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先生茶花
A. 恍如赤霞彩雲飄——詠山茶花古詩詞賞析(一)
明朝女詩人劉淑的《踏莎行·梅》寫道:「含英不與牡丹開,傾心原共山茶醉。」在冬天傲雪綻放的梅花,只把與自己同時開放的山茶花,作為自己的知心朋友。
山茶花開花於冬春之際,花姿豐盈,端莊高雅,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郭沫若曾盛贊曰:「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游黑龍潭》)山茶花,既具有「唯有山茶殊奈久,獨能探月占春風」(宋·曾季貍詩句)的傲梅風骨,又有「花繁艷紅,深奪曉霞」的凌牡丹之鮮艷,因此自古以來就是極富盛名的木本花卉。
南朝·梁元帝蕭繹著《纂要》,載「一年二十四花信風」,將茶花列為第二十三位。茶花已成為我國二十四種名花之一。
在唐朝,對山茶花的喜愛成為一種時尚,出現了不少吟詠山茶花的詩作。
唐代詩人盧肇宅院中新栽了一株紅茶花,後因事外出,回家後發現被人偷走了,於是寫下《新植紅茶花偶出被人移去以詩索之》:
嚴恨柴門一樹花,便隨香遠逐香車。
花如解語還應道,欺我郎君不在家。
盧肇(公元818—882年),字子發,江西宜春人,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狀元,先後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又因他作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門生,入仕後並未介入當時的「牛李黨爭」,故一直為人們所稱道。
前二句「嚴恨柴門一樹花,便隨香遠逐香車」,寫山茶花被盜後詩人的怨恨、不舍心情。詩人想像柴門內的那株山茶花,被盜時的情形:山茶樹被挖後放在車子上運走,山茶花的香氣隨著車子愈走愈遠,似乎不願意離開……。
後二句「花如解語還應道,欺我郎君不在家」,詩人進一步想像山茶花不願意離開主人家,說山茶花如果會說話,就會說你們欺負我家主人不在家,偷偷將我挖走,我家主人回來後,一定不會饒過你們!
詩寫得生動活潑,對山茶花的喜愛、憐惜之情溢於言表。
唐代詩人司空圖的《紅茶花》,在與牡丹的對比中,極力贊美山茶花的美麗:
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
司空圖(公元837—907年),河中虞鄉(今山西運城永濟)人。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晚唐詩人、詩論家。擢進士上第,懿宗朝時曾被召為殿中侍御史。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唐亡。他飽經喪亂,絕食而死。其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詩的前兩句「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意思是說詩人有詩人的敏感,一般說來,見著什麼景、物都要稱頌誇贊一番,我並不是特別喜愛紅茶花的高雅風韻才來說說紅茶花的。這是解題,開場白,好像作者所以說紅茶花,也不過是詩人即興而發,並沒有什麼特別之意。這種起句很奇特。寫紅茶題目後又說僅僅是一般的見景見物即誇的詩人積習的表現,要讀者不必十分介意,並進一步解釋說,也並非自己特別喜愛紅茶花的高韻,這豈不是自相矛盾,令人困感難解嗎? 其實這是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
接著兩句「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便揭開了謎底,原來紅茶花如此之美,連雍容堂皇的國色天香牡丹,費盡三春之力所開的花,與紅茶花一比,竟然不是花了,這紅茶花能不說一說,誇一誇嗎? 實在是不得不說,不能不誇。這種贊美紅茶花,傾向於紅茶花的感情一下子就升華到頂點,從而收到動人心弦的藝術效果。
運用側面烘托,造成強烈對比效果,這是藝術表現領域常用手法。古詩《陌上桑》中描寫秦羅敷之美就是一例。
司空圖很愛花,詩中詠杏花、菊花詩居多。對牡丹也有詩寫道:「得地牡丹盛,曉添龍麝香。主人猶自惜,錦幕護春霜」(《牡丹》)也並沒有寫牡丹花色、形,而僅言主人護愛之情。司空圖的詠花詩雖多,但似有一個共同之點,即他不著意花本身的形色味的客觀具體描繪,而多是從主觀感受方面來落筆,這首紅茶花堪稱是他詠花詩的代表作。
五代詩人花蕊夫人的《詠山茶》,贊美山茶花美如紅霞彩雲:
山茶樹樹采山坳,恍如赤霞彩雲飄。
人道邡江花如錦,勝過天池百花搖。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得名於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當時她們兩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寵愛。小徐妃即為花蕊夫人,能詩,有《宮詞》一百五十餘首及詩一卷。(舊說《宮詞》作者為後蜀主孟昶的妃子徐妃。因才貌雙全,封貴妃,別號花蕊夫人。今據著名學者浦江清先生發表《花蕊夫人宮詞考證》一文,考證出宮詞作者為前蜀皇帝王建之小徐妃。)
詩的前二句「山茶樹樹采山坳,恍如赤霞彩雲飄」,寫山坳里生長著許多山茶樹,遠遠望去,好像紅霞彩雲在山間飄盪。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山茶花紅艷似霞的壯麗景象。後二句「人道邡江花如錦,勝過天池百花搖」,人們都說邡江一帶的山茶花美如錦緞,勝過仙界天池盛開的百花。極力贊美山茶花美過仙花,表現了自己的極度喜愛之情。
晚唐詩僧貫休的《山茶花》,贊美山茶花是開在仙境中的仙花: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一朵墜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貫休(公元832—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市)人。唐末五代前蜀畫僧、詩僧。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咸知。嘗有句雲:「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有《禪月集》存世。亦擅繪畫,尤其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存世《十六羅漢圖》,為其代表作。
山茶花又名曼陀羅,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名貴花卉。其花形較大,花色較多,盛開之時,真可謂花團錦簇、五彩繽紛。
這首詩的前兩句以誇張對比的手法極寫其美:「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山茶花是開在仙境中的仙花,其形是風裁製的,其色是七彩陽光染就的。對比之下,百花都失去了顏色,甚至連紅艷欲滴的猩血也不算紅了。
詩的後兩句筆鋒一轉,轉而詠史,似有所指。「今朝一朵墜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孫秀」,晉代趙王倫嬖人,與倫同謀廢賈後,逼惠帝禪位,多殺忠良。據《晉書》記載,齊王冏等起兵討倫時,秀亦被誅。因此,「今朝」「墜階前」的「一朵」當指忠良。那麼,「今朝」的忠良,「看人」,「孫秀」各是指誰呢?筆者以為,當時正是黃巢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天下大亂的時代。因此詩中的意象不必過於落實,可以理解為泛指。今天我們欣賞這首詠花詩,主要還是從清新明快的藝術風格和誇張對比的藝術手法兩個方面去把握它。
B. 正宗的帕克斯先生茶花顏色是怎樣的,多大的花徑
由江西綠農推廣的帕克先生茶花是由品種「大桃紅」與「克瑞墨大牡丹」授粉得到的種間雜交種。花為鮮艷紅色泛桔紅色,巨型花,直徑14~15厘米,托桂型到牡丹型,葉濃綠,長勢旺,花期1~3月份。
C. 怎麼做茶花,最正宗茶花的做法大全,茶花的家常做法
茶花的做法
1、將馬蹄粉,抹茶粉和一半的水混合成粉水
2、將另一半水 糖 奶粉,版煮開
3、從粉水中取出一小碗權倒入煮開的奶里
4、關火並迅速攪拌成熟漿水
5、將漿水倒入粉水中混合成糊
6、容器表面塗油
7、將糊倒入容器上鍋蒸15-20分鍾
8、在蒸底層的時候開始製作上層
D. 名貴茶花盤點,前十名附圖講解
茶花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濃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備受世界園藝界的珍視。茶花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嚴寒,性高溫,屬半陰性植物,忌直射光曝曬,不耐陰,以肥沃、疏鬆的微酸性壤土為好。本文主要為大家列舉一些比較名貴的茶花品種。
名貴茶花盤點
現代世界上供觀賞用的茶花主要有山茶花、雲南茶花、南茶花、茶梅、冬紅茶花、玫瑰連蕊茶、毛花連蕊茶、櫻花短柱茶、怒江山茶、西南紅山茶、浙江紅花油茶、金花茶等。
名貴茶花品種名:
1、十八學士 2、六角大紅 3、赤丹 4、壯元紅 5、皇冠
6、緋爪芙蓉
7、茶梅 8、花鶴令 9、粉霞 10、紅露珍 11、杜鵑紅山茶
12、金花茶
13、貝拉大玫瑰 14、紅葉貝拉 15、雲斑大元帥 16、黑魔法
17、新凱蒂
18暴徒 19、天嬌 20、埃爾西 21、花佛鼎 22、賽牡丹
23、伊麗莎白
24、花腦 25、新松花 26、達婷 27、大硃砂 28、香太陽(香型)
29、金邊可娜
30、克瑞墨大牡丹(香型) 31、孔雀椿 32、大卡特 33、小松子
34、大松子
35、美國大紅 36、花牡丹 37、秋牡丹 38、花仙子 39、火瀑布
40、大海倫
41、 雪塔 42、復色大海倫 43、艾麗牡丹 44、帕克斯先生
45、金獎牡丹
46、情人節 47、傑作 48、格蘭那特 49、紅葉貝拉 50.拉力皮特
51、蠟葉
52、皺葉奇花 53、皇家天鵝絨 54、魚尾茶 55、凹脈金茶
56、 鴛鴦鳳冠
57、帝國之輝 58、大菲麗斯 59、可娜 60、客來邸
61、魔術城
62、斑色情人節 63、 紅珍珠 64、雲南名貴茶花品種:恨天高、童子面、硃砂紫袍、大紫袍、雪皎。
前十位名貴品種介紹
1、 十八學士
十八學士茶花是茶花中的一個珍品,深為人們所厚愛。並不是如金庸《天龍八部》中段譽所描述的一棵茶花上能開出十八種不同顏色的花來。實際上「十八」指的是花瓣輪數而非花色數,相鄰兩角花瓣排列20輪左右,多為18輪,故稱它為「十八學士」。它樹型優美,花朵結構奇特,由70-130多片花瓣組成六角塔形花冠,層次分明,排列有序,十分美觀。它常見的花色有朱紅、緋紅。粉紅、全白諸色。
十八學士,茶花的品種,有粉十八學士、紅十八學士、白十八學士三種,全是單色系的。金庸也在《天龍八部》中提到「十八學士」的茶花品種。但純粹是虛構的。
【注釋】 : 武俠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作品中,對茶花的描寫登峰造極,文中提到「十八學士」品種。唐太宗在做秦王時建「文學館」,收聘賢才,以杜如晦、房玄齡、於志寧、蘇世長、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勗十八人並為學士。復命畫家閻立本為十八學士畫像, 即為《十八學士寫真圖》,褚亮題贊。當時被唐太宗選入文學館者被稱為「登瀛洲」,後人有所謂「十八學士登瀛洲」,又因唐太宗常與門下十八學士弈棋,後人因此畫有《十八學士弈棋圖》。
2、 六角大紅
花為鮮艷的大紅色,完全重瓣型,也有極少數的花為「玫瑰重瓣型或牡丹型」。大型花,花直徑可達10至12厘米以上。花瓣一百多枚,覆瓦狀六角形排列或輪狀盤旋形排列。 「六角大紅」也叫:「松陽紅」。樹形優美,枝條豐滿挺拔,葉片濃綠色倒卵形有齒,生長較慢。原種「松陽紅」花直徑可達10至12厘米以上,大部份的花為「六角形瓦片狀整齊排列」和「輪狀盤旋形整齊排列」,花瓣8至10輪以上,每朵花有一百多瓣,完全重瓣型。也有極少數的花為「玫瑰重瓣型或牡丹型」。 在松陽,最早見花在農歷12月中下旬,盛花期在農歷2月中上旬,最晚在清明節還可見到花。單朵花開放時間,低溫二周,高溫一周。花朵從初放至凋謝,花瓣均保持挺拔,絕無後翻及明顯退色現象。若遇低溫開放,花瓣邊緣不焦枯,遇高溫多雨花朵中心不暴裂,均完全飽滿開放。「松陽紅」的花瓣中凹厚挺,中心花瓣絕無白斑條現象出現,整朵花為極艷麗的「中國紅」。凋謝花朵完全自行脫落,無枯花掛枝現象。
3、 赤丹
赤丹,茶花的一個品種,屬常綠灌木和小喬木。古名海石榴。有玉茗花、耐冬等別名,又被分為華東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茶花的品種極多,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 原產中國華東地區,大紅色,花瓣70多枚,呈8~~9輪排列,花瓣倒尖卵形,先端凹陷,質地厚,中型花,直徑10cm,完全重瓣型,葉綠色,尾長,主脈隆起,長勢旺,開張,花期中到晚。其突變品種有「粉丹」和「鴛鴦鳳冠」。
4、 狀 元紅
壯元紅,花大而艷,燦若晚霞。相傳有個已被招為駙馬的狀元郎,千里尋親,卻意外見到了大自己十幾歲的「妻子」,是她侍奉生父長達17年。就在生父逼他圓房時,一道聖旨傳到宣他進京成親。父命難違,君不可欺,他竟口吐鮮血倒地而亡。第二年,狀元墳上生出了一枝牡丹,花大如盤,色如狀元錦袍,人們稱它為「狀元紅」。
5、 皇冠
茶花「皇冠」,據說是茶花「花牡丹」的芽變品種,花瓣紅色加白斑的是「花牡丹」,白色加紅斑的是「皇冠」。其實「皇冠」是上海黃德鄰前輩花園中一棵花牡丹,開出較多的白斑紅邊花朵,花色和杜鵑花品種「皇冠」接近,所以也取名「皇冠」。但「皇冠」花色並不穩定,常開出花牡丹一樣的花,花瓣的紅白比例也變化很大。所以,「皇冠」茶花的性狀還不穩定,還是應歸為「花牡丹」品種為宜。
6、 緋爪芙蓉
緋爪芙蓉英文名:Feizhaofurong葉片似白芙蓉。花大,瓣倒卵形,3輪組成盆狀,中心細瓣叢間有黃色雄蕊。花色紅有白斑,或紅白相間。產於溫州。花期:2月上旬-3月上旬。
7、 茶梅
茶梅(Camellia sasanqua)系山茶科、山茶屬常綠灌木,屬山茶科,性喜陰濕因其花型兼具茶花和梅花的特點,故稱茶梅。它體態玲瓏,葉形雅緻,花色艷麗,花期長,是賞花、觀葉俱佳的著名花卉。分布在日本、紐西蘭、美國等地。
8、 花鶴令
花鶴翎是茶花的一種,紅山茶品種. 中文名:花鶴令 Name:Camellia japonica Linn.cv."Huaheling" 屬:山茶屬 名稱:花鶴翎 英文名:Huaheling 灌木,花深桃紅色,上灑白色斑塊,花瓣約70餘片,組成半球形,花徑8-12厘米。花期:2月-3月下旬。本種花形大,花瓣挺,花色鮮。
9、 粉霞
粉霞英文名:Fenxia灌木,樹形低矮,枝條開展均勻,較軟。花粉紅色,花瓣10-15輪,多至80餘片排列整齊,花瓣二邊上折,中肋和邊緣有白條紋,花冠呈六角形或五角形,中心較低,雌蕊完全退化。花徑8-12厘米。花期:2月上旬-3月下旬。
10、 紅露珍
茶花新品種彩葉紅露珍。紅露珍葉橢園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葉緣下捲成龜背狀,長勢特別旺,枝硬,緊湊,立性。屬茶花品種之一。 紅露珍葉橢園形,長勢特別旺,枝硬,緊湊,立性。花為紅色,花瓣數輪排列,中部有雄蕊夾生於花瓣之 間,花徑9~12厘米,牡丹型,花期1~3月份;長勢強健,為山茶的牆基品種。
E. 自學美學
美學散步
宗白華著
序
李澤厚
八十二歲高齡的宗白華老先生的美學結集由我來作序,實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贊一言!
我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時候,朱光潛、宗白華兩位美學名家就都在學校里。但當時學校沒有美學課,解放初年的社會政治氣氛似乎還不可能把美學這樣的學科提上日程。我記得當時連中國哲學史的課也沒上過,教師們都在思想改造運動之後學習馬列和俄文……。所以,我雖然早對美學有興趣,卻在學校里始終沒有見過朱、宗二位。一九五七年我發表兩篇美學論文之後,當時我已離開北大,才特地去看望宗先生。現在依稀記得,好象是一個不大暖和的早春天氣,我在未名湖畔一間樓上的斗室里見到了這位藹然長者。談了些甚麼,已完全模糊了。只一點至今印象仍鮮明如昨。這就是我文章中談到藝術時說,「它(指藝術)可以是寫作幾十本書的題材」。對此,宗先生大為欣賞。這句話本身並沒有很多意思,它既非關我的文章論旨,也無若何特別之處,這有甚麼值得注意的地方呢?我當時頗覺費解,因之印象也就特深。後來,我逐漸明白了:宗先生之所以特別注意了這句話,大概是以他一生欣賞藝術的豐富經歷,深深地感嘆著這方面有許多文章可作,而當時(以至現埋檔在)我們這方面的書又是何等的少。這句在我並無多少意義的抽象議論,在宗先生那裡卻是有著深切內容的具體感受。無怪乎黑格爾說,同一句話,由不同的人說出,其含義大不一樣。
宗先生對藝術確有很多話要說,宗先生是那麼熱愛它。我知道,並且還碰到過好幾次,宗先生或一人,或與三、四年輕人結伴,從城外坐公共汽車趕來,拿著手杖,興致勃勃地參觀各種展覽會:繪畫、書法、文物、陶瓷……。直到高齡,仍然如此。他經常指著作品說,這多美呀!至於為何美和美在哪裡,卻經常是叫人領會,難以言傳的。當時北大好些同學都說,宗先生是位欣賞家。
我從小最怕作客,一向懶於走動。和宗先生長談,也就只那一次。但從上述我感到費解的話里和宗先生那麼喜歡看展覽里,我終於領悟到宗先生談話和他寫文章的特色之一,是某種帶著情感感受的直觀把握。這次我讀宗先生這許多文章(以前大部沒讀過)時,又一次感到了這一點:它們相當准確地把握住了那屬於藝術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有關中國藝術趵特徵。例如,關於充滿人情味的中國藝術中的空間意識,關於音樂、書法是中國藝術的靈魂,關於中西藝術的多次對比,等等。例如,宗先生說:「一個充滿音樂情趣的宇宙(時空合一體)是中國畫家、詩人旦衡的藝術境界。」(第89頁)「……我們欣賞山水畫,也是抬頭先看見高遠的山峰,然後層層向下,窺見深遠的山谷,轉向近景林下水邊,最後橫向平遠的沙灘小島。遠山與近景構成一幅平面空間節奏,因為我們的視線是從上至下的流轉曲折,是節奏的動。空間在這里不是一個透視法的三進向的空間,以作為布置景物的虛空間架,而是它自己也參加進全幅節奏,受全幅音樂支配著的波動,這正是轉虛成實。使虛的空間化為實的生命。」(第92頁)
或詳或略,或短或長,都總是那種富有哲理情思的直觀式的把握,並不作嚴格的邏輯分析或詳盡的系統論證,而是單刀直入,扼要點出,訴諸人們的領悟,從而叫人去思考、去體會。在北大,提起美學,總要講到朱光潛先生和宗白華先生。朱先生海內權威,早已名揚天下,無容我說。但如果把他們兩位老人對照一下,則非常有趣(盡管這種對照只在極有限度的相對意義上)。兩人年歲相仿,是同時代人,都學貫中西,造詣極高。但朱先生解放前後著述甚多,宗先生卻極少寫作。朱先生的文章和思維方式是推理的,宗先生卻是抒情的;朱先生偏於文學,宗先生偏於藝術;朱先生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學的;宗先生更是古典的,中國的,藝術的;朱先生是學者,宗先生是詩人……。宗先生本就是二十年代有影響的詩人,模液做出過詩集。二十年代的中國新詩,如同它的新鮮形式一樣,我總覺得,它的內容也帶著少年時代的生意盎然和空靈、美麗,帶著那種對前途充滿了新鮮話力的憧憬、期待的心情意緒,帶著那種對宇宙、人生、生命的自我覺醒式的探索追求。剛剛經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之後的二十年代的中國,一批批青年從封建母胎里解放或要求解放出來。面對著一個日益工業化的新世界,在一面承襲著古國文化,一面接受著西來思想的敏感的年輕心靈中,發出了對生活、對人生、對自然、對廣大世界和無垠宇宙的新的感受、新的發現、新的錯愕、感嘆、贊美、依戀和悲傷。宗先生當年的《流雲小詩》與謝冰心、馮雪峰、康白情、沈尹默、許地山、朱自清等人的小詩和散文一樣,都或多或少或濃或淡地散發出這樣一種時代音調。而我感到,這樣一種對生命活力的傾慕贊美,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從早年到暮歲,宗先生獨特地一直保持了下來,並構成了宗先生這些美學篇章中的鮮明特色。你看那兩篇羅丹的文章,寫作時間相距數十年,精神面貌何等一致。你看,宗先生再三提到的《周易》、《莊子》,再三強調的中國美學以生意盎然的氣韻、活力為主,「以大觀小」,而不拘之於模擬形似;宗先生不斷講的「中國人不是象浮士德『追求』著『無限』,乃是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無限,所以他的態度是悠然意遠而又怡然自足的。他是超脫的,但又不是出世的」(第125頁),等等,不正是這本《美學散步》的一貫主題么?不也正是宗先生作為詩人的人生態度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患」的儒家精神、以對待人生的審美態度為特色的莊子哲學,以及並不否棄生命的中國佛學——禪宗,加上屈騷傳統,我以為,這就是中國美學的精英和靈魂。宗先生以詩人的銳敏,以近代人的感受,直觀式地牢牢把握和強調了這個靈魂(特別是其中的前三者),我以為,這就是本書價值所在。
宗先生詩雲:
「生活的節奏,機器的節奏,
推動著社會的車輪,宇宙的旋律。
白雲在膏空飄盪,
人群在都會匆忙!
…………
是詩意、是夢境、是凄涼、是回想?
縷縷的情絲,織就生命的憧憬。
大地在窗外睡眠!
窗內的人心,
遙領著世界深秘的迴音。」(第242頁)
在「機器的節奏」愈來愈快速、「生活的節奏」愈來愈緊張的異化世界裡,如何保持住人間的詩意、生命、憧憬和情絲,不正是今日在邁向現代化社會中所值得注意的世界性問題么?不正是今天美的哲學所應研究的問題么?宗先生的《美學散步》能在這方面給我們以啟發嗎?我想,能的。自和平賓館頂樓開會之後,又多年未見宗先生了。不知道宗先生仍然拿著手杖,散步在未名湖畔否?未名湖畔,那也是消逝了我的年輕時光的美的地方啊,我怎能忘懷。我祝願宗先生的美學散步繼續下去,我祝願長者們長壽更長壽。
一九八O年冬,序於和平里九區一號
F. 宗先生和金花是夫妻關系嗎
是。根據宗先生個人簡介基輪灶得知,宗先生大名叫宗正深,是中醫世家,由於醫術精湛,對病人親切和藹,所以大家都稱其宗先生,金花是宗先生的結發妻子,感情深厚桐陸,所以是夫妻。關系指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搏扮影響的狀態。
G. 金墉《天龍八部》中段譽在王夫人面前說的茶花
十八學士 十三太保 八仙過海 七仙女 風塵三俠 二喬 紅妝素裹 抓破美人臉 眼兒媚 倚欄嬌
H. 怎麼養茶花才能使它花大色艷有什麼注意事項
茶花又叫山茶花,強的有3米-4米長,比較矮的有1.5米長,常被用於做觀賞價值綠色植物,許多人喜歡在家裡的院子里或是生活陽台上種上幾株茶花盆栽植物,家中栽種的一般是1.5米長的相對高度。做為欣賞的性很強的茶花,花的顏色較為多種多樣,有鮮紅色、粉紅色、乳白色、淡黃色等,也有的甚至是一朵花上面有二種或是多種顏色的。盡管北方地區的戶外較為嚴寒。
實在不行也需要自己製作出合適茶花的微酸性土壤,北方地區土壤層廣泛偏鹼太大,即便是在富饒,都是不可以同時運用這種土壤層栽種的,水土不服情況這話並非僅僅對於大家,實際上花朵也是一樣的,特別是南方地區盆栽花卉在北方種植,沒有比土壤層更為重要的了。土方回填栽種最好是,或者整個拆換成為自己製做或是訂購的微酸性土壤,不必應用植物含有一些土方回填,在摻入自身配置的培養土,這種比較容易讓茶花不適合,生長緩慢,乃至不開花。
I. 萬佛朝宗茶花開花有多大
5至10厘米。根據查詢茶花相關資料顯示,萬佛朝宗茶花開花有5至10厘米,山茶花,既有禪如「唯有山茶殊耐久,獨能深賀戚啟月占春風」的傲梅精神,又有「花繁艷紅,深奪曉霞」的牡丹之艷仔逗,因此茶花也是久負盛名的木本花卉,也有世界名花的美稱。
J. 那出現在影視劇中的茶花
學生時代的我看了一部名為《機靈小不懂》的電視劇,寫的是明朝孝宗年間,一個偶然的機會,不懂幫孝宗渡過了一個難關。二人不知怎的,竟有點莫名的親切感。孝宗更派不懂到江南,尋找一名會種一種極品茶花十八學士的人,整個故事由此展開。而茶花就此在我心中留下了印象。
在劇中的十八學士是一株茶樹上有18朵不同顏色的花,而現實中的十八學士是茶花中的一個珍品,樹型優美,花朵結構奇特,由70-130多片花瓣組成六角花冠,塔形層次分明,排列有序,十分美觀。它相鄰的兩角花瓣排列20輪左右,多為18輪,故稱它為「十八學士」。是茶花中的一個珍品,深為人們所厚愛。
茶花又叫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屬多種植物和園藝品種的通稱。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達到4米。它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而我再見茶花是在公園和綠化帶里所見,是比較常見的紅色茶花和粉色茶花。
要說這世間有什麼至美的存在,春天的茶花一定是其中之一。
郭沫若在《 黑龍潭詠山茶詩》盛贊曰:「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 驚破唐梅睜眠倦,陪襯宋柏倍姿雄。」
更有陸游的《山茶》「東園三月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
由於疫情的原因,在家已經閉關一月有餘,現在氣溫升高,春天已經到來,心裡叫囂著想去看花。
公園里的茶花已經開放 ,那溫柔的形態,那嫵媚的色澤,那層層疊疊的花瓣,那擠擠挨挨簇擁的熱鬧,一切都給人一種生之喜悅。我們堅信再難的日子,看到美麗盛開的花朵時,也覺得不難了。那一簇簇鮮亮的色彩驅散我們心中積壓的陰霾,讓我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待疫情結束,我們相約去看茶花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