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本色

梅花本色

發布時間: 2021-02-09 03:23:33

Ⅰ 國畫梅花因該用什麼顏色塗背景(梅花是紅色的)

畫雪景的話,用淡墨或者用淡花青調墨烘染。這一要在梅花上留出白的地方(雪的感覺),推薦你看看王成喜的畫梅集。還有一般畫梅花都不上底,花鳥畫要盡量素雅一點。

Ⅱ 描寫梅花精神的句子

1、梅花,是最超凡脫俗的花。有的小巧玲瓏,憨態可掬;有的裊裊娜娜,羞羞答答;有的端莊大方,秀美十足……再配上梅花的奇香,真是惹人愛憐。

2、是啊,在百花齊放,爭芳吐艷的春天,你不會注意到它的身影;而在這冰天雪地中,在其它花草全部凋謝枯萎的時候,它卻綻開了鮮艷的花朵!梅花在我心中是清高的象徵,它不甘隨波逐流,與百花一齊盛開在春天,寧可超凡脫俗地挺立在風雪中。

3、我忽然覺得自己就是一朵梅花,穿著雪一樣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過來,整山的梅花都在翩翩起舞,各色的「衣裳」隨風飄動,風過了,我也停止了舞蹈,默默地站在那兒,我靜靜地聽著人們對我的贊語,靠在人們撫摸我的手上……

4、梅花一直也是多數偉人贊賞的花,因為它代表著高貴、頑強的精神,其次它葉象徵著無數的偉人革命精神。梅花象徵著無數革命家不屈不饒的品質。

5、「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寒冬臘月時,百花凋零,唯有梅花還孤傲地怒放於冰雪之中,這不禁令我們感到贊嘆。我俯下身子,用一雙冰涼的小手輕輕地撫摸著梅花,細細體味著梅花不畏嚴寒的高尚品質。

6、我愛臘梅花,愛它那傲霜鬥雪,永不退縮和頑強的精神,看到臘梅花,我就會想起兩首古詩,一首是王安石寫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另外一首是(北宋)盧梅坡寫的――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是啊!那美麗的梅花,點綴在奇妙的大自然中,怎麼不叫人陶醉呢?

7、梅花向來有種獨來獨往的習慣。她不合群,當百花盛開的時候,你是找不到她的身影的。她不喜歡湊熱鬧。百花凋謝,大雪紛飛時,梅花才興致勃勃地頂著風冒著雪而來。別的花朵都怕冷,唯有她是冬天的朋友。你看它,鐵干橫斜,銀花數點,越是寒風凜冽,冰雪凌厲,它越是枝頭怒放,燦爛芬芳。

8、融入梅花,感悟梅花的品格;我贊美貞堅的松柏,我欣賞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可我更愛梅花的傲雪怒放,任你數九隆冬,地凍天寒,梅花依然開的那麼艷麗,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9、梅花,她迎著寒風而綻放,伴著飛雪而舞蹈。她沒有月季的妖嬈,沒有牡丹的華貴,沒有荷花的高雅。但,她卻有不畏嚴寒,獨步早春,傲立於雪中的精神。「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當寒冬來臨,別的花早已凋謝枯萎,梅花卻不畏寂寞孤獨,仍然綻放著她最耀眼的一處:有的含羞待放,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暗紅柔嫩的花瓣惹人喜愛;有的盛開許久,像一位亭亭玉立的舞女在展示自己的「英姿」這般的不畏嚴寒。

Ⅲ 怎麼理解——梅花香自苦寒來

提起華語歌王周傑倫,很多人會說,他太幸運了!其實,周傑倫並不幸運。他的成功完全是自己創造的。

周傑倫3歲的時候就表現出出眾的音樂天賦,媽媽拿出積蓄為他買了鋼琴,然後又教他彈得一手好鋼琴。這使他在台北讀高中的時候,就成為學校的「知名人物」。

但他高中畢業後卻是到一家餐館當了服務生。服務生不好做,稍不留神就會遭到訓斥。有一次,他托著菜盤邊走邊聽歌,一不小心與一位女服務員撞個滿懷。女服務員的手被燙出水泡。餐廳經理趕過來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又罰了他半個月的薪水。

他把所有的工資都用來買音樂資料,把差不多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在音樂上,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學習。

不久,餐廳配備了鋼琴,但是換了幾位鋼琴師都不滿意。周傑倫在一個沒人的機會忍不住上去彈了一曲,不想,他的彈奏非常合老闆口味。於是,這個18歲的男孩在人們驚異的目光中當上了鋼琴師。

可這只是向前邁進了一個小小的台階。1997年9月,表妹為他介紹了一個伴奏的機會,但是他卻演砸了,舞台下噓聲四起。

周傑倫難受極了,可他並不灰心。

不久這家他去伴奏的阿爾發音樂公司請他去專職寫歌。他很高興,辭了職就去上任。可安排他的職務卻是「音樂製作助理」。這是一個除了寫歌,什麼雜事都得做的工作,包括給同事買盒飯。他想至少這里有音樂的環境,於是他勤快地干好所有的事。一次,因為人數的增加,他買盒飯從中午12點一直買到下午3點,連水都沒顧得上喝,他卻毫無怨言。

終於有一天,老闆給他配備了辦公室,讓他專職寫歌。他有了可以放飛夢想的平台,創作慾望噴薄而出,他創作了大量的歌曲。然而,當他把這些歌曲拿給老闆的時候,每一次老闆都失望地搖頭。老闆感到,他的音樂天賦很好,可樂曲總是怪怪的,不討人喜歡。自己創作了這么多的歌,老闆一首也沒看中,他感到屈辱,他想放棄。可他也明白,如果放棄,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音樂之路。

他終於沒有放棄。屈辱反而激發了一股勁頭,他一連七天每天都創作一首歌。老闆每天早晨8點上班時,准能見到他的作品。老闆雖然覺得他的作品還不成熟,但還是被他感動了。

1998年,公司把他的歌曲《眼淚知道》推薦給劉德華,遭到拒絕。又把他專門為張惠妹精心創作的《雙截棍》推薦給張惠妹,遭到了更加乾脆的拒絕。

一次次失敗,周傑倫開始迷茫了,他開始懷疑自己。就在這個時候,老闆對他說:別忘了,你對音樂有獨特的理解力。在迷茫的時候,這一句肯定的話語,勝過千斤獎賞。在他到這家公司兩年多而毫無成績的時候,老闆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說:「我給你10天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我就從中挑出10首,為你出唱片專輯。」

周傑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毫無成績的人怎會享受如此待遇?他更加熱血沸騰。

他買來一大箱方便麵,鑽進創作室,任由激情噴發,一首接一首地創作,疲憊不堪時,打個盹兒,醒來繼續創作。連軸轉了10天,52首歌創作出來了。

老闆很佩服他,也兌現了諾言。他的第一張專輯製作出來了。剛一上市就一鳴驚人,被歌迷搶購一空,並得了三項大獎。

從此他的每張專輯都風靡歌壇,一發而不可收。2002年初。在第八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評選中,他被評為「最受歡迎的男歌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如果沒有那麼多生活的艱辛,也許周傑倫就不會珍視那些創作的機會,我們也許就無法聽到他動人的歌聲。無獨有偶,英雄似乎自古就多磨難,霍英東也是在苦難中長大成人的。

霍英東進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加煤。但不久卻被老闆炒魷魚了。

霍英東天資聰穎,人又勤奮,老闆解僱他的原因是他長期營養不良,體重只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無法負荷夜以繼日的體力勞動。他後來回憶說:「早上時體力還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憊不堪。我當時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飽的。」

後來,霍英東又在啟德機場當苦力,每天只有七角半工資及半磅米。他說:「為了省錢,每天清晨5時就由灣仔步行至天皇碼頭,坐一角錢船過九龍,再騎腳踏車往啟德機場。」可由於體力不足,他在抬貨時,一隻手指被壓斷了。

工頭看他可憐,便安排他做修車學徒。但他又不小心撞了一部貨車,於是又被解僱了。此後,霍英東曾應征做鐵匠,卻因為太瘦弱而沒有成功;於是便做釘鍋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魷魚;接下來,他又到太古糧廠做賣糧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難,並沒有擊垮霍英東,而是磨煉了他的意志,培育了他的堅強。

霍英東在發達之後,仍然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煙、不喝酒,從不喜歡吃得過飽,主糧是芋頭和粟米,每天都堅持游泳。

坎坷悲慘、多苦多難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經歷,造就了霍英東後來的人生輝煌。艱苦的生活對於失敗的人來說是一種阻礙,對於成功的人來說,卻是一種磨煉。

美國有一家家財萬貫的大企業家的千金小姐,在大學期間要自己課余打工賺取學雜費。有人認為她的父母有些「不近人情」,但這位企業家卻說:「我這樣做只是為了讓孩子從小知道生活的艱辛,讓她經受一點艱苦生活的磨煉。這樣,她長大以後才能知道怎樣把握自己,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苦難對於每個人都一樣,只是來臨的時間不同,如果在該吃苦的時候不吃苦,那麼到了不該吃苦的時候就一定會吃苦;如果在年輕的時候不能吃大苦,那麼到年老的時候就不可能享大福。

既然苦難能夠磨煉我們,有助於我們成功,那麼對於需要吃苦而且必須吃苦的人來說,就不必抱怨生活的苦難了。因為,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這幾乎是一條成功的鐵律。

Ⅳ 以「梅花的本色」為題寫一篇600字作文

春天要看美麗的迎春花;夏天要看亭亭玉立的荷花;秋天要看婀娜多姿的菊花;而在隆冬時節,卻要看那堅強、陽剛的梅花。

寒假裡,爸爸媽媽帶我去清風公園看梅花。一進公園,我就看到了一片五顏六色。我趕緊往梅花林中跑去。

梅花已經開了不少了,它們都爭先恐後地從花枝中探出頭來。有的還是花苞兒,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不肯讓別人看見自己的花容月貌;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像一個爭著要看外面世界的孩子;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裡面細細的花蕊。梅花的顏色有很多,白的,粉的,紅的,黃的、、、、、、我最喜歡的是「小白紅」它全身白里透紅,花瓣外面是火紅火紅的,就連花蕊也紅的耀眼,可奇的是花瓣裡面卻鑲嵌著一層小白圈,可真是梅花中的「佼佼者」啊!

我已經陶醉了,陶醉在這片美麗的梅花中。我覺得自己就是一朵梅花,一朵開放的梅花,不畏懼嚴寒。在無遮攔的天空下,我和其他的梅花一起昂首挺立在寒風中。過了好久,我才醒悟過來,我不是梅花,我是在看梅花呢!

看著眼前大片大片的梅花,我忽然想起了北宋大詩人王安石寫的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我愛梅花,愛它「樹樹立風雪」的英姿,愛它不畏嚴寒的堅強品格。

Ⅳ 鷓鴣天 鄭少微這是一首詠梅花的詞,寫出了梅花的哪些特徵

這首詞詠梅而不限於從梅花外表加以刻畫,而是努力塑造梅花的藝術形象,寄寓著深層的意蘊.通過對梅花藝術形象的審美,啟示讀者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既是詠梅,也是詠象梅一樣高潔的佳人、高士.既可理解為作者的自喻,又不拘限於作者的自喻.梅花成為了詞人所傾慕的理想人物的化身.
第三句是從花與葉的襯托關繫上來寫的,第四句則是從色澤上的襯托關系來寫的.一般人賞花多喜愛花的奼紫嫣紅,而梅花卻「不向胭脂借淡紅.」不借艷麗的色彩誘人,只憑她潔白的本色,無瑕的本質取勝.正如同「卻嫌脂粉污顏色」(張祜《集靈台》)的絕色佳人一樣,萬紫千紅和她潔白無瑕的本色相比,統統失去了迷人的光彩和誘人的魅力.將審美情境更提高了一層,進一步突出了梅花高潔的品質.讀者不難從這一藝術形象中深味出其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意蘊.言在頌花,意在頌人.下片側重寫梅花的骨氣和品格.百花都在春風吹拂下開放,唯獨梅花這位「豐色」佳人卻不肯「嫁春風」.她不想跟百花一樣「春風得意」,不向春風獻媚邀寵,卻偏偏願意和「雪月伴玲瓏」.梅花本為「歲寒三友」之一,臘月嚴冬,她卻於雪中開放.只有和她同樣潔白無瑕的雪和月才配作她的伴侶.在這里雖提出了雪和月,但梅仍是主體,雪和月是陪襯.春風、胭脂,是用相對的事物和顏色來和梅花作反襯;雪和月,是用同類事物和顏色來和梅花作陪襯.在寒夜月光和嚴冬雪光的交相輝映中,梅花臨風挺立,迎寒傲雪,愈顯精神.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使審美情境進一步向縱深拓展,強化了讀者的審美情趣,啟示讀者自然聯想到作者生平不肯隨俗同流,不趨炎附勢,不慕富貴,一身清白的高潔本質.這正是他仕途不得意的原因.
作者以梅花自喻的心態的表白:「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作者生當北宋末年,朝政昏暗,君主荒淫,外患頻仍,正直的士大夫無力匡扶,惟有退而潔身自好,「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自甘淡泊.然而「舉世皆濁我獨清」的人實在太少,作者不免自傷幽獨,惟有飲酒賞梅,自娛自慰而已.於寧靜淡泊中流露出一絲無可奈何的抑鬱感.

Ⅵ 再就是讀毛澤東詩詞,覺得它是很有個性的一類」,請你說說作者為什麼認為梅花是很有個性的一類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文明開發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學歷史之悠久,種類之繁多,形式之豐盈,都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文學大國的文學相媲美。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它反映社會生活的廣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更為無數的外國學人所稱道。

在戲劇方面,遠在十三世紀,就出現了元雜劇的輝煌。它的代表人物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了70部雜劇。那驚天地泣鬼神的《竇娥冤》,那輕松、明快、活潑、幽默的喜劇《救風塵》,那頌揚正義、鞭撻邪惡的公案戲《魯齋郎》,那翻卷著時代風雲的歷史劇《單刀會》等風格多樣、色彩紛呈的劇作,不僅展示了我國戲劇的豐富性、成熟性和厚重感,而且還把唐詩和宋詞的優點熔為一爐,把詩詞的功能由一般的吟誦擴展到配樂吟唱,將詩和歌密切地結合起來。

唐詩、宋詞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魅力,使語言的潛能發揮到了極至。它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變化多樣而又嚴整有序,而時代偉人毛澤東,不僅繼承了它的優秀傳統,而且還把這一藝術推向了一個新高峰。

在小說方面,還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現了「標志市民文藝樣式」的「宋話本」。元末明初又有兩部長篇小說的偉大傑作問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滸傳》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兩部內容博大、氣勢恢宏、人物過百的長篇巨著,享有世界聲譽。

在革命風暴中誕生、發展、逐漸走向成熟的我國現代文學(從「五四」時期的新文學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文學),以其更先進、更合理、更美好的嶄新姿態,前進在今日世界進步文學的前列。《阿Q正傳》、《子夜》、《家》、《春》、《秋》、《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風雲初記》、《保衛延安》、《紅旗譜》、《紅岩》、《東方》、《李自成》、《黃河東流去》、《第二個太陽》、《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等小說;《雷雨》、《日出》、《茶館》、《蔡文姬》、《武則天》、《文成公主》等話劇;郭沫若、艾青、賀敬之、郭小川、李季等詩人的詩歌,都以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跨進世界文學的殿堂,為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學編織出更為璀璨奪目的花環。

綜觀三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全貌,可以看出它的發展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在中國文學發展的漫長歷程中,文學的任務和功能歷來都受到重視。公元前的孔子(公元前551椆?/FONT>479)首先提出詩(文學)「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三國魏文帝曹丕,極重視文章的寫作,認為文章可以「經國」,提出:「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唐代的大詩人杜甫,對寫作詩歌的目的作了更直截了當的闡釋:「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對此,白居易說得更為明白:「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古代詩人、作家、文論家這些關於文學任務和功能的論述,對後來的創作實踐和文學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毛澤東和鄧小平在批判地吸收歷代有關文學功能的主張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礎上,提出了更明確、更為群眾歡迎的響亮口號: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解放區的文學取得了不可磨滅的成就,新中國的文學特別是新時期的文學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和繁榮。

二、我國文學歷來是勇於進取,在形式和體裁上不斷創新或推陳出新的開放型文學。比如,詩歌的發展是由四言詩而五言詩、七言詩,由古體詩而近體詩、格律詩、自由詩。散文的發展是由先秦散文而漢賦、駢文而「古文運動」中的古文,到了現代,散文的種類和形式,真可謂千姿百態、色彩紛呈。在體裁上,由唐詩、宋詞、元曲而明清長篇小說、短篇小說。總之,幾千年的文學發展表明,我國文學在藝術形式和體裁上,總是處在不停的運動中,在不斷地創新和革新。

需要指出一點,中華民族是一個理性化程度較高的民族,能夠全面、辯證、成熟地對待文學形式和體裁上的創新和革命。某一新的藝術形式和體裁出現後,並不因此否定先前的藝術形式和體裁,而是允許各種藝術形式和體裁自由競爭。比如,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在詩歌領域里占據主要地位後,但五言詩和四言詩並沒有就此消亡,甚至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再比如,今天我們提倡新詩,但舊體詩創作依然很興旺,詩與詞的比翼雙飛、共存共榮也很令人深思。在宋代,詞在詩歌領域里佔了主要地位,但宋代的詩也很有特色。即使在今天,它們也是齊頭並進的兄弟或姊妹。

三、我國文學是在向世界進步文學不斷學習、科學借鑒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豐富起來,從而與世界文學健康、奮進的潮流相溝通、相匯合的文學。中華民族,這塊偉大的土壤,是很肥沃的,對於外來文化,向來是熱烈多情的。且不說從南北朝起我國就開始翻譯佛經的盛事,也不說唐代高僧玄奘親赴天竺取經,翻譯佛教建立的豐功偉業,只說清光緒舉人、京師大學堂的林紓先生一個人翻譯一百七十餘種歐美等國小說的非凡之舉,就足可以看出近代的中國學人對外國文學的重視程度。新中國成立後,蘇聯與東歐各國的古今文學名著,幾乎全都譯成了中文。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國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著作在我國的翻譯出版,掀起了史無前例的熱潮。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中國作家、藝術家,在向世界進步文學學習時,顯示出驚人的智慧和創造力。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引進外國的新的藝術形式,如新文學中的小說(以魯迅的短篇小說和茅盾的長篇小說為代表)、新詩(以郭沫若、聞一多、徐志摩的詩歌作品為代表)、話劇(以曹禺的話劇為代表)等的創建,走的就是這條直接引進外國新的藝術形式的道路。二是借鑒外國的藝術形式,對某些民族傳統形式進行改造,即舊形式的現代化。如趙樹理的新評書體小說,劉紹棠的新傳奇小說,李季的民歌敘事詩,走的就是這條道路。三是從中西形式中都吸取些成分,嫁接出一種獨特的新形式。也可以說是土洋結合的新產品。如歌劇《白毛女》,就是西洋歌劇、話劇、傳統戲曲、民間秧歌幾種成分的溶合體,穎異別致,令人耳目一新。再如新時期崛起於舞台和電視屏幕的喜劇小品,就是獨幕話劇、相聲和影視藝術某些特殊的表現手段雜交而成的新的藝術形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四、多種文學流派自由發展,平等競爭,貫穿我國文學發展的始終。這也是我國文學的一個好傳統。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我國思想和文化界就曾出現過多種學術流派爭鳴的繁榮局面,出現過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四大著名學派,誕生了《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子》這樣一些代表人類古代文明的重要著作。後來,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我國文學中又出現過婉約派、豪放派、江西派、茶陵派、公安派、駢儷派、本色派、吳江派、臨川派、竟陵派、桐城派、常州詞派、鴛鴦蝴蝶派等多種文學流派。在現代小說發展中,還出現過新感覺派小說、鄉土派小說、社會剖析派小說、京派小說、七月派小說等多種流派小說。在現代詩歌發展中,出現過七月派詩歌和「九葉」詩人。新中國成立後,還誕生了山葯蛋文學流派和荷花澱文學流派。眾多文學流派競相媲美,是文學創作本身的藝術規律決定的,是文學事業繁榮和生命力的標志。尊重這個規律,毛澤東主席於1957年2月,在其重要著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鄭重地提出了在文學藝術領域里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人們常說的「雙百」方針)。毛主席是這樣闡述這一方針的重要意義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利用行政力量,強制推行一種風格,一種學派,禁止另一種風格,另一種學派,我們認為會有害於藝術和科學的發展。藝術和科學中的是非問題,應當通過藝術界科學界的自由討論去解決,通過藝術和科學的實踐去解決,而不應當採取簡單的方法去解決。」毛主席提出和倡導的「雙百」方針,是對我國古老悠久的文化傳統的科學總結,是繁榮、發展藝術和科學事業唯一正確的方針,在世界上也是一個創舉。新時期以來,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我國文學界出現了藝術流派林立,創作空前豐收的喜人形勢。在全國影響較大的小說創作流派有:以劉紹棠為代表的鄉土文學派;以鄧友梅為代表的市井畫卷派等眾多的藝術流派。眾多藝術流派的形成和空前活躍,是我國廣大作家藝術家潛能得到發揮的重要標志,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發展與繁榮的巨大推動力。

五、在我國文學發展中,民間文學總是與正宗文學並駕齊驅,成為推動正宗文學發展與繁榮的強大潮流。《詩經》中的「風」,基本上是民間文學,「頌」基本上是正宗文學,「雅」既有民間的,又有正宗的。可以說,《詩經》是正宗文學與民間文學的珠聯璧合。詞與曲一開始也是民間文學,到後來發展成正宗文學。宋人「話本」起初也是以民間文學的形式出現的,但是,到了明清,演變成小說,成為文學的主導形式,誕生了一系列家喻戶曉的長篇名著。我國文學中,正宗文學與民間文學這種互相推動和緊密聯系,到了社會主義時代,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加強和發展,成功的事例數不勝數。國家每年組織作家、藝術家到全國各地進行采風活動,目的之一就是有意識地引導作家、藝術家密切與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的聯系。

Ⅶ 什麼是梅花香自苦寒來

提起華語歌王周傑倫,很多人會說,他太幸運了!其實,周傑倫並不幸運。他的成功完全是自己創造的。

周傑倫3歲的時候就表現出出眾的音樂天賦,媽媽拿出積蓄為他買了鋼琴,然後又教他彈得一手好鋼琴。這使他在台北讀高中的時候,就成為學校的「知名人物」。

但他高中畢業後卻是到一家餐館當了服務生。服務生不好做,稍不留神就會遭到訓斥。有一次,他托著菜盤邊走邊聽歌,一不小心與一位女服務員撞個滿懷。女服務員的手被燙出水泡。餐廳經理趕過來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又罰了他半個月的薪水。

他把所有的工資都用來買音樂資料,把差不多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在音樂上,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學習。

不久,餐廳配備了鋼琴,但是換了幾位鋼琴師都不滿意。周傑倫在一個沒人的機會忍不住上去彈了一曲。不想,他的彈奏非常合老闆口味。於是,這個18歲的男孩在人們驚異的目光中當上了鋼琴師。

可這只是向前邁進了一個小小的台階。1997年9月,表妹為他介紹了一個伴奏的機會,但是他卻演砸了,舞台下噓聲四起。

周傑倫難受極了,可他並不灰心。

不久這家他去伴奏的阿爾發音樂公司請他去專職寫歌。他很高興,辭了職就去上任。可安排他的職務卻是「音樂製作助理」。這是一個除了寫歌,什麼雜事都得做的工作,包括給同事買盒飯。他想至少這里有音樂的環境,於是他勤快地干好所有的事。一次,因為人數的增加,他買盒飯從中午12點一直買到下午3點,連水都沒顧得上喝,他卻毫無怨言。

終於有一天,老闆給他配備了辦公室,讓他專職寫歌。他有了可以放飛夢想的平台,創作慾望噴薄而出,他創作了大量的歌曲。然而,當他把這些歌曲拿給老闆的時候,每一次老闆都失望地搖頭。老闆感到,他的音樂天賦很好,可樂曲總是怪怪的,不討人喜歡。自己一刨作了這么多的歌,老闆一首也沒看中,他感到屈辱,他想放棄。可他也明白,如果放棄,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音樂之路。

他終於沒有放棄。屈辱反而激發了一股勁頭,他一連七天每天都創作一首歌。老闆每天早晨8點上班時,准能見到他的作品。老闆雖然覺得他的作品還不成熟,但還是被他感動了。

1998年,公司把他的歌曲《眼淚知道》推薦給劉德華,遭到拒絕。又把他專門為張惠妹精心創作的《雙截棍》推薦給張惠妹,遭到了更加乾脆的拒絕。

一次次失敗,周傑倫開始迷茫了,他開始懷疑自己。就在這個時候,老闆對他說:別忘了,你對音樂有獨特的理解力。在迷茫的時候,這一句肯定的話語,勝過千斤獎賞。在他到這家公司兩年多而毫無成績的時候,老闆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說:「我給你10天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我就從中挑出10首,為你出唱片專輯。」

周傑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毫無成績的人怎會享受如此待遇?他更加熱血沸騰。

他買來一大箱方便麵,鑽進創作室,任由激情噴發,一首接一首地創作,疲憊不堪時,打個盹兒,醒來繼續創作。連軸轉了10天,52首歌創作出來了。

老闆很佩服他,也兌現了諾言。他的第一張專輯製作出來了。剛一上市就一鳴驚人,被歌迷搶購一空,並得了三項大獎。

從此他的每張專輯都風靡歌壇,一發而不可收。2002年初。在第八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評選中,他被評為「最受歡迎的男歌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如果沒有那麼多生活的艱辛,也許周傑倫就不會珍視那些創作的機會,我們也許就無法聽到他動人的歌聲。無獨有偶,英雄似乎自古就多磨難,霍英東也是在苦難中長大成人的。

霍英東進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加煤。但不久卻被老闆炒魷魚了。

霍英東天資聰穎,人又勤奮,老闆解僱他的原因是他長期營養不良,體重只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無法負荷夜以繼日的體力勞動。他後來回憶說:「早上時體力還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憊不堪。我當時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飽的。」

後來,霍英東又在啟德機場當苦力,每天只有七角半工資及半磅米。他說:「為了省錢,每天清晨5時就由灣仔步行至天皇碼頭,坐一角錢船過九龍,再騎腳踏車往啟德機場。」可由於體力不足,他在抬貨時,一隻手指被壓斷了。

工頭看他可憐,便安排他做修車學徒。但他又不小心撞了一部貨車,於是又被解僱了。此後,霍英東曾應征做鐵匠,卻因為太瘦弱而沒有成功;於是便做釘鍋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魷魚;接下來,他又到太古糧廠做賣糧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難,並沒有擊垮霍英東,而是磨煉了他的意志,培育了他的堅強。

霍英東在發達之後,仍然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煙、不喝酒,從不喜歡吃得過飽,主糧是芋頭和粟米,每天都堅持游泳。

坎坷悲慘、多苦多難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經歷,造就了霍英東後來的人生輝煌。艱苦的生活對於失敗的人來說是一種阻礙,對於成功的人來說,卻是一種磨煉。

美國有一家家財萬貫的大企業家的千金小姐,在大學期間要自己課余打工賺取學雜費。有人認為她的父母有些「不近人情」,但這位企業家卻說:「我這樣做只是為了讓孩子從小知道生活的艱辛,讓她經受一點艱苦生活的磨煉。這樣,她長大以後才能知道怎樣把握自己,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苦難對於每個人都一樣,只是來臨的時間不同,如果在該吃苦的時候不吃苦,那麼到了不該吃苦的時候就一定會吃苦;如果在年輕的時候不能吃大苦,那麼到年老的時候就不可能享大福。

既然苦難能夠磨煉我們,有助於我們成功,那麼對於需要吃苦而且必須吃苦的人來說,就不必抱怨生活的苦難了。因為,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這幾乎是一條成功的鐵律。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高調理事 低調做人》

Ⅷ 誰折南枝傍小叢,佳人豐色與梅同.有花無葉真瀟灑,不向胭脂借淡紅.應未許,嫁東

鷓鴣天·誰折南枝傍小叢
詞作原文
誰折南枝傍小叢,佳人豐色與梅同。有花無葉真瀟灑,不向胭脂借淡紅。
應未許,嫁春風。天教雪月伴玲瓏。池塘疏影傷幽獨,何似橫斜酒盞中。
詞作鑒賞
上片寫梅花的豐色和韻致。「誰折南枝傍小叢」。一開始就從梅花所處的具體環境著筆。南枝向陽,梅開最盛。「折南枝」當然是折開得最盛的梅花了。這為次句「豐色」二字提供了依據。次句「佳人豐色與梅同」,此句以物擬人,由物及人。豐色,既是梅花的豐色,也是佳人的豐色。只有梅花才能和佳人比美,使人產生藝術聯想。第三句仍從梅花本身特點著筆向意境的縱深處掘進、拓展。「有花無葉真瀟灑,不向胭脂借淡紅。」俗話說:「紅花雖好,還須綠葉扶持。」「萬綠叢中一點紅。」有綠葉的襯托才能顯出紅的美麗來。而梅花不同,梅花盛開時,綠葉尚未長出。她不依仗綠葉的扶持,憑她獨有的清香豐色,超然獨立於百花之上,被稱為「花魁」。「瀟灑」本是用於寫人的,這里用來寫花,亦花亦人,花與人在藝術形象上已統一起來了。作者既是贊揚花的品格高尚,也是贊揚象梅花一樣的佳人和高士品格高尚。
第三句是從花與葉的襯托關繫上來寫的,第四句則是從色澤上的襯托關系來寫的。一般人賞花多喜愛花的奼紫嫣紅,而梅花卻「不向胭脂借淡紅。」不借艷麗的色彩誘人,只憑她潔白的本色,無瑕的本質取勝。正如同「卻嫌脂粉污顏色」(張祜《集靈台》)的絕色佳人一樣,萬紫千紅和她潔白無瑕的本色相比,統統失去了迷人的光彩和誘人的魅力。將審美情境更提高了一層,進一步突出了梅花高潔的品質。讀者不難從這一藝術形象中深味出其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意蘊。言在頌花,意在頌人。
下片側重寫梅花的骨氣和品格。百花都在春風吹拂下開放,唯獨梅花這位「豐色」佳人卻不肯「嫁春風」。她不想跟百花一樣「春風得意」,不向春風獻媚邀寵,卻偏偏願意和「雪月伴玲瓏」。梅花本為「歲寒三友」之一,臘月嚴冬,她卻於雪中開放。只有和她同樣潔白無瑕的雪和月才配作她的伴侶。在這里雖提出了雪和月,但梅仍是主體,雪和月是陪襯。春風、胭脂,是用相對的事物和顏色來和梅花作反襯;雪和月,是用同類事物和顏色來和梅花作陪襯。在寒夜月光和嚴冬雪光的交相輝映中,梅花臨風挺立,迎寒傲雪,愈顯精神。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使審美情境進一步向縱深拓展,強化了讀者的審美情趣,啟示讀者自然聯想到作者生平不肯隨俗同流,不趨炎附勢,不慕富貴,一身清白的高潔本質。這正是他仕途不得意的原因。
結尾兩句「池塘疏影傷幽獨,何似橫斜酒盞中」。化用了林逋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另具新意,更進一步由寫梅花之形到寫梅花之神,使藝術境界達到這首詞所描寫的最高度。在讀者面前展開的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情境:澄凈的池水中倒映著疏疏朗朗的梅花清影;酒盞中幾枝梅影橫斜,情調自然、寧靜、恬淡。這正是佳人、高士所追求的情境。也是作者以梅花自喻的心態的表白:「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作者生當北宋末年,朝政昏暗,君主荒淫,外患頻仍,正直的士大夫無力匡扶,惟有退而潔身自好,「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自甘淡泊。然而「舉世皆濁我獨清」的人實在太少,作者不免自傷幽獨,惟有飲酒賞梅,自娛自慰而已。於寧靜淡泊中流露出一絲無可奈何的抑鬱感。
這首詞詠梅而不限於從梅花外表加以刻畫,而是努力塑造梅花的藝術形象,寄寓著深層的意蘊。通過對梅花藝術形象的審美,啟示讀者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既是詠梅,也是詠象梅一樣高潔的佳人、高士。既可理解為作者的自喻,又不拘限於作者的自喻。梅花成為了詞人所傾慕的理想人物的化身。[1]

3作者簡介
鄭少微,字明舉,生卒年不詳,成都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進士。以文知名。政和中,曾知德陽。晚號木雁居士。《全宋詞》存其詞2首。

Ⅸ 上聯:玉雪可馨,千古梅花存本色;下聯怎麼對

玉雪可馨,千古梅花存本色
對酒當歌,萬載英雄在胸中

Ⅹ 梅花應該是國花

恩,有道理!

熱點內容
家養花卉圖片及名稱 發布:2025-05-14 01:15:52 瀏覽:222
憶束蘭花 發布:2025-05-14 01:05:32 瀏覽:471
恨天高茶花特點 發布:2025-05-14 01:01:49 瀏覽:478
夢到送女友花里一朵白玫瑰 發布:2025-05-14 00:57:00 瀏覽:701
西蘭花常見病害圖譜 發布:2025-05-14 00:56:21 瀏覽:201
我的世界怎麼做盆栽 發布:2025-05-14 00:54:58 瀏覽:385
大惠蘭花葯用 發布:2025-05-14 00:50:53 瀏覽:572
花藝葉材分類 發布:2025-05-14 00:50:43 瀏覽:983
我是一朵小花伴奏曲 發布:2025-05-14 00:50:38 瀏覽:935
泉州蘭花展 發布:2025-05-14 00:48:14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