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青釉梅花瓶

青釉梅花瓶

發布時間: 2024-05-05 19:38:53

㈠ 這個瓷瓶是老的嗎

這個瓷瓶是老的,但是,並不是太久的,應該是建國後的。

梅花瓶是什麼意思

梅花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

它最早出現在唐代,在宋遼時期更為流行,並出現了許多新品種。它既是葡萄酒容器又是令人欽佩的裝飾品。因此,這樣的裝置大多製作精美,不僅考慮了葡萄酒的儲存能力,而且還注重外形美觀。

歷史上,它已經在每個主要的窯系統中發現,其形狀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其形狀可以被認為是中國瓷器的第一種形狀。它是梅花瓶,也被稱為「精瓶」。

陳設觀賞:

隨著社會的發展,梅瓶逐漸具有了陳設裝飾的功能,甚至梅瓶還常被作為冥器隨葬,桂林明代藩王陵區出土了大量的梅瓶便是明證。這些梅瓶已成為上層統治者等級地位的標志和「風水」寓意的象徵。

明中晚期以後,梅瓶的觀賞陳設作用則越來越明顯。清代梅瓶多為傳世品,這應與梅瓶此時主要用於陳設裝飾有關。

㈢ 梅花插瓶怎麼養,梅花用什麼瓶子養(素凈陶瓷瓶或銅瓶)

每年到了梅花盛開的季節,很多人都喜歡將梅花折枝養在花瓶中,但是卻又許多人不知道梅花插瓶怎麼養,最後梅花還沒養幾天就謝了,這主要是因為沒有選擇正確的花瓶,那麼梅花用什麼瓶子養比較好呢?

一、梅花插瓶的4個養護步驟

如果家中有瓦片,可以將瓦片燒紅後放入養梅花的瓶中,不僅能夠有效防止瓶水J變質發臭,還能讓插瓶梅花的花期延長,一舉兩得。當然,如果家中沒有瓦片,也可以在水中滴入幾滴鮮花的保鮮劑,效果也是一樣的。

結語: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梅花插瓶怎麼養,以及梅花用什麼瓶子養,希望大家都能掌握梅花插瓶養的方法,讓梅花在花瓶中也能開出美麗鮮艷的花朵!

㈣ 武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竟然是花500元淘來的,其背後有哪些故事

武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竟然是花500元淘來的,其背後有一個當事人、現任中山艦博物館館長王瑞華撿漏的故事。這個青花的「四愛圖梅花瓶」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珍品。20世紀80年代從市民手中購得,被國務院文物鑒定專家評為國寶。然而,也許你無法想像這些珍寶是由原來的武漢文物商店以500元人民幣的價格購買的,在今天看來簡直是一個大漏洞!

就這樣,這款青花「四愛圖梅花瓶」從此易手,成為文物商店的收藏。後來,我國著名陶瓷專家耿常寶先生來到武漢文物商店做業務咨詢。當他仔細看著「梅瓶」時,他驚訝地說,「這件瓷器是一件精美的元末明初青花瓷器,它的形狀精緻,胚質細膩,釉色純凈明亮,裝飾圖案豐富多樣,是國寶。」

㈤ 梅瓶就是插花用的瓶子嗎

 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宋元時期各地瓷窯均有燒制,以元代景德鎮青花梅瓶最為精湛。

    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徵及名稱由來:

    「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關於梅瓶的用途,磁州窯系有一對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書「清沽美酒」,一書「醉鄉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無疑的。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觀賞品。因此,這類器多製作精美,不但考慮到貯酒容量,還要注意造型優美。 {廣交藏友. 壹叄壹捌 叄零壹肆 貳伍陸}

  一、梅瓶的稱謂與用途

    「梅瓶」這一雅稱,直到清末《陶雅》一書中才出現,其得名有幾種說法,其中民國初年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較為可信,該書解釋為:「梅瓶,口小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於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

    最早的梅瓶出現在宋代,最初用途可不是用來插花和欣賞的,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兩件金代白地黑花梅瓶,分別在瓶腹寫有「清沽美酒」與「醉香酒海」,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有明代唐寅繪制的《飲中八仙圖》,被認為臨摹自北宋趙公麟的作品。畫面描繪了李白、賀之章、張旭等八人坐於松林間暢飲,一名侍童正把梅瓶中的酒倒在酒缸里。這些都說明梅瓶最初的用途是一種儲酒、儲水用具。遼寧葉茂法庫台遼墓中出土有雞腿瓶,江西瑞昌發現的南宋淳佑十年(1251年)墓中,墓主的頭部頂端也放置有一對磁州窯梅瓶,南宋時期的墓葬中也出土有梅瓶,說明遼宋時期的梅瓶主要用途為實用貯酒具,但有時也被用作陪葬品。

    北宋趙令畤《侯鯖錄》記載:「陶人之為器,有酒經焉。晉安人盛酒似瓦壺之制,小頸,環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饋人牲,兼雲以酒器,書雲就一經或五經焉。他境人有游於是邦,不達其義,聞五經至,束帶迎於門,乃知是酒五瓶為五經焉」。很多學者認為,這種可裝酒一斗、名為「酒經」的小口修腹瓷瓶,很可能就是宋代人對梅瓶的稱謂,因此宋代的梅瓶也可稱作「經瓶」。到了元明時期,從古人的詩文分析,此時的梅瓶可能被稱為酒「樽」、「」酒瓶。

     二、梅瓶的前身——雞腿瓶

    北宋以前的陶瓷器中,並無梅瓶造型,唐代僅有接近梅瓶的白釉瓶(上海博物館和故宮都有收藏,形體較矮,都施有化妝土,應為北方地區燒造),與我們後代所說的帶有S形曲線的梅瓶造型有一定差異。

    梅瓶的出現與遼國契丹族有著重要關系。契丹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中的一支,在唐代就與北方漢族多有交往,《遼史》稱「大漠之間,多寒多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此天時地利所以限南北也。遼國盡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因宜為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

    為了適應遷移生活,契丹人仿照革囊創燒出便於攜帶的陶瓷提梁壺(俗稱 「馬鐙壺」、「雞冠壺」)。他們還創造出了一種上粗下細、狀如雞腿的長腹瓷瓶,用於運水或儲酒之用,這種雞腿瓶被很多現代學者視為梅瓶的雛形之作。小口是為了避免盛裝的水、酒濺出,減少酒的揮發並方便攜運,遼墓壁畫中還有表現契丹人運輸雞腿瓶的畫面。雞腿瓶口小、脛細、腹長,用繩索捆綁後背運很方便,倒梯形造型使繩扣越勒越緊,確實很適合契丹人游牧射獵、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需要。

    張家口市宣化縣曾發掘遼天慶六年(1116)張世卿墓,在後室南壁壁畫中描繪有兩個捧有酒壺、酒杯的男侍者。畫面上畫有三隻平行擺放的青綠色梅瓶, 瓶口附蓋(也有學者認為反映以泥封口),應該表現的是瓷製梅瓶(圖1)。有意思的是,這三隻梅瓶放置在低矮木幾上,木幾上開有三個圓口,梅瓶剛好卡放在木幾上,這幅畫面說明在北宋時期,造型修長、小底的瓷梅瓶由於重心較高,使用中應該是放在這種木架上,由於體積較大,這種長腹大梅瓶還上不了餐桌。1999年,遼寧省博物館徵集入藏了一套遼代彩繪壁畫木槨,也描繪有木桌下置一矮幾,桌上放有帶溫碗的注子、深腹碗等酒具,矮幾描繪有罩布,上面也放有三隻帶蓋的長腹梅瓶,可惜由於年代久遠,壁畫上梅瓶的足部比較模糊,看不出矮幾是否有開口,但這則壁畫與宣化張世卿墓互為佐證,證明了這種矮幾是遼代梅瓶的放置用具。

    1999年3月,宣化下八里村的村民在進行春灌時,在已發掘過的張世卿墓東南約50米處耕地里,發現了奇怪的滲水現象,河北省文物研究接報後展開鑽探,先後探出9座古墓並予以清理,發現這里是張世卿一族的墓地。其中7號墓出土有墓誌,顯示墓主張文藻和張世卿為同宗近支,文藻為長輩,屬叔侄關系,張文藻與妻子合葬於遼道宗大安九年(1093年)。墓中出土物包括了2件綠釉雞腿瓶,口徑6、底徑6.5、高21厘米,造型作小口、短頸、溜肩,長圓腹,小平底,通身施有綠釉,瓶身較一般遼代雞腿瓶矮,應視為梅瓶造型。出土時,瓶口部用石灰封閉,瓶內尚存留有棗紅色的液體。張文藻墓中也保留有題材豐富的壁畫,基本占滿了整個墓壁,主要為反映墓主人生活為內容的風俗畫,包括散樂圖、對弈圖等。前室東壁上描繪有「童嬉圖」,主要為有關茶道的內容,畫面中木桌上放有一隻短腹小口梅瓶,桌下的矮幾上放有腹部修長的雞腿瓶,考慮到墓中出土的兩只綠釉雞腿瓶在造型上與傳統梅瓶已比較接近,瓶中盛有棗紅色液體,墓中壁畫描繪的雞腿瓶也應是用作裝酒,並且從壁畫可知,當時的梅瓶已分長腹、短腹兩種,短腹梅瓶已可擺放在桌上了。

    遼代梅瓶有茶葉沫釉和白釉剔粉、白釉劃花、白釉剔粉填黑等種類,裝飾圖案多為牡丹紋。造型上,有繼承契丹傳統造型的雞腿瓶,如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乾二年田」款茶葉沫釉梅瓶,高64.9、腹徑24.3、口徑8.4厘米,作平底,底足無釉,「乾二」應當是指遼乾統二年(1102),「田」字應為製作工匠的姓氏(圖2);而圖3展示的則是受漢族文化影響而燒造的剔刻花填彩梅瓶。位於內蒙古赤峰市的猴頭溝鄉是遼代缸瓦窯所在地,北京故宮的劉毅先生曾在《關於梅瓶歷史沿革的探討》一文中提及,他在缸瓦窯考察時,見到許多雞腿瓶的殘器,說明赤峰缸瓦窯為是遼代梅瓶的一處重要產地。

  三、宋金時期的梅瓶

    雞腿瓶傳入北宋後,北方漢族地區也開始燒造這種長腹小口瓷瓶,最終使梅瓶造型固定下來,在宋代南、北方民窯中多有生產,而少見於宋代的官、汝等官辦瓷窯,說明梅瓶作為盛裝實用具主要為民間生活所使用。在造型上,北方梅瓶較多保留了契丹雞腿瓶的痕跡,形體修長而秀麗,瓶口為蘑菇形或梯形,便於使用繩索捆紮。而南宋景德鎮生產的影青梅瓶和江西吉州窯等地燒造梅瓶,其高度明顯低於北方梅瓶,容積縮小,腹徑較大,顯得矮而胖,造型上顯得比較小巧,反映了當時大江南北不同窯區的產品有一定地域特點。除了陶瓷器中出現梅瓶外,宋代的金銀器中也存在梅瓶造型,1996年4月,四川彭州市西大街發現過一處宋代金銀器窖藏,出土金銀器多達350多件,其中有10件銀制梅瓶,均為錘揲加工成型,包括素麵梅瓶、如意雲紋梅瓶、鳳鳥紋梅瓶等,有些還附有銀制瓶蓋,從出土金碗上有「紹熙改元」紀年看,這批窖藏金銀器為南宋中期產品,少量為北宋中晚期到南宋早期產品,類似的宋代銀制梅瓶在國內博物館還有收藏,說明了宋代梅瓶的質材已從陶瓷擴大到到金屬製品。

    宋代北方生產的梅瓶以耀州窯刻花梅瓶為代表。這件青瓷刻花梅瓶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口徑7.5、足徑11、通高48.4厘米,造型挺拔修長,瓶腹無接胎痕跡,說明系一次拉坯成型,顯示了耀州窯制瓷匠師的高超技藝。由於長腹小底梅瓶不便於放置,耀州窯在北宋時期還創造出一種吐嚕瓶,造型上看如同將長腹梅瓶截去下半部,這種瓶型在北方名為吐嚕瓶,據說因酒從瓶中倒時發出「吐嚕」響聲而得名。河北定窯、磁州窯和河南扒村窯、鶴壁集、登封窯諸窯都燒造刻花梅瓶。

    1951年,考古部門在河南省禹縣白沙鎮發掘了宋代墓群,其中一號墓年代為北宋元符2年,墓室內壁採用了磚雕與繪畫相結合的技法描繪生活場景,其中墓前室西壁表現了墓主人夫婦飲宴畫面,居中的方桌上擺有注子、帶托盞杯,墓主夫妻二人袖手坐於桌旁,兩邊有三位侍女和一名男侍分別捧著唾壺、果盤,在桌下描繪了一隻梅瓶,放置在束腰方座上(圖6)。從桌上擺放酒具看,這只梅瓶的用途也應是盛酒具,考慮到遼張世卿墓描繪的梅瓶被插放在開孔的木座上,白沙宋墓壁畫表現的梅瓶比北宋梅瓶實物要短一些,是否可解釋為束腰高方座可能也開有圓形開孔,梅瓶足部同樣被插放在圓槽中,這樣一來,放在木座上的梅瓶感覺瓶身矮了一些。

    北宋的梅瓶都為小口、腹修長,底部比較小,到北宋晚期和金代初期,梅瓶的造型有了發展,梅瓶的底徑增大,直接可以放在地上,不必再依賴木製支架了。這在考古資料中也可以找到例證,山西稷山馬村曾發掘金代墓葬,其中一座金代早期墓的北壁磚雕表現了夫妻對飲,南壁設有舞台和雜劇磚雕,說明這些磚雕共同組成了墓主夫婦飲宴並觀看雜劇的場面,畫面居中為方桌,上置注子、盞杯、果盤等,桌下有一梅瓶,底徑較大,已可以平穩的放置在地上了。

    陝西省文物局鑒定組徐濤先生告知筆者,他們在陝北作館藏文物鑒定時,很多市縣都收藏有宋金時期的黑釉梅瓶,說明梅瓶在比較乾燥的北方地區使用量較大。故宮博物院收藏有10多件造型近似的黑釉梅瓶,其中一件黑釉梅瓶肩部刻劃有「天威軍官瓶」,這種粗瓷梅瓶就是北宋北方裝運水、酒之用,水是行軍的必需補給,而酒則可以鼓舞士氣。南宋趙彥衛在《雲麓漫鈔》卷七記載,南宋初年岳飛、韓世忠軍中「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峞軍」,「一入背峞,諸軍統制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峞軍,無有不破者」。至於為何酒瓶被稱作「峞」, 趙彥衛考證說「范參政致能說,雁北人呼酒瓶為峞,大將之酒瓶必令親信人負之。范嘗使燕,見道中人有負罍者,則指雲:此背峞也。故韓兵用以名軍。峞即罍,北人語訛故雲,韓軍誤用字耳」,按此記載,峞(wēi)與罍(léi)兩字發音相近,所以產生了訛傳。南宋初期統領抗金主力部隊的將帥大部分為陝北人,韓世忠等陝北籍主將的親信部隊被稱為「背峞軍」(即為主帥背酒瓶的親軍),顯示了北方軍旅中使用陶瓷梅瓶的遺風。

    與南宋同時期的金政權,由北方少數民族女真族建立,同樣表現出喜好豪飲的民族特點,此時的北方梅瓶繼承了粗獷的風格,以磁州窯和扒村窯燒造的白地黑花梅瓶、黑釉梅瓶為代表,同時期的西夏靈武窯也燒制有剔刻花梅瓶。宋金時期河北磁州窯燒制的白地黑花梅瓶以繪畫為特色。金代磁州窯燒制有一種黑瓷弦紋梅瓶,造型上接近遼雞腿瓶的樣式,裝飾簡單,肩部刻有「葡萄酒瓶」字樣,山西省文物部門在懷仁窯調查時,還發現有凸凹弦紋黑釉梅瓶,肩部刻劃有「酒都司使」,說明亦為金代梅瓶,較多保留了遼代雞腿瓶的遺韻。上海博物館收藏有數件金代梅瓶,代表器為金代磁州窯「清沽美酒」款梅瓶和金代扒村窯黑地白龍紋「正八」款梅瓶。黑地白花「正八「款梅瓶在繪畫處填有白色化妝土,瓶身旋修痕比較明顯,瓶腹兩側分別描繪豎向龍紋,並在一條龍下部書寫「正八」兩字,「正八」兩字可能來源自佛教「八正道」、「八部眾」(即天龍八部)觀念。

    南宋梅瓶標准器下面幾件可為代表:是南宋景德鎮窯燒造的青白釉刻花梅瓶,現藏廣東省博物館,口徑4.3、底徑9.4、高31.8厘米,肩部裝飾以流暢的刻花纏枝蓮紋,輔以淺細篦紋模擬水波,如同隨著微風搖曳的滿塘蓮荷,蓮花水波與淡雅的影青釉相互映襯,給人滿目清新之感。1991年9月,四川遂寧金魚村發現過一處南宋窖藏,出土瓷器985件,也包括青白釉梅瓶8件,其中的青白釉刻花梅瓶還帶有淺杯形的瓷蓋。圖12是一件南宋龍泉窯帶蓋青瓷梅瓶,口徑5.9、底徑7.3、,通高28.5厘米,胎色灰白,釉色青雅,釉面潤澤晶瑩,底部露胎,通體裝飾了凹凸弦紋,線條流暢優美。這件梅瓶1979年出土於浙江松陽縣慶元元年墓葬(1195年),現藏於遂昌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圖13則是南宋吉州窯燒造的黑釉刻花梅瓶,通高21.2,口徑4.8、底徑6.6厘米,1972年江西吉州窯出土,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館。它的底徑明顯增大,在腹部兩側裝飾以剔刻折枝梅花,刀法細勁流暢,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金代和南宋時,還出現一種口部稍大的新樣式梅瓶。這種大口梅瓶在耀州窯北宋晚期到金代初期曾有燒造,窯址中發掘出土過多件。這種北宋晚期開始出現的大口長腹梅瓶,造型上看應是自小口梅瓶改進而來,其裝酒量有所減少,高度較北宋時降低,口部與底部尺寸均增大,放置時應不必依賴於支架,也便於使用提子一次打出一斤、半斤的酒來,是對梅瓶造型的一種改進。四川廣元大足石刻中保留有南宋石刻地獄圖,雕鑿於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間,其中一幅雕刻為勸飲圖,圖旁鐫刻有《大藏經》文:「世尊告諸比丘飲酒者入地獄」,畫面上一男子手捧帶托盤的酒碗勸飲,身後的女子抱持一大口梅瓶。從大足石刻勸酒圖可知,南宋時這種大口梅瓶在南方地區也有燒造,用途亦是裝酒用具。

㈥ 鍖呮潗姊呰姳鐡剁殑浣跨敤鏂規硶

璇ョ被鍨嬬摱瀛愪嬌鐢ㄦ柟娉曚負鐩存帴鎵撳紑浣跨敤銆佸掔珛浣跨敤銆佹尋鍘嬬摱韜鏉ヤ嬌鐢ㄣ
1銆佺洿鎺ユ墦寮浣跨敤錛氱敱浜庡叾閲囩敤楂樺搧璐ㄧ殑濉戞枡鏉愭枡鍒舵垚錛屽洜姝ゅ叿鏈夊緢濂界殑瀵嗗皝鎬у拰淇濇姢鎬э紝鍙浠ユ湁鏁堝湴淇濇姢鐡跺唴鐨勬恫浣撲笉娉勬紡銆
2銆佸掔珛浣跨敤錛氳繖縐嶄嬌鐢ㄦ柟娉曠壒鍒閫傚悎浜庨渶瑕佸皢娑蹭綋鍊掑嚭鐨勫満鍚堬紝姣斿傚湪鐑歸オ鎴栬皟鍒墮ギ鏂欐椂銆
3銆佹尋鍘嬬摱韜鏉ヤ嬌鐢錛氳繖縐嶄嬌鐢ㄦ柟娉曢傚悎浜庨渶瑕佸皢娑蹭綋鎸ゅ嚭鐨勫満鍚堬紝鍦ㄦ竻媧佹垨媧楁釘鏃躲

熱點內容
櫻桃木花語 發布:2024-05-19 00:37:20 瀏覽:87
玫瑰花怎麼養護 發布:2024-05-19 00:31:38 瀏覽:795
浦北荷花 發布:2024-05-18 23:38:12 瀏覽:177
雪梨蒸百合 發布:2024-05-18 23:37:56 瀏覽:158
一朵花遮臉拍照姿勢 發布:2024-05-18 23:28:16 瀏覽:725
44情人節是什麼顏色 發布:2024-05-18 23:24:40 瀏覽:149
息縣玫瑰園 發布:2024-05-18 23:01:34 瀏覽:824
錦緞盆栽 發布:2024-05-18 23:00:42 瀏覽:975
凌海鮮花 發布:2024-05-18 22:56:26 瀏覽:84
疫情後鮮花價格 發布:2024-05-18 22:55:27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