釵頭鳳櫻花雨
㈠ 好聽的歌曲
梨花香、蜀綉、秀才胡同、少年中國——李宇春
釵頭鳳——薛之謙
蝶戀花回——牛奶@答咖啡
醉赤壁——林俊傑
天下 ——張傑
蘭亭序——周傑倫
後弦:
東愛
西廂
十有八九
九公主
橋段
逃學書童
踢館
昆明湖
小白
Tank:
三國戀
千年淚
獨唱情歌
南拳媽媽:
小時候
牡丹江
花戀蝶
破曉
胡彥斌:
願望
葬英雄
蝴蝶
紅顏
和尚
許嵩:
花滿樓
南山憶
清明雨上
西關-陳藝鵬
天下- 張傑
胡彥斌有很多,什麼《訣別詩》《紅顏》《瀟湘雨》《蝴蝶》《皇帝》《秦時明月》《葬英雄》……
還有河圖的歌,都是古典風很濃的歌,歌詞也特別好。
㈡ 2010~2011有什麼好聽的歌曲
陳熙-《夏天》、趙凱-《單身禮物》、原味-《後宮》《櫻花雨》、style
-《幸福的起點》、薛之謙-《釵頭鳳》、六哲-《愛情好無奈》、By2-《帶我離開》、張靚穎-《想你,零點,零一分》、同恩-《在你眼裡》、金莎-《相思垢》《我懂了》、林俊傑-《完美世界》《她說》
㈢ 陸游與唐婉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
沈園二首
陸游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這兩首是陸游悼念他前妻唐琬的詩。唐琬原是陸游的表妹,兩人結婚後十分相愛,但是陸游的母親很不喜歡這個兒媳婦。在封建舊禮教的壓迫下,他倆終於被迫離婚。後來唐碗改嫁給趙士程,陸游也另娶了妻子。公元1155年春天,陸游到沈園去遊玩,偶然遇見了唐琬,兩個人都非常難過。陸游感傷地在牆上題了一首《釵頭鳳》詞。唐琬受不了這種刺激,回去後不久便死掉了。1199年,陸游已經七十五歲,又來到沈園,想起舊事,寫了這兩首詩。
-----------------------------------------------------------------------------
陸游二十歲(紹興十四)與唐婉結合,不料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孰料,緣深情淺的這一對戀人竟在紹興二十年,與城南禹跡寺的沈園意外邂逅,陸游「悵然久之」,於沈園內壁上題一首《釵頭鳳》,滄然而別。唐婉讀此詞後,和其詞,不久即郁悶愁怨而死。此後,陸游北上抗金,又轉川蜀任職,幾十年的風雨生涯,依然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戀,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重遊沈園,看到當年題《釵頭鳳》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跡雖然已經模糊,他還是淚落沾襟,寫一首詩以記此事,詩中小序曰:「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闋壁間,偶復一到,而園主已三易其主,讀之悵然」,在詩中哀悼唐婉:「泉路憑誰說斷腸?斷雲幽夢事茫茫。」後陸游七十五歲,住在沈園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寫下絕句《沈園》:「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就在陸游去世的前一年,他還在寫詩懷念:「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這是一種深摯無告,令人窒息的愛情,能在死後四十年裡仍然不斷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種幸福了。
㈣ 以杏花春雨江南寫一篇散文,要1000字左右的。
杏花春雨江南
江南的春天多雨,漫天的雨絲,猶如密密匝匝的思念,縈繞在每個人的心頭。獨上樓頭,卧聽風雨,雖說落寞,未必就是傷懷的事,何況,隻身單影,無牽無掛,天地皆為我縱橫,是故,在春風春雨里,放縱自己的思想,馳騁天地之每一個角落。眼裡有雨,心中有性,雨里有杏白桃紅,唱一曲江南春來早,再吟哦幾句閑適文詞,自是有說不出的高興;然而世事如麻,纏纏繞繞,年少尚有幾絲放曠的情愫,於煙雨中攜佳人冶遊,看落花遍地,穿雨霧,過舟橋,指指點點,以為江山萬物,不過耳耳,殊不知世事之艱難,足可讓英雄鎩羽,青衫淚濕;等年長色衰,再聽這雨打芭蕉,心中憑添時過境遷之嘆,一簾春雨,不再顯得那麼嫵媚動人,反而,在這春日的碧綠中,內心,竟陡然而生些許蒼白,浸染每一寸的肌體,無法擯棄如影隨行的感傷。
春天的雨,按理說,應該是活躍的,一冬的沉寂,枝枯葉瘦,正需要雨水的滋潤,清風之撫慰,才可能生長得錦綉葳蕤;雨幕里的萬物,也該是動感的,猶如飢渴的靈魂,亟待生命的補給;可是囿於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感受,春雨里的風物,無形之中在滋生我們的愁緒,而且,很多的時候,我們無法拒絕,反而由他引領,在失意無奈的氛圍里遊走,透過我們的眼,再去看一簾風絮,滿地落英,心潮難平,思緒萬千,真是應了「無風仍脈脈,不雨亦瀟瀟」的書寫。
但是,春雨的恣肆,洗去了人們臉上的鉛塵,為江南的春,做了充分的鋪墊;因為有雨水的洗滌,三月的江南,天空蒼翠高遠,完全沒有了冬日的沉悶,因為有雨水的澆灌,和風暖陽里。柳發新芽,桃綻緋紅,杏花一身粉,梨花枝頭白;藏匿了一個冬天的鳥兒,也在半空中賣弄似的,劃著優美的弧線;且不說鶯飛草長,鳥語花香之盛況,單單一句「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就會讓你心動不已。試想,風輕水暖,濤輕浪細,一葉扁舟,出沒煙波之中,一支釣竿,放逐江湖閑情,真是自在逍遙啊,神仙日子,不過如此;若能有伊人相伴,歸隱在江南的山水裡,豈不是人生之愜意!
杏花春雨江南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最喜愛江南的春雨,三月、四月間的雨明媚而溫潤。那雨分明是可以滋潤到人心田裡去的。是誰在夜裡吹起了竹笛?那聲兒怎是如此的纏綿,還雜糅了些欣喜的味道。是感激春天的翩躚而至還是希望這悠揚可以在夜色里滑過青綠的池塘,穿過廣袤的原野傳到那思念的人兒身旁把春天的情懷訴說?笛韻聲聲里,悄然有春雨自天幕垂來,絲絲的,綿綿的,隨著濕潤的清風扭動著輕盈的身姿,在夜色里依然可以讓裊娜明晰起來。這難道是天庭的精靈在凡間嫵媚啊。這是什麼雨?所謂吹面不寒楊柳風,這一定就是那沾衣不濕的杏花雨了。我分明已聞到了那熟識的香味了,你沒感覺到這份親切么?
紛紛揚揚,纏纏綿綿的春雨喲,下吧,盡情地下吧。讓整個江南都籠罩在你溫潤的懷里,染濕連綿的山巒,撫摩一江的春水還有那晚歸的帆影……讓我那可愛的人兒在她紅色的閨樓里也能收你入詩,聽到我托你捎去的情話。取你入墨,描摹出鶯鶯燕燕的春雨江南,鈴上硃色的印,繫上粉紅的絲絛,但等一個明媚的日子來臨,好展開你的心思濕潤我的眼睛。
倚窗聽雨到天明,雨兒的身形在悄然中隱去,那滿目的青瓦白牆盡被一層迷濛的晨霧輕籠。被春雨浸泡了一夜的心思也變得沉甸甸的。「杏花賣唻!杏花要伐……」玲瓏的聲音飄拂而來,縈繞在耳畔清脆欲滴。只聞聲音不見人,那杏花女在哪條巷陌里穿行?花香早已入鼻,人兒哪裡會遠。粉的桃花、白的杏花都是我之偏愛,粉的嫵媚,白的素淡,都似我那夢中人兒一般叫我心醉,都似我那江南嬌娥令我痴迷。平生偏不喜富貴,獨愛清白那一叢。又有誰可以讓我感知這生命的鮮活,又有誰能讓我夜夜神思夢里游……
若得那良宵春醉之時,拈一朵杏花簪於你粉綠的衣襟,在細迷的春雨里徜徉杏花林里,白袂兒飄飄,溪流兒潺潺,身段兒纖纖,笛韻兒悠悠,誰言人間無桃源。給我一個羞澀的笑容,再給我一些輕悄的呢喃,值此長醉不願醒,只羨鴛鴦不羨仙。盼只盼,年年春雨上階沿,兩相廝守有情天。
杏花春雨江南
每逢杏花開放時,江南一帶,往往是春雨綿綿,老天總是不肯放晴。難怪有千古流傳的「杏花春雨江南」佳句。其實這3個名詞拆開來十分平凡,而連在一起,頓覺雋妙可喜。心中倒有點不再厭惡春雨之殺風景了。
宋代詩人陳簡齋有詩雲:「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是證明春雨與杏花,竟像夫妻般結下了不解之緣,彼此是分不開的了。我家的園子里有一棵杏樹,是祖父栽種的,枝繁葉茂,結果實很多很大。每年5月麥黃季節,樹上掛滿了一顆顆火黃色的杏子,十分壯美。可惜的是,每逢杏花含苞吐放時,就遭到了江南綿綿春雨的襲擊,落英繽紛,十分可惜。
今春老天多雨,江南連日煙雨紛紛,難見晴日。我常站在樓道走廊上聽雨,看著庭院中含苞欲放的杏花,記起了愛國詩人陸放翁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佳句。不過,在我們蘇杭一帶,花店和賣花女子隨處可見,但賣杏花的卻絕對沒有。
詠杏的詩頗多佳作,如宋祁詠杏,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這一「鬧」字寫得絕,傳誦一時,人們便稱之為紅杏尚書。如元好問雲:「杏花牆外一枝橫,半面宮妝出曉晴;看盡春風不回首,寶兒元是太憨生。」此外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等等,都是有關杏花的名句,傳誦至今,杏花真是花族中的幸運兒了。
在杭州西湖的西泠橋附近,原有一家酒食店,名「杏花村」,門前挑出一個藍色的小布幡,臨風飄拂,很有畫意。我在那裡吃過兩次「西湖醋魚」,味道極佳。而山西的「杏花村」酒廠生產的「汾酒」、「竹葉青」酒等名酒,早已飄洋過海,名聞遐邇了。
杏花春雨江南
海子的北方是南方人(安徽)的北方,戈麥的南方是北方人(黑龍江)的南方。我是南方人,海子的想像更符合我的現實。南方因為發達的商業滋生出來許多功利與世俗,讓我急於離開。當我來到北方,發現這種功利與世俗早已蔓延到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當他們得知我是浙江人後,第一反應總是:浙江人有錢、狡猾、會做生意。眼睛裡既恨又愛。實利被推廣為人們關心的共同話題和前程。中國本來就是個務實的國家,我本不該抱有幻想。我的北方沉淪之後,我試圖去北京實踐最後的幻想,卻陰差陽錯回到了南方。之後,去過好幾次北京。我為當初的幻想捏了把汗。從天安門到北大,從北海到阜城門(西渡有本詩集叫《阜成門的春天》),我什麼也沒有找到,除了自己的幻覺。我站在北海的高山上,望著這個城市,它早已不是書籍里所說的那個古都了。在北京,我一再拒絕進入人聲鼎沸的故宮。而上海三年,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了這個東方大都會,它只不過是中國人追求實利的慾望投射對象。這里擁擠、吵鬧、慾望、快速、雜亂,我每次進入市中心,幾乎都會大腦缺氧。最後,我終於決定把心靈安置在我出發的地方——新市/仙潭。我所在的村莊叫孟溪。我重新發現了這些詞語。它們如此深邃,足夠我居住。這一番周折之後,我更清楚故鄉對於我的意義。我曾經在外婆家二樓陽台,和小學同學張玉說,要是能夠把新市寫出來,把它街道的走向、店面的排布、人們的閑言碎語、郊外的鄉村、村裡的作物和勞動的農民請入在文字里,讓它們繼續存在下去,已經很不容易了。去年,我終於決定將博客更名為「從彼得堡到新市」。彼得堡代表前幾年對心靈的探索(我以為俄羅斯文學是最好的文學),新市代表以後執著的方向和落腳點。而之前的博客名「游弋的鏡子」太拉康化,太現代,太混亂,我希望告別這種心靈狀態。
自從我去西安上大學,只有在夏天或者冬天回到故鄉。春天和秋天的感覺只能在記憶里尋找,或者通過閱讀讓它變得豐腴,可它有些淺。大學畢業又一次回到南方。此時,才能夠再次回到新市,在春天。2004年,我考北大的研究生失利,最後到上海大學復試。此時是四月。我得以回家居住一段時間。那幾天陰雨綿綿。我的房間牆壁被雨水淋得斑駁不堪。我躺在床上讀書。雨水的淅瀝之聲將我帶到十幾年前的村莊。雨水慢慢濕潤記憶。又想起小時候的雨。春水漲起來。魚們逆流而上。我喜歡在春水盈滿的溝渠用石塊搭一條弧形堤壩,只在一邊留出口子,讓魚通過,拚命游往上游的魚不時會被湍急的水流帶回下游,不幸落入我的堤壩里,伸手就可以捉到。或者直接在溝渠里攔上一隻網。過一段時間提起來,准會有魚困在裡面。
2004年,我依然對將去的上海充滿幻想。對都市的徹底失望要在兩三年之後。所以這一次返回春天的故鄉在我記憶里除了那場連綿的雨,似乎別無其他。而2006年,我似乎平生第一次感覺到春天降落在了皮膚上,夢鄉一般的風拂在面孔上,春天一下子復活了。田野里到處是野草鮮嫩的氣息,我想起來小學時一個美好的詞:沁人心脾。小時候,不會做作到用優雅的步伐走在田野上,用充滿詞語的心去觀照春天。那時,只會瘋跑、玩土游戲、抓蜜蜂、捕魚。當我用一副被知識浸過的頭腦重新捕捉到了春天後,兒時的鮮活感受才一一復活過來。以這些原始感受為基礎,我更能進入一個所謂「江南的春天」。
我曾經熱衷種花。自從外婆村上的劍鋒給了我一株雞冠花,就開始在東門外的空地上營造自己的「花園」。以後的花陸續多起來:鳳仙花、太陽花、蔥蘭、夜來香、美人蕉、蝴蝶花、喇叭花。我栽種的,不僅是極普通的俗氣的花,而且除了蝴蝶花,都是夏秋季節的。一直以來,我對課本上所說的「春暖花開」沒有多大的認同感。春天,田埂上、水渠邊倒是會開一些小野花,不過因其太渺小,敵不過遍野的鮮草。我對春天最直觀的感受,是草,而不是花。故鄉最多的樹,是桑樹。春天,一大片一大片的桑樹抽出嫩芽,那種鵝黃的嫩芽,在春風里暈成一片,十分動人。不過,我忽略了農作物的花,比如蠶豆、豌豆、大豆(毛豆)、南瓜。南瓜的花艷黃,蠶豆、豌豆、大豆都是紫、紅一類。很喜歡豌豆花。紫而偏紅,鮮嫩、柔弱,就像春天的身段。對農村來說,花是華而不實的東西。多半沒人看得上。
有一段時間,家家戶戶都種起桃花來。我猜那一陣肯定鎮上來了一些販桃花苗的販子。我的二伯,因終生以剃頭為業,新市東郊一代的人們都叫他剃頭大伯。他家的桃花是村裡最早的桃花。立夏這天要在野外燒立夏飯(豌豆飯)。灶旁需插一枝桃花(桃符?)。我們都會向剃頭大伯家索要。他家的兩株桃花是我能記起來的「春天」里最早的桃花。因從不修剪,枝葉過於茂密,我的印象中總是黑漆漆一團。
在東升南邊的梅家塘(已是桐鄉市地界)有一株梨樹,梅家橋堍頭一戶人家門前的這株梨樹,是我見過的最早的梨樹。我頭一次見到了雪白的梨花。這么關注梨花,完全是因為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很早的時候,我就偷偷在自己買的《唐詩三百首》里讀到了它,並且念念不忘。
以後讀書多起來,發現不論是江南人還是外省人對江南的遐想,總是會把春天、雨、花這幾個主要元素合並在一起。這似乎成為了「江南」這個詞的主要內容,溫暖、潮濕、艷麗,這就是它的「風骨」。杜牧的《清明》最早在我腦袋裡烙下這幾個詞的相互關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自然在春天。清明節,春風盎然。這是酷愛風箏的我對清明最重要的感受。牧童,已經是一個懷舊的詞了。我從沒見過牧童。只聽過父親小時候放牛的很多故事。那麼杏花呢?我能想起來的,只有山西杏花村。我並不知道杏花長什麼樣子,甚至不知道南方是否有杏花。可是「杏花」的確是我已經「熟知」的事物,而且它經常和「雨」一起出現。杜牧的詩是這樣。後來讀到寫江南最為貼切兩句詩「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也是這樣。詩僧志南這兩句詩出現在初中語文課本上(浙版中小學教材均為彩印。詩歌都放在單元之後,配有插圖。我最喜歡的是安插在各單元里的古詩和淡雅的著色水墨插圖),一直刻在我記意識深處,是「江南」在我記憶力休眠的卧室。可我還是弄不清楚杏花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只能在畫里,想像它淡粉的花瓣、花瓣上欲滴的春雨。
陝西師大唐宋文學的老師(師大的唐宋文學課學期最長,教師均為霍松林的得意門生)講到陸游時,兩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立刻吸引了我。這兩個句子完全更新了陸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此後的陸游,不再是寫《示兒》的老人陸游,而是寫《臨安春雨初霽》的江南詩人陸游。陸游是我的浙江老鄉。我卻沒怎麼喜歡過他的詩。他和唐婉的戀愛因其凄慘曾經被我關注過很久。我甚至不滿湖州同鄉上彊村民編的《宋詞三百首》不收入陸、唐二人的《釵頭鳳》,將這兩首詞抄寫在書的尾頁上,以示完滿。不過,這兩首詞用力過度,加上我向來對詞有些偏見,我腦袋裡盤亘的依然是一個拄著拐杖蒼老不堪的關心「統一大業」的「愛國詩人陸游」:秋夜將曉,踱出茅屋,吟什麼「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行將就木時,還把兒子叫到床邊,叮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些詩我在小學就讀到了。它們的插圖全是蒼涼的橘黃色——現在一想起陸游,總是冒出橘黃色。在中國,是否愛國主義、民族英雄是一個詩人能否進入啟蒙教育的門檻。我在中小學被迫認識了許多這樣的「愛國詩人」:陸游、辛棄疾、文天祥、於謙、夏完淳、秋瑾(很多人的詩並不怎麼樣),甚至屈原、杜甫、龔自珍都被塑造成這個形象,以至於破壞了我對一些人的感覺。在隨後許多年的閱讀里,我對陸游以及很多人一直不屑一顧,實在讓我錯過了許多好詩。
「愛國詩人」陸游的這首《臨安春雨初霽》強烈的反差讓我耳目一新。詩題已經點明是寫春雨剛過的南宋京城臨安,如今的杭州。「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雅緻、飄逸、悠閑、生動盡現詩中。且詩句又一次把「春雨」和「杏花」植入同一幅畫面。我卻還是尚未在目光里遇見杏花,它一直是神秘的事物。小時候,去買零食,一般會買一包話梅或者杏肉。杏肉已經研製得面目全非,幾成黑色。根本想像不出原來的容貌,更不能猜測其花朵的樣子。新市有一家莫干山蜜餞廠,母親曾經在這里工作過,於是家裡到處是蜜餞的身影。據說這家廠規模是想當大的。我特意留心過杭州和上海的超市,果然可以發現這種叫做「莫干山」的產於新市的蜜餞。於是,我對蜜餞的感情是不一樣的。每次買蜜餞,總是會升起兒時的疑惑:長出杏子(母親叫杏桃,杏的發言發音是ang,所以就成為ang桃,這在家鄉的語音是很獨特的)的杏花是什麼樣子的。
後來又讀到虞集的一句詞:「杏花春雨在江南」,虞集的詞不多也不甚出色,獨這句,讓我記住了這位元代詩人。很多詩人就因為一兩句話讓我記住了他,甚至用一兩句詩偏移了我對現實的看法。比如志南的「沾衣欲濕杏花雨」,比如虞集的這句「杏花春雨在江南」,他最終完成了我頭腦中幾個割裂的事物的團聚:杏花、春雨、江南。他的詩很好地注釋了杜牧的江南:「多少樓台煙雨中」(詩不正好叫《江南春》嗎)。在杜牧煙雨迷濛的江南里,如果再添入細節:春雨輕輕拂過杏花,在淡粉色的花瓣上漸漸凝聚成露水,露水晶瑩,緩慢地滑下來,最後在邊緣拉長,以至滴落,另一滴緊接著追過來——此時,江南春天的動人之處可謂到達了極致。在我看來,江南的長處不僅僅在於溫和,更在於其細致。這種品質慢慢在我身上蔓延,成為我理解事物的方式之一,甚至成為我寫詩的標准之一:細致,或可謂之曰細致的幻覺。細致是我在事物身上周遊了一圈回到的地方,對前幾年的詩學觀念的一個調整。我發現,事物難以逃脫幻覺的牢籠,所謂事物本身,原生態的東西,根本不存在,追求直接也只是對「事物本身」的幻覺。但我依然接受不了華而不實的幻覺。我喜歡的幻覺越來越是貼近在事物周身的「細致的幻覺」,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正如任何事與物都難以抵擋想像的入侵,這樣的江南里自然參雜了諸多想像的成分。我必須坦白,雖然後來的確見到了真實的杏花,但是雨中的杏花依然只是一種幻覺。雨水在杏花上運動的想像來源於上海詩人王寅的幾句名詩:
我看見一滴雨水與另一滴雨水
在電線上追逐
最後掉到鵝卵石路上
我在2006年見到了杏花。就在裴老師去我家鄉之前。在上海大學校園里。上大擁有一片龐大的綠化地,幾乎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生態群落。一條荷塘呈四方形圍繞四周,荷塘外邊是草地和玉蘭、櫻花、枇杷、楊梅、桃樹、李樹。里邊是一個小島,大家戲稱為情人島。島上四周是一條泥路,路邊一圈金橘,每年金橘成熟,我都會去摘來吃。島上遍植果樹。最多的是桃樹,以及野草莓、棗樹、柿子樹、楊梅,當然還有一片杏花。當時差不多三月,裴老師有一架老式膠卷相機,約我和晶晶去照相。「人面桃花相映紅」,我每每見到桃花,崔護的詩句就會自覺地來到跟前,播撒幻覺。我從沒見過杏花,以至於站在杏花叢中,誤以為是桃花。杏花與旁邊的桃花雖然花型相似,顏色卻有些差別。桃花的紅更艷,杏花的紅更雅。於是我們斷定此時所置身的是杏花無疑。再說,裴老師來自杏花村的故鄉山西,這一判斷讓我信服。那一天在我尤為特別,我親眼看到了傳說中的杏花。腦袋裡,又一個事物被落實,很舒服。
然而,記憶里的江南之春依然不是杏花在雨里搖曳的春天。盡管見到了真實的杏花,它對我來說仍舊是稀少的事物。一直以來,我見到最多的是桃花。故鄉村子裡只有桃花,我在江南其他地方,見到的還是桃花。也許我見到了杏花,它對我來說不在經驗深處,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桃花。
剃頭大伯家的桃花最後不再是一枝獨秀了,村子裡家家戶戶種上桃花。大家卻不會打理,若干年後,家種的桃花幾乎成為了野花,或者乾脆死去。我慢慢成長,不再是到處瘋跑,開始流連於故鄉的花草。有幾次,下過雨,我瞥眼看這鄉野的桃花,竟然產生了幻覺。我不再把它們當作果樹,而是被詩詞的幻覺浸透的江南事物。張志和的那首《西塞山》詞在這中間起了不少作用。張志和曾隱居湖州(德清是湖州所轄的一個縣)西塞山。這首詞當然會出現在浙版初中語文課本上。讀到它之後,我就難以忘懷,它在一千年多前就已經記錄了我的童年生活: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西塞山本身是湖州的山。白鷺是我小時候在水田裡經常遇到的鳥,被我們稱為害鳥,因為啄食稻子,但它身材優美。桃花、流水、鱖魚——這是我在前面說過的捕魚的情景。春水一夜溢滿水田,從水田裡沿著溝渠流到湖裡,然後,捕魚行動就可以開始了。鱖魚是其中我很喜歡的一種魚,它不僅有好看的花紋(我們因此叫它桂花魚),還有肉嘟嘟的身子,軟綿綿的,且行動遲緩,貼水底游動,容易捕捉。箬笠、蓑衣——在我上學之前,我家的雨衣確實是古老的箬笠、蓑衣。箬葉是做粽子的葉子,有一股清香,我捉魚的那條溝渠旁就長著許多箬葉。棕櫚樹身上的「皮」可以做成蓑衣。黑色的,發絲一般,只是很硬,扎人。建偉家屋後就有一株棕櫚。我常常見它。它的「皮毛」經常被人扒走。「斜風細雨不須歸」——清明節是家鄉除了春節做客做多的時節,清明多雨,小時候,我總是逞強,不打傘。事實上,傘真是多餘的,絨毛般的細雨落在衣服上只是一些細小的透明粉末,半天不能積起多少,一拂便沒有了。
㈤ 有沒有描寫相愛卻無法在一起的詩
陸游與唐婉的《釵頭鳳》對詩
唐婉《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專易落屬。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陸游《釵頭鳳》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他倆就是因為陸游母親的反對而無法在一起,這是他們各自成親後偶遇上後的對詩,此時兩人依舊有情,卻無緣。
㈥ 描寫雨和雪的詩句 古詩
1、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2、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____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3、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____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4、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____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5、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____王維《山居秋暝》
6、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____志南《絕句》
7、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____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8、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____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9、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____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0、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____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11、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____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2、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____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
1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____李商隱《夜雨寄北》
14、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____唐婉《釵頭鳳·世情薄》
1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____杜甫《春夜喜雨》
1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____杜牧《江南春》
17、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8、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____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19、風淅淅,雨纖纖。難怪春愁細細添。____納蘭性德《赤棗子·風淅淅》
20、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____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21、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____韋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22、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____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2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____杜牧《清明》
24、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____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25、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____韋應物《滁州西澗》
2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____杜甫《春夜喜雨》
27、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____蔣捷《虞美人·聽雨》
28、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____岳飛《滿江紅·寫懷》
29、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____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0、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____葉清臣《賀聖朝·留別》
31、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____范成大《喜晴》
32、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____曾幾《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33、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____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
34、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____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35、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____趙秉文《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36、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
㈦ 求 大量 凄慘 凄美 詩詞
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
昏鴉盡,
小立恨因誰?
急雪乍翻香閣絮,
輕風吹到膽瓶梅,
心字已成灰。
㈧ 寫春雨的詩句含雨字
1、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 · 韋應物《滁州西澗》
譯文:春潮不斷上版漲,還夾權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唐 · 杜牧《清明》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 ·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譯文:京城的街道上空絲雨紛紛,雨絲就像乳汁般細密而滋潤,小草鑽出地面,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4、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宋 ·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譯文:黃昏里獨處已夠愁苦.又遭到風吹雨打而飄落四方。
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宋 ·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譯文: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