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鲜花吧
Ⅰ 寻梦者中“梦开出花来”喻指什么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
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诗人戴望舒采用象征的方法来传达他这一人生真谛的觉识。诗中的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
这首诗有一种抒情内蕴的气势。开头与结尾,既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象征的喻体与被象征本体交织融汇,水乳难分,诗人的感情也波澜起伏,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了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
Ⅱ 我有实体花店的,要如何才能在网上接单来做呢
我妈就是开服装店的,就是在网上类似淘宝,天猫之内的,注册账号开店版,这些app开店都要权交1000元的。再跟快递公司商量好合同,他们提供快递包装纸,收件等一系列服务。可以参考一下,毕竟花店还要考虑保鲜等更多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Ⅲ 求蒋捷《梅花引》
这首词题为荆溪阻雪,是蒋捷在东吴一带漂泊时作品,表现宋亡以后作者孤寂清冷心境
一般羁旅行役词,往往都用触景兴怀笔法,通过景色渲染,烘托出一个愁思漫漫境界,像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像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而这首词起片却用虚笔侧写手法,幻化出一只白鸥设问,提出是身留,是心留问题,一下子就抓住读者注意力。作者没有描绘荆溪雪景,但白鸥形象在孤舟泊雪背景中,显得那样空灵飘逸,足以引发人们联想。作者没有直叙为什么阻雪荆溪,但白鸥提出是身留,是心留问题,让人自然联想到作者漂泊身世。作者这里情虽因阻雪而起,而愁却非因羁旅而生,他本是漂泊之身,不必为路途受阻、急于思归而焦虑,也无心留恋这样美好雪中景色,对他来说,留也是漂泊,去也是漂泊,身既难留,心又何尝得留?白鸥自然不能讲人话,作者借白鸥之口,自道心思,感叹自己雨打浮萍身世,述说亡国之人徙倚无凭、如遗如落心境。这样开头,不仅构思新颖,出奇制胜,而且寄寓深刻,给人以联想,的确是很巧妙
若是心留时,何时锁眉头,是紧承第一个问题而来进一步设问:既然不是因为思归又不能心留,那么到底为何发愁?这就带出忆旧游主旨。作者旧游是家国破亡以前那些幸福安定生活,作者正是因为家国破碎而漂泊,又因漂泊而阻雪于荆溪,因阻雪而更加怀念往日生活,这样转一层理解,才能把阻雪、身心难留和忆旧游统一起来,作者愁不是一般行役羁愁,也不是流光易失伤感,而是一种家国之痛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这几句渲染一个孤冷凄寒气氛:孤舟独泊在雪溪之山,寒风掀打舱帘,灯焰闪烁,昏昏欲灭,主人公就在这样气氛里缄默坐着,独自对着自己孤寂冷清身影。这几句兼写环境和心境,烘托回忆旧游时惨痛凄凉心绪。拍字和舞字用得贴切传神,用帘和灯动态反衬主人公对闲影静态,更增添清冷感觉
词下片紧承上片结局句而起。一般作词之法,过片要求笔断意连,而这首词过片却是意不断,笔也不断,但读来并不觉重复,意思上还是深转一层,上片忆旧游是客观交代心难留原因,回答何时锁眉头一句,而这里旧游旧游今何在则是作者内心独白,是痛悼家破国亡喟叹:旧游啊旧游,现在到哪里寻找?做梦也难梦到,往日欢乐安定生活,随着国破家亡已一去难返。花外楼、柳下舟是忆内容,这里不是具体写景,而是用点染手法,融合月楼花榭、烟柳画桥、杨柳吹风袅袅,嫩和无数青细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这样一些意境,这和眼前对闲影、冷清清境界形成鲜明对比。寒水空流则让人想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诗句,寄慨国家兴废感慨。这两句连用旧游旧游梦也梦也这样叠字喟叹语气,表现作者翻腾思绪、惆怅心情。
漠漠黄云,湿透水棉裘再次回到眼前环境描写,还是写景而兼写情,下雪天空总是昏黄,作者把它比作湿透水棉,那样浓厚,又那样沉重,明是写云,实是写愁。有人把此句中水作木,理解成作者踱到甲板上木棉裘被雪打湿,这就破坏诗意境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都是总意思,总以为没有人像我这样愁,但今天晚上,有雪中梅花和我一样发愁。作者似乎在雪梅身上找到知音,雪梅形象总是和高洁品质联系在一起,宋亡以后,作者不为一官半职而屈节降敌,拒绝元王朝屡次征召,甘心淡泊,孤高自守,雪梅形象不正是作者遗世独立凄清精神世界
这首词写亡国移民漂泊身世凄凉,却不堕入消沉,既有风拍小帘灯晕舞凄恻,又借白鸥、雪梅为我们刻画一幅幽冷清寒意境,表现作者穷而不屈操守,写景和写情溶合无间,意蕴隽永幽深。
Ⅳ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哪些不易发现的细节
亡灵世界人们的骷髅样貌都处于他们死亡时的年纪。这背后的隐藏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
德库拉斯演唱会上,亡灵观众人山人海、插科打诨、载歌载舞。死后的世界用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欢快愉悦的剧情下是一幕幕悲欢离合,在影片大团圆主题的中蕴藏着的是对生前遭遇不幸的逝者无尽的哀思……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点赞哦!
Ⅳ 小花仙动画里出现过多少花园
表示我也不知道太多,尽量发吧
一、新手花园【未绝版】
智慧国花园(女)
美丽国花园(女)
爱心国花园(女)
勇气国花园(男)
二、勋章花园【未绝版】【需获得146个勋章】
幻彩蘑菇花园(男/女)
三、花神之灵活动花园【已绝版】
桃源乡花园
绯红幻想乡花园
花海寻梦花园
星辰沙漠昼/夜
四、活动花园【未绝版会标注】
浪漫樱花花园
蒲公英花园
冰雪花园
迷光村花园
沙漠伊甸园
奇妙宝贝花园
华彩冰雪花园
微国家花园
梦境昙花花园
春暖花开花园
美仙节花园
云端之上花园
薰衣草花园
星芒之境花园
古灵回忆花园
黯月彼岸花园
五、花精灵王活动花园【已绝版 】
冰霜雪莓家园
【也许还有,但是忘得差不多了。。。】
Ⅵ 有什么花出现在电影里让你印象深刻
彼岸花,它是让我在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种花,因为往往它一出现,就预示着不祥的事情将要发生,比如死亡,它是死亡的使者,却也美丽得让人心折。
Ⅶ 鲜花转单平台花娃怎么样
算是目前市面上比较正规的一个平台,只要是花店都可以注册,然后在上面接单。老实讲,订单倒是挺多的,但花店也多,所以还是要靠手速的~
Ⅷ 戴望舒的《寻梦者》是一首诗还是诗集
是一首诗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这首诗歌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抒写到了极致。
起始句写到:“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艳的花来的。”“开出花来”,已经写出梦的美丽了,紧接着相似的一句中添加了“娇艳”一词,就更显出梦的绚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向往之情了。然后又总结梦的特点是“无价”、“珍宝”,这两个词让读者更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寻找它。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两句话意思上是递进的,“大海里”已是难寻的了,而且又是“大海的底里”,那就更难寻了,又加上“深藏”一词,可见要寻找一个梦是多么困难啊!所以寻找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又指道路之艰难了。即使找到了美梦又怎样呢?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精心爱护它:“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这样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在“暗夜里”,可见梦的来临又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梦终究会来到渴望它的人的面前。当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守候一个梦时,梦啊,它又带给我们多少的欣慰和满足。“鬓发斑斑”、“眼睛朦胧”又如何!“桃色”是一种非常艳丽与神秘的色彩,“桃色的梦”让人的心灵迷离荡漾,为之丢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啊!如果在我们衰老时,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
再让我们看看诗人是怎样写这个美丽的梦的。
开篇写梦的美丽、珍贵,用了“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句子;结尾又用了这样的句子,写梦实现时的绚丽多姿。美丽的句子回环往复,久久萦绕在人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五彩斑斓的结,很难遗忘了。递进的句子又很有层次地渲染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开出花来,开出妖妍的花来”,像画家在画一幅妍丽的画,泼洒色彩时一层层的涂上去,色彩便一层层的浓丽起来。“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句话中,又给人一种纵深感,一层层地潜下去,越来越深。这样简洁、反复的句子造成了波浪状的美感,让人赞叹。
色彩的运用使诗美不胜收。“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金色的贝”从“青色的大海”里涌起,非常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诗人如此用心的运用色彩,想见对美的追寻是非常刻意的。 用字的精练,产生丰厚的内涵。全诗两百余字,却叙述了一个寻梦的过程。梦的美,寻梦的艰难,找到梦后的幸福感,已经非常完整、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四个“九”字的运用,淋漓尽致地渲染了寻梦的艰难。“它有天上的云雨声”,“云雨声”一词写出了梦的飘渺、多彩。“放在你的怀里,放在你的枕边”,“放”是有声音的,是轻轻的、柔柔的,好象生怕弄破了、弄疼了梦。细细推敲一个一个的美词,深厚的意味就浓浓地涌上来了。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人心底最深处的一种渴望,它与生俱来,永不熄灭。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它是方向,是一支火炬,指引着人前进。努力追寻它,追寻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就像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在前方,追到他之前,必定有剧烈的心跳,这种甜蜜的感觉,一生难忘。追到梦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幸运者,有多少的人一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心灵中留下永久的伤痛;他又是一个努力者,在努力耕耘的时候,充实的生活使他的心灵充满欢悦,整个人产生了一种美感。而能写出《寻梦者》这样诗歌的诗人,是能深深体会到梦的魅力的。对于他来说,捕捉、感受到人类心灵最深处的闪光点,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资料来源:http://hlchenky.blogdriver.com/hlchenky/1052767.html
《寻梦者》
读本诗要抓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细读全诗,体会诗人怎样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然后,反复吟诵全诗,体味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著),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
<<寻梦者>> 大时代里个人命运的忧伤,奋斗者心灵的历史,“华美而有法度”。
【参考书(篇)目】
孙玉石:《去寻找无价之宝吧--读戴望舒的〈寻梦者〉》,收《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介绍
戴望舒(吴子敏)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在杭州宗文中学求学时即喜爱文学,与杜衡、施蛰存一起切磋诗歌艺术、办文艺刊物等。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此时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派诗歌,如魏尔伦等人的作品,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旬刊上发表诗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与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避离上海,至江苏松江。后到北京,结识冯雪峰、李霁野等人,并在《莽原》上发表诗作。1928年回上海,此后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开创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里程。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于1929年出版。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时,曾翻译、介绍苏联的作品和论著。其中《唯物史观的文学论》一书,为鲁迅、冯雪峰合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即为成员。但后来对某些文艺问题的看法与左翼作家有分歧。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此时编定诗集《望舒草》(收《我的记忆》集内部分诗作及此后所发表的新作,并附《诗论零札》一文),于1933年8月出版。1934年曾去西班牙旅行,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7年1月,诗创作合集《望舒诗稿》出版。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孤岛”继续著、译,后于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后并在文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讲课。在香港期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为日军占领。他未及撤退,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很大损害。他在抗战爆发后所作诗歌后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并进行著、译、研究等工作。1948年,因参加民主运动受国民党政府通缉,再次去香港。1949年辗转到达北平,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1950年2月8日因病逝世。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胡乔木《悼望舒》,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
戴望舒的创作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收在《我的记忆》集的《旧锦囊》《雨巷》两辑内,这时诗作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明显具有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的影响。《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受到人们注意。当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时,叶圣陶赞许作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第二阶段的创作包括《我的记忆》集内《我的记忆》一辑、《望舒草》的全部以及《灾难的岁月》集的前几首。此时较多接受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耶麦、保尔·福尔等人的影响,经过创作实践,也对诗歌艺术建立了自己的见地。诗集《望舒草》中的《诗论零札》反映了他此时对诗歌的理解。如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即不同于他第一阶段的创作,不同于魏尔兰,而接近后期象征派诗人的观念;又如对待韵律和形式,他反对“削足适履”或“选择鞋子”,而主张“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即强调独创。总之,这一阶段诗歌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他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使他成为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指主要以《现代》月刊为中心进行创作活动并形成了相近的艺术倾向的一部分诗人)的代表,较早就在中国出现的象征派诗歌创作从神秘难懂到此时的为人理解或欣赏,有他的重要劳绩。但这两个阶段的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思想情绪等都还有较明显的局限。一些论者,包括他的友人,曾指出其作品中“消极”“狭窄”“幻灭”“陶醉”等因素。这既反映了在当时社会中一些有才智的青年的个人不幸、徘徊和忧郁,也显现了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第三阶段的创作,指《灾难的岁月》集里的大部分。抗战开始后,他的诗歌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都转向积极明朗。1939年《元旦祝福》一诗祝福祖国和人民,渴望自由解放。1941年在日寇监狱中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对祖国的解放区怀着深情。现在见到的最后一首诗《偶成》,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呼唤着“生命的春天重到”“像花一样重开”。这三个阶段创作的发展,正反映了一个正直的、有高度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的真实而艰辛的生活道路。
作为一位有成就的诗人,戴望舒文艺实践的领域是宽阔的。不仅创作诗歌,而且写散文、论文等,研究、论述的范围不仅有大量外国文学,而且包括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等。同时,还作了大量的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工作。
(选自《中国大网络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Ⅸ 寻梦者 戴望舒 正文赏析 简短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艺术构思的特点是: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地交织为一体。
《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诗人戴望舒采用象征的方法来传达他这一人生真谛的觉识。诗中的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
这首诗有一种抒情内蕴的气势。开头与结尾,既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象征的喻体与被象征本体交织融汇,水乳难分,诗人的感情也波澜起伏,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了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
《寻梦者》非常富于民族色彩。诗人选择了“金色的贝”与“桃色的珠”做为人生理想象征的载体,就深得传统诗歌意象的启迪。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旱海、海水、天水、乃至“九年”这个数字本身等一连串的意象,都习见于古典诗歌之中,也与民族审美的心理积淀相契合。诗人用了“青色”、“金色”、“桃色”这些色彩,来写人生(大海)的深沉、获得理想与价值的美丽,也容易引起民族心理的呼应。诗每节三行,节奏大体整饬,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三行中大体取aab的韵脚,甚至各句大部重复。读起来,不仅有意象纷沓而至的美感效果,也有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境界的满足。从诗的情与境,神与形的创造中,完全有理由说,《寻梦者》是摆脱了对西方象征诗的阴影的典型的现代东方象征诗。
Ⅹ 戴望舒的寻梦者全文
寻梦者
作者: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寻梦者》
这是戴望舒的一首抒情名篇,它以美丽的意象,展示了一个寻梦者的精神苦旅。“梦”在此诗中的具体形象为“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那深藏在青色的大海底里的珠贝,沐浴日月精华,聆听天雨海风,非人间凡物。为了获得这神秘美好之物,寻梦人须去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寻找的路途无比艰难和遥远,可是那金色的光芒始终诱惑着寻梦人,直到将贝捧在手上。但这并非梦的终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寻梦人还要继续赶路,去将那“金色的贝”放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执著地寻找,获得后再精心地呵护,虔诚地滋养,终于在一个暗夜里,它绽放了,金色的贝终于吐出了“桃色的珠”。当寻梦人泪眼朦胧中,终于看到这神奇瑰丽的梦之花绽放时,他已鬓发斑斑,疲惫衰老了。寻梦人或许因生命的衰老而辛酸落泪,更可能是因梦想的终于实现而含泪微笑,诗人所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复杂的人生况味。
诗中的“冰山”、“旱海”、“海水”、“天水”以及一连串的“九年”当然都不是实指,而是一种象征,它隐喻着人生历程中的种种磨难。而这样一些意象,大多见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用在这里,似乎加重了寻梦的传奇色彩。寻梦人所经历的似乎是一条漫长的朝圣之路,也似乎是一条浪漫的传奇之路,整首诗描述的好象是一个现代的传奇故事。
由于运用了意象、象征和隐喻的表现手法,诗歌在呈现朦胧美的境界的同时,也表现出主题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如“梦”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理解为神圣的爱情;也可以理解为某种美好的理想;甚至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越现实苦难的自由生命形态。寻梦人或许是为了心中至真至圣的爱情而浪迹天涯;或许是不满于现实的颓败而航行在理想的海洋中;再或者是在生命的苦难中寻求诗意的栖居之地,总之,此诗给了我们多重阐释的空间。
还有,戴诗中抒情主人公常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出现,而此诗则是以第二人称“你”作为抒情主体,“你”其实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这一人称的变化,使其表达的情感内容突破了诗人个我的局限而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也同样拓宽了其表现空间。
《寻梦者》非常富于民族色彩。全诗接受西方象征诗的影响,但在许多方面表现了诗人接受传统诗歌的意蕴,寻找和构建中西诗歌艺术契合点的努力。
摘自孙玉石:《去寻求无价的珍宝吧——读戴望舒的〈寻梦者〉》,孙玉石主编《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寻梦者》一诗,内容上写寻梦者的心灵之路,寻梦者的欢悦辛酸,寻梦者的迷惘感伤。在表现技巧上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作者运用亲切的日常口语,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极有法度地表达出来。……这首诗深刻而精妙地概括了20世纪中国民族奋斗的心灵历史。
摘自龙泉明:《戴望舒:新诗的第二次整合——在对立统一中实现艺术秩序的新建构》,《中国新诗流变论》,第345、3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简析戴望舒《寻梦者》的艺术构思。
戴望舒是30年代的现代表诗人,以《雨巷》而闻名。《寻梦者》、《雨巷》都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的情绪。可联系专科的学习,联系戴望舒的创作特色,朗诵他的《寻梦者》,探讨其艺术构思。
①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
②诗人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