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潘天壽畫梅花

潘天壽畫梅花

發布時間: 2021-02-11 02:30:11

⑴ 如何賞析潘天壽的繪畫藝術

一、潘天壽作品如下: 一、繪畫作品——《露氣》、《雨後千山內鐵鑄成》《記寫雁盪容山花》 二、畫冊——《潘天壽畫集》、《潘天壽畫選》《潘天壽畫輯》、《潘天壽書畫集》 三、畫史研究——《中國繪畫史》、《中國書法史》《聽天閣畫談隨筆》、《顧愷之》《治印叢談》、《聽天閣詩存》《中國畫院考》、《中國書款之研究》 二、作品特點: 一、落筆大膽,點染細心。 二、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 三、畫面靈動 ,引人入勝。 四、結構險中求平衡,形能精簡而意遠。 三、潘天壽簡介: 一、潘天壽(一吧9漆—一9漆一),字大頤,自署阿壽、壽者。現代畫家、教育家。浙江寧海人。 二、一9一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受教於經亨頤、李叔同等人。其寫意花鳥初學吳昌碩,後取法石濤、八大,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一95吧年被聘為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

⑵ 潘天壽中國畫作品《雄視》

潘天壽(1897-1971)字大頤,號壽者,又號雷婆頭峰壽者。浙江寧海人。1945年任國立藝專校長。1959年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他對繼承和發展民族繪畫充滿信心與毅力。為捍衛傳統繪畫的獨立性竭盡全力,奮斗一生,並且形成一整套中國畫教學的體系,影響全國。他的藝術博採眾長,尤於石濤、八大、吳昌碩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個人獨特風格。不僅筆墨蒼古、凝煉老辣,而且大氣磅礴,雄渾奇崛,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代結構美。他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著述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他是一代藝術大師和美術教育家。

潘天壽常說:「一民族有一民族之文藝,有一民族之特點,因文藝是由各民族之性情智慧,結合當地之生活而創成者,非來自偶然也。」加之潘天壽作畫選材獨特,審美情趣別具個性,作畫時不受韁勒、縱橫睥睨,這種撼人的氣勢一掃四王以來陳陳相因的萎靡畫風,連吳昌碩也為之贊嘆,因此潘天壽的畫總給人以奇特的藝術感受,亦為藝術市場上買家的首選收藏品之一。據統計,1994年潘氏作品平均行情約為3萬元/平尺,至2004年,潘天壽作品的平均行情上漲至17.5萬元/平尺!如1998年北京榮寶秋季拍賣第397號拍品《雄視》,為南京十竹齋舊藏,成交價為人民幣79.2萬元,為當時潘氏作品第二高價。但以目前行情來看,此作價格可達數百萬元。

2004年初以來,潘天壽作品的價格一路攀升,增幅之大,令藏家刮目相看。如今年5月中貿春拍第1601號潘天壽《松鷹圖》成交價達880萬元人民幣;嘉德2004秋季大拍第1533號潘天壽《江天新霽圖》也拍出了748萬的高價;……這些都在表明一個信息:潘氏作品有望和陸儼少作品一樣,成為藝術市場新的「龍頭股」。今年12月,北京榮寶秋季大拍中第777號拍品潘天壽《花卉》值得關注,該作為著名畫家葉淺予先生舊藏,並鈐有「淺予珍藏」印,行家評價該畫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形能精簡意遠,趣韻無窮。潘氏一生最喜作老鷹和山石野花,此作正是後者的代表作之一。正如畫家所言:「荒山亂石,幽草閑花,……慧心妙手者得之盡成極品。」

潘天壽的這幅《雄視》在「形式美」所體現出來的獨到之處,主角鷹被安排在畫面的最頂部,與倒三角的山石形成險峻的感覺,左下角以松針呼應,產生視覺上的平衡;在語言運用上山石的長線條與鷹的墨塊形成對比,其間以點來造成過渡。表現了潘天壽在構圖和主題處理上追求奇崛、險峻和險中求穩的藝術特徵。

⑶ 潘天壽畫落款

潘天壽的字畫落款常常有:天授、天壽、潘天壽、大頤、壽者、阿壽、懶道版人、心阿蘭若主持、權東越頤者、頤翁、雷婆頭峰壽者等
張大千的字畫落款常常有:爰、季爰、大千、張正權、張大千、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等。
黃澤金的字畫落款常常有:澤金、黃澤金、愛國者、人生自悟、人貴自悟、珍愛生命、哈尼澤金、中華哈尼、哈尼之子、雲南之子、雲南的兒子、雲南大山的兒子、雲南紅河人、中華男兒、國盛書畫、中國國盛等。
齊白石的字畫落款常常有:白石、齊純芝、渭清、蘭亭、齊璜、瀕生、寄萍老人、寄萍堂主人、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
吳冠中的字畫落款常常有:荼、冠中、吳冠中等。
徐悲鴻的字畫落款常常有:悲鴻、黃扶、徐悲鴻、悲鴻生命、江南貧俠等。

⑷ 歷史上畫梅蘭竹菊的畫家有幾位

齊白石 《梅花雙蝶》,
元 王冕 《墨梅圖》 《南枝春早圖》
清 沈銓 《雪中游兔圖》內

元 鄒復雷容《墨梅圖》
明 陳錄 《萬玉圖》(畫的梅花)
明 王謙 《卓冠群芳圖》
孫克弘 《梅竹圖》
清 金農 《紅綠梅花圖》
清 汪士慎 《梅花圖》
石濤 《靈台探梅圖》,《蘭竹雙清圖》 清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圖》
清 惲壽平 《五清圖》
清 王翬 《夏五吟梅圖》
清 蕭晨 《踏雪尋梅圖》
謝稚柳 《梅竹圖》
李苦禪 《晴雪梅花圖》
《水墨梅花圖》黃胄 1984年
《蘭竹石圖 》明 文徵明
蘭花圖 明 徐渭
素竹幽蘭 明 馬守真
國香春霽圖 清 惲壽平
蘭花圖 清 鄭燮
萬帶蘭 清 居巢
蘭花圖 清 余稺
香騷遺意圖 吳昌碩
蘭花圖 徐悲鴻
蘭花圖 潘天壽
蘭花圖 張大千
蘭竹圖 啟功
還有不少~~~上面這些都是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就不多列舉了。

⑸ 找現代中國畫作家潘天壽的《梅花》的資料和欣賞

畫中梅花的豎枝與橫枝靠進畫面的橫豎黃金分割線,使人在視覺上產生舒適之感。

⑹ 潘天壽作為一名畫家,他的繪畫風格是怎樣的

畫家潘天壽的繪畫風格可以用以下三句話來形容,第一、豪放中的“細膩派”;第二、處處留意細節;第三、意境悠遠。其實仔細觀摩過潘天壽的畫作幾乎都能夠感受到他這三個繪畫風格,而他本人其實是沒有想過要如何樹立風格的,但是他的畫作完成以後,總能讓人感覺到似乎“有跡可循”,這也是潘天壽厲害的地方。

(三)、意境悠遠

其實關於潘天壽繪畫中的意境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但是至少我認為他的繪畫是充滿了意境的。我在觀看潘天壽的畫作的時候,總能夠感受到繪畫中那種悠遠、平淡的氣質,這也是潘天壽的畫作最吸引我的地方。

⑺ 我國歷代梅花繪畫有什麼特點

梅作為繪畫題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梁代,《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張僧繇畫過《詠梅圖》,張僧繇,即「畫龍點睛」傳說中之畫龍者。到了唐代,花鳥畫已獨立成科,梅的形象也多了起來,這時畫中的梅多伴有禽鳥或其他花卉。五代滕昌佑畫有《梅花圖》,是梅獨立入畫的最早記載。宋代,畫梅在花鳥畫中比較普遍,而且出現了專一畫梅的畫家——華光。華光以墨暈作梅,即墨梅,有人認為墨梅畫始自華光。得華光親傳的有6人,其中揚補之最為突出。宋代出現了梅譜,這標志宋代寫梅、畫梅從理論到技法都達到了一定的完善程度。梅譜中以《華光梅譜》最受推崇,歷經千年傳到如今。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譜》是我國歷史上以圖著譜的第一部梅譜。該譜畫有梅花自蓓蕾、欲開、爛漫、欲謝、就實等各種狀態,共100幅圖,每幅圖各綴五言絕句詩一首。

元代畫梅,是華光、補之的繼續。王冕博採眾長,墨暈、圈花俱佳。這時的整體畫風是文人筆墨極盛,追求清逸淡泊,求意境不重形似。明代的工筆梅有所發展,唐寅、項聖漠、陳洪綬都各具面貌,各有新意。由於理論技法的完善,畫梅逐漸進入了程式化。到清代初年,摹古風盛行。清代中期畫梅在個性上有所發展,形式上有所突破,比較典型地出現在揚州畫派,代表人物是金農。到了清代末期,又出現了虛谷、趙之謙和吳昌碩等畫梅高手。清《芥子園畫傳》是著名畫譜,有三集。第二集為蘭竹梅菊,其中梅譜收集有畫法歌訣起手式,以及古今名人圖畫共25幅,美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現代畫梅,尤其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才濟濟,風格多樣。齊白石、潘天壽傳統功力深厚;徐悲鴻、劉海粟溶進了西法;黃賓虹、石魯突出個性;董壽平、關山月生機蓬勃等。他們的探索實踐,給畫梅帶來了光輝前景。

⑻ 潘天壽擅長畫什麼畫

潘天壽擅長畫老鷹
徐悲鴻擅長畫奔馬
齊白石擅長畫魚蝦
黃澤金擅長畫龍虎
崔如琢擅長畫荷花
范曾擅長畫人物畫

⑼ 潘天壽畫畫的小故事(十個字)

什麼故事能用十個字講完?

潘天壽是美術界公認的二十世紀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並肩而立的「四大家」之一。
潘天壽的生日,是傳說中的花節,他喜歡自己是「百花生日生」。所以成名後,他往往在得意之作上蓋上「百花生日生」的印章。
母親給他講故事,教他背詩文,剪紙人,做燈籠,與父親相比,潘天壽與母親有著一種分外溫馨的母子之情。但母親在寧海農村反洋教的運動中,竟因驚嚇而在產後去世。這一年潘天壽7歲。幼年的經歷催生了他早熟、寡言和獨立的性格,列強欺凌帶來的家國劫難,埋下了民族自尊的情結讓他一生揮之不去。
他從塗鴉到立志做中國畫畫家,緣於一本書。還在讀初小三年級時,他偶然見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園畫譜》,這是清代初版的一本中國繪畫入門書,懵懂之中的他咬了咬牙,攢了幾個月零花錢把它買下。
於是,《畫譜》成了潘天壽學畫的無言老師。他逐漸懂得了詩文、書法、金石以及畫史、畫理與繪畫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因為印刷粗糙,他少了細節的臨摹;可也少了技法的拘謹。就像他幾十年後,擔任了美術界最高學府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時,深情地回憶道:當時如同「盲人騎瞎馬,賓士在大沙漠中,無所息止。就這樣五個年頭,不知走了多少彎路」。
12年後,潘天壽投考有名的浙江第一師范。在政論考試中,潘天壽以母親遭遇不幸的那場反洋教起義為背景,縱論時局。救國之情真切,憂民之心鑿鑿,打動了考官,在1200名考生中奪得第一。
浙江一師的校長,是經亨頤,有「一師的蔡元培」之稱,是思想文化藝術教育領域里開一代風氣的領袖之一。師生一同住校,朝夕相處,一師是南方新文化、新思潮的中心。
在這里,美育有崇高的地位。這樣的一所學校竟有三間畫室、200台風琴。比潘天壽高一個年級、上海中國畫院第一任院長豐子愷這樣描繪當時一師的感受:「下午四時以後,滿校都是琴聲,圖畫教室里不斷有人練習石膏模型木炭畫,光景宛如一藝術專科學校。」
潘天壽上的第一堂圖畫課是靜物寫生,寫生一枚楓樹葉。老師是李叔同。按理說,從小愛畫畫的潘天壽應是如魚得水。拿慣了毛筆,從《芥子園畫譜》中自學而來的他,第一次捏起木炭,學習西洋的素描課程時會有怎樣的心情?富有繪畫才華的他是否得到名師的贊賞?
這枚小小葉子,也許就是判定將來潘天壽幾十年藝術道路,藝術價值的那座沉重的天平。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