,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3、21年前,浙江临海女子戴杏芬在路上遇到了前来打工小伙何荣锋,何荣锋当时都没钱吃饭了,戴杏芬给了他10元钱。21年后何荣锋白手起来,成了亿万富翁,回来报答那位给他10元钱的恩人。
4、一个得白血病的小男孩卢比,在去世之前,为了让妈妈不会孤单一人,临终前去花店为妈妈的生日预定了60年的鲜花。
5、韩信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经常没有吃的东西,一位在漂洗纱絮的老妇人见韩信可怜,每天把自己的饭菜给她分一半,后来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老妇人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6、刘邦的三儿子刘恒非常孝顺,他的母亲身体弱,刘恒便每天贴身照料母亲,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7、姐姐家里养了好几只流浪猫,是冰天雪地里捡回来的,把它们一只只的喂养长大,姐姐卧病在床,猫咪每天都叼一只老鼠回家,怕姐姐饿着。虽然有点害怕,但是这份情意让姐姐很感动。
8、王应照谓父母育子,为之挥蝇,为之驱蚊,痒则搔之,寒则裹之。恐惊之而不敢高声,稍不安,则直欲分痛。爱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饱血观也。惟孝子还以报亲,且寓爱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9、宋朝有一个叫朱寿昌的人,他的母亲因正房嫉妒,为扫地出门,那时他年龄小无法反抗家庭,长大后辞去官职去专门寻找母亲。
10、四川地震中,消防武警在一座倒塌的废墟中找到一对母女,母亲中风了跑不出去,女儿便用自己的身体一直护住母亲。
④ 求石竹梅和康乃馨的资料
其实它们俩是一个科的植物.
石竹
学名:Diranthus chinensis
英名:Chinese Pink .Rainbow-Pink
别名:中国石竹. 洛阳石竹.石菊. 绣竹
科名:石竹科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常作二年生花卉栽培.茎光滑多
分枝.叶对生,线状披针形.花单生,粉.红.紫红.白或复
色,单瓣或重瓣,芳香.花期4月-10月,集中于4月-5月。蒴
果矩圆形,种子扁圆形,黑褐色。
同属植物300余种,常见栽培的有:1、须苞石竹:又名美国石竹、五彩石竹。花色丰富,花小而多,聚伞花序,花期在春夏两季。2、锦团石竹:又名繁花石竹,矮生,花大,有重瓣。3、常夏石竹:花顶生2朵-3朵,芳香。4、瞿麦:花顶生呈疏圆锥花序,淡粉色,芳香。
原产中国。分布很广。除华南较热地区外,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喜阳、耐寒,耐干旱,忌涝,喜排水良好、肥沃沙质壤土。
繁栽要点:
可用播种、扦插、分株法繁殖。于9月播种,翌春开花。扦插于10月至翌年3月。分株多在花后利用老株分株繁殖。栽植简易,管理粗放,每年应分株。
栽培简史与花文化:
石竹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唐代司空曙在《云阳寺石竹花》写道:“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作者以悠闲的心情描绘出石竹的形态,以蝶、榴显示出石竹的重视。宋代王安石爱慕石竹之美,又怜惜它不被人们所赏识,写下《石竹花二首》,其中之一“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芬敷浅浅红。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解度春风”。明《花史》载“石竹花须每年起根分种则茂。”扼要地总绍了石竹宜经常分栽的特征,清《花镜》也提到“枝叶如苕,纤细而青翠。”石竹花虽不是名贵花卉,但五彩缤纷,变化万端,性强劲,耐寒,从暮春季节可开至仲秋。园林中可用于花坛、花境、花台或盆栽。
康乃馨
康乃馨,是香石竹的音译名称,为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石竹在我国是一种最平凡最常见的草花,名花谱上向来没有它的位置。宋朝王安石咏(石竹花》日:“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纷敷浅浅红。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能度东风”。
香石竹的出名得益于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邮票。邮票图案是一幅世界名画,画面上一位母亲凝视着花瓶中插的石竹。邮票的传播把石竹花与母亲节联系起来。于是西方人也就约定俗成地把石竹花定为母亲节的节花。每当母亲节这一天,母亲健在的人佩戴红石竹花,并制成花束送给母亲。而已丧母的人,则佩戴白石竹花,以示哀思。世上没有无母之人,石竹花也就成了无人不爱之花。石竹花因母亲节而蒙上一层慈母之爱色彩,成为献给母亲不可缺少的礼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中外文化的交流,母亲节也渐渐传人中国,香石竹也就真正“香”起来,普通百姓也慢慢接受了好听的洋名字----康乃馨。
康乃馨,原产地中海沿岸,喜凉爽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炎热、干燥和低温。宜栽植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石灰质土壤里,花期4月至9月,保护地栽培四季开花。 康乃馨是优异的切花品种,花色娇艳,有芳香,花期长,适用于各种插花需求,常与唐菖蒲、文竹、天门冬、蕨类组成优美的花束。
康乃馨引人我国,算来正好百年。据传,1900年英国人罗埃斯在上海南京路外滩开了个“大英花店”,主要销售康乃馨,属独家经营。可是到了1920年,他发现中国人开的花店也卖康乃馨,便勃然大怒,告上法庭。开庭那天,罗埃斯傲气十足地说,中国没有康乃馨,是他从国外买来的,应享有专利,中国人卖的康乃馨肯定是从他那里偷来的,要求惩办中国花店。中国律师问他:“你卖的康乃馨是摘下的花朵,还是有叶有芽的花枝?”罗说:“全是卖的花枝。”中国律师说:“你卖了花枝,收了钱,买方有权利将买的花枝扦插繁殖,怎能说是偷窃?”罗无言以对。法庭宣判,大英花店败诉。
康乃馨,这种体态玲珑、斑谰雅洁、端庄大方、芳香清幽的鲜花,随着母亲节的兴起,正日益风靡世界,成了全球销量最大的花卉。母亲营造了温馨,祝母亲健康平安。把康乃馨连同祝福,一起献给母亲吧!
⑤ 女生过生日送什么礼物好 朋友之间 高手请教
可以送有纪念品的礼物,重点表达自己的心意;还可以送一些女生喜欢的口红化妆品什么的,这些女生都会喜欢的;还可以送一些鲜花或者首饰。
生日礼物是指在他人的生日时,为了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最温馨最美好的心意。最好的生日礼物不一定是最贵重的。生日礼物所传达的是对他人最诚挚的希冀与祝愿,可以增进情谊,传达爱意。
对于生日礼物,很多人并不在乎其贵贱,看重的是礼物中所包含的情感价值。
我们周围有很多女性,给女性好朋友,或者闺蜜老婆选择生日礼物时,最好知道她正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性格是怎样的,然后,根据不同礼物特点,为她选择生日礼物。
这样送出的生日礼物,保证她会喜欢和满意。投其所好,投其所需,才能送出最好的生日礼物!
女生都是感性的,无论我们是送什么,只要让她们看到我们的用心,她们都会感动的,而且无论怎样,礼多人不怪,多多送礼,无论是什么关系,总是好的。
⑥ 宋朝的首都有大的花店吗叫什么名字老板是谁
当时,北宋首都东京汴梁的鲜花销售卖主要是商贩沿街流动售卖,卖花人以马版头竹篮盛装权时令鲜花,以一种特别的声音吆喝兜售。
“是月(三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东京梦华录注》卷七】
————
南宋首都杭州有固定地点的市场,称“花卉行”、“花朵市”、“官巷花市”、“城西花团”,其中官巷花市最大,不仅花木品种齐全,且还出售花朵工艺品,“所取奇异飞鸾凤,七宝珠翠、首饰花朵。”“所聚花朵、冠梳、钗环、领抹,极其工巧,古所无也。”中有“齐家、归家花朵铺”——这是当时的名店。
————————
我传一个论文《宋代花卉的商品性消费》,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⑦ 十则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如下:
1、作为阿里巴巴的主要创始人,马云最开始也是处处碰壁,Ken Morley先生给了马云的非常多的鼓励还有支持,此前的200澳元以及几十年的友谊,最终发酵,马云为纽卡斯尔大学做捐助2000万美元的Ma-Morley奖学金。
2、在中国,乌鸦反哺的故事人人皆知,乌鸦在小时候是父母去找食物喂养它们,等父母老了飞不动了,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3、21年前,浙江临海女子戴杏芬在路上遇到了前来打工小伙何荣锋,何荣锋当时都没钱吃饭了,戴杏芬给了他10元钱。21年后何荣锋白手起来,成了亿万富翁,回来报答那位给他10元钱的恩人。
4、一个得白血病的小男孩卢比,在去世之前,为了让妈妈不会孤单一人,临终前去花店为妈妈的生日预定了60年的鲜花。
5、韩信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经常没有吃的东西,一位在漂洗纱絮的老妇人见韩信可怜,每天把自己的饭菜给她分一半,后来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老妇人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6、刘邦的三儿子刘恒非常孝顺,他的母亲身体弱,刘恒便每天贴身照料母亲,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7、姐姐家里养了好几只流浪猫,是冰天雪地里捡回来的,把它们一只只的喂养长大,姐姐卧病在床,猫咪每天都叼一只老鼠回家,怕姐姐饿着。虽然有点害怕,但是这份情意让姐姐很感动。
8、王应照谓父母育子,为之挥蝇,为之驱蚊,痒则搔之,寒则裹之。恐惊之而不敢高声,稍不安,则直欲分痛。爱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饱血观也。惟孝子还以报亲,且寓爱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9、宋朝有一个叫朱寿昌的人,他的母亲因正房嫉妒,为扫地出门,那时他年龄小无法反抗家庭,长大后辞去官职去专门寻找母亲。
10、四川地震中,消防武警在一座倒塌的废墟中找到一对母女,母亲中风了跑不出去,女儿便用自己的身体一直护住母亲。
(7)宋朝花店扩展阅读:
感恩名言:
1.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2.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3.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4.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5.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6.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7.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8.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9.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⑧ 河南开封桃花店在什么地方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
在豫东平原的某个小村,一夜之间,因为桃花仙子的回降临,一下吸引了众多游答客远道而来
宛如碧浪的麦田深处,是正在卓然盛开的千亩桃花
为了珍惜每一寸土地,桃花下面生长着大蒜
晴空万里,麦苗茁壮
拖家带口的游人,尽情享受着大自然无私奉献的美丽
自拍,最美时刻不容错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静下心来,与花对语
桃花的海洋
美丽的故乡
用镜头定格美丽瞬间
争相盛开的花朵
⑨ 秋天非常适合喝菊花茶,菊花都有哪些好的功效
说到“菊花”,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经常在路边、花店和公园看到它。众所周知,菊花很有观赏价值,但你知道吗?它不仅可以观赏,而且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它对治疗眼睛头晕、感冒、风热、头晕、头痛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平日里很多人喜欢吃菊花。中国是世界菊花的发源地,艺妓上已经写着“季节秋季的月亮,菊花有黄花”。种植菊花的历史有三千多年,南北朝开始服药,宋朝达到鼎盛时期,柳梦川在菊花丛书中收录163种,唐朝为黄、白、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