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畫

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畫

發布時間: 2025-05-21 15:46:43

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

        ——記著名畫家王傳湯先生

                    文/汪雲海

        我和王傳湯先生的初次相識是在2017年9月,當時我隨宿州民俗研究中心的馬慶洲主席,陪同幾位書畫大家去夾溝的鎮頭寺采風,給我印象最深的畫家就是王傳湯先生,盡管他已70多歲了,看起來就像不到60歲。他個頭不高,身板硬朗,說話慢條斯理、溫文爾雅,一點兒也看不出文人墨客特有的那種清高、那種自命不凡。通過和他攀談,覺得他更像一位受人尊敬的長輩,非常謙虛、隨和、平易近人。後來又在李海軍先生的畫室與他偶然邂逅,通過更進一步的了解,才發現王傳湯先生不僅畫風淳樸,畫法廣泛,而且頗具人脈,是一位德藝雙馨、受人尊敬的書畫藝術家。

        王傳湯,字易人,祖籍安徽渦陽。1945年出生,自幼酷愛美術繪畫,每日聞雞起舞,勤學苦練,奠定了其堅實的藝術功底。1962年風華正茂的王傳湯先生在東北大興安嶺走上了教書育人的工作崗位,1973年剛從哈爾濱進修歸來、躊躇滿志的王傳湯先生如願以償的成為一名中學美術老師。1986年王傳湯先生調回家鄉蘆嶺礦中擔任美術教師,實現了他回報桑梓的宿願。為提高畫技,更好地教書育人,從60年代初到90年初的30年間,王傳湯先生多次赴哈爾濱師范學院和阜陽美院進修學習,並於1988年從全國美術函授大學畢業。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王傳湯先生的藝術人生就是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的藝術人生。都說十年磨一劍,王傳湯先生的這把藝術之劍一磨就是30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盡管王傳湯先生在書畫界早已名聲鵲起,但為人一向低調的他卻不事張揚,始終默默無聞地作畫、為人。王傳湯現為中國老年書畫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畫家協會會員、高級畫師。他曾拜中央美院的徐湛老師為師,作品既專長於徐湛大師的雛雞、麻雀等,又對梅花情有獨鍾,專攻梅花。並師從北京師范大學趙志堅老師。其梅花作品首次參加全國「太原杯」書畫聯展即獲優秀獎,多次參加省、市、區書畫聯展屢獲大獎,多篇繪畫作品被有關部門收藏。

      「人過七十古來稀」。今年73歲的王傳湯先生正是安享天倫之樂的年紀,但是兒時的夢想與追求,時時激勵著他,使他堅定了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盡管這是一條人生和藝術的苦旅,但一生摯愛繪畫藝術的王傳湯先生卻樂此不疲。他不但擅長畫花鳥魚蟲工筆小品,更熱衷於全景式的大幅巨制,其涉獵之廣,畫無定式,令很多書畫愛好者和收藏家嘆為觀止。

        王傳湯先生長期從事書畫美術的教育教學工作,直到1998年光榮退休,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辛勤耕耘著,無私地奉獻著。他不僅把自己精湛的繪畫藝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下一代,退休後又不顧自己年事漸高應邀到蘆嶺煤礦老年大學任教17年,直到三年前才回到宿州市埇橋區老年大學任教至今。

        王傳湯先生喜歡花鳥草藤,動物山水,他才思敏捷,繪畫風格獨特,作品既有古樸端莊,又不失大氣典雅,具有超越常人的心靈感悟。在每幅作品的 畫面上都表現出了生動、傳神、骨氣、飛動的線條美。妙筆生花之下,紅、黃、藍色彩鮮艷,令人賞心悅目,從其繪畫作品中就可以看出王傳湯先生高雅、正直、謙虛的品格,給人以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畫品如人品,王傳湯先生的作品無不彰顯著先生本人對藝術創作的執著,對真善美的渴望以及對繪畫藝術千錘百煉般的頑強和堅韌。

        「水不在深,有容乃大」。書畫創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修身養性的過程,王傳湯先生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做學問搞創作,始終不忘初心,不圖虛名,持之以恆的歷練自己,以海納百川的胸懷來修煉自己的氣度,追求藝術的完美,始終將「藝術服務於大眾」當作自己的座佑銘。

        王傳湯先生的山水畫,也不是簡單地畫山,畫水,畫風景,它所要描述和表達的是一種氣象,抒發的是一種作畫者內心的境界和情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和內涵的集中體現。欣賞王傳湯先生的山水畫,彷彿走進了他的內心世界,看到了不一樣的山水。他在繪畫中十分巧妙地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借物思物,以物傳情,筆墨精緻微妙。王傳湯先生認為畫家必須貼近群眾,熱愛生活,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的脈博。只有將情感融合在自己的畫中,作品才能打動人、感染人,才能被人理解、產生共鳴。正如王傳湯先生筆下的梅花,樹干蒼勁有力,花朵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燦若朝霞,美不勝收。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60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在畫家的人生履歷上卻是那樣的漫長!王傳湯先生正是經過60年的不懈努力,逐漸走出一條自悟自覺的繪畫之路。他學得刻苦、執著、虔誠,他的恩師們也都傾其所長,無論從題材畫意,還是筆墨題款,都毫無保留地悉心傳授。聰明的王傳湯先生更是心領神會,既從宏觀著眼,注意把握大局,又從微觀入手,一筆一畫,精微描募。他不但善於揣摩老師們傳授的要點,而且研究每位老師各自的畫路、畫材,並結合自己的特點,有針對性地不斷借鑒、揚棄。近年來王傳湯先生進入了創作的鼎盛期,完成了一大批以梅花、葡萄、山水、花鳥為題材的畫作,像《孤山林下三千樹  耐得嚴寒是此枝》、《誰不說俺家鄉好》、《吉祥如意》、《取之有道》、《江南人家》等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從上述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出,王傳湯先生運用粗放之筆,以濃墨、焦墨和重彩,潑灑胸中浩然之正氣,從而追求樸厚凝重的藝術效果。這種壯美的審美取向預示著王傳湯先生的藝術創作正孕育著一場震驚畫壇的突變,我們期待著這場突變早日橫空出世!

      隨著與王傳湯先生的接觸越來越多,心中便有了采訪王傳湯先生的沖動,其實采訪王傳湯先生的過程也是筆者接受教育的過程,王傳湯先生的畫里畫外,似乎向人傳遞著一種來自藝術之外的人格魅力!是的,這就是梅花的品格、梅花的魅力!這就是著名畫家王傳湯先生給人的印象。

       

Ⅱ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書法字體字帖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書法楷體字帖如下:

(2)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畫擴展閱讀

梅花寓意

編輯

梅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

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有關梅的傳說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國流傳深遠,應用極廣。它象徵著鐵骨錚錚,不屈不撓,幸福吉祥。敢斗霜雪,疏放冷艷的梅花,在儒家正繞觀念塗抹下,成為高潔守道的凜然君子,不畏嚴寒剛毅雄傑,驚頑起懦的勇猛鬥士。

毛澤東《詠梅》一詞更是把這種精神提高到一新的時代高度。滿身清氣,屹立於嚴寒里;堅貞不屈,傲視風雪;獨立,奮進,不依附於他物,正是中華民族氣魄之根本,節氣之象徵,無疑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現形式和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梅也是幸福吉祥物。古人認為,「梅具四德,初生為元,開花如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梅花綻開五瓣,象徵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有梅開五福之說。

喜鵲在梅枝上歡悅鳴叫的圖案,常被稱為「喜報早春」,「喜報春光」,「喜上眉梢」,取諧音或寓意。吉祥圖案還有「竹梅雙喜「,由竹梅和兩雙喜鵲紋圖,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賀新禧。

梅花還吸引了古今無數的詩人畫家,或詠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流傳下來的詩畫之多,遠非其他花卉所能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梅花香自苦寒來

Ⅲ 當代畫家畫梅花誰最好

梅花被譽為花中「清客」,並把它與松、竹稱為「歲寒三友」,與蘭、竹、菊稱為「國畫四君子」。梅花以它傲霜鬥雪、不畏嚴寒、凌寒獨開的高潔稟性被中國傳統文人所喜愛,成為文人墨客/畫家爭相歌頌的對象,對於說當代畫家畫梅花誰最好,我們可以先來追溯一下歷史。
據畫史記載,南北朝已經有人畫梅花,到了北宋,畫梅就成了一種風氣,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創墨梅,畫梅全不用顏色,只用水墨深淺來加以表現。
元明以來,用梅花作畫更多。元代最大的畫梅大師應該首推王冕,他自號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畫一變宋人稀疏冷倚之習,而為繁花密蕊,給人以熱烈蓬勃向上之感。
明清的畫梅者舉不勝舉,如劉世儒、石濤、金農、汪士慎等,從風格來看,他們大體繼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兩種畫風。
雖然畫風各有不同,但梅花的那種冰肌玉骨、凌寒留香都是畫家手中常描繪的景緻。
關於當代畫家畫梅花誰最好的畫家,易從花鳥字畫推薦木清、李中華,劉海軍,易天也這幾位老師。其代表作如下:
1、李中華四尺橫幅梅花作品《鐵骨生春》
2、易天也老師寫意畫梅花牡丹《花鳥畫四條屏》
3、木清六尺橫幅花鳥畫梅花喜鵲雙侶《喜上眉梢》
4、劉海軍三尺橫幅花鳥畫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

Ⅳ 優秀梅花國畫作品有哪些

1、木清《春滿乾坤》

老乾新枝,昂揚向上,豪放不羈,盡顯梅花的勁峭冷香、豐韻傲骨。主幹之分枝以中鋒勾撇,挺拔堅韌。枝節之上的梅花競相吐蕊開放,以枝多花繁為一大特色,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亂,疏密有緒,圈花點蕊,別出新意,顯示了枝幹勁俊、千花萬蕊、天真爛漫、生機盎然的藝術效果。

Ⅳ 有關於「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歷史故事或名人的故事

1、米勒學畫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

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2、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3、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

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

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4、柳公權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

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只見一個沒有雙臂的黑瘦老頭兒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麼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處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5、海倫·凱勒

她在出生的第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在此時間里,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牆故事》。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熱點內容
462花語 發布:2025-05-21 23:02:57 瀏覽:530
玄關松盆景 發布:2025-05-21 23:01:10 瀏覽:635
七夕活動企劃 發布:2025-05-21 22:49:45 瀏覽:421
精品大阪松盆景 發布:2025-05-21 22:44:31 瀏覽:750
七夕送空調 發布:2025-05-21 22:42:47 瀏覽:354
牡丹石雕 發布:2025-05-21 22:11:58 瀏覽:395
茶花嫁接季節 發布:2025-05-21 22:06:18 瀏覽:968
牡丹的科屬 發布:2025-05-21 21:47:35 瀏覽:955
獨攬梅花掃臘雪 發布:2025-05-21 21:37:40 瀏覽:44
年度七夕梗 發布:2025-05-21 21:23:08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