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店知识 » 鲜花与雾凇

鲜花与雾凇

发布时间: 2021-02-13 11:00:24

『壹』 请问雾凇和雾淞有什么区别啊

雾凇和雾来淞读音方面没有区自别,但是“雾淞”这个词实际上是错误的。

“淞”仅用于地名,而“凇”只能用于气象专用名词。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1)鲜花与雾凇扩展阅读

“凇”和“淞”的区别

“凇”和“淞”的误用频率比较高。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的《简明气象词典》中的“雨凇”和“雾凇”条目,就全部将“凇”误为“淞”。

“淞”仅用于地名,如发源于江苏、流经上海、汇入黄浦江的吴淞江、淞沪地区”。

“凇”的用法很局限,只能与气象专用名词
“雨凇”“雾凇”搭配使用。

『贰』 雾凇与雾淞的区别

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专。它也是由过冷属水滴凝结而成。
而冬日里不冻的江水腾起来的水气,遇到寒冷的空气在树上凝结为霜花,气象学称之为“雾淞”,当地群众称为“树挂”。
也就是说,雾凇是冰;而雾淞是那种现象哦

『叁』 雨凇和雾凇之区别

1、形成方式不同

雨凇为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版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权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2、密度不同

雨凇比其他形式的冰粒坚硬、透明而且密度大为0.85克/立方厘米,

雨凇相似的雾凇密度为0.25克/立方厘米。

3、形成方式不同

雨凇形成时为典型天气是微寒且有雨,风力强、雾滴大,多在冷空气与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雾凇形成的苛刻条件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又静风,或是风速很小。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雾凇

网络-雨凇

『肆』 什么是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抄在北袭方常见,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并达到一定温度就可形成。

『伍』 雾凇和雪有什么区别呢

1、形成方式不同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

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

2、凝结物不同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雪晶主要是在云中凝华增大的,首先在冷云中通过冰核的作用产生冰晶,通过凝华(冰晶过程)长大成雪晶,以后还能撞冻过冷水滴而长大。雪晶撞冻过冷水滴很多时,外形会改变。雪晶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这同它们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3、形成条件不同

形成雾凇的苛刻条件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又静风,或是风速很小。

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

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一般冬季,晴天与静风或微风天气同时出现的概率并不很大。另外,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

这时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雾凇"。在有雾而温度又高于0°C的时候,雾滴沾附、汇聚在树叶或其他物体上,叫做"雾凝",这在森林中最常见。

雪是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 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 0℃时,则可能出现雨夹雪。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角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雾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雪

『陆』 雨凇、雪凇和雾凇有什么区别

1、雨凇

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版成玻璃状的透明权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雨凇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降水现象。形成雨凇时的典型天气是微寒(0-3℃)且有雨,风力强、雾滴大,多在冷空气与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2、雪凇

由于降雪附着于物体表面不断聚集形成的白色沉积物就形成雪淞。雪淞是一种冬季自然现象,一年之中能形成雪淞的时候并不多。其形成原理是,雪花飘落时气温较高,部分雪花落到地面或树木上化成水。在降雪过程中,如果遭遇寒流,气温骤降,雪就不再融化,雪花被树枝上的水珠粘住、冻结,越积越厚,就形成了雪凇。

『柒』 关于赞美雾凇的诗句

关于赞美雾凇的诗句

一、

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二、

漫岭雾朦胧,欣然凝作琼.

莹莹临玉界,皓皓步天宫.

风起掀云浪,日蒸飞蜡虹.

回头看远树,景色已葱茏.

三、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鲜花与雾凇扩展阅读:

雾凇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中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称呼和赞美。早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书的《春秋》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

宋曾巩《冬夜即事》诗 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木上,旦起视之如雪,日出飘满阶庭,尤为可爱,齐人谓之雾凇。谚曰:‘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甕。’以为丰年之兆。”宋人称“雾凇”,而“以为丰年之兆”。其观念很可能源于雾凇的古名“树稼”。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著名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亦有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捌』 雾凇和冰挂的区别是什么

一、性质不同

1、雾凇,俗称冰花、树挂等,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2、冰挂是指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

二、形成原因不同

1、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它也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空气中的水蒸气碰上物体马上凝华成固态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

2、冰挂是由于冰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凝固形成的,需要潮湿冰冷天气才能形成。

(8)鲜花与雾凇扩展阅读

性状特征

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因此雾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色。雾凇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物体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这就是树挂(又称雪挂)。

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为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玖』 雾凇与霜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霜主要是在晴朗静稳抄的夜间形成,雾凇则可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形成,一般是在有雾的阴天时形成。霜形成在物体水平表面上,而雾凇,则主要在物体的表面或与地面相垂直的面上形成。雾淞对作物有利,而霜对作物有害。

  • 雾凇也叫“树挂”。有雾时,空气中 的水汽直接在物体上凝华或冷却、雾滴 直接在物体上冻结形成的乳白色冰晶 物,就是雾凇了。当水滴小到一碰上物 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 积物。雾凇是寒冷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 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它其实也是 霜的一种,颗粒状霜晶称为雾凇。


『拾』 雾松与雪松的区别

雪松和雾凇的区别:雪松是树,而雾凇是一种自然奇观。

雪松(学名:Cedrus deodara (Roxb.) G. Don)是松科雪松属植物。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长8-60厘米,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开花。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产于亚洲西部、喜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国只有一种喜玛拉雅雪松,分布于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带,中国多地有栽培。

雾凇(wù sōng)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热点内容
岛风情人节立绘 发布:2025-05-17 09:27:10 浏览:22
寝室盆栽 发布:2025-05-17 09:20:50 浏览:989
情人节感伤诗句 发布:2025-05-17 09:20:50 浏览:188
大苹果山茶花 发布:2025-05-17 09:14:20 浏览:944
红枣枸杞桂圆玫瑰 发布:2025-05-17 09:11:45 浏览:218
顺德盆景年桔 发布:2025-05-17 09:08:36 浏览:51
西兰花花花 发布:2025-05-17 09:07:06 浏览:929
樱花之眼 发布:2025-05-17 09:01:26 浏览:385
百合不苦 发布:2025-05-17 09:01:25 浏览:352
章茶花 发布:2025-05-17 09:00:18 浏览: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