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花費
Ⅰ 有誰讀了<茶花女>,有何感想,可以分享一下嗎
盡管法國作家小仲馬的《茶花女》是一部描寫妓女的愛情小說,不時描寫妓女的色情小說,卻依然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里成為新中國的禁書。所以和我年齡相仿的整整一代中國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只知道有這本書而沒有讀過這本書。然而我們對這本書的內容卻並不陌生,《茶花女》的小說1848年在巴黎出版,《茶花女》的話劇1852年在巴黎演出,《茶花女》的歌劇1853年在威尼斯公演,1909年以來已經二十多次被搬上銀幕,早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被翻譯成中文,上個世紀初,甚至在中國的話劇舞台上也公演過,所以只要略加留心,就不難從各種文章中接觸到關於《茶花女》的內容和評論。
在讀這本小說之前,我一直以為是阿爾芒的父親扼殺了茶花女的愛情,讀完全書我才發現,真正扼殺了茶花女的愛情的其實是阿爾芒的虛榮和猜疑。
二十四歲的外省青年阿爾芒在巴黎讀完大學取得了律師資格之後,並沒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把文憑放在口袋裡,也讓自己過幾天巴黎那種懶散的生活。」他憑著祖傳的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傭人,養了一個「小家碧玉,溫柔而多情」的情婦,同時與朋友一起整天出入各種風月場所尋歡作樂。正是在這種情形下,他邂逅了巴黎名妓外號「茶花女」的瑪格麗特小姐,並立刻展開了對她的追求。
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風月場中追求女人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錢,一種是用情。阿爾芒在當時雖然也算有幾個錢的「小資」,但正如書中另一位老妓女揄揶他的那樣「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貼費是不夠這個女孩揮霍的,連維修她的馬車也不夠。」瑪格麗特為了維持巴黎名妓的排場,每年需要花費十多萬法郎。所以阿爾芒只能用「情」來追求瑪格麗特。果然在他付出了兩三年的時間後得嘗所願,不但讓瑪格麗特成了他的情婦,還讓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愛情。
妓女以出賣肉體和感情為職業,但她們也有自己不願意出賣的愛情,或許正是因為她們看夠了人間的虛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愛情。所以當瑪格麗特把阿爾芒對她的愛慕當成了真正的愛情之後,就毫不猶豫地不顧一切地獻出了她的一切。
面對瑪格麗特的一片真情,阿爾芒卻始終不肯相信妓女也會有真正的愛情,所以從佔有瑪格麗特的第二天起,就讓猜疑占據了他的心頭,第三天就認定瑪格麗特欺騙了他而發出了一封羞辱和譴責她的絕交信。然而,當他聽到朋友祝賀他得到了「可以替他爭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婦」 瑪格麗特之後,在虛榮心的作用下,立刻後悔起來,並給瑪格麗特發出了請求寬恕的信。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阿爾芒心目中,佔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心的分量要比對瑪格麗特的愛情的分量重得多。也就是說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擁有名妓的虛榮而不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愛情。正如書中瑪格麗特當面怒斥阿爾芒時所說的那樣:
「你,你不願意讓我知道你的景況,你要我保留我的虛榮心來滿足你的虛榮心,你想保持我過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們思想上的差距,你,總之,不相信我對你的無私的愛情,不相信我願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這筆財產我們本來可以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但你寧願把自己弄得傾家盪產,你這種成見真是太根深蒂固了。你以為我會把虛榮當著幸福嗎?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是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人們常說,「真正的愛情往往能使人變得崇高」,然而阿爾芒在得到了瑪格麗特之後不但沒有變得絲毫崇高起來,反而變得更加墮落了。他整天除了享受擁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和快樂之外,就是去地下賭場賭博來增加一點用於揮霍的金錢,全然不顧瑪格麗特維持巴黎名妓排場的費用其實是來自其他幾個男人的供養這一事實,也絲毫沒有考慮應該怎樣盡快讓瑪格麗特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由此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所謂愛情是多麼地微不足道。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愛情真正讓瑪格麗特變得崇高起來,她義無反顧地決心拋棄已經擁有的一切虛榮和奢侈,要洗盡鉛華,革心洗面從新做人,與阿爾芒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她甚至以虧損兩萬多法郎為代價,委託別人變賣她的一切財產,告別過去的一切,與阿爾芒租一間清靜的小屋,過起了遠離風塵的隱居生活。
遺憾的是阿爾芒只是被動地聽從瑪格麗特的一切安排,絲毫沒有考慮過應該和瑪格麗特結婚之類的問題,也許在他的內心從來也沒有相信過瑪格麗特真正願意脫離過去的生活。正因如此,在瑪格麗特因了阿爾芒的父親的要求給阿爾芒寫了一封分手信後,他立刻就否定了瑪格麗特為他付出的一切真情,立刻就拋棄了對她的一切愛情和信任,甚至沒有想到應該去問一下這個變化是為什麼發生的,盡管他明明知道父親正在想盡一切辦法反對他和瑪格麗特繼續來往。
更加可悲的是,作為法律專業畢業、理當擅長分析研究的阿爾芒,不但沒有去研究推敲一下她為什麼變心,反而粗暴簡單地認定她就是因為不能甘於清貧貪圖過去的虛榮才離開他的,甚至卑劣地對這個曾經愛過的女人進行了種種無恥的報復,哪裡像是在對待一個自己愛過的女人啊!讀到書中這一段時,身為男人的我也忍不住為他的無恥感到羞愧:一朝得到女人就溫順得像條狗,一旦失去女人就兇狠得像條狼,這樣的人實在不配談情說愛啊。
我們也無法否認阿爾芒確實是愛瑪格麗特的,只是他一直不相信瑪格麗特也真正愛他,總覺得他的真正的愛情遭到了瑪格麗特的戲弄和踐踏。他的心胸是那麼狹小卑劣,絲毫不懂什麼叫愛我所愛無怨無悔。他的心裡充滿了怨,充滿了恨,唯獨缺少一份瑪格麗特那樣的無私的不求回報的真正的愛。哎!這世上的猜疑心有幾個不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產生的呢?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畢竟還是有愛的,盡管他表達愛情的方式不一定對,他對愛情的理解不一定全面,所以才會在確認了瑪格麗特對他的那份真情後感到痛苦,感到後悔,才會寫出這篇感人肺腑、流傳千古的男人懺情錄《茶花女》,只是這個懺悔實在是來得太晚了一點。
我想,如果戀愛中的男人和女人們在遇到波折時,都能多幾分真誠和信任,少幾分虛榮和猜疑,這世上的許多愛情悲劇,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結局。
Ⅱ 塵埃里的花:瑪格麗特——《茶花女》
《茶花女》是小仲馬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是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個真實故事。
他曾愛過一個妓女——瑪麗,但是卻拋棄了她,當他再次回到巴黎時,紅顏已經香消玉殞。出於自責和深深的內疚,小仲馬完成了《茶花女》。也是對瑪麗的愛和愧疚,讓他筆下的瑪格麗特那麼完美,那麼無私。所有的錯誤、所有的過失他都推給了那個扭曲的資本社會和那個自私偏執的阿爾芒——他自己。
在《茶花女》的故事中,瑪格麗特是個為衛道士所不能容忍的妓女,但是她卻比任何貞潔聖女,都要完美。
她善良單純、敢於追求真愛、隱忍寬容、善解人意、為了愛情敢於犧牲和奉獻。為了愛人,她可以放棄她的生活,她的希望,甚至她的生命。
她是上流社會被人包養、奢侈成性的高級妓女。
當她遇到阿爾芒的時,立馬便成了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
當她勇於追求真愛,為了和阿爾芒在一起,勇於切斷與過去所有的聯系,不再在浮華中沉淪時,她又像是一個敢愛敢恨的烈女。
當她為了阿爾芒的前途,為了迪瓦爾家的名譽而犧牲自己的愛情和希望時,她又像是一個無私奉獻的聖女。
她是無私的。也正是她的無私,才讓那麼多讀者對她心生憐憫,愛她,尊敬她,為她落淚。
故事的開始是「我」去參觀一個即將被拍賣的公寓,這個公寓里曾經住著一個名噪一時的妓女——瑪格麗特·戈蒂埃。
公寓華麗的傢具和陳設,梳妝室中各式各樣的珠寶首飾,彰顯出一個妓女生前的奢華生活。
她的生活是奢華的,因為她有資本——她的美麗和無窮的魅力。因為她的美麗,讓無數上流社會的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她身材頎長,窈窕得有點過度,可是擁有精妙絕倫的才能,只要在穿著上稍加安排,就可以消除造化的這種疏忽。……她的頭發異常秀美,經過精心修飾,顯得小巧玲瓏……在一張艷若桃李的鵝蛋臉上,嵌著兩只黑眼鏡,黛眉彎彎,活像畫就一般;這雙眼睛罩上了濃密的睫毛,當睫毛低垂的時候,彷彿在艷紅的臉頰上投下了陰影;鼻子細巧、挺秀,充滿靈氣。……這就是這張迷人的臉的全貌了。」
她是一個貧窮的鄉下姑娘,但是貧窮和她的美麗並不相稱。她應該擁有財富。但是對於她來說,一個沒有地位,沒有任何技能知識,沒有財產,她得到金錢滿足她的虛榮心的方法,只能是犧牲肉體。
阿爾芒責備她接待G伯爵而欺騙他的時候,她說道:「我的朋友,如果我是某某公爵夫人,如果我有二十萬里弗爾的年收入,那麼無論我是您的情婦,還是除了您以外我又有一個情人,您都有權利問我,為什麼我欺騙您。但我是瑪格麗特·戈蒂埃小姐,我有四萬法郎的債,沒有一丁點財產,而且我每年要花費十萬法郎。」
她沒有財產,沒有地位,她也曾依靠廉價的勞動維持生活,但是勞動讓她依舊貧窮。所以追求財富讓她走上了賣笑賣淫的道路,她曾喝醉酒時憤怒地說道:「有的人老是來向我要求同樣的東西,他們為我付錢,就自以為同我算清賬了,不斷地看到這些人,真叫我煩透了。但是不行啊,要有衣裙、馬車和鑽石的虛榮心,把我們往火坑裡拖。……有朝一日我們會在毀掉別人再自我毀滅以後,像條狗一樣無聲無息死去。」
這樣奢侈狂放的生活是她生存的命脈,是她的命,是她生活的來源。「即使我好好照顧自己,我也會死去。支持著我的,是我所過的狂放不羈的生活。再說,好好照顧自己,這對家庭和朋友的上流社會婦女是有用的,但是我們呢,一旦我們不能再滿足情人的虛榮心,不能再供他們尋歡作樂,他們就拋棄我們,於是漫漫長夜之後,白天仍然是度日如年。」
這就是一個惡性輪回,這就是她一個妓女不得不遵循的生命軌跡,她只能墮落,只能沉溺在物質營造的淫盪的、奢華的、看似光鮮實則骯臟的生活中。
貞潔早與她無關,他們說得話越下流,她笑得越開心。她是一個被人唾棄的妓女。但是在瑪格麗特身上,我們卻能看到一種不是她這種身份的女子應該有的高貴的氣質。書中的「我」,也曾遇到過瑪格麗特,「她坐在一輛由兩匹棗紅色駿馬駕轅的藍色四輪轎式的小馬車里,每天一準來到那裡。那時我注意到在她身上具有一種她那一類人罕見的高貴氣質,……。」
她雖然在物質的世界中墮落了,但是骨子裡卻透露著一個聖潔少女的高貴和純真。這也就是她為什麼能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一樣接受阿爾芒的愛,也能無比執著勇敢地愛著阿爾芒的原因。
瑪格麗特雖然有過無數的情人,但是在真正的愛情上她卻是一個貞潔的處女。
她聽過無數的情話,當過很多人的情婦,但是無不是金錢和美貌的交易,並沒有真愛。所以真愛一直在她的心裡,也是這份壓抑在心裡的真愛,讓她看起來帶有著處女的純真和稚氣。
阿爾芒眼中的瑪格麗特是純真的、多情的、純潔的處女。
「在這個女人身上,有著某些單純的東西。可以看出她雖然過著放縱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純真。……一句話,在這個姑娘身上,可以看出處女的成分,只不過她一失足才成了妓女,而這個妓女很容易又會成為最多情、最純潔的處女。」
這種處女的氣質並不只有阿爾芒看到了,書中的「我」也同樣看到了,「瑪格麗特雖過著縱欲的生活,但她的面容卻呈現出處女的神態,甚至帶著稚氣的特徵,這點難免令人納悶。」
瑪格麗特雖然出賣著愛情,卻從未真正愛過誰,所以她給阿爾芒的愛情,就是一個少女最純真、最單純、最真摯的愛。
在她們的愛情故事裡,瑪格麗特一直想要擺脫一個妓女的形象,但是她又不得不依靠妓女的身份去維持她和阿爾芒的交往。
但是阿爾芒的愛,卻是自私的、佔有欲極強的,他無法容忍瑪格麗特有別的情人,即使他知道她是一個妓女,她奢侈的生活需要多個情人來維系,他也知道這是她的生活來源。但是他還是無法忍受。甚至不惜寫帶有挑釁嘲諷的信,傷害瑪格麗特對她的愛和她僅有的自尊心。
「我非但不知足,反而想獨佔一切,強迫她一下子斬斷過去的關系,而這些關系是她今後的生活來源。」
但是瑪格麗特卻一次一次的原諒了他。並給了他,她能給的最大的體諒。
「我們這些女人,當我們還有一點良心的時候,我們說話做事都別有深意,別的女人是一無所知的,因此,我對您再說一遍,瑪格麗特·戈蒂埃找到還債的方法,不像您要錢,這是一種體諒……」
她盡可能的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安排他們的事情,體諒著阿爾芒,她不想用他的錢,她不想他們的關系就像從前賣淫一樣。
除了對阿爾芒的體諒和理解,瑪格麗特也勇敢地追求真愛,不計後果得去維持他們的愛情。她不是無人可愛,只是愛得義無反顧。
N伯爵的身份、地位、金錢、還有苦苦地追求,都不能使她動心,然而阿爾芒的關心卻讓她義無反顧地愛上了他。她委身於他,比任何男人都要快,「因為你看到我咯血時握住了我的手,因為你哭泣了,因為世間只有你真正想同情我。」
她也在努力維護他們的愛情,不惜一切代價。就是因為阿爾芒的嫉妒,瑪格麗特斷絕了她同所有情人的關系,並宣布她是阿爾芒的情人,甚至不惜和公爵決裂。她用斷絕了生命來源的方式在愛著他。
當阿爾芒責備瑪格麗特賣馬、當衣服,並要替她償還債務的時候,她說:「像我們這樣的關系,如果女方還有一點自尊心,她就應該由自己作出各種各樣的犧牲,而不問她的情人要錢,否則她的愛情就跟賣淫無異。」
因為她是妓女,對金錢和愛情的交易極為敏感。所以她不想讓他們的愛情跟金錢扯上任何關系。
她在謀劃著他們的未來,她不再虛榮,不再奢侈,只想做個平凡的女人守候著平凡的愛情。
與她縝密的思考和成熟的想法相比,阿爾芒顯得幼稚得多。他為瑪格麗特失去了馬車和美麗的衣服、鑽石而感到心痛,為了他們的奢靡生活,四處借債,不惜傾家盪產,抵上他最後的財產。
而瑪格麗特卻表示出與他同甘共苦的決心,她不要鑽石、馬車和漂亮衣服,她要變賣她的豪華家居用來還債,換一套租金不高的小公寓,然後用阿爾芒並不是很高的收入過她們的小日子。
但是阿爾芒父親的到來,卻斷送了瑪格麗特最後的希望。
她出淤泥而不染,她犧牲物質去追求精神的戀愛,她為了維持愛情而無私奉獻,都不足以讓讀者幾個世紀都無法忘懷,真正讓瑪格麗特深入人心的是她為了阿爾芒的前途,迪瓦爾家的名譽,他妹妹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愛情和希望,甚至於生命的偉大舉動。
面對一個年老的父親的乞求,她無法無動於衷。她終究是個妓女,妓女,一個註定敗壞名譽的職業,一個註定傷風敗俗的名銜。
瑪格麗特明白「我過去的生活不容許我去夢想這樣的未來,而且我要對我的生活習慣和名譽所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
他父親羅列出了很多理由,每一條理由都讓瑪格麗特不得不離開。阿爾芒的前途,他們並不可能美好的同居生活,玷污迪瓦爾家的名譽,以及會耽誤他妹妹的婚事……他父親甚至這樣說:「一個女孩子的前途掌握在您的手裡,可她絲毫沒有傷害過您,而且她有權指望前途美好。……瑪格麗特,把我女兒的幸福賜給我吧。」
但是瑪格麗特又何嘗傷害過你們?你們卻推她走入了地獄。
善良的瑪格麗特是無法面對這樣的懇求的,她用她的行動證明她對阿爾芒愛的無私,對他父親的尊重和愛戴,還有對這個世界的善意。
她遵守了對一個父親的承諾,讓阿爾芒恨她,離開了阿爾芒,讓他回到他父親的身邊。但是偏執的阿爾芒,自私地愛著瑪格麗特的阿爾芒,怎麼能如瑪格麗特般偉大?
為了報復「狠心」離開他的瑪格麗特,阿爾芒讓瑪格麗特的對頭當她的情婦,處處刁難瑪格麗特,侮辱她,折磨她。
面對著瑪格麗特的求饒,他卻更加變本加厲地折磨她。她的身體一天天在垮掉,她被這個世界、被她愛的人活生生地推入了地獄。
其實,想一想,她根本不會斷送阿爾芒的前途,因為她將不久於人世。她也根本不會讓他傾家盪產、失去對家庭的責任,她是那麼的體貼,那麼的無私,那麼的善解人意。
唯獨改變不了的就是她是個妓女,一個被生活所迫淪為的妓女,一個沒傷害過任何人的可憐的女子。而她卻要因為一個姓氏,犧牲掉她的幸福甚至生命。
書中的「我」去到了阿爾芒的家裡,感慨出了這樣一句話:「貞潔的少女不知道,一個遠離她的妓女,僅僅為了維護她的姓氏,犧牲了自己的幸福。」 (這個她指的是阿爾芒的妹妹,姓氏是迪瓦爾)
基督教文化的善與愛,犧牲與奉獻在一個低賤的妓女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也許是出於對瑪麗的內疚和愛,讓小仲馬把瑪麗塑造成了一個在愛情中極為完美的瑪格麗特,而把自己塑造成了自私、偏執、佔有欲極強、以自我為中心甚至最後把瑪格麗特逼上絕路的極其不堪的阿爾芒。
正是阿爾芒的自私,襯託了瑪格麗特的無私;正是阿爾芒的偏執,襯託了瑪格麗特的善解人意;正是阿爾芒瘋狂地報復,襯託了瑪格麗特的隱忍和寬容;正是阿爾芒狹隘的愛情觀,襯託了瑪格麗特愛的偉大……一個不堪的阿爾芒,襯託了一個完美的瑪格麗特,這似乎也讓讀者原諒了那個拋棄了瑪麗的小仲馬。
Ⅲ 《茶花女》中的瑪格麗娜 為什麼會負債累累呢她不是有 G·伯爵 養著的么
瑪格麗特之前是很多錢財的,為了阿爾芒,離開了公爵,就自然沒用強大的經濟資助,所以負載累累,和阿爾芒到鄉下逃債啊
瑪格麗特作為公爵的情人只是為了支付每年昂貴的花費,維持生活的需要。在遇到阿爾芒後,阿爾芒舉動深深吸引了她,當他看到她吐血就抓住了她的手,還為此傷心流淚,瑪格麗特覺得他是十分願意同情她的人。她說:「如果男人們都懂得用眼淚能夠贏得的東西,他們也許會更討人喜愛,我們也就不會去揮霍他們的錢財了。」也只有在阿爾芒面前,她才能想之所想,談之所談,用不著偽裝自己。而在阿爾芒看來,瑪格麗特是一個純潔善良的女子,他要沖破重重困難和她在一起,可他付不起她昂貴的費用和每年的欠款,也只能是她眾多情人中的一個。畢竟愛情是自私的,沒有一個男人能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躺在別人的懷里,最終他受不了了,瑪格麗特這時作了一個選擇離開公爵,和阿爾芒一起來到了鄉下,過著他們幸福的生活
Ⅳ 閱讀小仲馬《茶花女》讀後感
《茶花女》是小仲馬筆下最為勝利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在世人眼中骯臟的妓女與一位天真浪漫、涉世未深的青少的凄美 愛情 故事 。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閱讀小仲馬《茶花女》 讀後感 ,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幫助!
閱讀小仲馬《茶花女》讀後感1
讀《茶花女》這本書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記得那時候是抱著一種隨便的心態去看這本書,但卻被男女主角的愛情給深深地感動,同時也痛恨那個時代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的冷漠與無知。
在讀這本小說之前,我一直認為是阿爾芒的父親扼殺了茶花女的愛情,讀完全書我才發現,真正扼殺了茶花女的愛情的其實是阿爾芒的虛榮和猜疑。阿爾芒在巴黎讀完大學取得了律師資格之後,並沒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過著悠閑地生活,在電影院邂逅了瑪格麗特並對她一見鍾情,對她展開了追求。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風月場中追求女人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錢,一種是用情。雖然阿爾芒在那個年代也算是有錢的小資,但是對於一個年花費十幾萬英鎊的妓女而言這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感情還是打動了瑪格麗特,她終究還是成為了他的情人,還讓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愛情。
但面對瑪格麗特的真情,阿爾芒卻不肯相信,去猜疑瑪格麗特。他向他的朋友炫耀,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佔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心大過對瑪格麗特的真情。就在瑪格麗特的真情與阿爾芒的猜疑中,他們度過了好多個年頭,直至阿爾芒父親的出現,他勸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瑪格麗特為了自己心愛的人的前途,聽從了他父親的話,離開了他,過回以前的生活。但失去阿爾芒的瑪格麗特,卻不再是以前的那個瑪格麗特了,知道最後鬱郁而終。
我們不能夠否認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愛情,那都是我們能夠看見的,只是他一直都不相信瑪格麗特會真正的愛他,他總覺得瑪格麗特是在戲弄他、踐踏他,他的心胸下載,與瑪格麗特無私的愛比起來,真的那麼的自私啊!世間上有多少情侶就是因為對方的猜疑而分開的呢?太多太多啦,所以如果你有心愛的人,請你相信他,哪怕結果會受傷害。
當然阿爾芒真的很愛瑪格麗特,因為愛,他才會害怕失去,才會在確認了瑪格麗特對他的那份真情後感到痛苦,感到後悔,寫出這篇感人肺腑的茶花女,只是這個懺悔有點遲了。所以希望所有有情人,要珍惜對方,千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
閱讀小仲馬《茶花女》讀後感2
瑪格麗特是珍珠的意思。那個手執茶花的美麗而又凄苦的女子,也只有這樣純潔的字眼配做她的名。
她身陷在那個人性幾乎泯滅的巴黎,賣笑為生;而我則擁有幸福的家庭,無憂無慮地成長著。我們之間並無任何相似,但她一直長久地震撼著我的心。
第一次讀《茶花女》是在九歲, 兒童 版,是她,第一次讓年少無知的我懂得了「不幸」的含義。以後的日子裡,我總是會回憶起她的故事,為她嘆息,為她憤恨。
而真正懂她卻是在十一歲。那一天,我恰巧沒帶書簽,又不忍心折壞書頁,便只好把全譯本的《茶花女》打開放在屜中,結果數學老師硬是說我在數學課上看書,把書拽出來,擲在地下。
心裡很委屈。俯身拾起書,想要分辯幾句,卻又瞥見教師臉上的怒色,攥著紙巾的手輕撫著封面,我突然間想起了阿爾芒的父親央瑪格麗特與阿爾芒分手的那一段。
靜靜聽完了老人的一大堆嚴厲的指責與苦苦的哀求後,瑪格麗特一字一顫地說:「那就請您轉告您那美好、純潔、可愛的女兒,說從前有個女人,她一生只有一個心願,但為了您的女兒,她把這願望砸毀,用兩只手把心搗碎,死了。」
說這些的時候,瑪格麗特是絕望的,放棄摯愛,就無異於縱身跳入剛剛逃離的火坑。這不是她的義務,可為了另一個女孩子的婚姻幸福,她甘願犧牲自己唯一的心願!這種委屈,莫不如鑽心剜骨一般痛楚!相比之下,我所受的委屈,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又有什麼資格為自己鳴冤喊屈、忿忿不平?
剎那間懂了瑪格麗特,懂了她的善良,懂了也的艱辛,懂了她全部的堅韌與偉大。
我與她,雖然有著太多的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我,成為一個和她一樣、充滿人性光輝的人!
淚,在那一瞬奪眶而出,晶瑩如珍珠。
閱讀小仲馬《茶花女》讀後感3
剛接到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了書名「茶花女」,腦海里便第一浮現出一位純潔、天真的姑娘在辛勤的摘取茶葉……可是閱讀一番後,才令我為「她」佩服得五體投地。
主人公瑪格麗特是位被世俗鄙視為放盪的,可是她卻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哪有什麼愛情啊。」「這些骯臟的人怎麼會有愛情呢。」「她們有什麼資格去愛別人呢。」……這是我們在心中不由得浮現在大腦的偏見,這也正是我們這個社會陰暗之處。
瑪格麗特,一位既可悲又可敬的美麗,她為了可以得到真愛,所以面對那些情人的到來。她使自己最小程度地受到「染污」,保護自己,可是正是因為真愛,她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可是這些許許多多的為愛努力,換來的是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擠。甚至還有惡意中傷。這巨大的輿論阻力,使這對鴛鴦分開了,「誤會」使這對愛人隔離了,「誤會」使最愛的人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羞辱、離開她,這是何等之痛苦啊!
也許,在這樣的重重煩惱、困憂下,只有死亡才能夠使她解脫,是的,死亡拯救了她,她死了,孤獨離開了這個曾經令她過上奢華的生活,給她痛苦記憶,給了她……的世界,生前的奢侈生活,以前的情人也忘了她,可是她曾得到過一份短暫的真愛,所以她的靈魂也就此得到了凈化……
在著名作家小仲馬的筆下,以茶花女為由引出了:資本主義上流社會的人們,明明鄙視放盪,卻又要逼良為娼,如果瑪格麗特,沒有生在那個骯臟、虛偽、殘忍……的資本主義時代,或許她還會有一段輝煌的成就也說不定。
一個喜愛茶花的「茶花女」,希望下一輩子能夠遠離那些陰暗的牆角,能夠每天與陽光相伴,有個相愛的人,幸福生活,即使不再美麗,也別再重復前世的悲劇。
就是這樣,社會的另外一面,所以在整天與陽光相行的我們,也應像「茶花女」一樣擁有純潔的心靈,別觸碰那些不屬於我們東西。
閱讀小仲馬《茶花女》讀後感4
閱讀《茶花女》時,總會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容於角色中。讀完它後,心情始終不能平靜下來,仍久久陷在瑪格麗特和阿爾茫的`愛情中不能自撥。
如果不是那個時代,不是那個注重姓氏的時代,她與他的愛情會有結果嗎?假設把他們愛情放在21世紀的今天,如果他們要相愛,也必須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人畢竟是要活在現實生活中的,大膽的追求自己的愛情沒有錯,但如果這份愛是建立在周圍親人和朋友的痛苦上,那這份愛就不會是那麼 保險 了。
一旦這份真摯強烈的愛情降溫變成親情時,相愛的雙方就會回到現實的生活中,便會思考自己的處境,甚至會產生分歧,一旦感情有了裂痕,苦水只能自己咽,因為這是你「冒天下之大不韙」換來的愛情。如果不幸,換來的不是同情,而是嘲笑和幸災樂禍。
在最初特別憎恨阿爾茫的父親,因為他扼殺了一份美好的愛情。但仔細回味,他站在一個作為父親的立場上,他的想法並沒有錯。想想以阿爾茫多疑的性格,如果他和瑪格麗特結合後,一定會有隔閡的,因為她並不"純"。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因為他愛她太深,但這種愛情的可信度卻值得人懷疑了。阿爾茫最後報復瑪格麗特的手段有些卑鄙,縱使你有再多的理由,也不應該那樣對待你深愛的人。
其實如果阿爾茫肯動腦筋想想,他就應該從他父親變化如此快的態度上看出事情的蹊蹺,也應該從她的話中感覺到她的暗示。為什麼相信她真的變心了,因為是對他們的愛情並沒有自信,在內心深處還是不信任她,可他仍然執迷不悟,難道這是我"旁觀者清"?
我被他們真摯的愛情打動的同時,也為他們被埋藏的愛情感到惋惜。
記得以前讀它時,並沒有這種體會,或許下次再重拾它時會有另一番感受吧,也許這正是一本好書所帶給讀者的吧?
閱讀小仲馬《茶花女》讀後感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也有多種,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對他的一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有的人的生活方式是運動,因為他認為他每天最美好的事情就是運動,所以他就能在年級運動會上大顯風采;有的人的生活方式是 唱歌 ,因為他知道音樂可以抒發人的情懷,從而使人更高尚,所以他能在音樂比賽中大展歌喉;也有的人的生活方式是讀書,因為他理解「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他能在與同學和老師的交談中流露出知識的淵博,那我們就來談一談讀書吧!
讀書會使人充滿智慧,相信大部分熱愛文學的人都熱愛讀書,但讀的書也大不一樣,有讀名著的,有讀詩歌的,有讀小說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吧!我在假期期間夜讀書了,讀的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茶花女》,這本小說是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小仲馬根據自己的親生經歷完成的。書中描繪了女主人翁瑪格麗特·戈蒂埃,一位容貌俊美,姿色出眾的女子,受到許多富翁豪爵的追求,而成為他們的情婦,他們每天定廂房票看瑪格麗特的戲,而瑪格麗特每逢首場演出都會帶一束茶花,所以人們都稱她為「茶花女」,她因做過許多人的情婦而整日縱身於情色之中,導致身患疾病,可他一點也不在乎,還是整日尋歡作樂,直至病入膏肓才肯接受治療,可是一切已經來不及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就這樣香消玉損了。
其實,在瑪格麗特生前和阿爾芒曾經擁有一段純潔的戀情,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分開了,後來阿爾芒知道瑪格麗特死亡的消息後悲痛欲絕,不久也離開了人世。
讀過了這本書後,我的心裡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既有對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同情,又有對當時統治的憎恨,為什麼要對一對有情人苦苦相逼。同時,我對瑪格麗特,充滿了疑問:為何你的阿爾芒有意,還要與富翁豪爵整日尋歡?難道你不愛阿爾芒嗎?但是書上給我的答案是:瑪格麗特身患重病,而阿爾芒家境貧窮,沒有能力供他治病,所以,她只得通過出賣自己的肉體來獲取昂貴的醫葯費,這是一段多麼凄美的愛情故事!但是,如果瑪格麗特當初先調養身心,養好病,再和阿爾芒共度下半生,事情就不會變的這樣悲慘了!
《茶花女》這篇小說,它沒有磅礴的氣勢,亦沒有華麗的詞藻,然而它之所以這樣催人淚下,是因為它真實的並是小仲馬的親生經歷,由此我不禁想出一句;現實生活是藝術形象的真正源泉,其次,還要為自己的理想堅持到底,這樣才能夢想成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世態炎涼,本如此。天成後天各一半,何處惹塵埃!
閱讀小仲馬《茶花女》讀後感相關 文章 :
★ 小仲馬《茶花女》讀後感5篇
★ 小仲馬長篇小說《茶花女》讀後感
★ 小仲馬茶花女讀後感範文5篇
★ 《茶花女》讀後感作文範文精選10篇
★ 《茶花女》小說讀後感範文7篇
★ 《茶花女》讀後感
★ 茶花女的讀後感範文5篇
★ 關於《茶花女》讀書筆記6篇
★ 茶花女讀書心得5篇
★ 《茶花女》讀後感作文600字
Ⅳ 《茶花女》,風塵女無私殉愛,講述超出「情與欲」外的人性與現實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得力之作,小仲馬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一經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文壇,是法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小仲馬是著名作家大仲馬的私生子,隨著母親生活了7年,父親去母留子被迫與母親分離,這樣的出生和經歷,讓小仲馬受盡了世人的譏誚,同時對階級社會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使得小仲馬的整個創作生涯,都把探討資產階級的道德問題,當做創作的中心內容,從底層人民的角度,去批判病態的社會道德。
小仲馬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
《茶花女》就是小仲馬筆下的一部以完善道德為目的的長篇小說,書中的女主人翁,瑪格麗特的原型就是小仲馬曾在巴黎一見鍾情的情人瑪麗·杜普。
瑪麗·杜普被迫墮入風塵,小仲馬母親卡特琳娜·拉貝被大仲馬拋棄,都同時反應了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拜金現象,同時也體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茶花女》通篇以一個深情的情人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回憶的方式敘述,進而把一個名妓死後的悲涼一一地展現出來。
傳統的道德觀念中,像瑪格麗特這樣的女人,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落入風塵,只要身體被玷污了,那麼靈魂就是有罪的。
然而那些口口聲聲指責她們有罪的上流人士,卻不惜花重金得到她們,只是因為得到一個漂亮的,需要花一筆可觀的報酬才能得到的女人,會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瑪格麗特這種一年花十萬琺琅的奢靡生活和身體上的自由,令那些上流階層的貴婦人和小姐們羨慕不已,為了凸顯她們比瑪格麗特高貴,她們就會指責她的靈魂。
於是瑪格麗特就成了上流社會男人們的欽慕的對象,和被上流社會女士們敵視和嫉妒的對象,她的身體被追捧的千金難買春宵夜,她的靈魂卻被詛咒到連上帝都覺得她是骯臟的。
人們之所以叫她茶花女,是因為她無論出現在哪裡,身邊總是帶著一朵開得正艷的茶花,或許那是茶花女對自己的救贖,用干凈的茶花來安慰自己的靈魂。
長期生活在別人追捧她的身體厭棄她的靈魂循環中,茶花女感到的是無比的空虛與孤獨,每當獨自一人的時候,她就感到異常的害怕。
她喜歡把自己置於繁忙中,從來不敢讓生活停下來,哪怕是片刻的休息,都會給她帶來滿心的不安,於是每日十一點前,她從來不會回家,回家後總是找她的食客普律當斯過去陪她。
茶花女的家總是熱鬧的,她喜歡深夜找人來陪她吃夜宵,喝很多酒,然後在沉醉中不知不覺地睡去,這樣就不用清醒著面對黑暗了。
因為長時間的不規律生活和酗酒,才二十齣頭的茶花女,就患了肺病,在病中,真正關心她的人少之又少。
她的情人們起初還裝模作樣地抱著鮮花來看她幾次,後來見她身體不見好轉,便都棄她而去了。
在療養期間,瑪格麗特偶遇痛失愛女的老公爵,老公爵從瑪格麗特身上看到了自己女兒的影子,和瑪格麗特達成協議——瑪格麗特不再過從前的放浪生活,公爵支付她所有的費用。
這給瑪格麗特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觀,因為她每年的花費太大,已經欠了很多債,於是就答應了老公爵的要求,做了他的「情人」。
瑪格麗特也喜歡公爵對她的這份寵愛,他每隔一段時間就來看她一次,可是老公爵已經七十多歲了,這讓瑪格麗特很沒有安全感,而且他給的陪伴太少,瑪格麗特時常在孤獨中度過。
期間,有一個有錢又英俊的伯爵一直纏著瑪格麗特,可是瑪格麗特很反感他,他口中說出來的話和他送她的那些禮物比起來,簡直是一種不對等的諷刺。
伯爵關心的並不是瑪格麗特的靈魂,他的目的,不過是要瑪格麗特做他的情人,而瑪格麗特早已經厭倦了沒有感情的動物行為。
後來瑪格麗特之所以迅速地愛上負擔不起她生活的阿爾芒,並且義無反顧地要和他在一起,不過是因為在她這悠長的空洞歲月中,阿爾芒是唯一一個關心過她靈魂的人。
瑪格麗特用兩天的時間做了阿爾芒的情人,卻用一生的時間都忘不了阿爾芒,她從來不願意從阿爾芒身上拿錢,她不願意讓阿爾芒覺得,他們的愛情是他用錢買來的。
要向一個純潔的少女揭開愛情的面紗,就好像進入一座沒有設防的城牆一樣簡單,但是要贏得一個風塵女子的心,卻是一個偉大的工程。
阿爾芒確實也花了很多心思才贏得瑪格麗特的真心,在她生病期間,門庭冷落,唯有一個不知名的紳士,總是不留名地打聽著她的病情,這讓瑪格麗特很不解。
當她知道這是一直愛慕著她的阿爾芒在默默關心她時,瑪格麗特的心立刻就融化了,在那麼多想要佔有她的人中,終於有一個真正關心她的靈魂和身體的人了。
然而瑪格麗特是一個看過人性醜陋面的人,她深知人性經不起考驗,她告訴阿爾芒,如果要和她在一起,就會有無數的考驗和種種弊端。
瑪格麗特表示,她不可能只有一個情人,她每年要花十萬法郎,必須要靠別的情人供養,她要找的情人必須有三個條件:信任、順從、穩重。
阿爾芒此時已經被瑪格麗特完全地迷住了,為了得到這個夢中女神,就算明天就去死他都願意,於是什麼條件他都答應了。
可是男人總是不知足,一旦得到苦苦追求的人,便又開始得寸進尺,追問她們的過去、目前、甚至是將來,變本加厲地控制她們,要求她們。
阿爾芒明知瑪格麗特不是普通人,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佔有欲,他想要得到全部的瑪格麗特,他不願意瑪格麗特與別的情人約會,可是他又承擔不了瑪格麗特的生活。
漸漸地,瑪格麗特對阿爾芒的愛也加深了,甚至是愛到無可救葯的地步,她開始一個人籌劃著他們的未來——擺脫債務,擺脫其他的情人,放棄一切和阿爾芒在一起。
可是這又傷到了阿爾芒的自尊心,他說他不願意享受瑪格麗特創造的成果,在這段感情中,他把一個中層知識分子的無能和擰巴展現的淋漓盡致。
阿爾芒對於瑪格麗特的感情,情慾的成分大於愛的成分,更多的是佔有和控制,並沒有多少包容與理解。
為了見面更方便,瑪格麗特把家裡的鑰匙給了阿爾芒,而此前,她從來不曾給過別人這樣的殊榮,別人都在勸瑪格麗特,可她還是愛的毫無保留。
盡管如此,盡管之前瑪格麗特就說明了,她的生活,不可能只有阿爾芒,可阿爾芒還是不理解,他漸漸地認為,風塵女子,本性難移,他甚至後悔愛上她。
他冷暴力她,看見她傷心流淚,他內心就會生出快感,說出讓她傷心的話,他就會多一分成就感:
在信中,我無法抑制自己不去諷刺她,這雖然有些無禮,卻恰恰說明了我仍然還在愛著她,一想到這封信可以刺痛瑪格麗特的心,我的心便稍稍平靜了些許。
他一次次為了自己的自私與自尊離開瑪格麗特,又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回來找瑪格麗特復合。
後來瑪格麗特假借養病的名義,讓老公爵給她在一個庄園里租下一棟房子,瑪格麗特和茶花女在這里度過了幸福的幾個月。
瑪格麗特對阿爾芒的感情已經很深了,事情被老公爵發現,要求她離開阿爾芒,一切都不追究,瑪格麗特選擇了阿爾芒。
斷了生活來源的瑪格麗特,把自己的馬車,衣飾、珠寶全部賣掉,來償還外債,為了阿爾芒,她願意放棄以往奢侈的生活,做一個普通人。
可是社會和階級,不願意給瑪格麗特做一個普通人,重新洗滌靈魂的機會,阿爾芒的父親找到巴黎,軟硬兼施地逼迫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
阿爾芒父親滿腦子陳舊觀念,在他的眼中,但凡是ji 女都是不講良心,沒有心肝,沒有理智的,是像機器一樣的東西。只知道榨取金錢,並且還可能隨時壓斷遞給她東西的手,冷酷無情,隨心所欲地粉碎保養它,開動它的人。
為了成全阿爾芒的前途和阿爾芒妹妹的幸福,瑪格麗特甘願犧牲自己,反正自己已是將死之人,就把幸福的機會留給別人吧。
可是這份犧牲,沒有換來該有的回報,阿爾芒認為瑪格麗特放不下從前的虛榮,放不下奢靡的生活,所以背叛了他們的愛情。
於是加倍的侮辱傷害瑪格麗特,他去追求瑪格麗特身邊最要好的朋友,當著瑪格麗特的面,與她接吻,擁抱,為她一擲千金。
那個拜金女得到了阿爾芒的好處,背叛了瑪格麗特,兩人一起用語言和行動羞辱瑪格麗特,此時的瑪格麗特,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了。
瑪格麗特不再去參加舞會了,不再去聽戲了,她害怕被自己深愛的人侮辱。當面挑釁是做不到了,阿爾芒就採取匿名信的辦法,把凡是見不得光的可恥事情都栽贓給瑪格麗特,或者去散布信息。
瑪格麗特終於被折磨地卧床不起,只得托普律當絲去央求阿爾芒,放她一馬,阿爾芒不領情,瑪格麗特只得在僕人的攙扶下,顫巍巍地來到阿爾芒家。
她近乎乞求地向阿爾芒說出自己的情況,希望他高抬貴手,放過她,見到瑪格麗特的阿爾芒,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慾,再一次佔有了她。
第二天醒來瑪格麗特已經離開,阿爾芒認為自己受了欺騙,於是又用激進的方式,再一次刺向瑪格麗特最痛的地方,阿爾芒拿出一張五百法郎的鈔票和一張紙條,寫上:
瑪格麗特終於被逼得無法在巴黎生活下去,她把鈔票和簡訊都寄回來給阿爾芒,離開了巴黎去了英國,幾個月後,死在了一個沒有人認識她的地方。
巴黎的房子和房子里的東西,被查封了,為了還債,債主們用拍賣的方式增值瑪格麗特生前的財產,一代名妓的人生,就在這場拍賣的流言中,成為了過去。
瑪格麗特死後,阿爾芒成了書中那個深情款款的男人,敘述著瑪格麗特的人生,要給她遷墳,要贖回她被拍賣的書,而這遲來的愛,充滿了諷刺。
在《茶花女》這部小說里,茶花女是一個靈魂高尚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心中的下賤的風塵女子。然而她高尚的靈魂,卻從不被人理解,甚至是最愛她的阿爾芒,對她都是誤會大於理解。
直到她已經香消玉殞,阿爾芒看到她曾經寫給他的日記,才看清茶花女的內心美以及靈魂的高尚,可是已經再無補救的機會。
而像茶花女這樣身份的女人,似乎「晚景凄涼」才是她們應有的宿命,在她們的圈子裡,一旦身體有恙,就不會再有朋友。
就像一直跟在茶花女身邊的「朋友」普律當絲,茶花女健康美麗的時候,她為她鞍前馬後,但是每一次做事,都要從茶花女身上揩點油。
表面上是關心茶花女的朋友,實則不過是一個靠茶花女生活的食客罷了,茶花女一病不起,她便消失不見,去尋找新的出路了。
而那些平時說著愛她疼她的情人們,茶花女活著時濃情蜜意,茶花女一死,再也沒有人出來承認與她的關系,這是一種社會必然性。沒有人願意把自己推向一個污濁的高台,讓人來觀賞,這是現實,也是人性。
茶花女的墳是一座隱秘的墳,周圍的那些墳的家人不知道她的身份,若是知道,他們一定會讓人把墳刨了,怕茶花女污濁到那些在天上保佑他們的靈魂。
比起茶花女,那些活著沒有她風光的女孩們,更是凄慘,和她年紀相當、經歷類似的可憐姑娘們,被人草草地扔進公共墓穴里,這類女子一旦死掉,便沒有人管了。
沒有什麼比放盪者的晚年更為悲慘,一旦青春不再,她們只能沒有一絲人格尊嚴地活著,引不起絲毫同情與關心,而她們的死去,也是沒有尊嚴的死去。
《茶花女》不是一部只講阿爾芒與茶花女的情與欲、也不只講他們的愛與恨的小說,而是一部融合社會與時代,把資產階級的等級觀念和道德觀念融合在一起的社會寫實小說。
以善良的茶花女為主線,講述了時代的荒誕和冷漠,把偽道德的社會現象,以一種隱喻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從書中找到何為真實意義上的「真善美」。
Ⅵ 茶花女是好女子嗎
外表與內心都像白茶花那樣純潔美麗的少女被摧殘致死。 茶花女即瑪格麗特是個農村姑娘,長得異常漂亮;她來巴黎謀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芒赤誠地愛她,引起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但是阿芒的父親反對這門婚事,迫使她離開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尋機羞辱她,終於使她在貧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 在讀這本小說之前,我一直以為是阿爾芒的父親扼殺了茶花女的愛情,讀完全書我才發現,真正扼殺了茶花女的愛情的其實是阿爾芒的虛榮和猜疑。 二十四歲的外省青年阿爾芒在巴黎讀完大學取得了律師資格之後,並沒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把文憑放在口袋裡,也讓自己過幾天巴黎那種懶散的生活。」他憑著祖傳的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傭人,養了一個「小家碧玉,溫柔而多情」的情婦,同時與朋友一起整天出入各種風月場所尋歡作樂。正是在這種情形下,他邂逅了巴黎名妓外號「茶花女」的瑪格麗特小姐,並立刻展開了對她的追求。 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風月場中追求女人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錢,一種是用情。阿爾芒在當時雖然也算有幾個錢的「小資」,但正如書中另一位老妓女揄揶他的那樣「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貼費是不夠這個女孩揮霍的,連維修她的馬車也不夠。」瑪格麗特為了維持巴黎名妓的排場,每年需要花費十多萬法郎。所以阿爾芒只能用「情」來追求瑪格麗特。果然在他付出了兩三年的時間後得嘗所願,不但讓瑪格麗特成了他的情婦,還讓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愛情。 妓女以出賣肉體和感情為職業,但她們也有自己不願意出賣的愛情,或許正是因為她們看夠了人間的虛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愛情。所以當瑪格麗特把阿爾芒對她的愛慕當成了真正的愛情之後,就毫不猶豫地不顧一切地獻出了她的一切。 面對瑪格麗特的一片真情,阿爾芒卻始終不肯相信妓女也會有真正的愛情,所以從佔有瑪格麗特的第二天起,就讓猜疑占據了他的心頭,第三天就認定瑪格麗特欺騙了他而發出了一封羞辱和譴責她的絕交信。然而,當他聽到朋友祝賀他得到了「可以替他爭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婦」 瑪格麗特之後,在虛榮心的作用下,立刻後悔起來,並給瑪格麗特發出了請求寬恕的信。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阿爾芒心目中,佔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心的分量要比對瑪格麗特的愛情的分量重得多。也就是說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擁有名妓的虛榮而不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愛情。正如書中瑪格麗特當面怒斥阿爾芒時所說的那樣: 「你,你不願意讓我知道你的景況,你要我保留我的虛榮心來滿足你的虛榮心,你想保持我過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們思想上的差距,你,總之,不相信我對你的無私的愛情,不相信我願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這筆財產我們本來可以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但你寧願把自己弄得傾家盪產,你這種成見真是太根深蒂固了。你以為我會把虛榮當著幸福嗎?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是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人們常說,「真正的愛情往往能使人變得崇高」,然而阿爾芒在得到了瑪格麗特之後不但沒有變得絲毫崇高起來,反而變得更加墮落了。他整天除了享受擁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和快樂之外,就是去地下賭場賭博來增加一點用於揮霍的金錢,全然不顧瑪格麗特維持巴黎名妓排場的費用其實是來自其他幾個男人的供養這一事實,也絲毫沒有考慮應該怎樣盡快讓瑪格麗特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由此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所謂愛情是多麼地微不足道。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愛情真正讓瑪格麗特變得崇高起來,她義無反顧地決心拋棄已經擁有的一切虛榮和奢侈,要洗盡鉛華,革心洗面從新做人,與阿爾芒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她甚至以虧損兩萬多法郎為代價,委託別人變賣她的一切財產,告別過去的一切,與阿爾芒租一間清靜的小屋,過起了遠離風塵的隱居生活。 遺憾的是阿爾芒只是被動地聽從瑪格麗特的一切安排,絲毫沒有考慮過應該和瑪格麗特結婚之類的問題,也許在他的內心從來也沒有相信過瑪格麗特真正願意脫離過去的生活。正因如此,在瑪格麗特因了阿爾芒的父親的要求給阿爾芒寫了一封分手信後,他立刻就否定了瑪格麗特為他付出的一切真情,立刻就拋棄了對她的一切愛情和信任,甚至沒有想到應該去問一下這個變化是為什麼發生的,盡管他明明知道父親正在想盡一切辦法反對他和瑪格麗特繼續來往。 更加可悲的是,作為法律專業畢業、理當擅長分析研究的阿爾芒,不但沒有去研究推敲一下她為什麼變心,反而粗暴簡單地認定她就是因為不能甘於清貧貪圖過去的虛榮才離開他的,甚至卑劣地對這個曾經愛過的女人進行了種種無恥的報復,哪裡像是在對待一個自己愛過的女人啊!讀到書中這一段時,身為男人的我也忍不住為他的無恥感到羞愧:一朝得到女人就溫順得像條狗,一旦失去女人就兇狠得像條狼,這樣的人實在不配談情說愛啊。 我們也無法否認阿爾芒確實是愛瑪格麗特的,只是他一直不相信瑪格麗特也真正愛他,總覺得他的真正的愛情遭到了瑪格麗特的戲弄和踐踏。他的心胸是那麼狹小卑劣,絲毫不懂什麼叫愛我所愛無怨無悔。他的心裡充滿了怨,充滿了恨,唯獨缺少一份瑪格麗特那樣的無私的不求回報的真正的愛。哎!這世上的猜疑心有幾個不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產生的呢?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畢竟還是有愛的,盡管他表達愛情的方式不一定對,他對愛情的理解不一定全面,所以才會在確認了瑪格麗特對他的那份真情後感到痛苦,感到後悔,才會寫出這篇感人肺腑、流傳千古的男人懺情錄《茶花女》,只是這個懺悔實在是來得太晚了一點。 我想,如果戀愛中的男人和女人們在遇到波折時,都能多幾分真誠和信任,少幾分虛榮和猜疑,這世上的許多愛情悲劇,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