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羅鼓

梅花羅鼓

發布時間: 2021-02-11 00:42:14

A. 梅花的外貌描寫

梅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1)梅花羅鼓擴展閱讀:

作為中國的的傳統名花之首,梅花,凌寒獨開,冰肌玉骨、芬芳毅然,渾身散發著一股堅貞不屈、傲霜鬥雪的剛毅氣質。一身正氣凜然,清幽脫俗之美,自古以來即是人們的摯愛。被譽為花中之魁、「歲寒三友」之一。

不管是梅姿、梅色還是梅香、梅魂,都體現了梅花的獨有風韻和精神風貌,無不詮釋了一種屬於中國人的精神體魄。

梅花古干虯枝、仙姿凜然,自古以來即是詩人畫家青睞的對象。在國畫中與「蘭、竹、菊」成為「國畫四君子」,因品種不同,梅花姿態或向上、或橫斜、或下垂、或龍游。不管何種姿態,梅枝總是遒勁有力、疏密有致,彷彿在傳達著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

梅花憑借其堅毅的品質和獨有的魅力折服了人們,以一種梅花精神鼓舞著人們,在國人心中的位置非常重要,80年代,國人就梅花和牡丹展開了一場國花之爭,最後難分勝負,國花之位懸缺。目前比較認可的是支持選牡丹、梅花為我國的「雙國花」。

B. 名家層出不窮的東北大鼓是什麼

清代以來,在沈陽流傳的各種大鼓中,東北大鼓與西河大鼓兩個曲種影響最大。要說東北大鼓,還得先從「弦子書」講起。弦子書又叫「一人班」。劉世英在《陪都紀略》中記述的「一人班」是:

手處口,兩相應。

打傢伙,手亂動。

二黃梆,生旦凈。

樂不拘,世俗稱。

從這段記述看,「一人班」是一個人自己打傢伙,學唱二黃、梆子戲的生旦凈各種角色的唱段。所以,弦子書俗稱「一人班」。光緒二十三年(1896年)盛京文盛書房刊行的清音子弟書《絕紅柳》中有:「一人班弦子書他腿上綁著兩塊板。接骨斷筋的架式(勢),還捆著一根犯法繩。滿把擼的弦子彈的總是老八譜,嗓子別(憋)的紅頭仗(漲)臉恰似出恭。」這也說明「一人班」就是弦子書。

弦子書又叫弦子果,一人操三弦演唱,桌角上有兩塊板,有繩牽動,另一頭綁在藝人腿上,可擊打節奏。這個曲種以說唱中篇曲目為主。有《回龍傳》《劉公案》《回杯記》等幾十個曲目。

學大鼓書的青少年

在歷史曲目中,多為宣傳愛國主義的唱本,如《火牛陣》《花木蘭》《甘州城》(楊門女將故事)、《梁紅玉》《崖山淚》(南宋亡國,君臣投海自盡的故事)等作品。現代曲目,題材很廣。有宣傳辛亥革命的《民國成》《共和魂》;倡導民國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的《新國民》《從軍樂》《義勇少年》《民國捐》《上學堂》;有宣傳科學,反對迷信,提倡實業的《談地說天》《地球談》《破迷信》《斗風鑒》《蠶桑談》《田家樂》《漁家樂》《牧牛談》《崇儉方》;有宣傳移風易俗,反對塵俗惡性的《剪辮子》《天足樂》《小腳淚》《早婚害》《煙鬼嘆》《賭棍嘆》等。其中許多唱本都被奉天大鼓(東北大鼓)藝人採用,成為世代相傳的保留曲目。現有藝人口述本為證。

偽滿時期,奉天東都石印公司翻印出版過上百種小唱本,主要是傳統鼓詞、子弟書曲目。奉天大鼓藝人張青林、李青泉都在偏僻山村演唱過自編的《還我河山》《盧溝橋事變》等現代曲目,引起了廣大民眾的共鳴。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東北光復後,中國共產黨中央派出一些文化幹部來到東北。同年11月初,東北書店在沈陽成立,1946年轉移到哈爾濱,1948年11月沈陽解放後又遷回。東北書店在東北解放戰爭時

C. 梅花的資料

梅花,又成為梅,別名有很多,包括春梅,干枝梅,酸梅,烏梅,是一種 薔薇科杏專屬的小屬喬木植物,也是一種稀生的灌木,梅花的樹皮呈淺灰色和帶綠色且樹面平滑,小枝上面為綠色並且光滑無毛,梅花的葉片為卵形、橢圓形。

原產地就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栽培歷史已經有三千多年,無論是作為觀賞或果樹都有許多得品種,且梅花的資料顯示它的觀賞價值是極高,也可以作為工藝品。

(3)梅花羅鼓擴展閱讀:

植物學史

梅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雲:「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雲:「縹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少的東西。

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梅


D. 梅花象徵哪些人

梅花象徵堅定貞潔的一類人。

梅花的文化:

早期,人們對梅花的認識主要局限在梅子的實用性上,反映出對梅花的欣賞態度。晉代的清商曲辭《梅花落》借用梅花感嘆春光易逝。進入南北朝後,曾出現壽陽公主「梅花妝」的故事和陸凱折梅贈友人報春傳情的詠梅名句。

唐以前,詠梅詩數量不是很多,但可見人們已從物質的實用性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感受了。唐五代時期,由於當時的自然氣候和社會的安定民生發展,梅花的栽培技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一時期種梅詠梅活動逐漸升溫,上至帝王、名臣,下至布衣百姓詠梅作品大量涌現。

如唐王李世民,以及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一大批詠梅詩人,以不同的心態和審美觀寫下了流芳千古的詠梅佳句。

宋、元時代,梅花文化的發展進入興盛時期。文化上,梅詩、梅文、梅書、梅畫紛紛問世,其作品之多為歷朝歷代之最,梅花也於此時確立了百花獨尊、群芳之首的地位。宋代梅詩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別出"梅花"為一類。梅詞也多佳作。

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鶴,號稱梅妻鶴子,其梅花詩詞甚多。

余如北宋的蘇試、秦觀、王安石等,南宋的陸游、陳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詩詞傳世。由於文人墨客、士大夫階層的閑情雅趣促進了私家園林的興起,各地紛建梅園,遍植梅樹、梅溪、梅湖、梅台、梅亭等賞梅景觀的引導效應,使喜梅、植梅、賞梅成為一種社會時尚。

梅畫作品日漸豐富,涌現出一批擅畫梅花的大家,如高僧華光寺長老仲仁、趙佶、楊無咎、馬遠、趙孟堅等。

明清兩代是梅花文化的發展期,明代詠梅之風有增無減,楊慎、焦宏、高啟、唐寅諸名家,俱有梅花詩;徐渭、姚淶、劉基等,則均有梅花文賦。另一方面,書、文、詩、畫等文化層面也有新的發展和提升。

如在詠梅詩創作上,明清兩代也是人才輩出,徐渭、高啟、方孝孺、李方膺等一批詩人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無論在詩的意境、內涵或是審美觀念上都有獨到的創新成就。在繪畫創作上「揚州八怪」等,尤以金農、李方膺為代表建樹起座座詠梅畫梅的高峰。

辛亥革命以後,創作的詠梅詩詞和繪畫作品,是空前的,數量上已無法統計。特別是毛澤東、董必武、葉劍英、陳毅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以偉大的革命情懷和氣概,寫下了不朽的詠梅詩篇,成為梅花文化中的新氣象、新亮點。

從近現代的梅畫作品看,一大批名家高手涉足梅花題材。

他們注重在繼承傳統中大膽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他們更注重從審美的角度進行理性思考,使作品更具學術性、觀賞性;他們更注重表現梅花的精神品格和時代精神,用作品來感染人、打動人;他們更注重以自然、自由的心態,運用多種方法手段創作出適應多元化審美需求的梅花作品。

這個時期的傑出代表有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董壽平、關山月、於希寧等。他們運用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對梅花精神的獨特感悟,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創作出不同風格面貌的梅花作品。

這個時期的梅花作品,有的突出了詩、書、畫、印相統一的整體美感;有的更加強調中國畫水墨精神,以大寫意的筆法表現梅花的神韻;還有的善於借鑒西畫中交點透視、光影效果以增強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

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是「筆墨當隨時代」的創新精神。正是憑著這種創新意識,使梅畫藝術園地更加燦爛奪目。

(4)梅花羅鼓擴展閱讀

觀賞價值:

中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視賞梅為一件雅事。賞梅貴在「探」字,品賞梅花一般著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1、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

「紅梅」,花形極美,花香濃郁;「綠萼」,花白色,萼片綠色,重瓣雪白,香味襲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紅」,色深紅重瓣,凋謝時色亦不淡,樹質似紅木;「玉蝶」,花白略帶輕紅,有單重瓣之分,輕柔素雅。

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2、香:梅花香味別具神韻、清逸幽雅,被歷代文人墨客稱為暗香。「著意尋香不肯香,香在無尋處」讓人難以捕捉卻又時時沁人肺腑、催人慾醉。探梅時節,徜徉在花叢之中,微風陣陣掠過梅林,猶如浸身香海,通體蘊香。

3、形: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形態有俯、仰、側、卧、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樹皮漆黑而多糙紋,其枝虯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

梅花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

4、韻:在詩人、畫家的筆下,梅花的形態總離不開橫、斜、疏、瘦四個字。人們觀賞梅韻的標准,則以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

5、時:探梅賞梅須及時。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古人認為「花是將開未開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驚蟄」為候,一般以驚蟄前後10天為春梅探賞的最佳時機。 觀賞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講究。

5、四貴四不貴:貴疏不貴繁,貴合不貴開,貴瘦不貴肥,貴老不貴新。梅的枝幹以蒼勁嶙峋為美,形若游龍,遒勁倔強的枝幹,綴以數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兼覆一層薄雪,儼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寫意。

E. 求翻譯。中文譯韓文。急! 梅花萬點送冬去, 鶯啼燕語報春來; 鑼鼓聲中辭舊歲,載歌載舞抒情懷。

古詩不能翻譯啊,怎麼翻譯啊

F. 梅花的故事

1、最早的梅花詩

古今吟詠梅的詩詞不下千篇,最早的一首是陸凱的「贈范曄」:折梅逢驛使,寄予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陸凱與范曄是好友,常以書信來往。北魏景明二年,陸凱率兵渡過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於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曄,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裡,暗暗捎給好友范曄。

范曄拆開信一看,裡面赫然放著一枝梅花,並有詩一首。范曄被陸凱這種一身清白、忠貞愛國、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精神所感動,黯然淚下。

這件事傳出以後,被南北兩方文人稱贊不已。後人以「一枝春」作為梅花的代稱。也常用作詠梅和別後相思的典故,並成為詞牌名。

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出外打仗,天氣熱得出奇,又找不到水源,幾萬人馬喝不上水,情況相當危急,曹操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坡就到梅林了。

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此故事最早記載於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中,望梅止渴充分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和隨機應變的才能。

3、壽陽公主梅花妝

「太平預覽」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某日仰卧於含章殿下,殿前的梅花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來一朵梅花,不偏不正正好粘在公主的額上,而且怎麼也揭不下來。

三天之後,梅花被清洗了下來,但公主額上卻留下五個花瓣的印記,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都想效仿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誕生,當時被稱為「梅花妝」。

這種裝扮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妓舞女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到宋代以後,女子漸漸不貼花鈿了,但後來只要形容艷妝或精緻的妝容,就用「梅花妝」一詞。

4、王昭君香魂歸故里化作梅花

傳說正月梅花的司花神是王昭君,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具有梅花俏麗冷艷,超凡脫俗的容貌,還具有梅花高潔無畏奉獻的精神意蘊,歷代有關王昭君繪畫多用白雪紅梅作為背景,來隱喻身穿防雪戎服,騎馬懷抱琵琶的王昭君。

王昭君深明大義,捨身和親,敦眭汗胡的豐功偉績,歷來就受到人們的頌揚。歷史學家翦伯贊賦詩評價說:漢武雄圖載詩篇,長城萬里通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正如青冢墓碑上所刻:一聲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5、青梅煮酒論英雄

建安五年,董承約會劉備等立盟除曹。劉恐曹生疑,每天澆水,種菜。曹聞之後,設樽咀,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以論天下英雄,曹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的設宴的,而劉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懷疑。

曹操與劉備,一個如升龍,躍於雲上,虎視天下,所謂視天下無一物,曹操的措詞是何等張揚。而劉備似隱龍,因為時機沒到,羽翼未豐,還要藉助他人的力量,在談吐中步步後退,在危機的時候又能急中生智,巧渡難關,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6、梅花香自苦寒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兩句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思是捱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梅花香自苦寒來喻意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梅花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梅的品格與氣節就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最佳寫照!

G. 梅花氣節的人物有哪些

1、屈原。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2、文天祥。

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從容殉國。

3、辛棄疾。

辛棄疾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4、鄧世昌。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

5、岳飛。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

H. 十點梅花鑼鼓樂的節奏是怎樣的

叮|

「十點梅花」鑼鼓樂的基本節奏如下:

嘀嘀嘀嘀嘀切|嚓叮嚓叮嚓嚓叮|鐺鐺嚓鐺專嚓鐺叮||:屬鐺鐺嚓鐺鐺叮|鐺鐺嚓鐺嚓鐺叮:||(重復三次)緊接著以鼓帶板轉猛板:嘀嘀嘀嘀嘀叮叮|嚓鐺叮鐺叮嚓叮鐺叮|嚓叮鐺叮嚓叮鐺叮|嚓叮鐺叮嚓叮鐺叮|打幾分鍾後,接著以鼓帶板轉慢板:嘀嘀嘀嘀嘀叮叮|嚓叮嚓鐺叮|嚓鐺嚓鐺嚓鐺叮|鐺嚓鐺鐺鐺鐺鐺鐺叮|嚓鐺鐺鐺鐺鐺鐺鐺叮|打幾分鍾後,接著以鼓帶板轉中板:嘀嘀嘀嘀嘀叮叮|嚓叮嚓鐺鐺叮|嚓鐺嚓鐺叮|叮叮叮叮嚓鈴叮鈴|鐺鐺叮嚓鐺叮|嚓嚓叮叮嚓鐺叮|接著再反復猛板、慢板、中板,一直打夠十個板頭,故稱「十點梅花」。

「十點梅花」鑼鼓樂是客家雞公獅舞鑼鼓樂的高難度節目,一般的舞獅隊不敢輕易表演,多數只單獨表演猛板、慢板、中板、五錘頭。民間舞獅比賽時,技藝超群的獅隊往往以一輪精湛的「十點梅花」鑼鼓樂表演就壓倒對手,讓觀眾贊不絕口。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