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杯兒童畫
① 感覺瑞幸現在也要開啟賣杯子的副業啦,最新出的櫻花杯好誘人,它家其他的杯子也都挺好看的
樓主沒啥可猶豫的呀,瑞幸的杯子顏值都好看的,你就第一眼看中的直接拎回走。我相中的就答是櫻花杯,是它跟美國渴不渴copco合作的隨行杯,之前很火的小贊杯也是兩家合作推的同款。這個杯子的顏值完全就是我的菜啊,簡約櫻花粉,最適合春天調適憂郁心情了,而且非常好用,絕對是專業級別的隨行杯。
② 星巴克櫻花杯這個款式要多少錢
大概要120左右吧
③ 想給女友買個櫻花杯,有什麼好的產品介紹一下
送女朋友的顏值當然要高,畢竟女生都喜歡高顏值的,櫻花杯的話我推薦泰福高櫻花塑料杯,杯子底部是個水晶球,裡面有閃閃發光的珠片,還有個泰迪珍藏玩偶,都是女生無法抵擋的小物件,女朋友一定會喜歡的。
④ 冷感櫻花杯有沒有毒
桿桿的櫻花杯並沒有毒它,只是能夠讓你體會到一種比較關懷的感覺。
⑤ 上海市徐匯區長樂學校的詳細信息
文以載道,藝以賦質
在素質教育中,藝術教育具有區別於德育、智育、體育的獨特功能,這種功能不僅表現在它能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修養,更具有促進人的全面素質發展,實現人格完善的功能。我們從九年一貫制的學生實際和家長需求出發,秉承「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的辦學理,九年來實施「一張文憑、多種證書」的素質教育模式,將推進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之一,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曾2次被授予「徐匯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稱號,尤其是該校的書畫被評為區藝術特色項目。
一、 前提條件
1、傳統特色:長樂學校的前身長樂路小學曾被教育局批准為書畫、工藝特色的學 校。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國際和全國、市級各類繪畫工藝比賽,並取得很好的成績。培養了一大批藝術人才。每年都組織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和日本大阪本田小學進行藝術交流。並把這種藝術氛圍延續了下來。
2、良好師資:該校曾經有徐匯區的名師——中學高級美術教師汪毓羅老師。(已故)。她培養了兩名徒弟王偉慶老師和樊佩老師。這兩位老師汲取了名師在教學上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她們十幾年來一直在長樂學校的美術教學天地里發揮自己的特長,並努力鑽研,不斷創新,在教學上形成自己的風格。在區的教學比賽和基本功比賽中獲獎。輔導學生在參加各類繪畫比賽中都能獲獎。
她們成為了長樂學校的骨幹教師,王偉慶老師擔任了藝術組的教研組長,樊佩老師擔任了藝術總指導員。樊佩老師還是徐匯區美術教研組的中心組成員、徐匯區藝術總指導研討小組的組長。在2004年由徐匯區承辦的上海市學生戲劇節活動中,樊佩老師設計的上海市學生戲劇節的簡報得到了市級領導的好評,這份簡報是代表整個徐匯區的形象和業績。是為整個徐匯區的形象增添光彩。美術組還有一位年輕有為的老師陳玉玲老師,她虛心好學,責任心強,把汪毓羅老師的教學風格一代一代延承下來。
藝術組的老師人人都有論文和科研課題。樊佩老師的論文有《在中小學階段循序漸進培養學生藝術感初探》、《引導兒童進入繪畫語言》、《淺談素質教育對兒童畫多元化輔導的研究》、《關於二年級美術課<名字的聯想>的個案分析》、有校級課題2個,一個是王偉慶老師的《美術課上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一個是樊佩老師已結題的《多元化對兒童美術教育評價的研究》。陳玉玲老師的論文《實現美術教育中的創造力》、《關於八年級美術課〈紙帽〉的個案分析》。
學校還發揮了其他老師的藝術潛能,聘請他們擔任動漫設計、工藝製作、攝影的指導老師。還聘請了資深的、上海市書法協會會員擔任書法指導老師。
3、承辦杯賽:該校在徐匯區是首創舉辦中小學生的現場書畫比賽。在區教育局的指導下已成功舉辦了兩次比賽,參賽學生都愈過千人,第2次比賽還增加了外籍學生參賽,擴大了影響,並得到了區教育局領導的好評。我校已有了策劃和舉行大型比賽的組織經驗和場地,能得到全區中小學校的配合和好評。
4、學生成績:該校自培了許多書畫藝術人才,我校的學生在市、區級繪畫比賽中都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5、抓住機遇:把握時機是關鍵。今年徐匯區第一次創立徐匯區藝術團書畫分團,對於有傳統書畫特色的長樂學校是一次很好展示的機會,也是對該校藝術教育的一種提高和進一步發展,使長樂學校的藝術特色更具特色。同時也是對我校的素質教育的一種整體推進,帶動我校的校本課程的完善,為學校的教育發展形成增光效應。
二、 發展規劃
1、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
1)、通過藝術的實踐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書畫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去豐富他們的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審美力和創新能力。
2)、用美術教育的綜合性,注重和歷史、語文、數學,音樂及自然科學等學科的滲透和融合。因此用美育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通過社團活動,培養學生自治和領導能力,培養探索能力和他人合作的能力,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
4)、發展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倫理。
5)、以點帶面,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2、 書畫團的組建
A、構建工作網路:
校長—→科藝體衛教導—→藝術教育組長—→藝術總指導,做到信息暢通,工作有序,責任到位,分工明確,保證學校的每一項藝術活動無論巨細,都能有目的、有計劃、有序地展開。
B、成員組成:
a) 建立了藝術特長生檔案。藝術特長生是書畫團的主要成員,對有興趣和有一定書畫基礎的學生也可吸收為書畫團的成員。發揮我校9年一貫制的特點,大手牽小手,以點帶面,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b) 教師輔助,學生自建模式。美術一門很個性化的藝術,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和興趣愛好,在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書畫藝術的內容和學習方式,以及展示成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管理社團,教師幫助指導和協助管理。
3、 活動內容和形式
a) 時間:每月活動一次。
b) 活動的內容:
i. 書畫藝術的技能、技巧的練習。
ii. 設計、製作的應用性學習。
iii. 課題探究的研究性學習;
iv. 社會考察、調查、訪問、參觀的社會體驗性學習;
c) 教師創設讓學生在美術作品或中外美術歷史中發現問題的情境,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探究課題和學習內容。學生自行設計學習計劃和方案。
d) 活動的形式:講座、研討、交流、技能訓練、社會考察、調查、訪問、參觀、作品展示、項目活動報告等形式。
4、 組織管理
學校必須從組織建設、人員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著手,從開發、實施、到評價加強全過程管理。並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5、 活動場地
文學書畫團的活動場地是固定的,有專用教室和有關設備:電腦、電視、音像設備、專業書籍、實物投影儀等。
6、重點推出的藝術項目
⒈每兩年舉辦一次全區性中小學、中外學生的書畫比賽。
2、組織學生進行與日本大阪本田小學的藝術交流和交往活動。
3、利用學校的網站,多方位多層次的推廣學生的藝術作品。並成為藝術教育交流和展示的窗口、美育的資源庫,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有形和無形地為藝術教育創造了條件。
4、構建校本環境美育,利用校內外的教育活動和學校的景點布置,讓學生隨時感受書畫藝術的熏陶。
三、積極參加市、區內的各種交流活動
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藝術才能的著眼點也應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以最終提高學生的創造性。
2002年元旦,我校的書畫團參加了龍華旅遊城「千名少兒迎新年」的百米長卷繪畫活動。獲最佳組織獎。
2002年在徐匯區藝術節「紫竹園」杯中小學生現場書畫比賽中獲二等獎1名,鼓勵獎2名。
2002年市「美佳杯」砂紙畫比賽中獲二等獎1名。鼓勵獎1名。
市「美年達卡通形象設計比賽」中(中學組)獲「趣味多多獎」1名。
2002年參加市「人美杯」少兒興趣繪畫比賽中獲一等獎1名。
2002年參加市「希望花園」繪畫比賽中獲三等獎1名。
2002年參加「五九錦旗杯」(中學組)環保工藝創作繪畫比賽獲三等獎1名。
小學組、中學組各1名學生的繪畫作品分別刊登在「好飾家」優秀作品集及《中學生報》上。
2003年,在徐匯區「長樂杯」現場書畫比賽中,
繪畫:小學組獲一等獎1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2名。
中學組獲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
外籍學生獲三等獎2名。
書法:小學組獲二等獎1名,三等獎1名
中學組獲三等獎1名
2003年在徐匯區「櫻花杯」小學生書畫比賽中獲一等獎1名。
2003年哈哈畫報舉辦的卡通故事畫比賽中獲一等獎1名,三等獎2名。一等獎刊登在《哈哈畫報》上。
在2004年6月12 日星期六,在徐家匯港匯廣場,長樂學校的書畫團的成員參加了由中共徐匯區宣傳部、徐匯區司法局、徐匯區法宣辦組織舉辦的「學習、貫徹憲法修正案」的法律宣傳、咨詢活動。長樂學校的學生以書畫繪百米長卷的形式表現了「宣傳憲法、學習憲法」的主題。給這次活動烘託了的氣氛,擴大了影響。
四(1) 楊逸寧、莊子軒同學、三(3)楊光煜、尹知非同學的繪畫作品被選入《七彩讀寫》2004年第2期。
在2004年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公安局舉辦的「上海市第9屆小學生交通安全美術書法比賽」中
四(1)黃羽婷同學的繪畫作品獲優秀獎 作品入選《上海市第9屆小學生交通安全美術書法獲獎作品集》。
在2004年徐匯區「看雕塑、學歷史、弘揚民族精神系列活動中」:
六(1) 李瀟瀟同學的攝影作品獲 攝影比賽 一等獎中的第一名。
四(2) 嚴嘉樺同學的繪畫作品獲繪畫比賽的二等獎。
八(6)王心媛的繪畫作品獲三等獎。
在2004年上海市學生繪畫書法攝影作品展中:
翟曉晴的攝影作品獲 二等獎
王依波的繪畫作品獲 三等獎
付俊亮的攝影作品獲 入圍獎
張馨珵的繪畫作品獲 入圍獎
在2004年的繪畫比賽中:
莊子軒 二等獎 哈哈畫報比賽
蔣子威 三等獎 哈哈畫報比賽
黃羽婷 二等獎 高一馬利杯
嚴嘉樺 三等獎 高一馬利杯
仇楷雯 三等獎 高一馬利杯
高子玉 三等獎 高一馬利杯
張雨宣 三等獎 高一馬利杯
正是藝術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使學校的藝術氛圍更加濃郁,藝術之花到處盛開。為了更好地發展徐匯區的藝術教育,使之均衡發展,並在制定以後的三年藝術教育和書畫團的規劃中,找出差距和不足,使長樂學校的藝術教育邁上一個新的台階。使之向優質和內涵縱深發展。為塑造徐匯教育品牌而做貢獻。 長樂學校被市教委確定為京劇進課堂試點學校
2008-06-13 作者(來源):徐匯區教育局
徐 匯 區 教 育 局 公 告
[2008年]7號
關於該區3所學校被市教委確定為京劇進課堂試點學校的公告
根據《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試點工作的通知》(滬教委體〔2008〕17號),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我區3所學校被市教委確定為京劇進中小學課堂試點學校。它們是:
徐匯區建襄小學
徐匯區匯師小學
上海市長樂學校
特此公告。
徐匯區教育局
2008年4月22日
--------------------------------------------------------------------------------
⑥ 求時代先鋒人物的名字
英雄的選擇
「……走近你,淚水不知不覺就流出來;看到你,更加泣不成聲……我很想就這樣在你身旁陪著你。你就不眷戀這個世界和你的親人?永遠想你……」
湯梅,讀著你在「王慶平烈士網上紀念館」寫下的這些話語,我們流淚了,曾經的幸福讓你的失去太過傷痛。
是的,當手榴彈冒著青煙在身邊「哧哧」作響,當富有軍事經驗的他完全可以在3.7秒之內跳進隱蔽壕的關頭,他卻猛然向前撲去,用身體救下戰士,自己選擇了死亡。
對於僅有35歲的人生,這是一種怎樣壯烈的選擇!
僅僅8天前那個情人節,他給你送上了一朵艷麗如火的玫瑰;僅僅兩天前的早晨,他答應給6歲的兒子樂樂帶回兩顆子彈殼;僅僅在他犧牲的那天中午,他打回電話,說第二天的元宵節一定在家吃個團圓飯,還要帶身體不太好的媽媽去看病……然而,一切都在硝煙之間畫上了句號。
送別慶平的時候,你讓捧著兩顆帶血的子彈殼的兒子一遍又一遍給爸爸磕頭,你流著淚把成百上千的百合花一瓣一瓣撒在他的身上。棺木蓋上了,你抓住抬起靈柩的士兵的手拚命地喊:「你們輕點啊,他身上受了傷,他會很痛的,很痛的……」
終於,你撒開手讓他走了。你說:「慶平的選擇,我懂,他就是這么一個人。」
湯梅,這個世界上,你是最懂他的人。他生命最後一刻的爆發,彷彿濃縮了他一生的選擇。那是軍人的本色,是愛的燃燒。
記住慶平,記住一種人生,他以燃燒的青春作證!
用卓越書寫人生
5月,我們走進慶平生前工作的地方――上海警備區通信站,作為這里的副教導員,他曾留下太多的精彩。戰友們對我們講述了許多他的不被你知曉的故事。
湯梅,你一定還記得1999年的夏天吧,上海青浦地區遭遇幾十年不遇的特大洪災,那也正是你懷孕臨產的日子。災情就是命令,慶平顧不上你,帶領通信保障應急分隊,奔赴抗洪前線。
那天深夜,風大雨急,指揮部有線通信突然中斷。慶平抓起兩部對講機急步向樓下無線電台車沖去。不料,情急中一腳踩空,胸部重重地撞在了樓梯口護欄上。此後的日子,他時常感到胸部疼痛,不敢大口喘氣,就用綳帶把胸部緊緊綁起來,再疼,就吃止痛片。抗洪結束後,他是被架上車送進醫院的,X光片檢查結果:左胸第十根肋骨骨折。這時距他摔傷已經整整18天!醫生驚訝地說:「真不知你是怎麼挺過來的。」從此,官兵們私下裡稱他是「鐵人一號」。
湯梅,當你生下兒子的前兩天終於見到匆匆趕來面帶愧疚和喜悅的慶平時,可曾察覺到他身上的傷痛?
還在慶平剛調任通信站三連連長時,發現話務員轉接電話查詢一個號碼需1.5秒。「能不能把這1.5秒省下來?」有人說「1.5秒算個啥?」慶平給大家算了一筆賬:現在一個話務員每個班次接轉話量約400次,一個班次的接轉查詢時間加起來要耗費10分鍾。10分鍾對現代戰爭意味著:巡航導彈可以飛行150公里,超音速飛機可以飛行500公里,而洲際導彈可以飛越超過5000公里的距離。
「為了提高這10分鍾,難道不值得我們為之一搏嗎?」他立志要開發出一個「在快樂的人機對話中背記號碼」的軟體。
他找到駐地一家頗有名氣的軟體開發公司求助,人家不相信一個基層連隊的能力,婉言推脫了。慶平沒有氣餒,他帶著幾個技術骨幹買來一堆軟體方面的書,又找來《我愛背單詞》、《教你下圍棋》等軟體,苦苦鑽研,前後經過200多次修改,手稿裝了兩麻袋,終於研製成功。
2000年,《我愛背號碼》軟體正式在通信站使用,效率驚人:話務員掌握號碼的速度提高了3倍,接轉電話的速度提高了6倍。當年,通信站在南京軍區組織的話務考核評比中,4項總評名列第一。這套軟體還獲得警備區科技練兵成果一等獎。
湯梅,你該為他驕傲的事真的太多。
他用電腦繪制的「通信路由圖」成為駐滬部隊通信系統的神經中樞圖;他帶領戰士研發的「電源遠端監控報警系統」將工作效率提高20倍。
他在二連當指導員,把這個連續6年沒沾先進邊的連隊帶成了警備區的先進連隊;他在三連當連長,把這個連帶成了南京軍區的基層建設標兵單位,連隊先後榮立兩次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一等功。
他任連隊主官5年間,擔負上海合作組織五國峰會、APEC會議、「神舟」三號飛船發射、衛星發射、重大軍事演習、全國全軍性重要會議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務20多次,均萬無一失。
他曾寫過這樣的話:「人人都是一支筆,天天都在寫人生;人生處處是考場,事事都要交好卷。」
最愛是士兵
湯梅,那一天我們走進了通信站的「王慶平烈士遺物展覽室」,撫摸著與一個英雄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件件物品,淚水幾次模糊了眼睛。戰友們說,有些遺物他們不忍心讓你看,怕你睹物思人,心裡難過。
這里有一張「理賠協議清單」,是一個叫舒磊的戰士保存的。
2000年11月的一天傍晚,連部通信員舒磊外出執行任務時被一輛違章行駛的汽車撞傷,當場昏迷過去。當時慶平剛請了假准備帶腹瀉的兒子去醫院看病。聽到這個消息,他拔腿就跑,趕到出事地點,抱起滿頭是血的舒磊,攔了一輛計程車直奔醫院。那天晚上,他在病床前整整守候了一夜,直到舒磊醒來。為了不讓戰士的權益受侵害,他主動承擔了這起交通事故的理賠工作。他走訪有關部門,查閱法律文件,請來律師咨詢,一筆筆列出理賠項目,代表戰士家長與肇事單位和肇事者談判。最終他把理賠協議和2萬元賠款交到舒磊的父母手裡。
在他的遺物中,我們還讀到了兩本厚厚的《兵情日記》,裡面記著每個戰士的籍貫、生日、性格、愛好、願望以及思想狀況和家庭情況。他常說:「不知兵,談何愛兵。」
他的辦公室有一張小方凳,通信站的大部分戰士都坐過。誰有什麼心事、情緒、壓力……盡可以坐在這里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地對他們的王副教導員「傾訴」。他常對戰士說:「我願做你們忠實的傾聽者。」
在戰士們心目中,慶平永遠是一個「訓練場一身威嚴,生活中總是微笑」的兄長。2001年冬,他在新兵連當連長,連里來了兩個寧夏籍的回族女戰士。他馬上想到回族的風俗,要求炊事班記住,遇上吃葷,單獨為她倆做菜。一天,兩個回族女戰士走進飯堂,剛坐下就起身往外走,恰被迎面進來的慶平撞上。他找到司務長了解情況,原來炊事班新調換了人員,一時把加菜的事忘了。他立刻把兩個女戰士請回來,親自下廚給她們煮了雞蛋面,又反復叮囑司務長以後更換人員一定要做好交接。
湯梅,你說過,慶平曾對你講:「你在家帶孩子我放心,我在連隊帶戰士也要讓他們的家長放心!」這句話不知凝聚了他多少心血。
晚上查鋪,為了不驚擾戰士的睡眠,他的手電筒上總是蒙著一塊紅布。
過春節,他用自己的錢買下電話卡,讓戰士排著隊挨個往家裡打電話拜年。
當幹部13年,13個除夕,他都是和戰士們一起過的。
新兵來了,他給每個人拍一張穿軍裝的照片,一張一張裝在信封里,寄給他們的父母。
老兵要退伍了,他則把平時拍的照片、錄的音像整理出來,設計製作成光碟送給他們,作為永久的紀念。
慶平犧牲的那天中午,晚去的他發現送來的盒飯只剩下一份,這時正好有個戰士出差剛回來,他便悄悄地走開了。六連指導員陳衛國看到這情景,一把拉住慶平,硬把自己的一份分了一半給他。沒想到就在這天下午,慶平竟永遠地離去……
追悼會那天,六連燒了一大鍋飯,陳衛國盛了滿滿一碗,朝著慶平犧牲的方向哭喊著:「副教導員,你吃吧,你一定要吃個飽,你可是餓著肚子走的呀……」
春天的陽光下,通信站院子里的學習欄里寫著的慶平生前的話格外醒目:「視戰士高於自己,愛戰士勝過自己,為戰士不顧自己,學戰士提高自己。」
讓我牽住你的手
湯梅,追尋慶平的足跡,我們走進靜安區。那裡的很多孤寡老人,一提起慶平,總是眼含淚花。
家住愚園路的陳華老媽媽一直保存著一把舊藤椅,那是她心中的一段珍藏。
1996年4月的一天,老人下樓時不小心摔倒,右腿骨折動彈不得。正巧慶平帶著戰士在小區搞衛生。他得知情況,立刻跑回營區找來一把舊藤椅,把四條腿鋸掉,又在周圍裝了四個把手,把老太太抬進了附近的醫院。從那以後,這把藤椅成了老人每次上醫院的「轎子」,慶平他們一抬就是5個月。
通信站旁邊有個三義坊街道,這里的孤老形容自己是「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慶平自來到通信站就和這些老人結成了親戚,經常帶著戰士到孤老家幫助洗衣服,曬被褥,打掃衛生。每到春節、中秋等,他就把孤老接到連隊,和戰士一起包餃子、吃月餅。
上海市的第一代勞模、89歲的周密老太太身邊無親人,多年來慶平像對自己的奶奶一樣關愛著她。老人耳背,他就貼在耳邊陪她聊天;老人濃重的鄉音,別人聽不太懂,慶平卻聽得明白。老太太逢人便說:「我得了個好孫子!」
80歲的湯仲賢老太太和老伴膝下無兒無女,慶平常登門問寒問暖,逢年過節總不忘送上一束花。湯老太太對我們講:「我們老兩口這輩子不缺愛情,不缺友情,缺的是親情。自從慶平來了,我們連親情也不缺了。」
慶平發現,老人們平日里最怕自己在家裡突然有個什麼事,一下子找不到人。於是他就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了每一位老人,並叮囑「有事打我電話」。90歲高齡的孤老吳巧雲支氣管炎發作,呼吸困難,慶平接到電話火速把她送進醫院,救下老人一命;癱瘓在床十多年的沈小妹老人想看看上海的新變化,慶平接到電話用三輪車推著老人看遍了靜安寺,轉遍了南京路。
三義坊的老人們永遠忘不了2005年的元宵節。這天,他們早早地來到了居委會老年活動站――幾天前慶平就說了,他要帶著戰士來和老人一起鬧元宵。可左等右等一直不見慶平他們的身影,電話打到通信站,得到的卻是那個不幸的消息。
老人們都哭了。他們顫顫地摘下紅燈籠,找來黑紗白花,原本歡慶的現場變成了寄託哀思的靈堂。
慶平生前曾寫道:「人間貴有真情在,時代需要奉獻者,甘當博愛小人物,溫暖社會大家庭。」
第四十六朵玫瑰送給你……
湯梅,今年1月10日是你們結婚10周年紀念日。你說過,你的慶平每年的這一天都會送你玫瑰花,第一年一支,第二年兩支,第三年三支……數過來,他已經送了你45朵玫瑰。你是那麼充滿喜悅地等待著第十年,第十一年……
然而,你竟是再也等不來了。
2006年的這一天,你手捧一朵玫瑰一個人去了上海青浦福壽園陵園。「慶平,這第四十六朵玫瑰送給你……」一語未落,淚如雨下。
有人說你們是一對很有緣分的夫妻,同一年生,同在一座城市長大,同在上海警備區當兵,同在一所軍校就讀,同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又同是上海警備區的優秀黨員,你們的孩子也恰巧是在「八一」建軍節的前夜誕生。
如今,你已經轉業。可你還記得嗎?剛結婚時,因為工作需要,你們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連隊,他在二連當指導員,你就在他的樓上擔任三連副連長。樓上樓下,你們只能通通電話。你委屈過,抱怨過。那一天是你的生日,早晨你又接到他的電話,可沒說話聲,只聽到電話里傳來一首歌:「背靠背坐在地毯上,聽聽音樂聊聊願望,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你流淚了。他的心,你懂。
還記得嗎?那年組織上分給你們一間9平方米的宿舍,倆人高興了很久。在這間小屋裡,你們迎來了兒子樂樂。你的母親來幫忙帶孩子,家裡一下子多了一老一小,想找塊打地鋪的地方都難,他就住到了連隊,一住就是半年。那段時間,慶平只要有空兒就趕回家抱抱孩子。天黑時看著他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開,你的鼻子總是酸酸的。可慶平一直鼓勵你:「日子會好起來的。」
還記得嗎?每次慶平回到家,總是先把音響打開,讓小屋裡彌漫著優美的旋律。碰上有空兒,他最高興的就是帶著你和孩子去公園留下一個個歡樂的瞬間。他喜歡畫畫,便讓兒子也學畫畫,樂樂還真的迷上了油彩。2005年,樂樂畫的一幅名為《洗澡真舒服》的畫獲得了中日「櫻花杯」美術作品大獎賽兒童畫一等獎。他樂壞了,拿著那本獲獎作品畫冊到處給人看。
湯梅,讓你懷念的還有慶平對老人的孝心。他的父親是一名老軍人,他從父輩那裡秉承了軍人的特質。父母老了,他盡自己所能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幸福,每年都要為他們辦一兩件事,買彩電,裝空調,2003年又利用國慶長假給他們安裝了「多功能浴室」,並在上面貼了各種操作標簽:「向左轉熱水」、「向右轉冷水」、「注意:先開冷水後開熱水。」
對與你們生活在一起的岳母他亦如親兒子一樣。每年的「三八」節和母親節他都要帶回一大束康乃馨,岳母怪他花這個錢,他說:「媽媽,我們白天都不在家,讓它陪陪你也好!」
湯梅,你多麼希望你和慶平的幸福生活就這樣過下去,直到你們像歌里唱的那樣「一起慢慢變老」。然而,那一天,你的夢碎了……
2005年2月22日,慶平帶著通信站四連官兵在警備區綜合訓練場進行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下午4時45分,戰士吳瓊持彈進入投擲區,他是今天最後一名投彈者。按規定動作他順利投出了第一枚手榴彈,觀察員報告:炸點約40米。「投得不錯,繼續努力!」在現場負責指揮的慶平鼓勵他。
吳瓊舉起了第二枚手榴彈。不料,就在他引彈瞬間,彈體不慎脫手,垂直地落在了他身體後側一米處,「哧哧」地冒著青煙。距吳瓊左側一步之遙的慶平見狀大喊:「快跳!」說著,一步沖上來將吳瓊向左側的隱蔽壕猛拉。一時被驚呆的吳瓊下意識地蹲在了地上,慶平第一次拉拽沒有成功。千鈞一發之際,慶平猛然右跨一大步,撲向吳瓊身體的右後側,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他,使盡全身力氣將吳瓊向隱蔽壕推去……幾乎是在同一時刻,一聲巨響,手榴彈爆炸了……
濃煙過後,跌在隱蔽壕底的吳瓊睜開眼睛看見了倒在壕邊上的副教導員,他全身是血,正睜大眼睛關切地看著吳瓊,嘴唇動了幾下,好像要說什麼,卻沒有說出來,鮮血開始從他的嘴裡不停地冒出來……
湯梅,你一定想哭,那就哭出來吧……
這個春天,我們去了墓地。我們看到了你和樂樂放在他身邊的意為「永結同心」的3個鈴鐺,看到了條幅上樂樂稚嫩的筆跡:「爸爸,我們永遠愛你!」還看到了他的戰友以及無數不知道姓名的人們送給他的一束束鮮花……
這個春天,我們還去了他犧牲的地方,看到了那原野上一望無際的蔥綠和那如星星般開放的花叢……
那一刻,我們想起你說過的話:「慶平過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那一刻,我們想起慶平的話:「既要享受生活,更要創造生活;既要追求幸福,更要播撒幸福。」
一個熱愛和創造幸福生活的人是不會死的。
英雄活著,他活在軍人的行列中,他活在每一個追求善良和美好的人們心裡。他以燃燒的青春作證――大愛永生。
記住慶平,記住這樣一種人生!
為了愛,選擇犧牲(短評)
沒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沒有人不願健康地活著。
當人生只到35歲,擁有幸福家庭和美好生活,正努力追求光明前程時,誰願意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當一個人面對危險有兩次逃生機會,進一步死、退一步生的時候,誰會堅持把生的希望送給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當有人以自私自利為榮,無知地取笑無私奉獻精神的時候,誰能夠堅守無私的愛、真誠的奉獻和神聖的責任?
沒有猶豫,沒有驚慌,沒有退縮,王慶平以救下戰友、犧牲自己的果斷行動,毅然作了回答!
甘願奉獻。王慶平一直這么做,而且一直微笑著這么做、真心誠意地去做。
因為,他信奉愛的哲學認為愛祖國、愛人民、愛戰友就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他認為愛事業是自己的天職,所以對每個崗位每份工作都盡全力、負全責;他認為愛人民是一名子弟兵應有的情懷,所以不論自己有多少難處,都視駐地群眾如父母,把扶危濟困當義務,十年間照料孤寡、扶老攜幼如一日;他認為播撒愛就是幸福和快樂,所以總是坦然面對各種挑戰,總是朝氣蓬勃進取向上,總是掛著陽光般的笑容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王慶平用生命叩響了最後一個愛的音符。他的短暫人生和英雄壯舉告訴我們:有一種愛,要付出生命;有一種愛,會長駐人間。
⑦ 第十四屆櫻花杯的繪畫比賽
我們老師說可以畫一些山水畫,或者你去過的一些旅遊勝地,古典建築等等······,主要嘛,沒有什麼主題的。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你畫的東西要有新意,有創造性。
⑧ 小紅書上看泰福高泰迪公仔櫻花杯很不錯,有用過的嗎感覺咋樣
泰福高泰迪公仔櫻花杯上面有個3D立體的泰迪硅膠公仔手辦,很可愛,而且吸管的材質特別好,是採用安全無害的TRITAN材質,用來喝水很放心。
⑨ 時代先鋒人物的先進事跡
英雄的選擇
「……走近你,淚水不知不覺就流出來;看到你,更加泣不成聲……我很想就這樣在你身旁陪著你。你就不眷戀這個世界和你的親人?永遠想你……」
湯梅,讀著你在「王慶平烈士網上紀念館」寫下的這些話語,我們流淚了,曾經的幸福讓你的失去太過傷痛。
是的,當手榴彈冒著青煙在身邊「哧哧」作響,當富有軍事經驗的他完全可以在3.7秒之內跳進隱蔽壕的關頭,他卻猛然向前撲去,用身體救下戰士,自己選擇了死亡。
對於僅有35歲的人生,這是一種怎樣壯烈的選擇!
僅僅8天前那個情人節,他給你送上了一朵艷麗如火的玫瑰;僅僅兩天前的早晨,他答應給6歲的兒子樂樂帶回兩顆子彈殼;僅僅在他犧牲的那天中午,他打回電話,說第二天的元宵節一定在家吃個團圓飯,還要帶身體不太好的媽媽去看病……然而,一切都在硝煙之間畫上了句號。
送別慶平的時候,你讓捧著兩顆帶血的子彈殼的兒子一遍又一遍給爸爸磕頭,你流著淚把成百上千的百合花一瓣一瓣撒在他的身上。棺木蓋上了,你抓住抬起靈柩的士兵的手拚命地喊:「你們輕點啊,他身上受了傷,他會很痛的,很痛的……」
終於,你撒開手讓他走了。你說:「慶平的選擇,我懂,他就是這么一個人。」
湯梅,這個世界上,你是最懂他的人。他生命最後一刻的爆發,彷彿濃縮了他一生的選擇。那是軍人的本色,是愛的燃燒。
記住慶平,記住一種人生,他以燃燒的青春作證!
用卓越書寫人生
5月,我們走進慶平生前工作的地方――上海警備區通信站,作為這里的副教導員,他曾留下太多的精彩。戰友們對我們講述了許多他的不被你知曉的故事。
湯梅,你一定還記得1999年的夏天吧,上海青浦地區遭遇幾十年不遇的特大洪災,那也正是你懷孕臨產的日子。災情就是命令,慶平顧不上你,帶領通信保障應急分隊,奔赴抗洪前線。
那天深夜,風大雨急,指揮部有線通信突然中斷。慶平抓起兩部對講機急步向樓下無線電台車沖去。不料,情急中一腳踩空,胸部重重地撞在了樓梯口護欄上。此後的日子,他時常感到胸部疼痛,不敢大口喘氣,就用綳帶把胸部緊緊綁起來,再疼,就吃止痛片。抗洪結束後,他是被架上車送進醫院的,X光片檢查結果:左胸第十根肋骨骨折。這時距他摔傷已經整整18天!醫生驚訝地說:「真不知你是怎麼挺過來的。」從此,官兵們私下裡稱他是「鐵人一號」。
湯梅,當你生下兒子的前兩天終於見到匆匆趕來面帶愧疚和喜悅的慶平時,可曾察覺到他身上的傷痛?
還在慶平剛調任通信站三連連長時,發現話務員轉接電話查詢一個號碼需1.5秒。「能不能把這1.5秒省下來?」有人說「1.5秒算個啥?」慶平給大家算了一筆賬:現在一個話務員每個班次接轉話量約400次,一個班次的接轉查詢時間加起來要耗費10分鍾。10分鍾對現代戰爭意味著:巡航導彈可以飛行150公里,超音速飛機可以飛行500公里,而洲際導彈可以飛越超過5000公里的距離。
「為了提高這10分鍾,難道不值得我們為之一搏嗎?」他立志要開發出一個「在快樂的人機對話中背記號碼」的軟體。
他找到駐地一家頗有名氣的軟體開發公司求助,人家不相信一個基層連隊的能力,婉言推脫了。慶平沒有氣餒,他帶著幾個技術骨幹買來一堆軟體方面的書,又找來《我愛背單詞》、《教你下圍棋》等軟體,苦苦鑽研,前後經過200多次修改,手稿裝了兩麻袋,終於研製成功。
2000年,《我愛背號碼》軟體正式在通信站使用,效率驚人:話務員掌握號碼的速度提高了3倍,接轉電話的速度提高了6倍。當年,通信站在南京軍區組織的話務考核評比中,4項總評名列第一。這套軟體還獲得警備區科技練兵成果一等獎。
湯梅,你該為他驕傲的事真的太多。
他用電腦繪制的「通信路由圖」成為駐滬部隊通信系統的神經中樞圖;他帶領戰士研發的「電源遠端監控報警系統」將工作效率提高20倍。
他在二連當指導員,把這個連續6年沒沾先進邊的連隊帶成了警備區的先進連隊;他在三連當連長,把這個連帶成了南京軍區的基層建設標兵單位,連隊先後榮立兩次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一等功。
他任連隊主官5年間,擔負上海合作組織五國峰會、APEC會議、「神舟」三號飛船發射、衛星發射、重大軍事演習、全國全軍性重要會議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務20多次,均萬無一失。
他曾寫過這樣的話:「人人都是一支筆,天天都在寫人生;人生處處是考場,事事都要交好卷。」
最愛是士兵
湯梅,那一天我們走進了通信站的「王慶平烈士遺物展覽室」,撫摸著與一個英雄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件件物品,淚水幾次模糊了眼睛。戰友們說,有些遺物他們不忍心讓你看,怕你睹物思人,心裡難過。
這里有一張「理賠協議清單」,是一個叫舒磊的戰士保存的。
2000年11月的一天傍晚,連部通信員舒磊外出執行任務時被一輛違章行駛的汽車撞傷,當場昏迷過去。當時慶平剛請了假准備帶腹瀉的兒子去醫院看病。聽到這個消息,他拔腿就跑,趕到出事地點,抱起滿頭是血的舒磊,攔了一輛計程車直奔醫院。那天晚上,他在病床前整整守候了一夜,直到舒磊醒來。為了不讓戰士的權益受侵害,他主動承擔了這起交通事故的理賠工作。他走訪有關部門,查閱法律文件,請來律師咨詢,一筆筆列出理賠項目,代表戰士家長與肇事單位和肇事者談判。最終他把理賠協議和2萬元賠款交到舒磊的父母手裡。
在他的遺物中,我們還讀到了兩本厚厚的《兵情日記》,裡面記著每個戰士的籍貫、生日、性格、愛好、願望以及思想狀況和家庭情況。他常說:「不知兵,談何愛兵。」
他的辦公室有一張小方凳,通信站的大部分戰士都坐過。誰有什麼心事、情緒、壓力……盡可以坐在這里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地對他們的王副教導員「傾訴」。他常對戰士說:「我願做你們忠實的傾聽者。」
在戰士們心目中,慶平永遠是一個「訓練場一身威嚴,生活中總是微笑」的兄長。2001年冬,他在新兵連當連長,連里來了兩個寧夏籍的回族女戰士。他馬上想到回族的風俗,要求炊事班記住,遇上吃葷,單獨為她倆做菜。一天,兩個回族女戰士走進飯堂,剛坐下就起身往外走,恰被迎面進來的慶平撞上。他找到司務長了解情況,原來炊事班新調換了人員,一時把加菜的事忘了。他立刻把兩個女戰士請回來,親自下廚給她們煮了雞蛋面,又反復叮囑司務長以後更換人員一定要做好交接。
湯梅,你說過,慶平曾對你講:「你在家帶孩子我放心,我在連隊帶戰士也要讓他們的家長放心!」這句話不知凝聚了他多少心血。
晚上查鋪,為了不驚擾戰士的睡眠,他的手電筒上總是蒙著一塊紅布。
過春節,他用自己的錢買下電話卡,讓戰士排著隊挨個往家裡打電話拜年。
當幹部13年,13個除夕,他都是和戰士們一起過的。
新兵來了,他給每個人拍一張穿軍裝的照片,一張一張裝在信封里,寄給他們的父母。
老兵要退伍了,他則把平時拍的照片、錄的音像整理出來,設計製作成光碟送給他們,作為永久的紀念。
慶平犧牲的那天中午,晚去的他發現送來的盒飯只剩下一份,這時正好有個戰士出差剛回來,他便悄悄地走開了。六連指導員陳衛國看到這情景,一把拉住慶平,硬把自己的一份分了一半給他。沒想到就在這天下午,慶平竟永遠地離去……
追悼會那天,六連燒了一大鍋飯,陳衛國盛了滿滿一碗,朝著慶平犧牲的方向哭喊著:「副教導員,你吃吧,你一定要吃個飽,你可是餓著肚子走的呀……」
春天的陽光下,通信站院子里的學習欄里寫著的慶平生前的話格外醒目:「視戰士高於自己,愛戰士勝過自己,為戰士不顧自己,學戰士提高自己。」
讓我牽住你的手
湯梅,追尋慶平的足跡,我們走進靜安區。那裡的很多孤寡老人,一提起慶平,總是眼含淚花。
家住愚園路的陳華老媽媽一直保存著一把舊藤椅,那是她心中的一段珍藏。
1996年4月的一天,老人下樓時不小心摔倒,右腿骨折動彈不得。正巧慶平帶著戰士在小區搞衛生。他得知情況,立刻跑回營區找來一把舊藤椅,把四條腿鋸掉,又在周圍裝了四個把手,把老太太抬進了附近的醫院。從那以後,這把藤椅成了老人每次上醫院的「轎子」,慶平他們一抬就是5個月。
通信站旁邊有個三義坊街道,這里的孤老形容自己是「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慶平自來到通信站就和這些老人結成了親戚,經常帶著戰士到孤老家幫助洗衣服,曬被褥,打掃衛生。每到春節、中秋等,他就把孤老接到連隊,和戰士一起包餃子、吃月餅。
上海市的第一代勞模、89歲的周密老太太身邊無親人,多年來慶平像對自己的奶奶一樣關愛著她。老人耳背,他就貼在耳邊陪她聊天;老人濃重的鄉音,別人聽不太懂,慶平卻聽得明白。老太太逢人便說:「我得了個好孫子!」
80歲的湯仲賢老太太和老伴膝下無兒無女,慶平常登門問寒問暖,逢年過節總不忘送上一束花。湯老太太對我們講:「我們老兩口這輩子不缺愛情,不缺友情,缺的是親情。自從慶平來了,我們連親情也不缺了。」
慶平發現,老人們平日里最怕自己在家裡突然有個什麼事,一下子找不到人。於是他就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了每一位老人,並叮囑「有事打我電話」。90歲高齡的孤老吳巧雲支氣管炎發作,呼吸困難,慶平接到電話火速把她送進醫院,救下老人一命;癱瘓在床十多年的沈小妹老人想看看上海的新變化,慶平接到電話用三輪車推著老人看遍了靜安寺,轉遍了南京路。
三義坊的老人們永遠忘不了2005年的元宵節。這天,他們早早地來到了居委會老年活動站――幾天前慶平就說了,他要帶著戰士來和老人一起鬧元宵。可左等右等一直不見慶平他們的身影,電話打到通信站,得到的卻是那個不幸的消息。
老人們都哭了。他們顫顫地摘下紅燈籠,找來黑紗白花,原本歡慶的現場變成了寄託哀思的靈堂。
慶平生前曾寫道:「人間貴有真情在,時代需要奉獻者,甘當博愛小人物,溫暖社會大家庭。」
第四十六朵玫瑰送給你……
湯梅,今年1月10日是你們結婚10周年紀念日。你說過,你的慶平每年的這一天都會送你玫瑰花,第一年一支,第二年兩支,第三年三支……數過來,他已經送了你45朵玫瑰。你是那麼充滿喜悅地等待著第十年,第十一年……
然而,你竟是再也等不來了。
2006年的這一天,你手捧一朵玫瑰一個人去了上海青浦福壽園陵園。「慶平,這第四十六朵玫瑰送給你……」一語未落,淚如雨下。
有人說你們是一對很有緣分的夫妻,同一年生,同在一座城市長大,同在上海警備區當兵,同在一所軍校就讀,同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又同是上海警備區的優秀黨員,你們的孩子也恰巧是在「八一」建軍節的前夜誕生。
如今,你已經轉業。可你還記得嗎?剛結婚時,因為工作需要,你們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連隊,他在二連當指導員,你就在他的樓上擔任三連副連長。樓上樓下,你們只能通通電話。你委屈過,抱怨過。那一天是你的生日,早晨你又接到他的電話,可沒說話聲,只聽到電話里傳來一首歌:「背靠背坐在地毯上,聽聽音樂聊聊願望,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你流淚了。他的心,你懂。
還記得嗎?那年組織上分給你們一間9平方米的宿舍,倆人高興了很久。在這間小屋裡,你們迎來了兒子樂樂。你的母親來幫忙帶孩子,家裡一下子多了一老一小,想找塊打地鋪的地方都難,他就住到了連隊,一住就是半年。那段時間,慶平只要有空兒就趕回家抱抱孩子。天黑時看著他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開,你的鼻子總是酸酸的。可慶平一直鼓勵你:「日子會好起來的。」
還記得嗎?每次慶平回到家,總是先把音響打開,讓小屋裡彌漫著優美的旋律。碰上有空兒,他最高興的就是帶著你和孩子去公園留下一個個歡樂的瞬間。他喜歡畫畫,便讓兒子也學畫畫,樂樂還真的迷上了油彩。2005年,樂樂畫的一幅名為《洗澡真舒服》的畫獲得了中日「櫻花杯」美術作品大獎賽兒童畫一等獎。他樂壞了,拿著那本獲獎作品畫冊到處給人看。
湯梅,讓你懷念的還有慶平對老人的孝心。他的父親是一名老軍人,他從父輩那裡秉承了軍人的特質。父母老了,他盡自己所能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幸福,每年都要為他們辦一兩件事,買彩電,裝空調,2003年又利用國慶長假給他們安裝了「多功能浴室」,並在上面貼了各種操作標簽:「向左轉熱水」、「向右轉冷水」、「注意:先開冷水後開熱水。」
對與你們生活在一起的岳母他亦如親兒子一樣。每年的「三八」節和母親節他都要帶回一大束康乃馨,岳母怪他花這個錢,他說:「媽媽,我們白天都不在家,讓它陪陪你也好!」
湯梅,你多麼希望你和慶平的幸福生活就這樣過下去,直到你們像歌里唱的那樣「一起慢慢變老」。然而,那一天,你的夢碎了……
2005年2月22日,慶平帶著通信站四連官兵在警備區綜合訓練場進行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下午4時45分,戰士吳瓊持彈進入投擲區,他是今天最後一名投彈者。按規定動作他順利投出了第一枚手榴彈,觀察員報告:炸點約40米。「投得不錯,繼續努力!」在現場負責指揮的慶平鼓勵他。
吳瓊舉起了第二枚手榴彈。不料,就在他引彈瞬間,彈體不慎脫手,垂直地落在了他身體後側一米處,「哧哧」地冒著青煙。距吳瓊左側一步之遙的慶平見狀大喊:「快跳!」說著,一步沖上來將吳瓊向左側的隱蔽壕猛拉。一時被驚呆的吳瓊下意識地蹲在了地上,慶平第一次拉拽沒有成功。千鈞一發之際,慶平猛然右跨一大步,撲向吳瓊身體的右後側,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他,使盡全身力氣將吳瓊向隱蔽壕推去……幾乎是在同一時刻,一聲巨響,手榴彈爆炸了……
濃煙過後,跌在隱蔽壕底的吳瓊睜開眼睛看見了倒在壕邊上的副教導員,他全身是血,正睜大眼睛關切地看著吳瓊,嘴唇動了幾下,好像要說什麼,卻沒有說出來,鮮血開始從他的嘴裡不停地冒出來……
湯梅,你一定想哭,那就哭出來吧……
這個春天,我們去了墓地。我們看到了你和樂樂放在他身邊的意為「永結同心」的3個鈴鐺,看到了條幅上樂樂稚嫩的筆跡:「爸爸,我們永遠愛你!」還看到了他的戰友以及無數不知道姓名的人們送給他的一束束鮮花……
這個春天,我們還去了他犧牲的地方,看到了那原野上一望無際的蔥綠和那如星星般開放的花叢……
那一刻,我們想起你說過的話:「慶平過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那一刻,我們想起慶平的話:「既要享受生活,更要創造生活;既要追求幸福,更要播撒幸福。」
一個熱愛和創造幸福生活的人是不會死的。
英雄活著,他活在軍人的行列中,他活在每一個追求善良和美好的人們心裡。他以燃燒的青春作證――大愛永生。
記住慶平,記住這樣一種人生!
為了愛,選擇犧牲(短評)
沒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沒有人不願健康地活著。
當人生只到35歲,擁有幸福家庭和美好生活,正努力追求光明前程時,誰願意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當一個人面對危險有兩次逃生機會,進一步死、退一步生的時候,誰會堅持把生的希望送給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當有人以自私自利為榮,無知地取笑無私奉獻精神的時候,誰能夠堅守無私的愛、真誠的奉獻和神聖的責任?
沒有猶豫,沒有驚慌,沒有退縮,王慶平以救下戰友、犧牲自己的果斷行動,毅然作了回答!
甘願奉獻。王慶平一直這么做,而且一直微笑著這么做、真心誠意地去做。
因為,他信奉愛的哲學認為愛祖國、愛人民、愛戰友就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他認為愛事業是自己的天職,所以對每個崗位每份工作都盡全力、負全責;他認為愛人民是一名子弟兵應有的情懷,所以不論自己有多少難處,都視駐地群眾如父母,把扶危濟困當義務,十年間照料孤寡、扶老攜幼如一日;他認為播撒愛就是幸福和快樂,所以總是坦然面對各種挑戰,總是朝氣蓬勃進取向上,總是掛著陽光般的笑容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王慶平用生命叩響了最後一個愛的音符。他的短暫人生和英雄壯舉告訴我們:有一種愛,要付出生命;有一種愛,會長駐人間。